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46 KB
- 文档页数:1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在元曲中极负盛名,被誉为“________”,作者是元朝的________。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枯藤老树昏鸦”烘托了村落的古朴恬静和温馨。
B. “小桥流水”是游子对家乡的美好记忆。
C. “古道西风瘦马”写出了游子悲凉的境况。
D. “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了远在天涯的亲人因思念游子而无限悲伤。
【答案】(1)秋思之祖;马致远(2)C【解析】【分析】(1)这首小令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作者是元朝的马致远。
(2)A“烘托了村落的古朴恬静和温馨”错。
“枯藤老树昏鸦”: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
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B“对家乡的美好记忆”错。
“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你看眼前这小桥、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謚。
又是那么温馨。
而我的家乡、亲人却又离我那么远。
哦,他们还好吗?天气渐渐变冷,他们加了衣服吗?买了被子吗?这一切的一切是都么让人牵挂。
“小桥流水”不是描写家乡,是游子眼前的景象。
D“远在天涯的亲人因思念游子而无限悲伤”理解错误。
“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
极写游子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而不是“亲人因思念游子”。
故答案为:⑴秋思之祖;马致远;⑵C【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暑假阅读】诗歌鉴赏专题04 赏析诗歌中名句【方法技巧】1、寻找有表现⼒的词,如动词、⼒彩词、叠词等,进行赏析。
2、赏析句子中运用的表现⼒法。
3、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典型例题】例: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下王湾客路青⼒外,⼒⼒绿⼒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帆悬。
海⼒⼒残夜,江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问)“海⼒⼒残夜,江春⼒旧年”历来得到⼒们的好评,请选⼒个⼒度,作简要赏析。
(答)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轮红⼒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海⼒⼒于残夜,将驱尽⼒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旧年,将赶⼒严冬。
①透出⼒然的理趣,形象的写出了夜退⼒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把“⼒”与“春”作为新⼒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
③“⼒”字和“⼒”字拟⼒化,赋予它们以⼒的意志和情思。
④透漏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专项练习】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之情。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春日(宋)晃冲之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
②趁:追逐。
(1)这两首诗都是写春景,但它们所写时段有何不同?(2)两首诗的画线句子写得都很美,请你任选一个画线句子,具体描绘句子表现的图景,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三、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问题。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请描绘“念大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下列对本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悦耳动听,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友人旅途的艰难,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惋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想象奇特,感人至深。
【答案】(1)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2)B【解析】【分析】(1)我把自己担忧的心拜托给明月,让它伴着你一直到夜郎西部。
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人格化,像一个知心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同情、担忧和关心安慰。
(2)B项,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落尽”描绘了花朵凋零的凄凉画面,“子规啼”又让人想到杜鹃啼血,更增添凄凉氛围,故首句写景句渲染的是悲凉氛围。
故B错误,选B。
故答案为:⑴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⑵ B【点评】⑴该题考查了重点语句的赏析,赏析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浅层含义),表达了(深层含义).回答该题目时,可参照此格式来回答。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乐烽前的沙子如同自雪飞舞,烽火台上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宿牛群头①(元)胡助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②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③供晚厨。
【注】①牛群头:地名。
②拙:同“茁”。
③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本诗和《天净沙·秋思》都写到了干枯的树木,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两首诗歌的内容简要回答。
【附】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中“龙标”指的是________。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人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风格。
3.古诗阅读【注释】江总,南朝陈诗人。
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这两首诗都是诗人在重阳节所作,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角度探究两首诗的共同点。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思吴江歌张翰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1)请结合全诗赏析“秋风起兮木叶飞”一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________,“思”的意思是________。
(2)“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请你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二、阅读理解(共58分)
(一)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完成后面小题(共6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下列诗句中与这首元曲所表达的情感一致的一项是()(3分)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B.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9.王国维:“《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
”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3分)
答案:
8A
9.示例: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列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分别解释“临”与“澹澹”。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的手法和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1)临:到达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2)日月星辰似乎都在沧海的胸怀之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融情入景,以大海吞吐日月的虚景,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解析】【分析】(1)“东临碣石”东行登上碣石山。
临:到达、登上。
“水何澹澹”海水多么宽阔浩荡。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故答案为:⑴临:到达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⑵日月星辰似乎都在沧海的胸怀之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融情入景,以大海吞吐日月的虚景,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点评】⑴本题考查实词的解释,解答时根据句意回顾所学认真作答即可。
⑵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________的感慨。
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2)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天净沙·秋思》练习题罗化清/设计一、理解填空。
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将羁旅漂泊的游子的悲痛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句子是,。
2.诗歌唤醒心灵。
在暮色中,吟咏游子的渺远乡思:“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我们的心中总会生发几分对家乡的珍重。
(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回答)3.《天净沙·秋思》中的语句“,,”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面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
4.无论身在何处,诗人的心总是泊在故乡的臂弯:范仲淹戍边功业未建而又思家心切的矛盾尽在《渔家傲》的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中体现,马致远在傍晚的霞光中咀嚼着思乡的苦涩,写下了《天净沙·秋思》中的乡愁:“,”。
二.阅读理解。
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3.这首小令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小令就是一幅绝妙的图画,这幅图画最显著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天净沙·秋思》阅读理解附答案《天净沙·秋思》阅读理解附答案「篇一」《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阅读题目:1.“天净沙”是___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___”。
2.全曲的主旨句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并无思乡之情。
阅读答案:1.曲牌名题目秋思之祖2.断肠人在天涯。
3.D《天净沙·秋思》阅读理解附答案「篇二」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0.这首小令的作者是__________,号___________,元代戏曲作家、散文家。
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描写自然景物的'不朽之作,被誉为“_____________”,为历代所传诵。
(3分)21.曲中点明季节的词是_____________,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______________。
(2分)22.问中共写了十种事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2分)23.下列各句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
“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主要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注意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江潮、江岸、船帆,注意形容词和动词“平”“阔”“正”“悬”,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如: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结合诗歌最后两句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⑵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
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高低”二字与第一句诗中的哪一个词语照应?(2)后两句诗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随意(2)诗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古诗文阅读《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答案】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
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天净沙•秋》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
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后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这是作者的心中之景。
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仿照《天净沙•秋思》的赏析,据此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
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点评】同样的景物,甚至同样的词语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有时甚至有天壤之别,这取决于诗人的情感,也取决于诗人的写作写作背景、人生取向。
2.阅读下列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1、选出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A、“枯藤老树昏鸦”写出一片萧索的秋景,衬托出了游子内心的悲哀。
B、“小桥流水人家”显得非常安逸、悠闲,这种安闲其实反衬了游子的无助、孤寂、伤感。
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思是说天晚了,远在天边的妻子想念着游人,想得肝肠寸断。
D、作者采用融情于景的手法,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异乡游子的悲凉、孤寂的心情。
2、赏析《天净沙·秋思》,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B、“枯藤老树昏鸦”点明的时令是初冬。
C、这首小令的主要特色是寓情于景。
D、这首小令表达了游子孤寂凄楚的心境。
3、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都是鲁迅的作品,都选自于散文集《朝花夕拾》。
B、《天净沙秋思》是一首词,词牌名是“天净沙”,题目是“秋思”。
C、《渔夫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D、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青蛙王子》、《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都是其代表之作。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紫藤萝瀑布》一文中作者的感情由悲痛焦虑变为宁静喜悦,最后昂扬奋发,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B、《羚羊木雕》的插叙内容充分刻画了万芳的“仗义”形象,展现了“我”和万芳珍贵的友情,也为“我”送给她礼物作了铺垫。
C、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著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白雪公主》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D、《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所写的最为有名的一首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醉翁亭记》《出师表》《马说》《陋室铭》中的“记”“表”“说”“铭”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
其中“表”是奏议的一种。
B、成语“一鼓作气”“鸿鹄之志”“心旷神怡”分别出自《左传·曹刿论战》《史记·陈涉世家》《岳阳楼记》。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1)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古诗文阅读《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答案】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
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天净沙•秋》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
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后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这是作者的心中之景。
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仿照《天净沙•秋思》的赏析,据此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①“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
②“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答“白草”、“红叶”、“黄花”这几处色彩的词也可,联系色彩,烘托愉悦心境;言之有理即可)【点评】同样的景物,甚至同样的词语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有时甚至有天壤之别,这取决于诗人的情感,也取决于诗人的写作写作背景、人生取向。
2.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阅读下⾯古诗词,完成相应题⽬《观沧海》曹操1.“东临碣⽯,以观沧海”这两句诗从内容上点明了观察的⽅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但我们仿佛看到了诗⼈登⼭观海时的那种飒爽英姿。
( )2.《观沧海》通过描写萧瑟的秋⻛与汹涌的波涛,营造出了悲凉伤感的意境。
( )3.《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他是西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是建安⽂学的代表作家之⼀。
( )4.《观沧海》通过写诗⼈登上碣⽯⼭俯瞰⼤海所看⻅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博⼤的胸襟。
( )5.《观沧海》⾸句点明了诗⼈观沧海的时间、地点。
( )6.《观沧海》中,“树木丛⽣,百草丰茂”写出了林密草丰的特点。
( )7.《观沧海》“⽇⽉之⾏”⼀句中,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修辞⼿法,描绘了⼤海吞吐⽇⽉、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 )8.“东临碣⽯”中的“临”,写诗⼈登⾼眺望沧海,起笔⽓势不凡。
( )9.“⽔何澹澹,⼭岛竦峙。
”描写了⼤海的近景,使⼈感到海边景⾊的壮丽多姿。
( )10.“⽇⽉之⾏,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描绘天⽓变幻莫测的景象。
( )11.“⽇⽉之⾏,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表达了诗⼈渴望统⼀中原、建功⽴业的宏伟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的豁达⽓度。
( )12.全诗虚实结合,最能反映作者博⼤胸怀的应当是实写⼤海的句⼦。
( )13.这⾸诗意境开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法展现了⼀个雄⼼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度。
( )14.“秋⻛萧瑟,洪波涌起”通过萧索的秋景,反映了诗⼈战败后的悲凉⼼情。
( )15.这是⼀⾸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个字是“观”。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上的秋⻛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星⾠。
( )《闻王昌龄左迁⻰标遥有此寄》李⽩1.“杨花”指柳絮;“⼦规”即布⾕⻦,⼜称“杜鹃”。
( )2.“杨花落尽⼦规啼”⼀句写景,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规啼叫的悦耳,令⼈赏⼼悦⽬。
( )3.“闻道⻰标过五溪”⼀句叙事,诗⼈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表达了对友⼈的牵挂与惦念之情。
《天净沙·秋思》对比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0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对比阅读诗歌赏析(4分)【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甲】中描述的季节是,【乙】中最能体现秋季特征的事物是“”。
(2分)9.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中的“子规”即叫天子,又称“杜鹃”。
B.【乙】中的“天涯”此处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C.【甲】中两处加点的“龙标”所指内容相同。
D.【乙】中“天净沙”一词是这首元曲的题目。
答案:8.春季/暮春西风9.B02《天净沙·秋思》《枫桥夜泊》对比阅读阅读《天净沙·秋思》和《枫桥夜泊》,完成8-9题。
(共6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枫桥夜泊①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8.两首诗均为诗人身处人生困境时的作品,都刻画了(1)的游子形象,并通过多个意象渲染出一种(2)的气氛。
(2分)9.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各有妙处,请结合画线诗句分别加以赏析。
(4分)答案:8.(1)漂泊孤独(2)凄清伤感9.示例:《天净沙•秋思》中画线句借“夕阳”这一意象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断肠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枫桥夜泊》中“夜半钟声”以声写静,暗示诗人因愁绪满怀而难以入眠,含蓄表达出诗人的羁旅之思。
(4分。
手法2分,情感2分)03《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春》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14-15题。
(共4分)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春(元)马致远(元)白朴枯藤老树昏鸦,春山暖日和风,小桥流水人家,阑干楼阁帘栊①,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文化常识及练习题(内附答案)一、文学、文化常识:1. “天净沙”为曲牌,“秋思”是题目。
《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2. 马致远,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
与白朴等合称“元曲四大家”。
二、重要注释及典故:1. 昏鸦:指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2. 断肠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1.“枯藤老树昏鸦”显现秋天毫无生机的萧索景象,恰与游子悲凉心境相吻合。
“小桥流水人家”画面转为明净、安宁、温暖,使沦落异乡的游子在向往之余,更添悲愁。
“古道西风瘦马”写出游子在秋风凛冽中独自漂泊荒野的凄苦。
2.全篇中无一语提及“思”,仅用28字,11个意象,情景交融,勾画出行旅之人漂泊不定的悲哀之情。
四、习题:【第一组】1.“断肠人”在此处是指 (2分)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题目。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明净,温馨的画面,与游子心境相合。
C.“古道西风瘦马”写出了游子天涯漂泊的辛劳悲苦。
D.这首小令的主旨是表现秋天的悲凉景象。
【第二组】1. 这首小令的作者是,该小令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枯藤老树昏鸦”中三个景物,给人以萧索,寂寞,悲凉的感受。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写沿途所见温馨人家,一扫游子内心的悲凉。
C.“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抒游子的心理感受。
D.整首小令表达了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的感情。
【第三组】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意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
B.首句有萧瑟之气,第二句又明净纤细,前后不够协调。
C.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最后一句直抒胸臆。
D.全篇无一“思”字,而景物中处处有“思”情。
(二)古诗词鉴赏(6分)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2、.以下对《天净沙·秋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思”在这里的意思是“思绪”。
B、“枯藤老树昏鸦”一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读来令人亲切,表现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别故土的游子”,“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23.请品析“古道西风瘦马”中“瘦”字妙在何处?(3 分)
答案:
(二)古诗词鉴赏(6分)
22、 C 23.(3 分)
马都走瘦了,说明了诗人旅途的遥远、艰辛,侧面反衬出诗人离家在外、漂泊时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