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各国行政区划图
- 格式:doc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11
五代十国地图——图说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版图转载网络五代十国,一般又简称五代。
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定都于开封和洛阳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以及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等地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
“五代”更偏向于这五个位于中原的王朝,正统史学家们一般称五代为中央王朝,十国为割据政权,五代并不是一个指朝代,而是指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后梁开平年间开平元宝五代十国应天元宝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版图五代十国后晋后汉时期中国版图五代十国后梁时期中国版图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
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
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
关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说为:北宋灭亡北汉时是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为公元907年到979年。
另一说为,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间。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78年)是在唐朝后形成的一个纷乱割据的时期,北方是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更替,南方则是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等十国割据。
总之,这是社会动荡,战乱不断,后被赵匡胤统一,建立宋朝.前蜀后主王衍简介日夜饮酒爱好奢侈的玩乐皇帝王衍(899年―926年5月2日),字化源,王建第十一子,许州舞阳人(其故里今属舞钢市),母亲是王建宠妃徐氏。
前蜀后主,918―925年在位,共七年。
前蜀后主王衍(公元899年-926年),王建子,公元918年登基,公元925年去位,在位7年。
王衍奢侈荒淫,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太后、太妃卖官鬻爵,臣僚也贿赂成风,政治十分腐朽。
同光三年(925),后唐庄宗李存勖发兵攻蜀,王衍降,前蜀亡。
后来,王衍被送赴洛阳中途被杀,死时28岁。
中国各朝代行政区划中国各朝代的行政区划设置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典型朝代的行政区划设置:1. 秦朝: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36个郡和9个道。
每个郡都有驻军,各个都尉分管各地。
汉初继承了秦的制度。
西汉时期增设了州作为监察区,但并不直接管理民政事务。
东汉开始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新的行政区划形式-州、郡的出现与县数的增多,同时也导致了地方行政机构重叠的现象频繁出现。
此外还出现了不同的民族和城池屯壁等特殊地理环境下的特别行政区划单位。
这一时期的政区特点主要表现在等级层次混乱、数目多少不一以及名称频繁更替等方面。
3. 隋唐时期在魏晋南北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形成了州、县二级制。
同时唐朝还设立了一些特别的行政区划如都护府、都督府等,这些地区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4.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政权割据等原因,行政区划体系也相对复杂,同一地区往往存在多个政权交替管辖的情况。
5. 宋朝改州为路,形成了州县二级制向路三级制的转变。
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行政区划单元如羁縻州、御辽监场、榷场等。
6. 元朝实行的是行省制度,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大区,并设立了相应的行政管理机构。
除了行省之外,还有宣慰司、安抚司、元帅府等特殊区域和机构。
7. 明朝基本上延续了元朝的行省制度,但在边疆地区设立了各种特区或实行特别管理政策,如奴儿干都司、哈密卫等。
8. 清朝在内地实行的是省区二级制,同时在西藏等地设立了噶厦等特殊行政区划单位。
总的来说,中国的行政区划历史悠久,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演变和发展。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行政区划的设置和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呈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
五代十国地图——图说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版图转载网络五代十国,一般又简称五代。
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定都于开封和洛阳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以及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等地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
“五代”更偏向于这五个位于中原的王朝,正统史学家们一般称五代为中央王朝,十国为割据政权,五代并不是一个指朝代,而是指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后梁开平年间开平元宝五代十国应天元宝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版图五代十国后晋后汉时期中国版图五代十国后梁时期中国版图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
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
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
关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说为:北宋灭亡北汉时是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为公元907年到979年。
另一说为,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间。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78年)是在唐朝后形成的一个纷乱割据的时期,北方是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更替,南方则是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等十国割据。
总之,这是社会动荡,战乱不断,后被赵匡胤统一,建立宋朝.前蜀后主王衍简介日夜饮酒爱好奢侈的玩乐皇帝王衍(899年―926年5月2日),字化源,王建第十一子,许州舞阳人(其故里今属舞钢市),母亲是王建宠妃徐氏。
前蜀后主,918―925年在位,共七年。
前蜀后主王衍(公元899年-926年),王建子,公元918年登基,公元925年去位,在位7年。
王衍奢侈荒淫,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太后、太妃卖官鬻爵,臣僚也贿赂成风,政治十分腐朽。
同光三年(925),后唐庄宗李存勖发兵攻蜀,王衍降,前蜀亡。
后来,王衍被送赴洛阳中途被杀,死时28岁。
从夏朝到清朝,4000多年的艰苦卓绝:从历史地图看中国疆域扩张一、从万邦林立到战国七雄夏朝到底位于哪里,至今尚有很大的争议。
不过大多数学者认为:夏朝大概位于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河流域,其主要依据是《国语·周语上》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
夏朝的疆域大概其北到达山西省南部,其西到达了黄河、潼关一带,其东到开封一带,其南大概到达伏牛山一带。
从夏朝开始,中国对地方的管辖就实行了分封制,夏朝分封的诸侯有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等。
其越国祖先也是夏朝分封,可能早期分封于今天的淮河上游一带,后来因为周公东征而南迁到了江浙一带。
夏朝版图商朝起源于东夷地区,其疆域比夏朝更大。
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商朝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华北地区,主要包括山东省、京津冀地区、山西省、河南省、江苏和安徽的北部,其西到黄河、潼关,其南到淮河一带,其北到达燕山一带,其东到山东半岛。
商朝同样实行了分封制,其王畿地区位于河北、河南、山东交界地区,首都为殷(安阳),在西周初期被分为了郑、卫、宋等国。
商朝版图周人主要活动在渭河流域,是西戎北狄中的一支,后来依靠农业而兴起。
在公刘期间初步建立了国家制度,在古公亶父时期进一步发展。
季历时期,周国强盛起来,曾被商朝册封为“牧师”,称为西部的霸主,发展到了文王时期,正式称王,和商朝对立。
周武王时期,灭商朝,将疆域扩张到了东方。
周公东征,继续讲疆域扩展到了东海、黄淮一带。
后来周昭王、周穆王、周宣王等不断对南方的楚国、徐国用兵,使得周朝的疆域达到了顶峰。
其疆域北到燕山一带,东到大海,西到渭河上游,南到江汉淮地区。
西周也同样实行分封制,主要的封国有鲁、齐、燕、晋、宋、卫、郑等。
要注意的是楚国是和周朝是对立的国家,楚国国君称“王”,和西周国王并立,周朝也只是在名义上册封楚王为“楚子”而已,因此楚国不算西周的疆域。
在整个西周历史上和楚国的战争几乎也是没有断绝过。
一、从万邦林立到战国七雄夏朝到底位于哪里,至今尚有很大的争议。
不过大多数学者认为:夏朝大概位于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河流域,其主要依据是《国语·周语上》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
夏朝的疆域大概其北到达山西省南部,其西到达了黄河、潼关一带,其东到开封一带,其南大概到达伏牛山一带。
从夏朝开始,中国对地方的管辖就实行了分封制,夏朝分封的诸侯有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等。
其越国祖先也是夏朝分封,可能早期分封于今天的淮河上游一带,后来因为周公东征而南迁到了江浙一带。
夏朝版图商朝起源于东夷地区,其疆域比夏朝更大。
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商朝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华北地区,主要包括山东省、京津冀地区、山西省、河南省、江苏和安徽的北部,其西到黄河、潼关,其南到淮河一带,其北到达燕山一带,其东到山东半岛。
商朝同样实行了分封制,其王畿地区位于河北、河南、山东交界地区,首都为殷(安阳),在西周初期被分为了郑、卫、宋等国。
商朝版图周人主要活动在渭河流域,是西戎北狄中的一支,后来依靠农业而兴起。
在公刘期间初步建立了国家制度,在古公亶父时期进一步发展。
季历时期,周国强盛起来,曾被商朝册封为“牧师”,称为西部的霸主,发展到了文王时期,正式称王,和商朝对立。
周武王时期,灭商朝,将疆域扩张到了东方。
周公东征,继续讲疆域扩展到了东海、黄淮一带。
后来周昭王、周穆王、周宣王等不断对南方的楚国、徐国用兵,使得周朝的疆域达到了顶峰。
其疆域北到燕山一带,东到大海,西到渭河上游,南到江汉淮地区。
西周也同样实行分封制,主要的封国有鲁、齐、燕、晋、宋、卫、郑等。
要注意的是楚国是和周朝是对立的国家,楚国国君称“王”,和西周国王并立,周朝也只是在名义上册封楚王为“楚子”而已,因此楚国不算西周的疆域。
在整个西周历史上和楚国的战争几乎也是没有断绝过。
西周版图在上古时代,在黄河流域存在在夏商周三个王朝,而南方地区也存在其他的国家。
从夏朝到清朝,4000多年的艰苦卓绝:从历史地图看中国疆域扩张一、从万邦林立到战国七雄夏朝到底位于哪里,至今尚有很大的争议。
不过大多数学者认为:夏朝大概位于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河流域,其主要依据是《国语·周语上》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
夏朝的疆域大概其北到达山西省南部,其西到达了黄河、潼关一带,其东到开封一带,其南大概到达伏牛山一带。
从夏朝开始,中国对地方的管辖就实行了分封制,夏朝分封的诸侯有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等。
其越国祖先也是夏朝分封,可能早期分封于今天的淮河上游一带,后来因为周公东征而南迁到了江浙一带。
夏朝版图商朝起源于东夷地区,其疆域比夏朝更大。
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商朝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华北地区,主要包括山东省、京津冀地区、山西省、河南省、江苏和安徽的北部,其西到黄河、潼关,其南到淮河一带,其北到达燕山一带,其东到山东半岛。
商朝同样实行了分封制,其王畿地区位于河北、河南、山东交界地区,首都为殷(安阳),在西周初期被分为了郑、卫、宋等国。
商朝版图周人主要活动在渭河流域,是西戎北狄中的一支,后来依靠农业而兴起。
在公刘期间初步建立了国家制度,在古公亶父时期进一步发展。
季历时期,周国强盛起来,曾被商朝册封为“牧师”,称为西部的霸主,发展到了文王时期,正式称王,和商朝对立。
周武王时期,灭商朝,将疆域扩张到了东方。
周公东征,继续讲疆域扩展到了东海、黄淮一带。
后来周昭王、周穆王、周宣王等不断对南方的楚国、徐国用兵,使得周朝的疆域达到了顶峰。
其疆域北到燕山一带,东到大海,西到渭河上游,南到江汉淮地区。
西周也同样实行分封制,主要的封国有鲁、齐、燕、晋、宋、卫、郑等。
要注意的是楚国是和周朝是对立的国家,楚国国君称“王”,和西周国王并立,周朝也只是在名义上册封楚王为“楚子”而已,因此楚国不算西周的疆域。
在整个西周历史上和楚国的战争几乎也是没有断绝过。
五胡十六国时期各国政权详解版!(按各国建国时间先后顺序总结)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这首历史朝代歌我们大家在中学的时候都应该学过,其中二晋前后沿这句中少了一些东西。
在西晋末年以及西晋灭亡后,北方出现了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的五胡在中国北方范围内相继建立的国家,因此,历史上被称为“五胡十六国”。
而西晋王室则逃到南方建立了东晋政权。
今天就给大家把这五胡十六国建立的先后顺序(按建立的时间)给大家总结一下。
希望能帮大家捋清这一时间段的历史!1、成汉。
(303年~349年)1、建立者:氐族首领李雄建立。
李雄像2、经过:西晋末年,秦、雍二州连年荒旱,略阳、天水等六郡的氐族人和汉人等不得不逃荒至梁、益地区。
元康六年(296年),氐首领李特率民众进入入蜀地。
他们入蜀后,由于地方官吏的贪暴和政府限期迫令流民还乡,流民领袖、略阳氐族李特等利用流民的怨怒,于301年在绵竹聚众起义。
303年李特称大将军,李特及其弟李流死后,李特的儿子李雄继续带领部众反抗,攻下了成都,占据益州,建立了成汉,定都成都。
后来李寿改国号为汉。
成汉盛时疆域有今四川东部和云南、贵州的各一部分。
3、灭亡:347年,成都被东晋权臣桓温夺取,两年后成汉的残余势力也被东晋消灭,成汉灭亡,历七主,共46年。
成汉疆域图2、汉(前赵)。
(304年~329年)1、建立者:西晋晚期由匈奴人刘渊建立。
2、经过:永兴元年(304年)十一月(也有系于“十月”的),刘渊从离石迁于左国城(也在离石县境内),来归附的胡、晋人很多。
为了争得胡人政权的合理性,刘渊以“兄亡弟绍”复汉为名义,筑坛于南郊,并即汉王位(称汉王),大赦境内,改晋永兴元年为元熙元年,定国号为汉,正式建立政权。
刘渊蜡像304年十二月,西晋并州刺史司马腾遣兵攻汉,双方大战于大陵(今山西省文水北),最终刘渊大胜,刘渊派遣刘曜等攻取上党、太原、西河各郡县。
战国七雄全地图详解,看看您在战国时期的国籍在秦帝国还没有大一统前的战国时期,周王室虽然还是名义上的共主,实际上已无力支撑起华夏的天空了。
各诸侯国经过多年的相互攻杀,已经分为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及巴、蜀、中山等二十多个小国家。
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尔虞我诈、各出奇谋,时而合纵、时而连横,而各国的疆界更是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时连边境上的百姓都分不清自己算哪国人。
看看这七国的版图,如果您生在战国时期,找找您是哪国人?齐国齐国在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山西东南部,齐国的先祖为吕尚,就是传说中的姜子牙,后被田氏家族取代,国都为临淄。
田齐立国时已是战国中期,太公和为第一代齐王,此后始终为七国中的强国,公元前221年,齐国被秦国大将王贲所灭,齐国是东方六国中,撑到最后一个的国家,骄傲吧?楚国楚国在湖北省全部、河南、安徽、湖南、浙江的一部分,楚国的先祖姓芈,曾为周文王姬昌的老师,后被周王室封于丹阳(今湖北秭归)而正式立国,其都城为郢。
楚国在进入春秋时期后,逐渐强大起来,曾与晋、秦、齐等强国长期对峙,但在战国的后期,屡遭权臣作乱,以致国力渐衰。
公元前223年,被秦国大将王翦、蒙武率六十万大军灭亡,然而,在二十多年后,大秦帝国又被以楚国为首的起义军所推翻。
燕国燕国在现今的河北省北部、辽宁、吉林一部。
燕国的国姓是姬,本是周王室的同宗,其先祖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召公,受封于燕,国都是蓟(今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因其与北胡接壤,很难有发展,故而燕国一直比较弱小,但是自燕昭王继位后,礼贤下士、遍求贤才,经过二十多年的励精图治,燕国强大了。
燕国的大将乐毅曾连续攻下齐国七十多城,可惜的是燕昭王去世后,继位的燕惠王罢免了乐毅的军权,这直接导致了燕国被齐国打回了弱国的原形。
公元前222年,昙花一现的燕国被秦国灭亡了。
韩国韩国位于现今河南省的中、西部、和山西省的东、南部,韩国的先祖是晋国的公族。
在晋国称霸时期,韩氏祖先立功颇多,其祖韩起曾执政晋国二十七年。
五代十国简表
贞观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
南道、剑南道和岭南道。
贞观十四年〔640年〕全国共设360州〔府〕,下辖1557县。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天下为15道,即将山南道、江南道各分为东、西道,又增设了京畿道、
都畿道和黔中道。
[1]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室韦部(住在黑龙江上、中游和额尔古纳河两岸)遣使来唐。
以后,唐朝政府就在这个地区设置行政机构,任命室韦部首领为都督等官。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唐朝政府在粟末靺鞨地区(松花江上游)设置忽汗州(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南的东京城),任命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州都督,并封他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
此后,粟末靺鞨即专称渤海。
辖地包括松花江、乌苏里江、绥芬河等流域,东边
直至大海。
开元十年(722年),唐朝政府封黑水靺鞨(住在黑江龙中下游地区)首领倪属利稽为勃利州刺史。
勃利州治所在乌苏里江口东岸的伯力(今苏联境内哈巴罗夫斯克)。
开元十三年(725年),唐朝政府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黑水军。
次年,又以其最大部落为黑水都督府,其余各部为隶属于都督府的州。
都督府辖地包括黑龙江中下游两岸,北抵小海(今
鄂霍次克海),东临大海。
[2]唐武后长安二年(702年),唐朝政府设置安西部护府,辖地包括天山南路和帕米尔以西
地区。
[3]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朝政府设置北庭都护府,辖地包括天山北路和巴尔喀什湖以西至雷翥
海(今中亚咸海)的广阔地区。
唐玄宗天宝年间,在边境设十节度使。
地图上的五代十国:一分钟了解五代十国的历史核心提示:对于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是五个国家(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的兴替,比较特殊的是后晋是亡于契丹国;另外其实十国的概念不是很准确,期间还存在过北平国、赵国、桀燕、殷等小国还有其他节度使的割据政权;十国的存在也不是同一时期的。
唐末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王仙芝起义的后续黄巢起义使得大唐气数已尽,无力回天,曾经的盛世王朝将要成为历史,907年唐王朝正式灭亡,朱温篡位建立后梁,开启了五代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后梁存在了十几年吧,然后就被李存勖(也算是唐后裔吧,是晋王李克用的儿子)灭国了,923年建立后唐。
937年晋军联合契丹军南下灭后唐,石敬瑭后晋建立跟契丹称儿。
946年的时候后晋被辽国所灭,契丹的辽国正式建立。
中原大地无主,刘知远在太原建立后汉收复中原。
950年郭威篡后汉建后周,后周在世宗柴荣的经营下收复了不少失地,奈何天公不作美,病死了。
后世子孙无能。
960年,后周节度使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五代结束。
这中间是五代十国半个世纪的乱世。
很多人不知道五代十国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有王朝和其他国家?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是什么?让我们今天来把这个问题搞明白并理清楚,唐朝和五代都存在于唐宋时期。
他们始于晚唐,结束于宋代。
宋代是唐末以来半个世纪的结束,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元朝是分裂的末期,因为在宋朝,仍有一部分北方人掌握在少数民族手中。
因此,宋代的贡献在当时是比较大的。
北方大体是这么个情况,南方与之相比那是有过之也有及。
南方呢,可以从江南各国和湖广两个方面讲起,江南各国有:902年唐时封的吴王杨行密建都广陵,在后期唐朝大乱灭国之后,919年正式改元建立了吴国;937年的时候徐知诰篡夺吴国睿帝之位,吴至此吴国灭亡,齐国建立。
在北方后唐灭国之后,939年徐知诰自称唐室后裔,并改名李昪,立国号为唐,时称南唐。
南唐的东南方向还有吴越国与闽国。
吴越
吴越国共据有杭、越、苏、湖、温、台、明、处、衢、婺、睦、秀、福十三州及衣锦军,总
计七十九县。
北汉
刘崇称帝时,北汉号称辖有并、汾、忻、代、岚、宪、隆、蔚、沁、辽、麟、石十二州之地,]但事实上,蔚州属于石敬瑭献与契丹的幽云十六州之中,并不在刘氏直接控制之下;隆州建于宋开宝三年(975年),仅是一城;麟州则一再叛附于后周。
因此诸书对北汉州数记载,各不相同。
本图包括除蔚州外的一府、十州,共四十七县。
闽国
909年,王审知封闽王。
此时福建领五州,二十四县。
933年,王延钧称帝。
此时福建领一府,四州,三十县。
945年,闽国灭亡前夕。
此时福建领一府,六州,三十县。
王审知在位期间,福建较唐末仅新增闽清一县。
及其子王延钧称帝时,将唐代所置的“场”
(后备县)大量升县,福建遂从二十四县一变成为三十县。
后王曦与占据建州的王延政反目,王延政自立殷国与福州分庭抗礼,更是将仅有五县的建州拆成三州。
于是闽国灭亡时,福建共有一府(长乐府),六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镡州、镛州),共计三十县。
945年南唐灭闽后,闽地三分,南唐得建州、汀州,吴越得福州,而泉州、漳州为当地人
留从效、陈洪进占据,称清源军、平海军,至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为宋所灭。
渤海国
渤海国行政区划
上京龙泉府(宁安市,宁古塔):龙州| 湖州(宁安县西南)| 渤州(牡丹江市城区南)| 铜州(独奏州)
中京显德府(和龙市/敦化市):卢州(安图县)| 显州| 铁州| 汤州(灵峰县)| 荣州| 兴州(二道白河)| 涑州(独奏州)
东京龙原府(珲春):庆州| 盐州(俄罗斯扎鲁比诺)| 穆州| 贺州
南京南海府(朝鲜咸兴市):沃州| 睛州| 椒州
西京鸭渌府(临江):神州| 桓州(集安)| 丰州(朝鲜惠山市)| 正州(通化)长岭府(靖宇县):瑕州| 河州
夫余府(开原市):扶州| 仙州(西丰县)
鄚颉府(阿城):鄚州| 高州9宾县鸟河乡)
定理府(俄罗斯游击队城):定州| 潘州
安边府(俄罗斯奥耳加):安州| 琼州
率宾府(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双城子):华州| 益州| 建州(东宁)
东平府(密山市/当壁镇):伊州| 蒙州| 沱州(俄罗斯特罗伊茨科耶) | 黑州| 比州
铁利府(依兰乡):广州| 汾州| 蒲州| 海州| 归州
怀远府(同江市):达州| 越州| 怀州| 纪州| 富州| 美州| 福州| 邪州| 芝州安远府(俄罗斯达利涅列琴斯克):宁州| 郿州(俄罗斯斯帕斯克达利尼) | 慕州| 常州
渤海国行政区划府、州、县
南诏国行政区划图
南诏在其统治中心、原六诏地区洱海地区设置了“縘”(贝佥)或“睑”,相当于唐朝内地的
州级行政结构。
大和縘:南诏前期设,治今大理市太和。
阳苴咩縘(苴咩睑):南诏前期所设阳苴咩縘(亦名阳縘),后期设苴咩睑(谓之阳睑),治今大理古城。
大厘縘(睑):南诏前期设縘(谓之史縘),后期设睑(亦名史睑),治今大理市喜洲。
邆川縘(睑):南诏前期设縘(谓之赕縘),后期设睑,治今大理市邓洲。
蒙舍縘(睑):南诏前期设縘,后期设睑,治今大理州巍山县。
白崖縘(睑):亦曰勃弄。
南诏前期设縘,后期设睑,治今大理州弥渡县红岩。
云南睑:南诏后期设,治今大理州祥云县云南驿。
品澹睑:南诏后期设,治今大理州祥云县云南驿。
蒙秦睑:南诏后期设,治今大理州漾濞县。
矣和睑:南诏后期设,治今大理州洱源县三营。
赵川睑:南诏后期设,治今大理市凤仪。
南诏在“縘”或“睑”地区之外被征服地区,另有节度、都督的设置。
南诏前期(贞元十年,794年)设置有:
8节度:云南、拓东、永昌、宁北、镇西、开南、银生、铁桥。
南诏后期设置有:
6节度:弄栋、永昌、银生、剑川、拓东、丽水;
2都督:会川、通海
大长和地图
902年权臣郑买嗣迫南诏蒙舜化贞退位,并杀死他,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大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