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 第十讲
- 格式:pdf
- 大小:137.57 KB
- 文档页数:49
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课程教案课程名称:离散数学授课教师:赵欢欢授课对象:11级网络工程专业3、4班授课时间:2012年9月-2012年12月滁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12年8月《离散数学》教学大纲(Discrete Mathematic)课程代码:学时:48 学分:3一、课程简介本大纲根据2009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一)教学对象: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生(二)开课学期:第三学期(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四)考核方式:考试(五)参考教材:《离散数学》第2版邓辉文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主要参考书目:[1]邵学才,叶秀明. 离散数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2]邵志清,虞慧群. 离散数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3]屈婉玲. 离散数学习题解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后续课程包含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数字逻辑、人工智能、算法分析与设计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与内容安排(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在各学科领域特别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离散数学也是计算机专业的许多专业课程必不可少的先行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通过对离散数学的教学,让学生不但可以掌握处理如集合、代数结构和图等离散结构的描述工具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而且为学生今后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实际工作提供必备的抽象思维和严格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将来参与创新性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要求:A—熟练掌握;B—掌握;C—了解)三、实验内容本课程无实验制订人(签字):审核人(签字):教学进度表系主任签名:院长签名:年月日年月日说明:1.本教学进度表由主讲教师负责填写,于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内送交教师所在系,经领导审定、签字后备查。
2.此表一式三份,其中,任课教师一份,教师所在系一份,教务处一份。
《离散数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离散数学简介1.1 离散数学的定义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分支。
离散数学与连续数学相对,主要研究对象是集合、图、逻辑等。
1.2 离散数学的应用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密码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学习离散数学能够为编程、算法设计、数据结构等课程打下基础。
第二章:集合与逻辑2.1 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由明确定义的元素组成的整体。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等。
2.2 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的并、交、差运算。
集合的幂集、子集、真子集等概念。
2.3 逻辑基本概念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逻辑联结词:与、或、非等。
逻辑等价式与蕴含式。
第三章:图论基础3.1 图的基本概念图是由点集合及连接这些点的边集合组成的数学结构。
图的表示方法:邻接矩阵、邻接表等。
3.2 图的基本运算图的邻接、关联、度等概念。
图的遍历: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
3.3 图的应用图在社交网络、路径规划、网络结构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学习图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第四章:组合数学4.1 排列与组合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有序组合。
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无序组合。
4.2 计数原理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
函数:求排列组合问题的有效工具。
4.3 鸽巢原理与包含-排除原理包含-排除原理:解决计数问题时,通过加减来排除某些情况。
第五章:命题逻辑与谓词逻辑5.1 命题逻辑命题逻辑关注命题及其逻辑关系。
命题逻辑的基本运算:联结词、逻辑等价式、蕴含式等。
5.2 谓词逻辑谓词逻辑是命题逻辑的推广,引入量词和谓词。
谓词逻辑的基本结构:个体、谓词、量词、逻辑运算等。
5.3 谓词逻辑的应用谓词逻辑在计算机科学中用于描述和验证程序正确性。
学习谓词逻辑能够提高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组合设计6.1 组合设计的基本概念组合设计是指从给定的有限集合中按照一定规则选取元素,构成满足特定条件的组合。
离散数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版配套PPT课件介绍本文档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离散数学》第二版的配套PPT课件的简介。
透过课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离散数学的概念和原理。
课件的作者包括屈婉玲、耿素云和张立昂等离散数学领域的专家,他们精心设计了课件的内容和布局,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离散数学的基础知识,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内容概述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研究离散的数学结构和离散对象之间的关系。
离散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计算机科学、密码学、人工智能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离散数学》第二版的配套PPT课件涵盖了离散数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集合论、逻辑、关系、图论、计数原理等。
课件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图示、例子和练习等形式来理解和掌握离散数学的概念和方法。
课件还提供了一些附加材料和参考资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离散数学的相关内容。
课件特点1.系统性:课件内容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学生可以从不同的章节中逐步深入学习离散数学的不同方面。
2.可视化:课件中使用了大量的图示和示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离散数学的概念和原理。
3.互动性:课件中设置了各种练习和思考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4.实用性:课件中的例子和实际应用案例帮助学生将离散数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增强学习的实际效果。
使用指南学生可以使用任何支持Markdown文本格式的编辑器来打开和阅读本课件。
在阅读的同时,建议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课件中的问题,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课件中的章节进行学习。
附加材料《离散数学》第二版的配套PPT课件还提供了一些附加材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离散数学的相关内容。
这些附加材料包括参考资料、习题解答和扩展阅读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附加材料进行阅读。
结语《离散数学》第二版的配套PPT课件是学习离散数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它通过图示、例子和练习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离散数学的概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