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有点冷?——2015中国与俄罗斯当代雕塑收藏市场漫谈
- 格式:pdf
- 大小:3.23 MB
- 文档页数:4
瓷制塑像的市场现状和收藏价值瓷制塑像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瓷制塑像以其细腻的工艺、精美的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市场上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
本文将就瓷制塑像的市场现状和收藏价值展开探讨。
首先,从市场现状来看,瓷制塑像市场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情趣的不断发展,对瓷制塑像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瓷制塑像作为一种装饰品,不仅可以增添家居的文化氛围,还可以展示个人追求精致生活的品味。
而在工艺上,瓷制塑像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们常常被视为实用艺术的具象化表达。
这种艺术形式既可以进行实用性功能的呈现,又可以融入审美性的艺术表达,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
其次,瓷制塑像的市场主要分为两大类别:传统文化题材和现代创作题材。
传统文化题材是瓷制塑像的传统市场主流,其中包括历史名人、神话传说、宗教文化等。
这些题材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备受人们的关注和追捧。
现代创作题材是近年来瓷制塑像市场的一大亮点,它们以当代人物、动漫形象、寓意象征等为主题,结合了当下时代的审美取向和社会价值观,给人以全新的艺术体验,并吸引了更多的年轻消费者。
瓷制塑像的收藏价值也是其市场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瓷制塑像通常采用独特的烧制工艺,经过多次制作和烧炼,具有工艺美学上的独特价值。
这些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处理、色彩搭配和形态造型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精细把握,因此每一件瓷制塑像都具备独特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其次,在文化和历史方面,瓷制塑像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代表了一段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价值观念。
这些历史与文化因素使得瓷制塑像具备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最后,在市场上,瓷制塑像也经常是限量版或者是独一无二的作品,这些限量版和独特作品往往更能吸引收藏家的兴趣。
在二手市场上,某些具有独特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或者稀缺性的瓷制塑像还可能成为投资品,其价格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涨。
雕塑作品的市场价值投资与收藏的角度分析雕塑作品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在审美上给人以享受,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市场价值。
本文将从市场价值投资与收藏的角度对雕塑作品的价值进行分析,并探讨雕塑作品投资与收藏的策略。
一、雕塑作品的市场价值雕塑作品的市场价值与多个因素息息相关。
首先,艺术家的声誉和知名度直接影响作品的市场价值。
知名艺术家的作品通常备受追捧,而世界级艺术家的作品甚至成为稀缺资源,拍卖价格屡创新高。
其次,作品的艺术品质和独特性也是影响市场价值的关键因素。
雕塑作品的技艺与创意程度、选材与工艺等都会直接影响作品的艺术水准和稀有程度,决定了作品的市场价值。
此外,传世作品和历史价值较高的雕塑作品也具备很高的市场价值,因其代表了特定时期的文化与艺术风格。
二、雕塑作品的市场投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目光转向雕塑作品市场,视其为一种有吸引力的投资选择。
雕塑作品作为一种物质资产,在财产配置中具备一定的价值。
其相对稳定的长期投资回报率和抗通膨能力为投资者带来了吸引力。
在雕塑市场上,优秀艺术家的作品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值,成为投资者的利润来源。
然而,作为一种艺术投资,雕塑作品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首先,选择合适的作品和艺术家对投资意义重大。
只有深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发展历程和前景,才能准确评估其作品的市场前景。
其次,雕塑作品市场较为专业化,需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识别和评估作品的质量和价值。
此外,市场需求的波动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雕塑作品的市场价格。
三、雕塑作品的收藏策略对于雕塑作品的收藏者来说,除了欣赏艺术之外,如何制定合理的收藏策略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多样化的收藏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能够增加整个收藏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其次,和艺术家保持联系,了解其最新的创作动态和展览信息,有助于及时发现价值潜力较大的作品。
此外,定期对收藏品进行评估和管理,了解作品的市场价值和保值情况,及时调整投资和管理策略。
雕塑收藏,下一个市场兴奋点文/尚晓娟在国际收藏市场,架上雕塑一直是公认的宠儿。
在欧美和东南亚一些地区,雕塑作品早已成为众多实力藏家追捧的对象。
近年来,在欧美市场,拍卖价动辙几千万美元的雕塑屡见不鲜。
而在中国,雕塑市场才刚刚启动,相对于中国书画、陶瓷等传统艺术品,雕塑收藏可以说是一个大冷门。
市场方兴未艾,名家名作受追捧雕塑最早进入中国拍卖市场是在1995年,一直与油画放在一个板块来拍卖,市场表现不温不火。
有这样一组数据:从1995年5月至2006年12月,国内220多家拍卖公司的雕塑总拍品达793件,其中成交拍品540件,总成交额约1.36亿元人民币。
这与动辄成千万或者上亿元的书画、瓷器相比,显然不能同日而语。
然而,从2006年以后,雕塑渐渐从油画的阵营里分离出来,受到越来越多的藏家的关注。
2007年似乎是中国雕塑的一个转折年。
那一年,雕塑家朱铭铜雕《太极——大对招》(两件)在香港佳士得拍出了1400万港元的天价,创下中国当代雕塑的拍卖纪录。
随后,国内拍卖也捷报频传。
2007年,在北京匡时“影像雕塑”秋拍专场,已故艺术家张德华的《邓小平像》拍出了113.12万元的高价。
2008年4月,雕塑家隋建国的作品《衣钵》,以184万元被拍出。
同年,青年雕塑家向京作于2006年的雕塑《彩虹》出现在北京匡时春拍上,当时获价286万元,而周春芽的《绿狗》也在台北中诚斩获了380万元。
2008年,西泠印社拍卖公司与中国雕塑学会首次推出中国当代雕塑专场,成交额高达1046.7万元,成交率达96%。
随后的两年,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火热,雕塑也开始不动声色的火起来。
对于最近两年的雕塑市场,匡时拍卖副总经理尤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雕塑这两年拍得特别好,几乎都是百分之百成交,最受藏家追捧的还是名家名作,比如向京、王克平、随建国等国内一流雕塑家的作品”。
从拍卖市场上来看,总体行情是僧多粥少,好的作品少,而需求量正在不断扩大。
价值处于低谷,更适宜长线投资随着国内雕塑拍卖行情的看涨,一些当代艺术品画廊也将主要业务转移到雕塑上来。
雕塑市场举重若轻雕塑的市场前景如何?在拍卖市场和收藏方面,雕塑似乎看不出来有多大起色,因为相比国画、油画,这始终是个小门类而已,而且对收藏的空间也有一定要求,即便有钱人也不见得有多少闲地方放雕塑。
所以,尽管当代雕塑作为拍卖种类,早在1995年就已经出现在拍场,还常常和油画放在一个场次中进行拍卖,但不管是上拍数量,还是成交量、成交价都无法与油画相比。
可就更大范围的艺术市场而言,很多雕塑家过得不比知名画家差,因为过去20年中国的城市美化运动和地产建设热潮,对雕塑的需求相当大,有点地位名气的雕塑家不缺做城雕、景观的项目,挣的钱不少。
当然,雕塑是个有点老土的概念了,现在不如用涵盖更为普泛的“装置和雕塑”来描述众多三维立体的作品。
在国外,著名雕塑家的作品一点也不便宜。
如2005年纽约洛克菲勒中心举行的纽约佳士得“印象派和现代派艺术拍卖会”上,雕塑大师布朗库西的《空中飞鸟》以2745万美元成交,创下当时世界雕塑作品价格的最高纪录。
2010年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青铜雕塑《行走的人》在伦敦苏富比拍出6500万英镑。
以作装置著称的杰夫昆斯、达明赫斯特等更是当代艺术界的明星。
在台湾地区,朱铭的市场也不错。
如“太极系列”之《大对招》2007 年曾在香港佳士得拍出1488 万港元。
在国内,雕塑和装置市场主要分为三块,一是隋建国、展望、向京、蔡志松这样以雕塑和装置为主要创作方向的艺术家的作品;也有张晓刚、岳敏君等画家跨界推出的雕塑作品;徐冰、蔡国强等人装置制品也可以算在内,如新英文书法册、火药画屏风,等等。
雕塑市场的特点是成名艺术家的拍卖价格还不错,但是缺乏较为厚实的中层市场和底层市场的支撑,这和人们的审美习惯和家居空间限制有绝大关系,由此也导致对雕塑艺术的认识不足,收藏乏力。
由于绘画市场的高涨,自然有人想在偏门一些的市场寻找新机会。
近几年,有个别拍卖公司和藏家把注意力也投向雕塑,做系列性的研究、拍卖、收藏,但和油画动辄百万、千万元的成交价相比,雕塑的市场规模要小很多,成交量不大。
刘益谦的一番白话- 明清家具- 雅昌艺术论坛- Poweredby Discuz!主持人:金融危机大的形势下,2009年艺术品市场无疑是非常具有戏剧性的一年。
年初很多人在观望和揣测中开始了一年,从业者、收藏家、评论家都以谨慎的态度来面对这一年。
现在当我们回顾这一年可以看到,在春拍前大家都在比较谨慎的状态中,有的公司也在调整策略,但是春拍却给我们比较振奋人心的结果,很多重头的产品也刷新了当时的纪录。
在春拍以后,大家又在考虑好的成果能否持续到秋拍,今天大家已经有了答案。
首先是翰海秋拍过10亿,之后嘉德秋拍15.33亿,保利也突破了15亿的大关。
各公司捷报频传,数件拍品超过了1亿元。
对此,我们可以这样说,2009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是低调开局,梦幻收场。
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发展了16年,在今年的秋天、今年的北京出现了这么多过亿的艺术品,这样的天价是一个必然的积淀还是有偶然的因素,这里面有没有非理智的因素,今天我们就要和台上的七位老师一起讨论。
说到艺术品上亿的话题,很多资深的收藏家是进入“亿元时代”重要的助推手,今天在场的刘益谦先生就是不可回避的一位。
现在我们想请问刘总,您觉得天价的出现是必然的积淀吗?还是因为一些偶然成分出现呢?刘益谦:也可以说必然,也可以说偶然。
偶然是一件作品的拍卖,多位买家对这件作品喜欢。
如果这件作品来了五个人都特别喜欢,这种气氛就会造成这件作品能够创出一个好价格,这是一种偶然。
必然就要以更远的眼光看这个问题,随着国家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老百姓资金越来越多,包括媒体各个方面对艺术品的关爱程度越来越高的话,有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艺术品作为个人理财的一部分资产配置,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从这个角度说又可以称之为必然。
刘益谦:我也不知道市场怎么走,我是随着市场走的,也不是说我在市场中起到什么作用。
我感觉到,我参与这个市场十几年了,我参与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总结,总结买什么样的东西是会涨的东西,这是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总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