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颖的电脑》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1
《新颖的电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脑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培养对电脑的初步认识。
2. 通过观察和描绘,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技产品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电脑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 观察和描绘电脑。
3. 制作电脑模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电脑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电脑的细节,并运用绘画技巧进行表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电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电脑的形状、颜色和功能。
b. 学生分享自己对电脑的了解和体验。
2. 学习电脑的基本构造和功能a. 教师讲解电脑的基本构造,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了解电脑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3. 观察和描绘电脑a. 学生分组观察教室内的电脑,注意细节。
b. 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4. 制作电脑模型a. 教师分发制作材料,讲解制作方法。
b. 学生分组合作,制作电脑模型。
5. 展示与评价a.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电脑模型,并介绍其特点。
b.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6. 总结与拓展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分享自己对电脑的新认识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绘画和制作,让学生对电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细节,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力。
同时,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在评价环节,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对科技产品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电脑,描绘出其外形和颜色。
2. 学生可以尝试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脑模型。
3. 家长辅助孩子完成作业,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板书设计《新颖的电脑》一、电脑的基本构造和功能二、观察和描绘电脑三、制作电脑模型四、展示与评价五、总结与拓展重点关注的细节:观察和描绘电脑在《新颖的电脑》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观察和描绘电脑是学生了解电脑基本构造和功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力的关键步骤。
《新颖的电脑》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电脑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掌握基本的电脑绘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于电脑科技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认识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电脑的构造,掌握基本的电脑绘画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在电脑绘画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电脑的构造和功能介绍,以及一些优秀的电脑绘画作品。
2. 准备彩色笔、画纸、电脑等教学用具,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工具进行操作。
3.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课本,了解课程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几幅用电脑制作的精美图片,请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你们想学习制作吗?3. 揭示课题:新颖的电脑。
(二)讲授新课1. 认识各种绘画工具和设计软件。
(1)启动画笔程序,展示画笔工具面板。
(2)教师详细介绍各种工具的功能和应用方法。
(3)学生尝试操作,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2. 电脑绘画。
(1)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联想创作内容。
(2)学生尝试用所学的绘画工具进行创作。
(3)教师巡回辅导,注意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工具进行创作。
3. 电脑设计。
(1)教师出示设计内容,引导学生讨论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2)学生尝试用所学的软件进行设计,教师巡回辅导。
(三)展示交流1. 每位学生将作品保存为电子文件。
2.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作品,鼓励学生说出作品的特色和创意。
3. 教师对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并给予奖励。
(四)小结作业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安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并尝试应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软件进行创作。
3. 提醒学生课后继续探索电脑绘画和设计的技巧和方法。
第16课新颖的电脑-人教2011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脑的外观和功能;2.学习使用色彩搭配,表现电脑的特点和韵律;3.掌握使用线条和形状描绘电脑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了解电脑的外观和功能;2.学习使用色彩搭配,表现电脑的特点和韵律;三、教学难点1.掌握使用线条和形状描绘电脑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观察电脑的外观和功能。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电脑的外形,了解它的功能和特点。
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脑,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2.分析电脑的特点和韵律。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电脑的图片,提醒学生注意电脑的线条、形状、颜色等特点和韵律。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色彩搭配来表现电脑的特点和韵律。
3.练习线条和形状描绘。
通过讲解和示范,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线条和形状描绘电脑的特点和韵律。
教师可以先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示范描绘,然后让学生模仿描绘,最后让学生自己发挥创意描绘。
4.使用色彩搭配表现电脑的特点和韵律。
学生在描绘电脑的基础上,选择和搭配适当的颜色,表现电脑的特点和韵律。
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自由探索。
5.互相欣赏和评价。
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副电脑描绘作品,复制到绘画本上保存。
六、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学生初步认识了电脑的外观和功能,学会了使用线条和形状描绘电脑的特点和韵律,并且学会了使用色彩搭配来表现电脑的特点和韵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素材和绘画工具,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创意。
同时,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思维,帮助其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6《新颖的电脑》【教学目标】1.了解电脑的基本结构和发展历程,感受电脑与科技、生活的关系,学习创造性思维方法。
2.体验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表现的过程,感知创新的乐趣。
3.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设计,感知艺术创新中的人文关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充满人文关怀的新颖电脑的设计过程。
难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的创意。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范画、美术工具和材料学具:纸张、美术工具和材料【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咱们先来看一段视频,待会儿老师要请一位同学说说,视频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播放视频:微型电脑)好,谁想说一说?生:... ...师:嗯,老师也觉得视频中的微型电脑太酷了,虽然这样的电脑在现实生活中还不多见,但老师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拥有这么酷、这么新颖的电脑。
(板书课题“新颖的电脑”)【设计意图】以充满科技色彩的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由此引出课题,开启愉快的学习之旅。
二、讲授新课1.电脑的基本结构师:说起电脑,老师想知道,你用过什么样的电脑?都用它来做什么呢?生:... ...师:我们现在常见的电脑主要有:台式电脑、笔记本、平板电脑等。
如同学们所说,电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捷和乐趣。
师:咱们来仔细观察一下这台台式电脑(放大台式机图片),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生:... ...师总结:从外观来讲,电脑主要有这几大部分:主机,它是电脑的主体;显示器,也就是屏幕,它是电脑的输出设备;而键盘和鼠标,则是电脑的输入设备。
当然,我们还经常会见到音响等其他配件。
为了节约空间或是方便携带,人们将电脑的结构进行整合,便有了笔记本和平板电脑。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交流,学生了解了电脑的基本结构,并初步感受到电脑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电脑的发展历程师:你们想不想知道,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是什么样的?生:想。
师:好,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视频:电脑的发展史)从视频中电脑的发展历程来看,电脑的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生:... ...师:对,它的体积越来越小、也就是外观发生了改变,运算速度越来越快、可以说是功能得到了提升。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新颖的电脑》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脑的基本结构与发展历程,感受电脑与科技、生活的关系,学习创造性思维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体验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表现的过程,感知创新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设计,感知艺术创新中的人文关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阶段是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学龄特点,以生活中熟悉的电脑入手,引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关注,引导学生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设计电脑,培养了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三、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十六课的内容,以生活中熟悉的电脑入手,贴近生活,引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关注,根据教材内容应引导学生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设计电脑。
因此,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和人文关怀的理念是本课应当把握的核心。
在教学中应当渗透未来电脑产品的设计理念和方法,鼓励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进行有目的设计新颖的电脑。
难点:用绘画的创作形式表现出自己设计的电脑并能用语言叙述自己的设计意图。
五、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范作学生:绘画用具六、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学生欣赏《未来的电脑》视频,让学生猜猜视频中的物品是什么?它和我们现在所见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通过视频直观体会到未来电脑的设计趋势,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课课题—《新颖的电脑》。
2、发展阶段【讲授】引导启发了解电脑(1)电脑的发展历史世界上第一台电脑诞生于1946年的美国,其外形大约有三间普通教室那么大,近30吨重,主要为军事服务,普通人基本没有机会见到它。
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台式电脑(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见的台式电脑由哪几部分组成——主机、键盘、显示器、鼠标)、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
(2)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发现电脑的外观、功能和服务对象发生的变化教师提问:同学们,从整个电脑的发展历程来看,电脑的哪些方面改变了?学生回答时,教师从电脑的外观、功能和服务对象的变化引导学生,让学生初步发现电脑的发展历程其实也是一种人文关怀精神的进步。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16《新颖的电脑》教案一. 教材分析《新颖的电脑》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的第16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电脑的基本构造和功能,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对电脑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电脑设计方案,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绘画实践中学会表现新颖的电脑。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脑知识,对电脑有浓厚的兴趣,但电脑绘画技能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电脑绘画的基本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脑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提高学生的电脑知识水平。
2.培养学生对电脑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掌握电脑绘画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电脑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培养学生对电脑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电脑绘画的基本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电脑设计方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电脑绘画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绘制新颖的电脑,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课件、电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新颖的电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电脑的外观设计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电脑设计方案,让学生观察、分析,了解电脑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尝试绘制新颖的电脑。
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电脑绘画的基本技巧。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互相评价、交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任务:设计一款具有未来感的电脑。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设计方案。
《新颖的电脑》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第16课,属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有关电脑的知识,欣赏各种富有创造性的电脑,利用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新颖的电脑模型。
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阶段的学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学生对电脑非常喜爱,合理使用电脑对学生有很大帮助。
电脑的推陈出新能激发学生关于想象、创造的动力。
但设计制作一台电脑模型是一个难点,欣赏示范作业或其他资料,会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但有时无形中也会产生一定局限,如何启发学生想象,设计造型是教师要把握的一个要点。
结合学生的学情、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电脑的组成,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
能力目标:发挥想象设计制作一个新颖的电脑模型,体会设计的意义,形成对美的感受和认知。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学生动脑大胆想象并采用与别人不同的创意与造型。
难点是:能够将绘画与其它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电脑模型的装饰美化。
二、教法学法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谜语导入我首先设计了“谜语导入”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让学生猜了一个和电脑相关的谜语并说说电脑的作用,为后面设计电脑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通过回忆电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懂得使用电脑,引出本课课题—《新颖的电脑》(二)欣赏图片了解电脑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欣赏图片了解电脑”这一环节。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 16《新颖的电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颖的电脑》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第16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的新颖电脑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电脑设计的图片,以及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和建议。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他们对于电脑并不陌生,但是对于电脑设计方面的知识可能还比较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电脑设计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完成设计作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电脑设计的基本原则,学会观察和分析电脑设计的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新颖的电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设计实践,学生能够培养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设计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电脑设计的基本原则,学会观察和分析电脑设计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新颖的电脑。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和分析教材中提供的电脑设计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设计的特点和原则。
2.实践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设计出自己新颖的电脑作品。
3.互助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提高设计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第16课《新颖的电脑》。
2.电脑设计图片:准备一些新颖的电脑设计图片,用于展示和分析。
3.设计工具:准备绘图工具,如彩色笔、水粉等,以及画纸或画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新颖的电脑设计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你们喜欢这些电脑设计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电脑设计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提供的电脑设计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电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建议。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设计的关键要素,如形状、颜色、布局等。
《新颖的电脑》教学反思
《新颖的电脑》一课,因为电脑是大家很熟悉的工具,所以导课时我问大家电脑有哪些用途,这样一来同学们就来了兴趣。
有的说可以聊天,有的说可以查阅资料,还有的说可以娱乐等等。
接着出示电脑图片,让大家一起说说电脑的组成。
这个环节一是可以让生了解它的组成,二是可以纠正一些不准确的叫法。
接下来再出示两个作品,一个是儿童电脑,一个是成人电脑,这样不用老师说,孩子们就知道电脑的制作要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相应的变化。
最后我再去演示一个电脑的制作,既用泥巴做一台名叫《海洋之星》的电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还高兴,他们用不同的材料做成了自己喜欢的电脑,有的用纸盒,有的用橡皮泥等等。
出现的问题一是个别同学忘记带材料,二是在制作时有的学生没想好自己作品针对的对象就匆匆进行,这些问题在其他班上课时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