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名句
- 格式:doc
- 大小:136.50 KB
- 文档页数:12
有关国学名言经典名句
中国国学源远流长,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名言名句,这些古人的智慧和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
下面就来看看一些有关国学的经典名言名句。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第一章,意思是说学习之道,就是不断地温习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快乐和满足。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做到不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演讲中提出了这句名言,激励人们要为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而努力学习。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这句话强调了对知识的态度,认为只有对知识怀有喜爱和乐趣,才能更好地去学习和理解。
5.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脚踏实地,不断积累,才能走出千里之路,
取得成功。
这些名言名句,都蕴含着中国古代智慧和哲学,它们不仅是对
人生的启示,也是对我们学习和成长的指引。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铭记这些经典,不断汲取其中的智慧,成为更好的人。
40条必读国学经典名句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4、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兰花的香气。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
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国学经典名句15篇国学经典名句1 1.不患位之不尊,⽽患德之不崇。
【译⽂】不怕没有显赫的地位,就怕德⾏不⾼。
2.不慈则⼦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译⽂】如果⽗亲不慈爱,那么⼉⼦也不会孝顺;兄长不友善,那么做弟弟的也不会对他恭敬。
3.爱⼦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译⽂】不以正确的⽅式、⽅法关爱⼦⼥,就会贻害⽆穷。
4.仁者爱⼈,有礼者敬⼈。
爱⼈者,⼈恒爱之;敬⼈者,⼈恒敬之。
【译⽂】仁礼是双向的。
仁者爱⼈,爱⼈者,⼈们也常常关爱他;礼者敬⼈,敬⼈者,⼈们也会常常尊敬他。
5.摩顶放踵利于天下,为之。
【译⽂】哪怕是从头到脚都磨伤,只要有利于天下,就⼀定去做! 6.爱⼦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译⽂】不以正确的⽅式、⽅法关爱⼦⼥,就会贻害⽆穷。
7.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体。
【译⽂】仁者的境界是“浑然与物同体”,⽆物我、内外、主客之分隔。
8.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每天反省⾃⼰:为⼈做事是否竭尽全⼒;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不欺;对⽼师教授的为⼈之道和知识技能,是否复习或实践过。
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省也。
【译⽂】看见贤良的⼈,便考虑怎样向他看齐;看到不贤良的⼈,便⾃我反省有没有类似的缺点。
10.太⼭不让⼟壤,故能成其⼤;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译⽂】泰⼭不舍弃每块⼟壤,所以能这样⾼⼤;河海不嫌弃细⼩的⽔流,所以能这样深⼴。
11.临渊羡鱼,不如退⽽结⽹。
【译⽂】站在潭边希望得到鱼,不如回去准备织⽹捕捞。
1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
【译⽂】栽种树⽊⼀定要培固其根本,树⽴良好的道德品质,必须端正⾃⾝的思想和⾔⾏。
国学经典名句2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译⽂】孔⼦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不如喜爱它的⼈,喜爱它的⼈不如以它为乐的⼈。
” 2、⼦⽈:“默⽽识之,学⽽不厌,诲⼈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译⽂】孔⼦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不厌烦,教导别⼈⽽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3、⼦⽈:“君⼦坦荡荡,⼩⼈长戚戚。
100句国学经典名句大全!建议收藏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经·系辞上》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系辞上》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9、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11、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1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1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15、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1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1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1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1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20、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2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22、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2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2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2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2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板桥·竹石》2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人民日报整理的国学经典名句 500句人民日报整理的国学经典名句500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包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智慧。
下面列举了一些符合题目要求的国学经典名句。
1.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
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5. 朝闻道,夕死可矣。
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8. 以德服人,以言传道。
9. 言必信,行必果。
10.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以上是一些国学经典名句,它们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这些名句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道德准则,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处世方式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这句名言强调了仁德和智慧对于人们心态的影响。
一个真正具有仁德的人不会为自己的利益而忧虑,而一个智慧的人则能够明辨是非,不会迷失方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句名言告诫人们要从小事做起,通过不断积累和努力才能达到大的目标。
只有踏实地迈出每一步,才能够走到更远的地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名言强调了对于知识的实践和运用的重要性。
知识只有通过实践和运用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财富。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名言告诫人们在与他人交往和竞争中要了解对方的情况。
只有了解了对方的优势和弱点,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名言表达了对于追求道德和思想境界的追求。
只要在一天的时间里能够听到一句有道德和哲理的话,就可以无悔地离世了。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名言强调了君子和小人的品德差异。
君子胸怀坦荡,心地纯正,而小人则心胸狭窄,常常为私利而痛苦。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名言告诫人们要以平等的态度看待他人。
君子不会与人攀比,而小人则只看重自己与他人的差距。
以德服人,以言传道,这句名言强调了道德和言行的影响力。
只有通过自己的品德和言行去感化他人,才能够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
言必信,行必果,这句名言强调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100句国学智慧经典语句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3.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4. 君子成人之美,不愉于言色。
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 君子不器。
7.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8.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9.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0. 君子之道,独行而不远。
11.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3.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4.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5.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6. 君子之爱人也广,众人之爱己也密。
1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8. 君子喻于义而不喻于利。
19.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0.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1.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2.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3.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4.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5.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6.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7.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8.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9.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0.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1.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2.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3.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4.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5.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6.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7.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8.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9.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40.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41.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42.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44.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45.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46.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国学经典名句500句1、聪以知远,明以察微。
——《史记·五帝本纪》2、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非十二子》3、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礼记·学记》4、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
一废一起,应之以贯,理贯不乱。
不知贯,不知应变。
——《荀子·天论》5、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墨子·15章兼爱(中)》6、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篇》7、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老子·德经·第六十二章》8、凡令之行也,必待近者之胜也,而令乃行。
——《管子·重令》9、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论语·里仁篇》1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墨子·16章兼爱(下)》1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篇》12、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礼记·中庸》13、灾人者,人必反灾之。
——《庄子·内篇·人间世》14、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传习录·卷中·答顾东桥书》15、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中庸·第三十三章》16、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孝经·诸侯》17、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荀子·强国》18、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
——《传习录·卷上·徐爱录》19、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数也。
——《荀子·富国》20、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第一章》21、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22、谏争辅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国君之宝也,明君之所尊厚也——《荀子·臣道》23、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国学经典名言名句国学经典名言名句11、《论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孟子》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高校》高校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4、《中庸》道也者,不行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5、《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7、《孝经》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8、《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9、《老子》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10、《庄子》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1、《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12、《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国学经典名言名句2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2、同声相应,同气相求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4、满招损,谦受益。
5、为山九仞,功亏一篑6、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2、上善若水13、治大国,若烹小鲜1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15、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1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18、一张一弛,文武之道1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国学经典名言名句30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0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放言)0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04、年年岁岁花相像,岁岁年年人不同。
(唐刘希夷)0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0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0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罗隐蜂)08、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国学十大经典名句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是学习而不思考会产生空虚之感,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则会面临危险。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相互关系,提示我们学习和思考要相结合。
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能够和谐相处却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谐相处。
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但也要尊重他人的意见。
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空刚健有力,君子应该不断自我努力,永不停息。
这句话鼓励人们要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
4.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地宽广承载万物,君子应该培养深厚的品德,包容万物。
这句话提醒人们要宽宏大量,包容他人,培养自己的品德。
5.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光明的品德,亲近人民,达到至善的境界。
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亲近他人,追求至善。
6. “中庸之道,天下大同。
”——《中庸》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中庸之道是天下大同的根本。
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保持中庸之道,不断追求和谐。
7.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韩非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水清得过于透明则没有鱼,人过于精明则没有朋友。
这句话提醒人们要适度,不要过于苛求。
8. “养不怕勇气,成不怕艰难。
”——《韩非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养成勇气不要怕困难,取得成功不要怕艰难。
这句话鼓励人们要勇敢面对挑战。
9.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山重水复的路途中,你会开始怀疑是否还有前进的道路,但是当你看到柳暗花明、村庄重叠的美景时,又会发现一片新的希望。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要放弃希望,只要勇往直前,就会发现一片新的天空。
10. “千锤百炼始成钢,苦学善思方成才。
100句必读国学经典名句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译:君子应该像天体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3、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
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4、哀哀父母,生我劬(qu)劳。
——《诗经》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译: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
6、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7、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尚书》译:懂得道理并不难,实际做起来就难了。
8、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尚书》译:(人要有九德)宽厚而庄重,温和而有主见,讲原则而谦逊有礼,聪明能干而敬业,善于变通而有毅力,正直而友善,直率而有节制,刚强而务实,勇敢而符合道义。
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11、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礼记·儒行》译:不要见到财利就做有损于大义的事,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决不改变自己的志节。
12、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译:自己不说出恶言,别人的忿语就不会返回到自身上来。
国学经典名句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孔子这里强调的是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孔子这里强调的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这与康德说过的“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是完全一致的。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孔子这句话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
“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断跟别人堕落下去。
4、德不孤,必有邻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孔子在这里讲的,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经验,更是一种社会生活的规律。
自己有道德的涵养,能体用兼备,自然会影响近身的人。
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低俗,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
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孔子这里强调的是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孔子的这句话意在提醒我们要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这样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
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7、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孔子在这里感叹的是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
8、其身正,不令而行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译文】孔子说:“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在下者也不会听从。
”孔子的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告诉我们做任何事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孔子意在告诉我们要未雨绸缪,因为眼前的问题,就是我们在过去所没有考虑、准备好所导致的。
而我们现在仍然对未来没有做好准备,那么在未来,也一样要被各种问题困扰。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我所不情愿强加给自己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11、人无信不知其可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那根本是不可以的。
就像大车没輗,小车没有軏一样,那车怎么能走呢?”孔子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要言而有信。
只有有了诚信,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诚信是做人的原则。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孔子这句话在提醒我们为人处世,与人交往,应该具备一个宽广的胸怀,凡事不可斤斤计较,这样你的生活就会很快乐。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论语》【译文】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
”人常说:“学无止境。
”一个人无论他的知识如何渊博,也可能对某些事情知之不多或者不懂,当我们有不懂的时候,一定要正视自己的“无知”,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才可以变“无知”为“有知”,千万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这句话揭示了兴趣的重要性。
他把学习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知学,即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第二层是好学,即爱好学习,对学习有兴趣;第三层是乐于学习,即能从学习中获得乐趣。
在这三层中,知学不如好学,好学不如乐学,只有激发学习的浓厚兴趣,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15、见仁见智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百姓曰用而不知,故君子道鲜矣。
《周易》。
【译文】仁者从自己的角度看,把它叫做仁;智者从自己的角度看,把它叫做智。
平民百姓每天接触阴阳之道而不懂得,因此君子之道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这句话告诉我们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16、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文】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
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表现出了人类勇于进取、勇于开拓、勇于向自己的惰性宣战的无畏气慨,在人类社会的不同领域、不同层面都有着不同的体现。
17、玉琢成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译文】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玉石是天生生成的,但要成为有用的东西,还得要经过打磨加工,用这个道理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一方面承认了人所拥有的天赋和才能,另一方面则强调了开掘和发展天赋、才能,必须通过学习的过程,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展现。
18、博学笃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译文】广博的学习知识,仔细地询问知识,谨慎的思考知识,明确地分辨知识,全心全意地用知识。
这句话涵盖了为学的几个递进阶段,首先是要广泛地去猎取知识,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其次是对所学的知识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不明白的要追问到底;再次是对所问的问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考察、思考,将所学为我所用;第四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分辨明析,使所学越辨越明;最后是要将所学到的知识努力应用到实践,踏踏实实地去践行!19、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译文】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
人要生存,要有作为,要有出息,就要敢于直面内忧外患,就要历经一番艰辛困苦的磨难,就要历经一番肉体至精神的人生锤炼。
这句话更给我们身处逆境时有太多的激励,只有经过艰难曲折的磨练,才能承担“大任”。
20、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译文】没有圆规和直尺,就做不出真正“圆”或“方”的形状来。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这句话内在的因果关系,在一定层面上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人们将其引伸到待人、接物、处事的方方面面,循循善诱,教导后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逐渐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一句“至理”格言。
2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译文】真实可信的言词不漂亮,漂亮的言词是不真实可信的。
它告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文字,都不要追求浮华美丽的言辞,要用朴实无华、自然流畅、能够充分表达自己原本意思的言辞。
而对于表面浮华美丽的言辞和文字,要认清言者的本意和目的,不要被美言所误导。
22、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晏子春秋》【译文】晏子说:“我听说,不断实践的人一定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一定可以达到目的地。
我并没有比别人特殊的才能。
只是经常做个不停,行个不止。
您怎么会赶不上(我)呢?”这句话在告诉我们做任何事关键在于坚持不懈,不断努力,终有回报。
2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译文】本真乃是精诚的极致。
不精不诚,就不能感动人。
此句意在告诉我们为人做事要真诚,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2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译文】时间像江河东流入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那就只好悲伤、后悔。
此句不仅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不应浪费时间,还用来告诫我们,要趁年纪还轻,好好努力,不要到老的时候,一事无成,只能留下悲伤、后悔。
2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礼记》【译文】有一直把弓弦拉得很紧而不松弛一下,这是周文王、周武王也无法办到的;相反,一直松弛而不紧张,那是周文王、周武王也不愿这样做的;只有有时紧张,有时放松,有劳有逸,宽严相济,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国的办法。
现用这句话多用来提醒我们: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26、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
小人则与此相反。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为人处世时要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要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27、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译文】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这句话讲的是朋友交情深厚,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
2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