抗乙肝药物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35.95 KB
- 文档页数:5
阿德福韦酯研究进展裕海明,王儒强(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西药科,安徽蚌埠233000)摘要: 阿德福韦酯是近年来研发应用于治疗乙肝的新药,本文就近年我国在该药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安全性、耐药性等方面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乙肝国外研究表明,阿德福韦酯(ADV)能有效抑制HBV DNA的复制,迅速降低HBV DNA滴度,且能继续有效地抑制对拉米夫定(LMV)耐药的变异株。
我国自2002年底Ⅱ期临床试验启动以来,对ADV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近年来国内研究ADV的情况介绍如下。
一、作用机制ADV的分子式为 C2OH32N5O8P,分子量为501.48,是腺嘌呤磷酸酯化合物阿德福韦的前药,在体内转化为阿德福韦发挥抗病毒作用。
其作用机制有:1.通过竞争脱氧腺苷三磷酸底物和终止病毒DNA链延长而抑制HBV DNA多聚酶或逆转录酶。
陈富华[1]等分别于2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ADV后第4,12,24,36,48,52周及停药后第12周动态监测患者HBV 血清标志( HBVM)、HBVDNA 定量、肝功能等主要指标,结果表明ADV能第4周至52周,均能持续提高HBV DNA转阴率,改善肝功能。
ADV竞争脱氧腺苷三磷酸底物和终止病毒DNA链延长而抑制HBV DNA多聚酶或逆转录酶机制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
2.免疫调节作用。
江军等[2,3]按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原则,将大样本量CHB患者纳入ADVⅢ期临床试验,检测肝功能、HBV DNA、干扰素-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等指标的动态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ADV抗病毒可能克服了慢性HBV感染状态时CTL的低应答状态,能使机体免疫部分恢复或增强,这种免疫增强作用是随着由于治疗引起的病毒负载下降和CD4+T细胞活性的重建而出现的。
ADV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持续、有效发挥抗HBV作用的重要原因。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胡敏燕等[4]研究了健康志愿者单次、多次口服ADV片剂的药动学规律。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进展【摘要】乙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乙肝后并发症,如肝硬化及肝癌等,目前国内外肝病学者共识:治疗慢性乙肝有效的方法是抗病毒。
本文将对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做一个总结,并对未来抗病毒的治疗作一点展望。
【关键词】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中药;抗病毒;慢性病毒性乙肝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是hbv感染高流行区,当发展到慢性肝炎阶段以后,每年大约2%~5.5%的慢性乙肝患者发展成肝硬化,最后一部分发展成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癌,往往夺去患者的生命。
病毒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时间可长可短。
长的需经20~30年漫长的过程,短的仅需几个月。
肝炎并不可怕,且肝炎并不会影响寿命,可怕是其并发症:肝硬化、肝癌。
所以现在我们对慢乙肝的治疗策略的重点应放在如何更好防止肝硬化并发症上。
目前国内外肝病学者共识:治疗慢性乙肝有效的方法是抗病毒疗法。
本文将对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做一个总结, 并对未来抗病毒的治疗作一点展望。
1目前已被欧盟批准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有7种包括普通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
核苷类似物有三类:l-核苷类(拉米夫定、替比夫定),脱氧鸟苷类似物(恩替卡韦)和开环磷酸核苷类似物(阿德福韦和替诺福韦)。
1.1α干扰素(ifn-α)自1976年首次报道ifn对慢性乙肝感染有良好的疗效以来,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和免疫调节来达到抗病毒的作用。
与核苷类似物相比,其治疗应答持续更久。
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率为30% ~ 50%, 其副作用多, 价格昂贵。
有许多因素决定其抗病毒疗效,如:治疗前alt> 200u/l、干扰素中和抗体阴性、较高水平dc表面分子的表达、白细胞介素( il212)合成增高、治疗前肝组织内cd8 淋巴细胞计数高、b721的高表达、ifna /b 受体高表达、肝组织有明显炎症活动及低基线病毒载量等因素均有利于发挥干扰素疗效。
抗乙型肝炎病毒非核苷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抗乙型肝炎病毒非核苷类药物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世界性传染疾病。
HBV一直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至今仍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
全世界大约有20亿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每年由于HBV感染而死亡的人数达100万[1]。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干扰素和核苷类抗HBV药物虽然在治疗乙肝病毒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免疫调节剂的低应答率和核苷类似药物耐药性病毒株的出现以及停药反弹等因素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
非核苷类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不一[2],抗HBV的作用机制不同于核苷类药物,且有许多具有较好的抗HBV活性。
因此近年来,非核苷类抗HBV药物的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对它们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综述。
1 焦磷酸类似物膦甲酸钠是最常用的焦磷酸类似物。
它是特异性DNA聚合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对人类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
膦甲酸钠能直接作用于核酸聚合酶的焦磷酸结合部位,抑制病毒特异DNA多聚酶和逆转录酶。
有研究者给21例乙肝患者注射国产膦甲酸钠,每天4.8 g,分两次(每次间隔6 h)静滴,注射前后同步检测HBV复制指标。
治疗结束后HBeAg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35.2%和33.3%[3]。
2 γ-联苯双酯γ-联苯双酯(γ-DDB,4,4’-二甲氧基-5,6,5’,6’-双亚甲二氧基-2,2’-二羧酸甲酯联苯)为我国首创治疗慢性肝炎的药物。
尽管该化合物有口服吸收率低的缺点,但活性很好。
γ-联苯双酯具有肝脏保护作用,能使肝脏免受四氯化碳,D-半乳糖氨引起的肝损伤,降低血清GPT(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和GOT(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增强肝脏解毒功能。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全球传染病疫情的持续爆发,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备受重视。
抗病毒药物是指能够干扰病毒复制、传播或感染宿主细胞的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性感染病的药物。
病毒性感染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一直是医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将就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一、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现状目前,抗病毒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感染疾病,包括流感、艾滋病、乙肝、丙肝等。
在抗病毒药物研究领域,研究人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病毒复制、抑制病毒侵入宿主细胞、抑制病毒融合及释放等。
研究人员通过深入了解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更好地指导药物的设计与研发。
2. 抗病毒药物的药物筛选。
目前,研究人员通过高通量筛选等技术,大规模筛选潜在的抗病毒药物。
这种筛选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发现新的抗病毒药物,为病毒感染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3. 抗病毒药物的抗病毒活性评价。
在研发新的抗病毒药物时,研究人员需要对药物的抗病毒活性进行评价。
通过评价药物的抗病毒活性,可以确定药物的疗效以及剂量范围,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4. 抗病毒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药代动力学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研究人员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及代谢途径,为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二、抗病毒药物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水平的提高,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未来,抗病毒药物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个性化治疗。
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个性化治疗已经成为医药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将个体基因信息纳入抗病毒药物的设计与研发中,可以实现更为精准的治疗效果,提高疗效。
2. 多靶点药物设计。
病毒的复制机制十分复杂,一个药物可能无法完全抑制病毒的复制。
因此,设计具有多个作用靶点的抗病毒药物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的最新进展最新进展: 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的综述摘要:乙肝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病毒性传染病,已知有超过2.5亿人正在受到疾病的侵袭。
虽然乙肝疫苗预防效果显著,但由于病毒具有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的特点,疫苗的普及程度还需要继续提高。
此外,三价和四价乙肝疫苗并不总是能够在慢性感染者中消除病毒。
因此,发展治疗乙肝的抗病毒药物对于控制和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这篇综述文章将概括当前已经上市的抗病毒药物的优点和缺点,并且说明正在大规模临床试验中的新药。
关键字:乙肝,抗病毒药物,治疗,临床试验1. 引言乙肝是一种使用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感染。
它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疾病,而且常常附着在感染者的肝脏中。
HBV可以通过血液、体液和性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
由于病毒是在细胞内复制,其治疗十分困难。
然而,通过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患者可以进入缓解期或完全摆脱病毒。
这篇文章将对当前已经上市的抗病毒药物进行综述,并且考虑正在进行的新药临床试验。
2. 目前上市的抗病毒药物2.1 恩替卡韦恩替卡韦是目前治疗乙肝的”黄金标准”,它既可以抑制病毒复制,还可以减轻症状。
尽管它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但一些患者可能会感到乏力和胃部不适。
2.2 阿德福韦阿德福韦也是一种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并且在临床工作中没有复制性的发生。
该药可以直接降解病毒复制,同时对患者进行保护。
其副作用相对较低,包括轻微的肝功能异常。
2.3 他达拉韦它达拉韦是一种新的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乙肝。
它与其他抗病毒药物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内信号通路来抑制病毒复制。
在不良反应方面,它可能会导致一些心血管副作用。
2.4 依法韦伦依法韦伦是一种治疗乙肝的新药,主要通过抑制病毒DNA在细胞内的复制来缓解症状。
在临床试验期间,它的耐受性相对较好并且是高度有效的。
它的主要副作用是血液生成下降,但这可以通过减小药物剂量以及调整治疗计划来减轻。
3. 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3.1 LeflunomideLeflunomide是一种已上市的治疗风湿病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