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融指数的测定1
- 格式:ppt
- 大小:356.00 KB
- 文档页数:21
实验四热塑性塑料熔融指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测定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热塑性聚合物的熔融指数。
2、了解热塑性塑料熔体流动速率与加工性能之间的关系。
3、掌握热塑性塑料熔体流动速率的测定方法,学习使用MFI-1221熔体流动速率仪。
4、掌握熔体质量流动速率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大多数热塑性塑料都可以用它的熔体流动速率来表示它的流动性。
熔体流动速率(MFR)是指热塑性高聚物在规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熔体在10min内通过标准毛细管的质量值,其单位是g/10min,习惯用熔融指数(MI)表示,又称为熔融流动指数(MFI)。
对于同一种聚合物,在相同的条件下,流出的量越大,MI越大,说明其流动性越好。
对于不同的聚合物来说,由于测试时所规定的条件不同,因此,不能用熔融指数的大小来比较它们的流动性。
同时,对于同一种高聚物来说还可用MI来比较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MI越小,其相对分子质量越高;反之MI越大,其相对分子质量越小,说明它的流动性越好。
因此,一般来说,分子量越大,分子链越长,支链越多,熔融指数越小,加工性越差,但生产出来的聚合物产品应用性能如断裂强度、硬度、韧性、缺口冲击、耐老化稳定性等就越好。
反之,分子量小、分子链越短,支链越小,熔融指数越大,加工性越好,但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应用性能就相应较差。
在塑料加工成型中,对塑料的流动性常有一定的要求。
如压制大型或形状复杂的制品时,需要塑料有较大的流动性。
如果塑料的流动性太小,常会使塑料在模腔内填塞不紧,从而使制品质量下降,甚至成为废品。
而流动性太大时,会使塑料溢出模外,造成上下模面发生不必要的黏合或使导合部件发生阻塞,给脱模和整理工作造成困难,同时还会影响制品尺寸的精度。
所以聚合物生产要在加工性能和应用性能间找到平衡,根据产品的特点,发现最佳参数。
用MI表征高聚物熔体的黏度,作为流动物性指标已在国内外广泛采用。
由此可见,高聚物流动性的好坏,与加工性能关系非常密切,是成型加工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同用途、不同加工方法对高聚物MI值有不同的要求,对选择加工工艺参数如加工温度、螺杆转速、加工时间等都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熔融指数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熔融指数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2) 学会测定聚合物的熔融指数。
二、实验原理:熔融指数的定义是试样在一定温度、恒定压力下,熔体在10min内流经标准毛细管的质量值,单位是g /10min,通常用MI来表示熔融指数。
熔融指数可以衡量聚合物流动性好坏。
熔融指数是在标准的熔融指数测定仪中测定的。
熔融指数测试仪由试料挤出系统和加热控制系统两个部分组成。
试料挤出系统包括砝码、料筒、压料杆、毛细管组成。
加热控制系统炉体、控温定值电桥、相敏放大器、可控硅及触发电路组成。
先把一定量聚合物放入按规定温度的料筒中,使之全部熔融,然后在按规定的负荷下它从固定直径的小孔中流出来,并规定用10分钟内流出来的聚合物的重量克数作为它的熔融指数。
在相同条件下(同一种聚合物、同温度、同负荷),熔融指数越大,说明它的流动性越好,相反熔融指数越小,则流动性越差。
不同用途和不同的加工方法,对聚合物的熔融指数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注射成型用的聚合物熔融指数较高。
但是通常测定的熔融指数不能说明注射或挤出成型的聚合物的实际流动性能,因为在荷重2160克的条件下,熔体的剪切速率约10-2~10秒-1范围,属于低剪切速率下流动,远比注射或挤出成型加工中通常的剪切速率(102~104秒-1)范围低。
由于熔融指数测定仪具有简单,方法简便的优点,用熔融指数能方便的表示聚合物流动性的高低,所以对于成型加工中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性有参考的使用价值。
三实验步骤1. 开机,设置温度,待稳定;2. 需要清洁料筒活塞杆,清洁后,将活塞杆插入,还需等待温度稳定;3. 将活塞杆拔出;4.快速加料,加料完毕,用压料杆将料压实(以减少气泡),再插入活塞杆;5. 待温度进入稳定状态,根据需要加砝码;6. 如料太多,或下移至起始刻度线太慢,可用手加压或增加砝码加压,使快速达到活塞杆上的测试起始刻线;7. 计时(按「启动/停止」按键),切样,切割取样应在料杆的上下标记线之间,手动切下一段试料,可切数段,一般可取无气泡样段5段为一组,取3-5组样品;8. 样条冷却后,置于天平上,分别称重。
聚合物熔融指数的测定姓名:他雪峰学号:130242119一.实验目的熔融指数是热塑性塑料在一定温度和一定压力下,熔体在十分钟内通过毛细管的重量值,其单位“克/10分钟”,习惯上用“MI”表示。
通过本实验掌握熔融指数的测定方法,并了解热塑性塑料在熔融状态下的流动性大小与分子量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熔融指数是用来区别各种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在熔融状态时的流动性,对同一种聚合物是可以用熔融指数来比较聚合物分子量大小,同一类型的聚合物(化学结构一定),其熔融指数愈小,分子量就愈高,随着分子量的提高,聚合物的断裂强度﹑硬度﹑韧性﹑耐老化稳定性﹑缺口冲击强度等性能都有所提高。
熔融指数大,分子量就小,加工性能就好一些。
但从熔融指数仪得到的流动性能数据,不能满足成型加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具体数据,因为熔融指数是在低剪切速率下进行的,即剪切速率为2~50/秒,实际成型加工是在高剪切速率下进行,即5×104~7×104 /秒,两者相差很大。
所以熔融指数只是一个分类的手段,对于某一种热塑性聚合物来说,只有当熔融指数与加工条件,产品性能和经验联系起来才有实际意义。
由于熔融指数测定仪及测试方法的简易性,国内生产的热塑性树脂(尤其是聚烯烃类),常附有熔融指数的指标。
三.仪器及样品1.仪器装置熔融指数仪是一种简易的毛细管式的在低剪切速率下工作的仪器,由主体和加热控温两部分组成,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XYZ—190熔融指数仪的主体结构是本装置的关键部分,主要由砝码,圆筒,活塞,毛细管,直角温度计和加热系统所组成(但本次我们所做的试验已经采用更加先进的自动控温装置,而没有直角温度计)。
圆筒和活塞应是不锈钢制成,同时要求圆筒与活塞头直径之差(间隙)为0.075±0.015毫米。
间隙的大小,都会直接影响测试结果。
毛细管由耐磨损的钨钢材料制成,外径稍小于圆筒内径,以便它能在圆筒孔中自由下落到圆筒底部,毛细管的中心孔径为1.180±0.020毫米,要求直而光滑。
第三章熔融指数测定目录CONTENTS Part 1 基本概念Part 2 测试原理Part 3 仪器简介Part 4 科学研究Part 1 基本概念1.1丨熔融指数熔融指数(或熔体流动指数, Melt Flow Index,MFI),指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每10min通过标准口模的质量或体积。
前者被称为熔体质量流动速率(g/10min);后者被称为熔体体积流动速率(cm3/10min)。
◆是一种表示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加工时的流动性的数值。
其值越大,表示该塑胶材料的加工流动性越佳,反之则越差。
◆是度量聚合物熔体在较低剪切速率下流变性质的一种重要手段,高分子加工中重要参数。
◆广泛应用于塑料生产、塑料制品、石油化工等行业及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商检部门。
挤出成型又称为挤塑,挤出机加工中利用液压机压力于模具本身的挤出称压出。
是指物料通过挤出机料筒和螺杆间的作用,边受热塑化,边被螺杆向前推送,连续通过机头而制成各种截面制品或半制品的一种加工方法。
在一定温度下,通过螺杆搅拌完全熔融的塑料材料,用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型品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形状复杂部件的批量生产,是重要的加工方法之一。
吹塑过程开始于将塑料熔化并将其形成型坯,或者在注射和注射拉伸吹塑预成型件的情况下。
型坯是管状的塑料件,一端有一个孔,压缩空气可以通过该孔。
是利用气体压力使闭合于模具中的热塑性塑料吹胀成中空制品的成型方法,用于制造中空制品。
然后将型坯夹紧到模具中,并将空气吹入其中。
然后将空气压力推出塑料以匹配模具。
一旦塑料冷却和硬化,模具打开并且部件被弹出。
熔融指数会影响高分子产品加工中哪些性能,如何影响的呢? 思考题◆加工稳定性 ◆粉料分散性◆制品质量聚合物是由许多单个的高分子链聚集而成,因而其结构有两方面的含义:(1)单个高分子链的结构;(2)许多高分子链聚在一起表现出来的聚集态结构。
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丨高分子的结构一级结构近程结构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连接顺序、立体构型,以及支化、交联等二级结构远程结构高分子链的形态(构象)以及高分子的大小(分子量)链结构聚集态结构三级结构晶态、非晶态、取向态、液晶态及织态等。
高聚物的熔融指数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聚合物的熔融指数;2.了解热塑性塑料在熔融状态(即粘液态)时流动粘性的特性及其重要性;3.学习使用XNR-400A型熔融指数仪。
二、实验原理熔融指数指热塑性高聚物在规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熔体在10min通过标准毛细管的质量值,其单位是g/10min,习惯用MI表示,又称熔融流动指数(MFI)。
熔融指数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热塑性材料在熔融状态时的流动性,对同一品牌的高聚物可用MI来比较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MI越小,其相对分子质量越高,反之MI越大,其相对分子质量越小,说明它的流动性好,其加工性能就相应好一些,但聚合物其它性能如断裂强度、硬度、耐老化稳定性等将差一些。
用MI表征高聚物熔体的粘度,作为流动物性指标已在国内外广泛采用。
提高温度和压力,几乎所有聚合物的粘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熔体流动速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因此,在塑料成型加工实际生产控制中,往往用改变温度和压力来调节塑料熔体的流动性和充模速度。
高聚物流动的好坏,是成型加工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同用途、不同加工方法对高聚物MI值有不同要求,对选择加工工艺参数-加工温度、螺杆转速、加工时间都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在测定高聚物的熔融指数时,测试条件主要是温度和负荷的选择为了相互有可比性,对每一种高聚物均有统一的标准.三.实验步骤1.熟悉仪器,并检查仪器是否水平,料筒、压料杆、出料口是否清洁。
2.将试样进行干燥。
3.插上电源插头,按下面板上电源开关和照明开关,面板上PV、SV显示器和底部照明灯即亮。
面板上显示器首先出现类型显示,再自动变换到输入范围显示,然后自动变换到SV、PV显示模式,并开始升温。
4. 将标准口模(出料口)放入料筒,插入活塞杆,开始升温,到达实验所需温度后,恒至少15min。
5. 称取3试样,拔出活塞杆,经过漏斗向料筒装料,,用料杆压实后,再少量加入,反复进行,这样有助于防止气泡,对于流动率大的尤为重要。
熔融指数测试标准
熔融指数的测试标准包括以下:
一、样品:
1. 选择可以熔融的物质,并按照规定的标准把样品分片或者研磨;
2. 将样品放入能够熔融的容器中,根据熔融指数测定要求放置在熔点内;
二、测定:
1. 利用温度差热量法,测定样品的熔点,并根据背景温度的变化,可以大致确定样品的流动性;
2. 利用温度梯度步进法,测定样品的熔点,根据不同的温度差步进,可以就近的估算出样品的熔点;
3. 在规定的温度区间内,测定样品的完全熔,即完全液化,以此作为样品的标准熔点;
三、计算:
1. 利用完全熔点和背景温度,计算熔融指数(MI);
2. 通过比较测定结果,与物料的性能指标构成比较,从而确定样品的可熔融性;
四、结果:
1. 根据计算出来的熔融指数,对物料进行分类,判定其在熔融时的行
为是否符合要求;
2. 熔融指数的测定结果可作为物料的评价和选择的依据。
通过熔融指数验证物料的可熔融性,可以有效地进行材料的性能测试。
也能根据物料的性能指标,及早发现物料的质量问题,从而确认大规
模生产的产品质量。
熔融指数的测试标准,可以为材料生产提供适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助于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水平,保证生产
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
熔融指数的测定1、方法概述:将一定量的样品放入保持在200℃的料筒内,对样品施加5mg负荷,称量从熔融指数测定仪万部的模孔内流出的样条,其数值以克/10分钟为单位。
2、仪器及试剂熔体流动速率测定仪型号:RL-11B (上海思尔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分析天平感量0.1mg纱布剪刀镊子甲苯四氧化酰胺(油滑剂)3、测试条件料筒温度:200℃±0.2℃负荷:砝码和活塞总重 5.00kg±0.025kg预热时间:5分钟试样重量:约4g4、操作条件:仪器升温前,必须调出水平,将口模与料杆装入料筒内,接通电源,开户电源开关,设置温度在200℃±0.2℃在一般情况下,待30分钟后,即达预设温度。
5、温度设置,《见仪器说明书》6、试样准备称取约4g高冲颗粒料放入加料器中待用。
7、加料:温度稳定后即可加料,加料前取出料杆,置于耐高温物体上,避免料杆头部碰撞。
把漏斗插入料杆筒内(尽量不与料筒避相碰,以免发烫)边加料,边轻击漏斗上缘使料快速学习漏下,加料完毕,用压料杆将料压实,再插入料杆套上砝码托盘,插入料杆时,料杆上的定位套要放好,其外缘嵌入料筒,上述操作应在一分钟内完成。
注意:a、切勿用料杆压紧物料,以免损坏料杆和料筒。
B、由于料斗与料筒避接触后,高温传回料杆,使料斗下端温度升高。
以至粘住样料,因此,使用时应尽量避免料筒避接触。
8、操作1)合上电源,电源开关灯亮,系统开始工作,下方数码管显示上次设定温度值,上方数码管显示料筒当前温度值。
2)设置搬运操作状态,在搬运操作状态下,计时器作秒表使用按启动/复位键。
计时器按“计时→停止→清零计时→停止”的顺序转换3)将仪器上部自动用杠杆压制到底,抽动启动/复位键计时器。
启动→停止→清零计时→停止的方式循环工作,此时计时器作秒表使用。
4)待加料后,经4—6分钟,温度恢复正常即可开始切割取样。
5)切割取样应在料杆上下标记线之间,如果发现在规定预热时间后,料杆以上下标记线不在此位置,就应调整下一次试验的加料量,或者,在加料后待试料熔化,再额外增加负荷,使料杆快些达到预定位置。
聚合物熔融指数的测定资料聚合物熔融指数的测定熔融指数(Melt Flow Index,MFI)是聚合物材料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聚合物在熔融状态下的流动性。
熔融指数的测定对于聚合物生产、加工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熔融指数的测定原理、实验方法、影响因素和结果分析。
一、测定原理熔融指数是通过测量聚合物在指定温度和压力下,10分钟内从毛细管流出物料的重量。
毛细管下端连接一个装有石棉纤维的过滤器,以防止粒料冲出。
测定时,先将毛细管加热到指定温度,在一定的压力下使聚合物熔融,然后用规定的力量把物料挤出毛细管。
从流出物料的重量可以知道聚合物的熔融状况和流动性。
二、实验方法1.按照规定的方法将聚合物样品切成小片或粒状。
2.将毛细管加热到指定温度(例如:PE为190℃,PP为230℃),保持一定时间,使聚合物完全熔融。
3.在毛细管下端连接一个过滤器,以防粒料冲出。
4.在规定的时间(例如:10分钟)内,通过毛细管流出物料的重量即为熔融指数。
三、影响因素1.温度:温度对熔融指数有较大影响。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熔融指数增大。
因此,在测定熔融指数时,要严格控制温度。
2.压力:在一定温度下,压力对熔融指数也有一定影响。
压力增大,物料流出速度加快,熔融指数增大。
但是,过高的压力可能导致物料分解。
因此,要合理选择压力。
3.料筒内物料量:料筒内物料量对熔融指数有一定影响。
物料量过多,可能会导致物料受热不均;物料量过少,则可能使物料过早地到达过滤器,导致测量不准确。
4.过滤器:过滤器的状态对熔融指数的测量结果有很大影响。
如果过滤器堵塞或阻力过大,会导致物料流出速度减慢,从而影响测量结果。
因此,在实验前要对过滤器进行检查和清洗。
四、结果分析熔融指数是表征聚合物熔体流动性能的重要参数,它反映了聚合物在加工过程中的流动性和塑化程度。
一般来说,熔融指数越高,聚合物的流动性越好,越容易加工;熔融指数越低,聚合物的流动性越差,加工难度越大。
塑料熔融指数的测定也称熔体流动指数(MI),是一种表示塑胶材料加工时的流动性的数值。
它是美国量测标准协会 (ASTM) 根据美国杜邦公司 (DuPont) 惯用的鉴定塑料特性的方法制定而成,其测试方法是:先让塑料粒在一定时间( 10 分钟)内、一定温度及压力(各种材料标准不同)下,融化成塑料流体,然后通过一直径为 2.1mm 圆管所流出的克( g )数。
其值越大,表示该塑胶材料的加工流动性越佳,反之则越差。
最常使用的测试标准是 ASTM D 1238 ,该测试标准的量测仪器是熔体流动速率仪 (MeltIndexer) 。
单位: g/10min以聚乙烯为例,测试的具体操作过程是:LDR-33熔体流动速率仪升温致190℃并恒温20分钟,将待测PE原料3-4克装入LDR-33熔体流动速率仪中(槽末接有细管,细管直径为 2.095mm ,管长为 8mm )。
原料上端藉由活塞施加2.16公斤向下压挤流出,待下测量线到槽口时按开始,仪器会自动切取,量测该原料在 10 分钟内所被挤出的重量,即为该塑料的流动指数。
有时您会看到这样的表示法: MI 12.3g/10min ,它表示在 10 分钟内该塑料被挤出 25 克。
一般常用塑料的 MI 值大约介于 1~25 之间。
MI 愈大,代表该塑料原料粘度愈小及分子重量愈小,反之则代表该塑料粘度愈大及分子重量愈大。
除了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MFR ),还可以用熔体体积流动速率( MVR )来进行测定。
熔体流动速率,原称熔融指数,其定义为:在规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挤出的热塑性物料的量,也即熔体每 10min 通过标准口模毛细管的质量,用 MFR 表示,单位为 g/10min 。
熔体流动速率可表征热塑性塑料在熔融状态下的粘流特性,对保证热塑性塑料及其制品的质量,对调整生产工艺,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熔体流动速率从“质量”的概念上,又引伸到“体积”的概念上,即增加了熔体体积流动速率。
实验一聚合物熔融指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了解熔融指数的具体含义以及它在高分子行业当中的应用2 了解熔融指数的测定方法二实验原理熔融指数(melting index;MI)是塑料工程研究领域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它是热塑性塑料流动性好坏的一种量度,是指热塑性塑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熔体在10min内通过标准毛细管的重量值。
熔融指数的单位为g/10min。
一般来说,随一定结构的聚合物,其熔融指数小,平均分子量大,则聚合物的断裂强度、硬度等性能都有所提高。
而熔融指数大,平均分子量就小,加工时流动性能就好。
因此熔融指数在塑料应用、尤其是在加工上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可以将熔融指数作为进行分子量以及熔体粘度等多种性质比较时的一个直观标准。
工业上常用熔融指数来作为表示熔体粘度的相对值。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1 仪器熔融指数仪2 药品PET颗粒,工业级四实验步骤1 开机。
在开机后应设置具体的机筒内壁温度。
具体设置在控制面板上通过↑↓键来调节。
本机器的预热时间以是否达到预设温度为准。
2 测试。
将待测物料(粒料或粉料)通过漏斗注入机筒。
在达到预设温度之后,将已经安置好砝码的推杆顶入机筒。
(注意:此时需加挂标定纸)在标定纸上的第一刻度到达入口时开始计时,同时在机筒出口处盛接落下物料。
当第二刻度到达入口时停止计时,同时停止盛接物料。
通过时间与该时间内所接物料的重量可以计算出该材料的熔融指数。
3 清洗。
在测试完毕后应乘热将机筒和推杆进行清理。
(注意:在清理时使用特定的清理布)然后关机。
五思考题熔融指数为什么不能作为热固性材料的测试标准?实验二电子单纱强力仪测定单纱强力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子单纱强力仪的使用方法以及相应的原理2 了解单丝、单纱区别及相应测试方法二实验原理电子单纱强力仪通过力学电子传感器测试被测试样拉伸断裂时的绝对强力,并通过已经测定好的单丝的线密度计算单丝的相对强度,在最终的运行结果中可以得出绝对强力,相对强度,断裂伸长率。
熔融指数测定实验 5 熔融指数测定⼀、⽬的1.掌握熔融指数测定仪的使⽤⽅法2.通过熔融指数测定计算出分⼦量分布⼆、原理熔融指数就是热塑性物料在⼀定温度、⼀定压⼒下,溶体在10分钟内通过标准⽑细管的重量值。
熔融指数来⽐较⾼聚物分⼦量⼤⼩,作为控制产品的质量指标。
⼀般来说,同⼀类型的⾼聚物,其熔融指数愈⼩,分⼦量愈⾼,其断裂强度、硬度、韧性耐⽼化性,缺⼝冲击等性能都有所提⾼。
熔融指数⼤,分⼦量就⼩,其加⼯性能相应好些。
所以熔融指数只是⼀个分类的⼿段,对某⼀种热塑性⾼聚物来讲当熔融指数与加⼯条件,产品性能及经验联系起来,具有较⾼的实际意义。
三、仪器及药品:仪器。
Xkz-400熔融指数仪⼀台药品、⾼压聚⼄烯四、测定⽅法:(⼀)熔融指数测定仪的使⽤⽅法:1、先按下温度“1250C”档的值键关键,“温度指⽰”开关不合上,然后打开电源开关,温度调节指⽰,绿灯亮,再接通可控硅电压调整的电源开关,调节XCT-192的温度,给标⾄所需的实验温度。
2、待温度升⾄标定的温度5分钟后,合上“温度指⽰开关”。
若测温表尖指⽰为零。
待稳定20分钟则可进⾏实验,如果温度给定指针与温度指针偏差⼤于50C时,切勿合上“温度指⽰”开关,反之即可。
(⼆)试样试样可以是能放⼊园筒中的热塑性粉料,粒料、条状、⽚状等,加料量是根据其熔融指数的⼤⼩⽽定。
(三)条件选择(1)温度负荷的选择测试温度选择的依据,⾸先要考虑到热塑性⾼聚物的流动温度。
测试漂度必须⾼于流动温度,但不能太⾼,否则材料因过于受热⽽分解。
负荷:要考虑到熔体粘度的⼤⼩(即熔融指数)。
粘度⼤的应取较⼤的负荷,反之则取较⼩的负荷。
据经验报导,熔融指数⼩于10的,温度、负荷均要求⾼些,⼀般是1900C/2160克,10-80之间的,⼀般⽤1900C/325克,熔融指数⼤于80的取1250C/325克。
(2)切取样条时间的选择当园筒内的试样达到规定的温度时,就可加上负荷,熔体通过⽑细管⽽流出,⽤铣的⼑刃在规定时间切割流出的样条,每条切割段所需的时间与熔融指数(M1)的⼤⼩有关,下表为加料量与切样时间和熔融指数的关系。
高聚物熔融指数的测定
高聚物熔融指数是反映材料熔融流动性的重要参数,是一个用于描述高聚物熔融性质的基本物理特性。
熔融指数因聚合度、分子量、表观粘度等方面的因素而异,测定熔融指数可以对高聚物的生产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高聚物熔融指数的定义为在一定的温度和一定的力下,熔态高分子物质在单位时间内从圆形孔中流出的重量,通常以g/10min作为单位。
熔融指数的值越大,表明高聚物的熔融流动性越好,反之则越差。
熔融指数的测定需要采用专用的仪器,一般被称为熔融指数计。
其操作过程如下:
1、制样:将高聚物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到熔融指数计的试验筒中,并在一定的温度下使其熔融。
2、称量:称量一定量的熔融高聚物样品,数量通常控制在3~5g之间。
3、试验条件设置:设置好试验温度和测试荷重,常见的试验温度为190℃,测试荷重一般为2.16kg。
4、试验开始:将称好的高聚物样品投入到试验筒中,试验开始。
5、计时:规定时间内的熔融高聚物物流量称量并记录。
6、计算:计算出该高聚物的熔融指数的值。
熔融指数的测定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样品的加热过程应该掌握好温度和时间,以免产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的影响。
2、在试验过程中,应该保证试验温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消除量热效应的影响。
3、试验时荷重的选择对测定结果影响很大,因此需要选择合理荷重。
高聚物熔融指数的测定使得我们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高分子材料的流动特性,从而更好地指导高聚物的生产和应用。
同时,可靠的熔融指数数据也有助于对高聚物进行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确保高聚物能够稳定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实验一热塑性塑料熔融指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测定高压聚乙烯的熔融指数;2、了解热塑性塑料在熔融状态时的流动黏性及其重要性;3、熟悉测定塑料熔体流动指数的原理及操作。
二、实验原理衡量高聚物流动性难易程度的指标有: 熔融指数、表观黏度、流动长度等多种方法。
这里介绍熔融指数。
熔融指数是指热塑性高聚物在规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 塑料熔体每10min通过标准口模的质量或体积, 习惯用MFR(MI)或MVR表示。
在塑料成型加工中, 熔融指数是用来衡量熔体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测试仪器通常称为熔体流动速率测试仪(熔融指数仪)。
对一定结构的塑料熔体, 可用MI来比较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MI越小, 其相对分子质量越高, 反之MI越大, 其相对分子量越小, 说明它的流动性越好, 其加工性能就相应好一些, 但其它性能如断裂强度、硬度、耐老化稳定性等将差一些。
此法测定熔体流动速率简便易行, 对材料的选择和成型工艺条件的确定有其重要的实用价值, 工业生产上得到广泛采用。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试样: ABS粉料或颗粒, 测试前进行干燥处理仪器:塑料熔体流动速率测试仪, 天平, 秒表, 装料漏斗, 锋利刮刀, 玻璃镜, 液体石蜡, 绸布和棉砂, 镊子, 清洗杆和铜丝。
四、实验步骤1、准备。
熟悉仪器结构和操作规程。
接通电源, 选择测试条件, 安装好口模, 在料筒插入料杆。
调节加热控制系统使温度达到要求温度, 恒温至少15min。
加料。
取出料杆将试料加入料筒, 把料杆再插入料筒并压紧试料, 预热4min使炉温回复至要求温度。
2、注意: 取出料杆后置于耐高温物体上, 避免料杆头部与其它坚硬物体碰撞;3、切勿用料杆去压紧物料, 避免损伤;4、在料杆顶托盘上加上砝码, 随即用手轻轻压下, 促使料杆在1min内降至下环形标记距料筒口5-10mm处。
待料杆(不用手)继续降至下环形标记与料筒口相平行时, 切除已流出的样条, 并按规定的切样时间间隔开始切样, 保留连续切取的无气泡样条三个。
熔融指数的测定实验报告熔融指数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熔融指数是一种常用的塑料材料性能测试方法,用于测定塑料材料在一定温度下的熔融流动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塑料材料的熔融指数,对比它们的流动性能,进一步了解塑料材料的特性。
实验过程:1. 实验器材准备本次实验所需的器材包括熔融流动速率仪、塑料颗粒样品、熔融指数计算器等。
2. 样品制备选择不同类型的塑料颗粒样品,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等。
根据实验要求,将样品加入到熔融流动速率仪中。
3. 实验参数设置根据不同样品的特性,设置适宜的实验参数,如温度、压力等。
确保实验参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样品的熔融流动时间和重量,并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熔融指数。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定,得到了不同塑料材料的熔融指数数据。
以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为例,它们的熔融指数分别为10g/10min、5g/10min和2g/10min。
讨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塑料材料的熔融指数存在明显的差异。
聚乙烯(PE)的熔融指数最大,聚苯乙烯(PS)的熔融指数最小,而聚丙烯(PP)的熔融指数居中。
这是由于不同塑料材料的分子结构和链长不同,导致它们的熔融流动性能存在差异。
聚乙烯(PE)是一种线性聚合物,分子链较长,分子间作用力较小,因此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能,熔融指数较大。
聚苯乙烯(PS)的分子结构较为复杂,分子链较短,分子间作用力较大,导致其流动性能较差,熔融指数较小。
聚丙烯(PP)的分子结构介于聚乙烯(PE)和聚苯乙烯(PS)之间,因此其熔融指数居中。
熔融指数的测定对于塑料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熔融指数越大,表明材料的流动性能越好,适用于注塑成型等需要流动性的工艺。
而熔融指数较小的材料则适用于挤出成型等需要较高粘度的工艺。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不同塑料材料的熔融指数,并对比了它们的流动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聚乙烯(PE)的熔融指数最大,聚苯乙烯(PS)的熔融指数最小,而聚丙烯(PP)的熔融指数居中。
塑料熔融指数的测定标准1. 样品制备在测定塑料熔融指数之前,需要制备合适的样品。
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并按照规定的尺寸和形状进行切割和研磨。
对于不同种类的塑料,样品的制备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2. 仪器校准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对实验设备进行校准,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校准方法可参考相关仪器说明书或根据行业标准进行。
3. 实验操作实验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预热:将样品放入加热装置中,预热至接近熔点温度。
3.2 熔融:在恒温下,对样品进行一定时间的加热,使其完全熔融。
3.3 测量:将熔融的样品通过特定形状的口模流出,测量其流出的时间。
3.4 重复:根据需要重复以上步骤多次,以获得平均值。
4. 数据处理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一般而言,需要计算样品的熔融指数,即每10分钟内流出的样品质量与时间之比。
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其他数据分析,如流动应力、流动速度等。
5. 结果表示实验结果应包括熔融指数、流动应力、流动速度等参数。
同时,应给出实验误差和不确定度等评估数据。
对于不同种类的塑料,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其他性能指标。
6. 精度评估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实验进行精度评估。
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样品的测量结果、使用标准样品等方式进行精度评估。
如果精度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对实验进行调整或重新进行。
7. 注意事项在进行塑料熔融指数测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7.1 样品制备时应保证样品的均匀性和代表性。
7.2 仪器校准时应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避免误差。
实验1 聚合物熔融指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热塑性高聚物熔融指数的测定方法。
2.了解聚合物熔融指数的测定条件。
二、实验原理熔融指数就是热塑性高聚物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力下,熔体在10分钟内通过标准毛细管的重量值,以克/10分钟表示。
熔融指数(MI)的数据可以用来区别各种热塑性高聚物在熔融状态时流动性的好坏。
但只是一个大体上的分类手段,还不能根据熔融指数数据预测实际成型加工工艺过程。
另外,对同一种高聚物,还可以用熔融指数来比较高聚物分子量大小,作为生产上的品质控制。
一般来讲,同一种高聚物(化学结构一定),其熔融指数愈小,分子量愈大,熔融指数愈大,分子量愈小。
三、仪器设备熔融指数仪、天平等。
XNR-400四、实验条件1.熔融指数仪主要零件尺寸及规格:出料口直径:2.095±0.005mm出料口长度:8.000±0.025mm装料口直径:9.550±0.025mm装料口长度:160mm活塞杆大直径:9.475±0.015mm活塞杆头长度:6.350±0.100mm温度波动:<±0.5℃(出料口上端毫米处)2. 试料:工业聚丙烯(PP)3. 温度、负荷的选择:根据国标,选择230℃ 2.16kg4. 取样条(即切割段)时间的选择:40S五、实验步骤1.根据试样要求,选择相应的口模,从料筒的上端装入,并用顶杆将其压到与挡板接触为止。
3.插上电源插头,打开面板上的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仪器进入监控状态。
4.键入实验参数。
通过面板上的按键依次设定切料方式、实验温度、负载等,将压杆放入炉膛,按预热键,仪器进入预热状态。
5.料筒内已达恒温状态(恒在设定温度上)。
即可继续以下操作。
6.装料,用装料斗和装料杆逐次装入并压实进入料筒的试样,将活塞杆放入料筒中,五分钟后,即可加上所需砝码进入实验。
7.试样切取。
当活塞杆下压到下环形标记与加热炉顶部相平时,旋转刮刀手柄,切除挤出的试样,同时启动秒表,并用容器接在出料口的下方,40秒后用刮刀切取该段时间内挤出的料作为第一次取样,之后,每340秒取一次试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