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上课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3
土壤养分评价分级指标
注:有机质测定为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碱解氮测定为碱解扩散法;速效磷测定为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Olsen法);速效钾测定为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注:有效钙和有效镁即交换性钙、镁,测定方法为醋酸铵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火焰光度计)测定;有效硫测定为磷酸盐-醋酸提取,硫酸钡比浊。
表4 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分级
注:铁、锰、铜、锌分析方法均为DTPA溶液浸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钼的分析方法为草酸-草酸铵浸提—极谱法;硼的分析方法为沸水浸提-姜黄素比色法。
1 / 2
注:阳离子交换量测定方法为EDTA-铵盐浸提,蒸馏滴定法。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最全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可以帮助农民、研究人员和农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土壤管理建议。
下面是一个包含最全的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
1.土壤全氮土壤全氮是衡量土壤养分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养分丰富的土壤通常有较高的全氮含量。
根据土壤全氮含量的不同,可以将土壤分为以下五个等级:-高氮土壤:全氮含量大于1.6%-中等氮土壤:全氮含量在1.0%至1.6%之间-中低氮土壤:全氮含量在0.6%至1.0%之间-低氮土壤:全氮含量在0.2%至0.6%之间-极低氮土壤:全氮含量小于0.2%2.土壤全磷土壤全磷是另一个重要的养分指标。
土壤养分丰富的土壤通常有较高的全磷含量。
根据土壤全磷含量的不同,可以将土壤分为以下五个等级:-高磷土壤:全磷含量大于0.4%-中等磷土壤:全磷含量在0.2%至0.4%之间-中低磷土壤:全磷含量在0.1%至0.2%之间-低磷土壤:全磷含量在0.05%至0.1%之间-极低磷土壤:全磷含量小于0.05%3.土壤全钾土壤全钾是衡量土壤养分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养分丰富的土壤通常有较高的全钾含量。
根据土壤全钾含量的不同,可以将土壤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高钾土壤:全钾含量大于6g/kg- 中等钾土壤:全钾含量在3g/kg至6g/kg之间- 中低钾土壤:全钾含量在1g/kg至3g/kg之间- 低钾土壤:全钾含量在0.5g/kg至1g/kg之间- 极低钾土壤:全钾含量小于0.5g/kg4. 土壤1mol/L盐酸可溶钾土壤1mol/L盐酸可溶钾是衡量土壤养分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养分丰富的土壤通常有较高的可溶钾含量。
根据土壤1mol/L盐酸可溶钾含量的不同,可以将土壤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高可溶钾土壤:可溶钾含量大于250mg/kg- 中等可溶钾土壤:可溶钾含量在150mg/kg至250mg/kg之间- 中低可溶钾土壤:可溶钾含量在100mg/kg至150mg/kg之间- 低可溶钾土壤:可溶钾含量在50mg/kg至100mg/kg之间- 极低可溶钾土壤:可溶钾含量小于50mg/kg5.土壤pH值土壤pH值是影响养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酸性土壤:pH小于5.5-中等酸性土壤:pH在5.5至6.5之间-中性土壤:pH在6.5至7.5之间-碱性土壤:pH大于7.5以上是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的一部分,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扩展。
土壤养分评价分级指标
表1 pH值分级
注:按:1水土比例浸拌土壤,pH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或复合电极)测定。
表2 有机质及大量元素养分含量分级
注:有机质测定为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碱解氮测定为碱解扩散法;速效磷测定为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Olsen法);速效钾测定为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表3 中量元素养分临界值
注:有效钙和有效镁即交换性钙、镁,测定方法为醋酸铵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火焰光度计)测定;有效硫测定为磷酸盐-醋酸提取,硫酸钡比浊。
表4 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分级
注:铁、锰、铜、锌分析方法均为DTPA溶液浸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钼的分析方法为草酸-草酸铵浸提—极谱法;硼的分析方法为沸水浸提-姜黄素比色法。
表5 阳离子交换量分级
注:阳离子交换量测定方法为EDTA-铵盐浸提,蒸馏滴定法。
土壤养分分级
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其含量的状况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方面。
上世纪八十年代进行的第二次土壤普查,对北京市土壤进行了大规模的养分调查测定工作,获取了大量的农化分析结果,涉及的样品约有3000多个,对全市土壤养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
但由于土壤速效养分具有易变的特性,其中氮素养分变化相对磷钾的变化要更大些,土壤氮素需要适时监控,进行养分的及时调控,磷钾养分一般采用衡量监控,指导养分管理,一般3-5年进行一次即可,因此土壤养分氮素状况的调查可更密集一些,磷钾的相对少些。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标志性物质,其含有丰富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调节土壤的理化性状,是衡量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
它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和植物的根、茎、枝、叶的腐化变质及各种微生物等,基本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为植物提供丰富的C、H、O、S及微量元素,可以直接被植物所吸收利用。
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分级标准将土壤养分划分为六级:
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及有关标准,将养分含量分为以下级别(见下表)。
6 <0,6 <0.05 <30 <3 <30
我国置土壤肥力分级标
土壤速效土壤中速效磷
土壤中速效钾和缓效钾
NH4OAC 法测定的土壤速效钾水平与当季
作物钾肥肥效的关系。
土壤养分评价分级指标
注:按:1水土比例浸拌土壤,pH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或复合电极)测定。
表2 有机质及大量元素养分含量分级
注:有机质测定为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碱解氮测定为碱解扩散法;速效磷测定为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Olsen法);速效钾测定为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表3 中量元素养分临界值
注:有效钙和有效镁即交换性钙、镁,测定方法为醋酸铵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火焰光度计)测定;有效硫测定为磷酸盐-醋酸提取,硫酸钡比浊。
表4 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分级
注:铁、锰、铜、锌分析方法均为DTPA溶液浸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钼的分析方法为草酸-草酸铵浸提—极谱法;硼的分析方法为沸水浸提-姜黄素比色法。
表5 阳离子交换量分级
注:阳离子交换量测定方法为EDTA-铵盐浸提,蒸馏滴定法。
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是对土壤养分含量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的方法,可以帮助农民和农业专家了解土壤中各种养分的供给状况,以便采取适当的土壤改良措施和施肥方案,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一、主要养分指标1.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肥力等级。
2.全氮含量:全氮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养分之一,合理的氮素含量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全氮含量也是评价土壤肥力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3.全磷含量:磷是植物所需的关键元素,对促进根系发育和提高植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评价土壤肥力等级时,全磷含量也是需要考虑的指标之一4.全钾含量: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主要元素之一,它参与了植物的调节和代谢。
全钾含量可以评价土壤中钾的供给状况,从而判断土壤肥力等级。
5.有效态养分含量:土壤中的养分主要以离子态存在于土壤溶液中,这些养分可以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评价土壤肥力等级时,需要考虑土壤中有效态养分的含量。
二、次要养分指标1.全硫含量:硫是植物生长所需的次要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一定影响。
因此,在评价土壤肥力等级时,全硫含量也需要考虑。
2.全微量元素含量: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评价土壤肥力等级时,可以考虑土壤中全微量元素的含量,如铁、锰、锌、铜等。
以上是一个参考的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具体的评价指标和等级划分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作物品种、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通过对土壤养分分级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增加农作物产量。
最全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
土壤养分评价分级指标
表1 pH值分级
注:按2.5:1水土比例浸拌土壤,pH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或复合电极)测定。
表2 有机质及大量元素养分含量分级
注:有机质测定为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碱解氮测定为碱解扩散法;速效磷测定为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Olsen法);速效钾测定为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表3 中量元素养分临界值
注:有效钙和有效镁即交换性钙、镁,测定方法为醋酸铵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火焰光度计)测定;有效硫测定为磷酸盐-醋酸提取,硫酸钡比浊。
表4 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分级
注:铁、锰、铜、锌分析方法均为DTPA溶液浸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钼的分析方法为草酸-草酸铵浸提—极谱法;硼的分析方法为沸水浸提-姜黄素比色法。
表5 阳离子交换量分级
注:阳离子交换量测定方法为EDTA-铵盐浸提,蒸馏滴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