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三级二级——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可修改 可下载 优质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节发展心理学概述第一单元个体发展心理学要点: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的定义(识记发展心理学的发展(识记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理解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要点: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识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识记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应用、试验法要点:访谈法和临床法(领会、应用第三单元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的动力: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
心理发展的历程要点:心理发展的阶段论与连续论(领会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其理论依据要点:皮亚杰以认知发展的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识记弗洛伊德按其情欲说划分儿童发展阶段(识记艾里克森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个体心理发展阶段(识记、领会、应用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是统一的(领会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领会第二节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第一单元遗传与心理发展一、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一儿童的身体发展要点:第一个发育高峰期(识记:第二个发育高峰期(识记:儿童身体发展的非匀速性(领会身体发展遵循“首尾原则”和“近远原则”(识记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可变性(领会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领会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的形成就是心理的发生(识记婴儿早期动作的发展(识记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识记婴儿动作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性(识记婴儿感知觉的发展(识记对婴儿感知觉能力的认识(领会习惯化范式(识记优先注视范式(领会婴儿视觉的刺激偏爱(领会、应用视崖(识记婴儿期动作的发展和感知觉的发展构成了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
(识记条件反射的出现是记忆发生的标志(识记婴儿思维的发展(领会言语发展的理论(领会自然成熟说其代表人物乔姆斯基(Chomsky。
生成转换语法理论(识记要点:婴儿气质(领会托马斯-切斯的气质类型说(识记、领会婴儿的社会性依恋(领会依恋是婴儿最初的社会性情结,是情感社会化的标志,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的一种积极的情感联系。
(识记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识记婴儿依恋的类型(识记、(领会第二单元幼儿期(3-6岁的心理发展一、幼儿的游戏要点: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领会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领会二、幼儿言语的发展(领会三、幼儿期认知的发展要点:记忆的发展特点(识记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识记、领会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领会道德判断的不同阶段(识记自立欲求与反抗(领会、应用第三单元童年期儿童的发展一、认知的发展要点:记忆的主要特点(识记记忆策略的运用(领会、应用思维的发展(识记、领会、应用二、童年期个性的发展三、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要点:童年期的社会交往(领会第四单元青少年心理的发展要点:少年期心理发展特征(识记、领会、应用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特点(领会少年期独立自主的要求和第二反抗期反抗期(识记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识记、领会、应用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领会帮助少年儿童顺利度过反抗期(领会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领会突变期(领会青年期是自我意识的形成期(领会青春期自我统一性的追求和确立(领会同一性扩散(同一性混乱(识记、领会、应用青年期的发展课题(领会、应用第四节中年期和老年期的心理变化特点第一单元中年期的心理变化特点一、中年期的生理变化更年期(领会第二单元老年期的心理变化要点:老年期(识记中年期的发展任务(领会、应用对老年期心理发展变化的不同观点(领会老年期的认知老化(领会老年记忆衰退的延缓和弥补(应用关于老年期的智力减退(领会老年人人格方面的变化情况(领会。
考试复习要点参考第一部分基础理论第一章《基础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现、思维、言语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可分两类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人格(能力、气质和性格);需要和动机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表现人格倾向;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特征。
人格不是独立存在,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
人格:需要和动机是心理现象的动力,表现人格倾向;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征。
2.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人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感觉、知觉、思维和意识(动物是思维萌芽)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学派争纷:4.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只有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并可以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这一学派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4a.詹姆士是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
这一学派,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心理看着一种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学只看着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5.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
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和无意识。
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潜意识动机的作用,儿童期经验对人的心理和人格的影响。
当代研究趋向:6.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和马斯洛)提出: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心理咨询师三级基础知识发展心理学部分心理咨询师三级基础知识发展心理学部分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
一、心理发展的内涵:从广义而言,心理发展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从狭义而言,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
个体发展心理学是对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研究,以揭示现代人心理发展的规律。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1、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3、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4、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5、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2、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3、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4、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简史一、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福禄贝尔的“恩物”,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略》。
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1882年发表《儿童心理学》一书,标志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1、研究途径:霍尔的问卷法、比内的智力测验、格塞尔的儿童发育常模。
2、主要派别:霍尔的“复演说”,施太伦的人格主义学派,杜威的机能主义观点、儿童中心说以及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华生的行为主义,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四、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确立了发展心理学的地位。
第三单元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一、横断研究二、纵向研究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
第四单元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单因素论:高尔顿的遗传决定论,华生的环境决定论2、二因素论:主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心理的发展,把两者视为各自独立存在的因素,他们关注各因素在心理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程度。
发展心理学第一节概述一、1.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
2.心理发展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而言,心理发展包含以下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从狭义而言,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
3.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
二、个体心理发展具有多种特殊的性质,可归纳为如下几种基本性质:1.总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遵循确定的先后顺序)。
2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人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而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推进的。
从出生到幼儿期属于第一发展加速期,青春发育期为第二个发展加速期)。
3.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4.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
5.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2.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3.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4.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四、各种发展心理学派都必须对如下一些问题作出阐述:1.遗传素质与环境和教育因素空间是以什么样的关系制约着心理的发展;2.心理的连续不断发展与阶段性跳跃之间是如何有机统一起来的;3.在心理发展中个体的自主生成、自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之间是怎样取得平衡的;4.不同心理机能发展过程中是否具有各自的“关键期” ,这一时期与发展可塑性的关系如何。
五、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略》六、1.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 世纪后半期。
德国生物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科学獐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于1882 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被公认为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2.20 世纪中期以后,儿童心理学的发展进入了演变和增新的时期。
3.1957 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从此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地位。
第一章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整体性●社会性●活动性●规律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各年龄阶段的特征:年龄特征;根源●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动因;过程;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关键期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特殊性(一)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二)特殊性核心特点:发展性:过程性和动态性显著特征: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大二、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方式(一)横向研究设计——常用●概念:同时、特定时间●优点:适用性;时效性●缺点:人为的联结性;组群效应(二)纵向研究设计●概念:长期、反复●优点:系统了解过程;揭示量变到质变规律●缺点:时效性差;被试易流失;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三)纵横交叉研究设计三、研究方法的新趋势●跨文化比较研究●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研究方法的整合●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受到重视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一、心理发展的动因●遗传因素决定●环境因素决定●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班杜拉●社会文化因素决定:维果斯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二、心理发展过程●连续论●阶段论●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年龄阶段:皮亚杰:认知结构艾里克森:人格发展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 - 2岁):感知运动图式★前运算阶段(2 - 6、7岁):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不守恒、思维的不可逆性、不能理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具体运算阶段(6、7岁- 11、12岁)守恒、可逆性思维、脱自我中心主义★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 14、15岁):抽象逻辑推理: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进行假设——演绎推理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主要观点:●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又强调文化社会因素的作用●心理社会危机●八个阶段以不变的序列发展●每个阶段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每个阶段都有普遍性的心理社会危机人格发展八阶段:▪信任—怀疑(0 - 2岁,婴儿前期):希望品质▪自主—羞耻(2 - 4岁,婴儿后期):意志品质▪主动—内疚(4 - 7岁,幼儿期):目标品质▪勤奋—自卑(7 - 12岁,童年期):能力品质▪同一感—同一性混乱(12 - 18岁,青少年期):诚实品质▪亲密—孤独(18 - 25岁,成年早期):爱的品质▪繁衍—停滞(25 - 50岁,成年中期):关心品质▪完善—失望(50岁-,成年后期):智慧、贤明品质主要特点:●心理发展阶段是人生全程的划分;●二维的发展阶段说;●动态过程;●渐进发展进程。
心理咨询师(三级)复习指导:发展心理学自己整理的心理咨询师(三级)复习指导:发展心理学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广义的心理发展包括心理物种、心理种族和个体心理的发展。
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包括心理发展的方向和顺序,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普遍性和差异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消长辩证统一。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提示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阐明各种心理功能的发展过程和特点,探索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
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遗传与环境的关系,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关系,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关系,不同的心理能力是否存在关键期。
横断面研究的优点是可以同时研究大样本,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数据,降低研究工作成本。
横断面研究的缺点是很难画出个体心理持续变化的过程,很难理解心理变化中每个事件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群体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
纵向研究的好处是容易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揭示量变和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相对稳定和快速变化的时期,发现心理发展中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纵向研究的缺点是样本少,跟踪过程中容易丢失样本。
由于时间长,环境变化会出现一些新的变量。
同样的测量方法重复应用会导致重复效果,成本高,耗费人力和时间。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包括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表现。
环境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表现。
环境决定论包括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强调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以下观点属于双因素理论: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可以增加,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可以成倍增加,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石太伦和吴为石是遗传与环境关系双因素理论的代表。
在以下属于交互作用理论的观点中,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图式通过同化和适应从较低层次发展到较高层次。
二、三级基础知识要点总结一、《基础心理学》第一节绪论(心理的本质)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三节感觉、知觉和记忆第四节思维、语言和想象第五节意识与注意第六节需要与动机第七节情绪、情感和意志第八节能力和人格(气质、性格)第一节绪论(心理的本质)一、定义1、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
2、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动物的、儿童的、变态的心理现象不属于基础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但上述四种心理现象都属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原则1、四个方面:认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需要和动机;情绪、情感和意志(意志是心理对行为的支配);能力和人格。
2、分类: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绪情感、意志。
(知、情、意)。
心理特性包括需要动机、能力、人格。
如下图: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动力(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世界观)心理特性对实践活动的适宜性(能力)人格特征(气质、性格)(P295心理学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原则之一,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指的是知、情、意等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
P296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也是从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方面来分类描述的,包括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意志障碍等)3、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
(速记:观察实验、调查个案)三、人的心理的本质人的心理(从功能上讲)是脑的机能,(从内容上讲)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是一种主观的现象,但并不是大脑活动的物质产品。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有思维功能,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人的心理也叫思维、意识、精神。
《发展心理学》基础知识要点总结第一节1、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的规律。
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有四方面: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以及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3、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是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
4、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式是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
横断研究是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
纵向研究是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
5、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6、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1)思维起源起源于动作,(2)思维的结构(认知结构)是图式,(3)思维的本质是适应,是生物适应的一种特殊表现。
适应是一个同化和顺应的平衡过程。
(4)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四方面: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
(5)认知(思维)发展分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7、守恒指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其本质是不变的。
包括数量、体积、长短、面积等的守恒。
可逆性的出现是守恒获得的标志,也是具体运算阶段出现的标志。
儿童通过同一性、补偿性、逆转性实现守恒。
8、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划分的标准是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
9、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前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婴儿前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婴儿后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婴儿后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发展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1.生理发展:生理发展是指个体在生物层面上的成熟和进步。
从胎儿开始,个体经历着肌肉控制、感知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这一阶段还包括神经系统的发展、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成熟以及荷尔蒙水平的变化。
2.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思维能力、记忆、问题解决等智力方面的发展。
从婴儿时期开始,个体经历了感知、注意力、记忆、语言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逐渐能够从自身经验和环境中获取信息,并建立起心智模型来理解世界。
4.情绪发展:情绪发展是指个体从婴儿时期开始经历的情绪体验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从出生时开始,个体逐渐学会识别、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情绪发展过程中,个体学会如何自我调节情绪,并逐渐从父母和照顾者那里学会情感交流和情绪管理技巧。
5.社会关系发展:社会关系发展是指个体在与他人建立和维护关系的过程中的成长。
从婴儿期开始,个体与父母、兄弟姐妹、同伴和其他重要人物建立起亲密关系。
这些关系对个体的发展和幸福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可影响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
6.发展障碍和干预:发展心理学还涉及发展障碍和干预的研究。
一些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如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和自闭症等。
通过早期干预和治疗,可以帮助这些个体克服困难,促进他们的发展和适应能力。
总之,发展心理学研究了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的生理、认知、社会性和情绪等方面的发展。
了解这些重点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发展的过程,并为个体的教育、健康和幸福提供指导。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第四单元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事实上是心理发展的动力、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问题。
(一)单因素论早期的心理学家对制约心理发展的两大基本因素-遗传与环境的作用问题持“非此即彼”的单因素论观点。
这种观点有分为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两大阵营。
1.遗传决定论: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环境的作用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
代表人物:英·高尔顿“人的能力来自遗传”;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美·詹森“智商80%来自遗传”2.环境决定论: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否定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代表人物:美·华生,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二)二因素论:主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心理的发展;把两者视为互相孤立存在的因素;他们关注个因素在心理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程度。
代表人物:德·施太伦、美·吴伟士(三)相互作用论: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代表人物:瑞士·皮亚杰“人的认识既不是来源于主体之外的客体,也不是来源于独立于客体的主体,而是来源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相作用。
二、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认识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
基础知识——发展心理学(三级二级)知识点整理
1. 广义的心理发展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个体的心理发展。
2. 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包括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普遍性和差异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增
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
3.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提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探讨心理发展的内
在机制、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4. 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包括遗传和环境的关系、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发展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的关系、不同心理能是否存
在关键期。
5. 横断研究的优点在于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大量资料、可以使研究工作降低成本。
6. 横断研究的缺点在于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的过程、难以了解心理变化中各事件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
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
7. 纵向研究的优点在于便于了解个体心理发展连续变化的过程、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和比
较迅速的变化时期、比较容易发现心理发展中各事发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8. 纵向研究的缺点在于样本少而且在追踪过程中容易流失样本、由于时间较长,会因环境变迁而出现某些新的变量、同一测量
方法反复应用会导致重复效应、成本较高,耗费人力和时间。
9.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包括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
10. 环境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
11. 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包括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强调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12. 下列观点中属于二因素论的有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可以相加、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可以相乘、遗传与
环境在心理发展中是各自发挥作用的。
13. 在遗传和环境的关系上挂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是施太伦、吴伟士。
14. 下列观点中属于相互作用论的有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
动性的影响。
15. 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同化、顺应两种形式进行的。
16. 下列阶段中属于皮亚杰划分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有前运算阶段、后运算阶段。
17.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泛灵论、自我中心的特征。
18. 自我中心是指认为所有人与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19. 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获得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的特征。
20. 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凭借演绎推理等形式解决抽象问题。
其认知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
21. 处于他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具有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特质后果、进行道德判断时不考虑行为者的主要动机、道
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22. 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三元交互决定论的三元是指环境影响、行为、人的内部因素。
23. 维果斯基认为低级心理机能转化到高级心理机能的标志有心时活动的随意机能、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形成新质的心理
结构、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24. 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表现为在进行道德判断时开始比较行为和个人的关系、认为每
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
2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婴儿动作的发展始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婴儿动作发展受生物成熟的程序化制约、婴儿动作发展受环
境的影响、没有动作,婴儿心理就无从发展。
26. 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有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婴儿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婴儿动作发展促进
了空间认知的发展、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27. 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包括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28. 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包括头尾原则、远近原则、大小原则。
29. 婴儿的主要动作是指手的抓握动作、独立行走。
30. 手的抓握动作发展的重点包括五指分化、手眼协调。
31. 手的抓握动作发展的意义有抓握动作是婴儿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的表现、为知觉发展奠定基础、开始操作工具,使动作
具有间接性。
32. 独立行走的意义有婴儿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使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
主动行走可以扩大认知范围、增加了与周围
人的交往机会。
33. 习惯化范式包括习惯化、去习惯化。
34. 婴儿直觉行动思维的主要特点包括直观性和行动性、间接性和概括性、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狭隘性。
35. 言语发展的后天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班杜拉。
36. 言语发展的后天学习理论的派别有强化说、社会学习说。
37. 不安全依恋就包括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
38. 哈特(S.Harter)把婴儿自我意识发展划分为客体我两个阶段。
39. 母亲教养行为的衡量指标包括反应性、情绪性、社会性刺激。
40. 象征性游戏的特征有替代物与实物开关有某种相似性、具有想象的特点、具有概括性质。
41. 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有促进认知、体现创造性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体质。
42. 幼儿期语法结构的发展表现为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
43. 幼儿期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从情境语向连续语发展。
44. 幼儿记忆的特点有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45. 幼儿能运用的记忆策略有视觉复述、特征定位。
46. 儿童自我控制活动的类型包括运动抑制、情绪抑制、认知活动抑制、延迟满足。
47. 幼儿友谊多半建立在地理位置接近、喜爱共同的活动、拥有有趣的玩具的基础上。
48. 同伴关系的作用有促进了儿童的社会认知的发展、促进了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
需要、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
49.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有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化的,以后才逐渐对不同学科内容产生不同的兴趣。
游戏因素在学习兴趣上
的作用逐渐降低。
50. 小学阶段的儿童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表现在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并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
导地位、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51. 小学阶段的儿童主要的记忆策略有复述、组织。
52. 下列策略中属于记忆中的组织策略的有归类、系列化。
53. 费拉维尔把记忆的元认知知识分为有关自我的知识、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关于记忆的策略的知识。
54. 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点有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55. 小学阶段的儿童掌握逻辑推理规则表现在类别体系化、序列化。
56. 童年期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自我评价的内容逐渐扩大
和深化、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步增加。
57. 整体性集合关系期的特点是儿童更注重朋友之间所共有的价值观、伙伴关系依从性的高峰期、儿童的班级团体意识更强。
58. 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有相互接近、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人际交往中的协同关系。
59. “心理理论”是指儿童对他人心理状态以及他人行为与其心理状态的关系的推理或认知、儿童头脑中形成的一整套理解别人
思想、感情和动机的方式。
60. 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表现有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心理闭销性与
开放性之间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61. 青春期记忆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短时记忆容量达到一
生中的最高峰。
62. 青春期思维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能够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分享。
63. 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主要表现为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一系列关于“我”的
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心、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64. 青春期的情绪变化特点有不能自我控制情绪的波动、青春期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