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密闭拆除安全技术措施(新版)
- 格式:docx
- 大小:46.72 KB
- 文档页数:5
密闭施工措施工作面已回采结束,工作面全部回撤完毕后,需在巷施工防火密闭墙一道,为确保工程质量及安全,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单位及相关人员须严格遵照执行:一、施工质量要求及安全技术措施1、施工时,由通风科派技术员现场指挥、监督。
2、施工时,由通风技术员检测施工地点的CH4、CO2、CO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以及通风状况,只有在通风良好且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不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时才能作业,否则必须停工撤人,汇报通风科长进行处理。
3、施工地点选择在距离巷口2~5m的顶帮良好处,具体位置由通风科长现场选定。
4、必须剪断拆除与墙体内相连的钢网及钢带。
拆除施工地点的原有锚杆支护时,必须先加固其附近巷道,敲帮问顶,确认安全后方可施;若顶板破碎,应先背顶加固,将要砌到顶板时才把顶板放下到见实顶。
5、巷道两帮、顶、底必须掏槽,槽深在煤中槽不得小于0.5m;岩石中不小于0.2m,见硬底实帮。
掏槽须经通风科长或矿总工验收合格后才能开始砌墙。
6、密闭墙采用双副墙夹黄泥结构,每副墙厚37cm墙间距30cm,中间充填黄泥。
黄泥要先泡水成泥团,边砌边充填黄泥,充填时须捣2 实。
砌砖时,墙体不得有裂缝、重缝和空缝。
砖与砖间距为1cm 左右,并充实水泥砂浆,特别是两帮充填砂浆要足够。
7、在密闭墙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观测管、措施管和U型反水管,观测管、措施管口设阀门。
措施管距离顶板30~40cm,CH4、CO观测管距离顶板30cm,反水管距离底板20~30cm,CO2观测管距离底板40cm。
观测管直径为20mm,措施管直径为50mm,反水管直径为80mm。
密闭完成后要在U型反水管注水进行水封,保证所有管孔不漏风。
8、密闭墙砌完后要批浆抹面,墙四周要抹裙边,其宽度不小于0.1m,厚度不小于2cm。
如漏风较大,必须在两帮砌筑24cm厚的砖墙,并充填黄泥。
抹面时,要抹平,打光压实,确保墙面严实、平整、不漏风,做到耳听无声音、眼看无光亮、手摸无感觉。
煤矿井下巷道永久密闭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三采区回风联巷、5-203运输联巷施工闭墙安全技术措施根据生产需要,现由我队对三采区回风联巷、5-203运输联巷各施工一道闭墙并进行喷浆,为确保安全顺利施工,特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如下:一、施工位置及工程量三采区回风联巷闭墙处喷浆20平方米;5-203运输联巷闭墙处喷浆20平方米。
一、施工位置5-1061巷内距5-1061回风联巷巷口4米处施工一道永久密闭。
二、施工工序安全检查——掏槽——砌墙——抹面、刷白、编号——清理现场、回收材料三、施工标准1、永久密闭用水泥砖构筑,墙体厚度不小于0.5米,墙体严密不漏风。
2、墙体周边要掏槽并与煤岩接实,掏槽深度不小于0.3米,见硬底硬帮,四周要有不小于0.1米的裙边。
3、墙体抹面平整(1米范围内凹凸不大于10mm),光滑不漏风,无裂缝(雷管脚线不能插入),无重缝,无空缝。
4、密闭前5米内支护完好,无片帮、冒顶,无杂物、积水和淤泥。
5、密闭前无瓦斯积聚。
6、闭墙前应设置栅栏、警标、说明牌和检查牌。
四、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1、提前将密闭施工所需要的水泥砖、沙子、水泥准备到位,并整齐的码放在巷道两帮且码放高度不得超过1米,避免因胡乱堆放造成行走不便或码放过高造成安全隐患。
2、永久密闭采用水泥砖构筑,墙体构筑厚度不得小于0.5米。
3、砌墙时,必须挂线,保证墙体垂直。
4、闭墙水泥砂浆的比例按照1:3配比,水泥砖之间的缝隙用小块水泥砖或碎小的水泥砖填满(先填砂浆后塞填水泥砖)5、工作平台必须搭设牢固,且工作平台上严禁堆放过多的材料,人员在平台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6、密闭施工封顶时,必须从两侧向中间构筑,临时维护材料按照施工进度随时撤下。
7、施工过程中要随时凿下顶帮的浮矸,不使已松动的煤岩留在密闭四周,影响密闭严密性。
8、掏槽时,按照由上至下的原则进行,并及时运走掏出的煤岩,保持巷道通畅干净。
9、施工前要断开管路,切断一切与闭墙内连接的导体,避免杂散电流进入闭墙。
煤矿采空区密闭安全技术措施模板一:一、煤矿采空区密闭安全技术措施1. 采空区密闭的定义及意义1.1 采空区密闭的概念1.2 采空区密闭的作用和重要性2. 采空区密闭的原则和要求2.1 安全原则2.2 经济原则2.3 环境保护原则2.4 设备可靠性原则3. 采空区密闭技术措施3.1 密闭门的设置3.1.1 密闭门的种类和特点3.1.2 密闭门的安装和维护3.2 密封材料的选择与施工3.2.1 密封材料的分类和性能指标3.2.2 密封材料的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3.3 点源和面源扬尘控制措施3.3.1 点源扬尘控制设施的设置和使用3.3.2 防尘网、喷雾设备等面源扬尘控制措施4. 采空区密闭管理4.1 密闭效果监测4.1.1 密闭效果监测方法和指标4.1.2 密闭效果监测记录和分析4.2 密闭设施维护和修理4.2.1 密闭设施的日常维护4.2.2 密闭设施损坏的修理和更换五、附件附件1:煤矿采空区密闭管理制度附件2:煤矿采空区密闭设施维护记录表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 《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对煤矿安全管理的法规文件,用于规范煤矿的生产和管理行为。
2. 《煤矿安全生产法》: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包括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责任和义务等内容。
模板二:一、煤矿采空区密闭安全技术措施1. 采空区密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1 为什么需要采空区密闭?1.2 采空区密闭对矿井环境的影响2. 采空区密闭的原则2.1 安全原则2.1.1 保证矿井工作面和采空区的隔离2.1.2 防止突发事故的发生2.2 经济原则2.2.1 利用采空区能源资源2.2.2 提高煤矿资源利用效率2.3 环境保护原则2.3.1 防止采空区水源污染2.3.2 减少废弃矸石对环境的影响2.4 设备可靠性原则2.4.1 保证密闭设备的运行安全可靠2.4.2 防止设备故障引发事故3. 采空区密闭技术措施3.1 密闭门的设置和使用3.1.1 密闭门的种类和功能3.1.2 密闭门的选型和安装3.2 密封材料的选择和施工3.2.1 密封材料的选取原则3.2.2 密封材料施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3 点源和面源扬尘控制措施3.3.1 采取湿式控尘技术3.3.2 防尘网和喷雾设备的使用4. 采空区密闭管理4.1 密闭效果的监测与评估4.1.1 密闭效果的检测方法4.1.2 密闭效果的评估指标4.2 密闭设施的维护和保养4.2.1 密闭设施的常规维护4.2.2 密闭设施故障的处理和维修附件:附件一:煤矿采空区密闭管理制度附件二:煤矿采空区密闭设施维护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公布的煤矿安全管理规范。
我单位施工1302上顺槽及车场,原巷道因停掘时间较长,以进行临时密闭,根据矿方生产安排,由我单位恢复施工,施工前需对临时密闭墙进行拆除,为保证施工安全,特制定本措施。
一、概况;临时密闭墙位于1302上顺槽交岔点分巷向里4米处,临时密闭墙为木制结构,用旧风筒布封堵,原巷道总长度约11米。
(后附施工位置平面图)二、施工方法;密闭墙采取人工拆除,先拆除风筒布,通风20分钟后进行瓦斯检测,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后再进行拆除木栅栏,续接风筒,然后人员进入作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三、安全注意事项1、恢复通风工作采用28KW局扇压入式风机,对安设在轨道暗斜井原局扇性能、接线电源、风电闭锁进行检查,确保完好。
2、恢复通风所需的直经600㎜风筒及工器具准备齐全到位;3、恢复通风工作先由瓦检员进入恢复通风区域,并对通风区域的瓦斯等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当瓦斯及CO2浓度超过3%及其它有害超限时,及时向恢复通风技术负责人汇报,并采取排放措施,恢复通风工作每往前接一节风筒,要及时对巷道风流中的瓦斯等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当回风流瓦斯及CO2浓度不超过1%时,继续逐节向里恢复通风;4、恢复通风工作前瓦检员对附近10米以内风流中的沼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检查;5、迅速拆除掉密闭墙,并及时将材料回收。
拆除密闭墙时,瓦检人员要检测瓦斯浓度。
恢复通风前先由瓦检员进入恢复通风区域,并对通风区域的瓦斯等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当瓦斯及CO2浓度超过3%及其它有害超限时,及时向恢复通风技术负责人汇报,并采取排放措施;6、当局扇及其开关地点附近10米以内风流中的沼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5%,通风区域的瓦斯等有害气体浓度不超过3%及其它有害不超限时,方可开动局扇,由外向里逐节恢复通风;7、风筒每往前接一节,应有瓦检员在回风流与新鲜风流混合处,经常检查沼气浓度,当沼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继续逐节向里恢复通风;当沼气1%,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应采取向巷道限制风量,把风筒断开,改变风筒接口,留有缝隙漏风,确保回风流与新鲜风流混合处沼气浓度不超过1%;8、恢复通风时,严禁局扇发生循环风;严禁“一风吹”;9、恢复通风区域的回风系统内,严禁做与排放瓦斯无关的其它工作;10、恢复正常通风后,必须保证正常通风,经常检查风筒是否脱节、落地,按正常瓦斯点检查瓦斯。
密闭墙维修安全技术措施、工程概况矿井密闭墙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由于受采掘活动的影响,会出现或导致密闭墙体和周边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现象。
为了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避免因密闭墙受损造成漏风、风流短路、瓦斯超限、积聚、自然发火等不安全隐患,须及时对受损的密闭进行维修加固,特编制密闭墙维修安全技术措施。
二、技术方案(一)准备工作1、预先将维修材料准备齐全,运至巷道的施工地点两侧,不得影响人、车通行。
2、施工前清理施工地点附近及安全撤退路线上的杂物,保证安全撤退路线畅通。
3、施工前组织施工人员,认真贯彻学习本安全技术措施。
4、施工前,施工负责人必须对施工地点、设施规格、标准了解清楚,并掌握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要求。
5、预先排查施工地点顶、帮情况和密闭墙受损情况。
6、根据顶、帮情况和密闭墙受损情况,准备足够数量顶、帮和密闭墙的临时加强支护材料。
7、准备临时加强支护所需的物料,并运至施工地点。
8、预先准备好维修所需的器械,并检查器械完好情况。
9、根据密闭墙受损情况和维修工程量,合理确定施工作业人员数量。
10、预先通知相关部门,配备专职安检员、瓦检员。
(二)技术方案1、首先对维修的密闭墙顶、帮进行临时加强支护,采用圆木 + 木板(铁板)或利用枕木支设木垛。
2、若密闭墙有鼓包现象时,需在密闭墙前设置护身板。
利用木板(铁板)+圆木,圆木以倾斜的方式支设,与底板接触处挖坑掩埋,使圆木嵌入底板200mm。
3、待临时支护和护身板支设完成后,由带班长和安检员检查确认施工地点处的支护和安全设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只有经检查确认支护和安全设施后,方可进行其他作业。
4、瓦检员检查施工地点甲烷、二氧化碳浓度,进风巷道中甲烷浓度不得超过0.5%、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0.5%,回风巷道中甲烷浓度不得超过1.0%、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1.5%。
5、接着检查密闭墙前的甲烷、二氧化碳浓度,甲烷浓度不得超过1.0%、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1.5%。
煤矿采空区密闭安全技术措施煤矿采空区是指在煤矿进行采矿活动后留下的未经开采的煤层空间。
由于采煤活动的进行,导致地下煤层破坏,从而形成煤矿采空区。
煤矿采空区对采矿区域安全稳定性及生态环境保护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要采取一系列的密闭安全技术措施来保护煤矿采空区,下面就对煤矿采空区密闭安全技术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煤矿采空区密闭安全技术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采空区瓦斯自爆及火灾的发生。
为此,需要在煤矿采空区的出口和入口以及煤矿周围建立一套完善的煤矿采空区防护设施系统。
1.采空区出口和入口的密闭处理:对于采空区的出口和入口,需要进行密闭处理,以防止瓦斯的泄漏和火灾的蔓延。
密闭处理可采用混凝土加固、封闭墙体或防火门等措施,确保采空区与外界的隔离。
2.采空区周围防护设施的建立:在采空区周围需要建立防护墙、警戒线等设施,以限制人员进入,并确保采空区周围环境的安全。
3.设立监测系统:在煤矿采空区内安装各类监测设备,如瓦斯浓度监测仪、温湿度监测仪等,实时监测采空区的瓦斯浓度、温湿度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警。
4.通风系统的建立:采空区应建立定向、有序的通风系统,以防止瓦斯积聚,减少瓦斯爆炸的风险。
通风系统应合理布置通风设备,保证采空区内的空气流通,减少瓦斯的积聚。
5.定期检查和维护:对煤矿采空区的密闭安全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对设施进行修复和改进,以提高采空区的安全性。
6.建立应急预案:制定煤矿采空区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措施和救援方案。
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进行预判,并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工作。
总之,煤矿采空区的密闭安全技术措施是保障采矿区域安全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取密闭处理、建立防护设施、设立监测系统、建立通风系统、定期检查和维护以及制定应急预案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采空区瓦斯自爆及火灾的发生,保护矿工的安全,同时也保护了环境。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密闭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是其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责任的必要举措。
煤矿密闭拆除安全技术措施根据我矿生产需要,21123采面将重新开拓,在开拓掘进前需将21122下巷密闭拆除,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特编制此措施:一、准备工作1、携带仪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3台(报警点1%);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3台(报警点24PPm);便携式氧气浓度检测仪2台;光学瓦斯检测仪2部;2、携带工具:木锤(大)、手镐各1把,铁锹3把。
3、人员配备:当班安监人员1人,瓦斯检查人员2人,通风工1人,密闭工3人。
二、作业程序1、密闭拆除前①.由通风工检查供风的局部通风机是否能够正常运转。
②.通风工检查风筒的链接、吊挂是否牢固,是否符合规定。
③.密闭工检查密闭墙外顶板、两帮支护情况是否完好。
④.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检查随身携带的矿灯、自救器是否完好。
⑤.瓦检员用光学瓦斯检测仪检查密闭墙外巷道20m范围内气流中甲烷、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浓度,只有在甲烷浓度低于1%,一氧化碳浓度低于24PPm,二氧化碳浓度低于1.5%,方可作业。
2、拆除密闭①在所有检查工作完毕,并确认符合《规程》规定后,报告值班领导、通风区长和安检人员。
②密闭拆除必须在安检人员的监督下作业。
③密闭工使用木锤,在密闭墙上部顶板处开一200mm2空洞,瓦检员将光学瓦斯检测仪吸气胶管尽量伸入密闭墙内顶板300mm处吸入气体进行甲烷浓度检测;用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伸入孔洞中检测一氧化碳浓度,只有在甲烷浓度低于1%和一氧化碳浓度低于24PPm时方可继续作业;3、密闭拆除后①密闭完全拆除后,瓦检员在巷道口进行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浓度的检测,只有在各种气体浓度符合《规程》规定,方可进入被密闭巷道内进行气体检测;②瓦检员必须一前一后相隔5m进入巷道,边走便用检测仪检测气体,若氧气浓度低于20%或甲烷浓度大于1%或一氧化碳浓度大于24PPm或二氧化碳浓度大于1.5%时,应停止前进,进行处理。
若甲烷浓度大于3%时,应采取措施排放瓦斯。
三、安全注意事项1、为了防止拆除密闭过程中产生火花,拆除密闭必须使用木锤。
施工密闭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单位:负责人:编制人:编制日期:执行日期:一、说明为满足W31506运、回顺回风巷生产需要,需将工作面直头封闭,墙面采用平铺式钉板、埋φ8mm观测管、挂网、喷浆。
为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特编制此措施。
二、技术要求:1、分别在W31506运、回顺工作面直头距回风巷岔口3m-5m位置施工1道密闭。
2、施工前断开所有导电体,墙体周边除净浮货见硬底,柱窝深度不小于200mm。
3、顶梁采用60mm×120mm方木联合布置,立柱采用120mm×120mm方木布置,顶梁与基础锚杆用双股8#铁线绑牢。
立柱顶部与顶梁靠严并用双股8#铁线绑牢。
4、在墙体边缘埋设φ8mm风管做观测点,管口封堵严密。
5、墙体采用15mm×200mm平铺式钉制,四周圈边接触严密,挂金属网、喷浆。
6、喷浆标准(1)清除喷浆处帮、顶网兜、底板货,锚网支护巷道金属网贴近帮、顶。
(2)墙面金属挂网并固定,喷浆厚度不小于50mm,1m2内凸凹不超过10mm。
墙体周边各200mm喷浆厚度不小于100mm。
(3)喷浆前清洗巷帮,喷浆结束回弹料底板超平。
(4)施工结束,生产科组织保安区、施工单位正职验收,做好验收记录。
三、安全技术措施1、施工前,认真确认帮、顶状态。
找掉作业时一人监护一人作业,人员站在安全地点使用长把工具操作。
找净浮石险块后方可施工。
2、使用风动工具时,做好二次保护。
拆除风动工具时,先关闭风源并将压力卸净,方可操作。
3、搬运物料时注意周围环境,手不得放在物料正前方和上方,两人抬运物料时必须同肩。
码放物料满足行人和作业安全空间要求。
4、斧子、锯、风镐、撬棍、卷尺等工具保证完好,携带尖锐工具妥善包裹。
5、使用斧子钉板时精力要集中、力度可控以防止砸伤手指,钉子要避开电缆或其它金属物体。
6、涉及登高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保证作业平台、工具平稳、牢固。
高度超过1.5m使用保险带并做到高挂低用。
7、施工完毕,必须清理好作业现场,剩余物料码放整齐,亦可装车升井,达到标准化、文明化要求,由区干部进行验收。
矿井关闭安全技术措施
1、由救护队员从该矿进风井进入,逐段进行有害气体浓度的检查,如一氧化碳浓度不超24ppm,二氧化碳浓度不超0.5%,方可撤出该检查段巷道内的设备。
2、如该矿回风井有害气体浓度,瓦斯浓度超过0.75%,一氧化碳浓度超过24ppm,井下现有设备不得撤离。
3、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在救护队员的监护下开展各项工作,没有救护队的允许绝对不得随意开展工作。
4、在撤出部分设备的情况下,由救护队员的监护,施工队组负责对井下巷道及巷道通采空区的横贯进行封闭,然后进行进风井与回风井的永久封闭。
5、井下巷道永久密闭的施工要求:
(1)巷道密闭采用双红砖墙,两墙之间用黄土填实,两墙规格为50墙,中间黄土厚度为60cm,两墙体及填土部分必须掏槽见煤体硬帮,掏槽深度不得低于50cm。
(2)两红墙体必须抹面平整,抹面必须光滑,抹有裙边,边长不小于10cm,中间填土部分必须捣实
6、矿井进风井、回风井永久密闭施工要求:
(1)进风井与回风井密闭墙体采取沙石砌筑,中间灌注混凝土,混凝土灌注长度不小于20米。
(2)两沙石墙体必须抹面平整,抹面必须光滑,抹有裙边,边长
不小于10cm,中间灌注混凝土必须填实。
7、在封闭矿井前,应先封闭井下巷道,再封闭进风井,然后再封闭回风井。
8、封闭矿井工作除执行以上规定外,还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要求进行。
9、在封闭矿井前,救护队员及相关施工人员必须学习该措施,并严格按措施办事,不学习不得上岗作业。
10、所有监控及施工人员严禁穿化纤衣服。
煤矿井下密闭施工管理制度(最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861煤矿井下密闭施工管理制度(最新版)1、为进一步规范煤矿井下盲巷和栅栏、密闭管理工作,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和《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规定,制定本制度。
2、井下封闭是指对井下盲巷(独头超过6米不通风的巷道)、透老空巷道和废旧巷道按有关规定设置的栅栏、临时密闭和永久密闭。
3、井下盲巷、透老空巷道停用时间在1个月内应设栅栏,停用时间超过1个月但不足3个月应设临时密闭,停用时间超过3个月应设永久密闭。
废旧巷道应设永久密闭。
井下盲巷、透老空巷道和废旧巷道停风后6小时内必须按规定设置封闭,封闭设置地点支护应完好,距巷道口不得超过3米。
4、栅栏应用叉木、板条架设(或钢筋焊接成品)。
架设栅栏,应沿巷宽每间隔1.0米,设1根牢固支柱,使用铅丝将板条或叉木与支柱捆绑牢固,以不使用专用工具拧不开、折不断为准。
栅栏网孔尺寸不得大于200毫米×200毫米,并悬挂“禁止入内”的警示牌、瓦斯检测牌。
5、临时密闭可用矸石黄泥砌筑或钉木板抹灰封闭,木板封闭必须自上而下顺序压茬。
6、永久密闭应用砖石、水泥砌筑。
砌筑永久密闭,煤巷四周应掏槽,槽深不小于0.2米,岩巷见硬邦硬底。
给煤机拆除安全技术措施在煤矿生产中,煤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设备,它的作用是将矿石进行破碎、装载和输送。
但是,在进行煤矿生产中,如果有煤机出现故障或需要进行维护,就需要拆卸一些零部件,这时需要注意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拆卸前的安全准备在进行煤机零部件的拆卸之前,需要做好一些安全准备工作,以保证拆卸过程中的安全性。
首先,要确定拆卸的范围和目的,对过程进行周密的安排和设计。
同时,要对拆除过程中的危险进行评估和控制,做好必要的安全措施。
拆卸前需要进行的安全工作包括:1. 停机检查在开始拆除之前,需要将煤机停车,并进行检查,确保煤机处于安全状态。
检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检查所有控制装置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检查各个部位的散热情况,确保不会出现过热现象。
•检查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如有无瓦斯、有无温度过高等)。
2. 拆卸区域封锁在拆机前需要对拆卸区域进行封锁,避免其他人或设备进入。
封锁区域的长度和宽度应该根据拆机的具体要求进行判断,同时标记清晰。
3. 安装警示标志在进行拆机作业时,应在周围设置清晰明确的警示标志,以引起他人的注意,避免在危险的施工现场发生误伤。
4. 戴上个人防护装备在拆卸煤机过程中,工人应当严格按照安全规定规定的标准佩戴符合规定的工作服、手套、眼镜、防护鞋等个人防护装备。
拆除安全技术措施在进行煤机零部件拆卸时,为了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生产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必须严格按照拆卸安全技术规程进行操作。
常见的拆卸安全技术措施如下:1. 工具准备拆卸一些零部件需要使用特殊工具,如拆卸工具、隔离钳、钢丝绳、气动工具、千斤顶等。
在使用这些特殊工具时,操作人员应事先熟悉其性能及使用方法。
2. 拆卸结构评估对于需要拆卸的煤机零部件,应该从拆卸难易度等方面进行评估,印制拆卸方案,确保操作具有针对性和安全性。
在评估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确定拆卸的方向和范围,避免过度拆卸或拆掉必要部件;•针对煤机的不同型号和规格,制定相应的拆卸规程;•根据拆卸所需工具及材料的准备情况,确定合理的施工计划,以确保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犍为县新店儿煤业有限公司新店儿煤矿1102备采工作面拆除设备及砌筑临时密闭安全技术措施2013年3月8日1102备采工作面拆除设备及砌筑临时密闭安全技术措施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拆除1102备采工作面的设备,并将1102备采面进行密闭。
为了确保拆除设备和密闭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现特编制此安全技术措施。
一、清岩、支护1、必须配备有2米、2.5米、3米长的钎子各一根作为清岩工具。
2、清理危岩施工前,现场必须配备3~5根临时支护材料。
3、首先对1102运输巷、1102南回风巷、1102北回风巷进行帮、顶浮岩活矸进行清理。
危岩清理工作必须由经验丰富的老工人担任。
在清理帮、顶危岩时,必须由3人进行,1人清理,2人监视帮、顶情况。
必须在安全可靠的支护下进行危岩清理。
4、清理帮、顶危岩过程中,必须由外向内、由上向下逐渐推进,严禁多段同时进行清理。
5、在清理面积较大的危岩时,必须先掺设护身支柱,施工人员必须在安全可靠的支护下进行作业。
危岩清理后立即进行永久支护。
6、对失效支护进行处理前,必须先掺设临时支护,对危岩进行清理后,立即进行永久支护。
7、在危岩清理并进行永久支护后,必须将清理下来的砂石装运出井,做到“工完场地清”。
二、超前支护、采面及端口支护1、1102备采面运输巷、南回风巷、北回风巷的超前支护,必须采用单体液压支柱+绞接顶梁进行支护,其支护长度不小于20米。
2、1102运输巷错距段必须采用单体液压支柱+绞接顶梁进行支护。
3、1102采面端口必须采用单体液压支柱+绞接顶梁进行支护。
4、对工作面顶板危岩进行清理、对卸压支柱进行补掺。
三、设备拆除1、首先必须切断1102备用采煤工作面所有电源(1102运输巷绞车电源除外)。
2、将所有电器设备拆除装车运出地面进行检修。
3、将砌密闭位置内所有轨道拆除。
4、所有设备拆除运输完毕后,将1102运输巷绞车拆除并运出地面检修。
四、运输由于1102运输巷采用绞车运输,故必须严格按以下要求进行提升运输。
密闭启封安全技术措施一、概述根据榆树岭煤矿的安全生产计划,原封闭的110501采区即将施工,为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决定对110501采区110503采区顺槽的密闭进行启封。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最高瓦斯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3%时,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由本矿组织安全管理人员、矿救护队启封,采取控制风量的方法进行排放。
为确保密闭启封安全,杜绝在排放过程中瓦斯事故的发生,严格“一通三防”的管理,特制定启封密闭技术安全措施,相关单位及人员必须严格认真贯彻执行。
二、组织措施成立启封密闭领导小组。
组长:朱广瑜(总工程师)副组长:刘德勇(安通科长)通风科:张伟(防突科科长)调度指挥:李京生(调度长)成员:逯万胜、余小华、、孟华、吴建伟、刘新、武海林、闫书伟成立现场成立启闭工作小组组长:刘德勇(兼职救护队长)、张伟(兼职救护副队长)成员:李志(瓦检员)、石敬(瓦检员)、伏开军(瓦检员)、李高胜(安全员)、陈龙勋(防突技术员)、张龙(采掘技术员)调度指挥:闫书伟(指挥长)三、密闭说明及启封闭顺序1105采区顺槽进回风巷密闭均为临时密闭,并设有反水槽,其结构均为加气块砖混结构,并用水泥沙浆摸面。
依次启封密闭顺序为:回风顺槽、运输顺槽四、施工准备1、矿山救护队必须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及砸墙的铜质长把镐、铲子及钎杆工具。
2、矿成立启闭工作领导小组,指挥所设在矿调度,矿总工程师任组长,负责统一指挥启闭工作,启闭及排放瓦斯工作由矿山救护队负责。
组长由救护队同志担任,负责检查停电、撤人、设岗及指挥启闭工作;副组长由通风工区同志担任,负责指定各站岗人员和组织人员撤离受影响的区域;安检科同志负责停电、撤人、设岗监督工作。
必须配备足够的施工人员及两名瓦检员、两名安全员、一名组长。
8、现场临时指挥所设在主井检身房。
9、矿调度负责整个启闭过程中的调度指挥工作及启闭过程中的停送电工作。
10、只有各地点停电、撤人、设岗工作全部到位后,由现场启闭工作小组组长向矿调度汇报,经启闭领导小组组长同意后,方可进行启闭工作。
矿井通风设施(风门、密闭)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根据通风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为确保通风设施(密闭、风门)施工的安全进行,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一、密闭墙施工(一) 准备工作1、装运材料要有专人负责,各种材料装车后不能超过矿车高度、宽度,装车要整齐,两头要均衡。
2、装车入井前必须与调度及有关单位联系,运送时应严格遵照运输部门的有关规定。
3、施工人员随身携带的小型材料和工具要拿稳、利刃工具要装护套,材料应捆扎牢固,要防止触碰伤人。
4、井下装卸笨重材料时要互相照应,靠巷帮堆放的材料要整齐,不得影响运输、通风、行人。
5、人工运料时,要注意安全,不准用带式输送机运送材料。
6、施工前必须对施工地点、规格、要求了解清楚,并掌握有关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要求,做到安全施工。
7、密闭位置应选择在顶帮坚硬,未遭破坏的巷道内,尽量避免设在动压区。
8、施工地点必须通风良好,瓦斯、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不得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9、施工前必须先检查施工地点前后5 m的支护情况,顶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设专人监护,处理不完必须及时打上临时支架。
10、拆除密闭地点的支护时,必须先对附近巷道支护进行加固,若顶板破碎,应先打前探梁托住,不准空顶作业。
11、掏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掏槽一般应按先上后下的原则进行,掏出的煤矸等物要及时运走,巷道应清理干净。
(2)掏槽深度500毫米,必须符合规定要求,见实帮实底。
二、密闭墙施工操作:1、在有淋水的巷道中砌墙时,应既保持水流畅通、又不能漏电。
2、用砖、料砌墙时,竖缝要措开、横缝要水平,排列必须整齐,砂浆要饱满,灰缝要均匀一致,干砖要浸湿,墙缝逐层用砂浆填实,墙厚要符合标准。
3、双层砖或料石墙中间填黄泥,黄泥土湿度不宜过大,且应随砌随填,层层用木锤掏实。
4、密闭封顶要与顶帮接实,当顶板破碎时,前探梁上的原支护材料应随砌墙进度而逐步拆下,且应除去浮煤矸石后再掏槽砌墙。
密闭启封安全技术措施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密闭启封安全技术措施一、概述根据榆树岭煤矿的安全生产计划,原封闭的110501采区即将施工,为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决定对110501采区110503采区顺槽的密闭进行启封。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最高瓦斯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3%时,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由本矿组织安全管理人员、矿救护队启封,采取控制风量的方法进行排放。
为确保密闭启封安全,杜绝在排放过程中瓦斯事故的发生,严格“一通三防”的管理,特制定启封密闭技术安全措施,相关单位及人员必须严格认真贯彻执行。
二、组织措施成立启封密闭领导小组。
组长:朱广瑜(总工程师)副组长:刘德勇(安通科长)通风科:张伟(防突科科长)调度指挥:李京生(调度长)成员:逯万胜、余小华、、孟华、吴建伟、刘新、武海林、闫书伟成立现场成立启闭工作小组组长:刘德勇(兼职救护队长)、张伟(兼职救护副队长)成员:李志(瓦检员)、石敬(瓦检员)、伏开军(瓦检员)、李高胜(安全员)、陈龙勋(防突技术员)、张龙(采掘技术员)调度指挥:闫书伟(指挥长)三、密闭说明及启封闭顺序1105采区顺槽进回风巷密闭均为临时密闭,并设有反水槽,其结构均为加气块砖混结构,并用水泥沙浆摸面。
依次启封密闭顺序为:回风顺槽、运输顺槽四、施工准备1、矿山救护队必须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及砸墙的铜质长把镐、铲子及钎杆工具。
2、矿成立启闭工作领导小组,指挥所设在矿调度,矿总工程师任组长,负责统一指挥启闭工作,启闭及排放瓦斯工作由矿山救护队负责。
组长由救护队同志担任,负责检查停电、撤人、设岗及指挥启闭工作;副组长由通风工区同志担任,负责指定各站岗人员和组织人员撤离受影响的区域;安检科同志负责停电、撤人、设岗监督工作。
必须配备足够的施工人员及两名瓦检员、两名安全员、一名组长。
8、现场临时指挥所设在主井检身房。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煤矿密闭拆除安全技术措施(新
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煤矿密闭拆除安全技术措施(新版)
根据我矿生产需要,21123采面将重新开拓,在开拓掘进前需将21122下巷密闭拆除,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特编制此措施:
一、准备工作
1、携带仪器:
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3台(报警点1%);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3台(报警点24PPm);便携式氧气浓度检测仪2台;光学瓦斯检测仪2部;
2、携带工具:木锤(大)、手镐各1把,铁锹3把。
3、人员配备:当班安监人员1人,瓦斯检查人员2人,通风工1人,密闭工3人。
二、作业程序
1、密闭拆除前
①.由通风工检查供风的局部通风机是否能够正常运转。
②.通风工检查风筒的链接、吊挂是否牢固,是否符合规定。
③.密闭工检查密闭墙外顶板、两帮支护情况是否完好。
④.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检查随身携带的矿灯、自救器是否完好。
⑤.瓦检员用光学瓦斯检测仪检查密闭墙外巷道20m范围内气流中甲烷、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浓度,只有在甲烷浓度低于1%,一氧化碳浓度低于24PPm,二氧化碳浓度低于1.5%,方可作业。
2、拆除密闭
①在所有检查工作完毕,并确认符合《规程》规定后,报告值班领导、通风区长和安检人员。
②密闭拆除必须在安检人员的监督下作业。
③密闭工使用木锤,在密闭墙上部顶板处开一200mm2空洞,瓦检员将光学瓦斯检测仪吸气胶管尽量伸入密闭墙内顶板300mm处吸入气体进行甲烷浓度检测;用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伸入孔洞中检测一氧化碳浓度,只有在甲烷浓度低于1%和一氧化碳浓度低于24PPm 时方可继续作业;
3、密闭拆除后
①密闭完全拆除后,瓦检员在巷道口进行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浓度的检测,只有在各种气体浓度符合《规程》规定,方可进入被密闭巷道内进行气体检测;
②瓦检员必须一前一后相隔5m进入巷道,边走便用检测仪检测气体,若氧气浓度低于20%或甲烷浓度大于1%或一氧化碳浓度大于24PPm或二氧化碳浓度大于1.5%时,应停止前进,进行处理。
若甲烷浓度大于3%时,应采取措施排放瓦斯。
三、安全注意事项
1、为了防止拆除密闭过程中产生火花,拆除密闭必须使用木锤。
2、拆除密闭应由上到下,逐步扩大,直至密闭完全拆除。
3、在拆除密闭过程中应随时检测各种有害气体,当有害气体超限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密闭拆除后,先由瓦检员进入密闭区域内进行各种有害气体的检测,其他人员不得进入。
5、瓦检员在检测过程中应缓慢行走,防止产生摩擦火花。
6、瓦检员在检测过程应时刻观察顶板和两帮支护情况,防止冒落、片帮伤人事故。
8、只有在气体浓度符合《规程》规定后方可开启局部通风机对巷道进行通风。
9、拆除密闭后的砖料应及时清理,输送上井。
10、所有参与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本措施,在确认方可进行施工。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