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知识点和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47.80 KB
- 文档页数:7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4月)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1)概况:北方、游牧;与汉人的交流促进了契丹社会的发展
(2)统一: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
上京临潢府;创立契丹文字
2、党项族
(1)概况:西北地区,与汉人的交流促进了党项社会的发展
(2)统一: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西夏建立后,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发展农牧经济,创立了西夏
文字,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宋攻辽守、辽攻宋守、澶渊之盟
1、辽占领燕云十六州,辽与中央王朝冲突加剧
2、宋真宗时,辽军南下,威胁开封
3、澶渊之盟,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给辽岁币;之后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
局面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西夏与北宋之间长期战争,各有损耗
2、宋夏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之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四、一些重要的问题
1、宋夏、宋辽和议的影响是什么?
(1)边境得以保持和平局面
(2)边界贸易兴旺
(3)促进经济和文化交流,加深各民族之间的了解
【知识拓展】
记忆歌谣:辽宋关系是和战,辽太宗时占燕云,辽与中原冲突剧,宋太祖时与辽和,宋太宗时多交战,北宋战败取防御;真宗时期辽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宰相寇准劝皇帝,亲征澶州败辽军。
宋辽签下澶渊盟,主要内容要记住,宋给岁币辽军回,从此保持和平局。
澶渊之盟影响大,积极方面在和平,宋辽之间和平长,双方百姓生活安,促进经济的交流,站在民族发展看,有利多民族国家发展与统一;消极方面在北宋,北宋苟且又偷安,加重人民的负担。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选择题1.契丹在10世纪初建立政权,雄踞中国北方,与北宋并立。
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A. 吐蕃B. 西夏C. 辽D. 金2.“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材料中的“首领”是指()A. 松赞干布B. 元昊C. 完颜阿骨打D. 耶律阿保机3.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少数民族领袖,他于1038年自立为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府。
他来自于( )A. 契丹B. 女真C. 党项D. 突厥4.元昊仿效唐宋制度,采取的治国措施有()(1)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2)鼓励垦荒(3)发展农牧经济(4)创制文字A. (2)(3)B. (1)(2)(4)C. (1)(2)(3)(4)D. (1)(3)(4)5.1004年,辽军大举伐宋,直逼东京,宋危在旦夕。
当时,劝说宋真宗亲征打败辽军的宰相是()A. 魏征B. 岳飞C. 寇准D. 赵构6.与北宋达成“澶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 辽B. 西夏C. 金D. 蒙古政权7.斯塔夫里阿诺斯是这样说到宋朝的: “甚至每年向游牧民'送礼', 这实际上是变相的纳贡。
”接受北宋“送礼”的政权有()A. 1个B. 两个C. 三个D. 四个8.有时候历史的进步与发展就是在妥协中完成的,谈判议和不失为一种特殊形式。
下列各项中,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的是()A. 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 大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C. 各政权之间形成长期对峙局面D.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9.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 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 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A. 寇准B. 宋真宗C. 宋高宗D. 明太祖10.“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100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
材料反映的是澶渊之盟的()A. 背景B. 目的C. 内容D. 影响1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 B. C. D.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和议”共同点的是()A. 缓解了双方的战争状态B. 宋朝都需交纳“岁币”C. 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13.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及女真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时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圈下: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材料反映的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A.宋夏和议B.澶渊之盟C.宋金和议D.陈桥兵变2.读图,对中国相关朝代(政权)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A.甲朝和北魏进行淝水之战并大败北魏,使江南地区免遭摧残B.乙政权与北宋澶渊之盟后,出现了100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C.丙政权对南宋称臣、割地、缴纳岁币等,双方形成对峙局面D.丁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鲜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3.“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
……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
”材料主要说明“澶渊之盟”()A.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B.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D.完全消除了宋辽间的民族隔阂4.《旧唐书》记载“……居潢水(西拉木伦河,为西辽州(渊)河北源)之南,黄龙(吉林省吉林市的高句丽山城)之北,鲜卑之故地,在京城东北五千三百里。
东与高丽邻,西与奚国接,南至营州,北至室韦。
……逐猎往来,居无常处。
”材料中记述的是()A.契丹族B.党项族C.女真族D.蒙古族5.建立辽和西夏政权的少数民族分别是()A.契丹族、党项族B.汉族、契丹族C.回族、汉族D.党项族、契丹族6.北宋在边境地区设立榷场,与少数民族进行经济交往,即以中原地区的茶叶、丝绸、瓷器等来换取少数民族的优质马、牛、羊等。
这反映了()A.宋朝的财政来源主要依靠边境贸易B.宋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先战后和C.民族交往促进宋朝商业经济的繁荣D.经贸往来是民族交往的重要途径7.“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单元第一单元课时 1 备课人课题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①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建立。
②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的掌握。
2、通过列表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各民族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
3、结合课本动脑筋,组织学生辩论澶渊之盟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各少数民族的兴起和政权的建立的过程。
2、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学习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学习难点如何评价澶渊之盟?教学策略自学阶段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以下问题教师:指导点拨一、契丹族和党项族:1、契丹的兴起: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建都临潢府。
2、党项族的发展:①起源: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的一支。
②发展: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称帝,定都,史称西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背景:辽太宗时期,占领,从此,辽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
2、辽宋之间的和战:①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②宋太宗时期:北宋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政策。
③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城下,威胁都城开封。
宰相力劝皇帝亲征,最终打败辽军。
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双方保持和平局面,这次辽宋盟约史称“”。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战争:称帝后,多次率军攻宋,宋朝被动挨打,损失惨重。
西夏虽然军事上屡屡获胜,但国力有限,连年战争使西夏也遭到很大损失。
2、议和:北宋和西夏议和,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
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辽)国政权的是:()A.松赞干布B.阿保机C.元昊D.苻坚2.银川是全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凤凰城”的美誉。
银川在古代称为兴庆,它曾是下列哪一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A.吐蕃B.西夏C.南诏D.渤海3.“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这首诗描述的是我国哪一个民族的生活:()A.女真族B.匈奴族C.汉族D.契丹族4.关于耶律阿保机和元昊的比较,不是他们的共同点的是:()A.都是少数民族的杰出首领B.都与汉族政权和亲,密切民族关系C.都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D.都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发展生产,创制文字5.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剧,其中唱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A.宋太宗B.宋真宗C.宋高宗D.宋太祖6.1005年,结束紧张的战争状态,达成澶渊之盟的双方是:()A.辽与西夏B.辽与后周C.宋与西夏D.辽与北宋7.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等。
这种现象约出现于:()A.澶渊之盟前,宋辽争夺燕云十六州B.澶渊之盟后,宋辽保持和平局面C.宋太祖时期,双方互通使节后D.宋太宗时期对辽实行防御政策之后8.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A.削弱了契丹势力B.维持了长期和平C.消除了民族矛盾D.加速了北宋灭亡9.西夏和北宋战争不断,后来双方议和的原因是:()A.西夏被北宋打败了B.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都很大C.北宋被西夏打败了D.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10.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A.宋王朝都要交纳大量岁币B.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的和平相处11.与北宋对峙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吐蕃和北魏B.契丹和西夏C.契丹和匈奴D.西夏和前秦12.关于契丹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B.受到汉文化影响,发展农业生产C.与北宋发生过大规模战争D.始终未与北宋达成和议13.如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时练(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辽大举进攻北宋时,在宰相寇准反对迁都退让下,亲征前线抵抗辽军的皇帝是()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仁宗2、1038年,称大夏国皇帝,建立西夏政权的是( )A. 元昊B. 耶律阿保机C. 寇准D. 石守信3、与北宋并立、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 )A.吐蕃B.辽C.西夏D.金4、你知道金庸武侠名著《天龙八部》中丐帮帮主乔峰吗?他的身份被证实不是汉人.他是_______族建立的______国人,所以他生活在____代.()A.党项,西夏,宋B.契丹,辽,宋C.汉,北宋,宋D.蒙古,元,南宋5、陆游(南宋诗人)在《诉衷情》一词中写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里的胡是指()A、匈奴B、女真C、契丹D、党项6、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7、(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融合加强 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8、下列选项中属于契丹族建立政权措施的是()①建立政权,定都上京临潢府②创制文字③统一契丹各部④订立“澶渊之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下面连线搭配正确的是( )①辽——契丹族②西夏——元昊③阿保机——党项族④北宋——赵匡胤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10、在北宋与辽的澶州之战中,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军的宋朝大臣是( )A.赵普B.寇准C.宋璟D.史思明11、岳飞在《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中的“胡虏”和“匈奴”指的是A.匈奴统治者 B.女真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12、以盟约的方式达成和解是解决纷争的方式之一。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选择题1.许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
有一首描写契丹人生活的诗写道:“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②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③契丹族人过的是定居生活④契丹人靠打猎为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萧峰高大勇武,为人光明磊落,慷慨豪迈,其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让人对古老的契丹族生出无限的好奇。
请问,统一契丹各部的杰出首领是( )A.元昊 B.耶律德光 C.阿保机 D.赵匡胤3.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在《魏书》中第一次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之中。
公元916年建立起政权,雄踞中国北方,与北宋并立。
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 )A.吐蕃 B.辽 C.西夏 D.金4.现在网上颇为流行历史穿越小说。
假如小明同学成功穿越到了古代一个都城,这里人烟稠密、商业繁荣,读书人在茶楼酒肆高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几个商人用纸币交易大宗丝绸生意,索取“岁币”的契丹和西夏使者纵马狂奔,全不顾在“瓦肆”游玩的百姓的安全,路人脸上显出愤愤之色。
据此可推断,小明应该是穿越到了()A.唐都长安B.北宋东京C.南宋临安D.元朝大都5.银川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凤凰城”的美誉。
银川在古代称为兴庆,它曾是下列哪一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A.吐蕃 B.西夏 C.南诏 D.渤海6.他是党项族的英雄,贺兰山上的雄鹰。
他受汉文化的影响,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创制文字,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他”是( )A.松赞干布B.元昊C.阿保机D.赤德祖赞7.苏辙《栾城集》中提到:“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这里的“蕃汉”是指()A.西夏、北宋B.吐番、唐 C.金、南宋 D.辽、北宋8.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它对北宋前期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等人的事迹加以演义,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
《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一、《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澶渊之盟?笔记提纲: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岳飞?笔记提纲:如何评价岳飞?评价岳飞抗金,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
女真贵族在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北方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正义的。
知识要点:名称建立时间建立民族建立者都城辽10世纪初契丹耶律阿保机(辽太祖)上京临潢府北宋960 汉赵匡胤(宋太祖)开封(东京)西夏11世纪前期党项元昊兴庆府金1115 女真阿骨打(金太祖)会宁南宋1127 汉赵构(宋高宗)临安1、少数民族发展共同点:学习中原王朝先进文化,发展自己,强大自身。
2、宋辽和战:宋朝给辽岁币。
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和发展形势图3、宋、夏和议元昊向宋称臣,送给西夏岁币,4、金灭辽、北宋11251127年,金灭南宋。
5、南宋金对峙飞,和议:课堂思考题:《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P40: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澶渊之盟后,朝中大臣排挤寇准,寇准被罢去相职。
当时京城里流传着民谣:“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
”想一想:这首民谣反映出民众的什么愿望?面对辽国的大举入侵,寇准力促宋真宗御驾亲征,从而打败辽军,使中原百姓免遭生灵涂炭。
此外,寇准一生为官40余年,举荐贤能,扶正祛邪,不徇私情,深得民心。
此歌谣反映了民众对他的景仰与爱戴。
2、议一议: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合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答: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合约,使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
对社会经济而言,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七下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知识点和练习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1)生活区域:游牧在我国北方的民族。
(2)建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3)统治: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
(1)生活区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后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2)建国:11世纪前期,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3)统治: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二、辽、北宋、西夏的和战
1、北宋与辽──澶渊之盟
(1)背景:宋真宗时,澶州之战,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3)评价:①“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它对宋辽两国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②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③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④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节节败退,但西夏损失亦很大。
(2)议和: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3.如何正确认识北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1)宋辽、宋夏之间有战有和,和战交错,但“和”始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2)辽宋、宋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说。
它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易混辨析
“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的异同点有哪些?
异:宋与辽结为兄弟之国。
夏向宋称臣。
同:宋辽、宋夏议和都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练习
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A.刘备B.元昊
C.忽必烈D.赵匡胤
2、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
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国家建立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民族政权并立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3、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A.文天祥B.戚继光
C.林则徐D.岳飞
4、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
A.北宋与辽的战争
B.北宋与金的战争
C.南宋与辽的战争
D.南宋与金的战争
5、绘制历史简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列历史简图中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是()
6、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其中,①、②、③、
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
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A.①B.②C.③D.④
7、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8、以盟约的方式达成和解是解决纷争的方式之一。
结束宋辽之间战争状态的盟约是()
A.绍兴和议
B.澶渊之盟
C.宋辽协议
D.雁门关协议
9、他是党项族的英雄,贺兰山上的飞翔雄鹰。
他受汉文化的影响,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他是()A.松赞干布B.元昊
C.阿保机D.阿骨打
10、同学们在讨论“澶渊之盟”,小华说:“是宋真宗的软弱和北宋政府的无能造成的。
”小强说:“是对方太强大,北宋朝廷没办法。
”同学们哄堂大笑……小强说的“对方”是指()
A.西夏B.辽C.吐蕃D.金
1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填出A,B,C,D所代表的地名。
A.西夏都城:;
B.辽都城:;
C.北宋都城:;
D.宋真宗亲征时,辽与宋交战地:。
1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宋真宗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互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争。
”(1)辽朝“与朝廷(指宋)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2)当时北宋的宰相是谁?
(3)这一历史事件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生活?
参考答案
1D 2C 3D 4A 5A
6C 7C 8B 9B 10B
11、
A兴庆府
B上京临潢府
C开封
D澶州
12、(1)澶渊之盟
(2)寇准
(3)和平稳定的生活,但是给北宋人民增加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