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经济困难受助现状的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6
对贫困大学生救助报告一、引言贫困大学生是指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的大学生群体。
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这些学生难以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为了帮助这些贫困大学生,我们发起了一次救助活动。
本报告将汇报我们的救助工作、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对贫困大学生的帮助成效。
二、救助工作1. 救助资金筹集为了救助贫困大学生,我们积极筹集救助资金。
首先,我们在校园内开展了募捐活动,组织学生和教师捐款。
同时,我们也向社会各界征集善款。
通过多渠道筹集,我们共计筹集到资金100万元用于救助贫困大学生。
2. 受助学生选择在资金筹集完毕后,我们根据收到的贫困学生申请材料进行资格审核,并依据相关政策确定受助学生名单。
我们注重公平性和公正性,确保救助对象符合条件并获得真实的帮助。
3. 救助方式为了让救助资金能够最大化地发挥作用,我们采取了多种救助方式。
一方面,我们将一部分救助资金直接用于支付受助学生的学费和书费,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发放生活费补助和提供实习岗位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资金使用情况1. 学费及书费支出我们将50%的救助资金用于支付受助学生的学费及书费,以确保他们能够继续完成学业。
通过与学校合作,我们直接向学校缴纳学费,并通过书店购买教材,保障了救助资金的合理使用。
2. 生活补贴支出为了保证受助学生的正常生活,我们将30%的救助资金用于发放生活补贴。
通过与学生所在学校合作,我们按照一定标准发放生活费,确保他们能够基本满足正常的生活需求。
3. 实习岗位提供支出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我们将剩余的20%的救助资金用于提供实习岗位。
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我们为受助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和实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四、帮助成效1. 受助学生获得改善经过我们的帮助和支持,受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有些曾因为贫困而辍学或推迟入学的学生,通过我们的帮助得以重新回到校园继续学业;有些本该放弃大学梦想的学生,也通过我们的支持坚持到最后,顺利毕业。
高校资助调研报告
《高校资助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资助工作逐渐备受关注,各地都出台了不同的资助政策,旨在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为了深入了解高校资助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资助调研。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校资助政策的执行不够到位,导致一些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帮助。
其次,一些学生对于资助政策不够了解,往往错失申请资助的机会。
此外,一些高校的资助标准和方式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高校应该加强资助政策的宣传,让学生和家长充分了解资助政策和申请流程。
其次,高校应当建立完善的资助评定机制,确保资助的公平和透明。
此外,高校还应该积极探索多种资助方式,提高资助的覆盖面和效率。
总的来看,高校资助工作的改善仍然任重道远。
我们希望通过这份调研报告,能够引起高校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促进高校资助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主题】高校助学金学生受助情况调研报告模版1. 前言在当前日益普及的高等教育条件下,我国的高校助学金政策及其执行情况备受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高校助学金学生受助情况,以及对助学金政策进行科学评估和有效改进,本文将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文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撰写一份高校助学金学生受助情况调研报告模版。
2. 调研目的及内容我们的调研旨在全面了解高校助学金学生受助情况,具体包括:受助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助学金的申请、评定及发放流程、助学金使用情况、受助学生的学业表现等方面。
我们也将对高校助学金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和分析。
3. 调研方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个别访谈等手段,对各个高校的助学金学生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
我们还将收集相关政策文件及统计数据,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综合分析。
4. 调研结果分析(1)受助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根据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结果,大部分助学金学生来自经济困难家庭,家庭收入普遍较低,很多家庭还存在其他负担,如患病老人和残疾家庭成员等。
(2)助学金申请、评定及发放流程:部分学生对助学金的申请流程不够了解,导致申请不及时和不全面。
在助学金评定和发放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公平和不透明现象。
(3)助学金使用情况:绝大部分受助学生都将助学金用于学习必需品和生活必需品上,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将助学金用于不必要的消费。
(4)学业表现:大部分受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有一些学生学习状态不佳,影响到了助学金的使用效果。
5. 对高校助学金政策改进的建议(1)加强对助学金政策的宣传和解释,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到助学金政策的内容和申请流程。
(2)建立更加公开、公平、透明的助学金评定和发放机制,杜绝不公平行为和现象的发生。
(3)加强对受助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引导,鼓励他们正确合理地使用助学金,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大化。
(4)建立健全的督查机制,对各高校的助学金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贫困生调查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根据学校要求,我们对学校贫困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首先,我们对学校的贫困生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调查。
通过走访、问卷调查和个别谈话等方式,我们全面了解了贫困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
调查发现,学校的贫困生主要集中在农村和一些困难家庭,家庭经济状况较为困难,生活环境较为艰苦,学习条件相对较差。
其次,我们对贫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分析。
调查发现,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部分贫困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较为一般。
同时,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部分贫困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环境,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另外,我们还对贫困生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关注。
调查发现,部分贫困生的生活条件较为艰苦,饮食、住宿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生活质量较为低下。
同时,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部分贫困生在生活上也存在一定的压力和困扰。
最后,针对贫困生的调查情况,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首先,学校应加强对贫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生活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形式,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此外,学校还可以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关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综上所述,学校的贫困生情况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但同时也为学校提供了改进和帮助的机会。
我们将继续关注贫困生的情况,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共同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生活条件。
谢谢领导的关注和支持。
此致。
敬礼。
学生家庭困难报告6篇【第1篇】志愿者假期家访家庭困难同学实践报告一、基本状况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同学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
参与社会实践积极投入到社会这个圈子,既能熬炼我们的技能,又能增长见识,为以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社会实践是我们高校生提前走进社会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实践平台,因而作为一名在校高校生,适当的社会实践显得非常须要。
在假期,走出家门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活动,在带给别人方便的同时,熬炼了我们自己的生存技巧,可谓是“一箭双雕”。
所以,在假期我和我的同学参与了“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组织的“**”活动,志愿者回访假期受助同学。
我们的任务是回访红寺堡南川乡中船学校的十余位贫困受助校校同学。
二、实践过程依据家访同学详细任务的安排,我和**同学家访十余位家庭困难的同学。
并实时向资助人反馈对应受助同学的学习状况和生活状况,并且将爱心捐助款送往他们手中。
同时将受助同学的感谢信反馈给资助人。
原本以为家访同学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只是需要填表和探望受助同学。
但是,当我真正做这项工作时,才发觉它充斥着重重挑战。
我和**同学首先要挤身于拥挤的公交车到我们所要家访的村子---**村。
空气中带着些许寒意,但我们心中可谓热血沸腾。
到了村口,我们一遍又一遍的去打电话告知受助同学我们的位置。
当看到我们彼此在村口都冻得脸色发青时,我们相视而笑,谁也没有去埋怨,由于做志愿服务需要的是奉献精神。
究竟克服了种种困难,我和同学如愿家访到了第一位受助同学。
令我们感动的是,刚一进门,受助同学的家长就端来了几杯热水并把我们往暖和的火炉旁边邀请,立刻我觉得挨再多的冻吃再多的苦也值了。
由于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同学家长的认可。
虽然只是几杯热水,但那是我喝过的最甜最暖和的水。
我印象最深的是家访**乡**村的**同学。
他是由年迈的爷爷和奶奶抚养成长的,家里非常贫困,但是我自始至终看见的是他脸上绚烂笑容,就像一棵沙漠里的小胡杨支撑着这个家的盼望。
受助贫困大学生不公平感形成原因分析【摘要】贫困大学生常常感受到不公平,这种不公平感主要源于经济条件不平等、社会地位差距、教育机会不公平、心理压力过大以及社会舆论影响等方面。
经济条件的差异导致了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压力更大;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使他们更难以获得资源和机会;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导致了他们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障碍。
这些因素无形中加重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他们更容易产生焦虑和挫败感。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重视合理资源的分配,建立更完善的帮助机制,减少不公平感对学生发展的不良影响,从而促进贫困大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受助、贫困、大学生、不公平感、原因分析、经济条件、社会地位、教育机会、心理压力、社会舆论、资源分配、帮助机制、影响。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贫困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不公平感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背景介绍一下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在我国,贫困家庭的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往往面临诸多困难,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生活水平较低,缺乏基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们的教育机会较少,无法获得与其他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贫困大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较为被动和困难的状态,容易产生不公平感。
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深入分析不公平感形成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自身发展目标。
1.2 问题提出在当今社会,贫困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他们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往往无法享受与其他同学相同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这导致了他们对于未来的不公平感。
社会地位的差距也使得贫困大学生在校园中感到无助和孤立,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教育机会的不公平也是贫困大学生不公平感形成的重要原因,他们可能因为家庭背景的原因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这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不公平感。
经济困难也会给贫困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很难坚持学业,造成心理健康问题。
而社会舆论的影响也会对贫困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使得他们感到自卑和失落。
高校助学金学生受助情况调研报告模版标题:高校助学金学生受助情况调研报告模版引言:高校助学金是为了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继续完成学业而设立的一项资助制度。
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并减轻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压力。
本报告将介绍高校助学金学生受助情况的调研结果,并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来全面评估这一制度的运作效果。
1. 高校助学金的背景和意义高校助学金作为国家教育资助体系的一部分,旨在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资金问题,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通过助学金的发放,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学习条件,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学业成绩和未来发展。
这一制度也有助于加强社会的稳定和人力资源的培养。
2. 高校助学金的现状2.1 资助对象:高校助学金主要面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常要求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标准。
不同地区和学校的资助对象有所不同,有的重点关注农村学生,有的则更多考虑特殊困难学生。
2.2 资助范围:助学金通常包括学费、生活费和一定的书籍费、交通费等,以确保学生能够完成学业。
一些高校还提供额外的奖学金来鼓励学业表现出色的学生。
2.3 资助标准:高校助学金的资助标准因地区和学校而异。
通常根据家庭经济情况、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来评估资助的额度。
3. 高校助学金的问题与挑战3.1 资金不足:由于经济压力和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助学金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
很多学校在资助额度上进行了限制,导致一些有需要的学生无法得到及时的资助,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发展。
3.2 评估不完善:一些高校在资助对象的评估上存在问题,导致资助不公和滥用的情况出现。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情况的评估不够全面和准确,使得一些有需要的学生被漏掉,而一些不需要的学生却获得了助学金。
3.3 宣传不到位: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因为对助学金政策和申请要求的了解不足,甚至对助学金制度存在误解。
高校需要加强对助学金政策和流程的宣传,提高学生的申请意识和参与度。
4. 个人观点和理解高校助学金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助制度,具有巨大意义和价值。
现在大学生的用钱报告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逐渐与过去不同,也倾向于更加注重物质生活的品质。
然而,与此同时,大学生的经济压力也在逐年增加。
因此,了解大学生的用钱情况对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现代大学生的用钱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影响因素。
用钱来源大学生通常有几种用钱来源:1. 家庭经济支持:这是大多数大学生最主要的用钱来源。
家庭通常会提供学费、生活费以及其他必要的支持。
然而,家庭负担也经常会对家庭经济状况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
2. 奖学金及助学金:很多大学为优秀生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帮助他们分担学费和生活费的压力。
这些奖学金和助学金通常基于学术成绩、社会活动和其他表现来评定。
3. 兼职工作:一些大学生通过兼职工作来赚取额外的收入,用于支付学费和日常花销。
这不仅帮助他们减轻经济负担,同时也提供了实践经验。
用钱支出大学生的用钱支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费和杂费:学费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开销之一,占据了他们整个经济支出的大部分。
此外,还有一些杂费如图书费、实验室费等也需要支付。
2. 生活费:生活费包括食品、住宿、交通、娱乐等日常开销。
其中,食品是最主要的费用之一,大多数大学生选择在学校或者附近的餐馆或食堂用餐。
3. 学习用具和书籍:大学生通常需要购买课程教材、学习用具如笔、纸、笔记本电脑等。
这些费用虽然相对较小,但也对大学生的经济状况产生了一定影响。
4. 网络和通讯费用:如今,大学生需要支付互联网费用、手机话费、手机流量等。
这些费用在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大学生来说。
影响因素大学生的用钱情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1. 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对大学生的用钱情况产生直接影响。
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可以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使大学生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生活压力。
2. 奖学金和助学金:奖学金和助学金的额度和获得情况会影响大学生的用钱情况。
获得更大额度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学生,他们的经济压力会相应减轻。
贫困生调查报告一、调查概述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校园内贫困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心理状况,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
我们共采访了20名贫困生,其中男生12人,女生8人,来自不同年级和专业。
二、生活状况据调查,大部分贫困生居住条件较为简陋,多数是租房或和同学合租,宿舍为双人间或四人间。
部分学生需要兼职以维持生计,工作时间占用了他们本应用于学习和休闲的时间。
学生们反映主食以米面为主,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多数情况下不吃肉或只在重要节日才会吃到。
经济压力导致他们不敢大手大脚地花钱,大部分不敢吃饭店等高档餐厅,过生日也很少有机会庆祝。
三、学习状况大部分贫困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受到了影响,因为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限制了他们购买课外资料和参加培训班的机会。
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倾向于靠打零工补贴生活,而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学业。
此外,学生们反映个别老师未能给予更多理解与支持,导致他们在课堂上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这也提示我们应该更多关注贫困学生的教学和支持。
四、心理状况部分贫困生存在心理压力,感到自卑、焦虑、乃至社交障碍。
他们担心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生活条件影响了他们在校内的地位和交际范围。
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同时,经济困难导致他们不能如愿地选择自己更为喜欢的课程和专业,这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情感状态和社交能力。
五、对策建议1.学校应加强对贫困生群体的关注和扶助,建立定期辅导与关爱机制,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困难。
2. 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贫困学生群体的特点,提供更加贴近实际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培养方案。
3. 建立健康饮食和健康心理机制,鼓励学生平衡饮食、舒缓压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抵御生活中的种种不良因素,以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
4. 减轻学费负担,降低对学生的经济压力,同时注重组织各类经济补贴等形式的社会帮扶,帮助同学尽力在学业上表现出色。
六、结论经本次调查得出结论:贫困生在经济、学习和心理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需要得到社会和学校的持续关注与帮助。
大学生经济困难受助现状的调查报告
摘要:
近年来,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西部高校贫困生以农村生源为主,由于地区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很多贫困生感到生存及发展压力大。
贷款人数多、贷款难及困难生认定难成为贫困生关注的焦点,也成为西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难点。
西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应致力于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存、发展问题。
关键词:西部高校;贫困生;救助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增加,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使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大学生不断增加。
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经济困难家庭数量多,以省内农村生源为主。
因此,西部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贫困生已经成为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为了进一步全面了解和掌握西部高校贫困大学生现状及受资助状况,对全省10所高校的师生进行了调研,并进行了分析。
二、研究设计。
以甘肃省内经济困难大学生和参与学生资助工作的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进行调查,共有xx名学生和xx名教师参与调研。
其中,男生xx名,女生xx名。
调查内容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受资助状况、对现行资助政策的认识和建议。
三、调查分析。
1、西部高校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基本情况。
(1)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构成。
在受调查的xx名困难生中,xx 名学生为农村户口;xx名学生为城镇户口。
(2)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最低生活费用(用餐费、生活用品和其他费用)。
调查发现,约xx%的学生年平均消费在xx元左右,其余在xx以上。
(3)经济困难对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调查结果发现,xx%的贫困生认为经济困难对自己的心理没有影响;xx%的贫困生认为经济困难给自己带来压力,进而产生动力,但不自卑;xx%的贫困生认为有些自卑,心理压力有些大;xx%的贫困生选择了其他。
2、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受助现状。
20xx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建立健全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国家财政投入大量资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贫困生的学费可以通过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在校的日常开支可通过“奖、勤、补、助”得到解决。
(1)受助现状。
xx%的学生接受过助学贷款,xx%的学生接受过各类助学金,xx%的学生接受过奖学金,xx%的学生参加了勤工助学岗位,约xx%的学生被减免学费。
其中,xx%的学生表示所得的资助完全可以解决上学期间的经济困难,xx%的学生表示可以部分缓解,xx%的学生认为基本不能缓解其在上学期间的经济困难现状。
(2)经济困难大学生对资助的态度和满意度。
①经济困难学生对申请资助的态度。
xx%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愿意向学校提出资助申请;xx%的学生虽家庭经济困难但不愿向学校提出资助申请。
其中,xx%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当要求经济困难学生提出资助申请。
②经济困难大学生对资助工作的满意度。
(3)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①资助体系中的问题。
xx%的经济困难生认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范畴的认定不够准确;xx%的学生认为资助金额太少;xx%的学生认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培训和能力培养太少;xx%的学生认为勤工俭学岗位过少;xx%的学生认为助学贷款申请困难;xx%的学生认为资助与学习成绩挂钩现象很严重。
②资助公平性问题。
对于学校资助工作流程及机制的公开、公平、公正性,xx%的学生认为很公开、公平、公正;xx%的学生认为一般;xx%的学生认为基本不公开、公正、公平。
四、对现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经济困难生认定标准体系。
20xx年教育部和财政部专门出台《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为高校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提供了有力指导。
我省各个高校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然而,当前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仍然面临诸多难题。
例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信息的真实性问题。
调查
中发现,相当部分经济困难生认为,有个别学生提供的信息存在虚假情况,甚至虚报信息;采集信息的全面性和科学性问题。
如何制订一套相对完备的困难信息指标体系,是当前高校面临的困惑。
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感到资助工作不公平的一个重要原因。
进一步完善经济困难生认定标准并将之体系化,建立有效、可操作的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对目前和以后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都是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这是实施有效资助的前提和基础。
2、创建学生创业平台,拓宽勤工助学渠道。
勤工助学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学校勤工助学岗位使经济困难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既解决了经济困难,又达到了自我发展的目的。
同时,高校应积极探索和建立勤工助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拓宽勤工助学渠道,积极争取社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和实践空间。
为经济困难学生将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另外,相关部门可从高校实际出发,以创业大赛为起点,通过成立联盟、建立创业投资基金、注册大学生公司等各种方式为学生建立创业平台,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加强对经济贫困学生的技能培训。
经济困难学生大都来自农村,经济的匮乏、相对落后的文化和教育使他们的综合能力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
来到大学校园后,由于地理文化环境的改变,大部分的经济困难大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受到了挑战。
超过xx%的经济困难学生认
为,除了经济资助,他们需要得到的帮助是技能培训。
因此,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技能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技能培训是解决经济困难大学生生存能力的前提,而当前这方面还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政府可为贫困大学生技能培训提供便利。
同时,高校应结合实际探索科学、合理的技能培训内容与方式。
4、关注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
据调查,超过xx%的经济困难学生认为,毕业季,他们最需要得到的帮助是解决就业。
就业压力大是当前毕业生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
然而,经济困难生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竞争能力普遍较低,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经济困难生的就业难问题也凸显出来。
因此,如何提高经济困难生的竞争能力与就业率也是当前高校尤其要关注的问题。
5、深化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经济困难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经济水平、文化和教育环境相对落后,人格缺乏充分发展和完善。
进入大学校园后,要承受学习、经济、人际、特长等各方面的同辈群体心理压力。
同时,学校和社会上一些善意的资助因实施不当也会给经济困难生造成心理压力。
乐群性低、内向敏感、情绪不稳定、易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等被公认为是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
调查发现,xx%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为需要心理辅导。
因此,高校要在给予经济困难大学生一定经济支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走出心理“贫困”的
阴影。
建立特困生档案,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引导学生合理调节情绪,改变不良认知;加强贫困大学生的自信心教育;加强宣泄心理教育;树立逆境成才的榜样激励他们。
这些都是有效的处理方式。
6、加大资助经费投入,优化资助科学管理程序。
经济资助是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生存性需要得到保障的重要途径,超过50%的经济困难学生认为,他们最需要得到的帮助是经济资助。
经济资助使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学习和基本生活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有助于促进他们安心学习。
调查表明,36%的经济困难生表示助学贷款金额低,希望学校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帮助贫困生缓解经济压力。
61%的学生认为助学贷款过程中手续太繁杂,需要进一步优化资助科学管理,简化资助、贷款程序。
参考文献:
[1]林贵忠,余国斌,刘洁珠,等。
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研究。
科技信息,2018(29)。
[2]孟欣征。
甘肃高校贫困学生资助研究调查报告:以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社会纵横,2018(10)。
[3]钟央文,钱晓萍,毛宇峰。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效认定机制的再思考。
辽宁教育研究,2018(0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