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七年级语文上册 20《宇宙里有些什么》精编学案 (新版)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07.00 KB
- 文档页数:4
《宇宙里有些什么》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宇宙里有些什么》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1《宇宙里有些什么》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2. 熟悉太阳系中各行星的特点;3. 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二、教学重难点:1. 宇宙的组成和结构;2. 太阳系中各行星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观察和理解;2. 任务型学习法:将知识点融入具体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3. 对比法:通过对比行星的特点,让学生对行星的异同有更深入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音乐、图片、短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体验“宇宙之美”。
2. 探究-宇宙的组成(1)组织学生小组,观察宇宙大图,并让学生在二维平面上标注出地球、太阳、银河系等;(2)分组讨论,将宇宙的组成分成“星球”、“恒星”、“星系”、“星云”等类型,认识宇宙的组成和结构。
第二课时1. 探究-太阳系的组成(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2)对于每一个行星,通过观察、问答等形式进行深入解析,让学生掌握各行星的特点。
第三课时1. 探究-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1)通过幻灯片、图片、视频等资料,简要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2)分组探究,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特定的探险任务,如“阿波罗登月计划”、“火星任务”等,分析探索的意义和难点。
第四课时1. 综合-宇宙之谜(1)通过幻灯片、视频、图书等多种媒体资料介绍宇宙中的各种未解之谜,如黑洞、暗物质、暗能量等;(2)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测和解释,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作业1. 小组项目:分组设计一个宇宙探险计划,列出计划书和探险设备清单;2. 个人任务:完成宇宙地图绘制任务,标注出主要的天体,包括星系、行星等。
六、教学反思1. 教学中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2. 学生应该加强对于基础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掌握,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后续的知识内容;3. 教师应该注意巩固和复习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强化知识的同步性和系统性,提高学生的掌握能力和综合应用水平本次教学设计以宇宙为主题,通过多媒体手段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宇宙的组成、特点、历史和未解之谜,具有教育性和启发性。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了解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的特点并会分析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2.学会课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
能够说出课文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好处。
3、学习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
【教学重难点】学会课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
领会课文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好处。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在第一单元就已经学习过巴金先生的《繁星》,在那里先生写了看繁星的感受,受先生的启发你一定也观察了星空。
望着星空,你也许会问奶奶天上有没有嫦娥、有没有牛郎、织女?也许会自问宇宙到底有多广?甚至产生很多的遐想。
如果有什么疑问,现在让我们跟着郑文光先生到宇宙里去遨游、探索吧!我们会从中学到许多知识、受到许多启示的!请打开课文《宇宙里有些什么》。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1)1.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你能来说说,学习说明文应抓住几点来学吗? 2.宇宙里到底有些什么呢?3.找出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特点,并且画出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4.文章语言准确生动,你能从课文中举例分析吗?5.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三、反馈交流1.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你能来说说学习说明文应抓住几点来学吗?明确: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要有说明顺序,要有恰当的说明方法。
2.宇宙里到底有些什么呢?明确:恒星、星云、银河系、恒星系。
3.找出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特点,并且画出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星云特点是尘埃和气体组成的,是浮游的;银河系是庞大的铁饼形、美丽的环、恒星系是大、多、运动的。
文中的说明方法很多。
只要学生能抓住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来分析即可。
4.文章语言准确生动,你能从课文中举例分析吗?明确:教会学生分析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生动。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宇宙的基本知识,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学习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2.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最近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你们知道是什么事吗?天宫一号是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它的目的在于探索宇宙奥秘,开发太空资源,为人类造福。
那么宇宙中有些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二、整体感知(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宇宙里有些什么呢?(二)掌握相关天体知识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解决以下问题(结合随堂练一中表格):①恒星:分几类?体积、密度、温度各有什么特点?恒星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我们最熟悉的恒星是什么?②星云:由什么组成?有什么特点?分哪几类?③银河系:形状怎样?大小怎样?在宇宙中大小怎样?④恒星系:有多大?距离我们远吗?在宇宙中大小怎样?2、同学们刚才找得又快又好,那我们来看看从这些天体的特点和存在状态我们可以知道宇宙有什么特点呢?(解决随堂练二)3、宇宙是无穷无尽的,作者为什么先写恒星,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三、合作探究1、文章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向我们揭示了宇宙的特点,那么,作为一篇科学小品文,或者说是文艺性说明文,它的语言有什么特色呢?请同学们看到投影片上两句话,比较一下,A、B两句哪一句好,通过学生分析教师总结:语言准确在B句中,为了准确表现恒星的热度高,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明确:列数字。
这是一种说明方法,它能准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科学小品文作为文艺性说明文,仅仅做到语言准确是远远不够的,这篇小品文的语言除了准确还有什么特点?老师先给大家出示一位同学用准确语言对恒星做的释义,请同学们和文章第2段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区别?(朗读课文第2段)明确:A、语言生动(描写):茫无涯际汹涌的大火球萤火虫B、修辞:比喻C、说明方法:打比方刚才同学们的分析很到位,是不是每一个同学都把握了它的语言特点了呢,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随堂练二好,同学们刚才找的都很准确,作为科学小品文,这篇文章除了用到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之外,还用了其它说明方法,比如:分类别,举例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0课《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新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0课《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新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0课《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新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0课《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文的学习,能说出宇宙的物质组成及特征,培养探索宇宙奥秘、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2。
理清课文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
了解说明文多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并能在写作中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二、【重点难点】ﻩ1.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的特点.2。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语ﻩ同学们,夏夜在外乘凉仰望天空时,我们总会对神秘的宇宙产生无限的遐想。
那么,宇宙里到底有些什么呢?宇宙到底有多大呢?今天,让我们跟着郑文光先生到宇宙里去遨游、探索宇宙的奥秘吧。
〈二>整体把握1.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全文共2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11)说明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
第一层(1):引出说明对象。
第二层(2—6):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
(第6节小结)第三层(7—9):介绍恒星的有关情况。
第四层(10):介绍宇宙里的星云.第五层(11):回答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小结)温度高、体积大、密度大、种类多、距离远——物质无穷无尽第二部分(12-20)介绍宇宙中的恒星系以及宇宙的运动,从而说明宇宙是运动的,是无穷无尽的。
《宇宙里有些什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天文方面的知识。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按照逻辑顺序分析课文的能力。
重难点:1、宇宙的物质组成和特征。
2、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
3、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准确生动的语言。
知识链接:说明文是以说明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性质、特点(特征)或阐述事理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的结构:(1)总说—分说(2)分说—总说(3)总说—分说—总说说明方法: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作引用、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作诠释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学习内容:一、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汹.涌()炫.目()灼.热()纺锤.()闪烁.()茫无涯.际()2.概括宇宙特点。
请大家朗读课文,找一找,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宇宙里到底有些什么?二、合作探究1. 什么样的星体叫恒星?恒星的共同点是什么?2.各类恒星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文中给我们介绍了几种恒星?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叫什么?3.在介绍恒星时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4.星云有几种?本段采用什么说明方法?5、作者在介绍恒星系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宇宙有什么样的特点?三、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1、想来..会有不少发光的行星绕着它们转的吧。
2、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
3、大约..有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组成……达标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汹.涌()庞.大()淹没.()尘埃.()灼.热()稀薄.()2、指出下面各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可是在辽阔的宇宙空间里,这些恒星不过像大海里的水滴,也许还要小。
()(2)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
()(3)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
()(4)这些星云有的厚到几万公里,本身并不发光,如果在附近有恒星,它就反射出亮光,叫做亮星云。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二十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二十宇宙里有些什么》,让学生掌握科学文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了解宇宙中的事物和现象,引导学生形成开阔的视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鼓励学生勇于探究,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二十宇宙里有些什么》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篇阅读文章,全文介绍了二十个宇宙中的事物和现象,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介绍了黑洞、星云、彗星、卫星等科学知识。
全文涉及到的科学知识点较多,对于学生需要有初步的科学知识储备,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探究宇宙。
2.引导学生讨论“宇宙”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引出“宇宙中有哪些东西”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第二部分:阅读与讲解1.通过课件、黑板、讲解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阅读《二十宇宙里有些什么》全文。
2.结合图文,对涉及到的科学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部分:探究与交流1.分组活动,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所学的内容,探究宇宙中别人不知道的未知事物。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和观察,进一步深入探究。
3.分享探究成果,展示探究成果,讨论和辩论。
第四部分:总结1.对宇宙中所涉及的物质和现象进行总结。
2.综合分析学习过程,对探究和实验过程中的疑问和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
3.引导学生反思,思考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方法和态度,更好地探究和了解世界。
教学反思《二十宇宙里有些什么》这篇文章既涉及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又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宇宙的神秘与美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教学过程中,我在导入环节设计得比较成功,通过多种多样的资料展示,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在阅读与讲解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详细全面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教案设计:《宇宙里有些什么》——探索宇宙奥秘,激发科学兴趣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宇宙的基本构成,包括星系、恒星、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以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理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资料,参与讨论和实验模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以及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内容:•宇宙的构成与基本天体•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天文观测与探索•小组讨论:宇宙中的未知•实验模拟:太阳系模型制作•总结与反思教学准备:•宇宙构成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天文观测设备模型或图片•太阳系模型制作材料•小组讨论问题卡片•宇宙知识问答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活动设计:•展示一张壮丽的宇宙图片或播放一段宇宙探索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宇宙的浩瀚与神秘。
•提问:“你们对宇宙有什么了解?你们想知道宇宙里到底有些什么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主题。
二、宇宙的构成与基本天体(约15分钟)教师讲解:•简要介绍宇宙的构成,包括银河系、其他星系、恒星、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
•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直观展示各种天体的特征和形态,如恒星的璀璨光芒、行星的环带、卫星的轨道运动等。
•强调宇宙中天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提问:“你们能从图片中辨认出哪些天体?它们有什么特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三、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约15分钟)教师讲解:•简述宇宙的起源理论,如大爆炸理论,以及宇宙的演化过程,如星系的形成、恒星的生命周期等。
•强调科学界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以及当前存在的争议和未解之谜。
学生活动:•分发宇宙知识问答卡片,卡片上包含关于宇宙起源和演化的问题,如“宇宙大爆炸理论是什么?”“恒星是如何形成的?”等。
《宇宙里有些什么》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认识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辨别分类别、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
3.体会作者运用多种写作手段把人们不熟悉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的方法。
【课前预习】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教师自备闪烁.()灼.热()炫.目()茫无涯.()际喜出wàng()外二、了解说明文的知识(一)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1.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
(三)说明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四)说明文的结构方式:1.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
2.递进式结构3.并列式。
(五)主要的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画图表、引资料(8种)【学习过程】一、课文的体裁是什么?明确:说明文。
二、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1——11)恒星——分五层第一层(1):引出说明对象。
第二层(2-6):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
(第6节小结)第三层(7-9):介绍恒星的有关情况。
第四层(10):介绍宇宙里的星云。
第五层(11):回答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
(小结)温度高、体积大、密度大、种类多、距离远——物质无穷无尽第二部分:(12——20)恒星系——分四层第一层(12-14):介绍银河系。
《宇宙里有些什么》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认识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辨别分类别、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
3.体会作者运用多种写作手段把人们不熟悉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的方法。
【课前预习】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教师自备
闪烁.()灼.热()炫.目()茫无涯.()际喜出wàng()外
二、了解说明文的知识
(一)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
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
1.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
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
(三)说明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
兼用其他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
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
用这种顺序。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四)说明文的结构方式:
1.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
2.递进式结构
3.并列式。
(五)主要的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
画图表、引资料(8种)
【学习过程】
一、课文的体裁是什么?
明确:说明文。
二、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11)恒星——分五层
第一层(1):引出说明对象。
第二层(2-6):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
(第6节小结)
第三层(7-9):介绍恒星的有关情况。
第四层(10):介绍宇宙里的星云。
第五层(11):回答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
(小结)温度高、体积大、密度大、种类多、距离远——物质无穷无尽
第二部分:(12——20)恒星系——分四层
第一层(12-14):介绍银河系。
第二层(15-17):介绍银河系外的恒星系。
第三层(18-19):介绍整个宇宙都在运动。
第四层(20):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
(小结)太阳系、银河系、恒星系、运动——运动无穷无尽
第三部分:(21)宇宙是可以认识和征服的。
三、归纳宇宙的特征,分析说明的顺序。
对象:宇宙
特点:物质无穷无尽,运动无穷无尽
顺序:由近及远、由无知到未知
恒星(肉眼可见)——行星、星云
银河系(肉眼可见)——银河系外的恒星系
太阳有行星(已知)——其他恒星也有行星
恒星系(已发现)——别的恒星系
四、找出课文的说明方法,并说说作用。
1.列数字:表面温度至少3000摄氏度。
2.作比较: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
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 3.打比方:萤火虫——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
4.分类别:恒星——大、中、小。
星云——亮星云、暗星云。
5.举例子:仙女座。
6.下定义:亮星云、暗星云。
五、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
1. 准确性
2. 生动性
【当堂训练】
1.判断下面的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差不多每一颗都能装下几百万个地球。
()
(2)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
()
(3)这些恒星不过像大海里的水滴。
()
(4)厚到几万亿公里,本身并不发光,如果在附近有恒星,它就反射出光亮,叫做亮星云。
否则它就是暗黑的,叫做暗星云。
()
(5)太阳也带着地球和其他行星以每秒十九公里的速度飞奔。
()
2.课文问题探究:
(1)“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
”句中“至少”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想来会有不少不发光的行星绕着他们转的吧。
”句中“想来”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课后提升】
课外拓展阅读。
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
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
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
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境。
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
载人飞行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
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将无法呼吸。
如果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一旦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
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担。
高能粒子辐射则直接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
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
它们的辐射不仅损伤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损伤。
空间碎片和流星体是载人飞行要克服的另一难关。
空间碎片又被称为空间垃圾,是指废弃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爆炸或碰撞而产生的碎片。
它们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稍低于流星体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
它们始终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此出现碰撞的机会很多。
空间碎片和流星体与航天器相撞,会在航天器的表面留下撞击坑或穿孔,甚至造成航天器表面的机械损伤。
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都是致命的。
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高强度
的噪声,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噪声。
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
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
而飞行产生的强度不等的振动会影响宇航员的心率、血压和耗
氧量,可诱发心血管的功能紊乱。
另外,人体或器械的振动也会使人视觉模糊,动作不协调,操作误差增加,
语言明显失真或中断。
可见,在浩渺的宇宙中,宇航员时刻面临着险境,而决非想象中的仙境。
(选自《飞向太空》,有删改)
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 分)
3.
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中考链接】
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
为了增强全民健康意识,荆门市积极倡导“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生活方式,主要
是解决人们膳食不平衡和运动不足,从而遏制目前慢性病发病率上升的趋势。
收到“小康看健康,健康护小
康”的目标。
修改一:
修改二:
学后反思:
《宇宙里有些什么》答案
1.(1)列数字(2)作比较(3)打比方(4)作诠释(5)举例子
2.(1)表明最低限度,突出恒星的表面温度高。
(2)不能去掉;“想来”一词表示推测,去掉后变成肯定,不符合认识规律。
《飞向太空》
15、载人航天飞行面临的险境(或载人航天飞行要克服的难关,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
16、逻辑顺序
17、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出说明的中心内容,引出下文的具体说明。
18、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太空强辐射的类型。
19、防泄漏(供氧)、防辐射、防撞击(减振)、降噪(答出前三点即可)
病句
修改一:在“运动不足”后加“问题”
修改二:把“收到”改为“达到”或“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