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生产、劳动与经营
- 格式:docx
- 大小:11.20 KB
- 文档页数:2
专题2 生产、劳动与经营本专题知识主要包括三大方面:(1)“生产”,具体包括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基本经济制度。
(2)“企业与劳动者”,具体包括公司的类型、影响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促进劳动者就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投资理财的选择”,具体包括存款储蓄、商业银行、股票、债券、商业保险。
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异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为什么:这一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注意经济制度与基本经济制度的区别)(3)怎么办: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二、企业和劳动者1.公司经营与发展的措施(1)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尊重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的产品。
(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创立企业自主品牌,形成自己的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
(4)要遵守市场规则,公平竞争;要诚实经营,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5)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
(6)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质取胜,增强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拓展企业的国际生存空间;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对外贸易中,要熟悉国际相关法律、规则,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一、单项选择题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近期大家利用智能手机安装打车软件,使打车更方便、快捷、实惠,改变了以往的打车方式。
这说明()A. 生产对消费具有决定作用B. 消费对生产的升级起导向作用C. 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D. 消费带动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2. 跑步经济悄然兴起,刺激了服装、鞋子等传统产业的回暖;运动手表和智能手环等科技产品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该类产品的追捧。
这一现象表明()①消费促进产业的发展②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③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④科技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放活民间投资的普惠政策,如保障民间投资在电网、电信、铁路等非竞争性领域的参与力度等。
实施这些政策的目的是()①鼓励所有民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②允许各种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③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④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4. 某人与几位朋友合作创办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
下列不符合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特征的是()A. 股东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B. 公司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C. 公司财务不必向全社会公开D. 股份转让须征得其他股东同意5. 一般情况下,消费是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但对某一类产品的消费增加幅度一般低于收入增加幅度,且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对此,企业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品升级换代②规范行业竞争行为,树立良好企业形象③逐步淘汰主营业务,实施市场多元战略④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开发新兴潜在市场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6.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培育“工匠精神”,劳动者要()①提高职业技能,提升产品质量②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国战略③笃守行业规范,塑造敬业品质④转变就业观念,创造更多财富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7.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发展遇到困难,国家决定扶持小微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拓宽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考点一生产与消费1.(2014重庆文综,1,4分)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据统计,目前每年约有3万头非洲大象因非法象牙交易被盗猎者杀害。
为警示非法象牙交易,多国政府公开销毁缴获的象牙及其制品。
材料表明()①减少象牙消费将减少猎杀行为②非法猎杀导致象牙的非法交易③公开销毁象牙可以减少象牙交易④象牙消费增长源于收入水平提高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2.(2014福建文综,32,4分)2014年清明节期间,福建省高速公路免费通行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
这有利于()A.加快旅游发展,确保经济增长B.增加车辆出行,保护自然环境C.减少税费收入,促进收支平衡D.降低出行成本,刺激消费需求答案D3.[2014课标Ⅱ,38(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不断出现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与此同时,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和犯罪行为频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材料信息消费是指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如计算机、手机、智能电视机等)和信息服务(如电话、短信、微博、有线电视等)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
近年来,信息消费日益成为消费热点。
2012年,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联网用户市场,网民数量高达5.64亿。
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总额为2.2万亿元,较上年(下称“同比”)增长28%。
同期,全国智能手机销售4.23亿部,同比增长99%,约占国内手机市场的70%;智能电视机销售2113万台,同比增长31%,约占国内电视机市场的40%。
2012年,全国电话业务量同比下降5%,短信量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QQ、微博、微信的注册用户数和相应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数据流量则大幅增长。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我国当前信息消费的特点并分析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
(14分)答案特点: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大、网民数量多;(2分)信息产品消费总体发展快速,但细分产品市场发展不均衡;(2分)信息服务中的传统业务萎缩,新型业务发展迅速。
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专题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反作用。
下列选项中,体现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反作用的是( )A.3G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功能更加齐全的手机B.国家严查生猪生产过程,保证优质猪肉供应C.物联网交易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让企业降低了成本D.人们对中国共产党90年发展历程的关注,推动了红色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解析:D 本题考查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的理解。
A、B两项都体现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故排除;C 项指向的是交换对生产与消费的影响,也不合题意;人们对中国共产党90年发展历程的关注,意味着人们有这方面的消费需求,推动了红色旅游业发展,体现出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故D项符合题意。
2.(2012年梅州摸底考试)2012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随着适合国情的新能源、小型化汽车的出现,汽车消费将迎来新的高峰。
这表明( )A.生产是消费的动力和最终目的B.新的消费热点能带动产业的出现和成长C.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和方式D.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解析:C 本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最终目的,A错误;B、D不符合题目主旨,排除;“随着适合国情的新能源、小型化汽车的出现,汽车消费将迎来新的高峰”,强调的是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3.(2012年广东六校摸底考试)2012年网民在线购物交易额突破8 000亿元,网络销售成为网络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网络购物的便捷和价格优势凸显,包装、物流、快递等也分享到网络市场的蛋糕。
这说明( )①消费对产业升级具有调节和导向作用②价格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网购促进了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A 本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网络消费促进了包装、物流、快递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说明消费对产业升级具有调节和导向作用,①正确;网络购物具有价格优势,说明价格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选②;③④不符合题干指向,排除。
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1.(2013·高考江苏卷)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
有人说,如果真这样,汽车大王就不会出现了。
材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A.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B.产品开发不需要考虑市场需求C.产品开发要利用人们的求异心理D.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会引导生产2.(2013·高考浙江卷)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新非公36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
2012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进一步扫除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等领域的障碍。
这表明()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原则进一步得到了贯彻②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导性作用进一步得到了发挥③市场规律进一步得到了尊重④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障碍扫清了A.①B.①④C.③②D.②④3.(2013·高考江苏卷)中小企业是我国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在GDP中的比重约为60%,提供了约70%的城镇就业岗位。
自2011年以来,受需求不足、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较大困难。
为此,国家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这有利于()A.贯彻按劳分配原则B.优化我国所有制结构C.解决消费不足问题D.发挥中小企业的主导作用4.(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近年来,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除传统手机制造商外,许多网络公司也纷纷斥巨资研发智能手机,并将内置其网络产品的智能手机推向市场。
在下列选项中,能够解释“网络公司造手机”原因的是()A.生产智能手机的利润率高于其他行业B.网络公司的业务创新速度不断加快C.传统手机制造商生产智能手机能力不足D.网络公司延伸产业链提高综合竞争力5.(2013·高考天津卷)在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浪潮下,全球许多名噪一时的大企业陷入困境:曾作为无线通信代名词的摩托罗拉被他人掌控;家电行业先驱索尼、松下和夏普巨额亏损;原来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平台塞班系统,如今只剩下2.6%的市场份额。
专题二经济生活之生产、劳动与经营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易错观点(1)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2)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3)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性能在不断地提高,其价格也在不断地下降,人们对轿车的向往也越来越强烈,说明了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说明了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4)我国扩大内需的措施促进了经济较快增长,体现了消费决定生产(体现了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5)凡是消费,就能促进生产的发展(要适度的消费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起阻碍作用)(6)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生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7)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性能在不断的提高,其价格也在不断的下降,人们对轿车的向往也越来越强烈,说明了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说明了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基本经济制度的易错观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指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主要依靠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2)公有制经济就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就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3)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就是坚持国有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不能等同。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还包括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
其次主体与主导不能等同。
主体是一个比重概念,是指事物的主要部分;主导是一个权重概念,是指主要的并且能够引导事物发展的方向。
所以公有制是主体,而国有经济是主导)(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应该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5)公有资产占优势,主要是看量的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6)国有资产等同于公有资产(国有资产小于公有资产)(7)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是基础,国有经济是主导)(8)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发展壮大,有利于发挥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9)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考纲要求】【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和意义。
●【考点整合】考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生产决定消费的,生产决定消费的,生产为消费创造。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
消费拉动增长,促进的发展。
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真正;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并提高劳动力的,提高劳动者的。
考点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的要求。
2.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才能不断增强,提高我国的。
3.措施第一:,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要牢牢扭住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
第二:必须通过,调整,调整。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
通过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
第三:要重视科技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要点探究】探究点之一: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是本框题的重点难点问题。
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谈不上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强劲,生产扩大;消费低迷,生产萎缩,这是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简要概括。
把握这一关系,对国家来说,既要重视发展生产,又要重视引导需求。
如在通货紧缩情况下,创造消费热点,努力扩大内需,有利于治理通货紧缩,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对生产者来说,生产的产品只有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真正完成。
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
1. 引言
生产、劳动与经营是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生产是指将资源转化为有用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劳动是人们运用体力和智力参与生产活动的行为。
经营则是在市场环境中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生产、劳动与经营的关系,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讨论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2. 生产与经济发展
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它推动着经济的增长和进步。
通过生产,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
生产的规模和效率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然而,生产活动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因此,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需考虑生产与环境的平衡,倡导可持续发展。
3. 劳动力与生产效率
劳动力是生产活动中重要的生产要素,对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随着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劳动力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通过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和培训,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的增长。
然而,劳动力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
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不足等问题,会对生产活动和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压力。
因此,需要通过改革和政策的支持,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应对这些挑战。
4. 经营与市场竞争
经营是在市场环境中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的行为。
经营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竞争力,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和适应变化,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获得竞争优势。
同时,经营活动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市场不确定性和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可能会对经营决策和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影响。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应对能力。
5. 政策与措施
为了促进生产、劳动和经营的健康发展,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例如,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竞争力;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加强市场准入和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
此外,还可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调整,提供经济环境的支持和稳定。
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
6. 结论
生产、劳动与经营是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劳动力配置和促进市场竞争,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和进步。
同时,还需要加强政策的支持和监管,以保障生产、劳动和经营的健康发展。
注:本文采用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包含图片和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