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学-第4章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7
第4章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4.1 考点难点归纳一、持有至到期股资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企业购入的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国债和企业债券等各种债券。
1.初始计量(1)入账价值的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购入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初始入账价值,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支付的债券实际买价以及手续费、佣金等初始直接费用。
但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如果含有发行日或付息日至购买日之间分期付息的利息,应作为短期债权,不计入债券的初始入账价值。
(2)账务处理①在发行日或付息日购入时,应按照购入债券的面值,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面值”科目;按照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扣除面值以后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②在发行日后或两个付息日之间购入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含有自发行日或付息日至购入日之间的利息应分别处理:到期一次付息债券的利息应计入投资成本,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分期付息债券的利息不计入投资成本,应借记“应收利息”科目。
2.摊余成本与投资收益的确定摊余成本的确定,即利息调整。
有直线法与实际利率法两种。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要求采用实际利率法确定摊余成本。
(1)直线法是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利息调整总额在债券的存续期内平均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
操作比较简单,但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如在一项投资业务中各期投资收益率不同,不能正确反映各期的经营业绩)。
(2)实际利率法要求以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乘以取得债券投资时的实际利率,据以确定当期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再将其与当期的票面利息相比较,以两者的差额作为当期应摊销的利息调整金额。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各期按相同的投资收益率(该债券的实际利率)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收益。
通常需要采用插值法来确定债券的实际利率。
在债券分期付息的情况下,债券面值在到期时一次收回,其现值应根据债券面值乘以复利现值系数计算;债券票面利息分期等额收回,其现值应根据各期债券票面利息乘以年金现值系数计算。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为了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价值的增减变动情况,应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总账科目。
该科目应当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类别和品种,分别通过“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支付的利息)贷:银行存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的主要账务处理有:未发生减值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如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借:应收利息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未发生减值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如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置1.处置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将所取得对价的公允价值与该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借:银行存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投资收益(或借记)2.重分类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在重分类日按其公允价值: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借记)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采用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应在重分类日按其公允价值:借:持有至到期投资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对拥有的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所拥有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应当根据其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差额计算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借:资产减值损失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已计【例题】(单选题)(2007年)丁公司20×7年1月3日按每张l 049元的溢价价格购入财政部于20×7年1月1日发行的期限为5年、面值为1 000元、票面固定年利率为12%的国债800张,发生交易费用800元。
中级财管会计第四章金融资产总结中级财管会计第四章金融资产总结(一)(一) 金融资产及其分类金融资产及其分类(1)金融资产属于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资产属于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主要包括: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库存现金、库存现金、银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等。
和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等。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二)(二) 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交易性金融资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
通常情产。
通常情况下,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场购入的场购入的股票股票、债券和券和基金基金等,应分类为交易性金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融资产,故长期股权投资不会被分类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进行核算。
并且一旦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并且一旦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及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不得转为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进行核算进行核算(三)(三) 持有至到期投持有至到期投资资(1) 企业应当设置“企业应当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核算持有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核算持有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核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并按摊余成本,并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类别和品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类别和品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种,分别“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
息”等进行明细核算。
息”等进行明细核算。
(2) 持有至到投放期应当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与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如何区分持有⾄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融资产?做题时,常常会遇见:某公司将该债券作为持有⾄到期投资核算或者作为可供出售⾦融资产核算,这两种核算⽅法,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处理时⽐较容易混淆。
在这⾥将这两种⾦融资产的会计核算进⾏了对⽐分析。
1.定义: (1)持有⾄到期投资的定义: 是指到期⽇固定、收回⾦额固定或可以确定、企业有明确的意图和能⼒持有⾄到期的、通常具有长期性质(但期限在1年以内)的债券投资。
(2)可供出售⾦融资产的定义: 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衍⽣⾦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持有⾄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当期损益的⾦融资产。
出售或者重分类是企业⽆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事项所引起。
2.初级计量的对⽐:3.后续计量的对⽐(分期付息,到期⼀次还本付息的情况):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可供出售⾦融债券期末计息时,仍应按照上述⽅法计提利息,只是如果发⽣公允价值变动,需要在计息后再做⼀笔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分录。
需要注意的是,可供出售⾦融债券的摊余成本≠账⾯价值,因为可供出售债券的摊余成本不包含公允价值变动。
4.处置的对⽐:5.例题: 2015年1⽉1⽇,甲公司⾃证券市场购⼊⾯值⾦额为2000万元的债券。
购⼊时实际⽀付价款2088.98万元(其中包括⽀付相关交易费⽤10万元)。
该债券发⾏⽇为2015年1⽉1⽇,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期限为5年,票⾯利率为5%,实际年利率为4%,每年12⽉31⽇⽀付当年利息。
不考虑减值损失等因素。
(1)甲公司将该债券作为持有⾄到期投资核算。
(2)甲公司将该债券作为可供出售⾦融资产核算。
答案:。
第四章金融资产内容:1、金融资产概述2、交易性金融资产3、持有至到期投资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学时:10重点与难点:金融资产概念、分类、确认与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减值的帐务处理。
教学提纲第一节金融资产概述一、金融资产概念金融资产是单位持有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
作为单位的资产,它与实物资产相对应,同样代表持有者对资产的索取权。
金融资产的最大特征是能够在市场交易中为其所有者提供即期或远期的货币收入流量。
一般来说,根据金融资产的经济性质可以将金融资产分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
本章内容所介绍的金融资产是指不涉及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等金融资产之外的其他项目的金融资产。
二、金融资产的分类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分为以下几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其初始价值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其后续计量以公允价值进行,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进一步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二种。
本章主要介绍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
某项资产一经确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在后续核算中不能重分类为其他金融资产,其他金融资产在后续核算中也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由于其后续计量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了当期损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
(2)持有至到期投资。
其初始价值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交易费用计入初始入账金额,构成成本部分。
其后续计量按其摊余成本进行。
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以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其投资意图和能力进行评估,当有证据证明不需要持有至到期时,可以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第三节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三、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和出售的会计处理(二)到期及未到期出售基本账务处理:1.债券到期时:借:银行存款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累计计提的利息)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应收取的最后一期利息)2.未到期出售时:借:银行存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或借方)—应计利息投资收益(或借方)第四节贷款和应收款项的核算一、贷款和应收款项概述(一)贷款和应收款项的定义贷款和应收款项,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贷款和应收款项泛指一类金融资产,主要是指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和其他债权,但又不限于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和其他债权。
非金融企业持有的现金和银行存款、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款项、企业持有的其他企业的债权(不包括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债务工具)等,只要符合贷款和应收款项的定义,可以划分为这一类。
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与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金融资产,其主要差别在于前者不是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金融资产,并且不像持有至到期投资那样在出售或重分类方面受到较多限制。
(二)贷款和应收款项的特征1.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2.无活跃市场,这是贷款和应收款项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主要区别,即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而贷款和应收款项则没有。
(三)不属于贷款和应收款项的资产1.准备立即出售或在近期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此类资产应定义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3.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4.因债务人信用恶化以外的原因,使持有方可能难以收回几乎所有初始投资的非衍生金融资产,比如证券投资基金等。
二、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一)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原则1.金融企业按当前市场条件发放的贷款,应按发放贷款的本金及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2.应收债权通常按合同或协议价款作为初始确认金额;3.贷款利息收入应按实际利率计算;4.企业收回或处置贷款和应收款项时,应将取得的价款与该贷款和应收款项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