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测试题(含最新中考题)+答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4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1.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隙D.分子由原子构成2.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3.以下事例主要体现分子间的间隔改变的是()4.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晾晒衣服在有阳光照射着的地方比在没有太阳光的地方干得快。
6、用微粒的性质解释下列问题:(1)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2)一定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3)雨季,室内空气的湿度增大,说明。
参考答案1.B2.D3.A4.D5.(1)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梅花花香的分子通过运动能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6.(1)分子很小(2)分子之间间隔变小(3)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1.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是,正负极产生___色_____,其体积比是_______。
正极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示意图分析水的分解过程: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水分子分解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变了、没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但原子。
4.分解反应是。
5.电解水的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物理变化 D.化学变化6.用直流电源电解水时,其结果为()A.正极产生氢气,负极产生氧气B.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C.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多D.负极产生的气体比正极多7.小兰通过学习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应为1:2,但自己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1:2。
章节测试题1.【答题】我们身边的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冰B.干冰C.生石灰D.大理石【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判断。
【解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冰、干冰、生石灰依次是水、二氧化碳、氧化钙,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大理石是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矿石。
故选D。
2.【答题】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水银B.冰水混合物C.空气D.明矾【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判断。
【解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水银是汞,明矾是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冰水混合物就是水,所以水银、明矾、冰水都是纯净物,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故选C.。
3.【答题】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混合物的是()A.矿泉水B.洁净的空气C.冰水混合物D.加碘食盐【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判断。
【解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矿泉水、洁净的空气、加碘食盐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
故选C.。
4.【答题】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B.浓硫酸C.液氧D.加碘盐【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判断。
【解答】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是混合物;浓硫酸是由水和硫酸组成,是混合物;液氧是氧气液化的状态,是纯净物;加碘盐由食盐和其他含碘物质组成,是混合物。
故选C。
5.【答题】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态氮B.加碘盐C.食用醋D.高钙奶【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判断。
【解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A、液态氮,是氮气液化的状态,属于纯净物。
B、加碘盐,C、食用醋,D、高钙奶,均由几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故选A.。
6.【答题】下列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①冰水混合物②洁净的空气③液氮④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判断。
《运动的水分子》考试题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9题) 1.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碘受热变成碘蒸气是碘分子发生了变化B .参加化学反应的二氧化碳分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C .物体受热膨胀,是由于分子受热后分子体积变大的缘故D .坐在教室里闻到窗外飘进来的桂花香气,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答案】【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判断,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解答】解:A 、碘受热变成碘蒸气是物理变化,碘分子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是碘分子的间隔;故A 不正确;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的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故B 不正确;C 、热胀冷缩只是分子的间隔发生改变,分子的体积、大小不会发生变化;故C 不正确;D 、分子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D 正确.故选D .【点评】正确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认识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同时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都是不断运动的.难度:容易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2.下列有关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这是个物理变化B .这是个化学变化C .这个过程中水分子的能量在不断变化D .太阳为水提供能量【答案】【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水的天然循环是水的三态之间的转化进行解答;根据雪花融化成水时分子获得能量,水结冰时分子失去能量进行解答;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能量进行解答【解答】解:A 、水的天然循环是水的三态之间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B 、水的天然循环是水的三态之间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故不正确;C 、雪花融化成水时分子获得能量,水结冰时分子失去能量,故正确;D 、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能量,故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难度:基础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3.在物理变化中,下列一定不变的是()①分子运动情况②分子间的间隔③分子本身的化学性质④分子的构成.A.只有①B.①和②C.只有③D.③④【答案】【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从微观上理解分子的种类不发生变化,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故变化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分子本身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分子的构成不会发生改变.但分子的运动运动情况,分子间的间隔可能发生变化.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掌握物理变化的基本特征以及分子在物理变化中的变化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4.今年世界各国频发地震.为防止震后疾病传染须对饮用水源进行处理后才可饮用,采取的措施有①煮沸②消毒③过滤④自然沉降,合理处理的顺序是()A.③①②④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答案】【考点】水的净化.【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已有的水的净化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净化水的合理措施是自然沉降、过滤、消毒,煮沸,据此解答.【解答】解:净化水的合理措施是自然沉降、过滤、消毒,煮沸,故选D.【点评】掌握水的净化的过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水的净化5.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与软水C.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用滤纸过滤可以除去所有的杂质【答案】【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进行解答;B、根据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与软水进行解答;C、根据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进行解答;D、根据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进行解答.【解答】解:A、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故A正确;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与软水,其中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B正确;C、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C正确;D、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而不能滤纸过滤除去所有的杂质,故D错误.故选:D.【点评】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水相关的化学知识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如水的组成及水电解实验、性质、用途、硬水和软水、节约水资源、水污染及防治等内容,在中考中出现机率很高.难度:基础知识点:水的净化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有自净作用,因此不会被污染B.水资源非常丰富,无需节约用水C.只要是无色、透明的水,就一定未被污染D.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需水量会不断增加【答案】【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水资源状况;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化肥农药的任意施用会造成水的污染,随着社会的发展,淡水资源需求量增加,需要节约用水,无色透明的水中可能含有可溶性有害物质.【解答】解:A、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化肥农药的任意施用会造成水的污染,故A错误;B、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是淡水资源短缺,需要节约用水,故B错误;C、无色透明的水中可能含有可溶性有害物质,故C错误;D、随着社会的发展,淡水资源需求量增加,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水资源的状况,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难度:基础知识点:水的净化7.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是()A.过滤操作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物B.蒸馏水中缺少人体必须的多种矿物质,长期饮用对人体有害C.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可采用蒸馏法D.洁净的空气中不含杂质,是纯净物【答案】【考点】硬水与软水;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化学知识生活化;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过滤除去的是水中的不溶性固体;B、通过蒸馏处理所得的水称为蒸馏水,其中只含有水而不含其它包括人体需要的矿物等任何物质;C、酒精和水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法分离;D、根据空气的成份分析;【解答】解:A、过滤除去的是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故A正确;B、由于蒸馏水不含人体所需的矿物质等,长期饮用不利于人体健康,故B正确;C、酒精和水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法分离,蒸馏时可适当加入生石灰,故C正确;D、洁净的空气中同样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难度不大.难度:基础知识点:我们周围空气单元测试8.下列有关过滤操作不正确的是()A.液面要始终低于滤纸边缘B.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C.漏斗下端管口要靠烧杯内壁D.玻璃棒紧靠在单层滤纸一边【答案】【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过滤的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进行分析.过滤实验时,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紧靠接受的烧杯.【解答】解:A.过滤操作中,液面要始终低于滤纸的边缘,故A正确;B.过滤操作中,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壁之间的缝隙流下,故B正确;C.过滤操作中,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故C正确;D.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紧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过滤的操作及注意事项,了解过滤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难度:基础知识点:水的净化9.净化的方法有很多,下列净化方法净化程度最高的是()A.过滤 B.吸附 C.蒸馏 D.静置【答案】【考点】水的净化.【专题】空气与水.【分析】蒸馏可以得到纯净水,净化程度最高;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过滤、静置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解答】解:A、过滤可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所得水还会含有可溶性杂质等;B、吸附是利用活性炭吸附作用,除去水中的异味和有色物质.C、蒸馏,把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所得水称为蒸馏水为纯净物;因此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D、静置是依靠杂质本身的重力作用,将固体自然沉降到水底,初步分离;故选C.【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各种操作的净水效果,然后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难度:基础知识点:水的净化10.下列净化水的常用方法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自然沉降 B.活性炭吸附C.过滤 D.消毒剂消毒【答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进行分析.自然沉降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过滤是把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和水分离的一种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消毒剂消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自然沉降的过程中只是不溶于水的颗粒沉淀下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B、活性炭能吸附色素和异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C、过滤是把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水分离的一种方法,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消毒剂消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难度:基础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称量固体C.滴加液体D.过滤【答案】【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液体加热需要注意事项进行判断;B、根据药品与砝码的位置关系考虑;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D、根据过滤操作中的一贴二低三靠考虑.【解答】解:A、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是: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夹试管时从底部往上套,套到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试管与桌面呈45度角,故A正确;B、根据称量物体时要左物右码,图示药品与砝码位置颠倒,图示错误,故B错;C、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C错;D、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D错.故选A.【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难度:基础知识点:走进化学实验室12.下列混合物可以用过滤法分离的是()①含泥沙的精盐②浑浊的河水③含有沙子的大米④食盐和白糖.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④D.②【答案】【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分析】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①精盐易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②浑浊的河水中泥沙不溶于水,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③沙子和大米都不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④食盐和白糖均易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①②混合物可以用过滤法分离.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过滤原理的应用,理解过滤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基础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盐13.下列有关硬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B.硬水中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C.硬水易生水垢,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D.硬水可以软化为软水【答案】【考点】硬水与软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软水是指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加热煮沸、蒸馏.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加热煮沸、蒸馏.【解答】解:A、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不含或含较少是错误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C、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加热煮沸、蒸馏,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难度:基础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单元测试1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自来水B.二氧化碳 C.软水 D.冰水混合物E.空气 F.果汁 G.氧气、固态氧【答案】【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自来水、软水、空气、果汁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氧气、固态氧中只有氧分子,它们都属于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自来水、软水、空气、果汁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氧气、固态氧中只有氧分子,它们都属于纯净物;故答案为:BDG;【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难度:容易知识点:元素15.下列各项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无关的是()A.吸附 B.沉降 C.电解 D.消毒【答案】【考点】水的净化.【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净化水的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消毒等;净化水的过程中不需要电解水.【解答】解:水电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净化水的过程中不需要电解水.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净化水的方法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难度:基础知识点:水的净化16.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B.自来水厂常用Cl02消毒,Cl0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2C.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D.5mL水和5mL酒精混合,溶液体积小于1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答案】【考点】水的净化;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明矾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微观粒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解答】解:A、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因为明矾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正确;B、Cl0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以求出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错误;C、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正确;D、5mL水和5mL酒精混合,溶液体积小于1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净化水的方法、化合价的求法、微观粒子的特征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难度:基础知识点:元素17.“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是我市的旅游宣传语,清澈的瘦西湖水属于()A.混合物B.纯净物C.单质 D.化合物【答案】【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水的特点与物质的分类特点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解答】解:清澈的西湖水中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难度:基础知识点:元素18.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若要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A.吸附 B.沉降 C.过滤 D.蒸馏【答案】【考点】水的净化.【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沉降、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蒸馏可以得到纯净水.【解答】解: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沉降、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蒸馏可以得到纯净水,净化程度最高.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净化水的方法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难度:基础知识点:水的净化19.你认为下列哪种情况不会造成水体污染()A.农业上大量施用化肥、农药B.工业上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C.人们用第四代广谱杀菌消毒剂(Cl02)对水进行杀菌消毒D.生活中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并将脏水随意排放【答案】【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农业上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会污染水资源进行解答;B、根据工业上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会污染水资源进行解答;C、根据用消毒剂(Cl02)对水进行杀菌消毒不会造成水污染进行解答;D、根据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进行解答.【解答】解:A、农业上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会污染水资源,故A错误;B、工业上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会污染水资源,故B错误;C、用消毒剂(Cl02)对水进行杀菌消毒不会造成水污染,故C正确;D、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水资源,故D错误.故选:C.【点评】水资源的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问题就成为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难度:基础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单元测试二、填空题(共3题)1.人们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物质是由各种微观粒子构成的.下面生活中的现象和事实,能说明粒子运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能说明粒子间存在间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能说明粒子不同,性质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①美酒飘香②盐咸糖甜③干冰升华④轮胎爆炸⑤热胀冷缩⑥水银非银.【答案】【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由题意,可知:①美酒飘香是微粒运动的结果;②盐咸糖甜:不同的微粒性质不同;③干冰升华是分子运动和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的结果;④轮胎爆胎是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的结果;⑤热胀冷缩也是微粒间间隔变化的结果.【解答】解:能说明粒子运动的是:①美酒飘香是微粒运动的结果;③干冰升华是分子运动和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的结果;能说明粒子间存在间隔的是:③干冰升华是分子运动和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的结果;④轮胎爆胎是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的结果;⑤热胀冷缩也是微粒间间隔变化的结果.能说明粒子不同,性质不同的是:②盐咸糖甜:不同的微粒性质不同;⑥水银和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其构成微粒不同,性质不同.故答为:①③;③④⑤;②⑥.【点评】掌握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记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了解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难度:容易知识点:离子2.在海水、蒸馏水、可乐饮料、氧气、二氧化碳5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解答】解:海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可乐饮料中含有水和碳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蒸馏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物质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纯净物.故填:海水;可乐饮料;蒸馏水;氧气;二氧化碳.【点评】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就可以判断该物质属于混合物,还是属于纯净物.难度:容易知识点:元素3.小冬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1)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2)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我认为可用__________________来检验.(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我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答案】【考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2)可以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3)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解答】解:(1)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是过滤.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臭味的物质.(2)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大量的泡沫,说明是软水;如果产生的泡沫很少,说明是硬水.(3)要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采用的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答案为:(1)过滤;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臭味的物质;(2)肥皂水;(3)加热煮沸.【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净化水的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难度:基础知识点:水的净化。
新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1运动的水分子同步测试题一、单选题1.“生态君山,荷香天下”。
荷花盛开,芳香四溢,这一现象说明( )A. 分子很小B. 分子间有间隔C. 分子总是在不停运动 D.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2.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 分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干冰B. 空气 C. 海水 D. 石油4.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A.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 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 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5.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 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B. 闻到远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 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间隔增大D. 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6.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 蒸发结晶B. 检查气密性C. 滴管用后不洗涤,直接放回原瓶D. 塞紧橡皮塞7.家庭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B. “卫岗”牌学生饮用奶C. 调味用的食醋D. 餐饮用的啤酒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铁锈B. 小苏打 C. 汽水 D. 石油9.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糖水B. 冰水混合物 C. 空气 D. 石油10.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 冰水混合物B. 大理石 C. 加碘食盐 D. 食醋11.属于纯净物的物质是()A. 洁净的空气B. 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C. 消毒酒精 D. 生理盐水二、填空题12.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问题.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铁路工人在铺设铁路时,钢轨与钢轨之间留有一定缝隙,用分子的性质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 .(2)水中加入少量蔗糖,静止一段时间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其原因是________ .13.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 的最小粒子.14. 将有关分子的特征的编号,填在对应的叙述后面:①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在钢瓶中(________ );②将食盐加到水中,水变咸了(________ );③路过餐馆,闻到酒菜香味( ________ );④木炭可以燃烧,之后得到二氧化碳却不能燃烧(________ )。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水的三态变化1.(2023山东沂源历山中学期中)从微观角度认识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分子间间隔变大C.水分子质量不变D.分子种类发生改变2.下列关于水受热沸腾、水蒸气遇冷凝结(如图所示)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给锅中水加热的目的是让分子从静止开始运动B.水变成水蒸气时,分子间间隔增大C.水变成水蒸气时,分子体积增加D.实验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知识点2分子3.(2022吉林中考)王安石在《梅花》中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闻到‘暗香’”说明了()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的质量很小D.分子由原子构成4.(2022河南濮阳期末)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十里桂花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D.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5.(2021河北中考)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变成红色。
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A.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B.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C.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6.(2023山东德州期中改编)2022年2月4日晚是北京冬奥会开幕之夜。
国家游泳中心又名“水立方”,用于水上运动;到冬季则变身为“冰立方”,用于开展冰上运动。
下列关于“水立方”变身“冰立方”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B.在变化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C.从“水立方”变身为“冰立方”,水分子停止了运动D.从“水立方”变身为“冰立方”,水分子的大小改变了能力提升全练7.(2022山东临沂中考改编)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比在阴凉处干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8.(2023山东淄博临淄期中)如图描述的是水发生某种变化的微观实质,其所描述的变化是()A.液态水结冰B.水的蒸发C.水的分解D.冰的融化9.(2022山东滨州期末)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可以吸收大量的热)可以制造云雾缭绕的效果,当喷出的干冰周围出现云雾时,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B.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C.水分子间的间隔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10.(2021江苏南京期中联考)(双选)如图为气体扩散的演示实验装置(甲、乙、丙为该装置的三种放置方法),两个瓶内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实验时抽去隔板然后观察现象。
1. 从宏观上看,2. 从微观上看,3. 从能量上看,从意义上看,,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 水的三态变化与天然循环I 知识点练I知识点一水的三态变化1. 水分子的变化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 和 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 _______ 和 ________ O 这样的变化属于变化。
2. 分子的性质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是由 构成的。
分子具有以下性质:(1)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 _______ o (2) 分子不断 。
获得能量时,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3) 分子之间有。
气体分子之间间隔较大,而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间隔较小,分子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4) 分子之间存在 o知识点二 水的天然循环是水的 变化。
是水分子在不停地 是水分子能量的 既实现了水的自身 I 示例展示I应用一水分子的变化例1下列关于水的三态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B. 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变化C. 当液态水变为固态冰时,水分子就停止了运动D. 水烧开后,壶盖上的水滴是水蒸气冷凝的结果[方法点拨]自然界里的水通过分子能量的变化实现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当能量改变后,分子的运动速率、间隔大小会随之改变,进而引起物质状态的改变。
冰''水 ,水蒸气 水分子的变化应用二分子的性质例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A.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一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B. 水结成冰一一分子停止运动C. 1滴水中大约有1.67X 102'个水分子一一分子很小 D. 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一一分子间有间隔量动隔量动隔获加增获加戒去慢小去慢大 失4减失减增[方法点拨]热胀冷缩实际上是分子间隔的改变,在此变化中分子本身的大小没改变;还要注意,尘土飞扬、柳絮纷飞都属于宏观物质的运动,不能利用分子的性质来解释。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习题一、填空题1.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的_________和________不会发生变化,变化的是水分子之间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雨后路边的水渍一会就消失了,是由于___________获得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挣脱___________离开___________,变成___________逃逸到空气中。
这叫水的___________。
烧开了水之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水滴滴下,这是___________在锅盖上___________的结果。
二、选择题1.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2.从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滴水中含有约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B.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D.25m3的石油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3.水变成水蒸气是()A.水的微粒发生了变化B.发生了化学变化C.水的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D.水的微粒由静止变成了运动4.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固态、液态C.液态、气态、固态 D.固态、气态、液态5.0℃的水继续冷却,结成冰后,分子间的间隔()A.不变B.增大C.减小D.不能确定6.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三态变化,主要原因是()A.构成水的微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构成水的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C.水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D.水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7.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8.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从显微镜下观察分子和原子的运动已经成为可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A.从科学预测分子原子的存在,到真实看到分子原子,科学研究是一个大胆假设、实践验证的过程B.分子间有间隔,固体中分子排列是有规律的C.分子是由更小粒子构成的D.分子是有外壳的实心球体,通常情况下静止不动9.今年我国要求“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必做题:1.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隙D.分子由原子构成2.对生活中以下现象的解释错误的选项是〔〕3.以下事例主要表达分子间的间隔改变的是〔〕4.以下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晾晒衣服时,在有阳光照射着的地方比在没有太阳光的地方干得快。
选做题:6、用微粒的性质解释以下问题:(1)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2〕一定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3〕雨季,室内空气的湿度增大,说明。
参考答案1.B2.D3.A4.D5.〔1〕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梅花花香的分子通过运动能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6、〔1〕分子很小〔2〕分子之间间隔变小〔3〕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第二套1.亲爱的同学们,你是否注意过,我们身边有很多公共标志,下面与消防平安无关的公共标志是〔〕A.B.C.D.2.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图标,装运乙醇(酒精)的箱子上应贴上的图标是〔〕A. B. C. D.3.从防止空气污染考虑,以下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的是4.以下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灭火的是〔〕A.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用湿抹布盖灭B.高楼失火,用高压水枪向着火处喷水灭火C.森林火灾时,用炸弹轰炸灭火D.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5.以以下图是常见的灭火实例,请在图的下方空格内填写所对应的灭火原理。
6.如右图所示,在一个玻璃杯底放一些碳酸钠,将一燃着蜡烛放入玻璃杯中,杯口盖一块玻璃片,过一会儿,蜡烛熄灭,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运动的水分子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现象中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是()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B. 气态氧在加压降温时变为淡蓝色的液态氧C. 水结成冰,冰融化成水 D. 100mL 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 干冰B. 氯酸钾 C. 大理石 D. 液氮3.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B. 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问的间隔变小C. 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D. 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4.野外生存训练课上,某同学设计了几种获得饮用水的方法,其中最不合理的是()A. 融化积雪,煮沸后使用 B. 用沙子和木炭处理海水,煮沸后使用C. 过滤泥水,煮沸后使用 D. 收集雨水,煮沸后使用5.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源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许多“水分子”。
下列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分子是极小的水滴 B.1个水分子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D. 水分子不能再分6.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特性不一致的是()A. AB. BC. CD. D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蒸馏水B. 赤铁矿 C. 自来水 D. 石灰石8.属于纯净物的物质是()A. 洁净的空气B. 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C. 消毒酒精 D. 生理盐水9.水结成冰时体积变大,说明()A. 分子变大了B. 分子停止运动 C. 有新分子生成 D. 分子间隙变大二、填空题(共4题;共11分)10.(2016•江西模拟)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_A、气球膨胀一气体分子变大B、冰融化成水一冰融化时形成了新的分子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一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D、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一________ .11.城镇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可用如图表示:除去水中固态杂质的设备是________.自然界的水多含有杂质.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通常称为硬水,一种软化硬水的简易办法是:________.12.根据分子的性质解释:(1)气体易压缩,固体不易被压缩________ .(2)花香十里________ .13.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洁净的塑料瓶从一河流中取回一定量的水样,然后进行如下研究分析:(1)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加入明矾粉末(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搅拌,溶解后静置一会儿。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必做题:1.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隙D.分子由原子构成2.对生活中以下现象的解释错误的选项是〔〕现象解释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C 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分子在不断运动D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3.以下事例主要表达分子间的间隔改变的是〔〕4.以下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晾晒衣服时,在有阳光照射着的地方比在没有太阳光的地方干得快。
选做题:6、用微粒的性质解释以下问题:(1)×1021个水分子;〔2〕一定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3〕雨季,室内空气的湿度增大,说明。
参考答案1.B2.D3.A4.D5.〔1〕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梅花花香的分子通过运动能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6、〔1〕分子很小〔2〕分子之间间隔变小〔3〕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第二节化学反响的表示一、选择题1.关于2CO+O2点燃2CO2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响生成二氧化碳C.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二氧化碳分子D.2g一氧化碳和1g氧气反响生成2g二氧化碳2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响是2X+2SO2+O2==2CaSO4+2CO2。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测试题
1、(苏州)用打气筒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是因为( )
A.气体分子很小 B.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
C.气体分子可分 D.气体分子在不断运动2、(2014年山东泰安)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给轮胎打气—分子之间有间隔
D.湿衣服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分子运动快
3、乒乓球被踩扁后,放到热水中又会鼓起来。
其原因是()
A、球内气体中分子体积增大
B、球内气体中分子质量增大
C、球内气体中分子间隔增大
D、球内气体中分子不运动了
4、从微观角度分析,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藏匿处的原因是
()
A、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的体积很小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B、水结冰---分子发生了变化
C、酒精挥发----分子之间间隔变大
D、轮胎充气---分子之间有间隔
6、下列各选项中,解释与事实不吻合
...的是()
事实解释
选
项
A 春天,远远的闻到花的香味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加压条件下,空气液化后体积变小加压条件下,分子的体积都
变小
C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氧气和氢
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气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20ml水和2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
于40ml
7、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现象说明了()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
8、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A.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
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化
D.花香四溢——分子作扩散运动
9.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的体积很小
10、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A、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B、食盐溶解在水中
C、食盐和蔗糖混合均匀
D、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
11水结成冰的过程中,关于水分子的能量、运动速率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能量升高,运动减慢
B、能量升高,运动加快
C、能量降低,运动加快
D、能量降低,运动减慢
1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能量,运动速度,分子间隔;水结成冰,水分子能量,运动速度,分子间隔
13.将分子特点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湿手放到火炉上烤干的快,说明
水受热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
给车胎打气,气体被压缩,说明
花香四溢,说明
20毫升酒精和20毫升的水混合体积小于40毫升,说明。
参考答案
1—10、BBCCB、BCBAC 11D
12、获得、加快、变大、失去、减慢、变大
13、(1)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的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2)相互之间有间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
(3)相互之间有间隔
(4)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的运动
(5)相互之间有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