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偏离度
- 格式:docx
- 大小:48.25 KB
- 文档页数:3
河南省产业结构偏离度实证分析冯雨飞【摘要】伴随着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完善.与此同时,经济结构的优化也促进了经济进步,两者处于一种动态反馈平衡状态.河南省产业结构不平衡的事实已被很多研究所揭示,但缺少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联系的研究.文章利用1990-2015年数据,对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进行了计算,发现河南省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然后使用回归分析找到偏离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期刊名称】《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28)003【总页数】4页(P33-36)【关键词】产业结构;结构偏离度;经济发展【作者】冯雨飞【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商学院,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经济取得了大发展,经济总量实现了从1981年的249.69元到2016年的40471.19元的增长,GDP总量高居全国第五。
随着2008年经济危机的发生,河南省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恶化、外部需求疲软、低端需求不足,暴露了河南省制造业发展水平低、创新能力缺乏等问题。
虽然近年来河南省相继出台政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老旧、生产观念落后等仍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9,而且这些问题成为阻碍河南省经济特别是产业升级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因此,正确把握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的关系,对于制定有效政策,进而促进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河南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分析1.1 河南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成功实现了向重要工业大省的迈进。
2016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2943亿元,较2005年末翻了一番;三次产业发展日趋协调,所占比例为14.2: 57.7:28.1;2011-2016年的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由82.1%提升至85.5%。
同时,农业基础性地位继续增强,2016年的全年粮食产量达5946.60万吨,为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除满足河南省1亿人口需求外,向省外输出粮食400亿斤。
产业结构偏离度研究——以西安市为例段禄峰【摘要】产业结构偏离度是反映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偏离程度的指标之一.以西安市1985-2012年数据为依据对西安产业结构偏离度进行了纵向分析及横向比较,得出西安市产业结构虽然趋于合理,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依然较大的结论.为此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西安产业结构偏离度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了优化西安产业结构的具体措施.【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25)003【总页数】7页(P7-13)【关键词】产业结构;偏离度;帕雷特最优;就业结构;产值结构【作者】段禄峰【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41.1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1]3-8。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某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增加值比重之差,它是反映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偏离程度的指标之一[2]79-80,[3]64-68。
若产业结构偏离度大于零,就业比重大于产值比重,则说明劳动生产率较低,存在劳动力转出的推力;若产业结构偏离度小于零,就业比重小于产值比重,则说明劳动生产率较高,存在劳动力转入的引力。
无论处于竞争均衡的发达工业化国家,还是处于结构转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将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4]3-8。
库兹涅茨、钱纳里、赛尔奎因、克拉克、西姆斯等学者的研究都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由正偏离逐步缩小,第二、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由负偏离向零逐渐靠拢。
当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相符,偏离度为零时,则产业结构效益高,劳动者收入相对平均,社会更加公平正义。
本文把三次产业偏离度绝对值之和称为产业结构总体偏离度。
在一个完全竞争、自由迁徙的社会,人们会采用“以脚投票”的方式进行职业选择,从效益较差的产业流入效益较好的产业。
与此同时,产业结构总体偏离度随着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的缩小,也逐步向零靠拢,从而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所谓“帕累托最优”状态。
热点05 城镇建设与城市转型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下图所示地区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等,逐渐融入城镇生活。
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8000余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A.多极化发展,不同等级城市同步扩张B.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C.多核心发展,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D.多极多核,城镇分散发展2.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该地区城镇能够吸纳较多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A.城镇建设更加有序B.地域文化特色更浓厚C.对外开放程度更高D.农业机械化水平更高3.新时代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措施有()①加强基本农田建设①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①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①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①大力发展中小城镇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4.下图是采用手机信号定位获取的某市新建城区工作日人口分布变化示意图,图中甲地最可能是()A.办公区B.商业区C.住宅区D.生态区闽南三角城市群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包含厦门、泉州和漳州3个地级市及所辖县区,下图是闽南三角地区1996~2017年部分土地平均相对地表温度。
完成下面小题。
5.城市群易出现热岛效应,组成该区域热岛的主要是()A.耕地、建设用地B.耕地、草地C.裸地、建设用地D.草地、裸地6.1996~2017年该区域的()A.土地开发受到限制B.裸地草地面积减少C.植被覆盖率明显增加D.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城市与乡村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们通过推广社区农业化和城郊农业等方式,使农田散布于城市用地中,创造出一个清洁、高效的城市。
2008年4月人口与经济POP ULATIO N&ECONO MICS增刊中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差及原因探讨黄洪琳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是促进就业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
因此,国内外学者对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差程度予以密切关注。
以往研究常用结构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来观察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差程度。
库兹涅茨、钱纳里等的多国模型证明,发达国家和较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偏离都始终存在,但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这种偏差在不断缩小。
国内有学者研究多国模式三大产业的结构偏离度演变规律时发现:当人均GDP从低到高演进时,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从较高的正偏离逐步向0偏离靠拢,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从较高的负偏离逐步向0偏离靠拢[1]。
还有学者测算多国模型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演变规律发现: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低于1,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则大于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一般表现为下降趋势[2]。
与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也存在偏离,但偏离程度如何?近年来是否有所缓解?制约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转换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克服不利因素?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差演变特征和国际比对(一)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差的演变特征结构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是用来衡量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偏离程度的常用指标。
结构偏离度是指某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与增加值比重之差。
比较劳动生产率为某产业增加值比重与从业人员比重之比。
一般来说,结构偏离大于零(正偏离),比较劳动生产率小于1,也即该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大于增加值比重,该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存在着劳动力转出的可能性;相反,结构偏离小于零(负偏离),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1,则存在着劳动力转入的可能性。
如果国民经济各产业都是开放的,产业间没有行政壁垒,即呈完全竞争状态,那么通过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会使各产业的生产逐步趋于一致,各产业的结构偏离度逐步趋于零,比较劳动生产率也就逐步接近1。
重庆市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作者:江振来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21期[提要] 产业结构合理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前提。
本文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偏离度方面研究重庆产业结构。
结果显示:重庆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就业比重大于产值比重;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且有增大趋势,产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先降后增,即2009年前由负向零转变,就业比重小于产值比重;2009年后正向不断增大,就业比重超过产值比重。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偏离度;重庆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一、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含义产业结构偏离度指的是国民经济各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与其就业比重的差异程度,可以用某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其增加值比重之差来表示。
理想状态下,某产业的产值比重接近或等于其就业比重,产业结构偏离度为零。
产业结构偏离度可用来测量某国或某地区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协调以及就业变化趋势,进而得出其产业结构效益。
产业结构偏离度越小,产业的经济效益就越好。
二、国内外产业结构偏离度研究状况(一)国外。
1940年,在配第研究的基础上,克拉克对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三次产业的劳动投入产出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得出规律: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经济进一步发展,再向第三产业转移。
此后,库兹涅茨研究了生产总值变动和就业人数变动的情况,发现产业结构变动的总方向,即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印证了配第—克拉克定律。
钱纳里、霍夫曼等在工业化阶段理论和制造业内部结构等方面也做了开创性研究。
(二)国内。
杨永贵(2009)发现,广东省的就业结构转换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化,与国际标准模型相比,广东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明显失衡。
胡敏(2010)认为西部地区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与相应的就业结构均比东部地区的偏差要大,显示出较强的不平衡性。
唐斌等人(2010)以江西为例揭示了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扩大了第二产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差距,对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吸收能力降低,对第三产业拉动作用较小。
产业结构偏离度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实际产业结构与理论上最优产业结构之间的差距程度。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产业结构可能会出现偏离。
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因此,降低产业结构偏离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原因产业结构偏离度的产生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1. 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使得某些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下降,而新兴产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偏离。
2. 市场需求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如果某个行业的市场需求发生较大变化,但该行业的产出却没有相应调整,将导致产业结构出现偏离。
3. 政策因素: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扶持力度也会影响产业结构。
政策对某些行业的支持力度较大,会促使这些行业的发展,而其他行业的发展则受到一定的限制,进而导致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4. 资金和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和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也是产业结构偏离的原因之一。
过度依赖某个行业,或者资源过度集中在某些地区,都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偏离。
5. 国际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竞争力也成为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之一。
如果某个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强,将会吸引更多资源和资金的流入,导致其他行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影响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大小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1. 经济增长的影响:产业结构偏离度较大,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经济效率的降低,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2. 就业问题:产业结构偏离度高的地区或行业,可能会存在失业问题,造成社会不稳定。
3. 技术进步的影响:产业结构偏离度较大,可能会导致技术进步的滞后,进而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创新和竞争力。
4. 资源利用的效率:当产业结构偏离度高时,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三、降低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对策为了降低产业结构偏离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速度,使产业结构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产业结构偏离度产业结构的定义和重要性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部门在总体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相互之间的相对规模和地位。
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性因素。
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与偏离程度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际竞争力。
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实际产业结构与最优产业结构之间的差异程度。
其计算方法为:产业结构偏离度=(实际产业结构与最优产业结构之间的差异)÷(最优产业结构)其中,实际产业结构和最优产业结构的比较需要用到产业结构优化模型和相关分析工具。
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存在,主要是由不同因素所引起。
最常见的原因包括市场需求变化、经济政策变化、外部环境变化、科技进步和资源供给变化等。
同时,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大小和变化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差异、经济制度和资源禀赋等。
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存在和变化,对实际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诸多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高度偏离的产业结构存在诸多问题,如经济效益不佳、生产能力过剩等,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国家的实际经济和社会发展。
另一方面,适度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可以促进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在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优化产业结构和降低偏离度的对策和建议优化产业结构和降低产业结构偏离度,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措施之一。
其中,需要注重以下几方面:1.宏观经济政策的正确引导:需要合理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加强市场调节和调控,从而合理引导各个产业的发展方向。
2.科技创新的支持和促进: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加强科技服务和技术支持,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3.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需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生产力和技术升级,发挥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的作用,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4.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资源配置:需要加强地方政府的引导和管理,合理配置区域内的资源和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各个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一、产业结构偏离度
那个很大的符号代表,你所计算的数据全部相加的意思,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数据是我随便乱写的)
三大产业的从业人数
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产值比重就是该产业的产值除以总产值)
就计算第一产业的,所以P=(10-1.5)+(20-3.6)+(23-5.7)+(24-4.2)+(28—2.3)= 算出来的结果就是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注意:如果括号内算出来的结果是负值,要取绝对值,公式内有绝对值符号
二、产业结构变动度
这个公式先要计算出各大产业的占总产值的百分比,还有就是要知道“同比”的意思
举例;如果是今年为100,去年为300,那么同比就是(100-300)除以300=66.7%
假如要算1999-2000年的,用
假设2000年的产值是30,1999年的产值是20,那么先计算同比,(20-30)除以20=-50%,结果出现负值没有关系,不用取绝对值
那么K=[3.6%-(-50%)]+( )+( )
第一产业二产三产
二产,三产都这么算,每个都要算同比,各大产业的产值一定要知道,你给的那篇论文里面算的是1999-2002年,那么末期就是
2002年,基期是1999年
三、区位商
这个公式要选择标准区域作为参照,比如说如果你要算长春市的各产业的区位商,你的标准区域就要选吉林省
还是拿第一产业举例,
d是指长春市某年的第一产业的产值,是指长春市同一年产业总产值,D是指吉林省同一年第一产业的产值,它的分母则是吉林省产业总产值
四、偏离-份额分析法
我看了下这个好像都是套公式的,应该不怎么需要解释吧,你再看一下公式的解释,不明白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