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14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峡》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江水又东,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①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②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③回,虽途径信宿④,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黄牛滩》)【注释】①负:背。
①成就:轮廓。
①:弯曲,绕弯。
①信宿:连住两夜,两个晚上。
再宿叫信。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2)绝 .多生怪柏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语段【甲】三峡是长江中的一段水域,作者在描写这段江水的时候为什么要从群山开始写起?4.【甲】【乙】两文中,作者在最后都用了歌谣,各自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A.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B.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C.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D.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甲文先写山,后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三峡》中考试题2013-2018一、 2013安徽 (15分)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略无阙处阙: (2)沿溯阻绝溯:(3)则素湍绿潭素: (4)属引凄异属 (5)故渔者歌曰故: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7.文中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泪沾裳”与前文中写猿声的□和□形成照应。
(每格限填一字)(2分)18.第①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第②段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4分)二、2013厦门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7-10题。
(14分)【甲】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仆去月谢病①,还觅薜萝②。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③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④幽居,遂葺⑤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节选自(选自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仆:作者的谦称。
②还觅薜萝:正在准备隐居。
③幽岫:幽深的山穴。
④重:向往。
⑤葺:修建。
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这里指山中的物产。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4分)(1)清荣.峻茂(2)晴初霜旦.(3)蝉鸣鹤唳.(4)岂徒.语哉8.根据语境,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每至晴初/霜旦 B.故渔者歌/曰 C.仆/去月谢病 D.遂葺宇/其上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郦道元《三峡》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第一篇:郦道元《三峡》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郦道元《三峡》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汇编 1、2004南京[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又作“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
(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
(只填序号)(3分)①沿溯阻绝绝:A.断绝B.极、最 C.缺乏D.穿过②有时朝发白帝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③水落而石出者而:A.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 答:①绝:②发:③而: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3分)A.日出而林霏开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B.云归而岩穴暝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C.良多趣味实在有很多趣味D.飞漱其间在那里飞流冲荡4.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答:[甲] [乙] 参考答案:1.(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标对一处得1分)2.(3分)①A②D③B(每小题1分)3.(3分)B 4.(2分)[甲]风霜高洁 [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只答“林寒涧肃;也可)(答出一处得1分)2、2004年云南省玉溪市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11——15题。
(10分)[甲]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比较阅读6篇(新)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12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北魏郦道元)【乙】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
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
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
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
”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
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于是且步且负各半。
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
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节选自清朝袁枚的《游黄山记》)【注释】: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虽.兜笼不能容/虽.乘奔御风B.公步行良.苦/良.多趣味C.路绝.矣/沿溯阻绝.D.引.五六壮佼者来/属引.凄异1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遂浴黄山之.汤泉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何陋之.有(《陋室铭》)C.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D.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每小题2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三峡》近五年中考试题汇编2015年(2015·吉林省)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本文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人名)。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2)属引.凄异3.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
5.春冬之时,三峡清奇秀脱,深幽隽逸,趣味良多。
请从第3段中找出一处描写“趣景”的句子,并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
答案:1.郦道元2.(1)飞奔的马(2)延长3.围绕“侧面描写及其作用”回答即可。
示例: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侧面烘托出三峡山高(岭连、山多、狭窄)的特点。
4.围绕“三峡夏季水大(急、凶险、迅疾等);秋季水枯(寒、凄凉、凄寒等)”回答即可。
5.找出原文语句,适当描写即可。
示例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树木的影子,真是美极了。
示例2: 绝巘多生怪柏。
怪柏把根扎在悬崖峭壁上,倾斜着躯干,真是情态百出。
示例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那些挂在山崖上的大大小小的瀑布,正带着欢畅的笑声,从高处飞冲而下。
(2015•衡阳市)阅读《三峡》,完成9-12题。
(12分)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峡比较阅读(一)(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
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译文: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
袁山松(晋朝著名文人)说:“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
人滩,江水非常湍急。
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叫做“人滩”。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沿溯阻绝..阻断,隔断;有的2.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1)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认为有那样快。
(2)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
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山险水急三峡景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异同。
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
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
(二)【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三峡》中考题集锦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8分)1.译句子: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是有许多趣味2.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溯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2分)3.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2分)答: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二、阅读《三峡》,完成11-15题。
(10分)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分)①不见曦月(阳光)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飞奔的马)1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2分)A、其间千二百里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而往,暮而归C、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D、哀转久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1分),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____________________14、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只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
(2分)15、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3分)理由1:_水流急_________原句:_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_______________理由2:_落差大_________原句:_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三峡》,完成9-12题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阙阙:通“缺”襄上12、翻译下列语句。
(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即使是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如果不是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1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中考文言文阅读《三峡》专项训练附答案中考文言文阅读《三峡》专项训练附答案(一)【甲】《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
”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
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
”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解】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横山、庐山。
③: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 2 分)(1)不以疾也()(2)谒妙用真人祠()2.翻译下列语句。
(4 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然十一二峰者不可悉见。
3.请写出甲、乙两段文字所抒发的共同的思想感情。
( 2分)(二)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沿溯阻绝()⑵)属引凄异()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 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你的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4.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 分)(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
说到三峡,你想到的古诗句是(),()。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
(三)【甲】《三峡》【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 “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 “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 “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甲翁曰:“甚善! ”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2025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三峡》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壬寅岁①,余游天台石梁。
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
水来自华顶②,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
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
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③所挡④,自然拗怒⑤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
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
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袁枚《浙西三瀑布记》,有删改)注:①壬寅岁: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
②华顶:天台山峰名。
③磥砢:石众多而乱的样子。
④挡:阻挡推击。
⑤拗怒:抑制怒火。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B.乘奔御.风(奔驰)C.夏水襄陵.(河岸)D.属.引凄异(连续)2.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3.甲文中,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夏水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乙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水势浩大的句子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4.对甲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三峡(一)(2022·海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素湍.绿潭(duān)B.飞漱.其间(sù)C.饮少辄.醉(zhè)D.觥.筹交错(gōng)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沿溯阻绝.( ) ②绝. 多生怪柏( )绝:A.隔断 B.独一无二 C.极(高) D.气息中止(2)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②临.溪而渔( )临:A.到 B.居高面下 C.将要 D.照着字画模仿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甲】【乙】两文同属山水散文,都有动静结合的写法,请各举一例。
【答案】1.D2.①A ②C ①B ②A3.(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2)醉翁的心意(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4.【甲】示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一、阅读《三峡》,完成7—10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9.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3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l~15题。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略无阙处阙:②虽乘奔御风奔: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1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3分)三、【福州市】(一)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
(18分)【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7.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2分)⑴至于夏水襄陵⑵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9.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沿溯阻绝往来而不绝者B.其间千二百里又何间焉C.方其远出海门今齐地方千里D.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⑵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11.填空。
(6分)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的特点,以“素湍”、“回清”、“ ”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
乙段从、色、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景象。
四、阅读《三峡》,完成10—14题。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沿溯阻绝溯迎而上B.则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C.绝巘多生怪柏群响毕绝D.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①段写山,突出了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的特点。
B.第②段写水,突出了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的特点。
C.第④段引用渔歌,突出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的气氛。
D.第②—④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景色,既写静景也写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1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三峡》,完成9-12题。
(12分)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10、请概括三峡景物的总体特征,并另写一句本文之外的描写山或水的诗词。
(4分)六、阅读《三峡》,完成10-14题10.本文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1分)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2.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分)1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
(2分)14.春冬之时,三峡清奇秀脱,深幽隽逸,趣味良多。
请从第3段中找出一处描写“趣景”的句子,并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
(3分)七、《三峡》《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及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4~28题。
(12分)【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24、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2分)))25、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C、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26、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
(2分)27、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
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28、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属引凄异忠之属也B.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C.哀转久绝湖中人鸟声俱绝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宋无罪而攻之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15.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甲文采用的“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
(2分)16.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于山水,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作简要说明。
(2分)一、答案7.(1)逆流而上(2)连续不断8.(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2)即使乘着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9. 每当春冬之际,三峡的景象格外美丽,江水滔滔,鱼儿在其中欢唱,树木茂盛不受拘朿任意生长,山势高耸,青草茂谣,色彩鮮艳生机勃勃。
意境明快,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二、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略无阙处阙:②虽乘奔御风奔:【答案】①阙:通“缺”,空缺。
②奔:奔驰的快马。
1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虽乘奔御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春冬之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不以疾也属予作文以记之【答案】B【解析】A项中“自”分别是“在,从”“如果”;C项中“之”分别是“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项中的“以”分别是“认为,如”“来”;B项中“虽”是“即使”,意思相同。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答案】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激流,比率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各1分)1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答案】B【解析】第②段也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1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3分)【答案】示例一:①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
②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
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
(①点1分,②点2分)示例二:①我认为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
②因为三峡风景优美,四季景色各异。
到过的游客无不惊叹于三峡自身的神奇秀美。
美景不用大肆宣传,喜欢游玩的人会想方设法寻找美景观赏。
所以我认为三峡的闻名是靠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①点1分,②点2分。
观点鲜明,言之有理即可)三、【答案】7.(2分)⑴至于/夏水襄陵。
⑵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每小题1分,共2分)8.(4分)⑴有时⑵飞奔的马⑶不久⑷城墙(每小题1分,共4分)9.(2分)A(A均为阻断、隔绝;B中间/参与;C当……时/方圆;D白色/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