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第12课 可爱的动物》教案 (2)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3
人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可爱的动物》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下册、第十二课《可爱的动物》的授课内容,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我确立阶段目标,本课《可爱的动物》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的内容是:从认识自然界中的动物入手,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总结、概括动物外形特征和花纹特点,让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结合语文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和展示,构成以美术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创造游戏活动。
本课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折纸知识,完成材料的选择,以及动物形象的设计和制作。
在学习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训练合作能力,培养探究、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参与美术、文化的交流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并促进个性发展。
根据“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或以造型游戏与语文、音乐等学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和展示。
利用各种媒材,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想象,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为了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
尝试运用各种折、卷、剪、贴等方法,大胆巧妙地设计制作出可爱的动物。
2.能力目标:运用猜谜、游戏、分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简单的语言评述,并进行艺术创作。
3.情意目标:在分析、了解动物的可爱之处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教学重点是:探索用折、卷、剪、贴等方法,以卡纸为媒材进行制作动物形象。
教学难点是:表现有创意的动物造型,并能综合其他学科知识表现角色。
二、说“学情”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较强,因而在引导学生爱护动物,愿意与动物亲近的同时,需要加强关于如何与动物相处的引导,以及对他们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可爱的动物▏人美版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种类和特征;
2.掌握简单的动物画法和色彩构成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
1.掌握基本的动物画法;
2.熟练运用颜色搭配;
3.意识到色彩在艺术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着色技巧的掌握;
2.完成整体构图的能力提高。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通过PPT或图片展示一幅表现动物的作品;
2.询问学生对这幅画的看法和感受;
3.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示范练习(30分钟)
1.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不同动物的认识和喜好自由选择画一个可爱的动物;
2.带领学生一步步完成整体构图,包括大形和细节;
3.体验和掌握画法和色彩的运用;
4.交流学生使用颜色的思路和方法。
提高拓展(15分钟)
1.范例展示:通过展示优秀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自由制作:让学生自由表现想象中不同动物的形象;
3.组合构图:让学生进行摆拍和拍照,然后进行画再创作。
作业布置(5分钟)
1.让学生完成室内或者室外的小动物素描;
2.提醒学生要注意动物的形态特征和色彩表现;
3.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在下次课上呈现作品。
教学评价
1.观察能力:学生能准确观察和表现动物形态,颜色和特征;
2.动手能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画笔运用,达到画面表现的要求;
3.创新能力:学生能够在自由创作中运用多样的构图和配色思路;
4.审美素养: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素质提高。
课时教学案学校:授课人学科美术年级班一年级课题12、可爱的动物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一、认知性:让学生观察、认识常见的动物。
二、技能性:通过活动,学会关心、爱护动物。
三、体验性: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
发展性目标一、认知性:了解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二、技能性: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
三、体验性: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热爱生活、表现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
难点培养热爱动物的情感和合作能力。
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手段多媒体,动手实践,教师演示板书12.可爱的动物稀有动物有哪些?用纸做动物站立起来的方法反思教学活动教学任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课时教学案学校:授课人学科美术年级班一年级课题12、可爱的动物课时第二课时课时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一、认知性:让学生观察、认识常见的动物。
二、技能性:通过活动,学会关心、爱护动物。
三、体验性: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
发展性目标一、认知性:了解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二、技能性: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
三、体验性: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热爱生活、表现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
难点培养热爱动物的情感和合作能力。
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手段多媒体,动手实践,教师演示板书12.可爱的动物对折、三折、四折、卷、插等形式反思教学活动教学任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可爱的动物▏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培养对动物特征的认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用线条和色彩表达动物特征的基本技巧。
3. 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认识不同的动物,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学习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动物的基本方法。
3. 完成一幅以“可爱的动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动物外形特征的描绘。
2. 线条和色彩的运用。
难点1. 动物特征的细节描绘。
2. 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动物图片、PPT、绘画工具。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PPT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新知识讲解- 讲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 讲解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动物的基本方法。
3. 示范- 示范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动物。
4. 学生练习- 学生在画纸上用线条和色彩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
5. 指导与反馈- 在学生绘画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及时给予反馈。
6. 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7.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可爱的动物2. 正文:- 动物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线条和色彩描绘动物的方法3. 图片: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用线条和色彩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
2. 作业要求:动物特征明显,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合理。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动物特征的认知有所提高,绘画技巧也有所提升。
2.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3. 教学感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不仅学会了绘画技巧,还培养了他们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以下是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一节课的核心,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技能、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可爱的动物,提高学生对动物特征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技能目标: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培养学生运用点、线、面表现动物形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可爱的动物形象,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特征。
2. 运用点、线、面表现动物形象,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美术创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可爱的动物形象,学会用点、线、面表现动物特征。
难点:如何运用点、线、面巧妙地表现动物形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片、视频等。
学具:绘画纸、水彩笔、蜡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各种可爱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0分钟)讲解可爱的动物形象,分析动物的特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表达。
3. 绘画与手工制作(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运用点、线、面表现动物形象,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
4.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课题:《可爱的动物》教学内容:1. 动物形象观察与表达2. 点、线、面在动物绘画中的应用3. 创作富有创意的动物作品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动物绘画作品,要求运用点、线、面表现动物特征。
2. 写一篇关于可爱动物的短文,介绍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可爱的动物形象,培养学生运用点、线、面表现动物特征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同时,通过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导入(5分钟)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2019年(春)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2课《可爱的动物》教案人美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动物,能比较准确地、传神的绘制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典型特征及神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表现,体验成功的乐趣。
2、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大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艺术要素的感知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动物录象、图片、图书、玩具、模型等2、有关动物谜语教学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画画喜欢的小动物。
一、组织教学,做好课前准备。
猜一猜:长长的鼻子,白胖的身体,大大的身体,黑眼睛,耳朵像扑扇,最爱吃的是竹子。
四肢像柱子。
我的脖子最最长,我还穿着花衣裳。
看一看:播放动物的录象,请学生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
它长的什么样?你能学学它的叫声吗?你能学学它走路的样子吗?说说发生在它身上的有趣的事情。
二、画一画:教师出示一些典型的动物外形,帮助学生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并能夸张的表现出来。
启发学生尝试多种绘画手法,如:毛笔、手指点画、拓印等。
适当的添加一些背景,运用一点遮挡关系。
三、鼓励学生画出有情节的画面。
小组之间可以先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连环画,表现一个连续的情节。
展示交流: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画。
画连环画的小组可以分角色讲讲其中的故事。
课堂拓展:将自己的作品与你的家人共同分享。
小组合作的作品可以留在学校留念。
反思:电脑课件在本课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通过课件,学生很快的分析了各个动物的特征并进行了概括,作业效果也很精美。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做做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动物,能比较准确地、传神的绘制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典型特征及神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表现,体验成功的乐趣。
2、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大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艺术要素的感知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动物录象、图片、图书、玩具、模型等2、有动物谜语课型:绘画综合课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做好课前准备。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2课可爱的动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手段,表现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结构。
2. 学习用线条、色彩表现动物。
3. 欣赏和分析可爱的动物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结构,学会用线条、色彩表现动物。
2. 教学难点:如何抓住动物的特征,用恰当的线条、色彩表现动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绘画工具。
2. 学具:绘画纸、水彩笔、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可爱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结构。
2. 新课教授:讲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结构,示范如何用线条、色彩表现动物。
3.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动物进行绘画。
4.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课题:可爱的动物1. 外形特征2. 结构特点3. 线条、色彩表现七、作业设计1. 课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继续绘画一种动物,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可爱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结构,学生通过绘画表现自己喜欢的动物,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抓住动物的特征,用恰当的线条、色彩表现动物,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在绘画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这一部分。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设计中最为核心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12.《可爱的动物》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动物,了解自己喜爱动物的相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探究巧妙运用纸材表现站立动物的方法。
鼓励学生
发挥想象,大胆表现,体验成功的乐趣。
情感目标: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体验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纸材制作“站立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
动物与大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艺术要素的感知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寻找、拍摄、欣赏、探究、感知自己喜欢的可爱动物的形、色、动态之美,探究用纸材创作站立动物的方法。
探索用折、剪、卷、贴等方法,以纸为媒材制作动物形象。
教学难点:
表现有创意的动物造型,并能综合其他知识表现角色。
教学准备:
动物录象、图片、纸制作的小动物、各种纸材、胶棒、剪刀。
教学过程设计:。
人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2012年新编)《第12课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2012年新编)》第12课《可爱的动物》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学会如何描绘和表现动物的形象和特征。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动物的图片,以及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充满好奇和兴趣,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但还需在观察、分析和表现方面进行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需要通过教学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可爱的动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掌握绘画动物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掌握描绘动物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特征,以及如何在绘画中表现动物的形象和神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可爱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教学法:教师现场演示绘画技巧,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并掌握绘画方法。
3.小组合作教学法: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可爱的动物图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绘画材料、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可爱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动物的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强调观察和分析动物特征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教师现场演示绘画技巧,讲解绘画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绘画创作。
4.巩固(10分钟)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绘画技巧,巩固所学知识。
可爱的动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动物,能比较准确地、传神的绘制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典型特征及神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表现,体验成功的乐趣。
2.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大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艺术要素的感知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1.动物录像、图片、图书、玩具、模型等
2.有关动物谜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做好课前准备
猜一猜:
长长的鼻子,白胖的身体,
大大的身体,黑眼睛,
耳朵像扑扇,最爱吃的是竹子。
四肢像柱子。
()
()
我的脖子最最长,我还穿着花衣裳。
()
看一看:
播放动物的录像,请学生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
它长的什么样?
你能学学它的叫声吗?
你能学学它走路的样子吗?
说说发生在它身上的有趣的事情。
二、画一画
教师出示一些典型的动物外形,帮助学生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并能夸张的表现出来。
启发学生尝试多种绘画手法,如:毛笔、手指点画、拓印等。
适当的添加一些背景,运用一点遮挡关系。
三、鼓励学生画出有情节的画面
小组之间可以先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连环画,表现一个连续的情节。
展示交流:
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画。
画连环画的小组可以分角色讲讲其中的故事。
课堂拓展:
将自己的作品与你的家人共同分享。
小组合作的作品可以留在学校留念。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做好课前准备。
二、看一看
教师出示一些用彩纸粘贴的动物,学生欣赏。
学生讨论用彩纸粘贴和画动物有什么不同?
说说你认为还可以怎样表现。
小结:画可以用点、线、面表现,做主要以块面的层层粘贴为主。
三、拼一拼、摆一摆
教师事先准备一些用彩纸剪好的动物的各个部分,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拼摆成完整的动物。
四、做一做
1.教师演示剪贴或用手撕一只动物,引导学生观察撕纸的手法。
2.在黑板上贴出一个大的动物的乐园,里面没有动物,创设一个动物们要到动物乐园做客的情境,热情鼓励学生的参与。
强调抓住动物的特征。
五、展示交流
1.学生将自己做的动物自由的贴到动物乐园里,随意欣赏别人的作品,鼓励
他们谈出对他人或自己作品的感受。
2.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进行爱护动物的思想教育,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大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六、拓展
自己搜集关于动物的资料,进行课堂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