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食品认证检查的基本要求概要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5
有机食品认证要点
一、有机食品的定义
有机食品是指使用有机成分,不添加合成化学肥料、合成除虫剂、农药和其他人工合成的物质,在经过专业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农业园中生产和加工而成的有机食品。
1.原料及生产
(1)有机原料:有机产品的原料必须全部为有机原料,包括蔬菜、水果、农作物、畜禽、肉类、鱼类、蛋类、乳制品、谷物等,其中原料必须在有机生产者的有机农业园中生产,并经过能够证明有机原料的有机生产认证机构的全面监管及认证。
(2)生产地点:有机食品的加工生产及包装地点必须是具有行政资质的有机食品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执行有机生产的原则,把有机原料加工成有机食品,不得添加有毒、有害、有害的添加剂等非有机原料。
2.认证体系
(1)流程
一般情况下,有机食品认证流程包括:申请认证、审核资料、审计认证、发证等步骤,其中申请认证是指把有机食品企业的各项资料提交给认证机构,审核资料是指由认证机构审核有关的资料,审计认证是指现场检查有机食品企业的认证情况,发证是指经过认证审核后,给具备条件的有机食品企业发放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中国有机食品认证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原料:有机食品的原料必须是来自已通过有机认证的有机农场或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者通过野生天然产品的方式采集。
2. 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
同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3. 加工过程:有机食品的加工过程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加工、贮藏、运输、包装、标识、销售等环节的标准,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着色剂等物质。
4. 质量管理体系: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加工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安全控制、环境管理、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5. 追溯体系:有机食品必须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全过程的信息记录,以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
6. 认证机构:有机食品必须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认证机构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总之,中国有机食品认证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体系,涉及到从原料到餐桌的各个环节,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健康、环保。
有机食品认证标准有机食品认证标准是指对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涉及的农业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有机食品认证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确保有机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有机食品认证标准要求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和转基因技术。
这意味着农民在种植有机农产品时,必须采用自然的、生物的方法来防治病虫害,保持土壤的生态平衡,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有机农产品的种子和苗木也必须符合有机认证的标准,不能使用转基因种子和苗木。
其次,有机食品认证标准对农产品的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环节也有严格的要求。
在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剂、防腐剂和色素,保证有机食品的原汁原味。
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有机食品受到污染和变质。
在销售环节,有机食品必须在包装上清晰标注有机认证的标志,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此外,有机食品认证标准还要求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必须通过认证机构的审核,符合一定的生产标准和管理要求,才能获得有机认证。
这些标准和要求涉及土壤和水质的检测、生产过程的记录和追溯、生产设施的清洁和卫生等方面,确保生产过程的透明和可追溯性。
总的来说,有机食品认证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不仅是对农业生产和加工环节的一种规范,更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一种保障。
有机食品认证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引导消费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因此,有机食品认证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农业、食品行业和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机食品认证必备条件:1、有机产品认证委托人应具备的条件;(1)取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有关机构注册登记的法人资格;(2)已取得相关法规规定的行政许可(适用时);(3)生产、加工的产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安全卫生标准和有关规范的要求;(4)建立和实施了文件化的有机产品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3个月以上;(5)申请认证的产品种类应在国家认监委公布的《有机产品认证目录》内;2、认证委托人应提交的文件和资料:(1)认证委托人的合法经营资质文件复印件,如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土地使用权证明及合同等。
(2)认证委托人及其有机生产、加工、经营的基本情况:认证委托人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当认证委托人不是产品的直接生产、加工者时,生产、加工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生产单元或加工场所概况;申请认证产品名称、品种及其生产规模包括面积、产量、数量、加工量等;同一生产单元内非申请认证产品和非有机方式生产的产品的基本信息;过去三年间的生产历史,如植物生产的病虫草害防治、投入物使用及收获等农事活动描述;野生植物采集情况的描述;动物、水产养殖的饲养方法、疾病防治、投入物使用、动物运输和屠宰等情况的描述;申请和获得其它认证的情况。
(3)产地(基地)区域范围描述,包括地理位置、地块分布、缓冲带及产地周围临近地块的使用情况等;加工场所周边环境描述、厂区平面图、工艺流程图等。
(4)有机产品生产、加工规划,包括对生产、加工环境适宜性的评价,对生产方式、加工工艺和流程的说明及证明材料,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等投入物质的管理制度以及质量保证、标识与追溯体系建立、有机生产加工风险控制措施等。
(5)本年度有机产品生产、加工计划,上一年度销售量、销售额和主要销售市场等。
(6)承诺守法诚信,接受行政监管部门及认证机构监督和检查,保证提供材料真实、执行有机产品标准、技术规范的声明。
(7)有机生产、加工的管理体系文件。
(8)有机转换计划(适用时)。
《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基本要求》1. 适用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在中国境内提供第三方有机,食品,认证服务的机构应满足的基本要求~为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可和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本文件适用于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以下简称“认可委”,对认证机构的认可和监督管理。
2. 引用文件ISO/IEC 导则65:1996 产品认证机构认可基本要求ISO/IEC 导则2: 1996 标准化及相关活动的基本术语与定义ISO/IEC 14050: 1998 环境管理-术语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十号令:《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办法》3. 定义ISO/IEC导则65、ISO/IEC导则2:199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十号令:《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办法》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同时本文件还包括以下定义。
3.1有机食品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的规范生产加工、并经独立、被认可的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等。
3.2有机食品认证机构根据已颁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技术规范所要求的其它规范性和补充性文件~对有机,食品,进行评价和认证的第三方机构。
3.3认证具有相应资质的独立第三方机构给予书面保证来证明某一明确定义的生产或加工体系经过系统的评估且符合特定要求的程序。
认证以一系列的检查为基础~包括实地检查、质量保证体系的审计和终产品的检测。
3.4认可由国家授权的权威机构依据相关准则对机构从事有机,食品,认证能力给予承认的一种程序。
3.5认证制度具备一定程序规则和管理要求的制度~认证机构依据该制度来实施认证活动以决定认证文件的发布和随后的认证资格的管理保持。
3.6认证检查认证检查是由认证机构指派的检查员根据认证程序和认证标准对申请者的生产、加工和管理体系进行审查~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及证据~并将审查结果以检查报告的形式客观的反映给认证机构的行为。
检查报告是认证机构决定是否颁发有机,食品,证书的主要依据之一。
有机食品认证标准有机食品认证是指对符合有机农业生产标准的农产品进行认证,以保障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信心和信任。
有机食品认证标准是对有机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的要求和规定,是有机食品认证的依据和指导。
有机食品认证标准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促进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保障有机食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产品质量提升,维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产环节的要求。
有机食品认证标准对有机农业生产环节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土壤管理、种子选用、施肥、植保措施等方面。
首先,要求农民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料,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其次,要求采用有机种子,禁止使用转基因种子;再者,要求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等绿色植保措施,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产环节的严格要求,保证了有机食品的生产过程健康、环保、安全。
二、加工环节的要求。
有机食品认证标准对有机食品的加工环节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加工设施、加工工艺、原料选用等方面。
首先,要求加工企业应当建立有机食品加工车间,禁止与非有机食品混加工;其次,要求采用有机食品原料,禁止使用转基因原料;再者,要求采用有机食品加工工艺,禁止使用化学添加剂和合成香精。
加工环节的严格要求,保证了有机食品的加工过程健康、卫生、安全。
三、运输、储存和销售环节的要求。
有机食品认证标准对有机食品的运输、储存和销售环节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运输工具、运输方式、储存条件、销售方式等方面。
首先,要求运输工具应当与非有机食品运输工具分开使用;其次,要求采用有机食品专用运输方式,禁止与非有机食品混运;再者,要求有机食品应当在指定的有机食品专用储存条件下储存,禁止与非有机食品混存;最后,要求有机食品应当在指定的有机食品专用销售场所销售,禁止与非有机食品混售。
运输、储存和销售环节的严格要求,保证了有机食品的质量安全和品质稳定。
四、总结。
有机食品认证标准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障有机食品的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食品认证标准有机食品认证标准是指对有机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有机农业生产技术进行认证的一种制度。
有机食品认证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有机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机食品认证标准要求严格。
有机食品的生产必须符合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和规定,包括土壤和水的质量、种子的来源、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动物的饲养和管理、农产品的采收、加工、运输等环节。
只有在严格符合这些标准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有机食品的认证资格。
其次,有机食品认证标准要求全程可追溯。
在有机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必须能够对生产环节进行全程追溯,包括种子的来源、施肥的情况、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情况、农产品的加工和运输等。
这样一来,消费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有机食品的生产过程,增强了对有机食品的信任度。
此外,有机食品认证标准要求无污染。
有机食品的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禁止使用转基因技术。
同时,对于农作物的保护和病虫害的防治,必须采用有机农业技术和方法,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有机食品认证标准要求定期审核和监督。
有机食品的生产企业必须接受第三方机构的定期审核和监督,确保生产过程符合有机食品认证标准的要求。
只有在经过审核合格后,才能继续生产和销售有机食品。
总之,有机食品认证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有机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食品认证标准的严格要求和全程可追溯,保证了有机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也增强了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信任度,促进了有机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同时,有机食品认证标准的定期审核和监督,也为有机食品的生产提供了保障,确保了有机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希望有机食品认证标准能够得到更加严格的执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的认证要领
有机食品的认证要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产环境:有机食品的生产环境必须符合有机标准,包括土壤、水源、空气等方面。
生产者需要对生产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环境无污染、无化学物质残留。
2. 种子和种苗:有机食品的种子和种苗必须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不能使用基因改造技术。
3. 土壤管理:生产者需要采取可持续的土壤管理方法,如轮作、绿肥、有机肥料等,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平衡。
4. 植物保护:生产者必须采用有机农业的植物保护方法,如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天然农药等,不能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化肥。
5. 动物福利:对于有机畜牧业,生产者需要保证动物的福利和健康,提供充足的饲料和饮水,以及适宜的生活环境。
6. 加工和包装:有机食品的加工和包装过程必须符合有机标准,不能使用化学添加剂和防腐剂等。
7. 认证机构:有机食品的认证需要由专业的认证机构进行,认证机构会对生产者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进行审核和检测,确保符合有机标准。
总之,有机食品的认证要领是确保生产过程符合有机标准,产品无污染、无化学物质残留,以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72 《 质量与认证》2021·02有机产品经营认证检查要求文/ 孙小强 夏岚[摘要] 根据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机产品认证经营类检查作业指导书》(CQC/07R0406-2020),结合安徽小鹿蓝蓝婴童食品有限公司有机产品经营认证的实际工作,分析有机产品经营认证检查要求。
[关键词] 有机产品经营认证 检查要求2020年10月,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 C I C 安徽)向安徽小鹿蓝蓝婴童食品有限公司颁发有机产品经营认证证书,这是C C I C 安徽公司颁发的第一张有机产品经营认证证书,也是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 Q C )颁发的第一张有机产品经营认证证书。
根据CQC 《有机产品认证经营类检查作业指导书》(CQC/07R0406-2020),结合本次有机产品经营认证的实际检查工作,简要分析有机产品经营认证检查要求。
一、有机产品认证“有机”是指一种产品生产、加工方式,而非“有机化学”。
根据我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 19630-2019)的规定,有机产品是指有机生产、有机加工的供人类消费、动物食用的产品。
我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规定,有机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
有机产品认证是指认证机构按照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和《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以及《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的规定对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进行评价的活动。
在我国境内销售的有机产品均需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认证。
二、有机产品经营认证2019年11月,认监委发布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C N C A-N-009:2019),规定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新规则的重大突破是,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增加了“经营”类别,并明确规定经营的定义指不改变产品包装的有机产品储存、运输和/或贸易活动。
有机产品经营认证实施的目的是为确保有机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完善有机产品市场流转管理,且明确认证机构不得给获得有机产品经营认证证书的认证委托人发放有机码。
有机食品的认证标准有机食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转基因技术等化学合成物质,以及不使用放射线、污泥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同时尊重自然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符合有机食品生产标准和认证程序的食品。
有机食品的认证标准是保障有机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下面将介绍有机食品的认证标准。
首先,有机食品的认证标准包括生产标准和加工标准。
生产标准主要包括土壤和施肥管理、作物和养殖管理、防治病虫害、种子和种苗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而加工标准主要包括加工设施、原料使用、加工工艺、包装储运等方面的要求。
生产和加工都需要符合相应的有机食品认证标准,才能获得有机食品认证资格。
其次,有机食品的认证标准还包括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要求。
生产有机食品的农场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壤的保护和改良、植物多样性的维护等。
同时,对于养殖业来说,动物福利也是有机食品认证的重要内容,要求农场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和饲养条件,保障动物的健康和福利。
再次,有机食品的认证标准还包括对农药、化肥、转基因产品等的禁用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等化学合成物质,禁止使用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产品。
同时,对于食品添加剂和保鲜剂也有严格的限制,只能使用经过认证的有机食品添加剂和保鲜剂。
最后,有机食品的认证标准还包括对生产和加工过程的追溯和记录要求。
生产和加工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追溯体系,对生产和加工过程进行全程记录,确保有机食品的可追溯性。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和文件记录,确保产品符合有机食品认证标准的要求。
总之,有机食品的认证标准是保障有机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包括生产标准和加工标准、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要求、对农药、化肥、转基因产品等的禁用要求,以及对生产和加工过程的追溯和记录要求。
只有严格遵守这些认证标准,才能确保生产出高质量、安全可靠的有机食品,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有机食品认证检查的基本要求
1 生产基地
1.1 范围
申请认证的生产基地应是边界清晰、所有权和经营权明确的农业生产单元。
通过认证的生产基地地块生产的所有植物和动物性产品都可以作为有机产品。
允许生产基地同时存在有机生产和常规生产,但生产基地经营者必须指定专人管理和经营用于有机生产的土地,且生产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区分非有机(包括常规和转换地块上的和已获得认证的地块上的植物、动物,这些措施包括:分开收获、单独运输、分开加工、分开储存和健全跟踪记录等;同时,要制定在5年内将原有的常规生产土地逐步转换成有机生产的计划,并将计划交认证机构批准。
禁止农场在有机和常规生产方式之间来回转换。
1.2 平行生产
如果一个农场同时以有机方式及非有机方式种植或养殖同一品种的作物或畜禽,则必须在满足以下条件的前提下,有机地块或养殖场生产的作物或畜禽产品才可作为有机产品销售:
a.农场经营者拥有多个分场,在不同分场间存在平行生产的情况,但各分场使用各自独立的生产、贮存设施和运输系统。
b.向认证机构报告存在平行生产的动植物品种,制订和实施了平行生产、收获、贮藏和运输的计划。
具有独立和完整的记录体系,确保能够明确区分有机产品与常规产品。
1.3 转换
由常规生产向有机生产需要转换,其后插种的作物或出生的动物才可作为有机产品。
生产者在转换期间必须完全按有机生产要求操作经1年有机转换后的田块中生长的作物,可以作为有机转换作物。
转换期一般从申请认证之日起计算。
如果申请者能提供真实的书面证明材料和土地利用的历史资料,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核准后,转换期可以从生产者实际开始有机生产的日期算起。
已通过有机认证的生产基地一旦回到常规生产方式,则需要重新经过有机转换才有可能再次获得有机认证。
1.4 缓冲带
如果生产基地的有机地块有可能受到邻近的常规地块污染影响,则在有机和常规地块之间必须设置级冲带或物理障碍物,保证有机地块不受污染。
1.5 生产基地历史
生产者必须提供最近3年(含申请认证的年度生产基地所有土地的使用状况、有关的生产方法、使用物质、作物收获及采后处理、作物产量以及目前生产措施等整套资料。
1.6 生产和管理计划
1.6.1 为了保持和改善土壤肥力,减少病虫草的危害,生产者应根据当地的生产情况,制定并实施非多年生作物的轮作计划,在作物轮作计划中,应将豆科作物包括在内。
1.6.2 生产者应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土壤培肥计划,提高土壤肥力,尽可能减少对生产基地外肥料的依赖。
1.6.3 生产者应制定有效的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计划,包括采用农业措施、生物、生态和物理防治措施。
1.6.4 生产者在生产中应采取措施,避免农事活动对土壤或作物的污染及生态破坏。
1.6.5 生产者应制定有效的生产基地生态保护计划,包括种植树木和草皮,控制水土流失,建立天敌的栖息地和保护带,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1.7 内部质量控制
1.7.1 生产基地必须保持完整的生产管理和销售记录,包括购买或使用生产基地内外的所有物质的来源和数量,作物种植管理、收获、加工和销售的全过程记录。
1.7.2 击禽养殖场必须保持完整的生产管理和销售记录,包括所有饲料、添加剂、用药等的来源和数量。
1.7.3 每只家畜和每批家禽有从出生到屠宰的全过程记录。
1.7.4 对于那些使用常规兽药处理过的家畜必须逐个清楚地标上标签,在标签上注明处理的物质名称和日期。
1.8 检查
申请认证的生产基地检查必须在植物和动物生长期进行。
检查员对被检查生产基地(包括申请认证的野生植物采集区的所有地块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检查存在平行生产的农场时,认证机构必须对其常规生产部分进行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面检查。
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可以根据管理需要,随时委派检查员对申请者的生产、加工和贸易进行未通知检查。
1.9 污染物分析
在下列情况下,应采集土壤、水和作物样品,分析禁用物质和污染物的残留状况:
a.首次申请认证的生产基地;
b.生产基地有可能使用了禁用物质;
c.过去经使用过禁用物质而受到污染时。
对于临近工业区的生产基地,应当采集大气样品进行污染物分析。
污染物的浓度必须低于我国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和食品卫生标准。
2 加工
2.1 范围
申请认证的加工厂应是所有权和经营权明确的加工单元。
允许加工厂同时加工相同品种的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但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明确区分有机加工和常规加工。
2.2 内部质量控制
2.5.1 必须制定和实施内部质量控制措施。
2.5.2 必须建立从原料采购、包装、储存到运输全过程的完整档案记录和跟踪审查体系,并保留相应的票据。
2.3 检查
检查应尽可能在加工生产期进行。
检查员至少每年对被检查的加工厂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有机食品认证机构根据管理需要,可随时委派检查员对加工厂进行未通知检查。
3 贸易
3.1 从小国内销售和进出口贸易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证明。
3.2 同时经营相同品种的有机和常规产品时,必须明确区分相同品种的有机和常规产品。
3.3 应确保有机产品在贸易过程中(进货、储存、运愉和销售不受有毒化学物质的污染。
3.4 必须制定和实施有机贸易内部质量控制措施,建立关于货源、运输、贮存和销售的完整的档案记录,外保留相应的票据。
3.5 贸易者对购买的有机产品进行再包装时,必须符合本标准关于包装和标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