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培训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6.13 MB
- 文档页数:25
“四个全面”发展战略的内涵及实现途径的研究摘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
关键词:四个全面;小康社会;改革;依法治国0 引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主席提出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指导方针。
1. 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途径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当是更高的发展。
相对而言,我们目前已经达到的总体小康还只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当是综合的发展。
它既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既体现于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也体现于民主法治、国民素质、可持续发展等诸方面;既要求经济更加发展,也要求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当是具体的发展。
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琢磨,大概可以有这样一些概括:一是口袋里的发展,即在家庭收支的具体额度上,既应高于贫困、温饱的水平,也应高于目前已达到的总体小康水平,并为将来达到富裕和富有打下基础;二是房子里的发展,即在住房面积上应比目前的总体小康水平有所增长,整个家庭财产特别是大的硬件设施应有新的增加;三是眼睛里的发展,即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应有明显改进,有条件的地方都能看到蓝天、碧水、绿树、红花;四是心坎里的发展,即除了物质消费水平的提高外,整个社会的对外开放水平、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状况、社会治安秩序、反腐斗争成效和社会民主进程的进一步推进等软环境都有更大改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从底层抓起,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其具体实现途径有以下几点。
1.3.1 增加农民收入,加速推进农业发展。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整个中国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什么是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逐步提出的我国发展的战略布局,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随着2020年10月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新的表述,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从这个角度理解,四个全面,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一、提出背景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
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
尽管此前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就这‚四个全面‛作出过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但在公开报道中,将‚四个全面‛并提,还是第一次,意义深邃。
此外,习近平在江苏将‚全面从严治党‛加入到‚四个全面‛中时,特别采用了‚大气候和小气候‛的比喻,‚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需要大气候,也需要小气候。
各级党组织要主动思考、主动作为,通过营造良好小气候促进大气候进一步形成。
‛从时间轴来看,‚四个全面‛是在不同高层会议场合逐步提出的。
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10月8日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是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来的。
二、基本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
全面深化改革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
四个全面、四个意识、五位一体、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容: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3.“五大发展理念”即:全面推进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4.四个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5.四个意识: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四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
三个支撑: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
两个走在前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中国共产党员必须知道的“四个必须四个坚持四个自觉”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四个坚持: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党员廉洁自律规范,四个坚持:第一条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
第二条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第三条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第四条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
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四个自觉:第五条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第六条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第七条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第八条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是推动中国新发展的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南。
“四个全面”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它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情况下,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直面中国难题、回应国际关切并应对外部挑战提出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基本立场、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体现了推动新发展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勾绘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四个全面”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
一、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和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的潮流,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党和国家的长期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经过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三个没有变”和“三个世所罕见”的基本国情。
此外,发展中依然存在忽视发展规律、发展理念陈旧、发展方式落后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
同时,当前的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传统风险和新型风险呈现交织态势,各种周边和全球性问题都需要新的应对思路。
这一时期国内外安全风险叠加交织,我国发展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和“西化分化陷阱”等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