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监测技术考试试题(附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11 KB
- 文档页数:4
土壤检测培训考试题目答案### 土壤检测培训考试题目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壤检测中,pH值的测定通常采用以下哪种方法?A. 电位滴定法B. 酸碱滴定法C. 比色法D. 重量法答案:A2.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干烧法B. 重铬酸钾氧化法C. 蒸馏法D. 离心法答案:B3. 土壤中氮素含量的测定,以下哪种方法最为常用?A. 凯氏定氮法B. 氮气吸附法C. 氨氮测定法D. 氮气吹扫法答案:A4. 土壤中磷素含量的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钼蓝比色法B. 磷钼酸比色法C. 磷钒酸比色法D. 磷钡比色法答案:A5. 土壤中钾素含量的测定,以下哪种方法最为常用?A. 火焰光度法B. 原子吸收光谱法C. 电位滴定法D. 重量法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土壤检测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土壤pH值的测定?A. 土壤湿度B. 土壤温度C. 土壤有机质含量D. 土壤微生物活动答案:ABCD2. 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时,以下哪些操作是正确的?A. 使用无水乙醇洗涤样品B. 使用硫酸处理样品C. 使用重铬酸钾氧化样品D. 使用蒸馏水洗涤样品答案:BC3. 土壤中氮素含量测定时,以下哪些操作是正确的?A. 使用硫酸处理样品B. 使用盐酸处理样品C. 使用硫酸钾处理样品D. 使用硫酸铵处理样品答案:AB4. 土壤中磷素含量测定时,以下哪些操作是正确的?A. 使用钼酸铵处理样品B. 使用硫酸处理样品C. 使用盐酸处理样品D. 使用硝酸处理样品答案:AB5. 土壤中钾素含量测定时,以下哪些操作是正确的?A. 使用火焰光度计测定B. 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C. 使用电位滴定仪测定D. 使用重量法测定答案:AB####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土壤检测中pH值测定的意义。
土壤pH值是反映土壤酸碱度的重要指标,对植物生长、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养分的有效性都有重要影响。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A2.答案:B3.答案:C4.答案:D5.答案:A6.答案:B7.答案:C8.答案:D9.答案:A10.答案:B二、判断题1.答案:错误2.答案:正确3.答案:正确4.答案:错误5.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答案: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是用于指导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标准和规程,它包括了监测的目的、范围、要求、方法和技术要求等内容,旨在确保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统一性。
2.答案: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制定应考虑土壤环境的特点和监测的实际需求,同时还需要参考国内外相关规范和标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3.答案: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包括的内容主要有:监测的目的、范围和要求;监测方法和技术要求;监测设备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监测结果的评价和报告等。
4.答案: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制定应明确监测的目的和范围,确定监测的指标和要求,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和技术,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答案: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执行需要有专门的监测人员进行操作,并且需要对其进行培训和考核,以保证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四、综合题1.答案: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制定需要考虑监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和技术,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还要考虑监测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有专门的监测人员进行操作,并且需要进行培训和考核,以保证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答案:在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应明确监测的目的和要求,确定监测的指标和方法,选择适当的监测设备和仪器,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还需要对监测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价监测结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形成监测报告,为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答案:在制定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时,应参考国内外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土壤监测技术考试试题(附答案) XXXI。
Fill in the blanks1.There are four methods for soil sample n: diagonal method。
cloverleaf method。
chessboard method。
and snake method.2.For plant sample n。
commonly used methods are cloverleaf method and n method.3.The effective storage d for general solid waste samples is three months.4.XXX a flash point below 60°C.5.Soil sampling points can be taken from the surface or soil profile.6.The general monitoring n depth for surface soil samples is0-20cm。
and for profile samples。
it is 1.2m.7.Coarse crushing can be done with wooden sticks。
wooden hammers。
organic glass rods。
or organic glass plates.8.Sieving should be done with nylon sieves with a size of 2-100 mesh.9.For XXX substances。
XXX-XXX.10.Brown glass bottles should be used to preserve difficult-to-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II。
True or False1.SoilXXX(True)2.Fresh samples can be used for the n of volatile and semi-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by a specific method of sample pre-treatment。
土壤监测技术理论考核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姓名:考核时间:2019年4月4日考核成绩: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50题。
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
每题1分,满分50分)1.根据土壤监测目的,土壤环境监测有()种主要类型。
A、5B、3C、4D、62.土壤环境监测项目一般分为()类。
A、3B、7C、2D、53.采样区差异愈小,样品的代表性()。
A、不一定B、愈好C、无所谓D、愈差4.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样品应当有()个体组成。
A、不同B、同样的C、5个以上D、10个以上5.一般环境土壤样品采集,样点布设方法有()种。
A、4B、6C、3D、86.采样单元的划分,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监测一般以()为主。
A、土种B、气候C、母质D、土类7.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采样点离铁路、公路至少以上()。
A、300mB、3kmC、30mD、100m8.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一般监测集()样品。
A、底层土B、视情况C、心土D、表层土9.土壤剖面样品的采集应()进行A、自上而下B、从中间位置C、随机D、自下而上10.测量重金属的样品尽量用()去除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部分土壤,再用其取样。
A、不锈钢刀B、竹刀C、手D、水11、剖面每层样品采集()左右。
A、0.5kgB、1kgC、1.5kgD、2kg12.土壤湿度的野外估测,一般可分为()。
A、四级B、五级C、六级D、八级13.一般农田土壤环境监测采集()土样。
A、表土层B、耕作层C、心土层D、任意土层14.样品采回后,为便于分析和保存,需干燥、处理,样品干燥方法是()。
A、风干B、晒干C、烘干D、焐干15.城市土壤采样,每样点,一般()采取。
A、分三层B、分两层C、分四层D、全层16.城市土壤监测点以网距()网格布设为主,每个网格设一个采样点。
A、100mB、500mC、2000mD、5000m17、污染事故不可预料,接到举报后()组织采样。
A、首先查真相,然后决定是否B、立即向上級汇报,等待指示,研究如何C、根据事件影响决定是否18、污染监测项目确定应()A、根据污染物及其对土壤的影响B、根据受影响人的要求C、根监测单位具体条件D、根据上级部门指示19、固体污染物抛洒污染型,等打扫后采集()土样,采样点数不少于3个。
土壤、底质固废监测理论试卷(含答案)土壤、底质及固废监测理论试卷科室:姓名:得分:一、填空题(共24分,每题2分)1、采集污泥土壤样品,首先要调查地区的、、、以及对现状等进行调查研究。
2、一般了解土壤污染情况时,采样深度只需取和的土样。
3、土壤的蛇形采样法适用于。
4、土壤棋盘式采样方法适用于。
5、土壤的梅花形采样法适用于。
6、土壤的对角线采样法适用于。
7、土壤中有害元素的自然本底值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的基本资料,是的主要依据。
8、无论采新鲜土壤样品或风干土壤样品,都需测定土壤,以便计算土壤中各成分按烘干为基准时的。
土壤分析结果按表示。
9、土壤风干的方法,是将采回的土样,全部倒在,半干状态时把土块除去等杂物,铺成薄层,经常翻动,在处使其慢慢风干。
10、常用的土壤样品布点方法有网格法又称,一般适用于的地区。
第二种是,适用于的地区。
11、固体废弃物中,凡对或者环境造成危害,或产生统称为有害固体废弃物。
12、固体废弃物六价铬测定时的浸出液应在介质中保存,若在介质中保存,一旦有物质存在,六价铬将逐渐被还原,其测定结果明显偏低。
二、判断题(共18分,每题2分)1、土壤酸性增大,使土壤中许多金属离子的溶解度增大,其有效性或毒性均增大。
( ) 例如由于酸雨作用使铅的溶解度增加而造成对植物根系的中毒。
( )2、土壤中样品的全消解方法,分为浸取法和全消解法法两种。
()3、土壤中样品的全消解方法,是将土壤样品用酸或碱,在高温下,将其品格破坏的方法。
( )4、底质样品采集量视监测项目、目的而定,一般为1~2公斤(湿度),若样品不易采集或测定项目少,可予酌减。
( )5、底质采样器材质,一般要用强度高、耐磨性能较好的钢材制成,使用前应除去油脂并清洗干净。
( )6、底质监测包括工厂废水沉积物及废水处理厂污泥的监测。
( )7、底泥样品测定金属等项目的样品,不能暴晒或在高温下烘干,而应采取的干燥方法是自然风干。
( )8、土壤样品的酸分解方法,必须使用氢氟酸,因为它是唯一能分解S i O2和硅酸盐的酸类。
土壤检测证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土壤中氮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A. 氨态氮B. 硝态氮C. 有机态氮D. 气态氮答案:C2. 土壤pH值的测量方法中,最常用的是:A. 滴定法B. 电位法C. 重量法D. 颜色比对法答案:B3. 下列哪种土壤类型属于砂质土壤?A. 红壤B. 黄土C. 黑土D. 砂土答案:D二、填空题1. 土壤肥力的三个主要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2. 土壤样品的采集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答案:代表性、均匀性、随机性三、简答题1. 简述土壤检测中常用的几种土壤质地分类方法。
答案:土壤质地分类方法主要包括手捏法、筛分法和比重计法。
手捏法是通过手感判断土壤的粗细程度;筛分法是通过不同孔径的筛子筛选土壤颗粒;比重计法是通过测量土壤颗粒在水中的沉降速度来确定土壤质地。
2.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答案: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和大气沉降污染。
工业污染主要来源于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农业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生活垃圾污染主要来源于城市生活垃圾的不当处理;大气沉降污染主要来源于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沉积到土壤中。
四、计算题1. 已知土壤样品的全氮含量为1.5%,求该土壤样品的氮含量换算成每千克土壤中的氮含量(mg/kg)。
答案:首先,将百分比转换为小数,即1.5% = 0.015。
然后,将小数乘以1000(因为1%等于10,000 mg/kg),得到氮含量为15,000 mg/kg。
五、案例分析题1. 某农场土壤检测结果显示,土壤pH值为4.5,全氮含量为0.9%,有机质含量为2.5%。
请分析该土壤的肥力状况。
答案: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该土壤pH值为4.5,表明土壤呈酸性,可能影响某些作物的生长。
全氮含量为0.9%,低于一般土壤肥力标准,说明土壤氮素供应不足。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考试题一、填空题1.《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中——是指用于种植各种粮食作蔬菜、水果、纤维和糖料作物、油料作物及农区森林、花卉、药材、草料等作物的农业用地土壤。
2.《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中规定在农田耕作层采集若干点的等量耕作层土壤并经混合均匀后的土壤样品,组成混合样的分点数要在——个。
3.《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中规定了土壤采样工具主要包、、、、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2004)中规定了土壤样品运输过程中严防样品的、、、对光敏感的样品应有避光外包装。
5.《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2004)中规定土壤样品风干时采用、放置。
—1 —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2004)中规定已制备合格土壤样品主要有、或三种包装容器,规格视量而定。
7.《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中规定测试项目需要新鲜样品的土样,采集后用可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容器在℃以下避光保存,样品要充满容器。
8.《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中规定每批土壤样品每个项目分析时均须做平行样品;当个样品以下时,平行样不少于1个。
9.《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2004)中规定是直接用土壤样品或模拟土壤样品制得的一种固体物质。
10.《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2004)中土壤环境监测的误差由、、三部分组成。
二、判断题1.《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2004)适用于全国区域土壤背景、农田土壤环境、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等类型的监测,但不适用于土壤污染事故监测。
( )—2 —答案:( )2.《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规定在风干室将土样放置于风干盘中,摊成2~3cm的薄层,适时地压碎、翻动,拣出碎石、砂砾、植物残体。
土壤监测技术理论考核试题
一、填空
1、土壤样品采集的布点方法有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形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蛇形布点法四种。
2、植物样品采集时,常采用的布点方法有梅花形布点法和交叉间隔布点法。
3、对于制备好的一般固体废物样品,其有效保存期为3个月。
4、有害物质的易燃性的定义,通常是闪点低于60°C。
5、土壤采样点可采表层或_ 土壤剖面。
6、一般监测采集表层土采样深度为_ 0-20cm_、剖面深度为 1.2m
7、粗粉碎用木棒、木锤、有机玻璃棒或有机玻璃板。
8、过筛用尼龙筛规格用2-100目。
9、对于易分解或易挥发性等不稳定组分的样品采取低温保存的运输方法。
10、对难挥发性有机物用_棕色玻璃瓶保存。
二、判断题
1、土壤样品按样品名称、编号、粒径分类保存。
( √ )
2分析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制样,可用新鲜样按特定的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
( √ )
3、采样后用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容器在4°C以下避光保存。
( √ )
4、如果是固体污染物抛洒污染性,等打扫后采集表层5cm土样,采样点数不少2个。
( × )
三、选择题
1.采样区差异愈小,样品的代表性( B )
A不一定 B愈好 C无所谓 D愈差
2.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采样点离铁路、公路至少以上( A )
A 300m
B 3km
C 30m
D 100m
3.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般监测采集( D )祥品。
A底层土 B视情况 C心土 D表层土
4.土壤剖面样品的采集应( D )进行。
A自上而下 B从中间位置 C随机 D自下而上
5.测量重金属的样品尽量用( B )除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部分土壤,再用其取样。
A不锈钢刀 B竹刀 C手 D铁锹
6.剖面每层样品采集( B )左右。
A 0.5kg
B 1kg
C 1.5kg
D 2kg
7. -般农田土壤环境监测采集( B )土样。
A表土层B耕作层 C心土层 D任意土层
8.样品采回后,为便于分析和保存,需干燥、处理,样品干燥方法是( A )
A风干 B晒干 C烘干 D焐干
9.城市土壤采样,每样点,一般( B )采取。
A分三层 B分两层 C 分四层 D分5层
10.城市土壤监测点以网距( C )的网格布设为主,每个网格设一个采样点。
A100m B500m C 2000 m D 5000m
11.固体污染物抛洒污染型,等打扫后采集( B )壮样,采样点数不少于3个。
A表层1~2cm B表层5cm C 10cm D 0~20cm
12.液体倾翻污染型,污染物向低洼处流动的同时向深度方向渗透并向两侧横向方向扩散,每个紛层踩样,事故发生点样品点较密,采样深度较深,离事故发生点相对远处样品点较疏,采样深度较浅。
采样点不少于。
( A )
A 5个
B 10个
C 15个
D 20个
13.爆炸污染型,爆炸中心采分层样,样点不少于( D ),周周采表层士。
A 5个; 0~ 2cm
B 10个; 0~ 10cm
C 10个; 0~ 25cm
D 5个; 0~20 cm
14.事故土壤监测,( B )
A可以与公布的背景值资料比较,确定其影响
B要设定2~3个背景对照点
C根据现场状况,当场确定其影响
D根据分析手段确定监测项目
15.采样的同时,传人填写样品标签、采样记录,标签-式( B ) 。
A三份 B两份 C四份 D一份
16.含易分解有机物的待测定样品,( B )
A宜现场采样、分析
B采集后置于低温(冰箱)中,直至运送、移交到分析室
C应立即用电风扇吹干,防止有机物分解
D与普通土壤样品采集、处理方法相同。
17.土壤样品干燥与处理过程( A )
A应分室进行 B应避兔光照 C应同时进行 D应避兔污染环境
18.样品交接时,( D )
A送样者应向样品管理员打招呼,确保样品交接顺利完成
B送样者应电话通知样品管理员核实清点,方式样品丢失
C送样者应要求样品管理员核实清点,方式样品丢失
D送样者与样品管理员同时核实清点,交接样品,在样品交接单上双方签字确认
19.样品过多时,可采用四分法取舍,四分法的正确做法是( C )
A用分析天平,随机称取样品总重的四分之一
B将土壤掰碎、混匀,摊成厚薄一致正方形,划对角线,任意留取两份
C将土壤掰碎、混匀,摊成厚薄一致正方形,划对角线,留取对角的两份D将土壤掰碎、混匀,摊成厚薄一致正方形,划对角线,留取相邻的两份20.测试项目需要新鲜样品的土样,采集后用可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容器在( D )避光保存,样品要充满容器。
A -4°C- 0°C
B >10°
C C 4°C- 10°C
D 4°C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