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计算
- 格式:pdf
- 大小:160.86 KB
- 文档页数:2
铁路运营基础-列车运行图和区间通过能力铁路运营基础-列车运行图和区间通过能力铁路运营中,列车运行图和区间通过能力是重要的基础工作。
列车运行图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序列,安排列车开行的计划表,而区间通过能力则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某个区间内能够通过的列车数量。
这两个概念在铁路运营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保证列车的准点和运能的最大化。
首先,列车运行图的制定是建立在铁路线路和车辆基础上的。
列车运行图需要根据线路的情况和车辆的性能,结合乘客需求和运输任务,合理安排列车开行的时间和间隔。
在列车运行图中,需要明确列车的始发站、终点站,经由车站、通过距离和时间、停车时间等信息。
通过合理的调整和优化列车运行图,可以实现列车之间的衔接和高效的运输。
列车运行图的制定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线路的特性,要考虑线路的长度、坡度、曲线等对列车行进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考虑不同类型的列车,如客车、货车和动车组的运行需求。
为了保证列车之间的安全间隔,还需要考虑列车的最小行车间隔和调整时间。
另外,还需要根据运输任务的需求,合理安排列车的班次和停站。
通过科学的列车运行图制定,可以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和安全。
区间通过能力是指在某个区间内,能够通过的列车数量。
铁路区间通行能力与列车运行图的制定密切相关。
为了确保区间的安全通行能力,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是线路的容量。
铁路线路的容量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某个区间内可以通过的最大列车数量。
线路的容量主要受到速度限制、信号设备和道岔设备的限制等因素影响。
通过科学的计算和分析,可以评估出线路的容量,并对列车运行图进行相应的调整。
其次是车辆间隔和安全距离。
为了确保列车的安全通行,需要在列车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和距离。
首先是车辆间的间距,也就是列车之间的时间间隔。
这个间隔需要根据列车的速度和线路的安全要求来确定。
其次是列车的安全距离,指的是列车之间保持的物理距离。
这个距离需要保证列车在行进过程中的安全停车距离和保持距离,以防止碰撞和事故发生。
客运专线区间通过能力计算的研究摘要:本文首先对铁路通行能力进行叙述分析,提出传统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的不足,随后提出客运专线通行能力一种计算方法。
关键词:通过能力;客运专线;平均最小列车间隔中图分类号: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00-01铁路为完成国家的运输计划,充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应具备一定的运输能力。
铁路通过能力是指该铁路线,在一定的机车车辆类型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的条件下,根据其现有的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指一昼夜)最多能够通过的列车对数或列车数。
通过能力也可以用车辆数或货车吨数来表示,而客运专线还可以用旅客人数来表示。
[1]通常情况下,列车通过能力主要按根据以下几种方式来划分计算:1、区间:其通过能力主要取决于区间正线数,区间长度,线路纵断面,机车类型,信号、联锁、闭塞设备的种类等。
2、车站:其通过能力主要取决于车站到发线数,咽喉道岔的布置,驼峰和牵出线数,信号、联锁、闭塞设备的种类等。
3、车务段设备与整备设备:其能力主要取决于蒸汽机车洗修台位、内燃或电力机车的定期检修台位、温水洗炉设备及段内整备线等。
4、给水设备: 其能力主要取决于水源,扬水管道及动力机械设备等。
5、电气化铁路供电设备:其能力主要取决于牵引变电所的容量和配置,接触网、馈电线的供电能力。
[2]而目前就我国客运专线而言,其属于高速铁路范畴,因此,运行的列车基本为在客运站之间到发的列车。
因此,从实际意义上面来说,客运专线的区间通过能力,就是指在客运站之间到发关系的区间通过能力。
若将有客运专线列车发到关系的任意两客运站之间的铁路区段定义为客运专线铁路客流区段,则客运专线铁路客流区段通过能力是指可在该区段两端客运站间发(含始发和出发)到(含终到和到达)的最大旅客列车数。
[3]因此客流区段通过能力的概念既可以用来表示各区段通过能力大小,又可以用来检查跨区段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可行性。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复习题一、以下知识点可以出单项选择题1.铁路运输能力包括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 2.车站通过能力主要取决于到发线数量.3.在铁路实际工作中,通常把通过能力区分为三个不同的概念,即现有通过能力、需要通过能力和设计通过能力. 5.一般情况下,通过能力大于或等于输送能力.6.一般情况下,计算需要通过能力和设计通过能力时,后备通过能力约为设计行车量的10%~20%.7.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的作业是发生在同一个车站上.8.下列哪项不一定能减少技术作业停站时间对区间通过能力的影响将技术作业停车站设在一个运行时分最小的区间所相邻的车站.9.列车不停车通过区间两端车站时所需的运行时分称为区间纯运行时分.10. T周最大的区间是限制区间.11.当铁路区段上下行车流接近平衡,但因上下行列车牵引重量相差悬殊,因而造成上下行方向列车数有显着差别时,行车量大的方向称为优势方向.12.必要的最小“天窗”时间,主要决定于工程项目、工程复杂程度、施工技术作业过程、劳动组织和施工机械化水平.13.能保证最充分地利用区段通过能力的运行图是平行运行图.14.会车间隔时间的作业是发生在同一个车站上.15.在使用补机的地段,当补机挂于列车前部时,必须规定摘挂补机的停站时间.16.在使用补机的地段,当补机挂于列车后部时,仅需规定连挂补机的停站时间.17.计算非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的方法有图解法和分析法.18.下列能提高区间通过能力的措施是增加区间正线数目.19.内燃机车构造复杂,单位成本和电力机车相比要高.20.在运量适应图中,每种措施所能掌握的运量都是逐年下降的,这是因为旅客列车的开行对数增加.21.发展大型货车的可行办法有两种,或是增加轴数或是增加轴重. 22.在既有线上提高货物列车重量主要应发展大型货车.23.客货运量的增长态势一般是连续型的,而铁路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水平的提高一般是离散型的.24.增加行车密度主要途径在于提高货物列车运行速度、缩小列车间隔时间、缩短区间长度和增加区间正线数目. 25.在客货运输密度均较大的干线上,宜采用的重载列车模式是整列式.26.除划一重量标准外,我们有时还采用区间差别重量标准、区段差别重量标准和平行重量标准.27.我国目前电气化铁路普遍采用的供电方式是单边供电.28.为减少牵引供电系统对邻近通信线路的影响,一般采用的供电方式为BT.29.通常把变压器容量分为三个概念,即计算容量、校核容量和安装容量.30.按车场位置不同,区段站基本布置图分为三种,即横列式区段站、纵列式区段站和客货纵列式区段站.31.直接妨碍时间比较直观,计算简单,可将其列入道岔组占用时间表.32.下列会增加咽喉道岔组空费时间的是咽喉区平行进路多.33.在同类列车的交叉中,最为严重的是到达进路之间.34.随着旅客列车数量的增加,编组站上咽喉道岔组空费时间的变化趋势是增大.35.到发场线路合理分工方案的实质,就是合理分配每条线的作业量.36.咽喉的作业进路按其占用咽喉道岔组的不同方式,可以分为占用进路和妨碍进路.37.当某项作业直接通过咽喉道岔组,则该作业进路被称为占用进路.38.尽头式客运站比通过式客运站布置图咽喉的通过能力要小. 39.横列式区段站车辆段设在站房对侧右端,有利于车站的发展方向是左端.40.调车占用咽喉时间标准包括车列牵出时间、车列转线时间和取车送车占用时间. 41.在出发场线路总数一定的情况下,出发场的衔接方向数越多,会使空费时间增大. 42.编组站出发场到发线的固定使用办法的一般原则是按衔接方向分区固定、区内灵活使用.43.由到达场、驼峰、调车场、牵出线、出发场或直通场及其相应的技术设备所组成,共同完成列车到达、解体、集结、编组和出发作业的车站通常是指编组站.44.出发场到发线通过能力主要取决于办理出发作业的出发线数、办理一列出发列车平均占线时间和固定作业时间.45.下列会增加解送禁溜车时间的是禁溜车钩数多.46.调车场尾部编组能力计算可采用直接计算法和利用率计算法.47.编组站的改编能力包括驼峰解体能力和尾部编组能力.1.双向三级六场纵列式编组站最突出的缺点是不利于改编折角车流的作业.48.二级四场编组站改编能力的薄弱环节是尾部编组能力,可采用的措施中,下列不属于的是将全部调车场线路设计为编发线.49.编组站布置图形式有单向横列式、单向混合式、单向纵列式和双向.50.下列属于环到优点的是解决了对推峰作业的妨碍.51.客车整备场的作业包括客运整备和业务整备.52.客运站布置图可以分为通过式客运站和混合式客运站.53.下列哪组属于客运站办理的列车始发、通过、站折.54.旅客站房规模,按旅客最高聚集人数划分为四个等级,即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55.客运服务设施的能力包括候车室的候车能力,行包房的存放能力,天桥、地道及进、出站口的通过能力和售票房的售票能力.56.客车整备场定位流水作业时,客运整备与技术整备基本上流水进行,整备时间较长. 57.进、出站口通行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单个进、出站口的检票能力.58.零担货物中转作业的主要设备是中转站台和线路.59.货场作业包括取送车作业、装卸车作业、货物搬运作业和货物承运作业.60.仓库内墙以内的总面积扣除库内货运员办公室的面积所剩下的面积是仓库的使用面积.61.按国家标准规定,在计算货运站货运设备作业能力时,月度货物发送或到达不均衡系数一律采用.62.影响和制约货场作业能力的因素有取送车能力、装卸车能力、进出货物搬运能力和场库设备能力.63.货运作业自动化包括的内容有计划管理、作业管理、设备管理、查询、装卸机械控制和统计分析.64.货场道路系统分为环形道路系统和尽头式道路系统.65.货运站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车场和货场.66.按集装箱位确定集装箱场的作业能力时,集装箱占用箱位的时间,发送取2天,到达取3天,中转取天.67.按国家标准规定,在计算货运站货运设备作业能力时,到达的一般货物的保管期限采用3天.68.下列属于尽头式货运站布置图优点的是货场与城市联系方便.69.机车交路按机车所担当的牵引区段不同,可以分为短交路和长交路.70.机车运用到规定的走行公里或使用时间,即应进行各种修程的维修,属于计划修.71.内燃、电力机车的修程分为四级,即大修、中修、小修和辅修.72.下列不属于计算机务段设备能力主要依据的是以前的设备计算资料.73.机车交路不应受局界、省界的限制,但不宜超过两个乘务区段. 74.机车的维修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即计划修、弹性计划修和诊断状态修.75.主要通道建设与发展规划属于区域路网规划.76.路网规模和布局要与国情、国力相适应,依据国家生产布局、产业结构、客货流结构的远近期规划.77.车站和邻接区段在工作上的配合与协调的决定因素主要有运输的不均衡程度、运能和运量.二、以下知识点可以出填空题1.铁路运输能力也就是铁路生产能力1.铁路区段的货流量,上下行方向往往是不相等的,货流量小的方向称空车方向.2.平行运行图可以提供最大的通过能力,但在客货共线的铁路上一般并不采用,而普遍采用的是非平行运行图.3.在列车运行图上,移动周期法可以分为半周期移位法和全周期移位法.4.牵引动力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发展电力牵引和内燃牵引,逐步取代蒸汽牵引.5.送达速度快、运输能力大、能源消耗低、占用土地少、综合投资省、环境污染轻、安全舒适、准确便利、票价适中、收益率高是高速铁路的优势.6.在既有双线路基的一侧修建第三线,与绕行方案比较,其优点是占地省.7.同时增加列车重量和行车量的措施主要是采用内燃和电力牵引.8.货物列车牵引重量标准,是按机车在牵引区段内的最困难上坡道上以计算速度作等速运行的条件下计算出来的.9.货物列车行车量通常是按最繁忙月的日均流量来确定.10.提高运行速度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达到,即:提高机车牵引工况下的速度、提高最大容许速度和降低基本阻力.11.内燃机车构造复杂,单位成本和电力机车相比要高.12.如陡坡地段长而集中,全线牵引重量受此陡坡地段限制,则宜采用补机推送.13.在到发场与调车场横列的牵出线编组一列车包括连挂、编组、转线和空程.14.进路交叉可分为行车与行车交叉、行车与调车交叉、行车与机车交叉、调车与调车交叉、调车与机车交叉和机车与机车交叉.15.咽喉的作业进路,按其相互关系可分为会合进路、交叉进路、平行进路和分歧进路. 16.咽喉道岔组一昼夜内不能被利用进行任何作业的空闲时间称为空费时间.17.在设有编发线的调车场内,其线路一般分为编发线、编组线和杂用线.18.随着列车到达的不均衡性的增加,设备的有效能力则降低.19.调车场、编发场的容车能力过小,则经常借线,产生重复作业,使驼峰解体能力降低.20.编组站排队服务系统的组成包括到解子系统、编组子系统和出发子系统.21.编组站最终通过能力的确定与区段站略有不同,其重点应摆在办理有调中转列车的能力上.22.相对来讲,驼峰解体车列时大车组越多,“天窗”数就越少.23.为腾出空线使车组能自驼峰继续溜放,驼峰机车下峰将线路上的车辆连挂,而产生的驼峰作业中断时间属于整场时间.24.辅助生产时间包括交接班时间、吃饭时间和整备时间.25.在各类编组站布置图型中改编能力最低的是单向横列式一级三场.26.在尽头式客运站,旅客进、出站的走行距离长,是因为站房在到发线尽头一端.27.北京站属于尽头式客运站布置图型.28.由于旅客列车到发的不均衡性,大城市客运站能力虚糜最严重的是到发线能力.29.在具有两个几个及其以上客运站的铁路枢纽,为了提高客运能力,应采用按线路别和旅客列车性质别的分工方案.30.集装箱场按业务性质不同分为地区集装箱场、中转集装箱场和混合集装箱场.31.我国铁路机车运用的基本技术政策和发展趋势是长交路轮乘制. 1.构成路网的基础是铁路运输通道和铁路线.三、以下知识点可以出简答题1.决定铁路区段通过能力的固定技术设备是什么答:1区间;2车站;3机务段设备和整备设备;4给水设备;5电气化铁道的供电设备.其中能力最薄弱设备的能力,即为该区段的最终通过能力.2.铁路技术设备通过能力的分析计算法有哪两种它们分别在什么条件下采用答:1直接计算法和利用率计算法.2办理的作业性质单一时,宜采用直接计算法.3作业性质复杂、种类繁多时则以利用率计算法较为方便.3.什么是τ不画出示意图.答:单线区段相对方向列车在车站交会时,从某一方向列车到达车站之时起,至对向列车到达或通过该站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相对方向列车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简称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τ不.4.什么是τ会画出示意图.答:在单线区段,自某一方向上行或下行列车到达或通过车站之时起,至由该站向这个区间该列车开来区间发出另一对向列车之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会车间隔时间τ会.5.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答:1区间内的正线数目;2区间长度;3线路平纵断面;4牵引机车类型;5信号、联锁、闭塞设备;6行车组织方法;7线路及供电设施日常保养维修的机械设备. 6.什么是追踪运行和I追画出示意图.答:在自动闭塞区段,凡一个站间区间内同方向有两个以上列车以闭塞分区为间隔运行,称为追踪运行.追踪运行的两列车之间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追踪列车间隔时间I追.7.简析产生妨碍时间的几种主要情况.答:1客车妨碍:旅客通勤列车横切峰前到达场出口咽喉妨碍驼峰调车机车分解车列;2反接妨碍:到达场出口咽喉反驼峰方向接改编列车妨碍驼峰调车机车分解车列;3挂机妨碍:改编列车自到达场入口咽喉到达妨碍驼峰调车机车连挂车列而延误驼峰分解车列的时间;4机车妨碍:在到达场出口咽喉处,本务机车入段妨碍驼峰调机推峰解体.8.影响整场时间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1调车场采用的调速方式;2调车场线路的有效长度及线路数量;3解体钩数;4气候条件;5其它:调车和制动人员的技术水平,驼峰头、尾部作业分工等.9.驼峰解体能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答:1妨碍时间;2整场时间;3解送禁溜时间;4驼峰间隔时间;5辅助生产时间;6推送速度;7驼峰调车机台数和作业组织方式.10.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驼峰钩车溜放速度的自动控制;2驼峰钩车溜放进路的自动控制;3驼峰机车推送速度的自动控制;4列车到发进路自动控制;5自动提钩和摘解风管;6车站信息处理自动化;7自动抄车号和核对现车;8列检作业自动化.11.开行重载列车对编组站通过能力有什么影响答:1咽喉通过能力;2到达场到发线的通过能力;3出发场到发线通过能力;4驼峰解体能力;5尾部编组能力.12.简要分析影响客运站到发线通过能力的因素.答:1各种列车占用到发线的时间;2一昼夜内现行运行图规定的到发列车数及各种列车占总列车数的比重;3列车到发的不均衡性;4车站咽喉和客车整备线的能力;5到发线的空费时间. 13.什么是客车整备场它有什么作用答:1客车整备场是旅客列车车底进行检修、整备及停留的场所.2客车整备场工作完成的好坏,对能否顺利地组织客运工作,保证旅客列车安全正点、对旅客的良好服务以及一定的客运通过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4.旅客最高聚集人数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答:1旅客上车人数;2旅客在候车室的滞留时间;3旅客的性质;4客运站距居民点距离的远近;5城市交通条件是否便捷;6旅客列车运行图排列是否均衡;7预售车票组织以及车站附近文化、旅馆设施条件等.15.写出铁路货场内普通货物发送及到达的仓库、货棚、站台及堆货场能力计算公式,并解释各个字母的意义.答:tP365FQ⋅⋅=α年Q年——仓库、货棚、站台和堆货场的能力t/年;F—该项设备的使用面积m2;P-—该项设备单位面积堆货量t/m2;α——月度货物发送或到达的不均衡系数;t—货物保管期限d.四、以下知识点可以出计算题1.已知某单线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的周期为33分,当不考虑固定作业占用时间和有效度系数时.求该平行运行图的区间通过能力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周周T1440nN=64.433311440≈⨯=结果取为对答:该平行运行图的区间通过能力为对.2. 已知AB单线半自动闭塞区段,其普通运行图通过能力为对.如果采用非平行运行图,旅客列车行车量3对,扣除系数为;摘挂列车行车量1对,扣除系数为.试计算AB 区段非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摘挂摘挂快货快货客客平行货能n n n N N )1()1(-----=εεε=-×3--1×1=结果取为对客货能非n N N +==+3=对 答:AB 区段非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为对.4. 某区段站设有非机械化驼峰一座,配备调机一台,主要负责车列解体作业.已知一昼夜占用驼峰的总时间为1059分,固定作业时间为668分,驼峰的空费系数为.求该驼峰的改编能力利用率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空费固固α---=∑∑1t 1440t T K()()54.006.0166814406681059≈---=K答:该驼峰的改编能力利用率为. 5.已知某机车交路长度为500公里,在该交路区段中往返运行的客货列车30对,求该交路区段沿线机车日走行公里是多少解:∑=L S n 2沿日∑=⨯⨯=(公里)30000500302答:该交路区段沿线机车日走行公里是30000公里.五、以下知识点可以出综合应用题 1.画出单线半自动闭塞a ~b 区间的不成对连发运行图周期,并计算其通过能力.资料如下:下行方向由a ~b 为行车量大的优势方向,不成对系数β不= n ′/n 〞=2/3;起停车附加时分,t起=2分,t 停=1分;列车区间运行时分,上行20分,下行16分;列车在车站会车时,下行列车通过a 、b 站不停车;车站间隔时间,τ不=4分,τ会=2分,τ连=4分.解:)(连列min 20416t T =+=+'=τ ∑∑∑++=站起停运周τt t T )()()(42121620+++++= )(min 45= (列周不周min 11020452T 2T T =+⨯=+=(列)周不周3931101440n T 1440n ≈⨯=⨯=''(列)周不周2621101440n T 1440n ≈⨯=⨯='2.画出单线自动闭塞a ~b 区间的成对部分追踪运行图的周期,并计算其通过能力.资料如下:区间运行时分,上行20分,下行15分;起停车附加时分,t 起=2分,t停=1分;车站间隔时间,τ不=4分,τ会=2分;追踪间隔时间,I=10分,追踪系数γ追=,每一个追踪运行列车组中的列车数K=2;在车站会车时,按最有利交会方案确定.解:∑∑∑++=站起停运周τt t T )()()(22221520+++++= )(min 43=)()()())((周追周min 149101012433I I 1K 3T T =+⨯-+⨯=''+'-+=(对)周追周38.541491440n T 1440n ≈⨯=⨯=3.画出单线自动闭塞区段a ~b 区间不成对部分追踪运行图周期,并计算其通过能力.资料如下:区间运行时分,上行20分,下行18分;起停车附加时分t 起=2分, t停=1分;车站间隔时间,τ不=4分,τ会=2分;追踪间隔时间,I 〞=9分,I ′=10分,每一个追踪运行列车组中的列车数K=2;行车量大的方向为上行方向,不成对系数β不=4/5;在车站会车时,按最有利交会方案确定,不受会车站股道数限制.解:∑∑∑++=站起停运周τt t T )()()(22221820+++++=)(min 46=))((周追不周43I 2I 1K 3T T ⨯=''+'-+=(列)周追不周4351661440n T 1440n ≈⨯=⨯=''(列)周追不周3441661440n T 1440n ≈⨯=⨯=' 4.画出单线半自动闭塞d ~e 区间的成对非追踪运行图周期,并计算其通过能力.资料如下:区间运行时分,上行由e 至d18分,下行17分;所有列车都在d 站停车,列车在e 站会车时,上行列车通过,下行列车停车;起停车附加时分,t 起=t 停=1分;车站间隔时间,τ不=4分,τ会=2分. 解:∑∑∑++=站起停运周τt t T)()()(241111718++++++=)(min 44= (对)周周32.51441440n T 1440n ≈⨯=⨯=5.某双线自动闭塞区段,列车追踪间隔时间I=10分,旅客列车对数n 客=30对,扣除系数ε客=.各中间站站线有效长l有效=850米,列车重量受站线有效长的限制.如果货车每延米平均重量由吨提高到5吨,货车平均载重系数ψ由提高到.在K 波=,1机=30米,l 守=10米,l 附加=30米,γ备=的条件下,确定单方向以吨数计的货运通过能力提高的数量. 解:(对)144101440I 1440n ===//)()(延安守机有效总t P l l l l Q ⨯---=)/(365)1(365年波总客客备波总能货能t K Q n nK Q n G ψεγψ⨯-+==能力提高前: 301030850Q ⨯---=)(总)/(4.78064722.65)300.215.01144(年能t G ⨯=⨯⨯-+=能力提高后:301030850Q ⨯---=)(总)/(7.89292222.65)300.215.01144(年能t G ⨯⨯-+= )/(7.89292222.65年(能t G -⨯=∆ 6.设a ~b 区分起停46t t t =+''+'∑分站2a =τ,b ~c 区分起停52t t t =+''+'∑分站2c=τ;b 停车站,车,分不4b =τ,分会2b=τ术作业停车时间,→a 列车分站10t =//,车分站6t =/.确定会案,计算周期,. ,应使cb T -周尽量缩小,并cb b a T T --=周周.起停站站∑+=++++-t t t t c b a3τ///令b a aT t t -∑=+++起停站站τ//c b cT t t -∑=+++起停站站τ/46t t t a b a b =++++∑-起停站站τ////∑=++++-52t t t cc b c 起停站站τ///c ,所以应先从a —,如图所1mi 586021T b a c =-⨯=---)();因4min t b3=不<τ,故应使4min t b 3==不τ.则2min 46t t t 31=-=-=/站;因2min t b 1==会τ,故不需要调整. 从而62min 458t T T 3b a =+=+=-周 故(对)周周231621440n T 1440n ≈⨯=⨯=7.某站客车整备场每昼夜整备车底60列,该站的短途旅客列车与长途旅客列车数相当,并且始发终到车较多平均每天有23对,现有整备线30条,另外还有交接线10条,该客车整备场是否需要加强能力 解:1由已知条件可知,t 占应取9h,t 空应取3h. 2整备线的最大可能利用系数和空费系数0.75399t t t =+=+=空占占整α,0.25393t t t =+=+=空占空空α 3整备线能力利用率7502501103014406096011440m t n K ..=-⨯+⨯⨯⨯=-=)()()(空整占整α4整备线能力列整8075060Kn N ===.可见,该客车整备场的能力还比较充裕,所以暂时还不需要扩充能力.8.A 站有整车发送仓库一座,仓库的面积为2000米2,其中使用面积占70%,单位面积堆货量为吨/米2,α取,求该仓库的能力.解:根据国家标准,在计算能力时,各种发送货物的保管期限一律采用.tP365F Q ⋅⋅=α年 19.87100001.51.20.770%2000365≈⨯⨯⨯⨯⨯=9.已知某集装箱场起重机的实际作业时间为18小时,共有起重机9台,集装箱平均静载重为30吨/箱;起重机向货车上装或卸一个集装箱所需的时间为20秒,起重机向汽车上装或卸一个集装箱的所需的时间20秒,起重机在场内移动一个箱所需时间为40秒;Φ取,α取,求这个集装箱场的作业能力. 解:由题意可知,这里是按装卸机械台数确定集装箱场的作业能力)(起静机年3215t 0t t zt 365q 3600Q.++⨯=αφ年)(万吨)(机年/44.554310000405.020206.12.19183********Q =⨯⨯++⨯⨯⨯⨯⨯⨯=10. B 站有一条卸煤线,其有效长为154米,煤的单位堆放量为吨/米2,设计堆放煤的总宽度为24米,货车平均静载重为55吨/车,煤的保管期限3天,求该卸煤线的装卸能力. 解:qtd P L N ⋅⋅=线)(车d /20355249.0154≈⨯⨯⨯=。
铁路客运技术比武计算乘车证题库1..铁路运输的优点(1)运输能力大(2)运输能力快(3)运输成本低2.高速列车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1)车体(2)转向架(3)车辆连接装置(4)车辆内部设备(5)牵引传动系统(6)辅助供电系统3.高速列车制动方式的分类(1)盘形制动(2)电阻制动(3)再生制动(4)磁轨制动(5)轨道涡流制动(6)旋转涡流制动(7)风阻制动4.列车牵引网络的控制功能包括哪几种?(1)动力车中联控制(2)牵引特性和制动特性控制(3)驱动控制(4)定速控制(5)辅助系统控制(6)过分相控制(7)列车控制与检测(8)空电联合控制5.列车设备故障分为哪几个等级?分为哪几类?(1)设备故障按严重程度划分等级:一级故障定义为严重影响列车运行功能,多数情况下需要司机立即采取措施或控制系统导向安全后才能维持列车运行的故障;二级故障不会严重地影响列车运行,但是仍要在进行下个操作之前清除故障或隔离故障;三级故障不会影响列车运行,可以等到下个操作之后再清除。
(2)故障分为三类:一类是设备故障,一类是信号传输故障,一类是瞬时故障6.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组成(1)列车运行控制子系统(2)车站联锁子系统(3)调度集中子系统7.传统的铁路专用通信业务包括什么?(1)干、局线通信(2)区段通信(3)站场通信(4)无线专用通信(5)应急通信(6)列车通信8.数字通信网络方向发展,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建设宽带可保护的大容量数字传输网(2)不断开拓铁路运输新业务(3)发展综合移动通信(4)调度通信数字化、网络化,实现有线调度与无线调度业务融合9.GSM-R系统主要有哪些业务?(1)铁路应用(2)铁路基本业务(3)高级语音呼叫(4)GBM基础设施10..换成模式具有什么特点?(1)客流结构(2)运能的协调利用(3)方便快捷的服务要求(4)高速列车车底需要数11. 客运服务的意义?客运服务是指为了实现旅客位移而由一系列或多或少具有无形性活动所构成的一种过程,该过程是在旅客与服务人员、硬件和软件的互动过程中进行的12.高速铁路车站服务内容(1)票务服务(2)乘降服务(3)候车服务(4)信息服务(5)人性化服务(6)延伸服务13.高速铁路客票主要的售票渠道有哪几种?(1)车站窗口售票(2)自动售票机售票(3)互联网售票(4)电话订票(5)代售车票14.列车服务包括哪些内容?(1)乘务人员/列车员(2)列车广播(3)信息显示(4)婴儿护理和儿童活动区域(5)残障旅客专用设施(6)车上餐饮(7)报纸、杂志(8)车上电话(9)可调节座椅15.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计算特点(1)组合能力(2)以方向能力为基础(3)各客流区段能力分别计算16.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利用与普通铁路有较大不同,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昼夜能力利用的不均衡性(2)理论计算能力与实际可利用能力差距较大(3)不同速度等级的高速列车均存在扣除系数(4)列车起停车附加时分和停站时间的影响较大(5)长线能力相对不足与短线能力相对富余并存17.铁路客服服务中心逻辑架构分为什么?(1)用户层(2)接入层(3)应用整合层(4)业务支撑层18.车载检测诊断装置分类(1)机器检测器(2)带有传输功能的检测装置(3)带有运行控制的检测装置19.转向架的组成和功能(1)组成:轮对轴箱装置、构架、弹簧悬挂装置、车体支承装置和制动装置(2)功能:承载、导向、缓冲减振、牵引和制动20.安检手持探测仪原则;男不检女21.安检人员行为规范管理要求;(1)按规定佩戴安检标识(2)按规定配套着装,不画浓妆,戴饰品。
快速铁路牵引质量计算条件
快速铁路牵引质量是指高速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牵引系统所需的能量和牵引系统的实际输出能力之间的比值。
它的计算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条件:
1. 车辆质量:包括车体质量和乘客、货物等附加质量的总和。
2. 牵引系统的输出能力:指牵引系统能够提供的最大牵引力以及牵引系统的最大功率。
3. 行驶速度:不同速度下,快速铁路列车的牵引质量会有所不同。
4. 牵引系统的效率:牵引系统的效率是指输入能量与输出能量的比值,其大小取决于牵引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工艺。
综合考虑以上条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快速铁路的牵引质量:
牵引质量= (车辆质量×行驶速度²) ÷牵引系统的输出能力×牵引系统的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快速铁路列车,其牵引质量的计算条件可能有所不同,具体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速铁路技术名词解释(3)高速铁路技术名词解释50.站间区间:指两相邻车站之间的区间。
单线站间区间:相邻两站间两架进站信号机柱中心线间的线路空间。
双线站间区间:相邻两站间隔改线进展信号机柱(或站界标)中心线至站界标(或进站信号机柱中心线)间的线路空间。
51.所间区间:两线路所间或线路所与车站间的线路空间。
它是两通过信号机柱中心线间的一段线路空间,或是进站信号机柱(站界标)中心线至站界标中心线(或进站信号机柱中心线)间的线路空间。
52.闭塞分区:自动闭塞区间,同方向相邻两通过色灯信号机柱的中心线间,或通过色灯信号机柱中心线与进站信号机柱中心线间,或出站信号机柱中心线与通过色灯信号机柱中心线间的一段线路空间。
53.区间空闲:区间未被列车、机车车辆占用,或相邻两站未办妥接发列车闭塞及出站调车手续时称为区间空闲。
54.区间占用:区间被列车、机车车辆占用,或相邻两站已办妥闭塞及出站(跟踪)调车手续时称为区间占用。
55.区间封锁:由于施工或区间发生事故等原因,根据调度命令,除指定列车外,禁止其他列车进入区间。
56.书面联络法:车站一切电话中断时,为安全不间断地行车,单线区间两端站按有关书面形式确定列车运行次序的一种特定的行车方法。
57.行车凭证:列车进入区间(闭塞分区)的凭据。
58.接发列车作业程序:车站在办理接发列车过程中所进行的办理闭塞、布置进路、开闭信号、交接凭证、接送列车、指示发车等一系列作业过程。
59.办理闭塞:车站值班员通过闭塞设备和电话联络,得到邻站对占用区间承认的过程,包括请求、承认、取消闭塞及填写行车日志等。
60.发车预告:在自动闭塞和双线半自动闭塞区间,发车站无须接车站同意就可开放信号向区间发出列车,车站值班员在列车出发前将列车车次通知接车站称为发车预告。
61.列车进路:列车在车站接入、发出、通过所经由的一段线路称为列车进路。
62.准备进路:车站值班员亲自或命令信号员或扳道员将列车进路上所有道岔开通并锁闭的过程。
研究报告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50高速铁路凭借速度快,环境舒适等诸多优点,得到了群众的一致欢迎。
但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高铁运力相对紧张。
因此,如何提高及有效利用高速铁路的通过能力成为了铁路行业值得研究的课题。
高速铁路的通过能力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许多文献[1]都对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该文将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利用ISM法(解释结构模型)对高速铁路通过能力影响因素进行递阶结构分析。
1 高速铁路通过能力影响因素根据相关研究[2-4],高速铁路通过能力主要受到运输组织模式、列车种类、技术速度、停站时间及次数、运行图铺画方式、车站间距、天窗设置、运营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运输组织模式对通过能力的影响不同。
日本的纯高速客运专线只运行三种技术速度相同但停站次数及时间不同的旅客列车。
而德国高铁采用客货混跑的组织模式,昼间主要开行旅客列车,夜间运行快速货物列车;不同种类列车间的速度差异影响通过能力。
列车种类比较单一时,通过能力较大;不同种类的列车的速度不同,在区间能力的占用上会相互影响;运输组织模式不同,其停站次数及停站时分也不尽相同。
不同A 类列车之间会因停站时间及次数不同产生相互间的能力扣除;高速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有不同列车分区集中铺画方式、均衡铺画方式、阶段均衡铺画方式等三种铺画方式;站间距离及其区间的不均等性对通过能力的影响,在不同种类列车间的速度差异较大时不能忽视;高速铁路的天窗对通过能力的影响较大。
矩形天窗会造成直接的能力损失,同时也切断了天窗前后列车运行线的接续关系。
2 通过能力影响因素有向图如图1所示。
3 解释结构模型计算3.1 影响因素邻接矩阵A构建影响因素的邻接矩阵A ,则矩阵A 中的元素a ij的取值为:在元素a i j 中,若等于0,表明S i 与S j 无直接关系;若等于1,表明S i 与S j 有直接关系。
图片简介:本技术揭示了一种非正常事件下车站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及存储介质、终端,计算方法包括:将高铁车站的非正常事件划分为三种情形:到发线临时失效、到发线超长占用和咽喉区道岔临时失效;再引用威布尔概率分布对各情形进行时长估计;分别构建各情形下的非正常事件约束;根据各情形下非正常事件的估计时长及构建的约束,建立轨道电路分段解锁的时序关系,再构建列车在站作业进路之间的时空疏解约束;根据时空疏解约束优化车站作业进路分配,并建立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的计算模型;计算车站通过能力,并选择最优进路分配方案进行输出。
本技术采用分段解锁式的高铁车站控制策略,计算结果更精确,且更切合高速车站的实际作业情况,实用性佳。
技术要求1.一种非正常事件下车站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高铁车站的非正常事件划分为三种情形:到发线临时失效、到发线超长占用和咽喉区道岔临时失效;再引用威布尔概率分布对非正常事件的各所述情形进行时长估计;分别构建各所述情形下的非正常事件约束;根据各所述情形下非正常事件的估计时长及构建的约束,建立轨道电路分段解锁的时序关系,再构建列车在站作业进路之间的时空疏解约束;根据所述时空疏解约束优化车站作业进路分配,并建立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的计算模型;计算车站通过能力,并选择最优进路分配方案进行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正常事件下车站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威布尔概率分布具有连续性,其概率密度为:;式中:x是随机变量,λ是比例参数,k是形状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正常事件下车站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的到发线临时失效约束如下,即受影响的到发线轨道电路不允许列车驶入直至恢复正常:;式中,K表示列车集合;N表示到发线集合;C表示车站轨道电路集合,包括到发线轨道电路和咽喉区轨道电路;表示列车k的接车作业;表示列车k的发车作业;、分别表示进路中轨道电路的锁闭时刻、解锁时刻;、分别对应非正常事件开始、结束时刻;为0-1变量,到发线n处非正常事件先于列车k办理接车进路取1,否则取0;M表示足够大的正数。
铁路通过能力的概念
铁路通过能力是指铁路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和容纳列车运行的能力。
它是一个衡量铁路运输系统效率和容量的重要指标。
铁路通过能力的概念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轨道容量:轨道容量是指铁路系统上能够容纳的列车数量。
它取决于轨道布局、信号系统、车辆性能和行车组织等因素。
轨道容量通常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列车数或列车运行的频率来衡量。
2. 信号系统:信号系统是控制列车运行和保证安全的关键组成部分。
现代铁路系统使用先进的信号技术,如自动列车保护系统(ATP)和列车控制系统(TCS),以提高铁路通过能力和运行效率。
3. 行车组织:行车组织是指对列车进行调度和管理,以确保铁路系统的顺畅运行。
有效的行车组织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铁路设施和资源,提高铁路通过能力。
这包括合理的列车排班、准时的列车调度和灵活的运营管理。
4. 设备性能:铁路设备的性能也对通过能力产生影响。
这包括列车的加速度、最高速度、制动性能以及站台设施的装卸效率等因素。
现代高速列车和改进的设备技术可以提高铁路系统的通过能力。
5. 基础设施扩建:在需要处理更多列车和提高通过能力的情况下,铁路系统可能需要进行基础设施的扩建,包括轨道的延伸、车站的改建和新建、信号设备的升级等。
综合上述因素,铁路通过能力的提高需要综合考虑设备、技术、行车组织和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铁路运营管理者通常会通过优化运行计划、改进信号系统、提高设备性能和扩建基础设施等手段来提高铁路通过能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