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院的规培经历
- 格式:pptx
- 大小:511.26 KB
- 文档页数:11
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个人总结8篇篇1一、培训背景及目的作为医学领域的一名住院医师,我参与了为期三年的规范化培训。
这段培训历程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提升我在临床工作中的专业能力,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培训内容在这三年里,我所接受的培训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临床医学的各个方面。
1. 临床医学理论学习:系统学习了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医学知识,掌握了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2. 临床技能培训:通过模拟操作、实践操作等方式,熟练掌握了临床基本操作技术,如静脉穿刺、缝合、急救等。
3. 急诊处理与重症监护:重点学习了急诊患者的快速诊断和紧急处理技能,以及重症患者的监护和护理技能。
4. 病例分析与讨论:通过对真实病例的分析和讨论,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医学伦理与职业素养:学习了医学伦理知识,培养了对患者的责任感和对医疗事业的敬业精神。
三、培训过程及收获1. 培训过程* 第一年:主要进行基础医学理论学习,通过课程和讲座的方式掌握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
* 第二年:结合理论学习,进行临床技能培训和病例分析,参与真实患者的诊疗过程。
* 第三年:专注于急诊处理和重症监护技能的提升,同时加强医学伦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2. 个人收获* 提升了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增强了临床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进行各项临床操作。
* 学会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树立了良好的医学伦理观念,培养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 强化了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很好地与同事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四、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在培训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如理论知识的遗忘、临床操作的生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 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定期复习理论知识,巩固记忆。
2. 多做实践:通过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提高临床操作技能。
自豪与成就、责任与幸福-记中山医院外科基地郜娉婷在2018级住院医师岗前培训上的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事们:大家好!我是2016级外科基地的郜娉婷。
非常荣幸能够站着这里代表我们住院医师发言!2008年我考入了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经历了中山医院的见习、实习,毕业后便进入了中山外科基地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可以说是一个老中山人了,在中山工作学习的点点滴滴都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所以今天我想谈谈我的感受,谈谈在这两年中山带给了我什么?首先我要感谢中山给了我这样一个让人羡慕的工作机会,我们医院是一所面向社会全面开放的融医教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
有一大批兢兢业业的医务工作者、专家教授、老师们。
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必将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这是中山带给我们的自豪感。
再请在座的各位看看您们左右坐着的同事,他们都是层层角逐下的佼佼者,未来您们会成为亲密的伙伴,因为您们都是抱着一颗“一切为了病人”的心聚集在一起。
在我的轮转期间,结识了很多朋友,他们或是勤恳钻研,或是是学富五车,或是仁心仁术,或是仗义相助,那些都是我宝贵的财富,让我每天都感到无比的幸福。
相信未来你们会跟我一样在中山医院拥有这种幸福感。
我们医院的患者来自五湖四海,病种繁多、病情复杂,各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具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临床资源,为我们搭建了各种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医院的科研平台、导师的支持更是我们强大的后盾,我们在临床之余,还能带着临床问题进一步进行科学研究,并且经常可以在国内外交流中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升。
我想这就是中山给予我们的成就感。
过去老师们常常说要把患者当成家人看待,这一点在读书的时候真的很难体会。
但是经过了这两年的轮转,当你真正面对患者的性命相托时,你一定会有所感触。
将来的医疗环境如何,我们暂不去评论,但是我相信我们当中会有一批一直坚持奉献的医德优秀之人。
我的导师说过,一名优秀的外科医师应是“手中有刀,心中有人”,我想这也是中山赋予我们责任感。
一次温馨的全科教学门诊经历——全科规范化培训社区轮转小记今天是周五,同往常一样,对于我和一起在枫林社区轮转的全科规培小伙伴们,这个上午都是最充实、最开心的时刻。
因为每周五上午是枫林社区固定的教学门诊时间,中山医院全科的陈倩老师会来社区进行门诊带教。
教学门诊一直是我们最为期待、收获最大的学习机会,主要是锻炼作为全科医生在社区的独立接诊、处理问题、与病患及家属交流沟通、进行健康教育与疾病管理的综合能力。
按照惯例,首先是一位住院医师完成对预约患者的全部接诊过程,包括采集病史、体格检查、解释病情、健康宣教等,同时给予专业的诊疗意见与建议。
然后由社区高年资医生及中山医院全科的带教老师对接诊过程进行点评,对处置不恰当的地方给予纠正,进一步解答患者的疑问。
接诊完成后,老师会针对病例需要学习和梳理的问题进行文献学习与病例讨论,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临床问题的理解与知识点的综合应用。
老师们说这也是在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合格全科医师探索教学新模式。
今天由我接诊的第一位患者是位91岁的梁老伯,他在太太的陪同下前来就诊。
梁老伯一直在社区全科汤翠萍医生那里进行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随访与管理,病情稳定。
但在1个月前他出现了双下肢水肿,去上级医院检查时又发现免疫固定电泳阳性、血肌酐也有轻度升高;并且在4年前体检时发现右肾占位,当时考虑是肾脏肿瘤,因为没有不适症状、家人担心手术风险,因此没有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这次复查彩超显示肾脏肿块大小与之前相仿,上级医院给予利尿剂治疗后,脚肿的症状有所好转。
但是梁老伯和阿婆总认为是肾脏肿瘤导致他的肾功能减退、引起了脚肿,担心他现在的病情进一步加重恶化。
因此,社区全科的汤医生帮他预约了今天的教学门诊。
我先向梁老伯和阿婆做了自我介绍,简要介绍了教学门诊的过程,告诉他需要详细询问他的病情,取得两位老人家的信任。
由于梁老伯听力不好,所以大部分问题由他太太来回答,每次遇到需要向老伯证实的情况,我都会仔细询问他本人。
我的中山医院参观实习总结:意外的收获。
我想说的是这次参观实习让我对医生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看见了医生们在白天和黑夜,不辞辛苦地救治着无数的患者。
我看见了他们不惧危险地去执行手术,子夜时分也不曾松懈。
我也看见了他们面对很多患者的生死关头,始终保持信心和勇气。
这些医疗工作者在以往的生活中被冠以“天使”的美称,在我亲身参与医护工作后,我更加的感叹他们的伟大和勇敢。
我也意识到了怎样的环境对于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
在中山医院的病房里,我看见了医务人员非常细致的安排和配合,包括每天的点滴、药品、饮食等等。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这时我想起了自己在去医院看望亲人的时候,他们是如何的痛苦和挣扎。
而在这次实习中,我真正感受到了中山医院良好的医疗环境,这得益于医护人员的努力和良好的医疗体系。
我也惊喜地发现自己在这次实习中的成长和提升。
我学会了怎样更加地聆听别人的话语和倾听他们的心声,我也学会了怎样更加细致地计划和安排合理的时间。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关注他人的需求,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的给予帮助。
在这次中山医院的参观实习中,我获得了非常难得的收获。
除了学到更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我还在能够更好地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病人的治疗做出自己的力所能及的贡献。
我相信这对我未来的成
长和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由衷地感谢中山医院的医护人员,让我在这里更好地成长和体验到人性化的关怀和体验。
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个人总结8篇篇1一、培训背景及目的作为医学领域的新生力量,我参与了为期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这段培训历程旨在通过系统的临床学习和实践,提升我的医学理论基础、临床技能和职业素养,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专家奠定坚实基础。
二、培训内容回顾1. 医学理论学习在培训期间,我深入学习了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医学知识。
通过定期的理论授课、病例分析和学术研讨,我对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2. 临床技能实践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了大量的临床实践。
从基本的医疗操作如抽血、缝合,到高级技能如手术操作、急救处理,每一步都得到了严格的训练和考核。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提高临床诊疗中的人本关怀能力。
3. 专业知识深化针对我的专业方向,我接受了系统化的专业知识深化培训。
通过参与专业讲座、科研实践和项目研究,我对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技术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4. 职业素养培养培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医学职业的使命与责任。
通过参与医疗伦理、医学人文和医疗法规的学习,我提高了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了作为医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培训收获与成长1. 医学知识体系构建三年的培训使我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医学知识体系,为后续的临床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临床技能提升通过实践训练,我的临床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能够熟练处理常见的临床问题。
3. 学术科研能力增强在培训过程中,我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提高了自身的科研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4. 职业素养塑造我深刻理解了医者仁心的含义,始终将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努力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1. 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不足在培训过程中,我发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一定脱节。
后续需加强两者之间的结合,提高临床应变能力。
2. 临床思维需要进一步提高面对复杂的临床情况,我还需进一步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住培经验分享第一天我来到了医院,作为一名住院医师,开始了我的住培生涯。
刚开始的时候,我感到有些紧张,毕竟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患者,并且要负责他们的日常护理和治疗。
但是,我也充满了期待和热情,希望能够通过这段经历,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和专业知识。
第一天的任务是参观病房和了解病患的基本情况。
我被分配到了一间内科病房,里面住着各种各样的病患,有些人正在接受治疗,有些人正在康复中。
我和我的导师一起走进了第一个病房,看到了一个中年男性躺在床上,他的表情有些痛苦。
导师向我介绍了他的病情,并解释了他正在接受的治疗方案。
我注意到,病患对导师充满信任,并且非常配合治疗。
第二天第二天,我开始了实际的工作。
我负责每天的晨检,包括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和脉搏等生命体征,并记录下来。
这个过程虽然简单,但是也很重要,因为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且尽量让他们感到舒适和放松。
第三天第三天,我开始参与病患的日常护理工作。
我帮助他们洗漱、更换床单和衣物,并且给他们提供饮食和药物。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地给病患打针、插导尿管等操作,并且要时刻保持清洁和消毒。
我也学会了如何观察病患的情绪和行为,及时发现他们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与医生进行沟通。
第四天第四天,我有机会参与到了一台手术中。
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目睹手术过程,我感到非常激动和紧张。
在手术室里,我见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他非常细心和专注。
他向我解释了手术的步骤和操作技巧,并告诉我要时刻保持冷静和专业。
我在手术中负责给医生递刀具和吸引血液,虽然只是一些简单的工作,但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第五天第五天,我参与了一次病患的会诊。
在会诊中,我和其他医生一起讨论了这位病患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每个医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我也积极地参与了讨论,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次会诊,我学会了如何与其他医生合作,并且共同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计划。
努力前程交相勉中山精神永不黯淡-2016届中山医院内科基地马慧医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山医院内科基地的马慧,很荣幸作为基地结业生代表发言。
2014年我博士毕业后参加了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两年的时间里,在中山医院领导、老师及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完成了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过渡,收获了难忘而珍贵的成长历程。
基地培训过程中,按照培养计划,我们被分配到各个科室,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住院医师的工作。
在培训的时光里,我们在病房收治病人,从手忙脚乱到有条不紊;我们在门诊接诊患者,从惶惶不安到思路清晰;我们在手术室进行手术,从慌里慌张到沉着冷静。
急诊抢救室里,有我们穿梭于病患中的身影;风雨长廊中,记录了我们飞奔医院各处的匆忙。
教授查房,我们诚惶诚恐,却也受益匪浅;病例讨论,我们精心准备,最终获益良多。
我们有时欣喜,欣喜于看到自己的成长与收获;我们有时无奈,无奈于目前的诊疗手段不能满足患者所有的需求;我们有时疲惫,带着疲惫却依然在加班加点;我们有时抱怨,而抱怨正是源于我们对医学事业的热爱。
临床轮转中,医学理论与实践在不断地扩展和碰撞,我们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而中山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严谨、求实、团结、奉献”的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骨髓。
基地培训过程中,各个科室都为我们设置了带教老师,他们在多年的临床与教学中,经验颇丰,成绩斐然。
他们清晰的临床诊治思路,有效的医学治疗手段,让我们深受启发;他们不厌其烦的示范,倾囊相授的讲解,让我们获益终身。
同时我们也承担了所轮转科室实习同学带教工作,不仅体会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也深知“教学相长”的益处。
这一薪火相传的理念,不仅使专业知识在一代代医生中延续,也使得中山精神得到了持久的传承。
同时,中山的培训基地也为住院医生提供了进行科学研究的资源。
院士大讲堂的开设,打开了我们的学术视野;专业导师的配置,提供了我们的科研平台。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进入规范化培训(规培)的第二年。
回首这一年多的规培生活,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收获。
在此,我想以这篇感言,对自己在规培期间的成长和感悟进行总结。
一、初入规培的迷茫还记得我刚开始规培的时候,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繁重的工作,心中充满了迷茫。
作为一名刚刚踏入临床工作的医学生,我对临床工作的流程、操作规范以及医患沟通等方面都感到无所适从。
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逐渐适应了规培生活,明白了规培的意义和价值。
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规培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临床工作中,理论知识是基础,实践操作是关键。
通过规培,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掌握了扎实的临床技能。
在导师的带领下,我参与了各种病例讨论、手术操作、查房等工作,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三、医患沟通的感悟在规培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医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是提高诊疗效果、树立良好医德医风的关键。
在临床工作中,我学会了倾听患者的诉求,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用真诚和关爱去温暖患者。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医患沟通能力。
四、团队协作的力量规培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需要紧密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团队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同事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团队精神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五、自我成长的历程规培期间,我不仅在专业技能上得到了提升,更在心理素质、职业素养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成长。
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我学会了调整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同时,我也明白了作为一名医生,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医学发展的需求。
六、展望未来回顾规培期间的点点滴滴,我深感收获颇丰。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我对未来的一些展望:1. 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临床技能。
关于医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参加中山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限的规定第一条根据《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医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限问题的通知》(沪卫科教〔2010〕15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卫科教发〔2014〕49号)等的要求,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限的进行规定。
第二条原学习和临床工作专业与现培训专业(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的学科分类标准中的二级学科为标准)不同的毕业研究生均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年。
第三条原学习和临床工作专业与现培训专业(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的学科分类标准中的二级学科为标准)相符的毕业研究生,详细规定如下:(一)八年制博士1、4+4培养模式直接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年。
2、非4+4培养模式参加医院临床能力测评,通过者直接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年,未通过者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年。
(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含七年制硕士、硕士、博士)参加医院临床能力测评,通过者直接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年,未通过者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年。
(三)临床医学科学学位1、硕士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年。
如果有临床工作经历超过一年者,要求提供规范的临床培养经历证明材料,审核通过后参加医院临床能力测评,通过者直接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年,未通过者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年。
2、博士参加医院临床能力测评,通过者直接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年,未通过者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年。
第四条如果有临床工作经历超过一年者,要求提供规范的临床培养经历证明材料,审核通过后结合临床能力测评结果决定培养年限。
第五条医院将按照《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的要求,对进入不同年限培训的住院医师合理安排相应的培训内容,住院医师必须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在临床带教导师的指导下,全面掌握和按时完成本学科培训细则要求掌握的培训内容,确保培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