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同步试卷A卷
- 格式:doc
- 大小:929.00 KB
- 文档页数:10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同步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一、积累运用 (共8题;共4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 . 尽管尽力B . 乘车乘法C . 奔腾投奔D . 坚强勉强2. (10分) (2018六上·高阳期末) 看拼音写汉字。
詹天佑不介意外国人的jī xiào________,不畏惧环境的è liè________,也不bào yuàn________工作的艰辛,他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遇到的cuò zhé________和困难,jié jìn________全力地把铁路修好。
3. (4分)照样子,写词语。
一块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懒洋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端端正正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4. (5分)按要求写句子。
(1)照样子,写句子。
例:春天来了。
美丽的春天来了。
小草长高了,________花儿开放了。
小草长高了,________花儿开放了。
(2)把下面词语整理成通顺的句子,并加上标点符号。
一起学校上和同学我5. (6分)比较《白鹅》和《白公鹅》两篇课文的作者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两篇课文在行文结构上,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
(2)在描写方法上,两篇课文都非常注意拟人手法的运用。
(3)两篇文章还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4)两篇文章都善于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5)《白鹅》一文表达的是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而《白公鹅》表达的是作者对鹅的厌恶之情,因为鹅太霸道,爱打架。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同步试卷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附加题20分)一、积累运用 1.下面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 背诵(shòng)照例(lì)段(duàn)落熟练(liàn) B . 吓呆(dāi)清楚(chǔ)糊(hú)涂戒(xiè)尺 C .厉(lì)害霎(shà)时私塾(shú)圈(quān)画2.辨字组词。
诵________ 例________ 练________ 楚________ 戒________勇________ 列________ 炼________ 梦________ 成________3.根据意思在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1)形容非常安静。
________(2)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________(3)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________(4)形容认识模糊,不明事理。
________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小在时候孙中山的读书私塾(连词成句)②孙中山背出功课。
(扩句)③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④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用划线词语写句子)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这句话是说那时候学生读书非常好听。
(2)“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这句话衬托了孙中山的勇敢。
(3)老师没有给同学们讲解,是因为老师讲了学生也听不懂。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写了________小时候在________里读书,为了弄懂________,而大胆向先生________的故事。
赞扬了________的态度和勇气,启发我们________要敢于去问。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同步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一、积累运用 (共8题;共40分)1. (2分) (2020六下·无锡期末)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肩胛(jiǎ)黄焖鸡(mēn)咽唾沫(yàn)B . 燕山(yān)擢素手(zhuó)刨(bào)虫子C . 鸡冠(guān)泪潸潸(shān)一摞碗(luò)D . 瞟见(piǎo) 向后转(zhuàn)押下去(yà)2. (10分)叽的笔画顺序是:________3. (4分)照样子写词语。
翩翩起舞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挨挨挤挤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4.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翠鸟背上的羽毛不正像浅绿色的外衣吗?②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5. (6分)根据课文内容判断,用“正确”“错误”表示。
(1)《望庐山瀑布》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2)大禹治水后,百姓安居乐业,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3)日月潭是我国最大的一个湖。
(4)《坐井观天》的主人公是小鸟。
(5)《寒号鸟》中的寒号鸟得过且过不做窝,最后冻死了。
6. (6分)根据《忆江南》回答问题。
《忆江南》的作者是________。
作者通过对________春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________之情。
7. (5分)根据课文《窗前一株紫丁香》内容填空老师,快________吧!让花香________您的梦里8. (2分)理解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1)“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这句话的意思是()A . 我的事情太多,忙都忙不过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阅读理解题1.阅读理解。
路路的脸红了这天下午,不到半个小时,路路的脸红了三次。
教室里挂黑板报的钉子掉了,同学们想自己钉上,可是没有钉锤,路路想起了传达室的陈爷爷那里有,就跑去借。
路路猛地推开传达室的门,大喊:“喂,钉锤呢?”陈爷爷正在看报纸,透过老花眼镜看了她一眼,雪白的胡子动了动,没理她。
路路的脸憋得通红,慢慢地走回教室,低着头对同学们说:“没借来,陈爷爷不理我。
”维维拉着路路的手,说:“走,咱们再去借一次。
”走到传达室门口,维维敲敲门,听见陈爷爷回答,才走进传达室,说:“陈爷爷,您把钉锤借给我们用用,行吗?用完就给您送回来。
”陈爷爷点点头,打开工具(相箱),把钉锤(第递)给维维。
维维说:“谢谢您!”这时路路躲在维维身后,陈爷爷看了她一眼,她羞愧地(底低)下了头,脸红得像块红布似的。
后来,路路去传达室还钉锤,也学着维维的样子,有礼貌地把钉锤还给了陈爷爷,陈爷爷高兴地捋捋胡子,说:“这才是好孩子嘛!”路路仰起小脸高兴地笑了,脸红得像一朵美丽的花。
(1)用“√”选出文中括号内恰当的字。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天下午,不到半个小时,路路的脸红了四次。
B.传达室的陈爷爷不喜欢路路。
C.维维说话做事有礼貌。
D.路路和维维一起去还钉锤。
(3)用“”画出描写路路借钉锤时的动作和语言的句子。
仔细体会有关词语,这个句子表现了( )。
A.路路性格很直爽。
B.路路做事风风火火,说干就干。
C.路路和陈爷爷非常熟悉。
D.路路做事不文明,没有礼貌。
(4)维维能从陈爷爷那儿借到钉锤是因为( )。
A.维维是陈爷爷的孙女。
B.维维的爷爷和陈爷爷是好朋友。
C.维维做事讲文明,有礼貌。
D.维维和陈爷爷是好朋友。
(5)路路还钉锤时,陈爷爷夸她是个好孩子,原因是( )。
A.路路和陈爷爷之间的误会消除了。
B.路路的爸爸和陈爷爷成了朋友。
C.看维维的面子。
D.路路知错就改,还钉锤时很有礼貌。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课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一、课内阅读《不懂就要问》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学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
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问题,不怕挨打吗?”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在文中的意思。
霎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在文中画出最能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语句。
3.给第五和第六自然段加标点。
4.本文可分为三段,请用“‖”在文中标出,并写出每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5.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不懂就要问》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39分)1. (4分)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1)妈妈在后园的半mǔ________空地上种了花生,并fēn ù________我们兄妹要好好照看。
(2)我很爱吃s hí liu________。
(3)我家新买了一个zhà________汁机,让阿姨来品cháng________苹果汁。
2. (16分)读拼音,写词语yǎn zòu chèn shān kū longōu zhōu shú x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ēi cǎn pí juàn yī shang pán chan chén m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4分)选择合适的词谙填空。
(填序号)铃声响,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
________绳,________河,________皮球,________游戏,________篮球,________跷跷板,小朋友们多快乐!4. (3分)写出反义词汇聚—________ 协商—________ 庄严—________ 肃静—________5. (9分)根据课文《一面五星红旗》给下面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
“可以吗________交换吧________”老板冲着我打着手势________6. (3分)补充成语,并选择其中两个说一句话。
情不________禁一针见________ 不________自主舍________为公狂轰________炸自我安________ 中流________柱原________不动写话:________二、语段阅读 (共2题;共20分)7. (10分) (2019三下·东海期中)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同步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积累运用 (共8题;共40分)
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挨近(āi)间隔(jiàn)便利(biàn)万卷书(juàn)
B . 美差(c hāi)强迫(qiáng)积累(lěi)水浒传(zhuàn)
C . 锥子(tuī)煞白(shà)缝隙(fèng)将相和(jiàng)
D . 中间(jiān)三更(gēng)皇冠(guàn)挣钱(zhèng)
2. (10分)在横线上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妈________ 语________ 江________
闪________ 远________ 草________
3. (4分)一拼,写一写。
biǎo yǎn gǎn shòu qiāo gǔyān wùdǒu dò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ìbǎng zǒng shìdǎjīcōng máng wān yā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5分)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你向宙斯承认错误。
宙斯会原谅你的。
(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2)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
(用下划线的词造句)
(3)火神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
(改成“被”字句)
(4)小鹿在河边走来走去。
(拟人句)
5. (6分)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文《杨氏之子》中“家禽”的意思和现在所说的“家禽”的意思相同。
6. (6分) (2020三上·期末) 课文中让人敬佩的人物有:不懂就问的________,循循善诱的________,机智救出落水孩子的________,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工作的________。
还有一些可爱的动物朋友:搭船的________,带刺的朋友________。
7. (5分)填空。
本文讲述了在一个________,母亲答应带作者外出,作者从________等到________,再到天色暗下去,最终
________的事,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之情。
8. (2分)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小姑娘得到一罐清亮新鲜的水,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她一口也没有喝,而是将水罐交给了妈妈。
这说明她对妈妈的关心、爱护胜过对自己的关爱。
B . 病重的妈妈那么需要水,却把水又递给小姑娘。
这是一种崇高的母爱,是人类至真至美之情。
C . 小姑娘在自己干渴难忍的时候,把水递给了一位讨水喝的过路人,说明小姑娘有一颗博大的爱心,这是爱的升华。
D . 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让小狗舔喝,说明她是个不懂事的孩子。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44分)
9. (12分)课内阅读。
我有些尴尬。
但在那一瞬间,我决定把我知道的告诉大家:在宇宙的另一边,如果想写一篇关于风的习作,就得闭上眼睛,想象风的样子,慢慢地让自己也变成风,在空中飞啊飞,飞得越高,习作的分数就越高……
下课了,大家都围着我,想知道宇宙的另一边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是啊,关于宇宙的另一边,我们都想知道更多。
到了晚上,我还要趴在窗台上,看着浩瀚的星空,穿越茫茫宇宙,飞到那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再去拜访宇宙另一边的那个“我”。
(1)宇宙的另一边是怎样写作文的。
(2)你喜欢这种写作文的方式吗?说一说。
(3)到了晚上,我还要穿越茫茫宇宙,去拜访宇宙另一边的那个“我”。
那么这次拜访,又会发现哪些秘密呢?请展开想象写一写。
10. (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飞天之梦
浩瀚太空又迎来了一位地球的访客。
这一次,客人的名字叫中国“神7”。
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 04秒,“神舟”7号带着我国的三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当“神舟”7号雄姿昂扬,刺破云层,直冲无尽的墨色苍穹时,飞天,这一凝结着中华民族千载的梦想,终于梦圆今天。
古老而浪漫的神话故事“嫦娥飞天”,不知在多少中国人的心中播下过漫游太空的美丽梦想。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随着“神1”到“神7”的顺利升空,中国人这一世世代代的梦想正以惊人的速度实现着。
(1)填空。
嫦娥飞天是一个古老而浪漫的________,也是中国人________的美丽梦想。
(2)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太空 ________的苍穹 ________的梦想 ________的速度
(3)你知道“神舟”7号的三位宇航员的名字吗?
(4)你还知道我国哪些科学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
11. (17分)课外阅读。
做陶器(节选)
我不知用了多少笨拙的方法去调合陶土,也不知做出了多少奇形怪状的丑陋的家伙;有多少因为陶土太软,吃不住本身的重量,不是凹进去,就是凸出来,根本不合用;又有多少因为晒得太早,太阳热力过猛而晒裂了;也有
多少在晒干后一搬动就碎裂了。
一句话,我费了很大的力气去找陶土,找到后把土挖出来,调合好,运回家,再做成泥瓮。
结果,我工作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做成两只大瓦罐,样子非常难看,简直无法把它们叫作缸。
我大缸做得不成功,但那些小器皿却做得还像样,像那些小圆罐、盘子、水罐、小瓦锅等等,总之,一切我随手做出来的东西,都还不错,而且,由于阳光强烈,这些瓦罐都晒得特别坚硬。
但我还没有达到我的最终目的。
这些容器只能用来装东西,不能用来装流质放在火上烧,而这才是我真正的目的。
过了些时候,一次我偶然生起一大堆火煮东西,煮完后我就去灭火,忽然发现火堆里有一块陶器的碎片,被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像砖一样红。
这一发现使我惊喜万分。
我对自己说,破陶器能烧,整只陶器当然也能烧了。
于是我开始研究如何控制火力,给自己烧出几只锅子来。
(1)鲁滨孙是在________发现了烧制陶器的方法。
(2)鲁滨孙制造陶器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3)通过不懈的努力,鲁滨孙终于成功了,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三、课外拓展 (共1题;共4分)
12. (4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填空。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形________各________ 举________闻________ 双________戏________ 学________五________
名________中________ 热________非________ 形________兼________ 千________万________
(2)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
________
(3)指书法和雕塑绘画作品,不但有美妙的形态且有神韵。
________
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 (共8题;共4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答案:4-2、答案:4-3、答案:4-4、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44分)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
考点:
解析:
答案:10-1、
答案:10-2、
答案:10-3、
答案:10-4、考点:
解析:
答案:11-1、答案:11-2、答案:11-3、
考点:
解析:
三、课外拓展 (共1题;共4分)
答案:12-1、
答案:12-2、
答案:12-3、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