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云阳盛堡初级中学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17.公输 (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6
九年级语文下册 17[公输](第1课时)教学案《公输》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
阅读浅易文言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教材分析《公输》是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课,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课文记述了墨子制止楚国攻宋的故事,详细描写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
文章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言辞巧妙锋利。
3、中招考点近年来,河南省中招以课标推荐背诵的16篇文言文为考查范围,注重对词、句、篇的考查。
题量为4个小题,总分值为8分。
《公输》虽然不是河南省中招课标推荐背诵的16篇古文,但它对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4、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重点词语,对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理解文本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好,有待提高。
二、学习目标1、能够识记本课作者、写作背景、生字词。
2、能够结合课下注释及相关资料翻译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两个活动:检测常识识记情况及识记字音字形的情况。
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在笔记本上写出你的课文翻译并向同桌读出,能对同学的翻译情况作出正误判断。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及要点归纳,提高解释词语和翻译句子的正确率。
四、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
有许多人为了维护和平而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今天我们走进这样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非正义的战争,请同学们领略一下他非凡的表现吧。
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解决字词读音。
2、会结合课下注释及相关资料翻译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123当堂训练1、给下列红体字注音:公输盘郢诎鳖鲋鱼藉子杀之公输盘不说犀鼋鼍胡不见我于王敝舆兕吾知所以距子矣禽滑厘麋鹿守圉楚寇文梓楩楠牒2、墨子为什么提出“愿借子杀之”这一个与战争似乎无关的问题?3、公输盘不肯纳金帮墨子杀人的原因是什么?4、墨子最终是如何让公输盘理屈词穷?用了什么修辞手法?5、公输盘的“服”应该如何理解?根据是什么?课堂总结。
《公输》第一课时利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增强朗诵,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再研习课文。
学习目标:朗诵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存文言知识,热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明白得文意。
教学进程:一、自主学习一、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鲁人,一说宋人,中国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开创人。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
墨子的学说在那时阻碍专门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二、《墨子》是中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高作总集。
一样以为是墨子及其再传门生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现存五十三篇。
《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论证,逻辑周密,说理清楚。
【生字读音】郢.[]犀兕..[]鲋.[]鱼..[]鼋鼍文梓.[]楩.[]楠长.[]木【多音字】请说.之( ) 长.木( ) 公输盘.( )见.我于王( ) 禽滑.厘( )【通假字】一、公输盘不说.( )二、子墨子九距.之(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4、公输盘诎.( )。
【一词多义】一、子子.墨子闻之愿借子.杀之二、说公输盘不说.(yuè)请说.之3、已胡不已.乎吾既已.言之王矣4、类:不可谓知类.( ) 为与此同类.( )五、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然.臣之门生禽滑厘等三百人( )六、见胡不见.我于王于是见.公输盘【虚词】(1)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夫子何命焉为.?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子墨子解带为.城必为.有窃疾矣:(2)之: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请说之.宋何罪之.有臣以王吏之.攻宋也(3)以:将以.攻宋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二、合作探讨一、译读课文。
二、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3、本文对应的两边是谁?要紧人物是哪一名?墨子前去楚国的目的是什么?谈谈你对本文思路的观点。
三、交流学习,师生质疑。
四、拓展练习:一、《公输》选自。
墨子,名,是春秋战国之际家学派的开创人。
第十七课公输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墨子以及《墨子》。
2.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理解课文。
3.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所学知识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
教学过程导入一:背景型【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同时引出课文。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非常频繁,老百姓生活非常困苦,墨子很希望能解决人民的苦难,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
当时楚国是大国,宋国是小国,但宋国地理位置很重要,楚国就让公输盘造了云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听到消息,便连夜赶往楚国,劝说楚王停止攻打宋国。
那么劝说是否成功了呢?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公输》这篇文章,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导入二:情境型【设计意图:用提示的形式导入新课,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战争与和平永远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战争给人民带来无限苦难,所以人们都热爱和平,有一个人叫墨子,他非常热爱和平,他的主张就是“非攻”,他曾经凭借自己的巧妙的言辞以及大无畏的精神阻止了一场非正义的战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输》这篇文章,来看他非凡的表现。
导入三:激趣型【设计意图:用古诗词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同学们读这首诗,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生:战争残酷,)战争是非常残酷的,大家都不喜欢战争,但是有两个人楚王和公输盘却要挑起战争,爱好和平的墨子听说了之后,赶紧去劝阻他们,成功了吗?下面我们来看课文《公输》。
课堂实录一、读课文,初步感知。
【设计意图:在了解背景和文体常识的基础上,通过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听读,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要求:注意把握词语的重点读音,把握句子的朗读节奏、重音,适当做标记。
教师强调:麋(mí)鹿轩(xuān)犀(xī)兕(sì)鳖(biē)鼋(yuán)鼍(tuó)鲋(fù)2.齐读,把握节奏。
17《公输》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和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通过朗读,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感悟墨子论辩语言的逻辑严密美。
教学重点:1. 积累文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 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 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教学难点: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语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其中有影响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
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白己的见解。
其中有一个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一一《公输》。
二、知识链接: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
《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
《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
战国中叶为笫二个发展阶段, 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
《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
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作者简介:墨子(约前476〜390),名翟(山),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的创始人。
墨子宣传“非攻(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 “兼爱(爱天下所有的人)”等主张,反映劳动者的利益和愿望,其学说与儒家对立,在战国时影响很大。
文章逻辑性强,语言质朴,富有说服力。
四、背景简介: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
公输导学案(附答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课文题目:《公输》课堂类型:讲读课主编教师:刘燕玲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学习目标:1、.以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进一步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2、揣摩人物语言,感知人物形象。
3、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一)、填空题1、《公输》选自《________》。
墨子名________,相传为________时期______国人,是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是“________”,在本文中就有明显体现。
2、《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__________记述墨子__________的辑录。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公输盘.()不说.()请说.()之郢.()犀兕..()敝舆.()胡不见.()我于王鱼鳖鼋鼍...()雉.兔鲋.鱼()文梓楩楠...()宋无长.()木守圉.有余()牒.()公输盘诎.()禽滑.()厘(三)、解释加点的字词(1)起.于鲁________ (2)请.说之________(3)胡不已.乎________ (4)胡不见.我于王________(5)虽然.________ (6)以.牒为械________(7)待楚寇.矣________ (8)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四)、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子墨子九距之。
____________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__________(3)公输盘诎。
____________ (4)公输盘不说____________(五)、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宋何罪之有? (2)夫子何命焉为?(3)胡不见我于王? (4)然胡不已乎?(5)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6)虽杀臣,不能绝也。
(7) 吾知所以距子矣:(8)此为何若人?[课文探究]一、本文对阵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二、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几个步骤?三、阅读1-12段,思考:1、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2、墨子怎样驳斥了他的“义”?3、墨子用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什么?(4分)4、“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了攻宋的计划了吗?5、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6、墨子仅用三次对话,就使公输盘理屈,这三次对话分别用了什么方法?阅读第13~16段,思考:1、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2、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3、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宋的计划?阅读第17~22段,明确:1、双方又进行了怎样的较量,结果怎样呢?3、“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样的心理状态?4、在危险关头,墨子有什么表现?5、墨子揭露了公输盘“不言”的内容,请问是什么?6、墨子是否彻底慑服了楚国君臣?为什么?7、墨子止楚攻宋,除了靠锋利巧妙的言辞外,他的坚强后盾是什么?四、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2016-2017(下)云阳县盛堡初中初三语文(下)导学案编号:____ 使用时间:___ ___ 班级:_____ 小组: ___ 姓名:_______ 小组评价:____ 教师评价:___
第17课公输
编制人:袁伦审核人:初三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及主其非攻张。
3.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4.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材助读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
《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
《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
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
《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
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
《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
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
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
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重武器),钩钜(现在还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
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预习案
一、填空题
1.《公输》选自《》。
墨子名,相传为时期国人,是学派的创始人,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是“”,在本文中就有明显体现。
2.《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及其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
二、读课文,揣摩语气语意(句后括号中的内容供参考)。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而为?”(疑问语气,有恭敬请教之意。
)于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祈使语气,有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祈使语气,有进一步激恼对方之意。
)公输盘曰:“‘吾义因不杀人。
(陈述语气,有羞恼、义正辞严之意。
)予合子曰:“然,胡不已乎?”(疑问语气,有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美。
”(陈述语气,既有断然拒绝,又有狡猾推托之意。
)公输盘曰:“诺。
”(陈述语气,有无可奈何之意。
)
三、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公输盘不说 ( )
子墨子九距之 ( )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
公输盘诎 ( )
四、一词多义
说:公输盘不说 ( ) 请说之( )
见:见公输盘( ) 胡不见我于王( )
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
类:不可谓知类( ) 为与此同类( )
之:为楚造云梯之械( )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 子墨子闻之( )
五、翻译下列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 译:
宋何罪之有? 译:
胡不已乎? 译:
胡不见我于王? 译:
此为何若人? 译: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译文: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待楚寇矣。
译文:
我的疑问:
探究案
分组探究:
1.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2.以“见”字一线穿珠,划分结构
3.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哪三个步骤?
4.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试分析。
墨子:
公输盘:
楚王:
5.墨子是如何说服公输盘的?
6.墨子是如何说服楚惠王的?
7.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8.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训练案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1)起.于鲁() (2)请说之()
(3)胡.不已乎() (4)胡不见.我于王用()
(5)虽然.() (6)以.牒为械()
(7)待楚寇.矣() (8)虽杀臣,不能绝.也()
(9)愿借.子杀之()(10)吾义固.不杀人()
(11)不可谓知类
..()(12)然胡.不已乎()
(13)此为何若
..矣()..人()(14)必为有窃疾
(15)攻城之机变
..()(16)虽.杀臣()
二、课文内容理解
1.课文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_ ___ 、 ___ _ 交代激
战之结果,用 _ _ 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
(用原文回答)
2. 墨子运用排比,从“”,“”,“”,“”,
“”等五个方面逐层剥下公输盘“义不杀人”的假面具,使公输盘无话可说,这种论辩技巧叫(用成语概括)。
3.文中表现墨子为实践自己的主张而不辞辛苦的句子是:
4.墨子舌战公输盘,他先设下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出这句话,再抓住这句话进行批判,最后用揭示公输盘“义”的欺骗性,让公输盘理屈词穷。
5.在劝说楚王过程中,墨子巧妙设喻,将“文轩”“锦绣”“粱肉”比喻楚
国,将“敝舆”“短褐”“糠糟”比喻宋
国,通过对比,使楚王醒悟到攻打宋国是不明智的行为。
6.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
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苦,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B.墨子辩术高明。
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C.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D.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7、文中句中“吾不言”的背后隐藏着公输盘怎样的心理?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
8.阅读本文,给你什么启发?
学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