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期末试题(9)
- 格式:pdf
- 大小:188.61 KB
- 文档页数:2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我国众多科技实体在各自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疆科技、华为集团、太极股份和凤凰光学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上述四个企业的标志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 .235a b a +=B .44a a a ÷=C .248a a a ⋅=D .()326a a -=-3.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a∥b ,若∥2=45°,则∥1等于( )A .125°B .130°C .135°D .145°4.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2cm 、2cm 、4cm B .2cm 、6cm 、3cm C .8cm 、6cm 、3cmD .11cm 、4cm 、6cm5.小张的爷爷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星期天爷爷从家里跑步到公园,打了一会太极拳,然后沿原路慢步走到家,下面能反映当天爷爷离家的距离y (米)与时间t (分钟)之间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A .B .C .D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B .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2 C .概率很小的事件不可能发生D .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0次,正面朝上的次数一定为50次 7.在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 .222()x y x y -=-B .2(2)(3)6a a a +-=-C .222()2a b a ab b +=++D .22(2)(2)2x y x y x y -+=-8.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B CD 的是( )A .35∠=∠B .24∠∠=C .15180∠+∠=︒D .34∠=∠ 9.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 固定矩形门框ABCD ,使其不变形,这种做法的根据是(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 .矩形的对称性C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D .三角形的稳定性10.如图,∥CAB =∥DBA ,再添加一个条件,不一定能判定∥ABC∥∥BAD 的是( )A .AC =BDB .∥1=∥2C .∥C =∥D D .AD =BC二、填空题11.一种花粉颗粒的直径约为0.0000058米,0.0000058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________. 12.计算:22(3)ab =_________.13.如图,DA∥CE 于点A ,CD∥AB ,∥1=30°,则∥D=_____.14.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装有3个红球,5个黄球,2个白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任意摸出一球,摸到黄球的概率为______.15.如果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是6,底边长为x ,那么三角形的面积y 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16.如图,四边形ABDC 的对称轴是AD 所在的直线,AC=5,DB=7,则四边形ABDC 的周长为_______17.珠江流域某江段江水流向经过B 、C 、D 三点拐弯后与原来相同,如图,若∥ABC=120°,∥BCD=80°,则∥CDE=__________度.三、解答题18.计算:022(3)2(1)π---+-;19.如图,已知∥1=∥2,∥D =60˚,求∥B 的度数.20.如图,已知线段AC ,BD 相交于点E ,A D ∠=∠,BE CE =,求证ABE DCE ∆≅∆.21.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直线a 为对称轴,点A ,点C 在直线a 上. (1)作∥ABC 关于直线a 的轴对称图形∥ADC ; (2)若∥BAC =35°,则∥BDA = ; (3)∥ABD 的面积等于 .22.先化简,再求值:2(4)(2)---x x y x y ,其中x =﹣1,y =1.23.从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剪掉一个边长为b 的正方形(如图1),然后将剩余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2).(1)上述操作能验证的等式是 ;(请选择正确的一个)A 、()()22a b a b a b -=+- B 、2222a ab b a b C 、()2a ab a a b +=+(2)若22164x y x y -=+=,,求x y -的值;(3)计算:22222111111111123420192020⎛⎫⎛⎫⎛⎫⎛⎫⎛⎫----- ⎪⎪⎪⎪⎪⎝⎭⎝⎭⎝⎭⎝⎭⎝⎭.24.在一只不透明的口袋里装有只有颜色不同的黑、白两种颜色的球共20个,某学习小组做摸球实验,将球搅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然后把它放回袋中,不断重复,下表是活动进行中的一组统计数据:(1)表中的a=________;(2)“摸到白球”的概率的估计值是___________(精确到0.1); (3)试估算口袋中黑、白两种颜色的球各有多少个?25.如图所示,在一个边长为12cm 的正方形的四个角都剪去一个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当小正方形的边长由小到大变化时,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也随之发生变化.(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2)如果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cm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ycm 2,请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 (3)当小正方形的边长由1cm 变化到5cm 时,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怎样变化的?26.在∥ABC中,AB=AC,D是BC边的中点,E、F分别是AD、AC边上的点.(1)如图∥,连接BE、EF,若∥ABE=∥EFC,求证:BE=EF;(2)如图∥,若B、E、F在一条直线上,且∥ABE=∥BAC=45°,探究BD与AE的数量之间有何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若AB=13,BC=10,AD=12,连接EC、EF,直接写出EC+EF的最小值.参考答案1.B【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详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2.D【解析】【分析】根据幂的运算法则即可依次判断.【详解】A.23+不能计算,故错误;a bB.34÷=,故错误;a a aC.246⋅=,故错误;a a aD.()326-=-,正确a a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幂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其运算法则.3.C【解析】【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3=∥2,再根据邻补角的定义解答.【详解】如图,∥a∥b,∥2=45°,∥∥3=∥2=45°,∥∥1=180°−∥3=13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性质定理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定理2:两条平行线被地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定理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4.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计算即可,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详解】A. ∥2+2=4,∥ 2cm、2cm、4cm不能组成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B. ∥2+3<6,∥2cm、6cm、3cm不能组成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C. ∥3+6>8,∥8cm、6cm、3cm能组成三角形,故符合题意;D. ∥4+6<11,∥11cm、4cm、6cm不能组成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熟练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B【解析】【详解】∥y轴表示当天爷爷离家的距离,X轴表示时间又∥爷爷从家里跑步到公园,在公园打了一会儿太极拳,然后沿原路慢步走到家,∥刚开始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到公园打太极拳时离家的距离不变,然后回家时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近又知去时是跑步,用时较短,回来是慢走,用时较多∥选项B中的图形满足条件.故选B.6.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故A正确;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为在0到1之间,故B 错误; 概率很小的事件也可能发生,故C 错误;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0次,正面向上的次数为50次是随机事件,D 错误; 故选A . 考点:随机事件. 7.C 【解析】 【分析】根据整式的运算法则即可判断. 【详解】A.222()2x y x xy y -=-+,故错误;B.2(2)(3)6a a a a +-=--,故错误;C.222()2a b a ab b +=++,正确D.22(2)(2)4x y x y x y -+=-,故错误; 故选C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整式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其运算法则. 8.D 【解析】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A 、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35∠=∠不能判定//AB CD ; B 、2∠ 和4∠为对顶角,无法判定//AB CD ;C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15180∠+∠=︒不能判定//AB CD ; D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34∠=∠可得//AB CD . 故选: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包括:∥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9.D【解析】【分析】用木条EF固定矩形门框ABCD,即是组成∥AEF,故可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释.【详解】解:加上EF后,原不稳定的四边形ABCD中具有了稳定的∥EAF,故这种做法根据的是三角形的稳定性.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稳定性的实际应用,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D【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ASA,AAS,SSS)判断即可.【详解】解答:解:A.∥AC=BD,∥CAB=∥DBA,AB=AB,∥根据SAS能推出∥ABC∥∥BAD,故本选项错误;B.∥∥CAB=∥DBA,AB=AB,∥1=∥2,∥根据ASA能推出∥ABC∥∥BAD,故本选项错误;C.∥∥C=∥D,∥CAB=∥DBA,AB=AB,∥根据AAS能推出∥ABC∥∥BAD,故本选项错误;D.根据AD=BC和已知不能推出∥ABC∥∥BAD,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11.5.8 ×10-6【解析】【详解】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 ,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由此可得,此题的a=5.8,10的指数为﹣6.故答案为:5.8×10-6.考点:科学记数法.12.249a b【解析】【分析】根据积的乘方:()n n n ab a b =和幂的乘方()nm mn a a =计算即可. 【详解】解:()22222422933ab a b a b ⨯==故答案为:249a b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幂的运算性质,掌握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3.60°【解析】【分析】先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出∥BAD=6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D 的度数.【详解】∥DA∥CE ,∥∥DAE=90°,∥∥1=30°,∥∥BAD=60°,又∥AB∥CD ,∥∥D=∥BAD=60°,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垂线的定义,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1 2【解析】【分析】让黄球的个数除以球的总数即为摸到红球的概率.【详解】3个红球,5个黄球,2个白球,一共是10个搅拌均匀后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则摸出的球是黄球的概率是51 102=.故答案为:12.【点睛】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15.3y x=【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三角形面积求法得出答案即可.【详解】∥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cm,底边上的高为6cm,∥三角形的面积y(cm2)可以表示为:y=3x.故答案为y=3x.【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关系式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正确记忆三角形面积公式是解题关键.16.24【解析】【详解】∥四边形ABDC的对称轴是AD所在的直线,AC=5,DB=7,∥AB=AC=5,CD=BD=7,∥四边形ABDC的周长=AC+CD+BD+AB=5+7+7+5=24.故答案为24.17.20【解析】由已知珠江流域某江段江水流向经过B 、C 、D 三点拐弯后与原来相同,得AB∥DE ,过点C 作CF∥AB ,则CF∥DE ,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CF+∥ABC=180°,所以能求出∥BCF ,继而求出∥DCF ,又由CF∥DE ,所以∥CDE=∥DCF .【详解】解:过点C 作CF∥AB ,已知珠江流域某江段江水流向经过B 、C 、D 三点拐弯后与原来相同,∥AB∥DE ,∥CF∥DE ,∥∥BCF+∥ABC=180°,∥∥BCF=60°,∥∥DCF=20°,∥∥CDE=∥DCF=20°.故答案为:20.【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过C 点先作AB 的平行线,由平行线的性质求解.18.314【解析】【分析】根据实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即可求解.【详解】解:022(3)2(1)π-----1114=-+ 314=.此题主要考查实数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知负指数幂的运算法则.19.120B ∠=︒;【解析】【分析】首先证出∥1=∥3,从而得出AB∥CD ,然后推出∥D+∥B=180°,代入求出即可.【详解】解:如图:∥∥1=∥2,∥2=∥3,∥∥1=∥3,∥AB∥CD ,∥∥D+∥B=180°,∥∥D=60°,∥∥B=120°.【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难度不大,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关键.20.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AAS 即可证明ABE DCE ∆≅∆.【详解】证明:在∥ABE 和∥DCE 中A D AEB DEC BE CE ∠∠⎧⎪∠=∠⎨⎪=⎩=∥∥ABE∥∥DCE(AAS).【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1.(1)如图见解析;(2)∥BDA=55°;(3)∥ABD的面积等于28.【解析】【分析】(1)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B关于直线a的对称点D的位置,然后与A、C顺次连接即可;(2)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解答即可;(3)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1)∥ADC如图所示;(2)∥BAD=2∥BAC=2×35°=70°,∥AB=AD,∥∥BDA=1(180°-∥BAD)=55°;2故答案为55°;×8×7=28,(3)∥ABD的面积=12故答案为28.【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变换作图以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22.﹣4y 2,-4【解析】【分析】根据单项式乘多项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可以化简题目中的式子,然后将x 、y 的值代入化简后的式子即可解答本题.【详解】解:x (x ﹣4y )﹣(x ﹣2y )2=x 2﹣4xy ﹣x 2+4xy ﹣4y 2=﹣4y 2,当y =1时,原式=﹣4×12=﹣4.【点睛】本题考查单项式乘多项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计算,掌握计算法则和公式结构正确计算是本题的解题关键.23.(1)A ;(2)4;(3)20214040 【解析】【分析】(1)观察图1与图2,根据图1中阴影部分面积22a b =-,图2中长方形面积()()a b a b =+-,得到验证平方差公式;(2)已知第一个等式左边利用平方差公式化简,将第二个等式代入求出所求式子的值即可; (3)先利用平方差公式变形,再约分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1)根据图形得:图1中阴影部分面积22a b =-,图2中长方形面积()()a b a b =+-, ∴上述操作能验证的等式是22()()a b a b a b -=+-,故答案为: A ;(2)22()()16x y x y x y -=+-=,4x y +=,4x y ∴-=;(3)22222111111111123420192020⎛⎫⎛⎫⎛⎫⎛⎫⎛⎫----- ⎪⎪⎪ ⎪⎪⎝⎭⎝⎭⎝⎭⎝⎭⎝⎭111111(1)(1)(1)(1)(1)(1)223320202020=-+-+⋯-+20213243201920212233402020=⨯⨯⨯⨯⨯⋯⨯⨯ 1202122020=⨯ 20214040=.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以及因式分解法的运用,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此类题目每一步都为后续解题提供了解题条件或方法.24.(1)0.58;(2)0.6;(3)白球的个数约为20×0.6=12个,黑球有20-12=8个【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得出摸到白球的频率.(2)由表中数据即可得;(3)根据摸到白球的频率和球的总数求得两种球的数量即可.(1)a=290÷500=0.58,故答案为:0.58;(2)由表可知,当n 很大时,摸到白球的频率将会接近0.6,所以“摸到白球”的概率的估计值是0.6;故答案为:0.6;(3)因为当n 很大时,摸到白球的频率将会接近0.6;所以白球的个数约为20×0.6=12个,黑球有20-12=8个.【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在解题时要注意频率和概率之间的关系,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5.(1)小正方形的边长是自变量,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因变量;(2)21444y x =-;(3)阴影部分的面积由140cm 2变到44cm 2【解析】【分析】(1)根据当小正方形的边长由小到大变化时,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也随之发生变化,则小正方形的边长是自变量,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因变量;(2)根据阴影部分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4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即可解答;(3)根据当小正方形的边长由1cm 变化到5cm 时,x 增大,x 2也随之增大,-4x 2则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所以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1)∥当小正方形的边长由小到大变化时,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也随之发生变化,∥小正方形的边长是自变量,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因变量;(2)由题意可得:2221241444y x x =-=-;(3)由(2)知:21444y x =-,当x=1cm 时,14441140y -⨯==(cm 2).当x=5cm 时,21444544y =-⨯=(cm 2).∥当小正方形的边长由1cm 变化到5cm 时,阴影部分的面积由140cm 2变到44cm 2【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关系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列出函数关系式.26.(1)证明见解析;(2)2AE BD =,证明见解析;(3)12013【解析】【分析】(1)连接CE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E CE =、A ABC CB =∠∠,经过倒角及角的和差运算可得∥ABE =∥ACE ,利用等边对等角即可得证;(2)根据已知易得ABF 和CEF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通过证明CBF EAF ≌即可得出结论;(3)由(1)可得EC EF BE EF +=+,作BP AC ⊥于点P ,则BP 为BE EF +的最小值,利用等面积法即可求解.【详解】解:(1)连接CE ,,∥AB =AC ,D 是BC 边的中点,∥AD 为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A ABC CB =∠∠,∥BE CE =,∥EBC ECB ∠=∠,∥ABC EBC ACB ECB ∠-∠=∠-∠,即∥ABE =∥ACE ,∥∥ABE =∥EFC ,∥∥ACE =∥EFC ,∥EF CE =,∥BE EF =;(2)连接CE ,由(1)可得∥ABE =∥ACE , ∥∥ABE =∥BAC =45°, ∥ABF 和CEF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F BF =,CF EF =, ∥CBF EAF ≌, ∥BC AE =,∥2AE BD =;(3)由(1)可知BE CE =, ∥EC EF BE EF +=+,作BP AC ⊥于点P ,则BP 为BE EF +的最小值,1122ABC S BC AD AC BP =⋅=⋅, 解得12013BP =,∥EC+EF 的最小值为12013.【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最值等内容,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1。
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将0.001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1.2×10﹣2B.1.2×10﹣3C.1.2×10﹣4D.1.2×10﹣5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天会下雨是必然事件B.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为C.概率很小的事件不可能发生D.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4.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4和10,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A.5B.6C.11D.165.计算(x2)3的结果是()A.x6B.x5C.3x2D.6x6.在Rt△ABC中,若一个锐角等于40°,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为()A.40°B.45°C.50°D.60°7.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 .(3×103)2=6×105B.36×32=38C.(﹣)4×34=﹣1D.36÷32=338.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50°,则它的底角度数为()A.40°B.50°C.65°D.60°9.如图,能判定DE∥AC的条件是()A.∠3=∠C B.∠1=∠3C.∠2=∠4D.∠1+∠2=180°10.小红从家出发去晨跑,她离开家和返回的距离y(米)与时间x(分)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出发10分钟时,小红距离家1000米B.整个晨跑过程一共走了3600米C.返回时速度为60米/分D.去时的平均速度小于返回速度二、填空题(7小题)11.正方形有条对称轴.12.计算:2a•3a2=.13.计算:4x2÷(2x)=.14.如图,∠A=∠D,∠1=∠2,要得到△ABC≌△DEF,添加一个条件可以是.15.某路口东西方向红绿灯的设置时间为:红灯30s,绿灯27s,黄灯3s.司机甲随机的从东往西开车到达该路口,请问他遇到红灯的概率是.16.如图,AD为∠BAE的平分线,AB∥CD.若∠BAE=40°,则∠ADC=度.17.如图,△ABC沿DE折叠,点A落在边BC上的点A1处,连接AA1,△ABC的周长为C△ABC=8.给出下列结论:①AE=A1E;②∠BAC=∠EA1D;③DE垂直平分AA1;④C+C=8.正确结论的序号是.14题图16题图17题图三、解答题(一)(3个题,每题6分,共18分)18.计算:()﹣1+(π﹣3)0﹣(﹣2)2.19.先化简,再求值:(a+2b)(a+b)+(a﹣b)2,其中a=﹣1,b=2.20.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厘米)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千克)间有下面关系(假设弹簧在弹性限度内):x012345y1010.51111.51212.5(1)根据表格,直接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2)求挂了10千克的物体后弹簧的长度.四、解答题(二)(3个题,每题8分,共24分)21.如图,在钝角△ABC中.(1)用尺规作图法作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BC、AC分别交于点D、E(保留作图痕迹,不用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画出△ABC的AC边上的高BH(可用三角板画图),连接AD,直接写出∠ADE和∠HBC的大小关系.22.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装有红、蓝、黄三种颜色的小球共60个,它们除颜色外其它均相同,其中红球有20个,蓝球比黄球多4个,随机的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1)求摸出一球是红球的概率;(2)求摸出一球是黄球的概率.23.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一点,以AD为边在AD右侧作△ADE,使AE=AD,连接CE,∠BAC=∠DAE=100°.(1)试说明△BAD≌△CAE;(2)若DE=DC,求∠CDE的度数.五、解答题(三)(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4.已知A=(4x4﹣x2)÷x2,B=(2x+5)(2x﹣5)+1.(1)求A和B;(2)若变量y满足y﹣A=B,求y与x的关系式;(3)在(2)的条件下,当y=7时,求8x2+(8x2﹣y)2﹣30的值.25.在△ABC中,AB=BC=12,∠ABC=90°.如图1,过点A作AH⊥AB,点D、E是从点A同时出发的两个动点,分别在射线AH和线段AB上运动,速度都为每秒2个单位.连结BD、DE,延长DE交直线BC于点M.当E到达点B时两点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1)如图1,请直接写出AC与DM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2)如图2,若改为在线段AB的上方作AH⊥AB,其它条件保持不变.①写出AC与DM的关系;当t=3时,判断△AEC和△MBD是否是全等三角形?并说明判断的理由;②连结CD和CE,求△CDE的面积y与t的关系式,并写出当t=3时y的值.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0个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分析】直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2.将0.001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1.2×10﹣2B.1.2×10﹣3C.1.2×10﹣4D.1.2×10﹣5【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整数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解:0.0012=1.2×10﹣3.故选: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天会下雨是必然事件B.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为C.概率很小的事件不可能发生D.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分析】不确定事件就是随机事件,即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大于0并且小于1.解:A.明天会下雨是随机事件,故此选项错误;B.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到1之间;故此选项错误;C.概率很小的事件也有可能发生,故此选项错误;D.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此选项正确;故选:D.4.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4和10,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A.5B.6C.11D.16【分析】设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为a,再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得出结论.解:设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为a,则10﹣4<a<10+4,即6<a<14.故选:C.5.计算(x2)3的结果是()A.x6B.x5C.3x2D.6x【分析】根据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计算即可.解:(x2)3=x2×3=x6.故选:A.6.在Rt△ABC中,若一个锐角等于40°,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为()A.40°B.45°C.50°D.60°【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等于40°,∴另一个锐角的度数=90°﹣40°=50°.故选:C.7.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3×103)2=6×105B.36×32=38C.(﹣)4×34=﹣1D.36÷32=33【分析】直接利用同底数幂的乘除运算法则、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分别化简得出答案.解:A、(3×103)2=9×106,故此选项错误;B、36×32=38,正确;C、(﹣)4×34=1,故此选项错误;D、36÷32=34,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8.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50°,则它的底角度数为()A.40°B.50°C.65°D.60°【分析】等腰三角形中,给出了顶角为50°,可以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直接求出底角,答案可得.解:∵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且顶角为50°,∴底角=(180°﹣50°)÷2=65°.故选:C.9.如图,能判定DE∥AC的条件是()A.∠3=∠C B.∠1=∠3C.∠2=∠4D.∠1+∠2=180°【分析】直接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分别分析得出答案.解:A、当∠3=∠C时,DE∥AC,符合题意;B、当∠1=∠3时,EF∥BC,不符合题意;C、当∠2=∠4时,无法得到DE∥AC,不符合题意;D、当∠1+∠2=180°时,EF∥BC,不符合题意;故选:A.10.小红从家出发去晨跑,她离开家和返回的距离y(米)与时间x(分)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出发10分钟时,小红距离家1000米B.整个晨跑过程一共走了3600米C.返回时速度为60米/分D.去时的平均速度小于返回速度【分析】①由x=10时y=1000可得出A结论正确;②整个晨跑过程一共走了1800×2=3600米,B结论正确;③返回时速度为:1800÷(30﹣20)=180(米/分),可得C结论错误;⑤去时的平均速度为:1800÷20=90(米/分),故D结论正确.解:由图象可得:x=10时y=1000,即出发10分钟时,小红距离家1000米,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整个晨跑过程一共走了1800×2=3600(米),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返回时速度为:1800÷(30﹣20)=180(米/分),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去时的平均速度为:1800÷20=90(米/分),即去时的平均速度小于返回速度,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7小题,每题4分,共28分)11.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分析】根据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分析.解: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如图:正方形的对称轴是两组对边中线所在直线和两组对角线所在直线,共有4条.故答案为:4.12.计算:2a•3a2=6a3.【分析】利用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运算.解:原式=6a3.故答案为6a3.13.计算:4x2÷(2x)=2x.【分析】直接利用整式的除法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解:4x2÷(2x)=2x.故答案为:2x.14.如图,∠A=∠D,∠1=∠2,要得到△ABC≌△DEF,添加一个条件可以是DF=AC或CD=AF..【分析】根据ASA即可解决问题.解:∵∠1=∠2,∠D=∠A,∴要得到△ABC≌△DEF,必须添加条件DF=AC或CD=AF.故答案为:DF=AC或CD=AF.15.某路口东西方向红绿灯的设置时间为:红灯30s,绿灯27s,黄灯3s.司机甲随机的从东往西开车到达该路口,请问他遇到红灯的概率是.【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司机甲遇到红灯的概率.解:由题意可得,司机甲遇到红灯的概率是=,故答案为:.16.如图,AD为∠BAE的平分线,AB∥CD.若∠BAE=40°,则∠ADC=20度.【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D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DC=∠DAB,代入求出即可.解:∵AD为∠BAE的平分线,∠BAE=40°,∴∠DAB=BAE=20°,∵AB∥CD,∴∠ADC=∠DAB=20°,故答案为:20.17.如图,△ABC沿DE折叠,点A落在边BC上的点A1处,连接AA1,△ABC的周长为C△ABC=8.给出下列结论:①AE=A1E;②∠BAC=∠EA1D;③DE垂直平分AA1;④C+C=8.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①②③④.【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A1E,AD=A1D,∠BAC=∠EA1D,可得DE垂直平分AA1,由线段的和差关系可求C+C=8,即可求解.解:∵△ABC沿DE折叠,点A落在边BC上的点A1处,∴AE=A1E,AD=A1D,∠BAC=∠EA1D,故①②正确,∴DE垂直平分AA1,故③正确,∵△ABC的周长为C△ABC=8,∴AB+AC+BC=8,∵C+C=BE+A1E+A1B+CD+A1D+CA1=BE+AE+BC+AD+DC=AB+AC+BC,∴C+C=8,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④.三、解答题(一)(3个题,每题6分,共18分)18.计算:()﹣1+(π﹣3)0﹣(﹣2)2.【分析】直接利用零指数幂的性质以及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解:原式=3+1﹣4=0.19.先化简,再求值:(a+2b)(a+b)+(a﹣b)2,其中a=﹣1,b=2.【分析】根据整式的混合运算顺序进行化简,然后代入值进行计算即可.解:原式=a2+ab+2ab+2b2+a2﹣2ab+b2=2a2+ab+3b2,当a=﹣1,b=2时,原式=2×(﹣1)2+(﹣1)×2+3×22=12.20.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厘米)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千克)间有下面关系(假设弹簧在弹性限度内):x012345y1010.51111.51212.5(1)根据表格,直接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y=0.5x+10;(2)求挂了10千克的物体后弹簧的长度.【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求得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把x=10代入(1)的结论解答即可.解:(1)由表格的数据可知,当x=0时,y=10,x每增加1kg,弹簧伸长0.5cm,∴y=0.5x+10;故答案为:y=0.5x+10;(2)把x=10代入y=0.5x+10得:y=5+10=15.即挂了10千克的物体后弹簧的长度为15cm.四、解答题(二)(3个题,每题8分,共24分)21.如图,在钝角△ABC中.(1)用尺规作图法作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BC、AC分别交于点D、E(保留作图痕迹,不用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画出△ABC的AC边上的高BH(可用三角板画图),连接AD,直接写出∠ADE和∠HBC的大小关系.【分析】(1)利用尺规作图法作AC的垂直平分线即可;(2)在(1)的条件下,画出△ABC的AC边上的高BH(可用三角板画图)即可,进而可以写出∠ADE和∠HBC 的大小关系.解:(1)如图,AC的垂直平分线DE即为所求;(2)在(1)的条件下,AC边上的高BH即为所求.∠ADE和∠HBC的大小关系为:相等.理由如下:∵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DA=DC,AE=EC,又DE=DE,∴△ADE≌△CDE(SSS),∴∠ADE=∠CDE,∵BH⊥AC,DE⊥AC,∴DE∥BH,∴∠CDE=∠HBC,∴∠ADE=∠HBC.22.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装有红、蓝、黄三种颜色的小球共60个,它们除颜色外其它均相同,其中红球有20个,蓝球比黄球多4个,随机的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1)求摸出一球是红球的概率;(2)求摸出一球是黄球的概率.【分析】(1)用红球的个数除以球的总个数即可得;(2)设黄球有x个,则篮球有(x+4)个,根据三种颜色球的总个数为60列方程求出x的值,再用黄色球的个数除以总个数即可得.解:(1)摸出一球是红球的概率为=;(2)设黄球有x个,则篮球有(x+4)个,根据题意,得:20+x+x+4=60,解得:x=18,∴袋子中黄球有18个,∴摸出一球是黄球的概率为=.23.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一点,以AD为边在AD右侧作△ADE,使AE=AD,连接CE,∠BAC=∠DAE=100°.(1)试说明△BAD≌△CAE;(2)若DE=DC,求∠CDE的度数.【分析】(1)根据SAS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2)证明∠B=∠ACB=∠ACE=40°,推出∠DCE=80°,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问题即可.【解答】(1)证明:∵∠BAC=∠DAE=100°,∴∠BAD=∠CAE,∵AB=AC,AD=AE,∴△BAD≌△CAE(SAS).(2)解:∵AB=AC,∠BAC=100°,∴∠B=∠ACB=40°,∵△BAD≌△CAE,∴∠B=∠ACE=40°,∴∠DCE=∠BCA+∠ACE=80°,∵DE=DC,∴∠DEC=∠DCE=80°,∴∠EDC=180°﹣80°﹣80°=20°.五、解答题(三)(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4.已知A=(4x4﹣x2)÷x2,B=(2x+5)(2x﹣5)+1.(1)求A和B;(2)若变量y满足y﹣A=B,求y与x的关系式;(3)在(2)的条件下,当y=7时,求8x2+(8x2﹣y)2﹣30的值.【分析】(1)利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以及平方差公式计算确定出A与B即可;(2)把化简得到A与B代入y﹣A=B中计算,得到y与x的关系式即可;(3)把y=7代入(2)中关系式计算求出x的值,即可求出所求.解:(1)A=(4x4﹣x2)÷x2=4x2﹣1,B=(2x+5)(2x﹣5)+1=4x2﹣25+1=4x2﹣24;(2)由y﹣A=B,得到y=A+B=4x2﹣1+4x2﹣24=8x2﹣25;(3)把y=7代入(2)中关系式得:8x2﹣25=7,即x2=4,则原式=8×4+(8×4﹣7)2﹣30=32+625﹣30=627.25.在△ABC中,AB=BC=12,∠ABC=90°.如图1,过点A作AH⊥AB,点D、E是从点A同时出发的两个动点,分别在射线AH和线段AB上运动,速度都为每秒2个单位.连结BD、DE,延长DE交直线BC于点M.当E到达点B时两点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1)如图1,请直接写出AC与DM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AC∥DM,AC=DM;(2)如图2,若改为在线段AB的上方作AH⊥AB,其它条件保持不变.①写出AC与DM的关系;当t=3时,判断△AEC和△MBD是否是全等三角形?并说明判断的理由;②连结CD和CE,求△CDE的面积y与t的关系式,并写出当t=3时y的值.【分析】(1)易证△DA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DAE=90°,∠AED=45°,证明△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AC=AB,∠BAC=∠ACB=45°,推出∠BAC=∠AED,则AC∥DM,过点D作DN⊥CB交CB延长线于N,则DN∥AB,由ASA证得△ADB≌△NBD,得DN=AB,证明△DN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DM=DN,即可推出AC=DM;(2)①设AC与DM交F,证明∠DAF=45°,∠ADE=45°,则∠DFA=180°﹣∠DAF ﹣∠ADF=90°,得出AC⊥DM,△DF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DF=AF,证明△CF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CF=MF,即可得出AC=DM;当t=3时,易证AD=AE=BE,△EB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BM=BE,∠BME =45°,推出BM=AE,即可由SAS证得△AEC≌△MBD;②由△A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AF=t,CF=AC﹣AF=12﹣t,由△DA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DE=2t,由S△CDE=DE•CF,即可得出y与t的关系式,当t=3时代入即可得出y的值.【解答】(1)解:AC与DM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是:AC∥DM,AC=DM;理由如下:∵点D、E是从点A同时出发的两个动点,分别在射线AH和线段AB上运动,速度都为每秒2个单位,∴AD=AE,∵AH⊥AB,∴△DA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AE=90°,∠AED=45°,∵∠ABC=90°,AB=BC,∴△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AB,∠BAC=∠ACB=45°,∴∠BAC=∠AED,∴AC∥DM,过点D作DN⊥CB交CB延长线于N,如图1所示:则DN∥AB,∴∠ABD=∠NDB,∵∠DAE=90°,∠ABC=90°,∴AD∥CN,∴∠ADB=∠NBD,在△ADB和△NBD中,,∴△ADB≌△NBD(ASA),∴DN=AB,∵AC∥DM,∴∠DMN=∠ACB=45°,∴△DN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M=DN,∴AC=DM,故答案为:AC∥DM,AC=DM;(2)①AC与DM的关系为:AC⊥DM,AC=DM,理由如下:设AC与DM交F,如图2所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BCA=45°,∵HA⊥AB,∴∠DAE=90°,∴∠DAF=90°﹣45°=45°,同(1)得:△DA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E=45°,∴∠DFA=180°﹣∠DAF﹣∠ADF=180°﹣45°﹣45°=90°,∴AC⊥DM,△DF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F=AF,∴∠CFM=∠DFA=90°,∵∠ACB=45°,∴△CF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F=MF,∴AF+CF=DF+MF,即AC=DM;当t=3时,△AEC和△MBD是全等三角形,如图3所示,理由如下:当t=3时,AE=AD=2×3=6,∴BE=AB﹣AE=12﹣6=6,∴AD=AE=BE,∵∠BEM=∠AED=45°,∴△EB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M=BE,∠BME=45°,∴BM=AE,∵∠BAC=45°,∴∠EAC=∠BMD,在△AEC和△MBD中,,∴△AEC≌△MBD(SAS);②如图4所示:∵∠AED=45°,AC⊥DE,∴△A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F=AE=×2t=t,∵AC=AB=12,∴CF=AC﹣AF=12﹣t,∵△DA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AE=×2t=2t,∵S△CDE=DE•CF,∴y=×2t×(12﹣t)=24t﹣2t2(0≤t≤6),当t=3时,y=24×3﹣2×32=54.。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若x,y均为正整数,且2x+1•4y=128,则x+y的值为()A.3 B.5 C.4或5 D.3或4或52.若函数,则当函数值y=8时,自变量x的值是()A.± B.4 C.±或4 D.4或﹣3.甲、乙两人以相同路线前往距离单位10km的培训中心参加学习.图中l甲、l乙分别表示甲、乙两人前往目的地所走的路程S(km)随时间t(分)变化的函数图象.以下说法:①乙比甲提前12分钟到达;②甲的平均速度为15千米/小时;③乙走了8km后遇到甲;④乙出发6分钟后追上甲.其中正确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4.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AE∥B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若∠E=35°,则∠BAC的度数为()A.40°B.45°C.60°D.70°5.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有20个除颜色外均相同的小球,每次摸球前先将盒中的球摇匀,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再放回盒中,通过大量重复摸球试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于0.4,由此可估计袋中红球的个数约为()A.4 B.6 C.8 D.126.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红色、黑色、白色的玻璃球共有40个,除颜色外其他完全相同.小张通过多次摸球试验后发现,其中摸到红色、黑色球的频率稳定在15%和45%,则口袋中白色球的个数很可能是()A.6 B.16 C.18 D.247.“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b=8,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则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9 B.6 C.4 D.38.估计(2﹣)•的值应在()A.1和2之间B.2和3之间C.3和4之间D.4和5之间9.若点A(a+1,b﹣2)在第二象限,则点B(﹣a,b+1)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10.设0<k<2,关于x的一次函数y=kx+2(1﹣x),当1≤x≤2时的最大值是()A.2k﹣2 B.k﹣1 C.k D.k+1二.填空题(共6小题)11.若y=++2,则x y=.12.如图,在直角△ABC中,∠C=90°,AC=6,BC=8,P、Q分别为边BC、AB上的两个动点,若要使△APQ 是等腰三角形且△BPQ是直角三角形,则AQ=.13.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14.计算:x•(﹣2x2)3=.15.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使点A落在DE上,若BC∥DE,则∠AFC的度数为.16.如图,在△ABC中,AB=AC.以点C为圆心,以CB长为半径作圆弧,交AC的延长线于点D,连结BD.若∠A=32°,则∠CDB的大小为度.三.解答题(共9小题)17.若x+y=3,且(x+2)(y+2)=12.(1)求xy的值;(2)求x2+3xy+y2的值.18.如图,四边形ABCD中,∠A=∠C=90°,BE平分∠ABC,DF平分∠ADC,则BE与DF有何位置关系?试说明理由.19.已知:如图所示,∠ABD和∠BDC的平分线交于E,BE交CD于点F,∠1+∠2=90°.(1)求证:AB∥CD;(2)试探究∠2与∠3的数量关系.20.如图,∠A=∠B,AE=BE,点D在AC边上,∠1=∠2,AE和BD相交于点O.(1)求证:△AEC≌△BED;(2)若∠1=42°,求∠BDE的度数.21.如图,BD⊥AC于点D,CE⊥AB于点E,AD=AE.求证:BE=CD.22.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于点E.求证:∠CBE=∠BAD.23.如图,四边形ABCD中,∠B=90°,AB∥CD,M为BC边上的一点,且AM平分∠BAD,DM平分∠ADC.求证:(1)AM⊥DM;(2)M为BC的中点.24.如图,A(﹣1,0),C(1,4),点B在x轴上,且AB=3.(1)求点B的坐标;(2)求△ABC的面积;(3)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A、B、P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0?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8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点D在y轴的负半轴上,若将△DAB沿直线AD折叠,点B恰好落在x轴正半轴上的点C处.(1)求AB的长和点C的坐标;(2)求直线CD的解析式.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若x,y均为正整数,且2x+1•4y=128,则x+y的值为()A.3 B.5 C.4或5 D.3或4或5【解答】解:∵2x+1•4y=2x+1+2y,27=128,∴x+1+2y=7,即x+2y=6∵x,y均为正整数,∴或∴x+y=5或4,故选:C.2.若函数,则当函数值y=8时,自变量x的值是()A.± B.4 C.±或4 D.4或﹣【解答】解:把y=8代入函数,先代入上边的方程得x=,∵x≤2,x=不合题意舍去,故x=﹣;再代入下边的方程x=4,∵x>2,故x=4,综上,x的值为4或﹣.故选:D.3.甲、乙两人以相同路线前往距离单位10km的培训中心参加学习.图中l甲、l乙分别表示甲、乙两人前往目的地所走的路程S(km)随时间t(分)变化的函数图象.以下说法:①乙比甲提前12分钟到达;②甲的平均速度为15千米/小时;③乙走了8km后遇到甲;④乙出发6分钟后追上甲.其中正确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解答】解:①乙在28分时到达,甲在40分时到达,所以乙比甲提前了12分钟到达;故①正确;②根据甲到达目的地时的路程和时间知:甲的平均速度=10÷=15千米/时;故②正确;④设乙出发x分钟后追上甲,则有:×x=×(18+x),解得x=6,故④正确;③由④知:乙第一次遇到甲时,所走的距离为:6×=6km,故③错误;所以正确的结论有三个:①②④,故选:B.4.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AE∥B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若∠E=35°,则∠BAC的度数为()A.40°B.45°C.60°D.70°【解答】解:∵AE∥BD,∴∠CBD=∠E=35°,∵BD平分∠ABC,∴∠CBA=70°,∵AB=AC,∴∠C=∠CBA=70°,∴∠BAC=180°﹣70°×2=40°.故选:A.5.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有20个除颜色外均相同的小球,每次摸球前先将盒中的球摇匀,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再放回盒中,通过大量重复摸球试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于0.4,由此可估计袋中红球的个数约为()A.4 B.6 C.8 D.12【解答】解:由题意可得:,解得:x=8,故选:C.6.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红色、黑色、白色的玻璃球共有40个,除颜色外其他完全相同.小张通过多次摸球试验后发现,其中摸到红色、黑色球的频率稳定在15%和45%,则口袋中白色球的个数很可能是()A.6 B.16 C.18 D.24【解答】解:∵摸到红色球、黑色球的频率稳定在15%和45%,∴摸到白球的频率为1﹣15%﹣45%=40%,故口袋中白色球的个数可能是40×40%=16个.故选:B.7.“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b=8,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则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9 B.6 C.4 D.3【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b,∵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ab=×8=4,∴4×ab+(a﹣b)2=25,∴(a﹣b)2=25﹣16=9,∴a﹣b=3,故选:D.8.估计(2﹣)•的值应在()A.1和2之间B.2和3之间C.3和4之间D.4和5之间【解答】解:(2﹣)•=2﹣2=﹣2,∵4<<5,∴2<﹣2<3,故选:B.9.若点A(a+1,b﹣2)在第二象限,则点B(﹣a,b+1)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解答】解:由A(a+1,b﹣2)在第二象限,得a+1<0,b﹣2>0.解得a<﹣1,b>2.由不等式的性质,得﹣a>1,b+1>3,点B(﹣a,b+1)在第一象限,故选:A.10.设0<k<2,关于x的一次函数y=kx+2(1﹣x),当1≤x≤2时的最大值是()A.2k﹣2 B.k﹣1 C.k D.k+1【解答】解:原式可以化为:y=(k﹣2)x+2,∵0<k<2,∴k﹣2<0,则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1时,函数值最大,最大值是:(k﹣2)+2=k.故选:C.二.填空题(共6小题)11.若y=++2,则x y=9.【解答】解:y=有意义,必须x﹣3≥0,3﹣x≥0,解得:x=3,代入得:y=0+0+2=2,∴x y=32=9.故答案为:9.12.如图,在直角△ABC中,∠C=90°,AC=6,BC=8,P、Q分别为边BC、AB上的两个动点,若要使△APQ 是等腰三角形且△BPQ是直角三角形,则AQ=或.【解答】解:①如图1中,当AQ=PQ,∠QPB=90°时,设AQ=PQ=x,∵PQ∥AC,∴△BPQ∽△BCA,∴=,∴=,∴x=,∴AQ=.②当AQ=PQ,∠PQB=90°时,设AQ=PQ=y.∵△BQP∽△BCA,∴=,∴=,∴y=.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AQ的值为或.13.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4.【解答】解:由题意得,x﹣4≠0,解得,x≠4,故答案为:x≠4.14.计算:x•(﹣2x2)3=﹣4x7.【解答】解:x•(﹣2x2)3=x•(﹣8x6)=﹣4x7.故答案为:﹣4x7.15.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使点A落在DE上,若BC∥DE,则∠AFC的度数为75°.【解答】解:∵BC∥DE,△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FBC=∠EAB=(180°﹣90°)=45°,∵∠AFC是△AEF的外角,∴∠AFC=∠FAE+∠E=45°+30°=75°.故答案为:75°.16.如图,在△ABC中,AB=AC.以点C为圆心,以CB长为半径作圆弧,交AC的延长线于点D,连结BD.若∠A=32°,则∠CDB的大小为37度.【解答】解:∵AB=AC,∠A=32°,∴∠ABC=∠ACB=74°,又∵BC=DC,∴∠CDB=∠CBD=∠ACB=37°.故答案为:37.三.解答题(共9小题)17.若x+y=3,且(x+2)(y+2)=12.(1)求xy的值;(2)求x2+3xy+y2的值.【解答】解:(1)∵x+y=3,(x+2)(y+2)=12,∴xy+2x+2y+4=12,∴xy+2(x+y)=8,∴xy+2×3=8,∴xy=2;(2)∵x+y=3,xy=2,∴x2+3xy+y2=(x+y)2+xy=32+2=11.18.如图,四边形ABCD中,∠A=∠C=90°,BE平分∠ABC,DF平分∠ADC,则BE与DF有何位置关系?试说明理由.【解答】解:BE∥DF.理由如下:∵∠A=∠C=90°(已知),∴∠ABC+∠ADC=180°(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BE平分∠ABC,DF平分∠ADC,∴∠1=∠2=∠ABC,∠3=∠4=∠ADC(角平分线的定义).∴∠1+∠3=(∠ABC+∠ADC)=×180°=90°(等式的性质).又∠1+∠AEB=9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3=∠AEB(同角的余角相等).∴BE∥D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9.已知:如图所示,∠ABD和∠BDC的平分线交于E,BE交CD于点F,∠1+∠2=90°.(1)求证:AB∥CD;(2)试探究∠2与∠3的数量关系.【解答】证明:(1)∵BE、DE平分∠ABD、∠BDC,∴∠1=∠ABD,∠2=∠BDC;∵∠1+∠2=90°,∴∠ABD+∠BDC=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解:(2)∵DE平分∠BDC,∴∠2=∠FDE;∵∠1+∠2=90°,∴∠BED=∠DEF=90°;∴∠3+∠FDE=90°;∴∠2+∠3=90°.20.如图,∠A=∠B,AE=BE,点D在AC边上,∠1=∠2,AE和BD相交于点O.(1)求证:△AEC≌△BED;(2)若∠1=42°,求∠BDE的度数.【解答】解:(1)证明:∵AE和BD相交于点O,∴∠AOD=∠BOE.在△AOD和△BOE中,∠A=∠B,∴∠BEO=∠2.又∵∠1=∠2,∴∠1=∠BEO,∴∠AEC=∠BED.在△AEC和△BED中,,∴△AEC≌△BED(ASA).(2)∵△AEC≌△BED,∴EC=ED,∠C=∠BDE.在△EDC中,∵EC=ED,∠1=42°,∴∠C=∠EDC=69°,∴∠BDE=∠C=69°.21.如图,BD⊥AC于点D,CE⊥AB于点E,AD=AE.求证:BE=CD.【解答】证明;∵BD⊥AC于点D,CE⊥AB于点E,∴∠ADB=∠AEC=90°,在△ADB和△AEC中,∴△ADB≌△AEC(ASA)∴AB=AC,又∵AD=AE,∴BE=CD.22.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于点E.求证:∠CBE=∠BAD.【解答】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CBE+∠C=∠CAD+∠C=90°,∠CAD=∠BAD,∴∠CBE=∠BAD.23.如图,四边形ABCD中,∠B=90°,AB∥CD,M为BC边上的一点,且AM平分∠BAD,DM平分∠ADC.求证:(1)AM⊥DM;(2)M为BC的中点.【解答】解:(1)∵AB∥CD,∴∠BAD+∠ADC=180°,∵AM平分∠BAD,DM平分∠ADC,∴2∠MAD+2∠ADM=180°,∴∠MAD+∠ADM=90°,∴∠AMD=90°,即AM⊥DM;(2)作NM⊥AD交AD于N,∵∠B=90°,AB∥CD,∴BM⊥AB,CM⊥CD,∵AM平分∠BAD,DM平分∠ADC,∴BM=MN,MN=CM,∴BM=CM,即M为BC的中点.24.如图,A(﹣1,0),C(1,4),点B在x轴上,且AB=3.(1)求点B的坐标;(2)求△ABC的面积;(3)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A、B、P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0?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点B在点A的右边时,﹣1+3=2,点B在点A的左边时,﹣1﹣3=﹣4,所以,B的坐标为(2,0)或(﹣4,0);(2)△ABC的面积=×3×4=6;(3)设点P到x轴的距离为h,则×3h=10,解得h=,点P在y轴正半轴时,P(0,),点P在y轴负半轴时,P(0,﹣),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0,)或(0,﹣).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8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点D在y轴的负半轴上,若将△DAB沿直线AD折叠,点B恰好落在x轴正半轴上的点C处.(1)求AB的长和点C的坐标;(2)求直线CD的解析式.【解答】解:(1)∵直线y=﹣x+8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A(6,0),B(0,8),在Rt△OAB中,∠AOB=90°,OA=6,OB=8,∴AB==10,∵△DAB沿直线AD折叠后的对应三角形为△DAC,∴AC=AB=10.∴OC=OA+AC=OA+AB=16.∵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的坐标为C(16,0).(2)设点D的坐标为D(0,y)(y<0),由题意可知CD=BD,CD2=BD2,在Rt△OCD中,由勾股定理得162+y2=(8﹣y)2,解得y=﹣12.∴点D的坐标为D(0,﹣12),可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x﹣12(k≠0)∵点C(16,0)在直线y=kx﹣12上,∴16k﹣12=0,解得k=,∴直线CD的解析式为y=x﹣12.北师大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抽样监测考试数学试卷说明:1.全卷共4页,三大题,23小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09(北师大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3分)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3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a﹣b)2=a2﹣b2B.a3﹣a2=aC.(2a+1)(2a﹣1)=4a﹣1 D.(﹣2a3)2=4a63.(3分)下列各题中,能用平方差公式的是()A.(1+a)(a+1)B.(x+y)(﹣y+x)C.(x2﹣y)(x+y2)D.(x﹣y)(﹣x+y)4.(3分)下列事件中,是不确定事件的是()A.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B.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C.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D.对顶角相等5.(3分)如图,工人师傅做了一个长方形窗框ABCD,E、F、G、H分别是四条边上的中点,为了使它稳固,需要在窗框上钉一根木条,这根木条不应钉在()A.A、C两点之间B.E、G两点之间C.B、F两点之间D.G、H两点之间6.(3分)若从长度分别为3、5、6、9的四条线段中任取三条,则能组成三角形的概率为()A.B.C.D.7.(3分)如图,AE∥BD,∠1=120°,∠2=40°,则∠C的度数是()A.10°B.20°C.30°D.40°8.(3分)如图,在下列四组条件中,能得到AB∥CD的是()A.∠ABD=∠BDC B.∠3=∠4C.∠BAD+∠ABC=180°D.∠1=∠29.(3分)端午节三天假期的某一天,小明全家上午8时自架小汽车从家里出发,到某著名旅游景点游玩.该小汽车离家的距离S(千米)与时间t(小时)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景点离小明家180千米 B.小明到家的时间为17点C.返程的速度为60千米每小时D.10点至14点,汽车匀速行驶10.(3分)如图,直线l1∥l2,点A在直线l1上,以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直线l1、l2于点B、C,连接AC、BC.若∠ABC=54°,则∠1的大小为()A.70°B.72°C.74°D.76°11.(3分)如图,小明用铅笔可以支起一张质地均匀的三角形卡片,则他支起的这个点应是三角形的()A.三边高的交点 B.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三边中线的交点12.(3分)如图,在Rt△ABC中,∠C=90°,直线DE是斜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若AC=8,BC=6,则△DBC的周长为()A.12 B.14 C.16 D.无法计算13.(3分)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A′O′B′等于已知角∠AOB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图形的全等这一章的知识,说明画出∠A′O′B′=∠AOB的依据是()A.SAS B.ASA C.AAS D.SSS14.(3分)如图所示,∠E=∠F=90°,∠B=∠C,AE=AF,结论:①EM=FN;②CD=DN;③∠FAN=∠EAM;④△ACN≌△ABM.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15.(3分)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1,图2所示的方向对折,然后沿图3中的虚线剪裁得到图4,将图4的纸片展开铺平,再得到的图案是()A.B.C.D.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7.(3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因为成功地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却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同时也是导电性最好的材料,其理论厚度仅0.000 000 34毫米,将0.000 000 3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18.(3分)用边长60cm的正方形铁皮做一个无盖水箱,先在四个角分别截去一个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翻转90°角,再焊接而成,如果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xcm,水箱的容积是ycm3,则因变量y与自变量x之间的关系式是.19.(3分)若4a2+ka+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等于.20.(3分)假如一只小猫在如图所示的地板上自由地走来走去,并随意停留在某块方砖上,它最终停留在黑色的方砖上的概率是.21.(3分)如图,已知AD=CB,若利用“SAS“来判定△ABC≌△CDA,则添加直接条件是.22.(3分)如图,AD是△ABC的高,BE是△ABC的内角平分线,BE、AD相交于点F,已知∠BAD=40°,则∠BFD=°.三、解答题23.计算化简:(1)|﹣3|+(﹣1)2017×(π﹣3)0﹣(﹣)﹣3(2)(a2b)•(﹣2ab2)2÷(﹣0.5a4b5)24.先简化、再求值:[(x+2y)2﹣(x+y)(3x﹣y)﹣5y2]÷2x,其中x=﹣2,y=.25.如图,在△ABC中,已知∠CDB=110°,∠ABD=30°.(1)请用直尺和圆规在图中直接作出∠A的平分线AE交BD于E;(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的条件下,求出∠AED的度数.26.如图,在3×3的正方形格纸中,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如图中的△ABC是一个格点三角形,请你在下面四张图中各画出一个与△ABC 成轴对称的格点三角形,并用虚线标出它们的对称轴(要求画出的四个格点三角形互不相同).27.已知﹣纸箱中放有大小均匀的x只白球和y只黄球,从箱中随机地取出一只白球的概率是.(1)试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x=10时,再往箱中放进20只白球,求随机地取出一只黄球的概率P.28.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于点D,交AC于点E,且AC=15cm,△BCE的周长等于25cm.(1)求BC的长;(2)若∠A=36°,并且AB=AC.求证:BC=BE.29.如图,已知,BD与CE相交于点O,AD=AE,∠B=∠C,请解答下列问题:(1)△ABD与△ACE全等吗?为什么?(2)BO与CO相等吗?为什么?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09(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3分)(2016春•祁阳县期末)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看图形是不是关于直线对称.【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两边图象折叠后可重合.2.(3分)(2016春•通川区期末)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a﹣b)2=a2﹣b2B.a3﹣a2=aC.(2a+1)(2a﹣1)=4a﹣1 D.(﹣2a3)2=4a6【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合并同类项法则、平方差公式、幂运算的性质进行逐一分析判断.【解答】解:A、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得(a﹣b)2=a2﹣2ab+b2,故本选项错误;B、两项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本选项错误;C、根据平方差公式,得(2a+1)(2a﹣1)=4a2﹣1,故本选项错误;D、(﹣2a3)2=4a6,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合并同类项以及幂运算的性质,熟悉各个公式以及法则.3.(3分)(2016春•滕州市期末)下列各题中,能用平方差公式的是()A.(1+a)(a+1)B.(x+y)(﹣y+x)C.(x2﹣y)(x+y2)D.(x﹣y)(﹣x+y)【分析】利用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的是(x+y)(﹣y+x)=x2﹣y2,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4.(3分)(2016春•滕州市期末)下列事件中,是不确定事件的是()A.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B.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C.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D.对顶角相等【分析】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判断相应事件的类型即可.【解答】解: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是必然事件;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是必然事件;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是随机事件;对顶角相等是必然事件,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5.(3分)(2016春•滕州市期末)如图,工人师傅做了一个长方形窗框ABCD,E、F、G、H分别是四条边上的中点,为了使它稳固,需要在窗框上钉一根木条,这根木条不应钉在()A.A、C两点之间B.E、G两点之间C.B、F两点之间D.G、H两点之间【分析】用木条固定长方形窗框,即是组成三角形,故可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释.【解答】解:工人师傅做了一个长方形窗框ABCD,工人师傅为了使它稳固,需要在窗框上钉一根木条,这根木条不应钉在E、G两点之间(没有构成三角形),这种做法根据的是三角形的稳定性.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稳定性的实际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钢架桥、房屋架梁等,因此要使一些图形具有稳定的结构,往往通过连接辅助线转化为三角形而获得.6.(3分)(2013•滨州)若从长度分别为3、5、6、9的四条线段中任取三条,则能组成三角形的概率为()A.B.C.D.【分析】利用列举法可得:从长度分别为3、5、6、9的四条线段中任取三条的可能结果有:3、5、6;3、5、9;3、6、9;5、6、9;能组成三角形的有:3、5、6;5、6、9;然后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从长度分别为3、5、6、9的四条线段中任取三条的可能结果有:3、5、6;3、5、9;3、6、9;5、6、9;能组成三角形的有:3、5、6;5、6、9;∴能组成三角形的概率为:=.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列举法求概率的知识.此题难度不大,注意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7.(3分)(2011•济宁)如图,AE∥BD,∠1=120°,∠2=40°,则∠C的度数是()A.10°B.20°C.30°D.40°【分析】由AE∥BD,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可求得∠CBD的度数,又由对顶角相等,即可得∠CDB的度数,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C的度数.【解答】解:∵AE∥BD,∴∠CBD=∠1=120°,∵∠BDC=∠2=40°,∠C+∠CBD+∠CDB=180°,∴∠C=20°.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注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8.(3分)(2016春•滕州市期末)如图,在下列四组条件中,能得到AB∥CD的是()A.∠ABD=∠BDC B.∠3=∠4C.∠BAD+∠ABC=180°D.∠1=∠2【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A、若∠ABD=∠BDC,则AB∥CD,故本选项正确;B、若∠3=∠4,则AD∥BC,故本选项错误;C、若∠BAD+∠ABC=180°,则AD∥BC,故本选项错误;D、若∠1=∠2,则AD∥BC,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熟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3分)(2016春•滕州市期末)端午节三天假期的某一天,小明全家上午8时自架小汽车从家里出发,到某著名旅游景点游玩.该小汽车离家的距离S(千米)与时间t(小时)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景点离小明家180千米 B.小明到家的时间为17点C.返程的速度为60千米每小时D.10点至14点,汽车匀速行驶【分析】根据函数图象的纵坐标,可判断A;根据待定系数法,可得返回的函数解析式,根据函数值与自变量的对应关系,可判断B;根据函数图象的纵坐标,可得返回的路程,根据函数图象的横坐标,可得返回的时间,根据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可判断C;根据函数图象的纵坐标,可判断D.【解答】解:A、由纵坐标看出景点离小明家180千米,故A正确;B、由纵坐标看出返回时1小时行驶了180﹣120=60千米,180÷60=3,由横坐标看出14+3=17,故B正确;C、由纵坐标看出返回时1小时行驶了180﹣120=60千米,故C正确;D、由纵坐标看出10点至14点,路程不变,汽车没行驶,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观察函数图象的纵坐标得出路程,观察函数图象的横坐标得出时间是解题关键.10.(3分)(2015•张家口二模)如图,直线l1∥l2,点A在直线l1上,以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直线l1、l2于点B、C,连接AC、BC.若∠ABC=54°,则∠1的大小为()A.70°B.72°C.74°D.76°【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2,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1=∠2.【解答】解:如图,由题意得,AC=AB,∠2=180°﹣54°×2=72°,∵l1∥l2,∴∠1=∠2=7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1.(3分)(2016春•金堂县期末)如图,小明用铅笔可以支起一张质地均匀的三角形卡片,则他支起的这个点应是三角形的()A.三边高的交点 B.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三边中线的交点【分析】根据题意得:支撑点应是三角形的重心.根据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解答】解:∵支撑点应是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故选D.【点评】考查了三角形的重心的概念和性质.注意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12.(3分)(2016春•滕州市期末)如图,在Rt△ABC中,∠C=90°,直线DE是斜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若AC=8,BC=6,则△DBC的周长为()A.12 B.14 C.16 D.无法计算【分析】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得到DA=DB,根据三角形周长公式求出周长.【解答】解:∵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DA=DB,△DBC的周长为CB+CD+DB=CB+CD+DA=BC+CA=6+8=14,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几何知识,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3.(3分)(2016春•通川区期末)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A′O′B′等于已知角∠AOB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图形的全等这一章的知识,说明画出∠A′O′B′=∠AOB的依据是()A.SAS B.ASA C.AAS D.SSS【分析】根据作图过程,O′C′=OC,O′B′=OB,C′D′=CD,所以运用的是三边对应相等,两三角形全等作为依据.【解答】解:根据作图过程可知O′C′=OC,O′B′=OB,C′D′=CD,∴△OCD≌△O′C′D′(SSS).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基本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相关知识,其理论依据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边边”定理和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从作法中找已知,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判定方法.14.(3分)(2010•凉山州)如图所示,∠E=∠F=90°,∠B=∠C,AE=AF,结论:①EM=FN;②CD=DN;③∠FAN=∠EAM;④△ACN≌△ABM.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根据已知的条件,可由AAS判定△AEB≌△AFC,进而可根据全等三角形得出的结论来判断各选项是否正确.【解答】解:∵,∴△AEB≌△AFC;(AAS)∴∠FAM=∠EAN,∴∠EAN﹣∠MAN=∠FAM﹣∠MAN,即∠EAM=∠FAN;(故③正确)又∵∠E=∠F=90°,AE=AF,∴△EAM≌△FAN;(ASA)∴EM=FN;(故①正确)由△AEB≌△AFC知:∠B=∠C,AC=AB;又∵∠CAB=∠BAC,∴△ACN≌△ABM;(故④正确)由于条件不足,无法证得②CD=DN;故正确的结论有:①③④;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做题时要从最容易,最简单的开始,由易到难.15.(3分)(2014•六盘水)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1,图2所示的方向对折,然后沿图3中的虚线剪裁得到图4,将图4的纸片展开铺平,再得到的图案是()A.B.C.D.【分析】对于此类问题,学生只要亲自动手操作,答案就会很直观地呈现.【解答】解:严格按照图中的顺序向右上翻折,向左上角翻折,剪去左上角,展开得到结论.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剪纸问题,此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对于此类问题,学生只要亲自动手操作,答案就会很直观地呈现.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7.(3分)(2016春•滕州市期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因为成功地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却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同时也是导电性最好的材料,其理论厚度仅0.000 000 34毫米,将0.000 000 3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3.4×10﹣7.【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解答】解:将0.000 000 3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3.4×10﹣7,故答案为:3.4×10﹣7.【点评】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 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18.(3分)(2016春•滕州市期末)用边长60cm的正方形铁皮做一个无盖水箱,先在四个角分别截去一个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翻转90°角,再焊接而成,如果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xcm,水箱的容积是ycm3,则因变量y与自变量x之间的关系式是y=(60﹣2x)2•x.【分析】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xcm,水箱的底是正方形,边长为(60﹣2x)cm,水箱的高为xcm,水箱的容积是ycm3,可得出因变量y与自变量x之间的关系式.【解答】解:由题意得,∵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xcm,∴水箱的底边长为(60﹣2x)cm,水箱的高为xcm,所以,水箱的容积是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y=(60﹣2x)2•x.【点评】本题考查了立方体容积计算方法,解答关键是求出水箱的底边长和高,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19.(3分)(2016春•景泰县期末)若4a2+ka+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等于±12.【分析】先根据两平方项确定出这两个数,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的乘积二倍项即可确定k的值.【解答】解:∵4a2+ka+9=(2a)2+ka+32,∴ka=±2×2a×3,解得k=±12.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完全平方式,根据平方项确定出这两个数是解题的关键,也是难点,熟记完全平方公式对解题非常重要.20.(3分)(2016春•滕州市期末)假如一只小猫在如图所示的地板上自由地走来走去,并随意停留在某块方砖上,它最终停留在黑色的方砖上的概率是.【分析】根据几何概率的求法:最终停留在黑色的方砖上的概率就是黑色区域的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解答】解:观察这个图可知:黑色区域(4块)的面积占总面积(16块)的,故其概率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几何概率的求法:首先根据题意将代数关系用面积表示出来,一般用阴影区域表示所求事件(A);然后计算阴影区域的面积在总面积中占的比例,这个比例即事件(A)发生的概率.21.(3分)(2016春•滕州市期末)如图,已知AD=CB,若利用“SAS“来判定△ABC≌△CDA,则添加直接条件是∠DAC=∠ACB.【分析】根据需要满足的判定定理来添加条件即可.【解答】解:满足SAS需要添加∠DAC=∠ACB;故答案为:∠DAC=∠ACB【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22.(3分)(2016春•滕州市期末)如图,AD是△ABC的高,BE是△ABC的内角平分线,BE、AD相交于点F,已知∠BAD=40°,则∠BFD=65°.【分析】根据高线的定义可得∠ADB=90°,然后根据∠BAD=40°,求出∠ABC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FBD,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D是高线,∴∠ADB=90°∵∠BAD=40°,∴∠ABC=50°,∵BE是角平分线,∴∠FBD=25°,在△FBD中,∠BFD=180°﹣90°﹣25°=65°.故答案为:65°.【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高线的定义,熟记概念与定理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3.(2016春•滕州市期末)计算化简:(1)|﹣3|+(﹣1)2017×(π﹣3)0﹣(﹣)﹣3(2)(a2b)•(﹣2ab2)2÷(﹣0.5a4b5)【分析】(1)先计算绝对值、乘方、零指数幂及负整数指数幂,再计算乘法,最后计算加减即可;(2)先计算单项式乘方,再计算乘法,最后计算单项式相除可得.【解答】解:(1)原式=3+(﹣1)×1﹣(﹣8)=3﹣1+8=10;(2)原式=(a2b)•(4a2b4)÷(﹣0.5a4b5)=a4b5÷(﹣0.5a4b5)=﹣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与整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实数的混合运算与整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4.(2016春•滕州市期末)先简化、再求值:[(x+2y)2﹣(x+y)(3x﹣y)﹣5y2]÷2x,其中x=﹣2,y=.【分析】先算乘法,再合并同类项,最后代入求出即可.【解答】解:[(x+2y)2﹣(x+y)(3x﹣y)﹣5y2]÷2x=[x2+4xy+4y2﹣3x2+xy﹣3xy+y2﹣5y2]÷2x=﹣x+y.当x=﹣2,y=时,原式=2+=.【点评】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和求值的应用,能正确根据整式的运算法则进行化简是解此题的关键.25.(2016春•滕州市期末)如图,在△ABC中,已知∠CDB=110°,∠ABD=30°.(1)请用直尺和圆规在图中直接作出∠A的平分线AE交BD于E;(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的条件下,求出∠AED的度数.【分析】(1)首先以A为圆心,小于AC长为半径画弧,交AB、AC两点,再分别以两点为圆心,大于两点之间的距离的一半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一点M,然后作射线AM交BD于E;(2)利用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可得∠BAC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计算出∠EAD的度数,再次利用外角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解:(1)如图所示:(2)∵∠CDB=110°,∠ABD=30°.∴∠CAB=110°﹣30°=80°,∵AE平分∠CAB,∴∠DAE=40°,∴∠DEA=110°﹣40°=7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以及角的计算,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的作法,以及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6.(2016春•滕州市期末)如图,在3×3的正方形格纸中,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如图中的△ABC是一个格点三角形,请你在下面四张图中各画出一个与△ABC成轴对称的格点三角形,并用虚线标出它们的对称轴(要求画出的四个格点三角形互不相同).【分析】直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分别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正确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7.(2007•茂名)已知﹣纸箱中放有大小均匀的x只白球和y只黄球,从箱中随机地取出一只白球的概率是.(1)试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x=10时,再往箱中放进20只白球,求随机地取出一只黄球的概率P.【分析】(1)根据概率的求法:已知﹣纸箱中放有大小均匀的x只白球和y只黄球,共x+y 只球,如果从箱中随机地取出一只白球的概率是,有成立,化简可得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x=10时,y=10×=15;再往箱中放进20只白球,此时有白球30只,即可求出随机地取出一只球是黄球的概率.【解答】解:(1)由题意得,即5x=2y+2x,∴.(2)由(1)知当x=10时,,∴取得黄球的概率.【点评】此题考查概率的求法: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28.(2016春•滕州市期末)如图,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于点D,交AC于点E,且AC=15cm,△BCE的周长等于25cm.(1)求BC的长;(2)若∠A=36°,并且AB=AC.求证:BC=BE.【分析】(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E=BE,然后求出△BCE的周长=AC+BC,再求解即可;(2)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C=7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E=BE,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BE=∠A,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BEC=72°,从而得到∠BEC=∠C,然后根据等角对等边求解.【解答】(1)解:∵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于点D,∴AE=BE,∴△BCE的周长=BE+CE+BC=AE+CE+BC=AC+BC,∵AC=15cm,∴BC=25﹣15=10cm;(2)证明:∵∠A=36°,AB=AC,∴∠C=(180°﹣∠A)=(180°﹣36°)=72°,∵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于点D,∴AE=BE,∴∠ABE=∠A,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BEC=∠A+∠ABE=36°+36°=72°,∴∠BEC=∠C,∴BC=BE.【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等角对等边的性质,综合题难度不大,熟记各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29.(2016春•滕州市期末)如图,已知,BD与CE相交于点O,AD=AE,∠B=∠C,请解答下列问题:(1)△ABD与△ACE全等吗?为什么?(2)BO与CO相等吗?为什么?【分析】(1)△ABD≌△ACE,因为已知的两个条件,再加上∠A=∠A,利用AAS可证全等;(2)先利用(1)中,△ABD≌△ACE,可得AB=AC,而AD=AE,利用等量减等量差相等,可得BE=CD,再加上∠B=∠C,∠BOE=∠COD,利用AAS可证△BOE≌△COD,那么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O=CO.【解答】解:△ABD与△ACE全等,理由:(1)在△ABD与△ACE中∵∠A=∠A,∠B=∠C,AD=AE,∴△ABD≌△ACE(AAS).(2)BO与CO相等,理由:∵△ABD≌△ACE,∴AB=AC,∵AE=AD,∴AB﹣AE=AC﹣AD,即BE=CD,在△BOE与△COD中,∵∠EOB=∠DOC,∠B=∠C,BE=CD,∴△BOE≌△COD(AAS).∴BO=CO.【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做题时利用了等量减等量差相等的知识,做题时注意结合图形选择做题方法.。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期末试卷测试题(Word 版 含解析) 一、解答题1.如图1,点A 在直线MN 上,点B 在直线ST 上,点C 在MN ,ST 之间,且满足MAC ACB SBC ∠+∠+∠360=︒.(1)证明://MN ST ;(2)如图2,若60ACB ∠=︒,//AD CB ,点E 在线段BC 上,连接AE ,且2DAE CBT ∠=∠,试判断CAE ∠与CAN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若180ACB n︒∠=(n 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点E 在线段BC 上,连接AE ,若MAE n CBT ∠=∠,则:CAE CAN ∠∠=______.2.如图1,已知直线CD ∥EF ,点A ,B 分别在直线CD 与EF 上.P 为两平行线间一点.(1)若∠DAP =40°,∠FBP =70°,则∠APB =(2)猜想∠DAP ,∠FBP ,∠APB 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 (3)利用(2)的结论解答:①如图2,AP 1,BP 1分别平分∠DAP ,∠FBP ,请你写出∠P 与∠P 1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如图3,AP 2,BP 2分别平分∠CAP ,∠EBP ,若∠APB =β,求∠AP 2B .(用含β的代数式表示)3.如图1,点E 在直线AB 、DC 之间,且180DEB ABE CDE ∠+∠-∠=︒. (1)求证://AB DC ;(2)若点F 是直线BA 上的一点,且BEF BFE ∠=∠,EG 平分DEB ∠交直线AB 于点G ,若20D ∠=︒,求FEG ∠的度数;(3)如图3,点N 是直线AB 、DC 外一点,且满足14CDM CDE ∠=∠,14ABN ABE ∠=∠,ND 与BE 交于点M .已知()012CDM αα∠=︒<<︒,且//BN DE ,则NMB ∠的度数为______(请直接写出答案,用含α的式子表示).4.综合与探究 (问题情境)王老师组织同学们开展了探究三角之间数量关系的数学活动(1)如图1,//EF MN ,点A 、B 分别为直线EF 、MN 上的一点,点P 为平行线间一点,请直接写出PAF ∠、PBN ∠和APB ∠之间的数量关系;(问题迁移)(2)如图2,射线OM 与射线ON 交于点O ,直线//m n ,直线m 分别交OM 、ON 于点A 、D ,直线n 分别交OM 、ON 于点B 、C ,点P 在射线OM 上运动, ①当点P 在A 、B (不与A 、B 重合)两点之间运动时,设ADP α∠=∠,BCP β∠=∠.则CPD ∠,α∠,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②若点P 不在线段AB 上运动时(点P 与点A 、B 、O 三点都不重合),请你画出满足条件的所有图形并直接写出CPD ∠,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 5.阅读下面材料: 小亮同学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已知:如图甲,AB //CD ,E 为AB ,CD 之间一点,连接BE ,DE ,得到∠BED . 求证:∠BED =∠B +∠D .(1)小亮写出了该问题的证明,请你帮他把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过点E 作EF //AB , 则有∠BEF = . ∵AB //CD , ∴ // , ∴∠FED = .∴∠BED =∠BEF +∠FED =∠B +∠D .(2)请你参考小亮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图乙,已知:直线a //b ,点A ,B 在直线a 上,点C ,D 在直线b 上,连接AD ,BC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且BE ,DE 所在的直线交于点E .①如图1,当点B 在点A 的左侧时,若∠ABC =60°,∠ADC =70°,求∠BED 的度数; ②如图2,当点B 在点A 的右侧时,设∠ABC =α,∠ADC =β,请你求出∠BED 的度数(用含有α,β的式子表示).二、解答题6.为更好地理清平行线相关角的关系,小明爸爸为他准备了四根细直木条AB 、BC 、CD 、DE ,做成折线ABCDE ,如图1,且在折点B 、C 、D 处均可自由转出.(1)如图2,小明将折线调节成50B ∠=︒,85C ∠=︒,35D ∠=︒,判断AB 是否平行于ED ,并说明理由;(2)如图3,若35C D ∠=∠=︒,调整线段AB 、BC 使得//AB CD 求出此时B 的度数,要求画出图形,并写出计算过程.(3)若85C ∠=︒,35D ∠=︒,//AB DE ,请直接写出此时B 的度数.7.将两块三角板按如图置,其中三角板边AB AE =,90BAC EAD ∠=∠=︒,45C ∠=︒,30D ∠=︒.(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 ①如果60BFD ∠=︒,则有//BC AD ; ②180BAE CAD ∠+∠=︒;③如果//BC AD ,则AB 平分EAD ∠.(2)如果150CAD ∠=︒,判断BFD ∠与C ∠是否相等,请说明理由.(3)将三角板ABC 绕点A 顺时针转动,直到边AC 与AD 重合即停止,转动的过程中当两块三角板恰有两边平行时,请直接写出EAB ∠所有可能的度数. 8.如图1,//AB CD ,E 是AB 、CD 之间的一点.(1)判定BAE ∠,CDE ∠与AE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2,若BAE ∠、CDE ∠的两条平分线交于点F .直接写出AFD ∠与AED ∠之间的数量关系;(3)将图2中的射线DC 沿DE 翻折交AF 于点G 得图3,若AGD ∠的余角等于2E ∠的补角,求BAE ∠的大小.9.已知,如图①,∠BAD =50°,点C 为射线AD 上一点(不与A 重合),连接BC . (1)[问题提出]如图②,AB ∥CE ,∠BCD =73 °,则:∠B = .(2)[类比探究]在图①中,探究∠BAD 、∠B 和∠BCD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用平行....线的性质....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如图③,在射线BC 上取一点O ,过O 点作直线MN 使MN ∥AD ,BE 平分∠ABC 交AD 于E 点,OF 平分∠BON 交AD 于F 点,//OG BE 交AD 于G 点,当C 点沿着射线AD 方向运动时,∠FOG 的度数是否会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这个不变的值.10.如图,//AC BD ,BC 平分ABD ∠,设ACB ∠为α,点E 是射线BC 上的一个动点.(1)若30α=︒时,且BAE CAE ∠=∠,求CAE ∠的度数;(2)若点E 运动到1l 上方,且满足100BAE ∠=︒,:5:1BAE CAE ∠∠=,求α的值; (3)若:()1BAE CAE n n ∠∠=>,求CAE ∠的度数(用含n 和α的代数式表示).三、解答题11.阅读下列材料并解答问题: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个内角的度数是另一个内角度数的3倍,那么这样的三角形我们称为“梦想三角形”例如: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120°,40°,20°,这个三角形就是一个“梦想三角形”.反之,若一个三角形是“梦想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一定有一个内角的度数是另一个内角度数的3倍.(1)如果一个“梦想三角形”有一个角为108°,那么这个“梦想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2)如图1,已知∠MON=60°,在射线OM上取一点A,过点A作AB⊥OM交ON于点B,以A为端点作射线AD,交线段OB于点C(点C不与O、B重合),若∠ACB=80°.判定△AOB、△AOC是否是“梦想三角形”,为什么?(3)如图2,点D在△ABC的边上,连接DC,作∠ADC的平分线交AC于点E,在DC上取一点F,使得∠EFC+∠BDC=180°,∠DEF=∠B.若△BCD是“梦想三角形”,求∠B的度数.12.(1)如图1所示,△ABC中,∠ACB的角平分线CF与∠EAC的角平分线AD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点F;①若∠B=90°则∠F=;②若∠B=a,求∠F的度数(用a表示);(2)如图2所示,若点G是CB延长线上任意一动点,连接AG,∠AGB与∠GA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H,随着点G的运动,∠F+∠H的值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其值.13.如图①,AD平分BAC∠,AE⊥BC,∠B=450,∠C=730.(1)求DAE∠的度数;⊥”,其它条件不(2)如图②,若把“AE⊥BC”变成“点F在DA的延长线上,FE BC变,求DFE ∠ 的度数;(3) 如图③,若把“AE ⊥BC ”变成“AE 平分BEC ∠”,其它条件不变,DAE ∠的大小是否变化,并请说明理由.14.模型与应用. (模型)(1)如图①,已知AB ∥CD ,求证∠1+∠MEN +∠2=360°.(应用)(2)如图②,已知AB ∥CD ,则∠1+∠2+∠3+∠4+∠5+∠6的度数为 .如图③,已知AB ∥CD ,则∠1+∠2+∠3+∠4+∠5+∠6+…+∠n 的度数为 .(3)如图④,已知AB ∥CD ,∠AM 1M 2的角平分线M 1 O 与∠CM n M n -1的角平分线M n O 交于点O ,若∠M 1OM n =m °.在(2)的基础上,求∠2+∠3+∠4+∠5+∠6+……+∠n -1的度数.(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15.如图①所示,在三角形纸片ABC 中,70C ∠=︒,65B ∠=︒,将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A 落在ABC 内的点A '处. (1)若140∠=︒,2∠=________.(2)如图①,若各个角度不确定,试猜想1∠,2∠,A ∠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 ②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外部时(如图②),(1)中的猜想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A ∠,1∠,2∠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请说明.(3)应用:如图③: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向内折叠之后,且三个顶点不重合,那么图中的123456∠+∠+∠+∠+∠+∠和是________.【参考答案】一、解答题1.(1)见解析;(2)见解析;(3)n-1 【分析】(1)连接AB ,根据已知证明∠MAB+∠SBA=180°,即可得证; (2)作CF ∥ST ,设∠CBT=α,表示出∠CAN ,∠ACF ,∠BCF ,根据 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3)n -1 【分析】(1)连接AB ,根据已知证明∠MAB +∠SBA =180°,即可得证;(2)作CF ∥ST ,设∠CBT =α,表示出∠CAN ,∠ACF ,∠BCF ,根据AD ∥BC ,得到∠DAC =120°,求出∠CAE 即可得到结论;(3)作CF ∥ST ,设∠CBT =β,得到∠CBT =∠BCF =β,分别表示出∠CAN 和∠CAE ,即可得到比值. 【详解】解:(1)如图,连接AB ,,360MAC ACB SBC ∠+∠+∠=︒,180ACB ABC BAC ∠+∠+∠=︒,180MAB SBA ∴∠+∠=︒, //MN ST ∴(2)2CAE CAN ∠=∠,理由:作//CF ST ,则////,MN CF ST 如图,设CBT α∠=,则2DAE α∠=.BCF CBT α∠=∠=,60CAN ACF α∠=∠=︒-,//AD BC ,180120DAC ACB ∠=︒-∠=︒,12012022(60)2CAE DAE CAN αα∴∠=︒-∠=︒-=︒-=∠.即2CAE CAN ∠=∠.(3)作//CF ST ,则////,MN CF ST 如图,设CBT β∠=,则MAE n β∠=.//CF ST ,CBT BCF β∴∠=∠=, 180180n ACF CAN n nββ︒︒-∠=∠=-=, 1801180180(180)n CAE MAE CAN n n n nβββ︒-∠=︒-∠-∠=︒--+=︒-, 11::1n CAE CAN n n n-∠∠==-, 故答案为1n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关键是角度的灵活转换,构建数量关系式.2.(1)110°;(2)猜想:∠APB=∠DAP+∠FBP,理由见解析;(3)①∠P=2∠P1,理由见解析;②∠AP2B=.【分析】(1)过P作PM∥CD,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PM=解析:(1)110°;(2)猜想:∠APB=∠DAP+∠FBP,理由见解析;(3)①∠P=2∠P1,理由见解析;②∠AP2B=1 1802β︒-.【分析】(1)过P作PM∥CD,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PM=∠DAP,再根据平行公理求出CD∥EF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MPB=∠FBP,最后根据∠APM+∠MPB=∠DAP+∠FBP等量代换即可得证;(2)结论:∠APB=∠DAP+∠FBP.(3)①根据(2)的规律和角平分线定义解答;②根据①的规律可得∠APB=∠DAP+∠FBP,∠AP2B=∠CAP2+∠EBP2,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角等于180°列式整理即可得解.【详解】(1)证明:过P作PM∥CD,∴∠APM=∠DAP.(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D∥EF(已知),∴PM∥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MPB=∠FBP.(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PM+∠MPB=∠DAP+∠FBP.(等式性质)即∠APB=∠DAP+∠FBP=40°+70°=110°.(2)结论:∠APB=∠DAP+∠FBP.理由:见(1)中证明.(3)①结论:∠P=2∠P1;理由:由(2)可知:∠P=∠DAP+∠FBP,∠P1=∠DAP1+∠FBP1,∵∠DAP=2∠DAP1,∠FBP=2∠FBP1,∴∠P=2∠P1.②由①得∠APB=∠DAP+∠FBP,∠AP2B=∠CAP2+∠EBP2,∵AP2、BP2分别平分∠CAP、∠EBP,∴∠CAP2=12∠CAP,∠EBP2=12∠EBP,∴∠AP 2B =12∠CAP +12∠EBP ,= 12(180°-∠DAP )+ 12(180°-∠FBP ), =180°- 12(∠DAP +∠FBP ), =180°- 12∠APB , =180°- 12β.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性质与概念是解题的关键,此类题目,难点在于过拐点作平行线.3.(1)见解析;(2)10°;(3) 【分析】(1)过点E 作EF ∥CD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结合已知条件,得出即可证明;(2)过点E 作HE ∥CD ,设 由(1)得AB ∥CD解析:(1)见解析;(2)10°;(3)18015α︒- 【分析】(1)过点E 作EF ∥CD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CDE DEF ∠=∠结合已知条件180DEB ABE CDE ∠+∠-∠=︒,得出180,FEB ABE ∠+∠=︒即可证明;(2)过点E 作HE ∥CD ,设,,GEF x FEB EFB y ∠=∠=∠= 由(1)得AB ∥CD ,则AB ∥CD ∥HE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20,DEF D EFB y ∠=∠+∠=︒+再由EG 平分DEB ∠,得出,DEG GEB GEF FEB x y ∠=∠=∠+∠=+则2DEF DEG GEF x y ∠=∠+∠=+,则可列出关于x 和y 的方程,即可求得x ,即GEF ∠的度数;(3)过点N 作NP ∥CD ,过点M 作QM ∥CD ,由(1)得AB ∥CD ,则NP ∥CD ∥AB ∥QM ,根据14CDM CDE ∠=∠和CDM α∠=,得出3,MDE α∠=根据CD ∥PN ∥QM ,DE ∥NB ,得出,PND CDM DMQ α∠=∠=∠=3,EDM BNM α∠=∠=即4,BNP α∠=根据NP ∥AB ,得出4,PNB ABN α∠=∠=再由14ABN ABE ∠=∠,得出16,ABM α∠=由AB ∥QM ,得出18016,QMB α∠=︒-因为NMB NMQ QMB ∠=∠+∠,代入α的式子即可求出BMN ∠. 【详解】(1)过点E 作EF ∥CD ,如图,∵EF ∥CD ,∴,CDE DEF ∠=∠∴,DEB CDE DEB DEF FEB ∠-∠=∠-∠=∠∵180DEB ABE CDE ∠+∠-∠=︒,∴180,FEB ABE ∠+∠=︒∴EF ∥AB ,∴CD ∥AB ;(2)过点E 作HE ∥CD ,如图,设,,GEF x FEB EFB y ∠=∠=∠=由(1)得AB ∥CD ,则AB ∥CD ∥HE ,∴20,,D DEH HEF EFB y ∠=∠=︒∠=∠=∴20,DEF DEH HEF D EFB y ∠=∠+∠=∠+∠=︒+又∵EG 平分DEB ∠,∴,DEG GEB GEF FEB x y ∠=∠=∠+∠=+∴2,DEF DEG GEF x y x x y ∠=∠+∠=++=+即220,x y y +=︒+解得:10,x =︒即10GEF ∠=︒;(3)过点N 作NP ∥CD ,过点M 作QM ∥CD ,如图,由(1)得AB ∥CD ,则NP ∥CD ∥AB ∥QM ,∵NP ∥CD ,CD ∥QM ,,CDM α∠=∴PND CDM DMQ α∠=∠=∠=,又∵14CDM CDE ∠=∠, ∴33,MDE CDM α∠=∠=∵//BN DE ,∴3,MDE BNM α∠=∠=∴34,PNB PND BNM ααα∠=∠+∠=+=又∵PN ∥AB ,∴4,PNB NBA α∠=∠=∵14ABN ABE ∠=∠, ∴44416,ABM ABN αα∠=∠=⨯=又∵AB ∥QM ,∴180,ABM QMB ∠+∠=︒∴18018016,QMB ABM α∠=︒-∠=︒-∴1801618015NMB NMQ QMB ααα∠=∠+∠=+︒-=-.【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平行线构造相等的角,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来计算和推导角之间的关系.4.(1);(2)①,理由见解析;②图见解析,或【分析】(1)作PQ ∥EF ,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答案;(2)①过作交于,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即可得到答案;②根据题意,可对点P 进行分类讨论解析:(1)360PAF PBN APB ∠+∠+∠=°;(2)①CPD αβ∠=∠+∠,理由见解析;②图见解析,CPD βα∠=∠-∠或CPD αβ∠=∠-∠【分析】(1)作PQ ∥EF ,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答案;(2)①过P 作//PE AD 交CD 于E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DPE α∠=∠,CPE β∠=∠,即可得到答案;②根据题意,可对点P 进行分类讨论:当点P 在BA 延长线时;当P 在BO 之间时;与①同理,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1)作PQ ∥EF ,如图:∵//EF MN ,∴////EF MN PQ ,∴180PAF APQ ∠+∠=°,180PBN BPQ ∠+∠=°,∵APB APQ BPQ ∠=∠+∠∴360PAF PBN APB ∠+∠+∠=°;(2)①CPD αβ∠=∠+∠;理由如下:如图,过P 作//PE AD 交CD 于E ,∵//AD BC ,∴////AD PE BC ,∴DPE α∠=∠,CPE β∠=∠,∴CPD DPE CPE αβ∠=∠+∠=∠+∠;②当点P 在BA 延长线时,如备用图1:∵PE ∥AD ∥BC ,∴∠EPC=β,∠EPD =α,∴CPD βα∠=∠-∠;当P 在BO 之间时,如备用图2:∵PE ∥AD ∥BC ,∴∠EPD =α,∠CPE =β,∴CPDαβ∠=∠-∠.【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从而得到角的关系.5.(1)∠B,EF,CD,∠D;(2)①65°;②180°﹣【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解答即可;(2)①如图1,过点E作EF∥AB,当点B在点A的左侧时,根据∠ABC=60°,解析:(1)∠B,EF,CD,∠D;(2)①65°;②180°﹣11 22 aβ+【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解答即可;(2)①如图1,过点E作EF∥AB,当点B在点A的左侧时,根据∠ABC=60°,∠ADC=70°,参考小亮思考问题的方法即可求∠BED的度数;②如图2,过点E作EF∥AB,当点B在点A的右侧时,∠ABC=α,∠ADC=β,参考小亮思考问题的方法即可求出∠BED的度数.【详解】解:(1)过点E作EF∥AB,则有∠BEF=∠B,∵AB∥CD,∴EF∥CD,∴∠FED=∠D,∴∠BED=∠BEF+∠FED=∠B+∠D;故答案为:∠B;EF;CD;∠D;(2)①如图1,过点E作EF∥AB,有∠BEF=∠EBA.∵AB∥CD,∴EF∥CD.∴∠FED=∠EDC.∴∠BEF+∠FED=∠EBA+∠EDC.即∠BED=∠EBA+∠EDC,∵BE平分∠ABC,DE平分∠ADC,∴∠EBA=12∠ABC=30°,∠EDC=12∠ADC=35°,∴∠BED =∠EBA +∠EDC =65°.答:∠BED 的度数为65°;②如图2,过点E 作EF ∥AB ,有∠BEF +∠EBA =180°.∴∠BEF =180°﹣∠EBA ,∵AB ∥CD ,∴EF ∥CD .∴∠FED =∠EDC .∴∠BEF +∠FED =180°﹣∠EBA +∠EDC .即∠BED =180°﹣∠EBA +∠EDC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EBA =12∠ABC =12α,∠EDC =12∠ADC =12β, ∴∠BED =180°﹣∠EBA +∠EDC =180°﹣1122a β+. 答:∠BED 的度数为180°﹣1122a β+.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二、解答题6.(1)平行,理由见解析;(2)35°或145°,画图、过程见解析;(3)50°或130°或60°或120°【分析】(1)过点C 作CF ∥AB ,根据∠B=50°,∠C=85°,∠D=35°,即可得C解析:(1)平行,理由见解析;(2)35°或145°,画图、过程见解析;(3)50°或130°或60°或120°【分析】(1)过点C 作CF ∥AB ,根据∠B =50°,∠C =85°,∠D =35°,即可得CF ∥ED ,进而可以判断AB 平行于ED ;(2)根据题意作AB ∥CD ,即可∠B =∠C =35°;(3)分别画图,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计算出∠B 的度数.【详解】解:(1)AB 平行于ED ,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C 作CF ∥AB ,∴∠BCF =∠B =50°,∴∠FCD=85°-50°=35°,∵∠D=35°,∴∠FCD=∠D,∴CF∥ED,∵CF∥AB,∴AB∥ED;(2)如图,即为所求作的图形.∵AB∥CD,∴∠ABC=∠C=35°,∴∠B的度数为:35°;∵A′B∥CD,∴∠ABC+∠C=180°,∴∠B的度数为:145°;∴∠B的度数为:35°或145°;(3)如图2,过点C作CF∥AB,∴CF∥DE,∴∠FCD=∠D=35°,∵∠BCD=85°,∴∠BCF=85°-35°=50°,∴∠B=∠BCF=50°.答:∠B的度数为50°.如图5,过C作CF∥AB,则AB∥CF∥CD,∴∠FCD=∠D=35°,∵∠BCD=85°,∴∠BCF=85°-35°=50°,∵AB∥CF,∴∠B+∠BCF=180°,∴∠B=130°;如图6,∵∠C=85°,∠D=35°,∴∠CFD=180°-85°-35°=60°,∵AB∥DE,∴∠B=∠CFD=60°,如图7,同理得:∠B=35°+85°=120°,综上所述,∠B的度数为50°或130°或60°或12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区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并熟练运用.7.(1)②③;(2)相等,理由见解析;(3)30°或45°或75°或120°或135°【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分别判定即可;(2)利用角的和差,结合∠CAB=∠DAE=90°进行判断解析:(1)②③;(2)相等,理由见解析;(3)30°或45°或75°或120°或135°【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分别判定即可;(2)利用角的和差,结合∠CAB=∠DAE=90°进行判断;(3)依据这两块三角尺各有一条边互相平行,分五种情况讨论,即可得到∠EAB角度所有可能的值.【详解】解:(1)①∵∠BFD=60°,∠B=45°,∴∠BAD+∠D=∠BFD+∠B=105°,∴∠BAD=105°-30°=75°,∴∠BAD≠∠B,∴BC和AD不平行,故①错误;②∵∠BAC+∠DAE=180°,∴∠BAE+∠CAD=∠BAE+∠CAE+∠DAE=180°,故②正确;③若BC∥AD,则∠BAD=∠B=45°,∴∠BAE=45°,即AB平分∠EAD,故③正确;故答案为:②③;(2)相等,理由是:∵∠CAD=150°,∴∠BAE=180°-150°=30°,∴∠BAD=60°,∵∠BAD+∠D=∠BFD+∠B,∴∠BFD=60°+30°-45°=45°=∠C;(3)若AC∥DE,则∠CAE=∠E=60°,∴∠EAB=90°-60°=30°;若BC∥AD,则∠B=∠BAD=45°,∴∠EAB=45°;若BC∥DE,则∠E=∠AFB=60°,∴∠EAB=180°-60°-45°=75°;若AB∥DE,则∠D=∠DAB=30°,∴∠EAB=30°+90°=120°;若AE∥BC,则∠C=∠CAE=45°,∴∠EAB=45°+90°=135°;综上:∠EAB 的度数可能为30°或45°或75°或120°或13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分情况画出图形,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8.(1),见解析;(2);(3)60°【分析】(1)作EF//AB ,如图1,则EF//CD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1=∠BAE ,∠2=∠CDE ,从而得到∠BAE +∠CDE =∠AED ;(2)如图2,解析:(1)BAE CDE AED ∠+∠=∠,见解析;(2)12AFD AED ∠=∠;(3)60° 【分析】(1)作EF //AB ,如图1,则EF //CD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1=∠BAE ,∠2=∠CDE ,从而得到∠BAE +∠CDE =∠AED ;(2)如图2,由(1)的结论得∠AFD =∠BAF +∠CDF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BAF =12∠BAE ,∠CDF =12∠CDE ,则∠AFD =12(∠BAE +∠CDE ),加上(1)的结论得到∠AFD =12∠AED ;(3)由(1)的结论得∠AGD =∠BAF +∠CDG ,利用折叠性质得∠CDG =4∠CDF ,再利用等量代换得到∠AGD =2∠AED -32∠BAE ,加上90°-∠AGD =180°-2∠AED ,从而可计算出∠BAE 的度数.【详解】解:(1)BAE CDE AED ∠+∠=∠理由如下:作//EF AB ,如图1,//AB CD ,//EF CD ∴.1BAE ∴∠=∠,2CDE ∠=∠,BAE CDE AED ∴∠+∠=∠;(2)如图2,由(1)的结论得AFD BAF CDF ∠=∠+∠,BAE ∠、CDE ∠的两条平分线交于点F ,12BAF BAE ∴∠=∠,12CDF CDE ∠=∠, 1()2AFD BAE CDE ∴∠=∠+∠, BAE CDE AED ∠+∠=∠,12AFD AED ∴∠=∠; (3)由(1)的结论得AGD BAF CDG ∠=∠+∠,而射线DC 沿DE 翻折交AF 于点G ,4CDG CDF ∴∠=∠,11422()22AGD BAF CDF BAE CDE BAE AED BAE ∴∠=∠+∠=∠+∠=∠+∠-∠= 322AED BAE ∠-∠, 901802AGD AED ︒-∠=︒-∠,390218022AED BAE AED ∴︒-∠+∠=︒-∠, 60BAE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9.(1);(2),见解析;(3)不变,【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再求出的度数,利用内错角相等可求出角的度数;(2)过点作∥,类似(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三个角的关系; (3)运用解析:(1)23︒;(2)BCD A B ∠=∠+∠,见解析;(3)不变, 25FOG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50A DCE ∠=∠=︒,再求出BCE ∠的度数,利用内错角相等可求出角的度数;(2)过点C 作CE ∥AB ,类似(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三个角的关系;(3)运用(2)的结论和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出FOG ∠的度数,可得结论.【详解】(1)因为CE ∥AB ,所以50A DCE ∠=∠=︒,B BCE ∠=∠因为∠BCD =73 °,所以23BCE BCD DCE ∠=∠-∠=︒,故答案为:23︒(2)BCD A B ∠=∠+∠,如图②,过点C 作CE ∥AB ,则A DCE ∠=∠,B BCE ∠=∠.因为BCD DCE BCE ∠=∠+∠,所以BCD BAD B ∠=∠+∠,(3)不变,设ABE x ∠=,因为BE 平分ABC ∠,所以CBE ABE x ∠=∠=.由(2)的结论可知BCD BAD ABC ∠=∠+∠,且50BAD ︒∠=,则:502BCD x ∠=︒+.因为MN ∥AD ,所以502BON BCD x ∠=∠=︒+,因为OF 平分BON ∠, 所以1252COF NOF BON x ∠=∠=∠=︒+. 因为OG ∥BE ,所以COG CBE x ∠=∠=,所以2525FOG COF COG x x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角相等,通过等量代换等方法得出角之间的关系.10.(1)60°;(2)50°;(3)或【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的度数,应用三角形内角和计算的度数,由已知条件,可计算出的度数;(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先解析:(1)60°;(2)50°;(3)18021n α︒--或18021n α︒-+【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BD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BE 的度数,应用三角形内角和计算BAC ∠的度数,由已知条件BAE CAE ∠=∠,可计算出CAE ∠的度数;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先根据:5:1BAE CAE ∠∠=可计算出CAE ∠的度数,由100BAE ∠=︒可计算出BAC ∠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计算出CBD ∠的度数,即可得出结论;(3)根据题意可分两种情况,①若点E 运动到1l 上方,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由α可计算出CBD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计算出BAC ∠的度数,再:BAE CAE n ∠∠=,BAE BAC CAE ∠=∠+∠,列出等量关系求解即可等处结论;②若点E 运动到1l 下方,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由α可计算出CBD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计算出BAC ∠的度数,再:BAE CAE n ∠∠=,BAE BAC CAE ∠=∠-∠列出等量关系求解即可等处结论.【详解】解:(1)30α=︒,//AC BD ,30CBD ∴∠=︒, BC 平分ABD ∠,30ABE CBD ∴∠=∠=︒,1801803030120BAC ABE α∴∠=︒-∠-=︒-︒-︒=︒,又BAE CAE ∠=∠, 111206022CAE BAC ∴∠=∠=⨯︒=︒; (2)根据题意画图,如图1所示,100BAE ∠=︒,:5:1BAE CAE ∠∠=,20CAE ∴∠=︒,1002080BAC BAE CAE ∴∠=∠-∠=︒-︒=︒,//AC BD ,180100ABD BAC ∴∠=︒-∠=︒,又BC 平分ABD ∠,111005022CBD ABD ∴∠=∠=⨯︒=︒, 50CBD α∴=∠=︒;(3)①如图2所示,//AC BD ,CBD ACB α∴∠=∠=,BC 平分ABD ∠,22ABD CBD α∴∠=∠=,1801802BAC ABD α∴∠=︒-∠=︒-,又:BAE CAE n ∠∠=,():BAC CAE CAE n ∴∠+∠∠=,(1802):CAE CAE n α︒-+∠∠=, 解得18021CAE n α︒-∠=-;②如图3所示,//AC BD ,CBD ACB α∴∠=∠=,BC 平分ABD ∠,22ABD CBD α∴∠=∠=,1801802BAC ABD α∴∠=︒-∠=︒-,又:BAE CAE n ∠∠=,():BAC CAE CAE n ∴∠-∠∠=,(1802):CAE CAE n α︒--∠∠=,解得18021CAE n α︒-∠=+.综上CAE ∠的度数为18021n α︒--或18021n α︒-+.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合理应用平行线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1.(1)36°或18°;(2)△AOB 、△AOC 都是“梦想三角形”,证明详见解析;(3)∠B =36°或∠B =.【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如果一个“梦想三角形”有一个角为108°, 解析:(1)36°或18°;(2)△AOB 、△AOC 都是“梦想三角形”,证明详见解析;(3)∠B=36°或∠B=5407().【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如果一个“梦想三角形”有一个角为108°,可得另两个角的和为72°,由三角形中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3倍时,可以分别求得最小角为180°﹣108°﹣108÷3°=36°,72°÷(1+3)=18°,由此比较得出答案即可;(2)根据垂直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O、∠OAC的度数,根据“梦想三角形”的定义判断即可;(3)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得到∠EFC=∠AD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DEF=∠ADE,推出DE∥BC,得到∠CDE=∠BCD,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DE=∠CDE,求得∠B=∠BCD,根据“梦想三角形”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解:当108°的角是另一个内角的3倍时,最小角为180°﹣108°﹣108÷3°=36°,当180°﹣108°=72°的角是另一个内角的3倍时,最小角为72°÷(1+3)=18°,因此,这个“梦想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的度数为36°或18°.故答案为:18°或36°.(2)△AOB、△AOC都是“梦想三角形”证明:∵AB⊥OM,∴∠OAB=90°,∴∠ABO=90°﹣∠MON=30°,∴∠OAB=3∠ABO,∴△AOB为“梦想三角形”,∵∠MON=60°,∠ACB=80°,∠ACB=∠OAC+∠MON,∴∠OAC=80°﹣60°=20°,∴∠AOB=3∠OAC,∴△AOC是“梦想三角形”.(3)解:∵∠EFC+∠BDC=180°,∠ADC+∠BDC=180°,∴∠EFC=∠ADC,∴AD∥EF,∴∠DEF=∠ADE,∵∠DEF=∠B,∴∠B=∠ADE,∴DE∥BC,∴∠CDE=∠BCD,∵AE平分∠ADC,∴∠ADE=∠CDE,∴∠B=∠BCD,∵△BCD是“梦想三角形”,∴∠BDC=3∠B,或∠B=3∠BDC,∵∠BDC+∠BCD+∠B=180°,∴∠B=36°或∠B=5407().【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梦想三角形”的概念,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问题是解本题的关键.12.(1)①45°;②∠F=a;(2)∠F+∠H的值不变,是定值180°.【分析】(1)①②依据AD平分∠CAE,CF平分∠ACB,可得∠CAD=∠CAE,∠ACF=∠ACB,依据∠CAE是△ABC解析:(1)①45°;②∠F=12a;(2)∠F+∠H的值不变,是定值180°.【分析】(1)①②依据AD平分∠CAE,CF平分∠ACB,可得∠CAD=12∠CAE,∠ACF=12∠ACB,依据∠CAE是△ABC的外角,可得∠B=∠CAE-∠ACB,再根据∠CAD是△ACF的外角,即可得到∠F=∠CAD-∠ACF=12∠CAE-12∠ACB=12(∠CAE-∠ACB)=12∠B;(2)由(1)可得,∠F=12∠ABC,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H=90°+12∠ABG,进而得到∠F+∠H=90°+12∠CBG=180°.【详解】解:(1)①∵AD平分∠CAE,CF平分∠ACB,∴∠CAD=12∠CAE,∠ACF=12∠ACB,∵∠CAE是△ABC的外角,∴∠B=∠CAE﹣∠ACB,∵∠CAD是△ACF的外角,∴∠F=∠CAD﹣∠ACF=12∠CAE﹣12∠ACB=12(∠CAE﹣∠ACB)=12∠B=45°,故答案为45°;②∵AD平分∠CAE,CF平分∠ACB,∴∠CAD=12∠CAE,∠ACF=12∠ACB,∵∠CAE是△ABC的外角,∴∠B=∠CAE﹣∠ACB,∵∠CAD是△ACF的外角,∴∠F=∠CAD﹣∠ACF=12∠CAE﹣12∠ACB=12(∠CAE﹣∠ACB)=12∠B=12a;(2)由(1)可得,∠F=12∠ABC,∵∠AGB与∠GA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H,∴∠AGH=12∠AGB,∠GAH=12∠GAB,∴∠H=180°﹣(∠AGH+∠GAH)=180°﹣12(∠AGB+∠GAB)=180°﹣12(180°﹣∠ABG)=90°+12∠ABG,∴∠F+∠H=12∠ABC+90°+12∠ABG=90°+12∠CBG=180°,∴∠F+∠H的值不变,是定值18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性质的综合运用,熟练运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3.(1)∠DAE =14°;(2)∠DFE =14°;(3)∠DAE 的大小不变,∠DAE=14°,证明详见解析.【分析】(1)求出∠ADE的度数,利用∠DAE=90°-∠ADE即可求出∠DAE解析:(1)∠DAE =14°;(2)∠DFE =14°;(3)∠DAE 的大小不变,∠DAE =14°,证明详见解析.【分析】(1)求出∠ADE的度数,利用∠DAE=90°-∠ADE即可求出∠DAE的度数.(2)求出∠ADE的度数,利用∠DFE=90°-∠ADE即可求出∠DAE的度数.(3)利用AE平分∠BEC,AD平分∠BAC,求出∠DFE=15°即是最好的证明.【详解】(1)∵∠B=45°,∠C=73°,∴∠BAC=62°,∵AD平分∠BAC,∴∠BAD=∠CAD=31°,∴∠ADE=∠B+∠BAD=45°+31°=76°,∵AE⊥BC,∴∠AEB=90°,∴∠DAE=90°-∠ADE=14°.(2)同(1),可得,∠ADE=76°,∵FE⊥BC,∴∠FEB=90°,∴∠DFE=90°-∠ADE=14°.(3)DAE∠=14°∠的大小不变.DAE理由:∵ AD平分∠ BAC,AE平分∠BEC∴∠BAC=2∠BAD,∠BEC=2∠AEB∵∠BAC+∠B+∠BEC+∠C =360°∴2∠BAD+2∠AEB=360°-∠B-∠C=242°∴∠BAD+∠AEB=121°∵∠ADE=∠B+∠BAD∴∠ADE=45°+∠BAD∴∠DAE=180°-∠AEB-∠ADE=180°-∠AEB-45°-∠BAD=135°-(∠AEB+∠BAD)=135°-121°=14°【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4.(1)证明见解析;(2)900°,180°(n-1);(3)(180n-180-2m)°【详解】【模型】(1)证明:过点E作EF∥CD,∵AB∥CD,∴EF∥AB,∴∠1+∠MEF解析:(1)证明见解析;(2)900°,180°(n-1);(3)(180n-180-2m)°【详解】【模型】(1)证明:过点E作EF∥CD,∵AB∥CD,∴EF∥AB,∴∠1+∠MEF=180°,同理∠2+∠NEF=180°∴∠1+∠2+∠MEN=360°【应用】(2)分别过E点,F点,G点,H点作L1,L2,L3,L4平行于AB,利用(1)的方法可得∠1+∠2+∠3+∠4+∠5+∠6=180×5=900°;由上面的解题方法可得:∠1+∠2+∠3+∠4+∠5+∠6+…+∠n =180°(n -1),故答案是:900° , 180°(n -1);(3)过点O 作SR ∥AB ,∵AB ∥CD ,∴SR ∥CD ,∴∠AM 1O =∠M 1OR同理∠C M n O =∠M n OR∴∠A M 1O +∠CM n O =∠M 1OR +∠M n OR ,∴∠A M 1O +∠CM n O =∠M 1OM n =m°,∵M 1O 平分∠AM 1M 2,∴∠AM 1M 2=2∠A M 1O ,同理∠CM n M n-1=2∠CM n O ,∴∠AM 1M 2+∠CM n M n-1=2∠AM 1O +2∠CM n O =2∠M 1OM n =2m°,又∵∠A M 1M 2+∠2+∠3+∠4+∠5+∠6+……+∠n -1+∠CM n M n-1=180°(n -1), ∴∠2+∠3+∠4+∠5+∠6+…+∠n -1=(180n -180-2m)°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解决此类题目,过拐点作平行线是解题的关键,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15.(1)50°;(2)①见解析;②见解析;(3)360°.【分析】(1)根据题意,已知,,可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折叠变换的性质求解; (2)①先根据折叠得:∠ADE=∠A′DE ,∠AED=∠A′解析:(1)50°;(2)①见解析;②见解析;(3)360°.【分析】(1)根据题意,已知70C ∠=︒,65B ∠=︒,可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折叠变换的性质求解;(2)①先根据折叠得:∠ADE=∠A′DE ,∠AED=∠A′ED ,由两个平角∠AEB 和∠ADC 得:∠1+∠2等于360°与四个折叠角的差,化简得结果;②利用两次外角定理得出结论;(3)由折叠可知∠1+∠2+∠3+∠4+∠5+∠6等于六边形的内角和减去(∠B'GF+∠B'FG )以及(∠C'DE+∠C'ED )和(∠A'HL+∠A'LH ),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1)∵70C ∠=︒,65B ∠=︒,∴∠A′=∠A=180°-(65°+70°)=45°,∴∠A′ED+∠A′DE =180°-∠A′=135°,∴∠2=360°-(∠C+∠B+∠1+∠A′ED+∠A′DE )=360°-310°=50°;(2)①122A ∠+∠=∠,理由如下由折叠得:∠ADE=∠A′DE ,∠AED=∠A′ED ,∵∠AEB+∠ADC=360°,∴∠1+∠2=360°-∠ADE-∠A′DE -∠AED-∠A′ED=360°-2∠ADE-2∠AED ,∴∠1+∠2=2(180°-∠ADE-∠AED )=2∠A ;②221A ∠=∠+∠,理由如下:∵2∠是ADF 的一个外角∴2A AFD ∠=∠+∠.∵AFD ∠是A EF '△的一个外角∴1AFD A '∠=∠+∠又∵A A '∠=∠∴221A ∠=∠+∠(3)如图由题意知,∠1+∠2+∠3+∠4+∠5+∠6=720°-(∠B'GF+∠B'FG )-(∠C'DE+∠C'ED )-(∠A'HL+∠A'LH )=720°-(180°-∠B')-(180°-C')-(180°-A')=180°+(∠B'+∠C'+∠A')又∵∠B=∠B',∠C=∠C',∠A=∠A',∠A+∠B+∠C=180°,∴∠1+∠2+∠3+∠4+∠5+∠6=360°.【点睛】题主要考查了折叠变换、三角形、四边形内角和定理.注意折叠前后图形全等;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度.。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模拟检测试卷及答案(本检测题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已知直线a ∥b ,∠1=40°,∠2=60°,则∠3等于( ) A .100° B .60° C .40° D .20° 2.计算(-8m 4n +12m 3n 2-4m 2n 3)÷(-4m 2n )的结果等于( ) A .2m 2n -3mn +n 2 B .2n 2-3mn 2+n 2 C .2m 2-3mn +n 2 D .2m 2-3mn +n 3.观察图形…并判断照此规律从左到右第四个图形是( )A .B .C .D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⑴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⑵在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⑶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及对应角平分线分别相等.A.3B.2C.1D.05.某电视台“走基层”栏目的一位记者乘汽车赴360 km 处的农村采访,全程的前一部分为高速公路,后一部分为乡村公路.若汽车在高速公路和乡村公路上分别以某一速度匀速行驶,汽车行驶的路程y (单位:km )与时间x (单位:h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驶速度为100 km/h B .乡村公路总长为90 kmC .汽车在乡村公路上的行驶速度为60 km/hD .该记者在出发后4.5 h 到达采访地6.有一个正方体,6个面上分别标有1到6这6个整数,投掷这个正方体一次,则出现向上一面的数字是偶数的概率为( ) A.13 B.16 C.12 D.147.如图所示,在△ABC 中,AQ =PQ ,PR =PS ,,RAP SAP ∠=∠PR ⊥AB 于点R ,PS ⊥AC 于点S ,则三个结论①AS =AR ;②QP ∥AR ;③△BPR ≌△QPS 中( )A.全部正确B.仅①和②正确C.仅①正确D.仅①和③正确CBA8.如图所示是一个风筝的图案,它是以直线AF 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ABD ≌△ACDB.AF 垂直平分EGC.直线BG ,CE 的交点在AF 上D.△DEG 是等边三角形9.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就连小小的台球桌上都有数学问题,如图所示,∠1=∠2,若∠3=30°,为了使白球反弹后能将黑球直接撞入袋中,那么击打白球时,必须保证∠1为( ) A.60° B.30° C.45° D.50° 10.如图所示,在△中,>,∥=,点在边上,连接,则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与△全等的是( ) A.∥B.C.∠=∠D.∠=∠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若代数式x 2+3x +2可以表示为(x -1)2+a (x -1)+b 的形式,则a +b的值是 .12.甲、乙两人玩扑克牌游戏,游戏规则是:从牌面数字分别为4、8、9的三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放回后,再随机抽取一张,若所抽的两张牌面数字的和为奇数,则甲获胜;若所抽取的两张牌面数字的和为偶数,则乙获胜,这个游戏___________.(填“公平”或“不公平”)13.如图所示,在△ABC 中,∠ABC = ∠ACB ,∠A = 40°,P 是△ABC 内一点,且∠1 = ∠2,则∠BPC =________.14.小亮帮母亲预算家庭4月份电费开支情况,下表是小亮家4月初连续8天每天早上电表显示的读数,日期12345678电表读数(千瓦时) 21 24 28 33 39 42 46 49(1)表格中反映的变量是 ,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2)估计小亮家4月份的用电量是 千瓦时,若每千瓦时电是0.49元,估计他家4月份应交的电费是 元.15.从某玉米种子中抽取6批,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有关数据如下:种子粒数 100 400 800 1 000 2 000 5 000 发芽种子粒数 85 318 652 793 1 604 4 005 发芽频率 0.850 0.795 0.8150.793 0.802 0.801第9题图第8题图第7题图21PCBA第13题图第10题图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计,该玉米种子发芽的概率约为_________(精确到0.1). 16.如图所示,是∠的平分线,于点,于,则关于直线对称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对.17.如图所示,∠E =∠F =90°,∠B =∠C ,AE =AF .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 =CF ;③△ACN ≌△ABM ;④CD =DN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将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18.如图所示,在△中,是的垂直平分线,,△的周长为,则△的周长为______.三、解答题(共66分)19.(6分)下列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哪些是确定事件? (1)买20注彩票,中500万.(2)袋中有50个球,1个红球,49个白球,从中任取一球,取到红球. (3)掷一枚均匀的骰子,6点朝上.(4)100件产品中有2件次品,98件正品,从中任取一件, 刚好是正品.(5)太阳从东方升起. (6)小丽能跳高.20.(7分)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沿相同路线由A 地到B 地,行驶过程中路程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谁先出发?先出发多少时间?谁先到达终点?先到多少时间?(2)分别求出甲、乙两人的行驶速度;(3)在什么时间段内,两人都行驶在途中?(不包括起点和终点)21.(8分)小颖和小红两位同学在学习“概率”时,做投掷骰子(质地均匀的正方体)试验,她们共做了60次试验,试验的结果如下:(1)计算“3点朝上”的频率和“5点朝上”的频率.(2)小颖说:“根据上述试验,一次试验中出现5点朝上的概率最大”;小红说:“如果投朝上的点数 1 2 3 4 5 6 出现的次数 7 9 6 8 20 10ABDCO E第16题图 第18题图第17题图Oy /kmx /min掷600次,那么出现6点朝上的次数正好是100次”.小颖和小红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22.(8分)把一副扑克牌中的三张黑桃牌(它们的正面牌数字分别为3、4、5)洗匀后正面朝下放在桌面上.小王和小李玩摸牌游戏,游戏规则如下:先由小王随机抽取一张牌,记下牌面数字后放回,洗匀后正面朝下,再由小李随机抽取一张牌,记下牌面数字.当两张牌的牌面数字相同时,小王赢;当两张牌的牌面数字不同时,小李赢.现请你利用列表法分析游戏规则对双方是否公平,并说明理由. 23.(8分)在正方形网格图①、图②中各画一个等腰三角形,每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格点A ,其余顶点从格点B 、C 、D 、E 、F 、G 、H 中选取,并且所画的三角形不全等.第24题图321G BA CD E24.(9分)如图,于点,于点,.请问:平分吗?若平分,请说明理由.25.(10分)已知:在△中,,,点是的中点,点是边上一点.(1)垂直于点,交于点(如图①),求证:.(2)垂直,垂足为,交的延长线于点(如图②),找出图中与相等的线段,并证明.26.(10分)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E 为CD 的中点,连接AE 、BE ,BE ⊥AE ,延长A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 求证:(1)FC =AD ;(2)AB =BC +AD .参考答案1.A 解析:过点C 作CD ∥a ,∵ a ∥b ,∴ CD ∥a ∥b , ∴ ∠ACD =∠1=40°,∠BCD =∠2=60°, ∴ ∠3=∠ACD +∠BCD =100°.故选A .2.C 解析:(-8m 4n +12m 3n 2-4m 2n 3)÷(-4m 2n )=-8m 4n ÷(-4m 2n )+12m 3n 2÷(-4m 2n )-4m 2n 3÷(-4m 2n )=2m 2-3mn +n 2.故选C .第23题图第25题图①②第26题图3.D 解析:观察图形可知:单独涂黑的角顺时针旋转,只有D符合.故选D.4. C 解析:(1)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样的两个三角形也不是全等三角形,所以(1)错误;(2)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如果两个三角形是任意三角形,就不一定有对应角或对应边了,所以(2)错误;(3)正确,故选C.5.C 解析:A.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驶速度为180÷2=90(km/h),故本选项错误;B.乡村公路总长为360-180=180(km),故本选项错误;C.汽车在乡村公路上的行驶速度为90÷1.5=60(km/h),故本选项正确;D.2+(360-180)÷[(270-180)÷1.5]=2+3=5 (h),故该记者在出发后5 h到达采访地,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6. C 解析:出现向上一面的数字有6种,其中是偶数的有3种,故概率为12.7.B 解析:∵PR=PS,PR⊥AB于点R,PS⊥AC于点S,AP=AP,∠RAP=∠SAP,∴△ARP≌△ASP,∴AS=AR.∵AQ=PQ,∴∠QPA=∠QAP,∴∠RAP=∠QPA,∴QP∥AR.∴①,②都正确.而在△BPR和△QPS中,只满足∠BRP=∠QSP=90°和PR=PS,找不到第3个条件,所以无法得出△BPR≌△QPS.故本题仅①和②正确.故选B.8. D 解析:A.因为此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正确;B.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点连线,正确;C.由三角形全等可知,BG=CE,且直线BG,CE的交点在AF上,正确;D.题目中没有60°条件,不能判断是等边三角形,错误.故选D.9.A 解析:∵台球桌四角都是直角,∠3=30°,∴∠2=60°.∵∠1=∠2,∴∠1=60°,故选A.10. C 解析:A.∵∥,∴∠=∠.∵∥∴∠=∠.∵,∴△≌△,故本选项可以证出全等;B.∵=,∠=∠,∴△≌△,故本选项可以证出全等;C.由∠=∠证不出△与△全等,故本选项不可以证出全等;D.∵∠=∠,∠∠,,∴△≌△,故本选项可以证出全等.故选C.11.11 解析:∵x2+3x+2=(x-1)2+a(x-1)+b=x2+(a-2)x+(b-a+1),∴a-2=3,b-a+1=2,∴a=5,∴b-5+1=2,∴b=6,∴a+b=5+6=11,故答案为11.12.不公平解析:甲获胜的概率是49,乙获胜的概率是59,两个概率值不相等,故这个游戏不公平.13.110°解析:因为∠A=40°,∠ABC= ∠ACB,所以∠ABC= ∠ACB=(180°-40°)=70°.又因为∠1=∠2,∠1+∠PCB =70°,所以∠2+∠PCB =70°, 所以∠BPC =180°-70°=110°.14.(1)日期、电表读数 日期 电表读数 (2)120 58.8解析:(1)变量有两个:日期和电表读数,自变量为日期,因变量为电表读数; (2)每天的用电量:(49﹣21)÷7=4,4月份的用电量=30×4=120千瓦时, ∵ 每千瓦时电是0.49元,∴ 4月份应交的电费=120×0.49=58.8(元). 15.解析:由表知,种子发芽的频率在0.8左右摆动,并且随着统计量的增加这种规律逐渐明显,所以可以把0.8作为该玉米种子发芽概率的估计值. 16.4 解析:△和△,△和△△和△△和△共4对.17.①②③ 解析:∵ ∠E =∠F =90°,∠B =∠C ,AE =AF , ∴ △ABE ≌△ACF .∴ AC =AB ,∠BAE =∠CAF ,BE =CF ,∴ ②正确.∵ ∠B =∠C ,∠BAM =∠CAN ,AB =AC ,∴ △ACN ≌△ABM ,∴ ③正确. ∵∠1=∠BAE -∠BAC ,∠2=∠CAF -∠BAC ,又∵ ∠BAE =∠CAF , ∴ ∠1=∠2,∴ ①正确, ∴ 题中正确的结论应该是①②③. 18. 19 解析:因为是的垂直平分线,所以,所以因为△的周长为,所以所以.所以△的周长为19.解:(1)买20注彩票,中500万,虽然可能性极小,但可能发生,是随机事件; (2)袋中有50个球,1个红球,49个白球,从中任取一球,取到红球,是随机事件; (3)掷一枚均匀的骰子,6点朝上,是随机事件;(4)100件产品中有2件次品,98件正品,从中任取一件,刚好是正品,是随机事件; (5)太阳从东方升起,是确定事件; (6)小丽能跳高,不可能发生,是确定事件. 20.解:由图象可知:(1)甲先出发,先出发10 min 乙先到达终点,先到5 min . (2)甲的速度为6÷30=0.2(km/min ),乙的速度为6÷15=0.4(km/min ). (3)在甲出发后10 min 到25 min 这段时间内,两人都行驶在途中. 21.解:(1)“3点朝上”的频率是101606=;“5点朝上”的频率是316020=.(2)小颖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5点朝上”的频率最大并不能说明“5点朝上”这一事 件发生的概率最大,只有当试验的次数足够大时,该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事件发生的概 率附近;小红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因为事件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所以“6点朝上”的次数 不一定是100次.22.解:游戏规则不公平.理由如下: 列表如下:小李小王3453 (3,3) (3,4) (3,5)4 (4,3) (4,4) (4,5) 5(5,3)(5,4)(5,5)由上表可知,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共有9种, 故3193==,3296==. ∵31<32,∴ 此游戏规则不公平,小李赢的可能性大. 23. 解:以下答案供参考.图④、⑤、⑥中的三角形全等,只需画其中一个. 24. 解: 理由:因为于点,于点(已知),所以(垂直的定义),所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因为(已知),所以(等量代换).所以平分(角平分线的定义). 25.(1)证明:因为垂直于点,所以∠,所以.又因为∠∠,所以∠∠.第23题答图因为, ∠,所以.又因为点是的中点,所以.因为,,,所以△≌△(ASA),所以.(2)解:.证明如下:在△中,因为,∠,所以,∠∠.因为,即∠,所以,所以.因为为等腰直角△斜边上的中线,所以,.在△和△中,,,,所以△≌△,所以.26.分析:(1)根据AD∥BC可知∠ADC=∠ECF,再根据E是CD的中点可证出△ADE≌△F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判断出AB=BF即可.证明:(1)∵AD∥BC(已知),∴∠ADC=∠EC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是CD的中点(已知),∴DE=EC(中点的定义).∵在△ADE与△FCE中,∠ADE=∠FCE,DE=CE,∠AED=∠FEC,∴△ADE≌△FCE(ASA),∴FC=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ADE≌△FCE,∴AE=EF,AD=C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又BE⊥AE,∴BE是线段AF的垂直平分线,∴AB=BF.∵BC+CF,又AD=CF(已证),∴AB=BC+AD(等量代换).。
七年级数学下期末测试卷一、请你精心选一选: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1055a a a =+B .2446a a a =⨯C .a a a =÷-10D .044a a a =- 2.下列各条件中,不能作出惟一三角形的是( )(A )已知两边和夹角 (B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C )已知两角和夹边 (D )已知三边3.若x 2+mx+25是完全平方式,则m 的值是( ) A 、10或-10 B 、110 C 、 –10 D 、110± 4.在“石头、剪刀、布”的猜拳游戏中,俩人出拳相同的概率的是( ) A .91 B . 61 C .31 D .215.某人骑自行车沿直线旅行,先前进了akm,休息了一段时间后又按原路返回bkm(b<a),再前进ckm ,则此人离出发点的距离s 与时间t 的关系示意 图是( )6 A 、7cm B 、3cm C 、7cm 或3cm D 、5cm 7.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l 1∥l 2的是( )A 、∠1=∠3B 、∠2=∠3C 、∠4=∠5D 、∠2+∠4=180°8.如图,⊿ABC 中,CD⊥BC 于C ,D 点在AB 的延长线上,则CD 是⊿ABC( )A 、BC 边上的高B 、AB 边上的高C 、AC 边上的高D 、以上都不对9.如图,已知AB=AC ,E 是角平分线AD 上任意一点,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A 、4对B 、3对C 、2对D 、1对10.有一游泳池注满水,现按一定的速度将水排尽,然后进行清扫,再按相同的速度注满清水,使用一段时间后,又按相同的速度将水排尽,则游泳池的存水量V (立方米)随时间t (小时)变化的大致图象可以是 ( )E C A V V V V o t s A o t s B o t s C ot s DC二、请你耐心填一填:11.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纳米=10﹣9米,已知某种花粉的直径为3 500纳米,那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该种花粉的直径为 .12. =⨯⎪⎭⎫⎝⎛--20351;=⨯1001008125.0 .13.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2倍,则它的底角是 ,该三角形的对称轴是 。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测试题一.精心选一选 (以下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式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2a a a =+ B.()2263a a = C.()1122+=+a a D .2a a a =⋅2.200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达到136515亿元,136515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保留4个有效数字)为( ) A .121.36510⨯元; B.131.365210⨯元; C .121.36510⨯元; D .121.36510⨯元 3.下面有4个汽车标致图案,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一件事不可能发生,那么它是必然事件,即发生的概率是1; B .概率很大的事情必然发生;C .若一件事情肯定发生,则其发生的概率1≥P ;D.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概率不为05.下列关于作图的语句中正确的是( )A.画直线A B=10厘米;B.画射线O B=10厘米;C .已知A.B .C三点,过这三点画一条直线;D .过直线AB 外一点画一条直线和直线AB 平行6.如图,已知A B∥CD ,直线l 分别交A B、CD 于点E 、F,E G平分∠BEF ,若∠EF G=40°,则∠EGF 的度数是( )A .60°B .70° C.80° D.90° 7.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 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A.三角形的稳定性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 .垂线段最短8.下列乘法中,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的是( )A .(x +a)(x -a) B.(a +b )(-a-b) C.(-x-b)(x -b ) D .(b+m)(m -b )9.某校八年级同学到距学校6千米的郊外春游,一部分同学步行,另一部分同学骑自行车,如图,1l .2l 分别表示步行和骑车的同学前往目的地所走的路程y(千米)与所用时间x (分钟)之间的函数图象,则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 .骑车的同学比步行的同学晚出发30分钟; B.步行的速度是6千米/时; C.骑车的同学从出发到追上步行的同学用了20分钟; D.骑车的同学和步行的同学同时达到目的地l 23060545006y(千米)x(分)l 1FEDC BA10.如图,在△ABC 与△DE F中,给出以下六个条件:(1)AB=DE,(2)BC=EF ,(3)AC =D F ,(4)∠A=∠D,(5)∠B=∠E,(6)∠C =∠F,以其中三个作为已知条件,不能..判断△ABC 与△DEF 全等的是( ) A .(1)(5)(2) B.(1)(2)(3) C.(2)(3)(4) D.(4)(6)(1)二、耐心填一填 (请直接将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每题3分,共24分) 1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100°,则它的底角为 .12.()32+-m (_________)=942-m ; ()232+-ab =_____________.13.某公路急转弯处设立了一面圆型大镜子,从镜子中看到汽车车牌的部分号码如图所示,则该车牌照的部分号码为__________. 14.10张卡片分别写有0至9十个数字,将它们放入纸箱后,任意摸出一张,则P(摸到数字3)= ,P(摸到偶数)= .(第15题) (第17题) (第18题)15.如图,直线l1∥l 2,AB ⊥l 1,垂足为O ,BC与l 2相交与点E ,若∠1=43°,则∠2= 度.16.有一个多项式为a 8-a7b +a 6b 2-a 5b 3+…,按照此规律写下去,这个多项式的第八项是_____________.17.如图,∠ABC =∠D CB ,请补充一个条件: ,使△ABC ≌△DC B.18.小明早晨从家骑车到学校,先上坡后下坡,行程情况如图,若返回时上、下坡的速度仍保持不变,那么小明从学校骑车回家用的时间是 分钟.三、细心算一算:19.(4分)①)()(2322c ab c ab ÷ (4分)②2)())((y x y x y x ++---20.(5分)先化简再求值:)4)(12()2(2+-+-a a a ,其中2-=a .21.(4分)如图所示,转盘被等分成六个扇形,并在上面依次写上数字1、2、3、4、5、6;若自由转动转盘,当它停止转动时,指针指向奇数区的概率是多少?22.(6分)如图所示:ΔABC的周长为24cm,AB=10cm,边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边于点E,垂足为D,求ΔAEC的周长.四、用心想一想23.(6分)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DF⊥AC,垂足为F,你能找出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吗?为什么它们是全等的?24.(5分)如图是用四张相同的长方形纸片拼成的图形,请利用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写出一个关于a、b的等式.25.(5分)已知如图,要测量水池的宽AB,可过点A作直线AC⊥AB,再由点C观测,在BA 延长线上找一点B ’,使∠ACB ’= ∠AC B ,这时只要量出A B’的长,就知道AB 的长,对吗?为什么?26.(6分)请你设计一个摸球游戏:在袋子中装有若干个黄球、绿球和红球,使摸到球的概率:P (摸到红球)=41;P(摸到黄球)=32;P(摸到绿球)=121,那么袋子中黄球、绿球和红球至少各需要多少个?五、识图与计算:27.(12分)如图所示,A 、B 两地相距50千米,甲于某日下午1时骑自行车从A 地出发驶往B地,乙也于同日下午骑摩托车按同路从A 地出发驶往B 地,如图所示,图中的折线PQ R和线段MN 分别表示甲、乙所行驶的路程S 与该日下午时间t之间的关系.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甲和乙哪一个出发的更早?早出发多长时间?(2)甲和乙哪一个更早到达B城,早多长时间?(3)乙出发大约用多长时间就追上甲? (4)描述一下甲的运动情况. (5)请你根据图象上的数据,分别求出乙骑摩托车的速度和甲骑自行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28.(9分)下图是小明作的一周的零用钱开支的统计图(单位:元)分析上图,试回答以下问题:(1)周几小明花的零用钱最少?是多少?他零用钱花得最多的一天用了多少? (2)哪几天他花的零用钱是一样的?分别为多少? (3)你能帮小明算一算他一周平均每天花的零用钱吗?(4)你能够画出小明一周的零用钱开支的折线统计图吗?试一试.24681012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答 案1~10:DAC DD B ABDC11.40°; 12.32--m ,912422+-ab b a ; 13.E6395; 14.101,21; 15.133°; 16.7ab -; 17.A B=DC 或∠A=∠D; 18.37.2;19.①)c ab ()c ab (2322÷=)c ab (c b a 23242÷=ab ②xy y 222+ 20.a a 332+,值为6. 21.21 22.ΔAEC 的周长=AE+EC+AC=BE +EC+AC=BC+AC=24-10=14cm.23.△AED ≌△AFD.理由: 因为∠AED =∠AF D,∠EAD=∠F AD ,A D是公共边, 所以它们全等(A AS ).(或理由:因为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所以DE=DF ,AD 是公共的斜边,所以它们全等(HL ).) 24.()()ab b a b a 422+==+等.25.对,用AS A可以证明三角形全等. 26.红球3个,黄球8个,绿球1个. 27.(1)甲比乙出发更早,要早1小时(2)乙比甲早到B 城,早了2个小时 (3)乙出发半小时后追上甲(4)甲开始以较快的速度骑自行车前进,2点后速度减慢,但仍保持这一速度于下午5时抵达B 城(5)乙的速度为50千米/时,甲的平均速度为12.5千米/时. 28.(1)周三,1元,10元,(2)周一与周五都是6元,周六和周日都是10元, (3)()67101065146=÷++++++(元);(4)略.七年级数学试题(满分12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12A.∠1=∠3 B.∠2=∠3 C.∠4=∠5 D .∠2+∠4=180° 2.为了了解某市5万名初中毕业生的中考数学成绩,从中抽取5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那么样本是A .某市5万名初中毕业生的中考数学成绩 B.被抽取500名学生 (第1题图)C .被抽取5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 D.5万名初中毕业生 3. 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A .32x x x ÷= B.623a a a ÷= C. 33x x x =⋅ D.336x x x += 4.下列各式中,与2(1)a -相等的是A.21a - B .221a a -+ ﻩC.221a a --ﻩ D .21a +5.有一个两位数,它的十位数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为5,则符合条件的数有A .4个 B.5个 C.6个 D.无数个 6. 下列语句不正确...的是 A.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全等 ﻩ B.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ﻩﻩ C.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两个内角的和 D.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7. 下列事件属于不确定事件的是A .太阳从东方升起 B.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B ′C ′D ′O ′A ′O DC BA (第8题图) C.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冰会融化 D.某班级里有2人生日相同 8.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A′O ′B ′等于已知角∠AOB 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图形的全等这一章的知识,说明画出∠A′O ′B ′=∠AOB 的依据是A.SAS B.ASA C.AAS D.SS S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计24分) 9.生物具有遗传多样性,遗传信息大多储存在DNA 分子上.一个DNA 分子的直径约为0.0000002cm.这个数量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c m.10.将方程2x+y=25写成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的形式,则y= . 11.如图,AB∥CD,∠1=110°,∠ECD =70°,∠E 的大小是 °. 12.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1:2:3,则其中最大一个内角的度数是 °.13.掷一枚硬币30次,有12次正面朝上,则正面朝上的频率为 . 14.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4个红球、3个黄球和5个蓝球,每个球除颜色不同外其它都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则摸出 球的可能性最小. 试验者 试验次数n 正面朝上的次数m正面朝上的频率nm 布丰 4040 2048 0.5069 德·摩根 4092 2048 0.5005 费勤1000049790.4979那么估计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的估计值是 .16.如图,已知点C 是∠AOB平分线上的点,点P 、P′分别在OA、OB 上,如果要得到OP=OP′,需要添加以下条件中的某一个即可:①PC=P′C;②∠OPC =∠OP′C;③∠OCP =∠OC P′;④PP′⊥OC.请你写出一个正确结果的序号: .三、解答题(计72分)17.(本题共8分)如图,方格纸中的△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在小正方形的顶点(格点)上,称为格点三角形.请在方格纸上按下列要求画图. 在图①中画出与△ABC 全等且有一个公共顶点的格点△C B A '''; 在图②中画出与△A BC全等且有一条公共边的格点△C B A ''''''.OAC P P′ (第16题图)(第16题图)18.计算或化简:(每小题4分,本题共8分)(1)(—3)0+(+0.2)2009×(+5)2010(2)2(x+4) (x-4)19.分解因式:(每小题4分,本题共8分)(1)x x -3 (2)-2x +x 2+120.解方程组:(每小题5分,本题共10分)(1)⎩⎨⎧=+-=300342150y x yx (2)⎩⎨⎧⨯=+=+300%25%53%5300y x y x21.(本题共8分)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组⎩⎨⎧=+=+73ay bx by ax 的解是⎩⎨⎧==12y x ,求a b +的值.22.(本题共9分)如图,AB=EB ,BC=BF ,CBF ABE ∠=∠.EF 和AC 相等吗?为什么?23.(本题9分)小王某月手机话费中的各项费用统计情况见下列图表,请你根据图表信息完成下列各题:(2)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扇形统计图中,表示短信费的扇形 的圆心角是多少度? ﻩ24.(本题4+8=12分)上海世博会会期为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
B
O
C
A
D B
C
A 麻田中学北师大版七年级麻田中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复习卷复习卷(9)
(9)一、填空
1.计算3(2)−=
;=−3
2
;=
−3
2)2(x
2.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BD
,∠DBC =20º,则∠A =3.则小强衣服上的字应为4.一口袋中有红球3个、白球若干个,若任意摸出一个,摸到红球的概率为4
1
,则袋中有白球个
5.如图,△ABC 的角平分线DB 、DC 是相交于点D ,EF 过点D ,且EF ∥BC ,若BE =4,CF =3,则EF =
6.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拉力,火炬手达到21780人,把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约为人(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7.近似数3.1万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
8.小明在镜子中看到身后的时钟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是
9.一个角的补角为135º,则这个角的度数为
º
1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0053=近似数0.0310有
个有效数字
11.把12500取两个有效数字的近似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12.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放入8个红球,2个白球,小明随意地摸出一球,这个球是白球的概率为
13.计算:=−−−)12)(12(x x 14.如果
42
++kx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 的值为
15.小王发现在镜子中钟表显示的时间为2:15,则实际时间为16.已知:13=,ab b
a =+则=
+22b a 17.已知n mx x x x ++=−+2)
2)(1(,则m +n =
18.如图,△ABC 中,若∠A=70º,O 为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则∠BOC=º
19.圆的面积s 与半径r 之间的关系式为s=πr 2,当半径由1变化到2时,圆的面积增加了20.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扑克中,任意抽取一张,则P (抽到5)=;
P (抽到黑桃)=
21.已知32 42
==n m
,,则=
−n m 2222.如图,在△ABC 中,∠C=90°,AD 平分∠BAC ,BC=10cm ,BD=6cm ,则D 点到AB
的距离DE 长为___________二、选择题
1.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 、2
36x x x =÷B 、x
x x =−23C 、3
2)()(x x x −=−⋅−D 、2
22)(y x y x −=−2.下列语句中错误的是()A 、5是单项式B 、单项式m 的系数与次数都是1C 、3
2ab −的系数是3
2
−D 、
2
23
1y x 是二次单项式3.结果为2a 的式子是()A.63a a ÷B.24
−⋅a a
C.12()a −D.42
a a −4.下面的运算正确的是()A 、(1)122+=+a a ;B 、1)1)(1(2−=−−−
b b b ;C 、(144)1222++=+−a a a ;D 、23)2)(1(2++=++x x x x 5.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给出如下四组条件:
①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②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
③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④三个角对应相等;其中能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A ①和②B ①和④C ②和③D ③和④6.气象台预报“本市明天降水概率是80%”.对此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本市明天将有80%的地区降水(B)本市明天将有80%的时间降水
(C)明天肯定下雨(D)明天降水的可能性比较大
7.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的4倍,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度数是()A 、9°B 、18°C 、27°D 、36
8.某次班级游园中,准备了奖券53张,其中一等奖1张,二等奖3张,三等奖5张,小强第四位抽奖,若前三位同学有一位中了二等奖,其余两位未中奖,则小强中奖的概率为()A .
53
9B .
53
8C .
25
4D .53
99.下列各事件中,发生概率为1的是(
)
A 、掷一枚骰子,出现6点朝上
B 、太阳从东方升起
C 、全学校共有1500
D 、若干年后,地球会发生大爆炸
三、解答题
1.如图,是甲、乙两人从A 地往B 地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1)A 、B 两地相距km (2)甲的平均速度为
km/h 乙的平均速度为
km/h
D
B
C A 60302
1
3F D
B
C
E
A
F D
B
C
E
A
L
L
3 2 1
L
X/
30
5
(3)甲比乙早出发小时(4
)谁早到B 地,早到多少时间?
(5)根据以上条件,请列出方程....,求出乙出发多少时间追上甲?2.先化简,再求值:)2
1(2)2(22x y x y x −÷−−,其中x =2,y =-1
3.如图所示的方角铁皮,要求用一条直线....将其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请你设计两种不同....的分割方案(用铅笔画图,不写画法,保留作图痕迹或简要的文字说明).
4.如图,△ABC 中,AB =AC ,∠DAE =∠C ,求证:AE ∥BC
5.如图,△ABC 中,AB =AC ,D 为BC 上一点,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①当D 点在BC 什么位置上时,DE =DF ?说明理由;②在不添加辅助线的情况下,你能否再写出和①中不一样的条件,使得DE 与DF 相等。
请写出两个这样的条件,但不要说明理由。
6.如图,已知AB =AC ,DE ⊥BC ,ED 的延长线交CA 的延长线于点F ,那么△ADF 是等腰
三角形吗?为什么?
7.如图,在△ABC 中,∠B=90º,斜边AC 的垂直平
分线交BC 于点D ,垂足为点E ,∠C =40º,求∠BAD 的度数
8.计算:)
21)(12()12(2a a a +−+−+9.如图:画出下列各图中的格点三角形关于直线L 的对称图形10.个,请设计出满足下列条件的方案:(1)任意摸出一球,得到黄球与白球的概率相同,红球的概率最小;(2)任意摸出一球,得到红球的概率最大,白球的概率最小;
(3)任意摸出一球,得到红球的概率为
21,得到黄球的概率为3
111.计算:32232211
3()(643)22
a a
b ab a a b ab −+
−++12.先化简,再求值:2(32)(32)5(1)(21)x x x x x +−−−−−,其中13
x =−13.下面是我县某养鸡场2001~2006(1)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5条)(2)各年养鸡多少万只?
(3)所得(2)的数据都是准确数吗?(4)这张图与条形统计图比较,
有什么优点?
14.一农民朋友带了若干千克的土豆进城出售,为了方便,他带了一些零钱备用.按市场售出一些后,又降价出售.售出土豆千克数x 与他手中持有的钱数y (含备用零钱)的关系如图所示,结合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农民自带的零钱是多少?(2)降价前他每千克土豆出售的价格是多少?
(3)降价后他按每千克0.4元将剩余的土豆售完,这时他手中的钱(含备用的钱)是26元,问他一共带了多少千克的土豆?15.有一个三角形的支架,AB =AC ,小明在过A
点和BC 的中点D 又架了一个细木条,经测量∠B =30º,在没有任何测量工具下,你能
否求出∠BAD 与∠ADC 的度数。
为什么?
16.一辆汽车油箱内有油48升,从某地出发,每行1km ,耗油0.6升,如果设剩油量为y (升),行驶路程为x (千米)
(1)上述的哪些量发生变化?自变量是?因变量是?(2)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
(3)用表格表示汽车从出发地行驶10km 、20km 、30km 、40km 、50km 时的剩油量;(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说明剩油量是怎样随着路程的改变而变化的;
(5)这辆汽车行驶35km 时,剩油多少升?汽车剩油12升时,行驶了多少千米?(6)请你估计这车辆在中途不加油的情况下最远能运行多少千米?
4
4
2
2
4
4
2
2
2
2
4
4
D B
C
E
A
F
D
B
C
E
A
D B
C
E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