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复习 正方形 突破与提升专题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307.50 KB
- 文档页数:6
正方形中考一轮复习讲义考点·方法·破译1.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正方形,即邻边相等的矩形或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 形叫正方形.2.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并能在解决问题时将正方形与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行替换思考.3.掌握正方形的判断方法,并应用它的对称性质解决问题.经典•考题•赏析【例1】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E 是BD 延长线上的点,且△ACE 是等边三角形.⑴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⑵若∠AED =2∠EAD ,求证: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解法指导】根据条件合理选择判断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可选“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证明:⑴∵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O =CO ∵△ACE 是等边三角形,∴EO ⊥AC ,即DB ⊥AC ∴平行四边形ABCD 是菱形⑵∵△ACE 是等边三角形,∴∠ACE =60°,∵EO ⊥AC ,∴∠AEO =12 ∠ACE =30°, ∵∠AED =2∠EAD ,∴∠EAD =15°,∵∠ADO =∠EAD +∠ADEO =45°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DC =2∠ADO =90°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变式题组】01.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O ,点M 、N 分别在OA 、OD 上,且MN ∥AD .探究:线段DM 和CN 之间的数童关系,写出结论并给出证明.02.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AC 上的点,PE ⊥AB ,PF ⊥BC ,E 、F 是垂足,问PD与EF 有怎样的关系? 请说明理由.A B DO C E EABE GD FCBOA03.如图,将正方形ABCD 中的 绕对称中心O 旋转至△GEF 的位置,EF 交AB 于M ,GF 交BD 于N .请猜想BM 与F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04.把一个正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四个三角形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可以分成相互全等的四个三角形外,你还能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将正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四个三角形吗?请分别画出示意图.【例2】如图,正方形ABC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n °后得到正方形AEFG ,边EF 与CD 交于点O . ⑴以图中已标有字母的点为端点连接两条线段(正方形的对角线除外),要求所连接的两条线段相交且互相垂直,并说明这两条线段互相垂直的理由;⑵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cm ,重叠部分(四边形AEOD )的面cm 2,求旋转的角度. 【解法指导】解⑴AO ⊥DE 证明:∵在Rt △ADO 与Rt △AEO 中,AD =AE ,AO =AO ,∴△ADO ∽△AEO (HL ) ,∴∠DAO =∠OAE (即AO 平分∠DAE ) ,AO ⊥DE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注:其他的结论也成立如GD ⊥BE ]⑵30°∵四边形AEOD cm 2,∴△ADO 的面积=2AD DO ⨯, 在Rt △AOD 中, AO 2=OD 2+AD 2, ∴AO ,∴AO =2OD ,∴AD =2,OD =,∠DAO =30°,∴∠DAE =60°,∴∠EAB =30°,【变式题组】01.如图,边长为1的两个正方形互相重合,按住其中一个不动,将另一个绕点A顺时针旋转45°,则这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02.我们给定两个全等的正方形ABCD、AEFG它们共顶点A(如图1),可以绕顶点A旋转,CD、EF相交于点P.⑴连接BE、DG(如图2),求证:BE=DG,BE⊥DG⑵连接BG、CF(如图),求证:BG∥CF.【例3】数学课上,张老师提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BC边的中点.∠AEF=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DCG的平分线CF于点F,求证:AE=EF.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的中点M,连接ME,则似AM=EC,易证△AME≌△ECF,所以AE=EF.在此基础上,同学们进一步的研究:⑴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上(除B、C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2)小华提出:如图3,点E是边BC的延长线上(除C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解法指导】若证明两个三角形中的线段相等,而这两三角形又不全等时,可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相等.解:⑴正确.证明:在AB上取一点M,使AM=EC,连接ME.∴BM=BE,∠BME=45°,∴∠AME=135°∵∠ECF=∠ECD+∠DCF=135°∴∠AME=∠ECF,∵∠1+∠AEB=90°,∠2+∠AEB=90°∴∠1=∠2,∴△AME≌△ECF,AE=EF⑵正确.如图,在BA延长线上取一点N,使AN=CE,连接NE,∴BN=BE,∴∠N=∠FCE=45°∠NAE=90°+∠1,∠CEF=45°∴∠NAE=∠CEF,△ANE≌△ECF∴AE=EF【变式题组】01.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在直线MN上方,BC在直线MN上;E是BC上一点,以AE 为边在直线MN的上方作正方形AEFG.⑴连接GD,求证:△ADG≌△ABE;⑵连接FG,观察并猜测∠FCN的度数,并说明理由.0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BC、DC边上的点,且AE丄EF.⑴延长EF交正方形外角平分线CP于点P,试判断AE与EP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⑵在AB边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四边形DMEP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给予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4】已知:正方形ABCD中,∠MAN=45°,∠MAN绕点A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CB、DC(或它们的延长线)点M、N.当∠MAN绕点A旋转到BN=DN时(如图1),易证BM+DN=MN.⑴当∠MAN绕点A旋转到BN≠DN时(如图2),线段BM、DN和MN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猜想,并加以证明;⑵当∠MAN绕点A旋转到如图3的位置时,线段BM、DN和MN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猜想并明.图 1 图2 图3【解法指导】欲证两条线段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可通过截长补短,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解:⑴MN =BM+DN.证明:延长CB到E,使BE=DN,连接AE.∵AB=AD,BE=DN,∠ABE=∠ADN,△ABE≌△ADN.∴∠1=∠2,AE=AN,∵∠MAN=45°,∠1+∠3=45°∴∠1+∠2=45°,∴∠EAM=∠NAM,AM=AM∴△AEM≌△ANM,∴MN=ME,∴MN=BM+DN⑵MN =DN-BM.证明:在DN上截取DF=BM,连接AF.∵AB=AD,∠D=∠ABM,BM=DF,∴△ABM≌△ADF.∴∠4=∠5,AF=AM,∵∠4+∠6=45°,∴∠5+∠6=45°,∴∠FAN=45°∴∠FAN=∴∠MAN,AF=AM,AN=AN,∴△AFN≌△AMN.∴MN=FN,MN=DN-BM.【变式題组】0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移动,但A到EF的距离AH始终保持与AB长相等,问在E、F移动过程中:⑴∠EAF的大小是否有变化?请说明理由;⑵△ECF的周长是否有变化?请说明理由.02.如图,有四个动点P、Q、E、F分别从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出发,沿AB、BC、CD、DA以同样的速度向B、C、D、A各点移动⑴试判断四边形PQEF的形状,并证明;⑵PE是否总过某一定点,并说明理由;⑶四边形PQEF的顶点位于何处时,其面积最小和最大?各是多少?0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OABC 的两顶点A 、C 分别在y 轴、x 轴的正半轴上,点O 在原点.现将正方形OABC 绕点O 顺时针旋转,当A 点第一次落在直线y =x 上时停止旋转,旋转过程中,AB 边交直线y =x 于点M ,BC 边交x 轴于点N (如图). ⑴旋转过程中,当MN 和AC 平行时,求正方形OABC 旋转的度数;⑵设△MBN 的周长为p ,在正方形OABC 旋转的过程中,p 值是否有变化?请证明你的结论.【例5】小杰和他的同学组成了“爱琢磨”学习小组,有一次,他们碰到了这样一道题: “已知正方形ABCD ,点E 、F 、G 、H 只分别在AB 、BC 、CD 、DA 上,若EG 丄FH ,则GE =FH ”经过思考,大家给出了以下两个方案:(甲)过点A 做AM ∥HF 交BC 于点M ,过点B 作BN ∥EG 交CD 于点N ; (乙)过点A 做AM ∥HF 交BC 于点M ,作AN ∥EG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N ;小杰和他的同学顺利的解决了该题后,人家琢磨着想改变问题的条件,作更多的探索. ⑴对小杰遇到的问题,请在甲、乙两个方案中任选一个,加以证明(如图1); ⑵如果把条件中的“EG 丄HF ”改为“EG 与HF 的夹角为45°”,并假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FH 的长为5(如图2),试求EG 的长度.【解】⑴证明:如图3过点A 作AM ∥HF 交BC 于点M ,作AN ∥EG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N∴AM =HF ,AN =EG ,∵正方形ABCD ,∴AB =AD ,∠BAD =∠AND =90° ∵EG ⊥FH ,∴∠NAM =90°,∴∠BAM =∴∠DAN在△ABM 和△ADN 中⎩⎪⎨⎪⎧∠BAM=∠DANAB=AD ∠ABM=∠ADN ∴△ABM ≌△ADN ,∴AM =AN ,即EG =FH⑵解:如图4过点A 作AM ∥HF 交BC 于点M ,过点A 作AN ∥EG 交于点N , ∵AB =1,AM =FH =5,∴在Rt △ABM 中,BM =12将△ADN 绕点A 旋转到△APB ,∵EG 与FH 的夹角为45°∴∠MAN =45°,∴∠DAN +∠MAB =45°即∠PAM =∠MAN =45°从而,△APM≌△ANM,∴PM=NM设DN=x,则NC=1-x,MN=PM=12+x在Rt△ABM中,(12+x)2=14+(1-x)2解得x=13,∴EG=AN=21x=103.【变式题组】01.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为BC边上一点,BE=3,M为线段AE上一点,射线BM 交正方形的一边于点F,且BF=AE,则BM的长为.02.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E为BC边上一点,BE=1.以点A为中心,把△ADE顺时针旋转90°,得△ADE',连接EE',则EE'的长等于.03.已知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DC上,DE=2,EC=1(如图所示)把线段AE绕点A旋转,使点E落在直线BC上的点F处,则F、C两点的距离为.04.小明尝试着将矩形纸片ABCD(如图①,AD>CD)沿过A点的直线折叠,使得B点落在AD 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如图②);再沿过D点的直线折叠,使得C点落在DA边上的点N 处,E点落在AE边上的点M处,折痕为DG(如图③).如果第二次折叠后,M点正好在∠NDG的平分线上,矩形ABCD长与宽的比值为.。
数学学科辅导讲义教学内容正方形教学目标一.考点:1.正方形的性质;2.正方形的判定;3.弦图模型教学重点二.重难点:正方形性质的应用和判定;弦图模型.三.易错点:正方形、矩形、菱形性质与判定的区别.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知识详解要点一、正方形的定义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做正方形.要点诠释: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它是特殊的菱形,又是特殊的矩形,更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还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要点二、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1.边——四边相等、邻边垂直、对边平行;2.角——四个角都是直角;3.对角线——①相等,②互相垂直平分,③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又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要点诠释: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其对角线将正方形分为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要点三、正方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除定义外,判定思路有两条:或先证四边形是菱形,再证明它有一个角是直角或对角线相等(即矩形);或先证四边形是矩形,再证明它有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即菱形).要点四、弦图模型Rt△BAE≌Rt△CBFRt△DCE≌Rt△CAF要点五、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典型例题题型一:性质(性质判定)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B.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D.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面积计算)例2、有3个正方形如图所示放置,阴影部分的面积依次记为S1,S2,则S1:S2等于()A.1: B.1:2 C.2:3 D.4:9练习1、“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可以拼出许多有趣的图形,被誉为“东方魔板”,图①是由边长10cm的正方形薄板分成7块制作成的“七巧板”图②是用该“七巧板”拼成的一个“家”的图形,该“七巧板”中7块图形之一的正方形边长为_______cm(结果保留根号)(判断结论)例3、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点E是BC边的中点,DE与AC相交于点F,连接BF,下列结论:①S△ABF=S△ADF;②S△CDF=4S△CEF;③S△ADF=2S△CEF;④S△ADF=2S△CDF,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性质应用全等)例4、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AD 的中点,F 是BA 延长线上一点,且AF =21AB ,试判断线段BE 与DF 的关系?请说明你的理由练习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F 分别在OD 、OC 上,且DE =CF ,连接DF 、AE ,AE 的延长线交DF 于点M .求证:AM⊥DF.题型二:正方形的判定例1、已知:如图,△ABC 中,︒=∠90C ,CD 平分ACB ∠,BC DE ⊥,AC DF ⊥,垂足分别为E 、F .求证:四边形CFDE 是正方形。
中考数学复习 正方形 突破与提升专题讲义
1.知识回顾:
⎩⎨⎧____为对称中心中心对称性:____
轴轴对称性:__条对称正方形的对称性 2.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AC 上,求证:BE=DE
将上题用文字概括为一个命题:
例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P 为对角线AC 上一点,PE ⊥AD ,垂足为E , PF ⊥CD ,垂足为F ,求证:EF =BP
例2.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CD 边的中点,AC 与BE 相交于点F ,连接DF 。
(1)在不添加点和线的前提下,直接写出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
(2)连接AE,试判断AE、DF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延长DF交BC于点M,试判断BM与MC的数量关系。
变式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对角线AC上一点,连接BE并延长BE 交AD于点F,若o
∠,求∠DFB的度数。
=
BEC60
变式2:在正方形ABCD中,点M、N在分别在AB、BC边上,交对角线于点
E、F,若∠MDN=600,求:∠BEM+∠BFN的度数。
中考题型:
3.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E是等边三角形,M为对角线BD(不含B 点上任意一点,将BM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连接EN、AM、CM.(1)求证:△AMB≌△ENB;
(2)①当M点在何处时,AM+CM的值最小;
②当M点在何处时,AM+BM+CM的值最小,并说明理由;
3 时,求正方形的边长.
(3)当AM+BM+CM的最小值为1
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F、DE相交于点G,E、F为BC、CD的中点,
求证:①AE=DF;②AE⊥DF.
变式1:若E、F不为BC、AB的中点,但AF=BE,以上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变式2:若E、F分别在BC、AB的延长线上,且CE=BF,以上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作出图形,证明结论);
5.求证: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被正方形截得的两条线段相等.
6.正方形ABCD中,点E在BC上,点F在AB上,且AF=BE,DF交AE于H,
(1)请写出线段AE,DF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为:(不需要证明)
(2)如图,在HD上有一点M,使HM=HA,点O为MC的中点,请给出线段DH与DO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3)如图,将直线FD沿射线AE方向平移,交线段AB于N,交AE于I,交CD
AN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于K,是否存在DI=DC,若存在,请求出
D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