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转换学生
- 格式:doc
- 大小:196.00 KB
- 文档页数:9
微专题09 逻辑推理+图文转换(对点练习)(学生版)一.逻辑推理1.(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近日,眼科门诊一连来了几名特殊患者,都是晚上熬夜看手机,第二天早上看不见东西了,这种疾病被称为“眼中风”。
“中风”一词原指脑中风,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近几年被引入眼科。
临床上,眼科医生把视网膜动脉阻塞这类缺血性眼病和视网膜静脉阻塞这类出血性眼病统称为“眼中风”。
“眼中风”是眼科临床急症之一,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
视网膜动脉阻塞有三种。
第一种是中央动脉阻塞,会造成患者视力丧失,甚至永久失明。
第二种是分支动脉阻塞,视力下降程度不像第一种那么严重,多表现为视野缺损。
第三种是睫状动脉阻塞,视力下降程度相对较轻微,经过治疗可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
视网膜动脉阻塞时,视网膜缺血时间越久,对视功能危害越大。
缺血超过90分钟,视网膜光感受器组织损害不可逆;缺血超过4小时,视网膜就会出现萎缩,即使恢复了血供,视力也很难恢复。
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接受治疗,以尽可能保住自己的视力。
视网膜静脉阻塞主要表现为眼底出血,并由此导致视物模糊变形、视野缺损或注视点黑影等,不及时治疗也会导致严重后果。
“眼中风”因和脑血管疾病“中风”有诸多相似而得名。
与此类似,“打笔仗”源自“打仗”。
请简述“打笔仗”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
“打笔仗”2.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
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3.参照文中画波浪线处的三段论推理结构,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充完整孟子另一个推断的三段论推理分析。
孟子批评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禽兽”理论,他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在反驳中所使用的方法是归谬法,即将墨家的兼爱理论归结为“无父”或“禽兽”的错误结论,从而证明兼爱是不成立的。
图文转换考点分析:图文转换是高考中一种偶现题,是将图表信息转换成陈述性语言或将语言数据转换成图表形式直观地显示具体情况。
这种题型目前为止只考查了前一种情况。
图文转换是一种小综合题,也属于压缩语句形式中的一种。
一般而言,答案的表述相对比较统一,当然文字上可以允许使用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
下面讲解常见的图表转换题:(一)表格阅读概括题此类题将详细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列出,这些数据也是有规律的排列的,做题时要认真研读出它的规律,依题目要求用文字准确地把规律表述出来。
这类题又分为一表单读和多表齐读两种情形。
如:1、一表单读“到哪儿去买休闲服”,为了这个问题,记者选取北京、上海、南京和武汉4个城市,在各自的主要商业街上,随机抽取了400个样本进行调查,结果见下面提供的表格。
阅读比较此表,可以归纳出哪两点结论。
(1)。
(2)。
2、多表齐读:对下表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将答案写在横线上。
《语文学习》杂志刊登了1993年至1999年中学“优秀教师名录”,对此分别由此可见,当前优秀语文教师的群体,以为主,次之。
这说明:“论资排辈”评价教师的优秀与否的做法,已成为历史。
(二)直块或柱形图表阅读概括题:此类题目将数据以直观的图形显示出来,用坐标表示两个或多个关系项来向阅读者介绍或展示某个情况。
答题者需认真弄清题设,搞清关系,然后准确地把握住规律,解决问题。
1、根据下边的统计图,完成后边的两小题。
1988年-1993年某地区人口示意图(单位:万)(均为年初统计)1988 805.381989 836.11990 851.031991 860.441992 872.121993 883.5(1)说明该地区人口增长最多最少的情况:答:1988——1993年的6年间,某地区__________________(25字内)(2)说明该地区人口增长的变化:答:某地区(限20字内)2、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GDP增长率(%)用简明语言概括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初中图文转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文转换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善于运用图文转换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图文转换基本概念及方法2. 图文转换技巧训练3. 图文转换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图文转换基本方法的掌握2. 图文转换技巧的应用3. 图文转换在实际应用中的难题解决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图文转换的魅力,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图文转换基本概念及方法讲解:(1)图文转换的概念:图文转换是指将文字信息与图像信息相互转换的过程。
(2)图文转换的方法:观察法、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等。
3. 图文转换技巧训练:(1)观察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图像,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2)分析法:培养学生分析图像内涵,理解图像寓意的能力。
(3)归纳法:培养学生从图像中归纳出规律性信息的能力。
(4)比较法:培养学生比较图像异同,提高审美能力。
4. 图文转换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新闻报道:让学生分析新闻图片,理解新闻事件。
(2)广告设计:让学生分析广告图片,理解广告寓意。
(3)漫画分析:让学生分析漫画图片,理解漫画主题。
5. 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图文转换方法,分析一幅图片,小组内交流讨论,分享心得。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并提出疑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图文转换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图文转换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如发言、讨论等。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图像的敏感度。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发言,提高课堂氛围。
3.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图文转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 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 定期进行图文转换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归纳认读结果,注意:①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②注意图表细节。
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
③把握考题要求。
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
比较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④简要归纳概括。
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 归纳概括,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
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
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近一半(约50%左右)”“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
2、徽标类图文转换题解题方法:(1)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2)说明(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
(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象。
比如下面的例题可作如下想象:徽标图形部分像中文的“之”字,像运动的人形;红色,寓意太阳,深蓝色,寓意蓝天,绿色寓意大地。
3、漫画类转换题漫画的构成元素:注释(可以没有):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图画:是主体各“因素”构成的情景;标题(可以没有):即题目,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漫画题答题要点:仔细观察,合理想象,适当补充,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并揭示画面的寓意,以拓展答案的深度)如例1 对象是几只小狗,画面由两幅图组成,应该用描写结合说明的表达方式。
可描述为“一只戴着望远镜的小狗领着几条小狗,昂着头,雄赳赳地走在马路上,结果前几只都掉入了窨井,而戴着墨镜,靠拐杖探路的盲狗却幸免于难”。
初中的图文转换教案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图文转换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图文转换的概念和意义2. 图文转换的方法和技巧3. 图文转换的实际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描述图片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对图文转换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图文转换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图文转换的方法和技巧,如观察图片细节、寻找图片与文字的关联等。
3. 举例说明图文转换的实际应用,如广告设计、故事编写等。
三、课堂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图片进行图文转换练习。
2.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尝试将图片内容转换为文字描述。
3.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完成图文转换的任务。
四、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图文转换作品,并解释转换过程和方法。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各组的作品,给予肯定和建议。
3. 教师总结学生们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反馈。
五、拓展练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选择一张图片,进行图文转换练习。
2. 学生可以将转换后的文字内容编写成故事、诗歌等形式。
3.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和讨论。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图文转换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图文转换的能力,解决问题。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对图文转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图文转换练习中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收集学生的作品,对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进行评价。
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图文转换练习。
2.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图文转换的实例和技巧,供学生自主学习。
图文转换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文转换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思考、表达和创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图文转换基本方法的学习。
2. 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
3. 创作实践: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图文转换方法的掌握。
2. 难点:创作实践中如何运用图文转换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幅漫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漫画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图文转换的概念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社会热点话题,引导学生运用图文转换方法进行思考。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图文转换实践。
5. 创作展示:展示学生作品,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文转换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图文转换的概念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社会热点话题,引导学生运用图文转换方法。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4. 创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图文转换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品的表现力。
3. 学生对图文转换方法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漫画素材。
2. 社会热点话题资料。
3. 创作纸张和绘画工具。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图文转换方法。
2. 选择一个社会热点话题,运用图文转换方法进行创作。
3. 收集生活中的图文转换实例,进行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图文转换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思考、表达和创作能力,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图文转换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处理图文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从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图文转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图文转换的方法及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逻辑推理分析图文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图文转换实例,引发学生对图文转换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介绍图文转换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图文转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 成果展示:每组选代表展示自己的图文转换成果,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讨论。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图文转换的方法及技巧,强调在生活中运用图文转换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取一个图文转换的实例,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转换。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图文转换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心得体会,对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图文转换案例,让学生了解图文转换的实际情况和应用场景。
2.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问题驱动: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活动1. 实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图文转换实例,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图文转换的方法。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对图文转换的理解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3. 问题解决: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图文转换的方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中考语文图文转换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文转换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图形、表格、漫画等不同类型的图文转换。
2.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图文案例,理解图文转换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3. 帮助学生掌握通过图文转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创造的能力,将图文信息进行有效转换和表达。
2. 提高学生运用图文转换技巧解读文本,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提高图文转换的实践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图文转换的学习过程。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图文转换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实用价值,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从图文转换中感受美、创造美,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本课程针对初三学生,结合语文学科特点,以中考语文图文转换为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和审美能力。
课程要求教师注重实践性、启发性和趣味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图文转换的学习过程中,达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实现,为学生迎战中考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图文转换基本概念与原则:介绍图文转换的定义、类型、作用及基本转换原则,结合教材相关章节,通过案例解析,让学生理解图文转换的核心思想。
2. 图形转换:分析教材中各类图形(如流程图、结构图、示意图等)的转换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从图形中提炼关键信息,提高解题效率。
3. 表格转换:研究教材中的表格案例,教授学生如何将表格数据转换为文字描述,以及如何从表格中提炼出规律和趋势。
4. 漫画转换:解读教材中的漫画作品,引导学生学会从漫画中捕捉寓意和主旨,将其转化为文字描述。
5. 图文转换实践与应用:结合教材课文和中考真题,设计实践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图文转换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图文转换题的解题技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文转换题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分析、解读和转换图文信息的能力。
3. 教授学生实用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1. 图文转换题的定义和类型2. 图文转换题的解题步骤3. 图文转换题的解题技巧4. 实例分析与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图文转换题的概念、类型和解题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解题技巧。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解题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图文转换题相关内容的PPT。
2. 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图文转换题的实例,用于分析和练习。
3. 练习题:编写一些图文转换题,供学生练习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图文转换题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图文转换题的类型和解题步骤。
3. 分析实例: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图文转换题的解题技巧。
4.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图文转换题,巩固所学解题技巧。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总结解题技巧和方法。
教学反思: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在讲解实例时,要引导学生关注图文信息的关键要素,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
4. 课后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给予反馈,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编写完毕,仅供参考。
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图文转换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介绍一些图文转换题的竞赛或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推荐一些相关书籍和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梳理图文转换题的解题技巧。
2. 强调图文转换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练习,提高自己的图文转换能力。
八、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小学语文7-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理解课文《图文转换》的主要内容; 2.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及词汇; 3. 学会运用正确的阅读技巧和思维方式,进行图文转换的操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图文转换》的主题内容;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及词汇。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图文转换》的课本和教辅材料;–PPT或黑板和彩色粉笔。
2.学生准备:–课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1.引入课文《图文转换》,让学生思考一幅图画和一段文字之间有什么联系?2.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找出图画和文字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图文转换的活动(15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简单的图画,让学生观察片刻。
2.教师请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用一段话来描述这幅图画。
3.学生用笔记下自己的文字作品,并读给同桌听。
第三步:呈现课文(10分钟)1.教师呈现课文《图文转换》的文字,并分段读给学生听。
2.教师引导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第四步:课文理解(20分钟)1.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学生自由讨论,结合自己的理解,概括出课文的主题。
第五步:课文拓展(15分钟)1.教师从课文中选取一些重要词语和生词,让学生学习并记忆。
2.教师提供一些类似于课文中的图画和文字的组合,让学生进行图文转换的活动。
3.学生用自己刚刚学到的词语和句型写出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并向同桌朗读。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向学生复习课文的重要内容和所学到的重要词语及句型。
2.教师鼓励学生对于课文进行总结和思考。
五、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复习学过的重要词语和句型;3.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小短文,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画,并通过图文转换的方式向同桌展示。
以上是一份针对小学语文7年级的教案设计,主要以《图文转换》这篇课文为教学内容,通过图文转换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教案考纲定位近年高考语文科的命题,内容更贴近现实,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特点,更加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图文转换题型也应运而生。
1、图文转换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
这类题型一般置于第Ⅱ卷的第六大题中,分值一般为4-6分。
2、图文转换题的题型从所提供材料角度可以分为:(1)表格文字转换题;(2)图文转换题;(3)漫画文字转换。
误区警示一、信息归结多余或无中生有。
二、信息遗漏或缺失。
学生在读图时不细心,不全面,结果顾此失彼,造成信息缺失或遗漏,使得答案要点不全面。
三、信息推断错误。
四、答案表述罗嗦,条理混乱。
图文转换题型最难最关键的就是怎样选用语言来组织答案。
学生往往不注意题目要求,或一五一十地把图表内容说明出来,其中夹杂很多数据,语言不简练,思路不清晰;或过于笼统,不得要领甚至不着边际,但前者情况较普遍。
释疑第一、表文转换题1、所谓表文转换是指把图文内容转化成文字表述。
例、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解析】本题考察句子的表达能力,图表本身或图表中提供的文字数据都有规律可循,首先要认真观察,找出其中规律。
然后看字数要求、句式要求、内容要求进行转换。
转换的句子语意要连贯,表达要正确。
2、解答图表分析题要把握好五个方面:(1)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
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2)重视数据变化。
我们要重视图表中的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的往往说明了某个问题,而(3)注意图表细节。
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
如图表下的“注”等。
(4)把握考题要求。
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
这样,比较分析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5)简要归纳概括。
解答这类问题的共同点是归纳概括。
解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也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图文转换题解题的基本流程:图表(源信息)一观察认读一分析理解一归纳概括一文字表达。
要综合分析三个难度:横向角度、纵向角度、斜向角度(主要是数据变化)。
例2如:下表是某省关于教师作文评分误差的抽样调查结果,用一段文字来概括图表反映的问题。
作文评分误差抽样调查表【分析】这是一份抽样图表,对信息归结和推断时,要对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在哪些作文评分上相同、哪些不同。
从样本中看出整体情况,求出概率,管中窥豹,得出结论。
回答时有的学生表述为“意见比较一致”,过于笼统;有的学生回答为“对2、3、7号作文卷评分有明显误差”,显然学生不理解什么叫抽样调查。
【答案参考】·解题思路及注意事项:(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还有题干中句式表达的要求(单句还是复句)和字数的限制,有的题目还限定了以某个具体对象作为答案的主语,类似句子的重组题型,要求你去续写。
(2)仔细认读图表,全面准确捕捉信息。
对图表,学生要认真观察,找出图表中所含的信息,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抓信息要全面准确。
具体而言,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读图表不能顾此失彼,遗漏信息。
(3)依据题干要求,规范作答。
不同的图表形式,题干有不同的要求,答案表述也各异。
答题时注意:“用文字表述出来”“确切表述图表的内容”等。
在表述时要有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要直接客观地反映图表包含的信息;而信息推断题的题干中往往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该图表表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
②注意题目中的特殊限制。
一是句式的限制,用单句表达只能含有一组主谓宾成分,用复句要标明句间的逻辑关系;二是字数的限制,在表达时要注意号和数字的规范。
③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XX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
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近一半(约50%左右)”“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
总之,要根据图表数据变化规律来选用词语进行表达。
④针对题目要求和图表内容复核答案,看有无遗漏、多余、误推或表述不详等错误。
第二,图文转换题例、【解析】首先,要宏观把握会徽的外形特点,注意中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其次,说明(介绍)画面要按一定的顺序;或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
再次,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
该试题可作如下想象:象中文的“之”字,象运动的人形;红色,寓意太阳;深蓝色寓意天空;绿色寓意大地。
图文转换题解题思路:1、宏观把握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2、说明(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
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
不能随意想像,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
4、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平实、清晰。
5、力求避免遗漏说明内容,要认真观察图的组成部分,并落实好。
第三,漫画文字转换记叙类漫画从人、事两方面进行联想进,对人物应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表情神态、穿着打扮及人物间的关系;对事情应注意时间、地点、前因后果及发展趋势。
寓意类漫画是以自然现象或景物作为创作素材的,它往往影射社会生活中的某类人或某一现象。
对这类漫画,应跟现实生活作合理的类比联想,注意画面形象的类比象征义。
(1)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
(2)为漫画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10个字)注意:不能以“无题”为题。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画面的特点,一棵大树和两棵小树有什么的区别及关系。
漫画中的“大树”象征现实生活中那些为孩子张罗一切的人,“小树”则象征现实生活中那些因大人为自己作好一切而缺乏锻炼机会的小孩。
通过这样的类比联想,该漫画的内涵就清楚了漫画文字转换题解题思路;第一步:审读画面,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
审读漫画的过程就是对漫画中人、景、物等信息点的认知过程,是对画面信息的初步感知阶段。
第二步:合理想像,丰富画面信息。
想像补充画面信息主要是借助漫面提供的情境,丰富画面内容,是对画面信息的深入感知过程。
第三步: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
类比联想是在审读、想像的基础上,将画面信息跟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在类比中明晓漫画寓意的过程。
训练1、下面是一份有关我国轿车供求状况的资料,请根据这份资料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4分)(1)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我国轿车需求量与产量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由此,我们提出一条建议:。
(3分)2、阅读下面的表格,回答问题,(6分)世界一些主要国家的传媒实力(1)阅读表格,用一句话概括中国传媒整体实力状况。
(2分)(2)比较中国和日本的传媒实力,说明中国传媒实力状况。
(4分)3、请把下面表格的内容用一个单句来表述,要和下文衔接顺当。
(3分)清宫三大戏楼答.4、下面是我国的环境标志图形请写出它的寓意:5、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金壮龙2月10日在北京宣布,历时5个多月的“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圆满落下帷幕,由上海设计师顾永江设计的作品被确定为月球探测工程标识。
请你根据此图介绍其构成要素及里寓意。
(5分)答:(1)。
(2)。
(3)。
(4)。
(5)。
6、根据下面图文材料的提示,在横线处补写概括性的结论。
大量的实验研究和教学经验证明,概念的关键特征越来越明显,学习越容易,无关特征越多、越明显,学习越难。
如有四组学生学生学习人体心脏解剖结构,并听取录音讲解,但使用色辅助手段不一样:第一组伴随着录音看屏幕上提到的心脏各部位的名词;第二组边听边看屏幕上有关心脏各部位的轮廓图;第三组边听边看屏幕上有关心脏各部位的带有阴影的较详细的图;第四组边听边看心脏的照片。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结果表明:由于轮廓图,因此而实物照片,所以7、今年的3月22日至28日为第十九届“中国水周”。
请仔细观察下图的中国水标志图案(黑色部分原图为绿色),简要描述该图案,并说明图案内涵的理解。
8、根据要求作题(1) 根据你的理解,请另外设计一个福娃形象,用语言描述出来,并简要阐述其形象的内涵,不超过30字。
(2) 请你以五个福娃为材料,为北京奥运会拟一条广告宣传语。
9、根据下图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1)我省近年来人口计生工作的成效是:(2)我省目前人口形势面临的问题是:10、观察下面这幅漫画,仿照例句,任选其余三种情况中的两种情况,各写一句40字以内的话,要求既描绘画面内容又写出蕴涵的深意。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