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微生物分类及微生物基本研究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6.32 MB
- 文档页数:65
微生物分类的方法
1.形态学分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根据其核酸类型、壳体结构、基因组大小和结构等特征分类。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古菌):通过显微镜观察它们的形态如形状、排列方式(杆菌、球菌、螺旋菌等)、染色反应(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鞭毛结构以及特殊结构(芽孢、荚膜等)来初步分类。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原生动物等):根据孢子形态、菌丝构造、繁殖方式等进行区分。
2.生理生化特征:
-进行一系列生化实验,例如糖发酵试验、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脂肪酸组成分析等,以确定微生物在新陈代谢上的差异并据此分类。
3.分子生物学方法:
-DNA-DNA杂交技术:比较不同微生物间全基因组或者特定基因序列的相似度,以此作为分类依据。
-16SrRNA基因测序:这是细菌和古菌分类的金标准,通过分析16S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类。
-基因组学分析: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对微生物全基因组进行测序,通过比对基因组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实现更精细的分类。
4.生态分布与功能特性:
-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生存策略及所起的生态功能也是分类的重要参考因素。
微生物是一类形态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微藻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生物界中最重要的生物群体之一,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微生物的分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细胞结构:微生物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主要包括真菌和微藻。
2. 遗传特征:微生物可以分为需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还可以根据代谢产物类型、酶系统等遗传特征进行分类。
3. 生理特点:微生物的生理特点包括生长速度、营养需求、抵抗力等。
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将微生物分为不同种属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
4. 生物分类:微生物在生物分类中属于原生生物门、真菌界、细菌界等。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在物质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
它们通过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 微生物也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一些自养型微生物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产者。
3. 微生物在工农业生产中也有重要的作用,例如作为发酵剂和食品添加剂等。
4. 微生物在医疗保健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抗生素的制造和应用等。
总之,微生物是一类重要的生物群体,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对微生物的应用也更加广泛。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观生物的一门学科,涉及到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研究。
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对环境、健康、食品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学的一些知识点,包括微生物的分类、生长特点、应用等方面。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几类。
细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通常以单细胞形式存在,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不同类型。
真菌则是一类以孢子繁殖的微生物,分为霉菌、酵母菌等多个类群。
而病毒是一种无法独立生长的微生物,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微生物的生长特点
微生物具有快速繁殖的特点,细菌的繁殖周期一般在20分钟到数小时之间,真菌和病毒也具有较快的繁殖速度。
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物质,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
微生物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医药、环境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行业中,微生物可以用于食品的发酵、熟化等过程,生产出各种风味独特的食品。
在医药领域,微生物可以用于制备抗生素、疫苗等药物,对
许多疾病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在环境领域,微生物可以进行土壤修复、废水处理等工作,保护环境资源。
总结
微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微生物学的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促进微生物学研究的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微生物学相关知识,增进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和认识。
微生物学各章小结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一类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2、微生物的几个基本特性:1体积小、面积大“微米”作为个体大小的度量单位,个体更小的病毒则以“纳米”为度量单位。
个体形态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
肉眼可观察到微生物聚集的群体-菌落2微生物的种类多:原核生物:3500种;:病毒:4000种;真菌:9万种;原生动物和藻类:10万种;3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4生长旺,繁殖快(单细胞藻类:3~6小时繁殖一代。
酵母:2~4小时繁殖一代。
细菌:0.5~1小时繁殖一代。
)5适应性强,易变异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分几个阶段,其中代表人物是谁?主要做了什么贡献?(一)微生物的利用与发现时间:1676~1861 开创者:安东•列文虎克(Antony Leeuwenhoek )。
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细菌;微生物形态描述。
(二)微生物学及食品微生物学的建立19世纪中期,欧洲工业、农业规模化生产方式已经形成。
当时工农业生产发展中出现的葡萄酒发酵酸败、人畜传染病等与微生物相关的问题急需解决。
法国人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学说。
免疫学——预防接种。
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等。
德国人柯赫: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c)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对病原细菌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
(三)近代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学研究工具的不断改进;微生物学和其他生物科学共同发展,互相促进。
4、日常生活中与食品生产、储藏、变质等有关的微生物问题。
P5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1、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教学设计本文是对于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教学设计的一些介绍和展望。
本教程针对新时代的教学特点和新生代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了重新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
第一章:导论在微生物学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了解微生物生长、代谢以及遗传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且在实验中需要运用到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相关技术手段。
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以及微生物的遗传学基础知识等。
第二章:微生物的生长控制和培养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于微生物生长控制理论的解读、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及其特点和相应的实验方法,以及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和测定方法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物理、化学等各种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并且学会操作对应的实验技术以验证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
第三章:微生物代谢微生物代谢是微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章将深入探讨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产物、氧化还原等相关的生化学反应,并重点介绍常见微生物的代谢路径。
本章将介绍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生成ATP的方式以及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为学生理解微生物代谢提供更加专业的知识支持。
第四章:微生物的遗传本章主要介绍微生物遗传学的基本概念、DNA的复制、转录、翻译的机制以及基因的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通过实验掌握对微生物遗传信息进行检测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为学生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生长和适应机制提供重要支持和理论依据。
第五章:微生物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本章主要介绍微生物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包括微生物学在人体内的定位、微生物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应用、微生物学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方面的贡献等,结合实际病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
结语本教程针对新时代的教学特点和新生代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了重新设计,将微生物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微生物学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
第一章: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1.感性认识阶段或经验时期(----十七世纪中叶Antony van leeuvwenhock发明显微镜)2.形态描述阶段或形态学发展阶段(十七世纪中叶---十九世纪中叶)微生物学的开山祖—吕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 ,荷兰人,自制显微镜400多架,放大倍数达200—300倍,观察过雨水、污水、血液、精液、牙垢、酒、黄油等,发现了杆菌、球菌、螺旋菌和原生动物。
3.微生物学的奠基阶段或生理学发展阶段(十九世纪中叶---二十世纪初)巴斯德Pasteur(1822--1895)—微生物学之奠基人巴斯德主要贡献(1)解决欧州一些国家葡萄酒变质的问题及养蚕业发生蚕病的问题,创立了“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利用热力杀死物品中的病原菌或一般杂菌,同时又不致严重损害其质量。
常用于消毒牛奶和酒类等。
加温61.1-62.8 ℃30分钟或71.1 ℃15-30钟可将其中的非芽孢病原菌杀死。
(2)否定了微生物“自然发生学说”,证实微生物的活动——著名的曲颈瓶实验(3)研究了多种发酵(乳酸、醋酸、丁酸),认为发酵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发酵由不同的微生物引起。
奠定了发酵理论。
Robert Koch(柯赫)主要贡献1881年创立了研究微生物的一系列方法(如培养基的制作、染色技术、细菌的分离和纯化技术)1882年发现并观察了多种病原菌如炭疽杆菌、结核杆菌、霍乱弧菌等4.微生物学的全面发展时期(二十世纪初---七十年代)1917费里斯.修伯特.代列尔(Félix Hubert D'Herelle)噬菌体1928佛雷德里克.格里佛(Frederick Griffith)肺炎球菌的转化食品微生物学进展有益微生物的应用----可利用微生物的范围的扩大挖掘已知微生物的潜力发现微生物新资源创造微生物新品种微生物具体利用形式-----微生物发酵发酵工业的范围:医药、食品、化工、冶金等1.酒精生产及酿酒工业;2.发酵食品工业;3.抗生素发酵工业;4.有机酸发酵工业;5.氨基酸发酵工业;6.酶制剂工业;7.生理活性物质生产工业;8.核酸类物质生产工业;9.菌体生产;10.环境保护;11.其它:冶金、制革等。
《食品微生物学》2022年思考题(讨论)1、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2、简述微生物的特点?3、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4、简述微生物发展史上每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5、微生物分类依据有哪些?6、谁提出了微生物的命名方法?如何表示学名(书写规则)?7、名词解释:微生物、种、亚种8、试论述微生物与食品工业的关系答:(1)微生物与食品生产的关系①应用微生物菌体。
如食用菌、单细胞蛋白、某些微生态保健品等。
②应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酸乳、酒精饮料等。
③应用微生物的酶。
如果胶酶用于果汁澄清、淀粉酶用于糖化等。
(2)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的关系①微生物在食品加工前后的消长变化引起食品的各种腐败变质。
②微生物可以病原菌或其有毒的代谢产物引起食物中毒。
(3)微生物与食品贮藏通过加热加工、低温保存、干燥、辐射灭菌、糖盐腌制、加入化学防腐剂等方法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以便延长食品的保藏时间。
(4)微生物与食品检验检测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的检测是食品质量与卫生检验检测的重点。
9、何谓菌种的俗名和学名?如何表示学名?第二章微生物学实验技术1、微生物研究存在什么问题?2、在微生物实验操作中为什么要时刻强调无菌概念?3、请简述微生物研究的5个基本技术。
1.名词解释:荚膜、鞭毛、芽孢、菌落、菌苔、畸形、衰颓形、古菌等名词。
2.细菌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大小及繁殖方式如何?3.试比较G和G细菌的细胞壁结构,简要说明其特点和化学组成的区别。
4.试述细菌细胞的一般结构、化学组成及其主要生理功能。
5.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包括哪些部分?各有哪些生理功能?6.什么是菌落?试讨论细菌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
7.试述放线菌的形态结构和细胞的结构。
8.试从细胞的形态结构分析细菌与放线菌的菌落特征+9.伯杰氏分类系统主要针对哪一类微生物?简述《系统手册》第2版的主要构成部分。
10.革兰氏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11.染色法的主要步骤与操作要点?需注意什么问题12.食品领域中常见和常用的细菌是哪两种形态的菌?13.鞭毛的基本结构、化学组成、功能与特点?14.什么是S-型菌落、R-型菌落?荚膜的成分与功能?15.如何检查细菌的运动性在没有电子显微镜时,如何证实细菌具有鞭毛16.细菌芽胞有何特性,为何具有这些特性第四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有何不同?为什么?2、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学时数:90 专业:临床医学一.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义务微生物学是一门自力的学科,重要特点是与其它的差不多学科及临床感染病学等有紧密的关系,是培养优良的临床大夫所必弗成少的差不多学科之一。
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操纵微生物学的全然理论,并对相干的临床疾病及感染规律有初步的明白得,为感染病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打下差不多。
二.课程教授教化的全然要求1.微生物学理论课:明白得微生物学的成长汗青,操纵各类微生物的差不多常识,并使学生操纵收集相干常识、信息的思路、技能,明白得致病性微生物与响应感染的关系。
2.微生物学实验:依照微生物学教授教化改革的成长,实验课内容将逐步削减,情势上以示教为主,着手实验为辅。
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对微生物的分布、分别、培养及无菌操作技巧等有必定的明白得。
三.教授教化内容第一章.绪论目标与要求:使学生明白得微生物学的成长汗青,相干范畴的研究进展及微生物学涉及的内容、范畴、微生物与感染病的关系、进修的方法。
学时:2小时内容:1、微生物学成长汗青与近况2.微生物与感染病。
感染病的病原学诊断3.新技巧对感染病操纵的意义和应用偏向4.微生物的分类第二章.细菌的构造目标与要求:明白得细菌的细胞构造,与生物学功能及抗菌感染药物感化的关系。
学时:3小时内容:1、细菌的进化地位2.细菌的全然构造及抗菌药物的感化靶目标3.细菌的专门构造及生物学功能4.细菌的形状学检查方法与应用第三章.细菌的进展与代谢目标与要求:明白得细菌进展的必须前提,细菌滋长的方法、速度及其生物学和临床的意义。
操纵细菌在人体的分布及意义,培养基的重要种类和应用。
明白得细菌代谢产品在临床疾病及诊断中的意义。
学时:3小时内容:1、细菌的进展方法、进展曲线2.细菌进展的前提:养分物、ph值、温度、气体情形。
“定植”的概念3.细菌的代谢特点4.代谢产品及其生物学的意义5.培养基的制备与应用第四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目标与要求:明白得细菌的基因构造、遗传规律。
微生物分类
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生物和病毒等多种类型。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健康。
对微生物进行分类是对它们进行科学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利用微生物资源。
1. 细菌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一般包括在原核生物中。
根据细菌的形态、代谢方式和环境特点,可将细菌分类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指细菌细胞在革兰氏染色中染色后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指细菌细胞在革兰氏染色中染色后呈粉红色。
此外,根据细菌对氧气的需求程度,也可以将其分为厌氧菌和需氧菌等不同类型。
2. 真菌
真菌是一类多细胞或单细胞的微生物,其细胞壁富含壁脂多糖,具有真核细胞核。
真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两大类。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常见的有酿酒酵母和贝克曼酵母等;霉菌是多细胞真菌,以生长在有机物上的菌丝体为特征。
3. 原生生物
原生生物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中间类型,其细胞结构简单,无细胞壁,同时也缺乏真核细胞核。
原生生物包括原生动物和原生植物两个界,常见的有隐孢子虫和原生质虫等。
4. 病毒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由核心蛋白质衣壳和核酸组成。
病毒依靠寄生于宿主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
病毒根据其核酸类型和外壳结构可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
综上所述,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生物和病毒四大类,每类微生物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通过对微生物的分类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生物特性、生长环境和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助于合理利用微生物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