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行书黄州寒食诗帖
- 格式:pdf
- 大小:6.36 MB
- 文档页数:7
简论苏轼《寒食帖》的书法艺术特色学院:艺术学院学院年级:2012级专业:手风琴姓名:王若晨学号:21241318202013年8月6日摘要《黄州寒食诗帖》,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
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此帖笔致自然沉着,笔画粗壮丰满,字体真行相间.全篇松紧欹侧有致,浑然一体.字形忽大忽小,极其随意,各具姿态.用笔重者如蹲熊,轻者似掠燕.结体既有《石压蛤蟆》,也有《树梢挂蛇》,如年、中苇纸等字,尖笔长竖,锐不可挡.布局疏密有度,不时透出疏朗之气息。
通观全帖,由缓起渐快的节奏,也有由大及小的字体,复有由细变粗的笔姿,更有始淡终浓的墨趣.以行书起笔写洒脱奔放,笔墨与心境相起伏流转,如滔滔江河之泻渲绁于纸卷之上.确是苏轼兴到而书的神来之笔,是诗文与书法结合的千古佳作之一!关键词苏轼寒食帖艺术特色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
宋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
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
苏轼为人正直、性旷达,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
苏轼的字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
他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给人以“大海风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
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
苏轼,排在宋朝四大书法家的首位,其书法以楷、行为主。
其楷书主要是以唐颜真卿为取法对象,得浑厚雄强之势,但用笔有晋人法意,楷中带行,结字平扁,如石压蟾蜍,变化丰富,个鲜明。
其行书以颜书为底,上朔二王,写得雄秀兼备,古朴多姿。
苏轼的书法,是典型的文人书风,他的书法,是构建在其广博而精深的文学基础之上的,苏轼在其论书绝句中写道"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苏轼《黄州寒食帖》赏析作者:杨阳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年第02期摘要:作为文人书法的代表人物,苏轼自小接受传统儒家教育,在思想上融会贯通,博学而不死学,在文章上大有建树,影响了北宋文坛。
作为一名丈人,书法是其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却不是其在意的地方,他认为书法是丈人的一部分,无意于书。
虽是如此,他却很好地将书法融于综合修养,其修养也直接影响了他的书风。
关键词:《黄州寒食帖》;文人书法;书风;情感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6-0005-01一、逆境的洒脱——《黄州寒食帖》其文《黄州寒食帖》,苏轼撰并书,墨迹素笺本,行书17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45岁的苏轼由于“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苏轼第一次被贬,由大学士被贬黄州,这一落为大落之势。
这样的贬谪,无论是官职的变迁,地方的适应,还是从精神上,对于苏轼都存在太多的反差。
纵观其一生来看,初次被贬是难以接受的。
政治抱负上郁郁不得志,在生活上也是过得非常潦倒。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也是其被贬黄州的第三年,四月寒食节那天,苏轼写下了两首寒食诗,诗中发人生之叹,属于遣兴的诗作。
诗的内容也是被贬的这三年经历,因为种种遭遇,苍凉、惆怅成为了这文中的主调。
在这种心境和环境下,有感而发,让这两首诗意味耐人寻味,不过遗憾的是,因为苏轼这件作品的书名所累,两首诗的内容却少有人问津。
这当中的内容意义深远,是研究苏轼生平重要线索和论证。
诗中天寒连雨,满景荒凉,或许苏轼并没有所说的这么凄惨,或许他别有用意。
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诗文作为一门艺术亦不离其中。
而看其在黄州三年的日子倒也自在,职位虽小但空闲,自清荒地,开垦种植,荷月带锄归,又有爱妾朝云相伴,日日诗书畅言,研究吃食,“东坡肉”即从此出。
黄州寒食帖作者是谁
黄州寒食帖作者是苏轼。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苏轼的《黄州寒食帖》,是其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
这部作品与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共同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
”
《寒食帖》的背景
苏轼由于政治上的迫害,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调离京师,后又历经乌台诗案,不久被贬到黄州,来到黄州的第三年,到寒食节的时候(清
明节),苏轼看着自己屋简陋的房屋,再想想自己被贬不受重视的遭遇,心生感慨,穷途末路,于是提笔写出著名的《黄州寒食诗帖》。
此作品是苏轼随手即兴创作,没有正式的落款和印章,如颜真卿《祭侄文稿》一样,都是有感而发的草稿。
浅析苏轼《黄州寒食帖》艺术特色摘要《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的代表作,在整个北宋时期是开先河之作,亦是“尚意”思想的代表。
苏轼在他传奇的人生经历中以黄州时期为分水岭,也已黄州为创作最繁盛的阶段,《寒食帖》即是在变革时期的作品,又是苏轼最得意的作品。
它的艺术成就在“无意于佳乃佳”这一论点上可谓是淋漓尽致。
在整体是充满了“意”,在“形”与“气息”中又是“意”。
在诗与书的交相辉映中《寒食帖》完美展现了他的艺术价值与特色,而又充分满足了苏轼对于“意”的抒发表达。
关键词:《寒食帖》;苏轼;“尚意”书风;艺术特色Abstract"Cold food observance" known as the third world script, is the masterpiece of Su Shi,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is open for the first of its kind, also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Shangyi" thought. Su Shi in his legendary life experiences in Huangzhou period as a watershed, has been in Huangzhou for the creation of the most prosperous stage, "" cold food observance is in the transformation period works, Su Shi is most proud of the work. Its artistic achievement in "intention to Yoshino good this argument is most incisive. In the whole is full of "meaning", "shape" and "breath" and "meaning"". To show hi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value of poetry and the book in each other "food tie" perfect, and fully meet the Su Shi for "express expression meaning".Key words:"Cold food observance"; Su Shi; "Shangyi" style of calligraphy; artistic features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4一创作背景4(一)跌宕起伏飘摇一生 4(二)从哭途穷到死灰吹不起 5二、《寒食帖》与同时期的作品比较5(三)“尚意”角度浅析《寒食帖》的艺术特色8(一)《寒食帖》的“尚意”9(二)《寒食帖》的字形10(三)章法与布局11(四)《寒食帖》的无意之意12(一)无意于佳乃佳12(二)藏巧于拙13结语14参考文献15谢辞16引言“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也就是“尚意”是苏轼的主要观点,它产生于黄州时期,在此期间他也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其中又以《寒食帖》最为著名。
寒食诗帖关于苏轼,俺有太多太多的话想要说........ 关于他的诗词他的文章他的字他的画他的生平自是不必多言。
世人只知道右军《兰亭集序》,试问几人知道东坡先生绝世倾情之作黄州寒食诗墨迹...... 每每读之而使人慨然泫然怆然凄然......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四十五岁,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作此两首寒食诗,书写此卷的时间大约在翌年,或元丰七年离开黄州以后。
元符三年(1100)是卷收藏者蜀州张氏取之邀黄庭坚观赏,并书一则题跋,与原迹可谓互为辉映。
《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
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
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想要知道苏轼无需赘言,尽可从东坡志林,东坡题跋,苏东坡传(林语堂著)诸书中去了解他山高水长的一切.....!寒食雨----苏东坡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胭脂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右黄州寒食二首曾经有人这样写道:有这一纸就足以不朽。
在黄州在寒食节里在九百年前的凄风苦雨中......。
人生到处知何以应似飞鸿踏雪泥 ---赏析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发布时间:2022-05-25T08:55:32.02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2月3期作者:周相伶[导读] 苏东坡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周相伶重庆育才成功学校苏东坡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也是苏东坡书法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那时苏东坡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被贬黄州,在黄州的第三年寒食节时候作了二首五言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此帖是苏东坡行书的代表作,是一首遣兴的诗作,表达了苏东坡被贬黄州所发的人生之叹,诗的意境苍凉多情,表达了诗人惆怅孤独的心情。
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
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如行云流水,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是苏东坡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属于中学八年级书法课程中的一门赏析课,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该主要以欣赏评述为中心展开来娓娓而谈,并将德育及美育思想贯彻赏析课的始终,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方式,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融入课堂,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教学目的。
1、激趣导入,引发思考,联结知识,沟通情感。
在课程导入环节,可以通过趣味性的知识竞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知识点在寓教于乐中逐渐深入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