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 格式:doc
- 大小:194.00 KB
- 文档页数:22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4.1《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水资源的概念和分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需要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2.教学难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的实际操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水资源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案,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图片。
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了解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水资源相关的图片,如干旱的农田、洪水肆虐的景象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课件,呈现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如何保护水资源不被污染?”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4.3《工业》(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工业》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和影响因素。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他们对工业的认识较浅,对工业布局和影响因素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地理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和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和影响因素。
2.难点:工业布局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案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工业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工业布局和影响因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实践教学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案例、课件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3.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工业的认识程度,为教学提供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工业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什么是工业?工业有哪些分类?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和影响因素的内容。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工业的基本知识。
3.操练(15分钟)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工业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布局和影响因素。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针对操练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地理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下册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自然资源的概念:指人类从自然界获得的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比如微生物、阳光、空气是自然资源,而纸张、钢铁等则不是。
2.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包括阳光、空气、土地、水、生物等;非可再生资源则包括矿产资源,如煤、铁、铜、天然气、石油等。
3.水资源:通常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由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水及地下水等组成。
一个国家的水资源多少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4.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五位,但人均水资源只占世界的28%。
5.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表现出时间上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时间上,夏秋季节多,冬春少,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发生洪灾和旱灾。
空间上,总体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即东南多,西北少,因此华北和西北缺水。
6.水资源短缺原因和对策:淡水短缺原因包括储量有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和在时间上分布不均。
解决措施包括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节约用水、控制人口增长、防治水污染、减少浪费等。
南水北调总体方案是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到华北、西北地区,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线路。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1.我国土地资源主要的利用类型包括林地、耕地、草地、沙漠和戈壁等,其中草地比重最大。
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总量丰富但人均少、山地多平地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且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3.农业类型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也叫水产养殖业)等。
4.分布方面,耕地和林地主要在东部季风区,草地和难利用的土地在西部内陆地区,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山地地区,主要有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南方林区。
5.东部的种植业区主要包括南方的水田(种植水稻)和北方的旱地(种植棉花、小麦、玉米)。
6.西部主要是草地,以畜牧业为主,分为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