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与生产线平衡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45
生产线平衡率的计算例子:工位标准时间人数1. 12. 13. 24. 15. 1C/T:Cycle Time 一个作业中开始动作至下一个开始动作实施的总时间Neck Time: 瓶颈工位时间,即最长的 CT平衡率(LOB:Line Of Balance)=整个工程所需时间/ ( Neck Time*总人数)一、若第 3 个工位是由两个人联合操作完成的,那是二、平衡率 =++++/(6*=66%三、CT(tact time or cycle time) 即节拍时间 =四、标准产量 =3600/=215(PCS/H/LINE)五、人均产量 =215/6=H六、若第 3 个工位是由两个人并行操作完成的,那是七、平衡率 =++++/(6*=81%八、CT(tact time or cycle time) 即节拍时间 =九、标准产量 =3600/=265(PCS/H/LINE)十、人均产量 =265/6=44PCS/H线平衡分析,这一基本技能与工作,工作与学习过的IE 朋友来讲都不会陌生,线平衡分析能做,但是大家又是如何利用线平衡分析来做改善的呢线平衡分析是 IE 基础中的一项技能与工作,但这项工作只能反映现场一个状况而已,并不能在现场得到一个改善结果。
线平衡分析,是效率提升改善的一个环节,那么也只能是改善环节中的统计与分析阶段。
线平衡改善也就是效率提升工作,按照如下步骤制定工作进程表进行(一定要做好工作进程表) :一、选择改善对象效率提升改善选择对象要有两个:1、首先是要选择做效率提升改善产品型号,先利用P-Q图进行分析,用 ABC法进行选择几个所要改善的产品型号备用。
另外还要看看过去该产品的生产效率记录,初步估计其改善的效果有多大,然后再确定该产品。
2、选择所要改善的线体,线体的选择注重两个方面,一是要线体的人员必须要安定;二是要线体的组长要有积极主动改善的思想,而且执行力要强,选择这一条是相当重要的,这必须要在平常工作中,长期观察,以及与产线组长沟通方可得到的,这也是改善中很关键的一个选择。
標準工時的測量與生產線平衡导言在生产制造领域,控制工时和平衡生产线是实现高效生产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介绍標準工時的測量方法和生产线平衡的原则与技巧,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工艺流程。
一、標準工時的測量方法標準工時是指完成一项工作所需要的合理时间,它反映了生产效率和工艺流程的合理性。
以下是常用的標準工時測量方法:1. 直接測量法直接測量法是通过观察和计时工人进行某项工作所用的时间来确定標準工時。
它适用于简单重复的工作,可以直接测量每个步骤的时间,并累加得到整个工作的標準工時。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对工人的熟练程度和工艺流程的要求较高。
2. 参考工時法参考工時法是通过参考已有的工时数据来确定標準工時。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于历史生产记录、工程师的经验或者标准工時数据库。
通过比较相似工作的数据,可以推算出合理的標準工時。
这种方法省时省力,适用于大批量、标准化的生产工作。
3. 事后測量法事后測量法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工人进行某项工作所用的时间来确定標準工時。
与直接測量法不同的是,事后測量法是事先不通知工人进行时间观察,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多个工人多次观察,取得时间的平均值来确定標準工時。
这种方法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但需要进行大量的观察和记录。
二、生產線平衡的原则与技巧生产线的平衡是指在合理的工时范围内,使各道工序的生产能力相互匹配,避免产生瓶颈,实现高效生产。
以下是生產線平衡的原则与技巧:1. 平衡加工时间通过合理安排各道工序的加工时间,使其相互匹配,避免工序之间出现等待和积压的情况。
平衡加工时间可以通过调整工人数量、改进工艺流程或者增加设备来实现。
2. 增加生产能力当某一道工序产能无法满足整个生产线的需求时,可以通过增加设备、改善工艺流程或者增加工人数量来提高生产能力。
同时,还需要考虑生产线的稳定性和效益,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生产成本的提高。
3. 优化物料供应物料供应是生产线平衡的重要环节。
合理规划物料供应的数量和时间,避免物料的短缺或者过剩对生产线造成的影响。
工时设定与生产线平衡引言工时设定与生产线平衡是制造业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制造业中,工时设定涉及到如何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以最大化生产效率,而生产线平衡则关注如何在不同工序之间合理分配工作负载,以实现生产线的高效运作。
本文将对工时设定与生产线平衡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重要性及对企业的影响,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工时设定的重要性工时设定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的工作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恰当的工时设定能够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员工的工作时间,避免因工时过长或过短而引发的效率问题。
合理的工时设定还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进而提升整体生产效率。
在工时设定中,需要考虑到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疲劳程度。
对于重体力劳动的工作,过长的工时容易导致身体损伤和疲劳,而对于需要大脑高度集中的工作,过长的工时可能会降低工作效率和质量。
因此,根据不同工作内容和员工特点,制定合理的工时设定是非常重要的。
工时设定的方法对于工时设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标准工时设定标准工时设定是指根据工作内容和要求,制定出不同工种或工作岗位的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可以根据工作量和难度进行设定,以确保员工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任务,同时避免工时浪费。
2. 弹性工时设定弹性工时设定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员工自由选择工作时间。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员工的灵活性和工作满意度,同时也可以根据工作需求进行调整,确保生产线的平衡和高效。
3. 工时统计与分析通过对工时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和疲劳程度,进而对工时进行合理调整。
建立工时统计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员工工时,及时发现和解决工时不合理的问题。
生产线平衡的重要性生产线平衡是指在不同工序之间合理分配工作负载,以实现生产线的高效运作。
生产线平衡对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生产线平衡,可以避免生产线上出现瓶颈环节和空闲环节,从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合理分配工作负载能够避免资源的浪费,保持生产线的稳定状态,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速度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