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
“脚”可以是眼前的得失,“大树”可以看作是 人生前行的方向、目标等。
观点:不要因为眼前的得失,而忘记人生的远大目标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③关键词句法
推敲词句,找出材料的突破口,即抓住材料中 能够揭示内容的关键词句反复推敲。
例:科学家罗素的故事 半个多世纪前,英国著名的数学家罗素曾经给他的学生出 过‚1+1=?‛这样一道题。题目写在黑板上,济济一堂的高 材生竟面面相觑,没有一人作答。罗素见状,轻轻巧巧地在等 号后面写上了2,并且说:‚1+1=2,这是真理,面对真理, 我们有什么犹豫和顾忌的呢?‛
发散思维为你的立意提供了多种选项,但动 笔写作毕竟只能选取某一方面或角度。在众多的 选项中,你应当选取最适合于你的那一个。
——新颖的,有别众生俗论能吸引读者 ——正确的,立论稳妥而不会走火入魔 ——可写的,能够从道理上深入阐述的 ——熟悉的,平时有积累、手头有材料
——喜欢的,有写作灵感和创作欲望的
15
罗
素 观点:要勇于坚持真理
高材生 观点:要相信自己;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8
④求异法
如果几项材料中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审题 时,就应找出正反材料之间的对立点(关联点),从 正反材料的对比中得到启发,提炼观点。
例1:下面两段话反映出两种对立的观点,请联系实际,自 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甲: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一个人都节约一根火柴的钱给我, 那我就成了百万富翁了。 乙:也有人想,如果我能够给全国每一个人作出一根火柴 的贡献,那我一生就很有价值了。
10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 一篇议论文,不少于 800字。 ⑤以果溯因法 在美国阿拉斯加温利钦自然保护区,为 材料内容前后是因果关系。应该立足材料 保护区内的鹿群,人们射杀了狼。十几年后, 所述事物的“果”去追溯事物的“因”,然后 鹿群从 4000只发展到40000只,但它们体态 就其“因”立意,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某一方面 笨拙,没有了昔日的灵秀狼,并且因为体质 提练观点。 衰弱,开始大批死亡。人们只好把狼再请回 来,鹿又开始四散奔逃,但却恢复了昔日的 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