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的人知识要点
- 格式:docx
- 大小:93.08 KB
- 文档页数:4
再塑生命的人新版课堂笔记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
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嘴巴也不能说话。
由于失去听觉,不能矫正发音的正误,她说话也含糊不清。
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世界是一片黑暗和寂静,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学会读书、写字、说话,没有强大的记忆力,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海伦·凯勒没有向命运屈服。
她为了能清楚地发音,用一根小绳系在一个金属棒上,叼在口中,另一端拿在手上,练习手口一心,写一个字,念一声。
为了使写出来的字不至于歪歪扭扭,她还自制了一个木框,装配了一个滑轮练习写字。
她把自己的学习分成四个步骤:- 每天用三个小时自学。
- 用两个小时默记所学的知识。
- 再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将自己用三个小时所学的知识默写下来。
- 剩下的时间她运用学过的知识练习写作。
- 在学习与记忆的过程中,她只有一个信念:她一定能够把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记下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她每天坚持学习10个小时以上,经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她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能熟练地背诵大量的诗词和名著的精彩片段。
到后来,一本20万字的书,她用9个小时就能读完,并能记忆下来,说出每章每节的大意,还能把书中精彩的句、段、章节和自己对文章的独到见解在2小时之内写出来。
海伦的记忆力已经大大超过了普通人的正常水平。
2. 体裁。
- 散文。
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二、生字词。
1. 字音。
- 捡(jiǎn)感慨(kǎi)搓捻(cuō niǎn)绽开(zhàn)争执(zhí)惭愧(cán kuì)悔恨(huǐhèn)奥秘(ào mì)拼凑(pīn còu)企盼(qǐpàn)截然不同(jié rán bù tóng)疲倦不堪(píjuàn bù kān)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2. 字形。
《再塑生命的人》笔记一、生字生词1.注音:搓捻(cuō niǎn)繁衍(fán yǎn)迁徙(xǐ)觅食(mì)惭愧(cán kuì)2.解释: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
一点不敢疏忽。
二、重点句子3.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4.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学生赠送的。
衣服是由年老的萝拉亲手缝制的。
5.我生命中第二个转折点是莎莉文老师给予的,这个切都发生在我6岁的时候。
6.在我学会复述和拼写单词之后,莎莉文老师并不满足。
我开始用手指去接触我生活的每一件物品,并学习并区别它们的用途。
7.我的老师把学习阅读叫作“爆发”,因为那是我几个月来集中精力所做的事。
8.突然间奇迹出现了,我分得清哪些是常用的字,哪些是装饰用的字,我把它们按照正确的顺序组合起来。
我完全理解了它们的意思。
我知道我成功了。
9.有时,莎莉文小姐拉着我进入美妙的自然界,让我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我似乎能触摸到水波的跳跃、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以及蜜蜂振动翅膀的嗡嗡声。
10.我常常问自己:“是谁这样有福气,有这样好的命运?”原来正是莎莉文老师来到了我的身边,她用温柔的手指教我认识美、认识大自然、认识世界,让我理解抽象的概念,领略世间的爱与光明。
她赐予我一切新奇的美妙感受,使我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
11.从此以后,以我活生生的体验中,我逐渐明白了爱与友谊的深意、宽广、温暖和力量是如何超越感知界限的。
12.有人问我:“对于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来说,怎么才能充分利用这短暂的宝贵生命?”我的答案很简单:充分利用生命去感受爱与光明。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笔记一、文章主题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对海伦凯勒生命的巨大影响,描绘了一个爱的奇迹,赞美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和对海伦凯勒的巨大贡献。
二、重点句子解读1.“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这句话是指“我”的生命从无知到有知的转折点。
水的触摸让我体验到了生命的存在和爱的力量,使我有了追求知识和学习的愿望,也让我感到了快乐和自由。
这句话意味着,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和爱让“我”的生命得到了再塑,给予了我新的生命和希望。
2.“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刚才粗暴行为的悔恨和痛苦。
这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经历,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应该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也为下文“我”学会了用“手指练习”来逐渐克服困难作铺垫。
3.“想起母亲常对我说:‘我以为你的灵魂已经提前离去。
’”这句话是母亲对“我”的担忧和忧虑的体现。
在那个时代,许多人都认为聋盲儿童没有未来和希望,认为他们的灵魂已经离去。
但是莎莉文老师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她用爱和耐心激发了“我”的生命力,让“我”重新找到了希望和自信。
4.“‘爱’就是指这样的人性:帮助他人,能让他人因此而得到鼓舞,增强自信。
”这句话是对爱的诠释。
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体验,更是一种行动和表现。
在本文中,莎莉文老师用她的行动和关怀让“我”感受到了爱的力量,让“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
这句话也表明了爱的力量可以帮助他人成长和发展。
三、词语积累1.截然不同:指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
2.唯命是从:完全服从命令,不敢有半点违抗。
3.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劳而不振作。
4.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非常密切。
5.企盼:本意是踮起脚后跟,引申为仰望、盼望的意思。
6.难以言喻:指事物、心情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或表达。
7.冥思苦想:深沉地思考和苦苦地思索。
8.回天乏术: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乐)知识点《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乐)知识点作者与背景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幼年时患病而失聪失明,后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的悉心帮助下,先后就读于剑桥女子学校和拉德克利夫学院。
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活的故事》,主要叙述自己如何战胜残疾、战胜自我的过程,此书给世人以巨大的精神鼓舞。
她先后在美国各地、欧洲、亚洲发表演讲,为残疾事业和慈善机构筹集资金。
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1965年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
著作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本文选自海伦凯勒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能够走出黑暗,而且有那么高的学术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师莎莉文的循循教导是分不开的。
莎莉文老师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海伦,是她丰富了海伦的情感世界,再塑了她的生命,所以,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
海伦凯勒为了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恩与怀念,写下了此文。
课文讲解理解主旨本文叙述了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导下学会了很多字,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真诚地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写作特色1.选材精当,中心突出。
本文着重叙述了莎莉文老师利用特殊的教学手段,让我认识了许多事物,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的故事,反映了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无私的爱和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感激与崇敬之情。
作者着重选取了老师利用手指游戏,通过触觉来教我感知事物的典型事例来表现这一中心,让我们看到一位可敬可爱的老师形象。
2.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本文主要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中间包含有议论、生动细致的描写和感情强烈的抒情。
如第一段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强调了莎莉文老师的到来对我人生的重大影响;第三段写莎莉文老师到来时的季节,对景物的细致描绘烘托出我期待新生的心情,暗示我人生的转折即将到来;抒情的句子如结尾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用反问强调了我内心浓烈的幸福感。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海伦·凯勒(1880-1968),19世纪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是盲聋哑人。
1964年,她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二、故事背景海伦·凯勒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一场高烧,失去了视力,后又失去了听力。
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并逐渐接受教育。
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成为一位学识渊博,能够掌握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五种语言的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
三、理解词义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奥秘: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
拼凑:把零碎的或分散的合在一起。
疲惫不堪:疲倦得难以支持。
小心翼翼:形容非常小心。
依样画葫芦:照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纯模仿,不加改变。
不求甚解:语出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恍然大悟:忽然醒悟的样子。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悔恨莫及:悔恨也来不及了。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企盼:盼望。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一⑤段):写“我”初识莎莉文老师。
第二部分(第⑥一⑬段):莎莉文老师用她特有的教育方式开启了“我”智慧和情感的大门。
五、问题归纳1.作者在文章开头为什么强调“这一天”?因为“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莎莉文老师来了,是“我”生命重新开始的一天。
从这一天起,“我”过上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
通过强调“这一天”,从侧面说明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
2.第3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景物描写作用分析法。
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海伦期待新生的心情。
再塑生命的女孩:海伦·凯勒的语文之旅以下是初一语文《再塑生命的人》的课文笔记:一、重点字词注音:企盼(qǐ pàn) 繁衍(fán yǎn) 迁徙(qiān xǐ) 琐屑(suǒ xiè) 绮丽(qǐ lì)二、重点词语解释企盼:本意是踮起脚来张望,常表达对某样东西迫切的期待。
迁徙:为了觅食或繁殖而进行的长距离的移动。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降生:出生。
绚丽:耀眼而华丽。
雾霭:雾气。
弧线:圆周上任意两点间的连线段。
遨游:漫游,游历。
炫目:耀眼。
深邃:深奥。
三、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曾被评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她是一个盲聋人,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四、问题与讨论莎莉文老师为“我”做了什么?前后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习读和写,让“我”认识并爱上了大自然;同时引导“我”认识爱、认识“爱是什么”。
这些事是按照时间和逻辑顺序层层递进的,所以不能颠倒。
“再塑生命”的意思是重新赋予生命,可以说是起死回生。
海伦的生命为什么说是“再塑生命”?一个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人,生命中几乎只有黑暗,却从阳光中获得新生,这是怎样的一种奇迹啊!海伦的生命之所以被称为“再塑生命”,是因为莎莉文老师用心灵的阳光驱散海伦心中的黑暗,她帮助海伦认识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会了海伦热爱生活、热爱世界,帮她走出人生的黑暗与孤寂,奏出了心灵的欢乐之歌,在一个曾经过于灰色的世界里奇迹般地描述出人性的伟大和美丽。
因此说生命“是全新的”。
海伦·凯勒是如何克服困难学习语文的?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海伦·凯勒能够用手读和盲文打字机来学习语文。
虽然她的学习之路艰难重重,但她仍然坚持不懈地学习,最终学会了多种语言。
我们可以从中获得的启示是: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即使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也不要轻易放弃,相信自己一定会有所收获。
再塑生命的人的课堂笔记《再塑生命的人》是一本由乔治·莱纳德执笔的心理学类书籍,它通过描述真实案例和个人经历,探讨了人们如何在困境中重塑自己的生活。
以下是对《再塑生命的人》课堂内容的详细笔记。
1.第一章:困境与转变-人们常常在面临挫折、困境或痛苦时感到无助和绝望,但这些困境也可以成为我们成长和改变的契机。
-转变需要人们积极面对困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自己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反思。
2.第二章:恐惧与勇气-恐惧是人类的基本情感之一,但过度的恐惧会阻碍人们迈出改变的步伐。
-勇气不仅仅是面对恐惧,还包括了坚持和尝试新事物的勇气。
3.第三章:接受与放下-接受是改变和成长的第一步,它意味着认识到过去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未来。
-放下过去的伤害和困扰是迈向新生活的关键一步。
4.第四章:信念与价值观-人们的信念和价值观对于塑造他们的生活至关重要,它们会影响人们的决策、行为和生活方式。
-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有助于人们找到更有意义和满足感的生活。
5.第五章:目标与激情-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追求自己的激情是实现个人成长和改变的关键。
-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且需要适应个人的能力和资源。
6.第六章:自我认同与自尊-自我认同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而自尊则是个人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肯定和尊重。
-健康的自我认同和自尊是塑造积极心态和追求个人成长的基础。
7.第七章:情绪与情感管理-情绪和情感是人类的基本体验,但有效地管理它们对于个人幸福和成功至关重要。
-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掌握情感调节技巧,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应对困境和压力。
8.第八章:人际关系与支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是个人成长和改变的重要因素。
-亲密关系、友谊和社区支持都可以为人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9.第九章:希望与乐观-希望和乐观是在困境中保持积极态度和追求改变的动力。
-通过培养希望和乐观,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并持续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初一语文再塑生命的人知识点整合初一语文再塑生命的人知识点整合再塑生命的人初一语文的重点课文,所以学生应该要做好知识点整合,重点把握这篇文章。
店铺为大家力荐了初一语文再塑生命的人知识点以及练习题,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初一语文再塑生命的人基础知识点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出生19个月就因病致哑,失聪失明。
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她曾经就读哈佛大学,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十四部著作。
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我的》等。
二、重点字词1. 字词拼音截( jié )然不同感慨( kǎi ) 走廊( láng ) 搓( cuō)捻(niǎn )怦( pēng )怦浸( jìn )满譬( pì )如花团锦簇( cù )搓捻截然感慨譬如企盼疲倦不堪绽开小心翼翼2. 词语解释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汉代周昌口吃,有一次与汉高祖争论事情,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又三国魏邓艾亦口吃,说到自己时连说“艾艾”。
十四行诗:十四行诗,又译“商籁体”,为意大利文sonetto,英文Sonnet、法文sonnet的音译。
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
不屈不挠:比喻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
搓捻:将线、纸等搓成条状物,和揉捏差不多。
觅食:为了维持生命活动从而食物而进行的一种生物活动。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
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风云突变:风和云一下子变了模样,比喻局势突然发生了巨大变化。
不可名状:比喻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描绘的。
冥思遐想:深沉、悠远地思索或;长远的或指超时空的遐想,奇思幻想。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落英缤纷:落花纷繁的样子。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课文重要知识讲解一、作者简介海伦·凯勒(1880-1968),19世纪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是盲聋哑人。
1964年,她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二、故事背景海伦·凯勒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一场高烧,失去了视力,后又失去了听力。
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并逐渐接受教育。
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成为一位学识渊博,能够掌握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五种语言的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
三、理解词义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奥秘: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
拼凑:把零碎的或分散的合在一起。
疲惫不堪:疲倦得难以支持。
小心翼翼:形容非常小心。
依样画葫芦:照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纯模仿,不加改变。
不求甚解:语出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恍然大悟:忽然醒悟的样子。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悔恨莫及:悔恨也来不及了。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企盼:盼望。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一⑤段):写“我”初识莎莉文老师。
第二部分(第⑥一⑬段):莎莉文老师用她特有的教育方式开启了“我”智慧和情感的大门。
五、问题归纳1.作者在文章开头为什么强调“这一天”?因为“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莎莉文老师来了,是“我”生命重新开始的一天。
从这一天起,“我”过上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
通过强调“这一天”,从侧面说明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
2.第3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景物描写作用分析法。
再塑生命的人知识要点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再塑生命的人》知识要点
【文学常识】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是盲聋哑人。
后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的悉心帮助下,先后就读于剑桥女子中学和拉德克利夫学院。
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着有《我的一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日记》等。
【重点字】
搓捻(cuō niǎn) 绽(zhàn)开奥(ào)秘企(qǐ)盼惭愧(cán kuì)
截(jié)然不同小心翼翼(yì) 花团锦簇(cù) 不求甚(shèn)解争执(zhí) 激荡(dàng) 悔(huǐ)恨拼凑(còu) 混(hùn)为一谈
恍(huǎng)然大悟譬(pì)如
【多音字】
zhàng 涨红头昏脑 sǎn 散漫散文
①涨②散
Zhǎng 涨潮涨价 sàn 散步天女散花
【形近字组词】
慨(kǎi) 感慨慷慨绽(zhàn) 绽开绽放
概(gài) 概括大概
溉(gài) 灌溉淀(diàn) 淀粉
【近义词】启事启示
启事:是为了说明某事而登载在媒体上或张贴在墙壁上的文字。
这里的“启”
是“说明”的意思,“事”是指“被说明的事情”。
启示:是指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
“启”是“开导”的意思,“示”是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让人知道。
【重点词】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这间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界限分明地。
感慨:有所感触而慨叹。
搓捻:用手指搓、转动。
疲惫不堪:疲倦得难以支持。
小心翼翼:形容非常小心。
依样画葫芦:照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纯模仿,不加改变。
不求甚解:语出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
然忘食。
”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恍然大悟:忽然醒悟的样子。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悔恨莫及:悔恨也来不及了。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企盼:盼望。
【主题归纳】
这篇回忆录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由衷的赞美各感激之情。
【问题探究】
1.“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再塑生命”从字面上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
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文老师是“我”的“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2.“水”本身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答:“水”本身并没有这么大的魔力。
正是对“水”的理解启发了“我”,使“我”认识到宇宙万物都有名称,使“我”有了求知的欲望,一切都豁然开朗起来。
3.为什么“我”此时会“悔恨莫及”
答:因为此时在莎莉文老师的耐心引导下,“我”的学习终于迎来了质变,“我”终于在文字和事物名称之间建立了联系。
回想起“我”因为自己的脾气而摔坏了莎莉文老师给“我”的洋娃娃,并且怎么也拼不好它,“我”十分伤心与后悔,“悔恨莫及”。
4.将题目“再塑生命的人”换成“我的老师”可以吗联系文章内容谈你的看法。
答:不可以。
“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灵魂被唤醒,理解了自然,懂得了什么是“爱”,生命获得了新生,原有的生命被重新塑造,“再塑生命的人”这个标题很好地揭示了这个中心。
而“我的老师虽然也能表达出文章的内容,但相比而言,却不能表现文章的主旨,所以,“我的老师”不如原来的标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