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章 声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传播过程中能量也向四面八方传播。生活中,我们用双手做成喇叭状放在嘴边喊话,就是使声能集中向前传播。

4.声速: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另外,声速还跟温度有关,如在2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

5.反射与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柔软多孔的物质会被吸收,遇到较大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而形成回声,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0.1s 以上,低于0.1s 时,回

声可以使原声加强。利用回声测距、测海深,测量原理:s =v 声t

,其中t 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v 声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6.当物体的表面光滑时,声音的反射比较明显,如隔音板等,而物体的表面粗糙多孔时,吸声的效果比较好,如森林中比较寂静等。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

2.人耳所能判断的声音强弱(大小)的程度称为响度。

(1)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它的符号为dB 。

(2)响度的影响因素:响度与听者的距离有关,还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声音的高低用音调来描述。

(1)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

(2)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实验A:先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位置不动,再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响度变大;

实验B:改变钢尺露出桌面边缘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先后振动发出的声音。发现伸出长度越短,音调越高。

4.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出它们,是因为声音的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都会影响音色。

5.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做可听声。它的频率范围通常为20~20000Hz。

(1)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

(2)用超声波粉碎胆结石、做B超诊断、清洗眼镜等;利用次声波可以研究地壳活动,获得地下构造的信息。

第3节噪声

1.乐音:在学习、工作和休息中那些令人愉快的、优美动听的声音称为乐音。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律的、周期性的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2.噪声:令人厌烦的、刺耳难听的声音称为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工业噪声、建筑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自然噪声。

4.噪声等级: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害健康,被列为国际公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等级:

(1)听觉下限是0dB;

(2)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3)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4)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5.减小噪声的三个途径:①减小噪声源的噪声,如汽车、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②远离噪声源或设置屏障,如马路旁边设置隔音板;③在人耳处减小噪声,如戴上防噪声耳塞。

第二章光

第1节光的反射平面镜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

射。

2.为了方便研究光的反射现象,我们引入光线这一概念,同时,还要弄

清楚一点、两角、三线等概念的含义。

(1)入射点:光的入射点,用字母“O”表示。

(2)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的光线,如图中的AO。

(3)法线:经过入射点O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它是一条辅助线,通常用虚线表示,如图中的ON。

(4)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上后,被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如图中的OB。

(5)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中的i。

(6)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中的r。

3.光的反射规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反射面平滑,平行光束反射后平行射出。举例:镜面、水面、玻璃幕墙等的反射。

(2)漫反射:反射面粗糙,平行光束反射后向四面八方射出。举例:能够从各个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6.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界面时,入射角等于0°,反射角等于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

第2节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时产生的偏折现象,叫作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五要素

(1)入射光线:照射到两介质分界面的光线AO。

(2)折射光线:光进入另一种介质被折射后的光线OC。

(3)法线:经过入射点、垂直于两介质分界面的直线NN′。

(4)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i。

(5)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θ。

3.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法线居中,与界面垂直)。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两点一面)。

(3)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当光线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5)在相同的条件下,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4.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垂直入射时,折射角为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6.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不仅有折射现象,而且还会有反射现象存在。例如,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一部分光进入玻璃,还有一部分光被界面反射到空气中传播。

第3节凸透镜成像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主轴上有一个特殊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

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2.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做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做发散透镜。

3.凸透镜能使与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F表示,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字母f表示;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4.三条特殊光线

(1)凸透镜:①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③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2)凹透镜:①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射向凹透镜的光线,如果其延长线通过另一侧的焦点,则该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1)u=f是成实像和虚像、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2)u=2f是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3)实像:一定是异侧,且倒立的;虚像:一定是同侧,且正立的。

(4)物像同移:像跟着物体跑,即“物”“像”同向而行。

(5)成像特点:透镜成像时,物体上每一点发出的光照到透镜上的所有光线都成像在同一个位置,挡住一部分,并不影响射向透镜的其他光线的成像,所以仍然可以看到完整的像,但是由于射到像上的光线减少,所以屏上像的亮度会变暗。

(6)实验规律:向上移动物体,像向下运动;向左移动物体,像向右运动(显微镜);向上移动凸透镜,像向上运动;向左移动凸透镜,像向左运动。

(7)凸透镜成像时像与物左右相反,上下颠倒。

3.实像和虚像:由来自物体的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是实像,眼睛能看见实像,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眼睛能看见虚像,但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4.显微镜与望远镜

(1)显微镜

结构:目镜和物镜均是一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使用方法:物体的像在视野中偏向哪侧就往哪侧移动物体;看到物体越大,观察范围越小,光线越弱;看到物体越小,观察范围越大,光线越强。

(2)望远镜

结构:目镜和物镜均是一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使用方法:物体的像在视野中偏向哪侧则往其对侧移动镜头;物镜尺寸越大,看得越远;物镜尺寸越小,看得越近。

第4节眼的成像原理视力的矫正

1.眼睛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眼球的光学结构很像照相机,其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用眼睛观察物体时,物距都大于两倍焦距,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眼睛的调节:通过睫状肌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3.近视眼及其矫正

(1)成因: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凸度过大,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方,使物像模糊不清。

(2)矫正:配戴凹透镜镜片的眼镜。

4.远视眼及其矫正

(1)成因: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凸度过小,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使物像模糊不清。

(2)矫正:配戴凸透镜镜片的眼镜。

5.不管是近视眼、远视眼还是正常眼,视觉的形成部位都不是眼睛,而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第3章人体的感觉

1.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虹膜:有色素,能调节瞳孔的大小,调节进入眼球内部的光量。

睫状体:内含有平滑肌,可调节晶状体凸度。

脉络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给视网膜提供营养。

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房水:透明液体,提供营养,维持眼压,对进入眼球内部的光线起到折射作用。

晶状体:对进入眼球内部的光线起到主要折射作用。

玻璃体:透明、无血管、无神经,有弹性的胶状物质。为眼内成像提供一个透明的空间。

2.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入眼的光线,穿过透明的角膜和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之后穿过晶状体,透过玻璃体,投射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物体的光亮度和颜色的信息被转换为神经冲动,并沿着视神经传入大脑视觉中枢进行整合,形成视觉。物像的形成部位是视网膜,视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视觉感受器是视网膜。

3.近视和远视

(1)近视及矫正: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凸度变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远视及矫正:远视大多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的弹性小,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聚集在视网膜的后方。远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4.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是外界声波进入中耳的通道。

(2)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和耳咽管等。鼓膜的作用主要是在声波的撞击下产生振动,产生的振动经过鼓室里的听小骨传到内耳。鼓室通过耳咽管与咽部相通,可调节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听小骨的作用是扩大并传导声波至内耳。

(3)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耳蜗内有对声波敏感的听觉毛细胞,这些细胞接受听小骨传来的振动,可产生神经冲动。内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里面没有听觉感受器,但是它含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晕车以及晕船现象就与前庭和半规管中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过于敏感有关。

(4)①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内。②若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或发生障碍,会导致传导性耳聋;若耳蜗、听觉中枢或听觉神经受到损伤,会导致神经性耳聋。

5.听觉的形成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入,冲击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觉神经传送到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

6.皮肤感觉

(1)触觉感受器分布在指尖、眼睑、嘴唇、舌尖和手掌真皮层。感受轻微触摸刺激。

(2)压觉感受器分布在手掌、手指、脚趾的皮肤内、关节、肌肉和某些器官内。感受较重的压力刺激。

(3)温度觉感受器包括冷感受器和热感受器,它们主要是游离神经末梢。能感受不同范围内的温度变化。

(4)痛觉感受器主要是游离神经末梢,几乎布满全身。感受可能损伤或已造成皮肤损伤的各种性质的刺激,引起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意义。

7.味觉

(1)感受器:味蕾上的味觉细胞;结构:味觉细胞顶端有纤毛,接受溶解在唾液中的味觉刺激物的刺激。

(2)味觉的形成:有味物质――――――――→溶解于唾液味觉感受器的味毛――→刺激味觉细胞

――――――――→产生神经冲动大脑皮层味觉中枢―→产生味觉

(3)基本味觉:甜、咸、酸、苦。

(4)特点:味觉的敏感度受食物本身温度的影响;与机体对营养摄取的调节有关。

8.嗅觉

(1)感受器:分布在上鼻道及鼻中隔后上部的嗅上皮;结构:嗅觉感受细胞顶端有嗅纤毛。

(2)嗅觉的形成:气味物质分子或挥发性物质―→嗅上皮――――→溶解于黏液

嗅纤毛――→刺激嗅细胞――――――――→发放不同频率神经冲动

嗅神经―→大脑皮层嗅觉中枢―→产生嗅觉 (3)特点:嗅觉具有适应性。

第四章 电与电路

第1节 自然界的电现象

1.经摩擦后的物体能吸引或排斥轻小物体的现象称为静电现象;物体因摩擦而带电叫做摩擦起电;相互摩擦后的两个带电体上所带电荷性质是不同的。

2.摩擦起电的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由不同物质组成)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转移。

4.接触起电:带电体与不带电体相互接触后,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上同种电荷的方法叫做接触起电,使电荷在带电体和不带电物体之间发生了转移。

1.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人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

2.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第2节电路

1.电路

(1)电路的组成: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和开关连接起来组成供电流动的路径。

(2)电路的两种基本工作状态:通路和开路。

(3)闭合开关后,导线直接连接在电源的两极上,中间没有用电器,这样的电路叫电源短路。

2.电路的连接方式

(1)把电路元件依次相连接的方式叫做串联,其电流路径只有一条。

(2)使电路元件的两端并列在一起的连接方式叫做并联,其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各支路用电器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1.电路图

(1)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关系的图称为电路图。

(2)常用电路元件符号

(3)画电路图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电路元件符号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

②合理安排电路元件符号,分布要均匀,元件符号不能画在电路的拐角处。

③电路图最好画成长方形,要有棱有角,导线要横平竖直,电路图要画得简洁、美观,一目了然。

④注意电路图与实物接线要对应。例如,开关位置、状态要一致。

第3节电流、电压

1.通过用电器的电流

(1)定义:科学上把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符号是I。

(2)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为A。1mA=10-3A,1μA=10-6A。

(3)电流方向:把正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2.电流表

(1)作用:电流表是测量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仪表。

(2)符号:

(3)量程:0~0.6A;0~3A。

(4)读数方法:注意选用的量程及最小刻度。

(5)用法:

①首先要调零,明确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

②选择合适的量程;

③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不允许将电流表和用电器并联;

④电流表接进电路中时,应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电流表;

⑤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否则会烧坏电流表,也会损坏电源。

3.电源电压

(1)电压的作用: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2)电源的作用: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如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

注意:要在电路中得到持续的电流,必须同时满足的两个条件是有电源;电路是通路。

(3)电压的单位:用字母U表示电压,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1kV=103V,1V=103mV。

(4)常见的电压值

①一节普通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②一节铅蓄蓄电池的电压为2V;

③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为220V。

4.电压表

(1)认识电压表

①作用: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大小。

②符号:

③量程:0~3V;0~15V。

④读数方法:

a.确认所用电压表的量程;

b.确认刻度盘上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压值;

c.由指针所指的大格和小格的位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2)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①首先要调零,明确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

②正确选择电压表的量程(常采用试触法);

③电压表要并联在待测电路两端;

④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压表,从“-”接线柱流出电压表;

⑤电压表可直接连到电源的正、负极上测量电源电压。

第4节电阻

1.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容易导电的材料叫做导体,如各种金属、石墨(碳)、人体、大地、混有杂质的水溶液等。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材料叫做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干木头、油和干燥的空气等。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界限。如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当烧到红炽状态时可以导电;纯水在掺有杂质的情况下也可以导电(河水、海水)等。

(4)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大量自由运动的电荷,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自由运动的电荷。

2.电阻是表征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用符号R表示导体的电阻,单位为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1MΩ=103kΩ,1kΩ=103Ω。

3.半导体是指导电性能介于金属与绝缘体之间的一种导电物质。

4.某些金属在温度下降到一定值时,其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称为超导现象。

第5节欧姆定律

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压

录与电压相对应的电流值

实验结论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控制电压不变,改变电阻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实验结论

解题思路:第1步:根据电表示数和灯泡的亮灭判断电路是短路还是开路。

第2步:再利用电压表判断短路或开路的位置。

1.串联电路(注:↑表示增大,↓表示减小)

2.并联电路(注:↑表示增大,↓表示减小)

第五章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

1.磁性:物体具有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

2.磁体

(1)定义:具有磁性的物体。

(2)分类:永磁体分为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地方叫磁极。

(1)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磁极是南极(S极),指北的磁极是北极(N极)。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任何一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条形磁铁的磁极在磁体的两端。一个永磁体分成几部分后,每一部分仍存在两个磁极。

(4)应用:磁浮列车底部装有用线圈绕制的电磁铁,利用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列车悬浮在轨道的上方以提高运行速度。

4.磁化

(1)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①放在条形磁铁S极附近的一根铁棒被磁化后,靠近磁铁S极的一端是N极。

②用磁铁的N极在钢针上沿同一方向反复摩擦几次,钢针被磁化,那么钢针的右端被磁化成S极。

③磁铁之所以吸引铁钉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性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3)去磁:使具有磁性的物体失去磁性的过程。

5.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

(1)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

(2)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

(3)根据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判断;

(4)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

1.磁场

(1)定义:在磁极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由磁体产生的物质。磁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产生的。

(3)方向规定:把小磁针放在磁场中某处,当小磁针静止时,小磁针的N极所指的方向就表示该处的磁场方向。

2.磁感线

(1)定义:人们根据磁铁周围磁场中铁粉的排列情况画出的虚曲线。

(2)方向:磁场中任何一点的磁感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一致。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磁体的N极到磁体的S极;在磁体内部,从S极又回到N极。

(3)强弱: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

(4)对磁感线的说明:①并不是客观存在的;②磁感线为封闭的、立体的曲线;③磁感

线为连续的曲线,不会相交;④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与该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5)几种常见磁铁的磁感线分布。

第2节电流的磁效应

1.奥斯特实验

如图所示,如果在直导线附近放置一枚小磁针,则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将发生偏转。这一现象由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于1820年通过实验首先发现。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2.直线电流周围的磁感线

(1)如图所示,磁感线分布在垂直于通电直导线的所有平面上,是以电流为中心(以直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一系列同心圆。

(2)越靠近导线,磁感线越密,磁场越强。磁场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有关。

(3)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3.判断直线电流的磁场方向

右手螺旋定则:如图所示,用右手握住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其余四指弯曲指向磁场方向。

1.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做成螺线管,也叫线圈,在通电情况下会产生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这一关系可用右手螺旋定则来

表示(如图所示):用右手握住螺线管,使弯曲的四指沿着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则与四指垂直的大拇指所指的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另一端则是S极。

2.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有电流的大小、单位长度上的线圈匝数、线圈中有无铁芯等。单位长度上的线圈匝数一定时,通过螺线管的电流越大,磁性越强;通过螺线管的电流一定时,单位长度上的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有铁芯时比无铁芯时磁性强。

1.电磁铁

(1)定义:带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

(2)工作原理:由于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中插入铁芯后磁场的磁性增强。

(3)优点:磁性的有无由电路的通断来控制,磁极由电流方向来控制,磁性的强弱由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来控制。

(4)应用

①电磁继电器:实质是由电磁铁控制的开关。

用途: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进行远距离操作和自动控制。

②电磁起重机:把电磁铁放在铁质物体上,接通电路,电磁铁产生磁性,把铁质物体吸起;需放下铁质物体时,只要断开电流即可。

③电铃:闭合开关,电流通过电磁铁,电磁铁具有磁性,吸引衔铁,铃锤敲击铃碗而发出声音,同时电路断开,电磁铁失去磁性,释放衔铁,弹性片又和螺钉接触使电路接通。上述过程循环,电铃持续发出声音。

第3节电磁感应

1.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于1831年首先用实验的方法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2.在“探索磁生电”的实验中(如图所示),要使用一种小量程的电

流表,叫灵敏电流计,用它可以检验电路中是否有微弱的电流产生,也

可以比较瞬时电流的大小,还可以从它的指针偏转方向得出瞬时电流的

方向。没有电流时,它的指针停在中间“0”刻度的位置;当电流从“-”

接线柱流入时,它的指针往左偏;当电流从“+”接线柱流入时,它的指

针往右偏。

3.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实验探究过程,这是因为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即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才会产生电流,这种电流称为感应电流。

(1)如果电路不闭合,当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不能产生感应电流,但在导体两端会有感应电压。

(2)切割运动不一定需要垂直,导线的运动方向与磁感线有一定的夹角也可以。

(3)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与切割磁感线的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4)右手定则判断:右手平展,使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把右手放入磁场中,若磁感线垂直进入手心(当磁感线为直线时,相当于手心面向N极),大拇指指向导线运动方向,则四指所指方向为导线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第6章电磁波和通信

1.电磁波的产生: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电磁波的产生与电磁场有关,它存在于变化的电流或变化的磁场的周围,它既是一种物质,也具有能量。

2.电磁波的特征

(1)波长:邻近的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

(2)频率:在1s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单位是Hz。

(3)波速:用来描述波传播快慢的物理量。

(4)电磁波的频率、波长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式:传播速度=波长×频率。

3.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大约为3×108m/s。

4.电磁波是一个很大的家族,按其波长由小到大依次是: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短波和中长波。微波也叫作超高频无线电波。频率很高的无线电波能量大。

5.光导纤维是用纯度极高的石英玻璃拉制成的非常细的纤维,简称光纤。光纤通信是利用特殊的技术把表示信息的电信号转变为光信号,让光波在光导纤维中通过,在接收端再将光信号还原成电信号从而实现信息传递的通信方式。光纤通信的光源是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激光具有亮度高、方向性好和颜色纯即单色性好的特点。光纤通信与无线电通信相比,不容易受外界干扰,能够更好地对传播的内容保密,可以同时传播更多的内容。

第七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动物的行为

1.当外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动物的个体或群体都会作出适应性反应和活动,动物的这些反应和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常见的动物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迁徙行为和洄游行为。

2.动物要生存,就必须不断从外界获取食物,与动物获取和处理食物有关的行为,都属于觅食行为。如蜘蛛结网捕食、鹰用利爪捕食等。

3.在动物界,种内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巢区或领地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这就是动物的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间的斗争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双方身体很少受到伤害。

4.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行为。常见的防御行为如拟态、警戒色、刺猬缩团、野兔的奔跑等。

5.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都属于动物的繁殖行为。如孔雀开屏、雄蛙鸣叫等。

6.社群行为是指昆虫、鸟类和哺乳类中的某些类群,具有社会性生活的现象,社群成员间具有分工和合作的相互关系。具有社群行为的群体如蜜蜂、蚂蚁等群体。

7.鸟类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变更生活地区的习性,叫做鸟类的迁徙行为。

8.有些鱼类,在一生的生命活动中,需要周期性的、定向的群体迁移活动,称为洄游行为。如大马哈鱼的洄游行为、中华鲟的洄游行为等。

第2节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

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1)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2.人体对体内外各种刺激能作出反应,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完成的。

3.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如图为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小脑脑干脊髓⎩⎪⎨⎪⎧灰质——反射白质——传导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脑发出,12对脊神经:脊髓发出,31对

4.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

5.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大脑的表面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增大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大脑皮层下面是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

6.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协调身体各部分肌肉的活动。小脑发生病变时,病人的动作严重不协调,表现为站立不稳,形如醉汉。

7.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内有调节心血管运动、呼吸和体温调节等中枢。

8.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横切面呈扁圆柱形,上端与脑干相连,下端直至腰椎下缘。由__灰质和白质组成,具有传导和反射的功能。

9.中枢神经和神经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聚集在一起,调节人体某一项生理活动,这一功能区叫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有许多管理感觉、运动、听觉、视觉、语言及思维等生理活动的神经中枢。

10.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脑神经由脑发出,脊神经由脊髓发出。

1.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称为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弧是指完成各种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感受器的作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2)传入神经的作用:传递兴奋到神经中枢;

(3)神经中枢的作用:对刺激作出反应;

(4)传出神经的作用:将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效应器;

(5)效应器的作用:产生应答反应。

3.膝跳反射过程:叩诊槌轻叩膝盖下方的肌腱,肌肉受到牵拉,分布在肌肉中的感受器因受牵拉的刺激而产生兴奋;兴奋经传入神经传送到脊髓的神经中枢(即膝跳反射中枢),引起神经中枢兴奋;神经中枢的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送到大腿部的效应器(股四头肌),引起股四头肌迅速收缩,小腿便不由自主地突然向上踢动。膝跳反射是对刺激的一种自动应答,它发生在刺激尚未被大脑接受并作出判断之前,这样缩短了反应时间。

4.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使用。条件反射能够建立,也会消退,所以往往会用非条件刺激来强化条件刺激。

6.人类还能对具体刺激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产生反应,形成特有的条件反射。

第3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激素调节

3.激素是内分泌腺的分泌物。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激素调节。

1.甲状腺位于颈前部甲状软骨的下方,分泌的激素称为甲状腺激素,其作用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饮食缺碘会引起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和肿大。

症(甲亢)心跳过快,身体逐渐消瘦

1.垂体被称为人体内分泌腺之“王”,能分泌多种激素。其中生长激素就是垂体分泌的。

素分泌过多

1.作用:胰岛素是动物体内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由胰岛分泌,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类的代谢。具体表现在: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

2.异常症:

(1)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尿检中会发现有大量的葡萄糖。

治疗:注射胰岛素。

(2)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

治疗:多吃糖类物质,补充血糖,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

3.血糖与胰岛素的关系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升降,决定于胰岛素分泌的减少或增加。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进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以促进血糖含量升高,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血糖含量受到胰岛素等激素调节和神经系统调节的相互配合作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第4节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温,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安静时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运动时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

2.人体散热的两种主要方式是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当外界温度低于体温时,散热的方式以皮肤直接散热为主;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散热的方式以汗液蒸发为主。

3.神经系统和激素对体温的调节

(1)气温下降时的体温调节:总的效应是体内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使体温不因气温的下降而下降。其调节过程可表示为:

(2)炎热天气时的体温调节:总的效应是体内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使体温不因气温的上升而上升。其调节过程可表示为:

4.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5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植物感受刺激,并发生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植物对环境因素的变化,具

有多种感应性: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感震性。

2.有的植物体能感受机械刺激,并产生反应,植物的这种特性称为感震性,如含羞草的感震性。

1.植物感受刺激,并发生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在植物的生存环境中,对植

(1)产生条件:单侧光照射。

(2)产生原因: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少,生长慢。

1.生长素是植物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它能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生长,促进根的形成。

达尔文猜想胚芽鞘发生向光弯曲是由于幼苗在单侧光照射下产生了某种影响,并从上部传到下部,造成背光面和向光面生长快慢不同而引起的;温特通过实验证明单侧光产生的某种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他把这种化学物质称为生长素。

2.生长素

生长素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吲哚乙酸。

(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植物中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着的种子中)。

(2)胚芽鞘的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3)胚芽鞘的弯曲部位:尖端下部。

(4)胚芽鞘的弯曲方向:向光弯曲。

3.生长素的运输

(1)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在根尖、茎尖等不成熟组织的尖端。

(2)生长素横向运输的方向:从向光一侧运向背光一侧。

(3)生长素纵向运输(极性运输)的方向: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4)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1.在重力的作用下,根向着重力作用的方向生长,称为正向重力性(正向地性);茎背

八年级科学下册详细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下册详细知识点【八年级科学下册详细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下册是中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阶段之一,它是中学科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八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希望能为广大中学生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一、物理学 1、电学 电学是八年级科学下册中的重要知识点,其中包括了电场、电流、电阻、电势差、电路和欧姆定律等内容。学生在学习电学时需要掌握基础的电学原理和公式,并且需要了解电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电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对于学生今后学习高等物理学科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 2、力学

力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其中包括了质量、力、加速度、动量、能量以及摩擦力等内容。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力学在自然界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学习公式和基本概念。 二、化学学 1、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八年级科学下册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知识点,其中包括元素的组成、元素出现的周期性规律以及元素化学性质等。学生需要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从而了解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的应用。 2、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反应的类型、反应的速率、反应条件、化学平衡等内容。学生需要在实验中学习和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从而掌握化学反应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生物学

1、生命的基本特征 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细胞、遗传信息流和代谢三项基本生命特征。学生需要理解生命的这些特征的性质和规律,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遗传与变异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掌握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遗传信息的传递、表现和变异等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此外,还要掌握外部环境和遗传信息对生物体的影响,理解影响变异和进化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四、地球科学 1、岩石地质学 岩石地质学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岩石类型的分类、地球内部的组成、地壳和板块运动等。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实际考察了解地质学中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原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天文学

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八下 八年级下第一章 电和磁 1、任何磁体都有南、北两极,当磁体被分割几段后,每段磁体上仍然都有N、S极;而且 两磁极的磁性最强;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3、每一磁体周围都存在着磁场。磁场中某一点的磁场方向就是在该点小磁针才N极所指的 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的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4、地球也是一个磁体,因此存在地磁场。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5、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引入了磁感线这一模型。 6、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电能生磁。 7、通电导体周围也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直线电流磁场的分布为以导 线上的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磁场分布的面与导线垂直。 8、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极性方向与电流 方向有关,关系可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 9、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有:是否带铁芯、线圈匝数、电流大小。 10、电磁铁的磁性主要可以通过控制电流来控制,主要应用如电铃、电磁选矿机、电磁起重 机、电磁继电器等。 11 磁继电器是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可用低电压和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和强电流。 12、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通电线圈 在磁场中会发生转动,但转到平衡位置就不动了。 13、直流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换向器是直流电动机的一个关键、重要的 部件,它使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能不停的转动。

14、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重要动力设备。 15、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于1831年发现了磁生电的条件和规律,从而开辟了电气化的新纪 元。 16、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 生感应电流。如果电路不闭合,当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但在导体两端会有感应电压。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可用右手定则。 17、发电机工作时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18、交流电: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我国交流电的周期为0.02秒,频率为50赫兹,即每 秒出现50周期,方向改变100次。 19、家庭电路组成:进户线(火线、零线)、电能表、断路器、插座、灯座、开关。进户线 的电压值为220伏,辨别火线和零线用测电笔。 20、家用电器的插座和电灯之间是并联的,这样连接好处是一个用电器的通断不影响其他用 电器。 21、保险丝一般由熔点低的金属合金制成,选用保险丝原则,应使保险丝的电流等于或稍打 于电路中的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22、为了防止触电事故,一般家用电器必须有接地线。 23、一般情况下,36伏以下的电压才是安全的。家庭电路中触电是人直接接触火线造成的。 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第二章 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二、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或一个公式。 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章 声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传播过程中能量也向四面八方传播。生活中,我们用双手做成喇叭状放在嘴边喊话,就是使声能集中向前传播。 4.声速: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另外,声速还跟温度有关,如在2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 5.反射与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柔软多孔的物质会被吸收,遇到较大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而形成回声,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0.1s 以上,低于0.1s 时,回 声可以使原声加强。利用回声测距、测海深,测量原理:s =v 声t ,其中t 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v 声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6.当物体的表面光滑时,声音的反射比较明显,如隔音板等,而物体的表面粗糙多孔时,吸声的效果比较好,如森林中比较寂静等。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 2.人耳所能判断的声音强弱(大小)的程度称为响度。 (1)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它的符号为dB 。 (2)响度的影响因素:响度与听者的距离有关,还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声音的高低用音调来描述。 (1)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 (2)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实验A:先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位置不动,再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响度变大; 实验B:改变钢尺露出桌面边缘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先后振动发出的声音。发现伸出长度越短,音调越高。 4.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出它们,是因为声音的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都会影响音色。 5.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做可听声。它的频率范围通常为20~20000Hz。 (1)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 (2)用超声波粉碎胆结石、做B超诊断、清洗眼镜等;利用次声波可以研究地壳活动,获得地下构造的信息。 第3节噪声 1.乐音:在学习、工作和休息中那些令人愉快的、优美动听的声音称为乐音。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律的、周期性的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2.噪声:令人厌烦的、刺耳难听的声音称为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工业噪声、建筑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自然噪声。 4.噪声等级: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害健康,被列为国际公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等级: (1)听觉下限是0dB; (2)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3)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4)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5.减小噪声的三个途径:①减小噪声源的噪声,如汽车、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②远离噪声源或设置屏障,如马路旁边设置隔音板;③在人耳处减小噪声,如戴上防噪声耳塞。 第二章光 第1节光的反射平面镜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 射。 2.为了方便研究光的反射现象,我们引入光线这一概念,同时,还要弄 清楚一点、两角、三线等概念的含义。 (1)入射点:光的入射点,用字母“O”表示。 (2)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的光线,如图中的AO。

八年级科学下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下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下共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部分,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这些部分的知识点。 物理 1. 光和电能 通过学习光和电能,我们可以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规律以及电路的构造和基本运作原理。同时,我们还可以学习到各种电器的使用,了解它们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现代技术产品。 2. 动力学和控制 学习动力学和控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中的运动和力的作用原理。同时,我们还可以学习到如何利用运动和力来进行制动、传动和控制,为工业生产和现代交通运输提供基础支撑。

化学 1. 分子和离子 学习分子和离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和化学键的改变,而分子和离子是化学键的基本构成单位,因此学习它们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细节与规律。 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通过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掌握如何使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各种化学反应。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习到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掌握如何运用化学知识进行短期或长期保护环境。 生物 1. 生命的基本单位

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学习细胞是生物学的基础。通过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了解细胞内部化学反应的机制和内部结构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 2. 遗传和进化 学习遗传和进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的基因组和遗传特征。同时,我们也可以了解到进化的基本过程和原因,从而更好地保护生物的种群和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八年级科学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应用科学知识,服务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使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人类作出贡献。

八年级科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下册重要知识点八年级科学下册是中学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科学,学习各种科学知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八年级科学下册重要的知识点。 一、物质与化学变化 1.化学符号和化学式 化学符号代表元素,化学式代表化合物。在学习化学变化的过程中,理解化学符号和化学式是非常重要的。 2.化学反应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是原子或分子的重组。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物质,理解这些新物质的性质和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重新排列而没有改变其结构或性质。化学变 化是指物质的分子或原子重组并形成新的物质。理解物理变化和 化学变化的区别对学习物质和化学变化的本质非常重要。 二、生物和生态系统 1.细胞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了解细胞的构成和功能,以及它们在身体内的作用和相 互关系。 2.遗传 遗传是一个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可以解释生物传递遗传信息 的方式和出现新物种的过程。学生需要理解基因、染色体和遗传 的基本原理。 3.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生态群体,理解这个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重要。同时,了解生物多样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三、物理和科学方法 1.机械波和电磁波 在学习物理学时,学生需要了解机械波和电磁波的特性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机械波是指介质中的波动,如声波和水波。而电磁波是一种电磁场的传输方式,如电视和手机信号。 2.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进行实验和研究的基本规定。学生需要了解科学方法的步骤和应用,以理解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逻辑和探究的效果。 结论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声 第二章光射角。 2.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等大;③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3.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种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当光垂直入射时,进入第二种介质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 4.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5.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透镜成像公式: f v u 1 1 1 = +

第四章和第五章电与电路、电和磁 1. 2. (1)电路图与实物图之间的转化 ①电路图转化为实物图:串联电路:从电源的一极,按顺序依次画出各电路元件。 并联电路:从电源正极出发,先完成一条通路的连接,再找出 各支路的分支点,将各支点连接到干路上。 ②实物图转化为电路图:串联电路:从电源的一极,按顺序依次画出各电路元件。 并联电路:先确定各支路的分支点,并画出干路部分的电路, 然后依次补上各支路。 (2)电路设计:①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需要同时满足多个条件时,用串联电路;多个条 件中满足一个即可,用并联电路。总之,串时缺 一不可,并时有一即可。 ②巧用局部短路设计电路:局部短路就是将导线与用电器并联,那么根据 并联分流的特点,电流大部分经过导线,只有 很少部分经过用电器,这就叫局部短路。 (3)电路元件符号3. (1)电流的单位:国际制单位为安培,简称安,符号A。常见的还有毫安(mA)、微安(μA)等。 1A=103mA=106μA (2)电压的单位:国际制单位为伏特,简称伏,符号V。常见的还有千伏(kV)、毫伏(mV) 1kV=1000V 1V=1000mV (3)电流表的使用及读数: 正确使用方法:①电流表应与被测电路串联;②连接电流表时,应让电流从标有“+”的接线柱流进,从标有“-”的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的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否则,会因电流过大,而损坏电源和电流表。 读数:选用0~0.6A量程,示数=0.02A×小格数;选用0~3A量程,示数=0.1A×小格数 (4)电压表的使用及读数: 正确使用方法:①电压表应与被测电路并联;②连接电压表时,应让电流从标有“+”的接线柱流进,从标有“-”的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的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④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端,此时的电压即为电源电压。 读数:选用0~3V量程,示数=0.1V×小格数;选用0~15V量程,示数=0.5V×小格数 (5)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区别

八年级科学下册必考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下册必考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下册是初中生学习科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在这门课 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仅能够帮 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还能够帮助我们取得更好的成绩。下面 就是八年级科学下册必考的知识点。 1.能量与转化 能量是物质运动中自带的属性,形式多样,可以通过转化互相 转化。八年级下学期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能量转化的知识点: (1)能量的定义和分类: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2)能量转化的过程:如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电能等,热能转化 为机械能、电能等,电能转化为热能、机械能等等。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消失,只会转化成其他的形式。 (4)节能减排:能源的节约利用和减少排放是我们对于保护环境 必须做到的。

2.物质分子说 物质分子说是化学中的一种重要的理论模型。在八年级下学期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物质分子说的知识点: (1)分子的概念:由两个以上的原子组成的微小的粒子。 (2)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3)分子间的作用力:引力和斥力的作用。 (4)固体物质的颗粒间现象:固体物质的多种状态,如晶体、非晶体等。 3.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在我们八年级下学期的生物学课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生物多样性的知识点:

(1)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意义: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特定地区内 或地球上某一生命层次内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生物体,这些生物体 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交互作用和互相制约等关系。 (2)物种的形成:一般认为,物种的形成是由地理隔离、环境异化、适应差异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生物分类学: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生物进行不同的 分类,如细菌、蓝藻、真菌、植物和动物等。 (4)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对于许多生物已经成为 现实问题,需要多种措施进行保护,如禁止非法捕捞、限制人类 活动等等。 4.生物进化 生物进化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它涉及了从生命起源、物种兴衰到人类起源等一系列的问题。在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学课 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生物进化的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一章声 第二章光 1.光的反射定律:反 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 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等大;③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3.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种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当光垂直入射时,进入第二种介质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 4.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5.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6.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像距(v) 像的情况 应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u>2f f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 u=f不成像探照灯 u

3. (1)电流的单位:国际制单位为安培,简称安,符号A。常见的还有毫安(mA)、微安(μA)等。 1A=103mA=106μA (2)电压的单位:国际制单位为伏特,简称伏,符号V。常见的还有千伏(kV)、毫伏(mV) 1kV= 1000 V 1V=1 000m V (3)电流表的使用及读数: 正确使用方法:①电流表应与被测电路串联;②连接电流表时,应让电流从标有“+”的接线柱流进,从标有“-”的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的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不

八年级科学下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科学下知识点总结 在八年级科学下学期中,同学们将学习多个科学领域的知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等。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是在将来继续学习中的重要基石。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八年级科学下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物理 1. 运动学 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研究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八年级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运动学知识,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等。 2. 热学 热学是物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的内容是热传导、热膨胀、热力学等。八年级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以了解热现象的基本规律。

3. 光学 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的一门 学科。在八年级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光学知识,包括光的直 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等。 二、化学 1.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在八年级中,学生需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以及它 们的特征和应用。 2. 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是指两个或更多的化学物质结合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在八年级中,学生需要了解化合反应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在实际 应用中的作用。

3. 酸碱反应 酸碱反应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化 学现象之一。在八年级中,学生需要掌握酸碱反应的基本概念和 反应特征,以及它们的应用。 三、生物 1.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在形态、结构、功能、生态适应性等方 面的多样化。在八年级中,学生需要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意 义和维持方式。 2. 细胞结构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每个生物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在八年级中,学生需要掌握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类型等基本知识。 3. 生态系统

八年级的科学知识点下册

八年级的科学知识点下册 八年级的科学知识点下册内容涉及到多个学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接下来,我们将对下册的各个科目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物理 1. 电学知识 下册物理包括直流电、电阻、电流等电学知识点,其中核心内 容是欧姆定律。了解欧姆定律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电路中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作用。 2. 光学知识 下册物理还包括光学知识点,主要包括白光的分光、反射与折射、成像与光学仪器等。同学们需要通过实验来观察光的现象, 然后加深对于光学知识的理解。 3. 运动学知识

下册物理还包括运动学知识点,包括匀速直线运动、非匀速直线运动、等速圆周运动等。同学们需要根据物理公式,来计算各种运动的速率、加速度等。 二、化学 1. 元素周期表 下册化学重点介绍元素周期表,同学们可以通过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性质,加深对于元素的理解。同学们也需要掌握各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能力,了解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 2. 化学反应 下册化学还包括化学反应,同学们需要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如化学反应的类型、反应的速率等。通过实验,同学们也可以了解反应的影响因素。 3. 物质的性质

下册化学还介绍物质的性质,同学们需要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以及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同学们需要通过实验来了解 物质性质的变化。 三、生物 1. 生命的基础 下册生物介绍生物的基础知识,包括细胞、生命活动等。同学 们需要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内各种生命活动的过程。 2. 遗传基础 下册生物重点介绍遗传基础,同学们需要了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的规律。同学们通过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 于遗传规律的理解。 3. 生态环境

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1.符号的意义、模型的判断; 2.水分子电解模型; 3.在电解水的反应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变? 4.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5.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是什么? 6.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一些? 7.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4个重要人物; 8.原子结构模型:微粒名称、带电性、数目关系等;9.元素、同位素概念; 10.离子概念; 11.单质与化合物区别; 12.对物质组成的两种讲法(宏观、微观); 13.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情况; 14.海水中主要元素; 15.组成有机体的主要元素; 16.常见元素符号记忆; 17.元素符号的含义; 18.化学式的书写与读法; 19.化学式表示的含义; 20.常见根离子记忆(符号及化合价); 21.常见元素化合价记忆; 22.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的确定; 23.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4.计算和化学式中各元素质量比; 25.计算各元素质量分数; 26.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与生命》复习知识点§1、空气、氧气与氧化 1. O2的检验 2.首先测得空气组成成分的人;空气成分; 3.气体观察与闻的方法; 4.氧气物理性质,工业上制氧的方法; 5. 碳、磷、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产物特征、化学方程式; 6.呼吸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意义; 7.氧化反应、氧化物; 8.燃烧条件、灭火条件 §2、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化学方程式计算 9.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10.氧气实验室制法(三种)实验、化学方程式、收集方法原理; 11.用KMnO4制取氧气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12.催化剂; 13.“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及应用; 14.化学方程式配平、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呼吸作用、 15.吸入、呼出气体成分; 16.呼吸系统组成、呼吸道组成 17.呼吸原理 §4、光合作用、 25.光合作用原料、条件、产物、能量转变 26.二氧化碳物理性质 27.二氧化碳溶于水再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酸性溶液的检验; §5、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空气污染与保护 28.氧循环、臭氧形成化学方程式、影响臭氧层的化学物质 29.碳循环、“温室效应”产生原因及后果 30.汽车尾气有害成分 31.什么是可吸入颗粒物?有何危害? 32.酸雨的形成及侵蚀建筑物的化学方程式; 33.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电与磁 一、磁现象: 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磁铁:铁质的磁体) 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种类:如果磁体能自由转动,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①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磁铁吸引铁钉的原因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 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二、磁场: 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线:在磁场中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①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②说明: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模型法。 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线不相交。 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③熟练掌握条形磁铁磁感线的画法。 三、地磁场: ①定义:在地球产生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 用。 ②磁极: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③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 不重合。 四、电生磁: 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直线电流周围的磁感线是环绕导线的 同心圆,距离直线电流越近,磁场越强。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 安培定则:右手握螺线管,四指弯向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的一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 3、电磁铁 A、定义:带铁芯的通电螺线管。 B、优点:磁性有无由通断电来控制,磁性强弱由电流大小来调节,磁场方向由电流方向来控制, C、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通过线圈的电流越大,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1章 符号与粒子 一、写出元素符号或元素的名称: 氦- 锰- 金- 铝- 氯- 硅- 铁- H - C - N - O - Na - Mg - P - S - K - Ca - Cu - Zn - Hg - I - 二、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水- 二氧化碳- 金刚石- 氧化铜- 硫- 一氧化氮- 氧化铝- 五氧化二磷- 氯化氢- 氯气-- 硫化氢- 氧化钠- 氧化镁- 氖气- 氢氧化 钠-- 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 氧化钙- 碳酸钙-- 硝酸根 离子 三、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CH 4- Fe 2O 3- Na 2S - FeCl 3 - Fe 3O 4 - ZnO - NaCl - MgCl 2 - KCl - CaCl 2- CuSO 4- K 2MnO 4— 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看懂、理解) 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A x B y A元素:B元素=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B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个数 ×100%=物质的总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100% 3.物质的质量分数=混合物的总质量纯物质的质量×100%= 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式求得该元素分数实际测得某元素的质量×100% (也是计算该物质的纯度或百分含量) 4.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五:1. 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 的一种.. 微粒;原子是 最小微粒 2. 核电荷数= (带 电)= (带 电),相对原子质量= +

3.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 4. H2O有那些意义(1)、(物质);(2)、(元素);(3)、(分子);(4)、(原子):(5)、(相对质量)。 5. 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如;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如;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如。 6.“2”的含义:2Ca2+前2:表示,后2:表示 +22H 2O 前2:表示,后2:表示。 CaO 此上方的2表示。 7. 地壳中元素含量:氧> > > 。 8. 在元素周期表中“行”称为,“列”称为;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都很相似。

初二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电与磁 1.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的性质,叫做磁性。(铜,铝不能被吸引) 2.磁极:磁体磁性最强的位置。任何磁体都只有两个磁极。磁极总是成对出现。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4.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感线:用来描述磁场的曲线。磁体外部的磁感线:N—>S;内部:S—>N. 磁场是确实存在的,磁感线不是真实存在的(物理模型)。 磁场强弱用磁感线的疏密来描述。磁感线越密,磁场越强;磁感线越疏,磁场越弱。 地磁场:地磁北极(N)在地理南极,地磁南极(S)在地理北极 5.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任何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其周围空间都产生磁场。 揭示了电与磁现象不是孤立的。 6.判断直线电流周围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右手螺旋定则(安培定则): 通电直导线: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四指方向就是磁场方向。(?表示磁感线进去,·表示磁感线出来)。 通电螺线管: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大拇指方向就是磁场N极方向。 7.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磁场相似。 带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叫做电磁铁。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有关: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8.电磁铁的构造:螺线管和铁芯 电磁铁的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 9.电磁铁的应用: 电磁继电器(开关):通过低电压和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和强电流,比较方便安全(好处)。 磁悬浮列车:原理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信息的磁记录:读写磁头(电磁铁)将磁性颗粒按磁场顺序排列记录信息。 10.电动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安培力)的作用。 判断该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则:磁感线穿过手心,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则大拇指的方向就是导体运动的方向(力的方向)。 该力的大小与电流大小,磁场大小,导线有效长度。 该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场方向有关。 11.直流电动机: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转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构造:磁体(定子),线圈(转子),换向器,电刷。 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改变 12.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磁场强度越强,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越大,线圈匝数越大,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越大,产生的感应电流也越大。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切割磁感线的方向,磁场方向有关。 13.交流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原理。 能量转换: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一周,感应电流方向改变两次。

八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八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在八年级科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趣的知识点,涉及生物、 化学、物理等多个领域。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和概述。 1. 生物领域 生物领域的知识点主要关于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 运作。我们学习了细胞的组成和功能,了解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 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了解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以及进化对物种 形成和适应环境的影响。同时,我们学习了生物圈的组成和食物网的 关系,意识到我们与自然界的相互依存。 2. 化学领域 化学领域的知识点主要关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我们学习了化学 元素的周期表,了解了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和特性。我们也 学习了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理解了不同键型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溶解和反应速率等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概念。 3. 物理领域 物理领域的知识点主要关于物体的运动、力学和能量转化。我们 学习了牛顿三定律,了解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静力学的原理。我 们还学习了功和能量的概念,以及机械能和动能守恒定律。此外,我 们也了解了声音和光的传播规律,认识到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我们也积累了一些重要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技巧。例如,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方法对于科学研究和理解自然现象至关重要。我们也学会了合理使用实验器材和记录实验数据,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这些实践能力对我们今后的科学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除了知识点和实践技能,科学课程也培养了我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强调观察、提问、实验和解释的过程,使我们对问题有更为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同时,科学素养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报道和相关信息,避免对科学谣言的误信。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科学知识和研究领域。科学是一门充满无限魅力的学科,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和探索未知。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为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八年级的科学课程丰富了我们对生物、化学和物理等领域的认识。这些知识点和实践技能不仅拓宽了我们的学术视野,更培养了我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希望在未来的科学学习中,我们能够不断进取,探索更多精彩的科学世界。

八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下册

八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下册下册科学知识点是八年级科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学习以及考试都有很大的帮助。下文将就八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下册进行详细的介绍,希望对于学科的学习有助于提高。 一、物质的内部结构和性质变化 1. 物质的构成 物质是由原子和化合物组成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化合物是具有独特性质的物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子组成。 2. 化学与物理变化 物质的性质变化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化学变化因其生成新物质而被称为“变化”,物理变化指物质的性质相对改变。 3. 原子结构

原子由核和电子组成,其中电子绕核运动,逐层排列。原子量 就是指原子中所含的全部质量,即原子的质量数。 二、能量与物质 1. 能量 能量是指物理体系中的物质的运动状态,包括动能和势能,它 可以通过加热和机械等形式来转移和转换。 2.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有着能量的参与,化学反应、物理变化等都牵扯到 能量的转换。因此,能量在物质的转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能源是指能够进行燃烧活动的物体,我们的日常使用中大量消 耗了各种能源。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能源的可持续性,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

三、生物的识别和分类 1. 物种的分类 生物根据其特征、亲缘关系以及遗传学等方面来进行分类,目 前全球已知物种约有50万种左右。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和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不同环境下生物所处的角色不同,生物通过适应策略来生存。而人类的发展也会对生态环境做 出贡献,应该积极保护生态环境。 3. 遗传与进化 生物遗传需要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遗传信息会一代代传递,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也会不断进化,形成新的形态与特征。 四、机械运动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在八年级下学期的科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趣而重要的科学 知识。本文将对八年级下册的科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同学 们回顾所学内容。 1.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我们学习了生 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了解不同物 种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2.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体和它们所处的环境组成,包括生物、非生物因 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学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如森林、河流、湖泊等,并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3.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基本性质,如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颜色等,以及物质的状态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这些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 解物质的行为和变化过程。 4. 机械与能源 机械与能源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学习了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和应用,如杠杆、滑轮等,并了解了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同时, 我们还了解了一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5. 光学和声学 光学和声学是关于光和声音传播规律的科学。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折射、散射等基本规律,以及声音的传播、共鸣等知识。了解光学和 声学的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象的产生和解释。 6. 地球与宇宙 地球与宇宙是关于地球和宇宙的科学知识。我们学习了地球的构造、地壳运动、地理现象等,以及宇宙的组成、星系的形成等知识。了解 地球与宇宙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 7. 健康与安全 健康与安全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话题。我们学习了保持健康的方法,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并了解了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安全知识,如火灾逃生、急救技能等。 8. 科学实验与观察 在科学学习中,实验和观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 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科学现象和规律。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科学实 验和观察,包括实验设计、数据统计和分析等。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科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科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提高科学素养,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 生活中。希望同学们能够不断学习和探索科学知识,培养对科学的兴 趣和热爱,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做好准备。

八年级下册科学 重点知识归纳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物质结构的初步了解 难点:对化学用语的记忆和正确运用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关于元素周期表: 1.速记元素周期表前20元素: 第一周期:氢氦---- 侵害 第二周期: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鲤皮捧碳蛋养福奶 第三周期:钠镁铝硅磷硫氯氩---- 那美女桂林留绿牙(那美女鬼流露绿牙) 第四周期:钾钙钪钛钒铬锰---- 嫁改康太反革命 铁钴镍铜锌镓锗---- 铁姑捏痛新嫁者 砷硒溴氪---- 生气休克 2.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特点: 一般每一周期开头的是金属元素,每一周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每一周结尾的是稀有气体 地之坤教育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2e19371930.html,地之坤青少年成长学堂https://www.doczj.com/doc/2e19371930.html,/dizhikunedu 地之坤教育亲子俱乐部QQ群:46278652 E-mail:*************************咨询电话:87823785

二、元素的符号及分类: ①、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钅”旁,汞除外; 非金属元素:“氵”“石”“气”旁表示其单质在通常状态下存在的状态; 稀有气体元素:“气”。 ②、元素符号的写法:一大二小的原则:Fe、Cu、Mg、C l、H等。 ③、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H、O、C、N、S、Si、Na、Fe、Cu、C l、Ca、Ag、 I、K、P) 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种类):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粒):(知道一种元素,还可查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三、关于化合价的记忆口诀 一家请驴脚拿银,(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家羊盖美背心。(二价氧钙镁钡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一至五价都有氮铜汞二价最常见 正一铜氢钾钠银正二铜镁钙钡锌 三铝四硅四六硫二四五氮三五磷 一五七氯二三铁二四六七锰为正 碳有正四与正二再把负价牢记心 负一溴碘与氟氯负二氧硫三氮磷 四、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一、相对原子质量 标准: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一个原子的质量与之相比的比值。 1个碳原子质量 1.993×10-26千克 1/12的碳原子质量 1.661×10-25千克 1个氧原子质量 2.657×10-26千克则,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1个氢原子质量 1.674×10-27千克则,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 以此类推,也可得出其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注: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符号为“1”,无须表明。 *常用相对原子质量表: H-1C-12O-16S-32Cl-35.5K-39 Ca-40 N-14Na-23Mg-24Al-27Zn-65Fe-56P -31 Si-28Ba-137Ag-108Cu-64Mn-55F-19 *思考:第38页“质子、中子、电子的相对质量”,对此表有何启发? ⑴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 ⑵通过相对原子质量,可以比较它们的真实质量 读表:下表对你有什么启发?学生讨论后小结 (1)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中子的质量近似相等,电子的质量很小 地之坤教育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2e19371930.html,地之坤青少年成长学堂https://www.doczj.com/doc/2e19371930.html,/dizhikunedu 地之坤教育亲子俱乐部QQ群:46278652 E-mail:*************************咨询电话:8782378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