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热的症状有哪些呢
- 格式:docx
- 大小:4.34 KB
- 文档页数:2
肝热及胆诊断详述
*导读:肝热及胆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临床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不眠或恶梦纷纭、胁肋灼痛、便秘尿黄、耳鸣如潮或耳内肿痛流脓、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
主证:胁肋灼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头痛眩晕。
注意与胆热证、肝阳上亢证的区别。
胆热证是指胆气郁而化热或郁热壅于胆腑而引起的以口苦、咽干为主症的一系列证候。
多因七情内伤,或六淫外感所致。
肝阳上亢多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亢逆无所制,气火上扰。
症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脉细数等。
治宜平肝潜阳,滋阴降火。
可以服用龙胆泻肝丸,治疗的同时要饮食和排毒肝脏的多余的毒素的配合。
少熬夜,注意饮食,吃饱后半个小时喝点金银花。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肝热及胆的诊断,肝热及胆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肝热及胆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肝胆湿热的中医症状有哪些在中医理论中,肝胆湿热是一种常见的证候。
它是由于湿热之邪蕴结于肝胆,导致肝胆的疏泄功能失常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那么,肝胆湿热都有哪些具体的症状表现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肝胆湿热会影响到消化系统。
患者常常会感到食欲不振,即使看到喜欢的食物也没有太大的兴趣。
这是因为湿热阻碍了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消化能力下降。
同时,还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尤其是在进食油腻或者刺激性食物后更为明显。
另外,腹胀、腹痛也是常见的表现,腹部总有一种胀满不适的感觉,有时还会伴有隐隐的疼痛。
在排泄方面,肝胆湿热的患者容易出现大便异常。
大便可能不成形,黏腻不爽,甚至会有便溏的情况,而且在排便时总感觉排不干净。
小便则通常会变得短黄,气味较重。
肝胆湿热还会影响到情绪和睡眠。
患者可能会感到烦躁易怒,情绪容易波动,难以控制自己的脾气。
晚上睡眠质量也不好,容易失眠多梦,或者睡后容易惊醒。
从身体的外在表现来看,肝胆湿热的人往往面色发黄,而且这种黄不是健康的淡黄色,而是带有一种油腻、晦暗的感觉。
眼睛可能会发黄,尤其是白睛部分,这在中医上称为“黄疸”。
皮肤也可能会出现瘙痒,尤其是在湿热较重的时候,瘙痒感会更加明显。
在口腔方面,患者可能会出现口苦的症状,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时,感觉口中苦味较重。
同时,还可能会有口臭,即使刷牙也难以完全消除。
对于女性来说,肝胆湿热可能会导致妇科方面的问题。
比如白带增多,颜色发黄,质地黏稠,有异味,还可能伴有外阴瘙痒等不适。
男性则可能会出现阴囊潮湿、瘙痒,甚至会出现湿疹等皮肤问题。
在脉象上,肝胆湿热的患者脉象多弦数。
舌苔则表现为黄腻,舌苔厚而油腻。
此外,肝胆湿热还可能会引发一些其他的症状,如头痛、头晕、耳鸣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单独出现,也可能会同时存在,具体因人而异。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象等多方面的因素,不能仅凭一两个症状就轻易判断为肝胆湿热。
而且,肝胆湿热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感湿热等因素有关。
肝胆湿热的人,会有这几个“内在特点”,藏得很深进入三伏天的末伏,天气燥热愈发的严重,湿气、湿热、湿邪不断来袭,很多网友反应自己有肝胆湿热了。
很多人可能对肝胆湿热不是很熟悉,但是实际上,大部分人都会有过肝胆湿热的症状。
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讲讲。
肝胆湿热导致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
表现在身体有以下症状:肝胆湿热的患者常常容易感觉身体发热,胁肋胀痛、灼热;浊气上逆引起口干、口苦、口臭,给生活带来尴尬。
湿热之气侵犯到肝胆,使胆液外泄引发黄疸,会出现眼睛、身体发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小便短赤,大便异味大,臭秽难闻;湿热阻滞,使脾胃升降的功能下降,所以没有胃口,不想吃饭,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腹胀;再看肝胆湿热者的舌头,舌头是偏红的,舌苔黄而且又厚又腻;脉搏跳的快,摸起脉来就像是在摸琴弦。
其实肝胆湿热常见于胁痛、黄疸、妇女带下、淋证、癃闭等疾病中。
西医学的急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及泌尿生zhi系疾病中可见本证。
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了肝胆湿热?形成肝胆湿热体质一方面是先天因素,后天也很重要。
首先,一般患有肝胆湿热的都是长时间食用肥腻、辛辣的食物的人群。
抽烟、喝酒、熬夜三者兼备更是成为湿热的“三大法宝”。
其次,长期的情绪压抑也会形成湿热体质,尤其是情绪压抑后借酒浇愁的人。
再者,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长期工作或居住,使湿热侵犯人体,从而停留于体内。
最后,脾气急躁,容易生气的人也会容易肝胆湿热。
这是为什么呢?肝胆是表兄弟,互为表里,有一个脏器出问题,另一个脏器也会跟着有问题。
脾气急,即肝火旺盛,肝火越旺肝胆的湿热就越重,肝胆湿热越重了脾气就越急,越容易生气,恶性循环。
如何预防调护肝胆湿热?1.适当喝凉茶祛湿热可以适当喝一些凉茶,但是也不能长期服用。
同样,也可以适量使用些车前草、溪黄草、淡竹叶、木棉花等药材。
2.少吃甜食,饮食清淡湿热体质的人要少吃甜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可以吃些绿豆、苦瓜、冬瓜、丝瓜、鸭肉等。
3.经络调养,肝胆湿热可以灸这几个穴曲泉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有清利湿热的作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肝胆湿热证的常见证型有哪些
导语:很多病是流行病,很多病是我们生活中不常见的,比如肝胆湿热证,湿热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身体发黄,局部出现胀痛,肝部疼痛,胆汁分泌不正
很多病是流行病,很多病是我们生活中不常见的,比如肝胆湿热证,湿热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身体发黄,局部出现胀痛,肝部疼痛,胆汁分泌不正常,这些电影都完全是由一个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的,比如酗酒,暴饮暴食等。
肝胆湿热证分为多种类型,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下,肝胆湿热证的常见证型有哪些。
湿重于热证
临床表现:身目俱黄,黄色不鲜明,“湿”的表现比较明显,具有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者便溏,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数或濡缓。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剂:茵陈五苓散。
常用中药:赤茯苓、泽泻、猪苓、肉桂、白术(炒)。
热重于湿证
临床表现:身目俱黄,黄色鲜明,渴喜冷饮,大便干,小便黄,烦躁,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者便溏,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数或濡缓。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剂:龙胆泻肝汤。
常用中药:龙胆草、栀子、黄芩、通草、泽泻、车前子、柴胡、甘草、当归、生地。
以上就是肝胆湿热证的常见证型,主要是分为两种,首先要了解病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胆火旺、心火旺、肺火旺的症状及解决方法胆火旺、心火旺和肺火旺是中医常用的描述身体不平衡状态的方式。
这些症状通常是身体内部能量失衡的表现,可能会导致不适和疾病。
下面是这些状态的常见症状以及一些解决方法。
胆火旺的症状胆火旺通常描述有以下一些症状:1. 烦躁不安:胆火旺的人容易焦虑、易怒、情绪不稳定。
2. 夜间失眠:胆火旺的人可能会在夜间难以入睡或者经常醒来。
3. 口苦口干:胆火旺可能会感觉嘴里有苦味,口干舌燥。
4. 胸闷不适:胆火旺可能会感到胸口堵闷、胸痛甚至心悸。
5. 眼睛问题:胆火旺可能会出现目赤、眼干、视力模糊等眼睛问题。
胆火旺的解决方法调理胆火旺需要综合治疗和改变生活惯。
以下是一些解决方法:1. 饮食调节: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粮。
2. 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态,研究放松的技巧如冥想、瑜伽等。
3. 适度运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释放紧张情绪。
4.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惯,尽量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5. 中医调理:可以寻求中医师的帮助,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中药调理。
心火旺的症状心火旺通常表现为以下症状:1. 失眠多梦:心火旺的人可能会难以入睡或者经常做梦,并伴有易醒。
2. 烦躁不安:心火旺可能会感到焦虑、易怒、心悸等。
3. 口干口苦:心火旺时口中可能有苦味、干燥感。
4. 头痛头晕:心火旺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
5. 舌尖红疼:心火旺时舌尖可能发红并感到疼痛。
心火旺的解决方法调理心火旺需要综合治疗和改变生活惯。
以下是一些解决方法:1. 舒缓情绪:研究放松的技巧,如呼吸法、冥想等,有助于减轻焦虑和心悸。
2. 饮食调节: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过多的咖啡因,增加摄入镁、维生素B等有助于舒缓神经的食物。
3.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惯,尽量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4. 寻求支持:与亲友交流并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减轻心理负担。
肺火旺的症状肺火旺通常表现为以下症状:1. 咳嗽痰黄:肺火旺时可能会咳嗽,并伴有痰黄的症状。
胆湿热的症状文章目录*一、胆湿热的症状1. 胆湿热的症状2. 胆湿热怎么引起的3. 胆湿热食疗方法*二、胆湿热与脾胃湿热的区别*三、胆湿热不能吃什么胆湿热的症状1、胆湿热的症状 1.1、女性肝胆湿热有的会出现白带黄、臭、外阴瘙痒等症状。
1.2、长期饮食不当或者情绪较差,乙肝、丙肝、酒精肝也是出现肝胆湿热症状的原因之一。
1.3、肝胆湿热患者可出现腹胀厌食,口苦泛恶,小便短赤或黄,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症状。
1.4、很多人是受到湿热之气或者脾脏虚水而产生,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影响肝胆功能所致。
2、胆湿热怎么引起的 2.1、感受湿热之邪。
外感湿热之邪,邪气由表入里,内蕴肝胆,体内湿气郁积,邪热内生,肝胆疏泄功能失常,而致肝胆湿热。
2.2、感受寒湿之邪。
外感寒湿之邪,而平时身体阳气旺盛,寒湿进入体内,受体内阳气影响,由寒湿化热化为湿热,湿热蕴蒸肝胆,肝胆疏泄失常,从而引起肝胆湿热。
2.3、脾胃运化失常。
平时脾胃功能虚弱,消化运输功能失职,不能运化饮食;或脾胃虚寒,脾胃运化功能受损,不能消化饮食,食物内积,生湿化热,蕴结肝胆,导致肝胆湿热。
2.4、嗜食肥甘厚腻。
长期嗜酒无度,或者过食肥甘厚腻,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湿热熏蒸,肝胆疏泄失常,而致肝胆湿热。
3、胆湿热食疗方法 3.1、黄瓜薏米粥配方:黄瓜1条,薏米50克,粳米100克。
制法:先将薏米、粳米煮成粥,加入黄瓜片煮2~3分钟即可。
功效:健脾清热利湿。
用法:可作早晚餐食用。
3.2、玉米须炖蚌肉配方:玉米须50克,蚌肉200克。
制法:将上二物放瓦锅内,加适量水,文火煮至烂熟。
功效:利湿退黄,泄热通便。
用法:隔日服1次。
3.3、大金钱草粥配方:新鲜大金钱草60克(或干品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制法:金钱草切细,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取汁,放入梗米、冰糖,再加水400毫升左右,同煮为稀粥。
功效:通淋排石,利胆退黄。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热服食。
胆火旺症状有哪些
文章导读
肝火旺的情况是需要注重调理的,因为这种问题其实对患者的生活起居都会造
成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对于肝火旺盛的一些症状也要注重了解,比如有些人会表现
出头昏脑胀,口干口苦或者,面红目赤以及晕眩等这些症状,我们需要通过这些症状进行
判断了解,从而及时去调理改善。
1、肝火头胀 \xa0 \xa0
主要症候常起于恼怒,头胀且痛,昏沉闷热,头筋突起,口干口苦,甚则两耳失聪,舌苔薄黄,脉象弦或数。
\xa0 \xa0
2、肝火上冲舌血 \xa0
主要症候舌上出血,舌肿木硬,舌苔黄,舌边红绛,或起芒刺,并见头中热痡,烦热,头晕目眩,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耳鸣耳聋,胁肋痛,性急善怒,小便黄赤,大便干燥,甚则昏厥。
\xa0 \xa0
3、肝火犯肺咳嗽 \xa0 \xa0
主要症候症见咳嗽气逆,痰出不爽,或如梅核,或如败絮难以咳出。
咳时面红并引及
胁痛。
咽喉干燥,烦躁易怒。
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
\xa0 \xa0
4、心肝火旺经质粘稠 \xa0 \xa0
主要症候月经先期量多,甚或血崩,质浓稠如膏,经色鲜红,或紫红,或紫黑,并见
面红目赤,心烦急躁,失眠多梦,胸胁胀痛,口苦而渴,或具经行发热,吐血、衄血,
舌红苔黄。
\xa0 \xa0。
肝胆湿热症状有哪些*导读:肝胆湿热是一种由湿热内蕴肝胆失常所致的或者长期过量食物肥腻食物影响肝胆功能所致的病症。
肝胆湿热症状有哪些?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肝胆湿热是一种由湿热内蕴肝胆失常所致的或者长期过量食物肥腻食物影响肝胆功能所致的病症。
肝胆湿热症状有哪些?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肝胆湿热症状发热、两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胁痛、恶心呕吐、口渴、食少腹胀、尿黄赤而少等。
舌质黄腻、脉弦数。
如黄疸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等病可见上述临床表现。
*肝胆湿热治疗方法了解肝胆湿热症状有哪些后,大家一旦发现类似症状,要及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治疗。
治疗肝胆湿热首选的方法为中药治疗法。
中药方一:龙胆草6g、黄芩9g、木通9g、车前子9g、山栀子(酒炒)9g、泽泻12g、当归(酒炒)8g、生地黄20g、柴胡10g、生甘草6g。
中药方二:白豆蔻、清半夏、木通、黄芩、石菖蒲、连翘、赤芍药、生薏苡仁、茵陈、郁金。
中药方三:龙胆草、黄芩、金银花、野菊花、栀子、茵陈、赤芍药、生地黄、北柴胡、生甘草、车前子、生大黄。
治疗肝胆湿热的方法还有饮食疗法。
选择一些凉性的水果食用可有效降肝火,如西瓜、柚子、苹果、梨、葡萄、草莓等,这些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以及各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而且具有清热、宁神、降火的功效,肝火旺盛者食用这些水果对肝火旺盛的调理大有益处;在选用凉性水果的同时,肝火旺盛者还需要了解一下水果中那些属于热心水果,如樱桃、荔枝、桂圆、橘子、石榴、菠萝等,这些水果肝火旺盛者尽量少吃最好不吃。
肝胆湿热症状有哪些?肝胆湿热如何治疗?如果大家还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养生疾病库相关专栏的医生或者各专业医院的医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胆热的症状有哪些呢
导语: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疾病困扰着我们,有很多人气色看上去特别差,而且皮肤颜色有一
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疾病困扰着我们,有很多人气色看上去特别差,而且皮肤颜色有一些发黄,在小便的时候也特别的黄,很多人觉得自己是胆热所导致的,那么想要得到更准确的治疗下面一起了解下胆热的症状有哪些
胆热的症状有哪些
症见右胁或两胁疼痛、黄疸、尿短黄赤、口苦咽干、寒热往来,或恶心呕吐、食少腹胀,或头痛眩晕、易怒、耳聋、鼻流浊液,舌红苔黄,脉弦数。
中医治疗
治则:清热泻胆,清泄少阳,通腑泄热。
1.内服药
(1)主方蒿芩清胆汤加味。
(2)方药青蒿、竹茹、半夏、赤茯苓、黄芩、枳壳、陈皮、碧玉散、大黄,本方适用于少阳热重兼痰湿之证。
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3次温服,每日l剂。
呕吐酸水者,加服左金丸;肢体痠痛者,加桑枝、薏苡仁、丝瓜络;湿热发黄,热重湿轻者,去陈皮、半夏,加茵陈;胸胁胀满者,加川楝子、佛手。
2.外敷药
(1)竹茹、生姜适量,绞汁,棉浸擦胸口,用于呕酸苦水。
(2)青皮为末,醋炒敷胁下,用于胸胁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