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采样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45
食品取样方法标准
食品取样的标准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食品类型和测试目的而有所不同,下面是一般的食品取样方法的一些标准:
1. 采样器具:使用无臭味、干净、未使用过的塑料袋、玻璃瓶或铝罐等,确保样品不受污染。
2. 取样地点:选择代表性的采样地点,保证样品能够真实反映整个批次食品的特征。
3. 取样时间:尽量在食品储存、加工和销售环节的不同时段取样,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4. 取样数量:根据不同食品的规格、批次数量和测试要求,确认取样数量。
5. 取样方法:根据食品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取样方法,如对液体食品可采用抽取法、摇匀法或定量法;对固体食品可采用分割法或穿刺法等。
6. 取样过程:在取样前先用洁净水或酒精清洗双手,戴上无粉的一次性手套,避免手部污染样品。
采样时应注意避免直接接触外界环境。
7. 取样保存:取样后立即密封并标记,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唯一性。
根据需要,可在低温下保存样品以防止变质。
需要注意的是,食品取样的具体方法还需根据国家、地区或组织所颁布的相应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执行。
食品的采样食品的采样采样数量应能反映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试样量的需要,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裁,一般散装样品每份不少于0.5Kg。
鉴于采样的数量和规则各有不同,一般可按下述方法进行: (1)液体、半流体饮食品。
如植物油、鲜乳、酒或其它饮料,如用大桶或大罐盛装者,应先行充分混匀后采样。
样品应分别盛放在三个干净的容器中,盛放样品的容器不得含有待测物质及干扰物质。
(2)粮食及固体食品应自每批食品的上、中、下三层中的不同部位分别采取部分样品混合后按四分法对角取样,再进行几次混合,最后取有代表性样品。
(3)肉类、水产等食品应按分析项目要求分别采取不同部位的样品或混合后采样。
(4)罐头、瓶装食品或其它小包装食品,应根据批号随机取样。
同一批号取样件数,250g 以上的包装不得少于 6 个,250g 以下的包装不得少于10 个。
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的样品采集,要具有典型性。
正确采样,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采集的样品要均匀一致、有代表性,能够反映被分析食品的整体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 第二,在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微生物指标,防止成分逸散或带入杂质。
食品的采样步骤: 样品通常可分为检样、原始样品和平均样品。
采集样品的步骤一般分五步,依次如下。
(1)获得检样由分析的整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采集的少量物料成为检样。
(2)形成原始样品许多份检验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3)得到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技术处理后,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供分析检验用的样品称为平均样品。
(4)平均样品三分将平均样品平分为三份,分别作为检验样品(供分析检测使用) 、复验样品(供复验使用)和保留样品(供备查或查用) 。
(5)填写采样记录采样记录要求详细填写采样的单位、地址、日期、样品的批号、采样的条件、采样时的包装情况、采样的数量、要求检验的项目以及采样人等资料。
采样的一般方法: 采样通常有两种方法:随机抽样和代表性取样。
食品采样步骤的注意事项食品采样是食品安全监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采样步骤和注意事项能够确保所采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以下是食品采样步骤的注意事项:1. 选择采样地点:- 采样地点应根据采样目的和风险评估确定,覆盖不同批次、不同生产阶段的食品。
- 避免选择可能受到污染的地点,如垃圾堆放场、下水道等。
2. 采样器具准备:- 选择符合规定的采样器具,如不锈钢容器、塑料袋等,并确保其洁净。
- 采样器具在采样前应进行清洗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污染。
3. 采样人员准备:- 采样人员应接受过专业培训,并了解食品采样的重要性和采样步骤。
- 采样人员应穿戴卫生服装、手套和口罩,以减少采样过程中的污染。
4. 采样时间选择:- 采样应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等环节中具有代表性的时间点进行。
- 不同食品有不同的采样时间选择要求,如生鲜食品应尽早采样,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环境中。
5. 采样方法和技术:- 根据采样目的和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整袋采样、分批采样、随机采样等。
- 采样应注意保持食品的原样性和完整性,避免物理损伤或过度搅拌。
6. 采样标准和数量:- 采样标准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确定,并在采样过程中做好记录和登记。
- 采样数量应根据食品特性、目的、规模等因素确定,保证所采食品能够代表整个批次或产地。
7. 采样环境和设备:- 采样环境应保持清洁,避免外部因素对采样品的污染,比如灰尘、害虫等。
- 采样设备如温度计、电子天平等应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精确度和准确性。
8. 采样过程记录:- 采样人员应记录采样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如采样地点、时间、温度、气象条件等。
- 采样过程记录有助于后期检查、追溯和分析,保障采样结果的可信度和可比性。
9. 采样品储存和运输:- 采样品应按规定方法储存,如低温冷藏或冷冻,避免由于储存条件不当导致样品变质。
- 采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高温、震荡等因素对样品的影响,以保证样品的原样性。
食品采样原则与方法食品采样是质量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是指从一批物料或产品中获取样品,以便进行检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食品采样的目的是保证所分析的食品样品与原始食品批次中的食品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
1.代表性原则:采样应当具有代表性,即在一批食品中应包括不同位置的样品,以确保整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2.均匀性原则:采样时应确保食品批次中各部分的采样量相等,以避免偏倚。
3.规模原则:在采样过程中,应注意样品的大小与重量的平衡,即样品的大小和重量应足够大以得到可靠的分析结果,但又不能过大以便于处理和保存。
4.持久性原则:采样应当能够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以避免可能的污染和变质。
5.无歧义原则:采样时应确保采样对象的清晰明确,避免混淆和误解。
食品采样方法有以下几种:1.随机采样法:按照统计学原理,从批量食品中随机选取一部分样品,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2.分层采样法:根据食品的特性和属性,将食品批次划分为若干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中采集相等数量的样品。
3.系统采样法: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从食品批次中选择符合条件的样品。
例如,按照时间、地点、批次等进行采样。
4.定量采样法:根据需要确定采样量,将其分为几个等分,然后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采集样品。
5.整批采样法:将整个食品批次视为一个整体进行采样,从中随机选取若干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
不同的食品采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食品类型和分析要求。
在采样过程中,应注意保持采样工具的清洁和无污染,避免交叉污染和样品污染。
同时,采样过程中要遵循操作规范和标准程序,以确保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食品采样是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合理选择采样方法和遵循采样原则是确保采样结果准确和可靠的关键。
食品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食品采样的培训和监督,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控制能力。
食品检验基本知识一、样品的采集(一) 正确采样的重要性:两个原则 第一,采集的样品有代表性第二,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或带入杂质 (二)采样步骤(三) 采样的一般方法具体的取样方法,因分析对象的性质而异 1、均匀固体物料(如粮食、粉状食品)2、较稠的半固体物料(如稀奶油、动物油脂、果酱等)3、液体物料(如植物油、鲜乳等)4、组成不均匀的固体食品(如肉、鱼、果品、蔬菜等)5、小包装食品(罐头、袋或听装奶粉、瓶装饮料等(四) 采样的要求样品采集除了注意样品的代表性,还需注意以下规则:1、采样应注意样品的生产日期、批号、现场卫生状况、包装及包装容器状况2、小包装食品送检时要完整,并附上商标和说明,供检验人员参考3、采样工具及样品容器应清洁、干燥、无异味,做微生物检验应无菌4、采样后应迅速送往检验室,使样品保持原有的理化状态5、要认真填写采样记录,包括单位、地址、日期、样品批号包装情况、采样数量、卫生状况、运输、贮藏、外观、检验人员等二、样品的制备1、液体、浆体或悬浮液体:将样品搅拌均匀2、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后分别采样3、固体样品:先粉碎或切分、捣碎、研磨4、罐头:捣碎前除果核,肉、鱼类罐头先除骨头、调味料后再捣碎(0.5kg)(0.5kg )(0.5kg )三、样品的保存原则:干燥、低温、避光、密封1、制备好的样品应放在密封洁净的容器内2、易腐败变质的样品应保存在0—5℃下,但时间不能太长3、特殊情况下样品可加防腐剂4、样品保存环境要清洁干燥5、保存的样品要按日期、批号、编号摆放,以便查找四、样品预处理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6种,应用时应根据食品的种类、分析对象、被测组份的理化性质及所选用的分析方法决定选用哪种预处理方法。
总的原则:1、消除干扰因素;2、完整保留被测组份;3、使被测组份浓缩,以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
方法:(一)有机物破坏法1、干法(又称灰化)通过高温灼烧将有机物破坏。
采样一、现场快速检测采样注意要点1 为了监测总体样品的安全卫生状况,应注意采样的代表性原则。
均衡地,不加选择地从全部批次的各部分随机性采样。
不带主观倾向性。
2 为了检验样品掺假、投毒或怀疑中毒的食物等,应注意采样的典型性原则。
根据已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样。
如怀疑某种食物可能是食物中毒的原因食品,或者感官上已初步判定出该食品存在卫生质量问题,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采样。
3当检出阳性样品或不合格样品时,应考虑采样方法是否正确。
4 对检出的阳性样品或不合格样品,如需送实验室进一步确认,应按采样原则与采样数量送检。
二、采样原则1代表性原则:采集的样品能真正反映被采样本的总体水平,也就是通过对具体代表性样本的监测能客观推测食品的质量。
2 典型性原则:采集能充分说明达到监测目的典型样本,包括污染或怀疑污染的食品、掺假或怀疑掺假的食品、中毒或怀疑中毒的食品等。
3 适时性原则:因为不少被检物质总是随时间发生变化的,为了保证得到正确结论应尽快检测。
4 适量性原则:样品采集数量应满足检验要求,同时不应造成浪费。
5不污染原则:所采集样品应尽可能保持食品原有的品质及包装型态。
所采集的样品不得掺入防腐剂、不得被其他物质或致病因素所污染。
6 无菌原则:对于需要进行微生物项目检测的样品,采样必须符合无菌操作的要求,一件采样器具只能盛装一个样品,防止交叉污染。
并注意样品的冷藏运输与保存。
7 程序原则:采样、送检、留样和出具报告均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各阶段均应有完整的手续,交接清楚。
8同一原则:采集样品时,检测及留样、复检应为同一份样品,即同一单位、同一品牌、同一规格、同一生产日期、同一批号。
三、采样数量1根据检测项目来确定采样量,既要满足检测项目要求,又要满足产品确认及复检的需要量。
2理化检测用样品采样数量:2.1总量较大的食品:可按0.5%~2%比例抽样;2.2小数量食品:抽样量约为总量的1/10;2.3包装固体样品:>250g包装的,取样件数不少于3件; <250g包装的,不少于6件。
食品采样标准
食品采样标准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采样目的和要求: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如食品安全检测、食品营养分析、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等,以及不同的食品类型和检验项目,制定相应的采样计划和标准。
2.选择采样方法:根据食品的种类、形态、保存条件和检验项目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
一般来说,采样方法应该具有代表性、可行性和可重复性。
3.确定样本数量:根据食品的种类、形态、批量大小检验项目和要求等因素,确定样本的数量。
样本数量应该能够反映食品的整体质量和卫生状况。
4.确定份样量:对于小包装食品,一个分装即作为一个份样:对于大包装食品,需要根据批内食品的粒度大小对抽样精度的影响、检验项目的需要等因素,确定份样量。
5.确定采样部位:对于不同类型的食品,需要选择不同的采样部位。
例如,对于液体食品,需要选择不同的容器或管道进行采样:对于固体食品,需要选择表面、中心和不同深度进行采样。
6.进行采样:根据确定的采样方法和步骤进行采样。
采样时需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样品被污染。
7.保存和处理样品:采样后需要对样品进行保存和处理,以防止样品变质或被污染。
-般来说,采样后需要尽快将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检验。
总之,食品采样标准需要根据不同的食品类型和检验项目进行制定,
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采样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制表:审核:批准:。
食品的采样采样数量应能反映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试样量的需要,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裁,一般散装样品每份不少于0.5Kg。
鉴于采样的数量和规则各有不同,一般可按下述方法进行:(1)液体、半流体饮食品。
如植物油、鲜乳、酒或其它饮料,如用大桶或大罐盛装者,应先行充分混匀后采样。
样品应分别盛放在三个干净的容器中,盛放样品的容器不得含有待测物质及干扰物质。
(2)粮食及固体食品应自每批食品的上、中、下三层中的不同部位分别采取部分样品混合后按四分法对角取样,再进行几次混合,最后取有代表性样品。
(3)肉类、水产等食品应按分析项目要求分别采取不同部位的样品或混合后采样。
(4)罐头、瓶装食品或其它小包装食品,应根据批号随机取样。
同一批号取样件数,250g 以上的包装不得少于6个,250g以下的包装不得少于10个。
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的样品采集,要具有典型性。
正确采样,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第一,采集的样品要均匀一致、有代表性,能够反映被分析食品的整体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第二,在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微生物指标,防止成分逸散或带入杂质。
食品的采样步骤:样品通常可分为检样、原始样品和平均样品。
采集样品的步骤一般分五步,依次如下。
(1)获得检样由分析的整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采集的少量物料成为检样。
(2)形成原始样品许多份检验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3)得到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技术处理后,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供分析检验用的样品称为平均样品。
(4)平均样品三分将平均样品平分为三份,分别作为检验样品(供分析检测使用)、复验样品(供复验使用)和保留样品(供备查或查用)。
(5)填写采样记录采样记录要求详细填写采样的单位、地址、日期、样品的批号、采样的条件、采样时的包装情况、采样的数量、要求检验的项目以及采样人等资料。
采样的一般方法:采样通常有两种方法:随机抽样和代表性取样。
随机抽样是按照随机的原则,从分析的整批物料中抽取出一部分样品。
食品抽样知识点归纳总结抽样是指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样本,通过对样本的研究和分析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和情况的一种统计方法。
在食品领域中,抽样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食品是与人们的生命和健康直接相关的,抽样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判断和控制。
二、抽样的目的1. 获取总体情况的估计值。
通过对样本的研究和分析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和情况。
2. 降低调查的成本。
通过合理的抽样方法可以减少实际调查的工作量和成本。
3. 保证抽样结果的可信度。
通过科学合理的抽样方法来确保抽样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三、抽样的方法1. 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中任意地抽取若干个不重复的样本,每个样本被选中的概率相等。
2. 系统抽样:按照一定的规律从总体中选取样本,如每隔几个单位选取一个样本。
3. 分层抽样:将总体分为若干层,然后在每一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4. 整群抽样:将总体分为若干个群体,然后随机抽取若干个群体作为样本。
5. 多阶段抽样:先进行分组抽样,然后在每组内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四、食品抽样的特点1. 食品抽样的样本数量要足够大,以保证抽样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2. 食品抽样的方法要科学合理,考虑到食品的特性和生产流程。
3. 食品抽样的过程要严格控制,避免因为操作不当导致抽样结果的失真。
4. 食品抽样要充分考虑食品的多样性和变异性,选取合适的抽样方法和抽样比例。
5. 食品抽样要考虑到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五、食品抽样的应用1. 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抽样检验。
对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抽样检验,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
2. 食品流通环节的抽样检验。
对市场上销售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3. 食品法规的执行和监督。
对食品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抽样检验,保证政策的执行和食品市场的秩序。
六、食品抽样的挑战和解决方法1. 食品抽样的样本数量问题。
解决方法:根据食品特性和生产流程合理确定抽样数量。
2. 食品抽样的方法选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