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知识40个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16.81 KB
- 文档页数:5
关于文明礼仪的相关知识文明礼仪,这可是咱生活中不能少的“调味剂”!您想想,要是没了它,这世界得多乱套呀!咱们先来说说这礼貌用语。
就像“您好”“谢谢”“对不起”,简简单单几个字,那作用可大了去了!比如说您不小心碰着别人了,赶紧一句“对不起”,对方的火气是不是一下子就消了大半?这就好比是大热天里的一阵凉风,让人心里舒坦。
您再看,去商店买东西,跟售货员说一声“您好”,人家是不是更愿意热情地为您服务?这礼貌用语啊,就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让咱跟别人相处得更融洽。
还有这行为举止。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路也得有个走路的样子。
您瞧瞧,要是一个人站在那儿歪歪扭扭,像个没骨头的泥鳅,能好看吗?坐的时候要是抖腿、跷二郎腿,多不雅观呀!走路大摇大摆,横冲直撞的,那不就跟螃蟹似的,惹人讨厌嘛!再说说在公共场合的表现。
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孕妇让个座,这多有爱心呀!要是只顾自己坐着,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视而不见,您心里能踏实吗?在餐厅里,不大声喧哗,不随意插队,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您说,要是大家都吵吵嚷嚷的,这饭还能吃得香吗?文明礼仪还体现在尊重他人的习惯和文化上。
就好比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咱得入乡随俗,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乱来。
去少数民族地区,就得尊重人家的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跟外国人打交道,也得了解他们的礼仪和禁忌。
这就像去别人家做客,得知道人家的规矩,不然不是闹笑话了吗?还有啊,文明礼仪可不只是在外面要注意,在家里也一样重要。
对长辈要孝顺,对兄弟姐妹要友爱,这都是最基本的。
一家人相处,也得讲礼貌,不能随便发脾气,不然这家里的气氛不就紧张了吗?您说,要是每个人都能把文明礼仪放在心上,咱这社会得多美好呀!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尊重和关爱,到处都是和谐的景象。
难道您不想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吗?所以呀,让咱们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处处绽放!。
文明礼仪知识文明礼仪知识大全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文明有礼是当代小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素质的体现。
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礼仪的小学生。
下面小编和大家一起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大全。
文明礼仪知识篇1(一)仪表1.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在他人面前“打扫个人卫生”。
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宜过大。
2.服饰:自然得体,协调大方,遵守约定俗成的规范原则。
(二)言谈1.礼貌:态度诚恳、亲切;尊重他人。
2.用语:声音大小适宜,语调平和稳重。
(三)仪态举止1.谈话姿势:交谈时,互相正视、倾听,不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
2.站姿:站立式,身体与地面垂直,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
3.坐姿:上身保持端正。
女性应双膝并拢;双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
起座端庄稳重。
4.走姿:轻而稳,挺胸抬头,肩部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四)见面礼仪1.握手礼:与他人握手,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保持站姿以示对他人的尊重。
2.鞠躬礼: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眼睛正视对方,以表示尊重的诚意。
3.致意: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可采用招手、欠身、脱帽等致意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
文明礼仪知识篇21.待客礼仪(1)客人来访,要事先有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
要热情接待,帮助父母排座、递茶后可告辞离开,待父母送客时应与客人说“再见”。
如父母不在家,要以主人身份接待客人。
(2)自己的同学、朋友来访,应热情迎接。
初次来访,应给父母逐个介绍,然后把最佳座位让给客人,可用茶水、糖果、玩具、图书等招待。
(3)父母的朋友带小孩子来访,应同小孩一同玩,或给他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听音乐、看电视。
(4)吃饭时,同学、朋友来访,应主动邀其一起用餐,如果客人申明吃过,先安排朋友就坐,找些书报或杂志给他看后再接着吃饭。
(5)接待老师应象接待长辈一样热情庄重。
(6)送客要送到门外,并欢迎客人下次再来。
2.做客礼仪(1)去亲友家做客要仪表整洁,尽可能带些小礼品,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
礼仪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仪容仪表仪容仪表指的是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和仪表举止。
一个人的仪容仪表是人们对他第一印象的评价标准,能够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文明素养。
因此,一个人要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要讲究衣着整洁、言谈举止得体、态度亲和有礼。
第二、言谈举止言谈举止是人与人交往中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
在社交场合中,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言辞要得体,举止要得体。
不要说粗话、不要大声喧哗、不要随地吐痰。
要尊重他人的感受,不要在公共场合发表不当言论或者举动不雅。
第三、进退得体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要懂得进退得体。
不管是在人多的宴会还是在人少的聚餐,都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要有分寸,不要过于张扬,也不要过于低调。
在场合的进退上要根据情况灵活变通,不要影响他人的休闲或者工作。
第四、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礼仪的核心之一。
在社交场合中,要尊重他人的意愿,不要强迫别人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不要在别人面前批评他人的缺点,要有礼貌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尊重他人的行为和观点,不要在言语和行为上伤害他人的感情。
第五、待人接物在社交场合中,一个人的待人接物能力直接反映出他的修养和修养。
要热情、友好地对待他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要给予尊重和关怀。
不要因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而对人表现出高傲和不屑,要平等对待他人,不管是谁都要礼貌地与之交往。
第六、家庭礼仪在家庭中,家庭礼仪同样需要遵循。
要尊重长辈,关爱子女,和睦相处。
不要在家庭中表现得态度粗暴,不讲究礼节。
要懂得互相谅解,互相包容,要在家庭中建立和谐的氛围。
第七、社交礼仪在社交场合中,要懂得社交礼仪。
不管是参加朋友的聚会,还是参加重要的商务活动,都要懂得在场合中如何自处。
不要过于张扬,也不要过于拘束。
要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懂得和他人交谈的技巧和方法。
要在社交场合中展现自己的绅士风度和淑女风范,不要因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而表现出高傲和不屑。
第八、餐桌礼仪餐桌礼仪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交场合中最为重要的礼仪之一。
文明礼仪知识一、判断题:1、访问某人,应事先选择好时间,不宜选择对方时间较忙或三餐。
(对)2、如果有不速之客到来,客厅房间比较散乱,应马上收拾房间。
(错)3、讲演、报告时,只介绍主持人。
(错)4、行拥抱礼时主动者应右臂在上,左臂在下。
(对)5、如果你参加一个尚未安排好菜的宴会,就要注意点菜的礼节,点菜时不要选择太贵的菜,同时也不宜点太便宜的菜。
(对)6、主人可以举着筷子和别人说话。
(错)7、主人应该从客人左侧上菜,从客人右侧斟酒。
(对)8、西餐吃水果时,有时会送上一小水盂,这是供洗手用的。
(对)9、喝咖啡、茶或汤时,要端起杯子找嘴,不要俯身去用嘴迁就杯子。
(对)10、主食进行中,不宜抽烟,如需抽烟,你必须先征得邻座之同意。
(对)11、会议主持人在会场上可以与熟人打招呼。
(错)12、大型会议最大特点是主席台与观众席的分设。
(对)13、一般情况下,服务距离以0.5米至1.5米之间为宜。
(对)14、展示距离以1至3米为宜。
(对)15、乘扶梯时应靠右侧站立。
(对)16、在社交场合,女士伸手后,男士才能伸手。
(对)17、我国一般是右为上,左为下。
(对)18、语言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庞大最广博的艺术。
(对)19、讲话时,放低声音比提高嗓门听起来更让人感到舒适。
(对)20、感情的表达公式是:感情的表达=言语(7%)+声音(38%)+表情(55%)。
(对)21、吃玉米段较文雅的方式是将玉米横着吃。
(×)22、乘坐出租车时乘客应当坐在后排。
(对)23、职位低者应主动向职位高者致意。
(对)24、年幼者应主动向年长者致意。
(对)25、集体介绍分单向介绍和多项介绍。
(对)26、使用餐巾时,不可以用餐巾擦试餐具。
(对)27、穿黑皮鞋忌穿白色的袜子。
(对)28、一般上下楼梯时,应遵循单行左行的规则。
(错)29、男性出席重要场合,腰上不能挂东西。
(对)30、引见时,工作人员要走在客人右前方数步远的位置。
(错)31、穿西服套装必须穿皮鞋。
文明礼仪知识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下面是爱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文明礼仪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1、什么是礼仪?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2、礼仪是由哪几项基本要素组成?礼仪是由(1)礼仪的主体;(2)礼仪的客体;(3)礼仪的媒体;(4)礼仪的环境等四项基本要素所构成的。
3、什么是礼貌?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应具有的相互表示敬意、友好、得体的气度和风范。
4、什么是礼节?礼节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出的尊重、祝颂、致意、问候、哀悼等惯用的形式和规范。
5、什么是仪表?仪表是指人的外表。
如容貌、服饰、姿态等。
6、什么是仪式?仪式是指在特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
如发奖仪式、签字仪式、开幕式等。
7、礼仪的六个基本特征是什么?共同性、继承性、统一性、差异性、阶级影响性、时代发展性。
8、礼仪的四个原则是什么?(1)尊重的原则;(2)遵守的原则;(3)适度的原则;(4)自律的原则。
9、礼仪的功能有哪些?(1)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2)它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3)它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4)它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10、为什么要讲究礼仪?讲究礼仪并非是个人生活小节或小事,而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现实反映,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11、礼仪对社会的作用是什么?对社会来说,礼仪能够改善人们的道德观念,净化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化素质。
12、礼仪对个人的作用是什么?对于个人来说,礼仪可以建立自尊、增强自重、自信、自爱、为社会的人际交往铺平道路,处理好各种关系。
13、什么是习俗?习俗和礼貌很相似,习俗也包括服装的规矩、问候、告别以及就餐的礼貌等,不过它集中地体现了在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受欢迎的举止,而不具有更广泛的普遍性。
小学生文明礼仪知识点小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良好的文明礼仪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应该培养的重要素质。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生应该了解的文明礼仪知识点。
1. 问候与致意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应该学会主动向老师、长辈和同学问好,比如上课时向老师道声早上好,放学时向同学道别。
当有人对你致意时,要礼貌地回应,比如对人的微笑或点头致谢。
2. 礼貌用语小学生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
请人帮忙时要说一声“请”,对别人的帮助要及时表示感谢。
犯了错误或冒犯了别人时,要学会道歉并向对方说声“对不起”。
3. 餐桌礼仪在进餐时,小学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用餐时,要坐端正,不大声喧哗,不往嘴里塞食物,不吐槽食物的味道。
用餐结束后,要主动帮忙收拾碗筷,保持餐桌的整洁。
4. 公共场所行为规范小学生在公共场所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
如排队等候时,要守秩序,不插队;乘坐公交车或地铁时,要给老人、孕妇等有需要的人让座;在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所要保持安静。
5. 社交礼仪小学生要学会尊重他人、友善待人。
在与他人交往时,要注意尊重对方的意见和感受,不随意批评、诽谤他人。
对于新认识的朋友,要有礼貌地进行自我介绍,并主动展示友善的态度。
6. 手机和网络礼仪如今,手机和网络已经成为小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使用手机和网络时,小学生要学会礼貌地与他人交流,不要在课堂、公共场所或晚上过晚使用手机。
在网络上,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不传播虚假信息,不随意侵犯他人隐私。
7. 周到细致的关心小学生应该学会关心他人,比如向同学问候他们的健康、祝福他们生活愉快。
在身边有同学生病或遇到困难时,要主动提供帮助,给予关怀和慰问。
8. 文明交通礼仪小学生在校园内和离校路上都要遵守交通规则,遵循红绿灯的指示,不随意闯红灯。
骑自行车或滑轮时,要保持规定的速度,不横穿马路,给行人让行。
以上是小学生文明礼仪的一些知识点。
通过培养和强化这些礼仪知识,小学生将会变得更加懂事、文明和成熟。
社交礼仪常识40个社交礼仪常识40个1、什么是礼仪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礼仪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2、礼仪是由哪几项基本要素组成?礼仪是由(1)礼仪的主体;(2)礼仪的客体;(3)礼仪的媒体;(4)礼仪的环境等四项基本要素所构成的。
3、什么是礼貌?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应具有的相互表示敬意、友好、得体的气度和风范。
4、什么是礼节?礼节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出的尊重、祝颂、致意、问候、哀悼等惯用的形式和规范。
5、什么是仪表?仪表是指人的外表。
如容貌、服饰、姿态等。
6、什么是仪式?仪式是指在特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
如发奖仪式、签字仪式、开幕式等。
7、礼仪的六个基本特征是什么?共同性、继承性、统一性、差异性、阶级影响性、时代发展性。
8、礼仪的四个原则是什么?(1)尊重的原则;(2)遵守的原则;(3)适度的原则;(4)自律的原则。
9、礼仪的功能有哪些?(1)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2)它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3)它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4)它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10、为什么要讲究礼仪?讲究礼仪并非是个人生活小节或小事,而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现实反映,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11、礼仪对社会的作用是什么?对社会来说,礼仪能够改善人们的道德观念,净化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化素质。
12、礼仪对个人的作用是什么?对于个人来说,礼仪可以建立自尊、增强自重、自信、自爱、为社会的人际交往铺平道路,处理好各种关系。
13、什么是习俗?习俗和礼貌很相似,习俗也包括服装的规矩、问候、告别以及就餐的礼貌等,不过它集中地体现了在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受欢迎的举止,而不具有更广泛的普遍性。
14、应当如何对待中外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1)对于中外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是应当予以承认的;(2)在涉外交往中,对于类似的差异性,尤其是我国与交往对象所在国之间的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重要的是要了解,而不是要评判是非,鉴定优劣。
初中道德文明礼仪知识点整理道德文明礼仪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每个人的个人修养和社会地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遵守道德规范和文明礼仪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
下面是一些初中道德文明礼仪的知识点整理:1. 尊重他人:作为一个文明的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对年长者、教师和领导等有礼貌,还要尊重每个人的思想和意见。
在交谈中保持礼貌和耐心,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避免侮辱或歧视他人。
2. 诚实守信:诚实是一种美德,它是我们建立信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我们应该说实话,做到言行一致,避免欺骗、伪造或散布谣言。
同时,我们还应该尊重约定和承诺,准时完成任务,并遵守规则和法律。
3. 礼貌待人:礼貌是一种美德,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友好关系。
我们应该学会说“请”和“谢谢”,“对不起”和“请原谅”。
尊重他人的意见并倾听他人的观点,在与他人交往时保持微笑和友善的态度。
此外,我们还应该尊重排队、让座和礼让等社交习惯。
4. 文明用语:文明用语是指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恰当、修辞得体的语言。
我们应该避免使用脏话、冒犯性语言或侮辱性言辞。
在与他人交谈时,要控制音量和语速,不要大声喧哗或说话太快。
另外,我们还应该避免打断别人讲话,要耐心倾听对方的意见。
5. 原谅与包容: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矛盾和冲突,但我们应该学会原谅和包容。
原谅是释放自己的一种方式,它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和促进和谐社会。
面对他人的错误和过失,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和理解,而不是对其指责和斥责。
6. 文明与环保:作为一个文明的人,我们应该保持环境的整洁和文明的生活习惯。
我们应该遵守垃圾分类规定,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资源。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或在公共场所乱涂乱画。
7. 文明休闲活动:文明礼仪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还能体现在我们的休闲活动中。
我们应该注重文明旅游,尊重当地习俗和规定。
当我们参观公园、博物馆或其他文化场所时,要注意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或损坏公物。
中华礼仪知识点总结一、尊敬长辈尊敬长辈是中华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敬长辈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准则,是中国人民的一种传统美德。
尊敬长辈包括尊敬父母、尊敬师长,尊敬老人等。
中国人认为尊敬长辈是一种天经地义的行为,而且这种行为也被视为一种美德。
二、尊敬客人尊敬客人是中华礼仪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客人被称为“贵人”,对待客人应该用心款待,平等尊重。
中华礼仪主张与客人相待以礼,不论宾客贵贱,都要真诚相待,让客人感到尊贵和受欢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欢迎客人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要热情接待客人,可以准备好茶水和招待点心,并且尽量考虑客人的需求。
三、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中华礼仪的核心价值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他人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它包括对他人的尊重和敬畏。
中华礼仪主张,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尊重他人的感情和观点。
同时,中华礼仪也要求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伤害他人的感情,更不能侮辱别人。
四、礼貌用语礼貌用语是中华礼仪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注重言辞的文明礼貌,尤其是与他人交往的时候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辞举止,避免伤害他人的感情。
在中国,人们会经常使用一些礼貌用语,比如问候语、称呼语、感谢语等。
这些礼貌用语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尊敬,更是一种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对他人的尊重。
五、有序排队有序排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行为规范。
在中国,人们认为有序排队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表现,是对自己行为的规范和对他人行为的尊重。
在中国的很多场合,比如购物、乘坐公交车、参加集体活动等,都需要有序排队。
有序排队不仅可以维护社会秩序,更能培养人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六、宴席礼仪宴席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行为规范。
在中国,人们非常注重宴席礼仪,认为宴席礼仪是一种社交礼仪,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
在中国的宴席上,人们要注意礼仪,比如坐姿端庄、举止得体,不说粗话不做举动等。
同时,中国的宴席礼仪也包括了对长辈和客人的尊敬,对应酒水等的注意事项等。
文明礼仪知识40个知识点
1.“不学礼,无以立”是孔子提出的。
2.不同场合着装的基本要求如下:公务场合应庄重保守,社交场合应时尚个性,休闲场合应舒适自然。
3.三色原则是选择正装色彩的基本原则,它的含义是:正装的颜色,在总体上应当以少为宜,并最好将其控制在三种色彩之内。
4.男士穿西服套装时,要注意“三一定律”,鞋子、腰带、公文包应控制在一种颜色,且以黑色为首选。
男士穿西服套装时,色彩应为深色,首选藏蓝色;衬衫的色彩,最佳则是白色。
5.正式场合,男士穿单排扣西装上衣时,两粒纽扣的要系上面一粒,三粒纽扣的要系中间一粒或是上面两粒,坐下时解开;女士在穿西装套裙时,上衣的扣子要全部扣上。
6.佩戴首饰原则上以少上不应超过三种,每种不超过二件。
7.领带打好之后,其外侧应长于内侧。
其标准的长度,应当是下端正好触及腰带扣的上端,正式场合,男士腰带不能挂任何东西。
8.不宜打领带的情况包括:穿短袖衬衫时,穿夹克衫时,单独穿长袖衬衫时,穿扣角领衬衫时。
制服除外。
9.在人际交往中使用称呼时,一定要回避以下6种失敬于人的错误做法:错误的称呼、过时的称呼、不通行的称呼、不恰当的行业称呼、庸俗低级的称呼、绰号。
10.为他人作介绍时,应当遵守“尊者优先了解情况的原则”,其介绍顺序:先把年幼者介绍给年长者;先把晚辈介绍给长辈;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先把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
先把家人介绍给同事、朋友;先把主人介绍给客人;先把后来者介绍给先至者;先把下级介绍给上级;先把职位、身份低者介绍给职位、身份高者。
11.作为大会的接待人员,当客人和主人初次见面时,应不分男女、不看长幼、无论职务高低,应先把主人介绍给客人,让客人优先了解情况。
12.根据社交礼仪规范,在握手时,由尊者首先伸出手来“发起”握手。
13.握手的主要禁忌:不要用左手与他人握手;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墨镜、帽子;不要在握手时另一只手依旧拿着东西不肯放下;不要在握手时长篇大论;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不要在与人握手之后立即擦拭自己的手掌;不要拒绝与他人握手。
14.给别人递送名片时,应将名片正面朝向对方。
15.正常社交中,在与人交谈时一般应遵循的礼仪要求是:不打断对方、不补充对方、不纠正对方、不质疑对方、不挖苦对方。
16.在与人交谈中,要注意不谈有倾向性错误的内容、不谈涉及别人隐私的内容、不谈涉及国家和行业机密的内容、不谈庸俗低级的内容。
17.电话接通后,接电话者应首先礼貌问候打电话者,一般情况下,尊者先挂电话。
18.拨打电话时,应遵守的礼仪:时间适宜、内容简练、表现文明。
接听电话时,应遵守的礼仪:接听及时、主动问候、应对谦和、主次分明。
19.主宾同行时,二人并行,右为尊;三人并行,中间为尊;三人前后行,前者为尊。
20.与他人一起乘车外出时,上车时一般是尊者先行,下车时一般是尊者后行。
21.作为接待人员,若客人熟悉环境,接待人员走在客人左后;若客人不熟悉环境,接待人员走在客人左前。
22.乘有人值守电梯时,接待人员应后进后出;乘无人值守电梯时,接待人员应先进后出,以便控制电梯。
陪同客人乘无人管理的电梯,为体现礼貌,应让客人后进入电梯。
23.公共场所应遵循的礼仪规范有:遵守秩序、仪表整洁、讲究卫生、尊老爱幼、礼让女士。
24.与会者应注意的礼仪是:衣着整洁,举止大方;准时入场,进出有序;认真听讲,及时记录;每当发言精彩或结束时,都应鼓掌致意;中途离场,轻手轻脚,勿扰他人;会议进行时,手机应该关闭或调整到静音模式。
入座时从座位的左侧就座。
25.观看比赛,要提前或准时入场,遵守秩序、排队进场,比赛中不可以随意走动。
在观看比赛时,如果观众认为裁判不公,应该理性克制对待。
26.在剧院观看演出不宜中途退场,如需要退场要安排在幕间或一个节目结束后。
27.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一般都禁止拍照,允许拍照的,也禁止使用闪光灯,因此在参观时要注意遵守有关规定。
28.不可以驾驶汽车时或飞行过程中使用手机,不可以在加油站使用手机。
29.参加自助餐宴请,再次取菜时应做到不使用已经用过的餐盘,使用新的餐盘。
30.使用筷子取菜、用餐时,需要注意:不“舔”“含”筷子、不“跨放”筷子、不“插放”筷子、不“舞动”筷子。
31.公务场合,个人出入房间,都应以手轻推、轻拉、轻关房门,绝不可以身体的其他部位代劳。
32.去拜会他人,时间在15-30分钟比较合适。
主人一般应该送客人到自己的视野之外,后转身离去。
33.在排队时,人与人之间最好要保持0.5—1米的间隔,不能一个人紧挨着另一个人、前胸贴着后背。
34.“六文明”活动主要指的是: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
35.“六大文明交通行为”指的是: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机动车按序排队通行,机动车有序停放,文明使用车灯,行人、非机动车各行其道,行人、非机动车过街遵守信号。
36.“六大交通陋习”指的是:机动车随意变更车道、占用应急车道、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行人过街跨越隔离设施。
37.“十大文明旅游行为”指的是:维护环境卫生;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生态环境;爱护文物古迹;爱惜公共设施;尊重别人权利;讲究以礼待人;注重消防安全;倡导健康娱乐;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38.“十大旅游陋习”指的是:在文物古迹上乱写乱画;文物古迹不按规定摄像拍照;集体行动缺乏时间观念;不守秩序乱插队;随时吐痰随地大小便;污言秽语打架斗殴;乱扔废弃物;喧哗吵闹高声交谈;践踏草坪乱采花果;污损客房用品损坏公用设施。
39.文明用餐倡导绿色消费,做到理性消费:按需点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做到不剩饭不剩菜,吃不完打包。
40.餐桌文明礼仪包括:入座时礼让他人、讲究次序;用餐时文明礼貌、讲究卫生;多用“公筷公勺”,少用不用一次性
筷子;自觉遵守公共道德规范,不肆意喧哗,不酗酒、不劝酒,并做到开车不喝酒,酒后不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