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医学院校军事体育课程中格斗训练教学方法探究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军事体育教学中的几点方法军事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合理的军事体育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浅谈军事体育教学中的几点方法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体能素质在军事体育教学中,首要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的体能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方面。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不仅要注重身体的锻炼,还要注意心理的调节。
要采取多种训练方式,如有氧运动、无氧运动、循环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
还可以借助器械和装备进行训练,如哑铃、杠铃、平衡车等,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通过这些方法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体能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为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军事体育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体能素质外,还要注重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这包括枪法、刀法、格斗等技能的训练。
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实用的方法。
要进行细致入微的分解教学,将复杂的动作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动作,逐步进行训练。
要进行反复训练,通过不断地重复训练,使学生的动作得到巩固和提高。
还要进行模拟演练,模拟实际战斗场景,让学生在实战中得到锻炼,提高他们的实战能力。
通过这些方法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从而增强他们的实战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军事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为了培养团队精神,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方法。
要进行集体训练,让学生在集体中学会协作,团结在一起。
要进行集体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团队的力量,激发他们的斗志和信心。
还可以开展团队建设活动,比如野外拓展、军事演习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让学生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团队精神。
通过这些方法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团队精神得到有效提高,从而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浅谈军事体育教学中的几点方法军事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体魄素质、意志品质和战斗技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有效地进行军事体育教学成为了每个军事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谈一下军事体育教学中的一些方法。
军事体育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军事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在操场上进行体能训练,更需要让学生深入理解军事理论、战术技能等知识。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理论知识,在操场上进行实际训练,使理论知识得到实践验证,加深学生对军事体育的理解和认识。
军事体育教学要注重个性化训练。
每个学生的体质和技能水平不同,在进行军事体育教学时,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有效的锻炼,提高自己的体能水平。
军事体育教学要注重团队合作。
军事体育强调的是团队合作和战斗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训练、集体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在比赛中学会团队意识,提高整体战斗力。
第四,军事体育教学要注重情感教育。
军事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训练身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战斗精神。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在训练中体会到磨炼意志的重要性,学会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在面对困难时能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军事体育教学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军事体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在教学中,要善于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军事体育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军事人才。
希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能够为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军事体育教学中的几点方法军事体育教学在现代军事训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如何有效地开展军事体育教学,提高军人的身体素质和战斗力,一直是军事教育领域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谈谈军事体育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希望能够在实践中为提高军事体育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参考。
军事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军人的意志品质。
军事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军人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在军事体育教学中,教练员应注重激发学员的斗志和意志品质。
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不断地鼓励学员,引导他们克服困难、永不放弃,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
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艰苦的体能训练、极限挑战等方式来锻炼学员的意志品质,使其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定不移,毫不退缩。
军事体育教学中要注重个性化训练。
每个学员的身体素质和体能水平都存在差异,因此在军事体育教学中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应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教练员要对学员进行科学的身体测试和评估,了解他们的身体素质和体能水平,并根据测试结果为他们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对于素质较好的学员可以进行加大负荷的训练,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员可以进行适度的锻炼,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只有针对个性化的需要进行科学的训练,才能更好地提升学员的身体素质和战斗力。
军事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
军事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员的体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全面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
在军事体育教学中,教练员应该注重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单纯地追求身体素质的提升。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进行集体协作训练、团队比赛等方式来培养学员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模拟战场环境开展意志品质的训练;通过极限挑战等方式来培养学员的应变能力。
只有全面培养学员的各项素质,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战斗力。
军事体育教学中要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军事体育教学应该更多地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武警院校军事训练散打技巧研究随着全球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武警院校的学生需要具备优良的身体素质和高超的武术技能。
训练中,武警院校注重体能、技能、意志的训练,尤其是散打技巧的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提高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能力,更好地履行武警部队的差使。
散打是一项高强度的技击运动,是武术中的传统门派之一。
武警院校的散打技巧研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基本姿势散打的主要攻击技术包括拳法、腿法、投法、摔法、擒法等,而所有技术的基础是正确的姿势。
散打的基本姿势具有传统武术的特点,即身形紧张、步法稳站、手臂伸直、拳头收紧、肩膀下垂、肘部不翘、腰部发力等。
这些基本姿势是散打技巧的起点,只有掌握好基本姿势,才能更好地掌握其它攻击技术。
二,灵活性训练散打技巧的灵活性训练包括身体柔韧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方面。
其中,身体柔韧性是训练中最重要的一环,它包括腰部、膝盖、踝关节等部位,只有身体柔软才能更自如地进行攻击和防御。
在这方面,武警院校的训练主要包括拉伸、扭转、翻跟头、掌压等运动。
三,应变能力训练散打技巧的应变能力训练是指动作的快速调整、反应的敏捷度、意识的灵敏度等方面。
在实战中,应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训练中,加强应变能力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主要的训练方法包括:提高敏捷度、增强反应速度、加强反应能力等方面。
四,技能练习散打技巧的技能练习是指通过模拟实战或者特定场景的训练,如何应对不同的敌人,进行不同的攻击和防御。
在实战中,技能练习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主要的训练方法包括:对付单人、对付多人、对付武器等等。
散打技巧的研究不仅提升了武警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应变能力和实战能力,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其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此外,散打技巧的研究,还可以增加学生对武术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文化素质。
浅谈军事体育教学中的几点方法军事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军事素养和身体素质的重要环节,确保学生具备基本的体能和战斗能力。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浅谈军事体育教学中的几点方法。
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不仅要教授军事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既可以理解军事体育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又可以掌握实际操作的技巧和技能。
要注重个性化教学。
军事体育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对于体能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增强体能的训练项目,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对于体能较强的学生,可以加强他们的战术技能训练,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
个性化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军事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军事体育训练的热情和潜能。
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训练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组织军事体育比赛、演习和夏令营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运动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热情。
要注重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的培养。
军事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
可以通过分组训练、团队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和协作,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战斗力。
还可以组织一些军事体育交流活动,增加学生与外界的接触,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
军事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军事素养和身体素质的重要环节。
通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性化教学、激发兴趣和潜能、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等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战斗力,为培养国防力量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格斗训练方法探析摘要:格斗技能是武警训练的重要内容,在执勤和完成任务中,运用格斗战术至关重要。
本人作为格斗教员,将训练的方法进行论述,以供训练参考。
关键词:武警;格斗训练;方法武警部队需要过硬的军事技能和战斗作风,格斗是军事技能重要组成部分,是战土必备技能。
格斗对战士意志、智力、战斗作风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运用格斗训练方法,将大大提高战士训练效率。
下文就对格斗训练方法阐述分析,旨在为强化技能、提高训练质量奠定基础。
1.拳法及腿法训练1.1原地体会听取教员示范后,原地模仿练习,体会并揣摩动作要领、路线,按规范动作缓慢练习,强化规范动作重复,避免动作变形。
训练时将复杂动作分解,先单个模仿,后组合完成;先缓慢规范动作,再快速击打熟悉[2]。
也可对着镜子训练,练习中自我检查,巩固标准动作。
1.2步法练习掌握基本动作后,再加上脚上动作,配合拳法、腿法,加深练习。
例如,在刚开始加入进步、退步、一步一拳、一拳一步、加入垫步、横移步、开展组合练习。
重点在移动中加入拳法,慢动作重复,锻炼身体协调性,实现“步到拳到、步到脚到”、发力顺畅、移动迅速、打击有力。
1.3打靶练习训练融入手/脚靶、沙袋、木桩,进行目标打击练习,提高打击速度、准确度、身体耐力等[3]。
练习时,针对目标确定内容,例如,训练攻击时机及距离,结合步法进行击打,提高速度和打击力度,以不同步法击打,要求在数秒中以最强力度、最快速度击打,记录数据。
锻炼耐力,需采取较小强度、多次击打的方式反复练习。
1.4递招喂手练习此方式以教员使用手靶、脚靶为目标帮助练习。
开始时,教员建立训练目标,在移动中提供靶位,引导战士向不同方向击打,锻炼其反应能力、击打距离控制能力、对击打时机的控制等[4]。
教员递招喂手时,还可移动靶位回击、干扰,锻炼其防守能力和反应能力。
递招喂手是拳腿格斗练习的重要方式,需强调该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训练由慢到快、由易到难开展,帮助提升自身格斗技术能力。
武警院校军事训练散打技巧研究
在武警院校的军事训练中,散打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
散打是一种综合性的战斗技术,可以让士兵们在紧急情况下有效地自卫。
因此,研究散打技巧对于提高武警院校士兵
们的防身能力和战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散打的技巧非常多样化,需要士兵们学习和掌握各种技术。
首先,基本的拳法和踢法
是关键。
拳法包括直拳、勾拳、摆拳、回拳等等。
这些拳法都是基于手臂和肩膀的力量进
行的,需要士兵们在训练中锻炼肌肉和身体的协调性。
踢法则要求士兵们掌握膝踢、侧踢、前踢、后踹等基本技巧,并不断提高膝关节的力量和灵活性。
散打的技巧还包括一些投技和控制技术。
投技是指用手臂将对方摔倒在地的技巧,包
括扶摔、肘投、肩投、横扫等。
控制技术则是指在摔倒对方后,将其控制住并避免对方还
手的技巧,包括手臂控制、足关节控制、颈部控制等。
这些技巧需要士兵们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肌肉反应能力和技术精度。
除了技巧的学习,散打的训练还需要注意士兵们的心理状态。
士兵们需要克服惧怕和
紧张,保持冷静和自信。
在散打训练中,教官们可以通过模拟实战的方式来增强士兵们的
心理素质。
例如,设置突发事件的演练,让士兵们在不同情境中运用所学技巧,提高应变
能力和心理素质。
武警院校军事训练散打技巧研究散打,是一种综合格斗技术,源于中国传统功夫,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训练。
在武警院校的军事训练中,散打技巧的研究和应用对提高武警官兵的战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武警院校军事训练中散打技巧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武警院校应注重散打基本功的训练。
散打技巧的实战效果依赖于基本功的扎实程度。
武警院校应加强对散打基本功的训练,包括手、腿、体、心四个方面的训练。
手方面,应注重握拳、拳击技术的训练;腿方面,应注重踢腿、膝踢等技术的训练;体方面,应注重平衡、力量、灵活性的训练;心方面,应注重意志力、反应速度、集中力的训练。
通过系统的基本功训练,能够培养出基本扎实的散打技巧。
武警院校应注重实战技巧的训练。
在军事训练中,散打技巧的实战能力是关键。
武警院校应根据实际作战需要,研究并训练一些实用的散打技巧。
应注重防守技巧,包括闪避、格挡、击退等技巧的训练;还应注重进攻技巧,包括击打、摔倒、控制等技巧的训练。
通过实战技巧的训练,武警官兵能够在实际作战中更加灵活、准确地运用散打技巧,提高战斗力。
武警院校应注重团队合作的训练。
在实际作战中,团队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武警院校应通过散打技巧的训练,培养武警官兵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可以组织模拟实战的对抗,让官兵之间相互配合,通过团队合作来击败对方。
通过团队合作的训练,能够提高武警官兵在实际作战中的配合能力和战斗力。
武警院校应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军事训练中,心理素质对官兵的战斗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武警院校应注重散打技巧训练中的心理素质培养。
可以通过模拟实战的环境,让官兵面对压力和紧张的情况,培养他们冷静、果断、勇敢的心理素质。
通过心理素质的培养,能够提高武警官兵在实际作战中的应变能力和战斗力。
武警院校军事训练中散打技巧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包括基本功训练、实战技巧训练、团队合作训练和心理素质培养。
通过系统的散打技巧训练,能够提高武警官兵的实战能力和战斗力,为保卫国家安全和执行各项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军队医学院校军事体育课程中格斗训练教学方法探究
作者:郭晓刘红张克勇肖飞
来源:《体育时空》2015年第05期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1
摘要军事格斗是武术在军事体育课程中的典型应用,是军队学员在校期间必修内容之一。
战争中卫生士官处于战场救治的最前沿,是一线官兵健康和生命的保护神,如何强化在校学员能打仗、打胜仗的作战意识,提高学员作战能力,是我们需要重点完成的教学目标。
因此,加强军事体育课程中格斗内容的教学,对提高学员体能及近敌攻防能力有很大帮助,能为培养军队医学院校学员的战斗精神、提高战斗力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军事体育格斗教学方法
一、进行格斗术教学的现实意义
军人战斗力成就了军队战斗力的好坏,而格斗训练可以培养协调、勇猛、顽强的个人战斗风格。
在部队医学类院校普及格斗训练,不但可以练练拳脚,掌握一些技能和方法,更可以培养出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为近距离间的搏斗胜算提供保证。
因此,格斗术就成为军事体育训练中的必修内容。
二、教学内容整合模块
(一)讲解实用技术,提高学习兴趣
在校学员课业压力大、理论学习多,即使参与体育运动也多为军人专项体能训练,对于武术的认识知之甚浅,这就造成了学员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影响其主动学习的效果。
为帮助“零基础”的学员提高学习兴趣,教员可先将格斗中适合实践应用的招法分离开来。
利用可作为武器的身体部位,将基本动作变化成不同的动作形态,并要求学员熟练掌握这些部位使用要领,以此来降低动作学习的难度。
卫生士官中女学员占较大比重,针对女生渴望掌握攻防自卫的思想特点,结合她们所学的解剖知识中人体部位,由上至下依次指出攻防格斗中身体的薄弱部位,如头、眼、鼻骨、太阳穴;颈部、喉结;胸部、腹部、裆部、膝、脚趾、手指等。
教授学员针对这些部位的攻防技巧,提示学员将身体的重要关节武器化,利用拳骨、肘尖等部位,来进行近距离的击打尝试。
提示学生,当攻击前方目标时,需要手握紧,贴近肩部,利用肘尖或肘前后,进行由后向前、由下挑上、由外向内、由前向后等多种形式的技击,方便自卫,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强调步法运用,打好训练基础
格斗中的基本步伐是在实战步中完成。
实战步是为了配合技术动作的运用,既达到攻防效果,同时还要保持动作行进中的身体平衡。
它的功架相较军体拳或太极拳身体姿势较高,对敌我双方的有效距离要求较近。
步法是格斗中技术运用的基础,“有招必有步”“步动招随,招起步进”,只有打好基础,才可做好一个既攻又守的实战姿势。
训练中要求学员在步法上做到“快速、灵活、多变”。
只有步法在移动中做到迅速、轻灵、有弹性,才能在实战运用中随机应变,转换自如,并将格斗动作做到完美展现。
(三)优化动作形态,增加动作美感
军事格斗术的技术动作注重的是形神兼备、节奏分明、高度协调。
在竞技上满足实用,在视觉上满足美观。
格斗课教学中,学生初期应从模仿教员身体形态、动作姿势开始。
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员在示范中就要规范自身的动作,以优美的身姿从视觉上诱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其次,应在讲解上下功夫,科学分解动作步骤,方便学员将力量全部使出。
如最基本的“实战姿势”,应强调学员在做动作时“身体保持紧绷”。
身体左转右脚右后撤时,右臂一定要抬起,同时右手“握拳要紧”。
两臂以腰发力前后拉开,“制动明显”动作到位。
在教员反复强调技术动作的路线与力点下,当学员能够优质的完成动作时,其学习态度也就由被动变为主动。
(四)重视技击在教学中的作用
技击是格斗教学中的核心内容,没有技击,格斗术就会不堪一击,更不能训练出具有战斗力的军人。
格斗教学中,一方面要教会学员套路化的技术动作,另一方面还要将动作的攻防含义形象的介绍给受训者,帮助其理解动作的用途,方便记忆。
教员除在教学初期的讲解示范中邀请学员进行攻防技击的模拟示范外,还要在学员基本掌握动作后,将其分组,给予相应的时间,加强两人的技击训练。
三、常用的训练方法
(一)力量训练
格斗训练中主要用到了上下肢、腰部等力量。
格斗训练中对于上肢的力量训练,用俯卧撑即可,有条件的可以用哑铃、杠铃训练,效果更佳。
虽然上肢不是主要的格斗武器,但具备一定的格斗力量还是必须的。
下肢力量,可采用深蹲或蛙跳来训练,主要是锻炼股四头肌,股四头肌的力量决定你在格斗中能不能踢出致命一腿。
“力始于足,发于腰”,格斗中每一个动作的发力几乎都在腰力的参与下完成,作为人体中枢核心部位——腰的力量不可忽视,膝法的运用同样离不开腹肌的参与。
因此,要想提高训练
效果就必须增强腹肌训练。
腹肌训练的方法很多,初学者可采用仰卧起坐、两头起、仰卧空骑单车等手段进行。
(二)柔韧性训练
中国武术有俗语“打拳不练腿,如同冒失鬼”“练功不练腰,终究艺不高”。
格斗训练中主要用到的是下肢和腰部的柔韧性。
训练简单,常规的压腿和下腰就可达到。
出于格斗的实用考虑,不要求非达到朝天蹬或身体弯成拱桥状的地步,只要能将自身韧带充分打开就好。
不管受训者基础如何,对于柔韧性的训练贵在坚持,一般普通人训练两个月左右就可发觉自身柔韧性的良性变化。
(三)稳定性训练
搏击中多强调身体的稳定性,只有自身稳定才能在对敌攻防中占有优势。
而身体稳定多来源于下肢,武术中所讲的“力始于足”就是这个道理。
训练中可注重单、双腿站立的稳定性。
双腿站立可以通过和朋友角力、摔跤的方式练习,扎马步也是一个方法。
参考文献:
[1] 白腾飞.基于武术的本质探析竞技武术的发展[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
[2] 陈志国.浅论格斗体能训练[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8.02
[3] 肖永伟.警察擒拿格斗项目力量素质训练探析[J].政法学刊.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