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安安全管理13年要点
- 格式:docx
- 大小:102.61 KB
- 文档页数:42
2013年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知识点P2 二、事故…… 一 下面第三段 一 下面第13行 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4.二 事故隐患下面第1段P3 三 危险 第1行 不期望后果 第7行公式 四 海因里希法则……P4 五 第1 3 4段 六 第2段P5 第1行公式 第4段第2 3 4行 三、安全、本质安全 二 第1行 1.~2. P6 三 第1行到第2行P8 2. 1 ~ 4 二 人本原理1.~2.P9 三 1.~ 2. 1 ~ 3 即工程技术……即所谓3E原则 4 本质安全化原则 四 强制原理1.~2. 1 ~ 2P10 3.第二段1939年……理论。
1 伤害事故连锁理论1 ~4P12 图1 4上面 博德……如图1 4所示 图1 4内容P14 三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第4段1961年吉布森……的直接原因 第5段 在吉布森的研究……某种能量转移。
第一类伤害……第二类伤害……P15 2 第1段P16 2.第2段 约束限制……广义的屏蔽 1 ~ 11 第1句话P17 第6段 约翰逊P18 第6段第2行 因素运动……方向进行。
第11段 轨迹交叉理论……和遥控装置。
P19 倒数第1段前3行P20 2. 1 ~ 4 第一句话P21 一、安全生产方针第1段第1行最后和第5行最后P23 第5段 “综合治理” 就是标本兼治 第7段第5行 第三十次 (6)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牲牺人的生命为代价 倒数第1段第1行 十六届……的指导原则P25 第2段 130多部 20多部法律 20多部行政法规 80多部部门规章P26 第2段“三项行动”“三项建设” 第3段 2010年……以下简称《通知》 倒数第2段赋予……决策权和指挥权P27 倒数第4段“六大体系” 倒数第2段 我国目前……安全工作体制P29 第2段 共有专家371名……8个专业组 第3段 甲级资质安全评价机构共有166家P30 倒数第2段第2行 其中 一级……四级1542家P31 最后一段 按照……系统等部分组成P32 九、下面第1段倒数第2行 亿元……发达国家水平 第2段第2行 考核指标4类……指标构成P34 第3段第2行 AQ……6月1日起实施 第6行 采用了……安全管理模式P35 第2段 所谓安全……故的目的 第3段 要遵循……治理为基础 第5段第1句 二、 一 ~ 五P36 六 ~ 七 七 下面第3段整段P37 八 ~ 十P38 十一 ~ 十二P39 十三 一、下面1986……“安全文化”一词P40 二、下面第3段第1行 第5行 杜邦企业安全……到第四阶段P41 第2段 AQ/T9004—2008 、 AQ/T9005—2008 一 第2段第1句 最后1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行为规范的统一体。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背诵要点安全生产管理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对于注册安全工程师而言,掌握扎实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背诵要点,帮助您在备考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一、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一)事故事故是指造成人员伤亡、职业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事故具有突发性、危害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
(二)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三)危险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四)风险风险是指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严重程度的组合。
(五)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一)系统原理系统原理强调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包括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和封闭原则。
(二)人本原理人本原理强调在管理中要以人的因素为核心,通过激励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实现管理目标。
包括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
(三)预防原理预防原理强调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包括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 原则(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法制对策)和本质安全化原则。
(四)强制原理强制原理强调采取强制手段来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
包括安全第一原则和监督原则。
三、事故致因理论(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该理论认为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包括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和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认为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博德则在海因里希的基础上,增加了管理因素。
注安(重点考点)安全生产管理知识1、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其他损失。
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 20 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3、安全生产事故等级划分:a、特别重大事故:死亡 30人以上,重伤100 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1 亿元以上;b、重大事故:死亡10-29 人,重伤 50-99人,直接经济损失 5000-9999 万元;c、较大事故:死亡3-9 人,重伤 10-49 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4999 万元;d、一般事故:死亡 2 人及以下,重伤 9 人及以下,直接经济损失1000 万元以下。
4、事故隐患因素:物的危险状态、人的危险行为、管理上的缺陷。
5、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能力6、风险度: R=f( F、 C)7、风险广义: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健康风险安全生产日常管理:人、机、环境、管理8、海因里希法则:伤亡 :轻伤 :不安全行为 =1:29:300。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格林伍德和伍兹:泊松分布、偏倚分布、非均等分布法然、查姆博:事故频发倾向,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现代因果连锁理论(博德):管理失误(控制不足)个人原因(工作条件)(基本原因)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直接原因)事故(接触)伤亡、损坏、损失能量意外释放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能量大小、接触能量的时间长短和频率、力的集中程度9、事故致因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吉能量屏蔽失效能量释放伤害\ 损坏布森)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限制能量、防止能量蓄积屏蔽措施:用安全的能、控制能量释放、延缓能量释放、开辟能量释放的渠道、设置屏蔽设施、设置屏障、提高防护标准、改变工艺流程、修复和急救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轨迹交叉理论(约翰逊. 斯奇巴)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系统安全理论不安全状态起因物施害物(物)事故(人)管理缺失不安全动作行为人第一类: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决定了事故的后果)10、危险源第二类: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科目知识要点大纲要求:考试目的:考查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运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和方法、主要安全生产技术,分析和解决安全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及要求: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重大危险源辨识、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评价、职业病危害评价和安全技术措施制定的案例分析。
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和修订、安全教育培训、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相关方安全管理的案例分析。
3、安全生产许可、建设项日安全设施“二同时”监督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的案例分析。
4、应急体系建设、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应急准备、响应、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的案例分析。
5.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和安全生产统计分析的案例分析。
模块一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一)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6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找隐患)1、人的因素1)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6种)a)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b)健康状况异常c)从事禁忌作业d)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e)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f)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2)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5种)a)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b)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c)监护失误d)其他错误e)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物的因素(考试时先列出来,一类一类找)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5种)a)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b)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c)电(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d)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e)振动(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f)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Y射线、a粒子、B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g)运动物(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h)明火i)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J)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k)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l)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乱、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m)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n)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o)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10种)爆炸品:火工品、黑火药、TNT、硝化甘油、硝铵炸药、雷汞;压缩气体和有液化气体:氢气、乙炔;易燃液体:汽油、苯、甲醇、丙酮、酒精、硝基漆、煤油、甲苯、二硫化碳;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白磷、煤尘)和遇湿易燃物品(钾、钠、镁、电石(碳化钙));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气、氯气、高锰酸钾(KMnO4)、高氯酸钾(KClO3);有毒品:CO、HS、氮氯化物;放射性物品:铀、核辐射;腐蚀品: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物;粉尘与气溶胶;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023注安管理重点总结引言注安(注射安全)管理是指在医疗机构针对注射操作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
2023年,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注安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注安管理的重要性、目标和方法、常见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为2023年的注安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1. 注安管理的重要性在医疗机构中,注射操作是常见的医疗行为,但其操作不当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健康威胁。
因此,加强注安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1 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的风险通过规范和强化注射操作的管理,可以降低注射操作引发的医疗事故发生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1.2 提高医疗质量注射操作不仅与患者的安全息息相关,也与医疗质量直接挂钩。
合理的注射操作可以有效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1.3 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加强注安管理还可以有效地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避免疾病交叉感染和职业暴露等危害。
2. 注安管理的目标和方法注安管理的目标是保障注射操作的安全和质量,以降低注射相关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方法:2.1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注射操作的职责和要求,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2.2 加强人员培训与教育针对注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提高其注射操作的技能和意识,增强风险防控的能力。
2.3 加强设备和物品管理对注射操作所需的设备和物品进行合理的配置、维护和管理,确保其完好和有效性。
2.4 强化注射操作的监督与评估加强对注射操作的监督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改进措施。
3. 常见问题及对策在注安管理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解决和应对。
3.1 注射操作不规范问题一些医务人员在实施注射操作时存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如未正确使用消毒器具、针头反复使用等。
对此,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建立健全的操作规范和纪律制度,对操作不规范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惩戒。
2013年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科目第八章知识要点大纲考试要求:考查专业技术人员运用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理论和方法,辨识、评价和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改善生产作业环境,制定安全制度和规程,规范从业人员作业行为,增强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提高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预测、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提高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统计、分析水平,提高把握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规律的能力,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2013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教材重点,网校小编特整理了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科目的历年考试重点,网校也针对需要参加辅导培训的学员朋友开设了——2013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保过班;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您考试顺利!第八章安全生产统计分析大纲要求:运用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统计指标以及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生产安全事故、职业危害的特点与规律,制定防范对策措施。
第一节统计基础知识统计资料的类型有3种类型: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1、计量资料特点:有度量衡单位、可通过测量得到、多为连续性资料。
2、计数资料特点:没有度量衡单位、通过枚举或计数得来、多为间断性资料。
3、等级资料特点:每一个观察单位没有确切值,各组之间有性质上的差别或程度上的不同。
统计学中的误差概念有以下两种:1、系统误差指数据搜集和测量过程中由于仪器不准确,标准不规范等原因,造成观察结果呈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特点:具有累加性。
2、随机误差由于一些非人为的偶然因素使得结果或大或小,是不确定、不可预知的。
特点:随测量次数的增加而减小。
随机误差包括随机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
统计图一般选用原则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宜选用的统计图比较分类资料各类别数值大小条图分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构成比)圆图或百分条图描述事物随时间变化趋势或描述两现象相互变化趋势线图、半对数线图描述双变量资料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或相互关系的方向散点图描述连续性变量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描述某现象的数量在地域上的分布统计地图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主要通过编制频数分布表、计算集中趋势指标和离散趋势指标以及统计图表来进行。
注安安全管理知识重点1. 安全生产责任制
-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 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 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 风险评估与控制
- 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
- 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
-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3. 安全培训与教育
- 制定全面的安全培训计划
- 对员工进行定期安全培训
- 加强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教育
4. 设备维护与检修
- 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
- 定期检查和维修设备
- 及时更新和淘汰老旧设备
5. 应急准备与响应
-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
-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6. 安全检查与监督
- 开展日常安全检查
- 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 加强安全监督和问责机制
7. 安全文化建设
- 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
- 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 鼓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
8. 法律法规遵守
- 了解并遵守相关安全法律法规
- 及时更新安全管理制度
- 接受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
以上是注安安全管理知识的重点内容,注重风险管控、制度落实、人员培训、设备维护、应急准备、监督检查、文化建设和法律遵守,从而实现全面的安全管理。
2012-8-15 至2012-8-18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一、安全生产基本概念1.安全生产管理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
2.事故:多指生产、工作上发生的意外损失或灾祸。
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
4.生产安全事故: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6.广义风险分类: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健康风险。
日常管理分类:人、机、环、管理。
7.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它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8.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分为两类,企业重点控制第二类危险源。
a)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彩旗的能量。
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b)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即人、物、环、管。
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9.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a)分为6大类9小类。
b)单元是指一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10.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是预防为主的体现。
a)失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b)故障-发生故障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1.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
安全生产原则:指安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规则。
a)系统原理:运用系统理论,对管理活动系统分析,达到管理目标。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背诵要点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背诵要点(上)一、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则安全生产管理是指通过科学、有效的组织、领导和控制手段,采取预防、控制和应急等措施,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事故的发生,从而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序进行。
在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原则。
事故是可以预防的,通过预防措施的落实和隐患的排查整治,可以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
2.全员参与原则。
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共同维护。
各级管理人员应带头树立安全意识,员工应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形成全员安全管理的良好局面。
3.综合治理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需要从全面、系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解决安全生产中的各种问题。
4.依法管理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切实履行管理责任,做到依法管理、依法生产。
5.动态管理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不断改进管理措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1.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并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责任,确保人员履职尽责,防止事故的发生。
2.企业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委派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工作。
同时,还要明确企业各级领导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完善相关的责任追究机制。
3.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应包括责任的明确、任务的分工、权力的划分、责任的追究等要素,确保责任体系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三、安全生产组织体系1.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组织体系。
包括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部门、安全生产小组等。
2.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是安全生产决策的最高级别机构,负责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领导和决策。
应该由企业负责人担任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职工代表等成员组成。
3.安全生产部门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专门机构,负责编制和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
2013知识点P2 13 1.~4.下面第1段P3 17P4 1342段P5 第14段第2341 1.~2.P6 1行到第2行P8 2.1~4 1.~2.P9 1.~ 2. 1~33E41.~2.1~2P10 3.第二段193911~4P12 图141414内容P14 第4段19615森的研究……某种能量转移。
第一类伤害……第二类伤害……P15 21段P16 2.第21~111句话P17 第6P18 第6段第211P19 倒数第1段前3行P20 2.1~4P21 一、安全生产方针第1段第1行最后和第5行最后P23 第57段第5第61段第1P25 第2130202080多部部门规章P26 第2段32010第2段赋予……决策权和指挥权P27 倒数第42P29 第2371名 (83166)家P30 倒数第2段第21542家P31P32 九、下面第1段倒数第22段第24类……指标构成P34 第3段第2AQ……6月16P35 第235段第1~P36 ~3段整段P37 ~P38 ~P39 1986……“安全文化”一词P40 二、下面第3段第15P41 第2AQ/T9004—2008AQ/T9005—20082段第11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行为规范的统一体。
P42 5.~7.第1句P43 8.第11段第1P46 第21段第1句P47 1 2.第1P48 一、第1段倒数第5P49 第3段1974年641982年6月、《塞韦索法令》第5199671985年6174号公约P50 倒数第2段第26城市P51 第1P52P53 ~P54 第1段第1句话P56 倒数第5段第4P63 倒数第2段第11段第1句话P64 第23第67第8统性原则。
第9P68 1.~7.P69 8.第6段《安全生产法》……作出了明确规定、超过300人的……、在300人以下的……P70 一、下面第1段第3P71 3.~6.P72 第5段第211~4P73 21~4P74 第7段第111万元以下罚款P75 1.安 2.11~5 P76 21~4计划的基本原则P77 最后1P79 三、下面第1段P81 倒数第4段、倒数第3段P84 二、4.在证书……提出申请,,倒数第2段P85 第十节安全生产教育培训P87 一1~7P90 1.~2.P91 3.~6.P93 2.实施安全检查……仪器测量的方式获取信息。
2013年国家注安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科目知识要点大纲考试要求:考查专业技术人员运用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理论和方法,辨识、评价和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改善生产作业环境,制定安全制度和规程,规范从业人员作业行为,增强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提高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预测、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提高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统计、分析水平,提高把握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规律的能力,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大纲要求:掌握事故、事故隐患、危险源的分类,运用因果连锁理论、系统安全理论等事故致因理论和方法,辨识和分析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事故的原因、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根据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制定相应的事故预防措施。
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即人),涉及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
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等。
生产安全事故的定义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是意外事件)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四个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同样重要的地位。
轨迹交叉理论作用原理轨迹交叉理论将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具体包括人的因素运动轨迹和物的因素运动轨迹。
1、人的因素运动轨迹1)生理、先天身心缺陷;2)社会环境、企业管理上的缺陷;3)后天的心理缺陷;4)视、听、嗅、味、触等感官能量分配上的差异;5)行为失误。
2、物的因素运动轨迹①设计上的缺陷;②制造、工艺流程上的缺陷;③维修保养上的缺陷,降低了可靠性;④使用上的缺陷;⑤作业场所环境上的缺陷。
在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按1)→2) →3) →4) →5)的方向顺序进行,物的因素运动轨迹按①→②→③→④→⑤的方向进行。
轨迹交叉理论突出强调的是砍断物的事件链,提倡采用可靠性高、结构完整性强的系统和设备,大力推广保险系统、防护系统和信号系统及高度自动化和遥控装置。
系统安全理论(产生于军事工业、航天工业)所谓系统安全(System Safaty),是指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系统安全理论的主要观点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故障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
要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及其风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
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即使万一发生事故,也可以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
系统安全中的人失误人失误是指人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实际实现的功能与被要求的功能之间的偏差,其结果是可能以某种形式给系统带来不良影响。
人失误产生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由于工作条件设计不当,即可接受的限度不合理引起人失误;二是由于人员的不恰当行为造成人失误。
第三节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概述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生产方针的涵义“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其他目标。
“预防为主”就是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综合治理”就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安全发展”重点包含三层含义:1、“以人为本”必须要以人的生命为本。
2、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安全生产政策措施2004年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12项治本之策:1、制定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指标及控制体系;2、加强行业管理,修订行业安全标准和规程;3、增加安全投入,扶持重点煤矿治理瓦斯等重大隐患;4、推动安全科技进步,落实项目、资金;5、研究出台经济政策,建立、完善经济调控手段;6、加强培训教育,规范煤矿招工和劳动管理;7、加快立法工作;8、建立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9、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企业安全生产业绩考核;10、严肃查处责任事故,防范惩治失职渎职、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11、倡导安全文化,加强社会监督;12、完善监管体制,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强调了以下事项:1、严格企业安全管理;2、建设坚实的技术保障体系;3、实施更加有力的监督管理;4、建设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5、严格行业安全准入;6、加强政策引导;7、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8、实行更加严格的考核和责任追究。
《通知》要求做到:1、要健全完善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严格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
2、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
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3、全面开展安全达标。
深人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体制。
在国家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行的是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实行的是国家监管与地方监管;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实行的是政府监管与企业管理。
安全生产科技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政府引导推动、技术装备研发转化、专家智力支持、中介技术服务、企业业推广应用和技术标准转化等组成部分。
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体系我国安全生产的中长期奋斗目标:第一阶段:到2007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第二阶段:到2010年即“十一五”规划完成之际,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第三阶段,到2020年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性好转。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主要由事故死亡人数总量控制指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重大和特大事故起数控制考核指标4类、26个具体指标构成。
1、总量控制指标是事故总死亡人数。
2、绝对指标包括了工矿商贸企业(煤矿、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等)、道路交通、火灾、水上交通、铁路、农机和渔业死亡人数7项。
3、相对指标包括了亿元GDP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水上交通百万吨吞吐量死亡率、铁路交通百万公里死亡率、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8项。
4、重特大事故起数控制指标分为一次死亡3 ~9人和10人以上两项指标。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第一节安全生产标准化大纲要求: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和相关行业标准,开展企业安全现状评估,策划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达标方案。
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所谓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创造人的安全环境,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使人——机——环境达到最佳统一,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的目的。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核心是人——企业的每个员工。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行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
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1、确定目标2、设置组织机构,确定相关岗位职责3、安全生产投入保证4、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5、教育培训6、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
生产设备设施变更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
对安全设备设施应制定检维修计划。
设备设施检维修前应制定方案。
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拆除和报废,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
7、作业安全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2)作业行为管理3)安全警示标志4)相关方管理5)变更管理8、隐患排查和治理1)排查前提及依据2)排查范围与方法3)隐患治理4)预测预警9、重大危险源监控10、职业健康1)职业健康管理2)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3)职业危害申报11、应急救援1)应急机构和队伍2)应急预案3)应急设施、装备、物资4)应急演练5)事故救援12、事故管理1)事故报告2)事故调查和处理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第二节企业安全文化大纲要求:根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评价的相关标准,评估企业安全文化现状,协助制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