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东大环境化学课件—土壤 沉积物的吸附系数
- 格式:pdf
- 大小:281.08 KB
- 文档页数:15
土壤沉积物的有机碳吸附系数的测定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一、实验目的与内容实验目的¾¾掌握土壤沉积物的有机碳吸附系数(KOC)的测定方法;通过KOC的测定,深入了解其在评价有机物的环境行为方面的重要性。
实验内容¾¾确定甲草胺在土壤和水相之间的平衡时间;并利用批量平衡法测定甲草胺的KOC。
二、实验原理有机污染物吸附悬浮颗粒物水环境土壤及沉积物化学物质分子被颗粒表面束缚的物理化学过程使用批量平衡法测定土壤及沉积物对有机物的吸附系数建立吸附等温方程探索化合物在颗粒物相和水相中浓度的比例,然后按此比例混合,恒温振荡器上振荡,直到有机物的浓度在固、液两相中达到平衡;分别测定两相中有机物的浓度,或通过差减法求出固相中有机物的浓度,最后求出吸附量;用线性回归法(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变形)求出有机物在水体悬浮颗粒物或土壤中的吸附常数。
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 Linear吸附等温方程 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有机物在粘土上的吸附 Cs:平衡时吸附在颗粒物或土壤上的化学品浓度 Cs = Kd ⋅ C a eq 被吸附化学品的质量(mg) 土壤或沉积物的质量(mg) Ceq:平衡时水相中化学品浓度(mg/L); = Kd:吸附常数; a:指数项常数,一般介于0.7~1.1之间 Kd KOC= ×100 OC KOC:土壤中有机碳吸附系数 OC(%):土壤或沉积物中有机碳的百分数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恒温振荡器;离心机;高效液相色谱;50 µL微量进样器;5 mL具塞离心管若干;50 mL锥形瓶若干;各种规格移液管若干;pH计仪器条件:高效液相色谱运行条件:大连依利特YWG C18 10 µm 反相色谱柱(250 mm×4.6 mm);流动相组成为35:65(V/V)的磷酸缓冲液(pH=3)/乙腈;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为20 µL;检测波长220nm;检测温度为室温。
吸附系数和分配系数
吸附系数和分配系数是描述化学物质在不同相之间分布的重要
参数。
吸附系数是指固体表面吸附物质的能力,通常用于描述固体颗粒表面与液态溶液中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配系数则是指物质在两种相(通常是液态溶液和固体)之间的分布比例,通常用于描述药物在体内药代动力学方面的应用。
吸附系数和分配系数的值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溶液pH 值、温度、表面积、孔径大小、物质分子大小和化学结构等因素。
此外,吸附系数和分配系数也可以用于评估环境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行为,以及新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等。
因此,吸附系数和分配系数是重要的化学参数,其应用领域广泛,包括环境科学、化学工程、药学和土壤科学等领域。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