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大肠杆菌病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9
鸡大肠杆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鸡得了大肠杆菌病怎么办?鸡大肠杆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鸡得了大肠杆菌病怎么办?鸡大肠杆菌病是常见的寄生虫类鸡病,养鸡场鸡群一旦患上鸡大肠杆菌病,将会干扰其正常生长,并且损害养鸡效益的顺利实现,因此做好鸡大肠杆菌病这一鸡病的防治十分必要。
鸡大肠杆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鸡得了大肠杆菌病怎么办?鸡大肠杆菌病是常见的寄生虫类鸡病,养鸡场鸡群一旦患上鸡大肠杆菌病,将会干扰其正常生长,并且损害养鸡效益的顺利实现,因此做好鸡大肠杆菌病这一鸡病的防治十分必要。
鸡大肠杆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1、抗菌药物的不正确使用。
用户往往把使用药物当作控制大肠杆菌的主要手段,但药敏试验普及率低,用药盲目性大,且在实际生产中有时用药不合理,如随意加大剂量,或低剂量长时间使用,投药途径不当,不注意轮换用药,造成大肠杆菌产生耐药性,导致药效下降甚至无效,药物控制难度增大。
另外药物的滥用造成机体内微生物菌群的失调,也是大肠杆菌病一个常见的诱发因素。
2、免疫抑制性疾病影响。
我国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感染非常普遍,免疫抑制性疾病会造成机体整个防御系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局部免疫受损,导致免疫抑制或低下,增加了对大肠杆菌的易感性。
我国除三黄鸡以外的肉鸡群均不使用马立克疫苗,使我国大多数肉鸡群都存在由强毒马立克病毒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
3、种鸡群的净化水平低。
导致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亚群禽骨髓性白血病病毒(ALV-J)、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和呼肠孤病毒免疫抑制性疾病,经种蛋垂直传播给雏鸡。
4、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或使用毒力偏强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造成法氏囊的损伤,淋巴细胞减少,分化成熟受阻,导致免疫抑制。
5、血清型众多。
血清型众多,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优势血清群大肠杆菌抗原结构复杂,由菌体抗原、荚膜抗原和鞭毛抗原三部分组成。
目前已知抗原有很多种,而这些抗原可组合成大量抗原性不同的血清型。
鸡大肠杆菌病的症状与病理变化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养鸡技术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以败血病、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全眼球炎、肉芽肿等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
雏鸡及4月龄以下的鸡易感性高。
鸡大肠杆菌病是目前养鸡生产中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较高,会导致鸡的生长发育受阻、饲料转化率降低、死淘率增加、产品品质下降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鸡大肠杆菌病的症状与病理变化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大肠杆菌病是畜牧生产中广泛发生,并且也是较为防治的一种疾病,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鸡急性或者慢性细菌性传染病,目前在养鸡业中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较高,危害非常大。
近年来,随着养鸡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有着持续上升的趋势,会导致鸡的生长发育受阻,饲料转化率降低,死淘率增加,种鸡以及蛋鸡的蛋的品质下降,孵化率降低,治疗费用增加,给养鸡业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是养鸡生产中最主要的疾病之一。
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多发性疾病,各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的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呼吸道、蛋壳穿透、交配等。
鸡大肠杆菌病在临床上会表现出多种症状,根据症状以及病变可以分为大肠杆菌败血症、脐火、气囊炎、卵黄性腹膜炎、关节炎、肠炎等。
一般患此病的鸡没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但普遍会出现一系列的反应。
要根据此病的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并结合实验室来做出诊断,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
因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在此病的防治过程中要以预防为主,加强饲养管理以及环境控制,从而减少该病的诱发因素。
1、流行特点该病无季节性发病,但是以冬季和夏季为多发季节,各阶段的鸡群均可感染此病,其中在幼雏和中雏中的发病率较高。
该病常与呼吸道疾病、传染性支气管炎、支原体、腹水症等混合感染,危害较大。
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饲养管理水平、环境卫生以及综合防治措施和应激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饲料、饮水、鸡体表等处,因此在养鸡生产中会对全过程造成威胁,如果饲养管理不当,饲养环境恶劣、卫生不良等会使鸡群感染此病,该病发病急,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的传播途径主要经过鸡的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种蛋。
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症状与治疗方法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传染病,常和霉形体病合并感染,又常继发于其他传染病,给养鸡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必须认真加强防疫管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症状与治疗方法。
一、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症状病鸡精神萎靡不振、采食减少或不食、离群呆立或蹲伏不动、冠髯呈青紫色、眼虹膜呈灰白色、视力减退或失明、羽毛松乱、肛门周围羽毛粘有粪便、绿色或黄白色稀粪、蹲伏、不能站、不愿动或跛行、关节肿大、肝肿大、肠道粘膜出血和溃疡、心包发炎、腹腔积有腹水和卵黄。
二、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1、注射瑞普斯大肠杆康肌肉注射美国瑞普斯大肠杆康:未经免疫的雏禽可用大肠杆菌高免血清进行预防和治疗,15日龄以下每只注射1毫升,15日龄以上每只注射2毫升,隔日再重复1次;成禽0.5毫升/千克体重,1次/天,重症连用2~3次。
2、用土霉素治疗按每100千克饲料拦入100-500克用药,连用7天。
也可用痢特灵、按每100千克饲料20-40克或氟哌酸(诺氟沙星),按每100千克饲料5-20用药,饲喂5-7天。
3、饲料拦入禽菌灵混饲,将禽菌灵750克拌入100千克饲料中自由采食,连喂2-3天,效果也不错。
三、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要点1、购入高质量鸡苗选择质量好、健康的鸡苗,这是保证后期大肠杆菌病少发的一个基础。
有的养殖户为了鸡苗价格的差异而选择便宜的,岂不知是丢了西瓜拣芝麻,少花了鸡苗钱却多用了药费。
2、加强饲养管理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所以良好的饲养管理是保证该病少发的关键。
例如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圈舍粪便处理等都与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息息相关。
3、适当的药物预防适当的药物预防也是防止大肠杆菌病发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措施。
药物的选择可根据鸡只的不同日龄多听从兽医专家的建议进行选择,切不可滥用。
因为预防性用药和治疗性用药有所区别,尽可能的避免耐药性的发生。
鸡大肠杆菌有哪些病症状表现?鸡大肠杆菌病如何防治?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各种急性或慢性细菌性传染病的总称。
各年龄段的鸡均可感染此病,发病率、死亡率都较高,一旦救治不及时,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而且,大肠杆菌病常易成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病或继发病,难以彻底根除,令很多养鸡户感到非常头痛,因此正确地预防和治疗大肠杆菌病对养鸡业生产意义十分重大!今天专业人士为大家介绍鸡大肠杆菌有哪些病症状表现?鸡大肠杆菌病如何防治?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各种急性或慢性细菌性传染病的总称。
各年龄段的鸡均可感染此病,发病率、死亡率都较高,一旦救治不及时,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而且,大肠杆菌病常易成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病或继发病,难以彻底根除,令很多养鸡户感到非常头痛,因此正确地预防和治疗大肠杆菌病对养鸡业生产意义十分重大!今天专业人士为大家介绍鸡大肠杆菌有哪些病症状表现?鸡大肠杆菌病如何防治?鸡大肠杆菌有哪些病症状表现?大肠杆菌可导致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肠炎、脐带炎、肝周炎、心包炎、腹膜炎、全眼球炎、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关节炎、肉芽肿等,上述这些类型在临床上有时单独发生,有时可同时混合出现几种。
下面农家营主要介绍常见的三类表现类型:1、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常发于3-12周龄鸡(根据不同品种决定)。
一般表现为:明显的呼吸困难、咳嗽并发出异常音,食欲减退,消瘦死亡率20%-30%。
出现混合感染后死亡率更高。
本病容易与支原体混合感染,导致气囊炎,病理变化可见气囊增厚浑浊,囊腔内有干酪样渗出物。
严重的常伴有肝周炎、心包炎和腹膜炎,又称“三炎败血症”。
2、输卵管炎、卵黄性腹膜炎常发生于产蛋期母鸡,表现为畸形蛋、软皮蛋、沙壳蛋和破损蛋增多,蛋品质变差等,严重的甚至出现停产。
剖检可见:输卵管壁增厚,管内出血,有异形卵阻塞。
卵黄性腹膜炎多由输卵管炎发展而来,当输卵管发炎时,炎性产物使输卵管肿胀,卵泡不能正常进入输卵管而跌入腹膜腔内引发卵黄性腹膜炎。
鸡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鸡类养殖业健康的疾病,不仅容易传染,而且死亡率高,对养鸡业产生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鸡大肠杆菌病,应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健康监测和疫苗接种等措施。
本文就鸡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进行探讨。
一、饲养管理1. 确保饲料卫生鸡大肠杆菌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引起的,因此饲料卫生是预防鸡大肠杆菌病的首要关键。
生产鸡料时应严格按照卫生标准进行操作,确保饲料无污染。
定期清理饲料储存仓库,保持通风干燥,有效防止饲料霉变。
2. 喂养管理定期清理鸡舍,保持鸡舍干燥、通风,减少粪便污染。
饮水器、鸡笼等设施要经常清洁消毒。
对生病鸡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病原菌传播。
3. 合理饲养密度和饲料配给合理的饲养密度能减少鸡之间的争斗和压力,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机会。
正确的饲料配给能满足鸡的需求,提高鸡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二、健康监测1. 配备专业的兽医团队养鸡场应配备专业的兽医团队,定期进行养殖环境的检查和消毒,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
2. 定期进行饲料、水质、鸡群健康情况的监测定期进行饲料、水质和鸡群健康情况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
3. 加强鸡群健康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准确记录鸡群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病害情况,便于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
三、疫苗接种1. 注重鸡苗质量选择符合标准的蛋苗和鸡苗,注重种鸡、饲料、生产、运输和接种等环节的卫生质量,减少蛋苗和鸡苗传染疾病的风险。
2. 确保正确接种在鸡苗接种时要确保按照产品说明书和兽医建议接种,避免接种量过大或过小,必要时可进行双重接种以增强免疫效果。
3. 注重免疫时间和间隔对幼鸡进行疫苗接种要根据鸡群的免疫时间进行,并保持接种间隔期,避免因过度接种或者接种间隔过短引发免疫抑制。
四、环境消毒1. 防止疫源扩散定期对鸡舍和设施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包括地面、鸡舍墙壁和设备器具等。
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8篇第1篇示例: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禽类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鸡的消化系统中。
这种病症一旦发作,可导致鸡群的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甚至死亡,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控制鸡大肠杆菌病至关重要。
一、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观察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食欲减退、腹泻、羽毛蓬乱、体重下降、精神萎靡等。
在发病晚期,鸡还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倦怠、翅膀下垂等症状。
2. 病原学检测通过实验室的菌液培养、血清学检测等方法,可以直接检测出鸡体内是否存在大肠杆菌,并确定是否感染了鸡大肠杆菌病。
3. 病理学检测对可疑感染的鸡进行解剖和病理学检测,可以观察到鸡大肠黏膜出现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等病变,进而确认是否患上了鸡大肠杆菌病。
二、防治方法1. 加强饲养管理对于饲养场,要加强卫生管理,保持饲料、饮水的卫生,定期清洁鸡舍,消毒喂料器具和水器具,定期更换鸡舍内的垫料。
饲养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鸡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应立即隔离治疗。
2. 合理饲料配合要确保饲料的营养均衡,添加一定比例的蛋氨酸、赖氨酸和苯丙氨酸等氨基酸,提高鸡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减少感染鸡大肠杆菌病的可能性。
3. 使用抗生素在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过程中,可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氧四环素、硫胺素、链霉素等,但需严格按照兽药使用说明和兽医指导使用,以避免药物滥用导致病菌耐药。
4. 疫苗接种定期对鸡进行鸡大肠杆菌疫苗接种,帮助鸡建立起对大肠杆菌的免疫力,减轻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5. 定期检测监测定期对鸡群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测监测,及时发现鸡大肠杆菌病的病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避免疾病向更多鸡传播蔓延。
6. 加强环境消毒定期对鸡舍、饮水器、饲料器等鸡场设施进行彻底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彻底杀灭大肠杆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减少鸡大肠杆菌病传播的可能性。
鸡大肠杆菌病对禽类养殖业造成的危害较大,但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饲料配合、使用抗生素、疫苗接种、定期检测监测和加强环境消毒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保障鸡群的健康和禽类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与防治措施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致命性疾病,它会导致鸡只的严重疾病和死亡,给鸡只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本文将探讨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和防治措施。
流行病学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细菌感染疾病,主要影响肉鸡、蛋鸡和育种鸡等著名的鸡种。
在鸡的肠道中,大肠杆菌与其他细菌一起生长,但是如果鸡的健康状态发生变化,大肠杆菌就会繁殖,形成病原体。
一旦鸡受到感染,大肠杆菌会通过口腔、呼吸道、泄殖腔、消化道等途径,进入鸡的体内,产生疾病症状。
鸡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食欲减退,腹泻,尿中有血,鸡喜欢躺在地上等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鸡只会出现严重的水肿和中毒,甚至会造成死亡。
防治措施鸡大肠杆菌病对鸡只的健康和生产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
以下是一些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1. 加强管理:在养鸡过程中,应该加强管理,提高鸡只的健康水平。
及时消毒鸡舍、锅炉房等设施,保持饮水器、喂食器的干燥和清洁。
切勿让未经检疫的动物和人员进入鸡舍,以免传染疾病。
2. 疫苗接种: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措施之一是接种疫苗。
在鸡群出现疫情前,可以给鸡只接种鸡大肠杆菌病疫苗,以提高抵抗病原体的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3. 消毒清洁:在鸡群出现鸡大肠杆菌感染后,应采取消毒措施,清洁鸡舍、喂食器、饮水器等设施,消灭病原体,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4. 合理用药:如果出现鸡大肠杆菌病的疾病症状,应该及时给鸡只用药。
治疗时应按照病原体的敏感性和药品的抗菌谱进行选择,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用量和使用方法进行用药。
在用药过程中,应该留意鸡只的症状变化,避免用药过量或药物残留。
总之,鸡大肠杆菌病对养殖业具有很大的威胁,需要我们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只有提高养鸡的管理水平,加强鸡只的免疫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和影响。
鸡大肠杆菌病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主要临床特征是引发急性败血症和气囊炎、脐炎、关节炎、卵黄性腹膜炎、肠炎和全眼球炎等。
病鸡表现精神萎靡,无食欲,羽毛松乱,缩颈呆立,有的出现呼吸困难,下痢或腹泻,粪便呈黄绿色或灰白色。
眼睛肿胀、流泪,有粘液性分泌物。
剖检病变主要是内脏实质器官充血、淤血和变性。
常附有一层白色纤维素膜;脾脏肿大,呈紫红色;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膜增厚,心包液混浊,常混有纤维性渗出物;腹膜发炎,膜腔内和肠系膜上附有纤维性渗出物。
有些鸡关节肿胀,关节液浑浊,关节腔内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
治疗:大肠杆菌对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所以要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可选用的药物有:氯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四环素、土霉素、环丙沙星等。
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与防治大肠杆菌是动物体内正常栖居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无荚膜,有周身鞭毛,不形成芽胞,能随粪便排除。
污染土壤、水源等,在自然界分布极广。
根据致病力特点,大肠杆菌可分为致病性菌株、条件致病性菌株和非条件致病性菌株;根据表面抗原O、K和鞭毛抗原H以及菌毛抗原F,大肠杆菌形成了复杂的血清型,防治难度很大。
大肠杆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对消毒药敏感,常规浓度短时间即可杀灭。
鸡大肠杆菌病是雏鸡常见、多发的一种肠道传染病,能引起鸡严重黄痢、白痢、禽蜂窝组织炎、胸膜肺炎、胸膜炎、输卵管炎、肿头综合症及败血病,常发生于胚胎和雏鸡阶段,成鸡多表现为败血症。
目前,随着集约化养禽业的发展,市场销售的混乱,以及临床上用药的不合理性,使大肠杆菌病的耐药性越来越宽,耐药菌种不断出现。
所以,致病性鸡大肠杆菌病也成为目前乃至今后威胁养禽业健康发展的潜在因素之一,常常给养鸡场(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购牛前准备购牛前1周,先将牛舍清扫并清洗后,再用20%生石灰水喷洒消毒,对器具进行消毒时可采用O.1%高锰酸钾溶液。
圈舍要求通风良好,合理采用防寒防暑措施,使圈舍温度保持在6—25度,这有利于牛的健康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效率。
2淘汰牛选购在选购淘汰牛时,黄牛应优先选购夏洛来、西门塔尔等国际优良品种与本地黄牛杂交的后代,水牛以么拉、尼里瑞菲与本地水牛杂交的后代。
外型特征应具备体型大、身躯长、胸宽深、四肢粗壮、皮松软,牙齿生长良好,健康无病,不到疫区购进牛只,选购的淘汰牛最好不要去势,这样可以避免伤口恢复而拖延育肥时间。
3称重育肥期内应分阶段地对每头牛称重登记和分析计算,以便急时了解饲料消耗情况和育肥效果。
4育肥技术4.1驱虫健胃淘汰牛入栏后应立即进行驱虫。
驱体外寄生虫可用敌百虫水溶液涂擦牛的体表,防治驱体外寄生虫时要注意防止牛舔食驱虫药而发生中毒。
驱体内寄生虫可一次性口服丙硫苯眯唑(每千克体重20—30 mg),最好在空腹时进行,这样有利于药物吸收,提高驱虫效果。
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鸡大肠杆菌病是指部分或全部由大肠埃希氏菌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的疾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多变,包括大肠杆菌性败血症、大肠杆菌性肉芽肿、气囊炎、肿头综合症、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全眼球炎及脐炎、卵黄囊炎等。
防治措施:
一、加强鸡群饲养管理。
按照不同时期营养需要供给全价配合饲料,保证饮水质量,控制饲养密度,维持舍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减少应激反应,提高机体抵抗力。
二、搞好消毒,控制混合感染。
冬季至少每周消毒1次,夏季每周2次以上,在禽病发生时要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鸡舍和鸡群要准备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消毒剂交替使用。
三、使用灭活苗。
商品肉鸡在10-15天,每只鸡胸肌注射0.3ml大肠杆菌灭活苗,商品蛋鸡群及蛋种鸡群分别于10-15日龄及80-120日龄,各注射0.3ml大肠杆菌灭活油乳剂疫苗。
四、做药敏实验。
为了准确有效地治疗鸡的大肠杆菌,应该对从病死鸡内分离出的大肠杆菌作药敏试验,选用对大肠杆菌具有高度敏感性的药物。
鸡大肠杆菌病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型大肠杆菌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由于感染鸡的日龄、抵抗力、大肠杆菌致病力和感染途径不同而可以由许多症状和病变不同的病型,如胚胎、幼雏死亡和脐炎、急性败血症、气囊炎、卵黄性腹膜炎、大肠杆菌输卵管炎、肠炎、大肠杆菌肉芽肿,大肠杆菌脑病以及全眼球炎等十多个病型。
世界所有养鸡业发达地区和国家都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倾向。
我国也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特别近十多年来,大肠杆菌已成为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所以鸡大肠杆菌已成为养鸡业中的世界性问题。
致病性大肠杆菌某些血清型是本病的病原。
据报道我国已发现的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约50个,主要的为O1、O2、O35、O78和O143等。
大肠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一般,常用消毒剂常用浓度可在数分钟内将它杀死。
流行特点:1、外表健康鸡群的肠道中常有致病性大肠杆菌栖居(约占肠道中大肠杆菌总数的10%—15%)经粪便排出,污染鸡舍内外环境、土壤、垫料、饲料、饮水、料水槽、鸡笼、种蛋,孵化器等。
当鸡群抵抗力由于气候、疾病或应激因素而下降时,则逐渐增强毒力、增殖数量,所以大肠杆菌也是一种条件病原菌,常常成为某些传染病如慢性呼吸道病,法氏囊病等的继发病或并发病。
2、各种日龄的鸡都能感染发病,但幼龄鸡的易感性更大。
火鸡、鸭、鹅和鸽等也都能感染发病。
大肠杆菌病鸡和痊愈鸡是主要传染源。
增强了毒力的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排泄物,分泌物和带菌蛋以及病死鸡尸污染鸡舍内环境、通过呼吸道和结膜(污染的空气、飞沫、飞尘)、种蛋(蛋内带菌和蛋壳染菌)和消化道(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染。
在中小型养鸡场(户)的鸡群中的大肠杆菌病等还可经由鸡贩子污染的手、鞋、衣服和鸡篓传播。
鸡贩子经常带着鸡篓走东场窜西户,进鸡舍看鸡议价,捉鸡手和鸡篓从来不消毒也不换鞋和衣服,就把病原菌带进(传播)健康场(户)。
3、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和流行,但以秋季、冬季和初春天气寒冷,气候变化剧烈以及南方地区7-9月份气温过高,热应激大,本病容易发生,比较多发。
鸡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家禽细菌性疾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严重威胁家禽养殖业的发展。
为了控制和预防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需要进行综合防治措施。
一、规范养殖管理1. 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和废料,定期进行消毒和通风,避免造成细菌滋生的环境。
2. 高效净化饲料,确保饲料的质量安全,避免潜在的细菌污染。
3. 严格控制饮水质量,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设施,保持清洁卫生。
4. 避免饲养过密,确保鸡只生活环境的适宜和舒适度。
二、合理饲养调控1. 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法,提高鸡只的健康免疫水平,抵抗大肠杆菌的感染。
2. 合理配置饲料,保证营养均衡,增加鸡只的抵抗力。
3. 控制饲料中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抗药性菌株的产生。
三、免疫预防1. 使用强力抗原株疫苗进行鸡只的免疫,提高鸡只的抗体水平,增强免疫力。
2. 根据疫情情况,及时进行加强免疫,提供足够的免疫保护。
四、药物治疗1. 在发生大肠杆菌病的早期,可以采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生素、中草药等。
但要注意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菌药物造成抗药性。
2. 定期进行兽医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五、健康监测1. 定期检测鸡只的健康状况,包括体温、粪便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建立健全的免疫监测体系,定期检测免疫抗体水平,评估免疫效果。
六、加强人员培训1. 培训饲养人员关于鸡大肠杆菌病的基本知识和防控措施,提高饲养人员的防疫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培训兽医人员对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
鸡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需要从规范养殖管理、合理饲养调控、免疫预防、药物治疗、健康监测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综合考虑和实施,以减少疫情的发生,保障鸡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养殖技术-肉鸡大肠杆菌病的病因及防控措施肉鸡大肠杆菌病是肉鸡生产中常见的急性肠道性传染病。
该病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病型复杂,而且由于菌株耐药性的产生,常用药物不敏感,导致了确诊难、疗效差,损失重。
笔者根据生产实践和门诊经验,现将肉鸡大肠杆菌病的病因及防控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1病因分析1.1种源性饲养场户进雏后3~5d,雏鸡便有明显的大肠杆菌病发生,并出现典型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因种鸡场、孵化厂及污染的运输工具感染所致。
且多与脐炎和鸡白痢的发生呈正相关。
1.2饲源性目前大多数肉鸡饲养场(户)仍采用自配料为主,对原料缺乏必要的检测,从而导致因饲喂污染饲料而发病;部分老旧饲养场(户)因环境污染,饮水中大肠杆菌严重超标而感染发病。
1.3气源性在冬季通风不良的情况下,由于鸡舍内NH3、CO2及煤烟和尘埃等严重污染导致肉鸡抵抗力下降感染大肠杆菌而发病。
1.4药源性肉鸡感染该病后由于饲养场(户)盲目用药,结果抑制了肠道内的有益菌群,一方面影响到肉鸡的消化功能,另一方面由于菌群失调,引起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而发病。
1.5继发性由于致病性大肠杆菌广泛分布于养鸡场舍中,卫生条件恶化、气候突变、应激等因素作用诱发霉形体病、球虫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导致继发大肠杆菌而引起混合感染。
2临床病型肉鸡抵抗力较弱,一旦感染大肠杆菌病如不及时治疗则很快就会引起菌血症和毒血症,由于病菌及毒素侵害的部位不同,可引起多种临床病型。
2.1肝周炎肝和心包周围出现白色纤维素样粘连或黄色胶冻样渗出→肝腹水、心包积液→死亡。
2.2卵黄囊炎和脐炎源于早期孵化厂感染,导致育雏前期死亡率升高,病弱残雏增多,生长缓慢。
2.3气囊炎气囊混浊,有颗粒状和凝乳状渗出,严重者窒息死亡。
多见于冬季大棚养鸡。
2.4关节炎棚架饲养肉鸡容易引起腿部和足部受伤而引起关节炎,60%以上为感染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所致。
2.5其他病型包括肉鸡肿头症、眼球炎、肉芽肿等,多为大肠杆菌感染所致。
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鸡大肠杆菌病,又称为鸡霍乱,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鸟类感染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养鸡业的发展。
下面将介绍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一、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羽毛不整、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腹部肿胀等。
鸡群感染后,死亡率较高。
2. 病原学检查:通过分离与鉴定大肠杆菌进行确诊。
将病鸡的肠道样本接种在含有选择性抑制剂的培养基上,进行细菌的分离和纯化。
然后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确定是否为大肠杆菌。
3. 血清学检测:通过鸡大肠杆菌的特异性抗体检测,了解鸡群中是否存在抗体。
常用的方法有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4. 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病鸡的肠道样本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的DNA。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快速准确地进行诊断。
二、防治方法:1. 药物治疗:对于发生大肠杆菌病的鸡群,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等广谱抗生素。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选择,并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进行给药。
2. 养殖管理: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定期清洁消毒鸡舍。
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避免大肠杆菌的传播。
合理调整饲料配方,保证鸡群摄取足够的营养,提高抵抗力。
3. 疫苗接种:可选择合适的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对鸡群进行疫苗接种,提高鸡的免疫力,减轻病情。
4. 隔离患病鸡群:一旦发现鸡群中有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应立即对患病鸡群进行隔离处理,以防止病原菌的传播。
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症状观察、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而针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则包括药物治疗、养殖管理、疫苗接种和隔离患病鸡群等措施。
通过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养鸡业的健康发展。
鸡大肠杆菌病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型大肠杆菌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由于感染鸡的日龄、抵抗力、大肠杆菌致病力和感染途径不同而可以由许多症状和病变不同的病型,如胚胎、幼雏死亡和脐炎、急性败血症、气囊炎、卵黄性腹膜炎、大肠杆菌输卵管炎、肠炎、大肠杆菌肉芽肿,大肠杆菌脑病以及全眼球炎等十多个病型。
世界所有养鸡业发达地区和国家都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倾向。
我国也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特别近十多年来,大肠杆菌已成为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所以鸡大肠杆菌已成为养鸡业中的世界性问题。
致病性大肠杆菌某些血清型是本病的病原。
据报道我国已发现的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约50个,主要的为O1、O2、O35、O78和O143等。
大肠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一般,常用消毒剂常用浓度可在数分钟内将它杀死。
流行特点:1、外表健康鸡群的肠道中常有致病性大肠杆菌栖居(约占肠道中大肠杆菌总数的10%—15%)经粪便排出,污染鸡舍内外环境、土壤、垫料、饲料、饮水、料水槽、鸡笼、种蛋,孵化器等。
当鸡群抵抗力由于气候、疾病或应激因素而下降时,则逐渐增强毒力、增殖数量,所以大肠杆菌也是一种条件病原菌,常常成为某些传染病如慢性呼吸道病,法氏囊病等的继发病或并发病。
2、各种日龄的鸡都能感染发病,但幼龄鸡的易感性更大。
火鸡、鸭、鹅和鸽等也都能感染发病。
大肠杆菌病鸡和痊愈鸡是主要传染源。
增强了毒力的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排泄物,分泌物和带菌蛋以及病死鸡尸污染鸡舍内环境、通过呼吸道和结膜(污染的空气、飞沫、飞尘)、种蛋(蛋内带菌和蛋壳染菌)和消化道(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染。
在中小型养鸡场(户)的鸡群中的大肠杆菌病等还可经由鸡贩子污染的手、鞋、衣服和鸡篓传播。
鸡贩子经常带着鸡篓走东场窜西户,进鸡舍看鸡议价,捉鸡手和鸡篓从来不消毒也不换鞋和衣服,就把病原菌带进(传播)健康场(户)。
3、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和流行,但以秋季、冬季和初春天气寒冷,气候变化剧烈以及南方地区7-9月份气温过高,热应激大,本病容易发生,比较多发。
主要症状及剖检病变1、胚胎、幼雏死亡和脐炎种鸡有大肠杆菌性卵巢炎、输卵管炎时,病菌侵入种蛋内成为蛋内带菌。
当种蛋孵化前或孵化过程中沾污粪便和污染灰尘是为蛋壳染菌。
病菌通过蛋壳微孔和板块间隙钻入,穿透卵膜而感染鸡胚。
这两种情况的结果往往是在孵化过程中繁殖导致鸡胚在孵化后期和出壳死亡,卵黄黄绿色粘稠以及干酪样;也有在孵化的后三周内陆续死亡的。
一般在6日龄内死亡最多。
凡在3-4天以上死亡的常有心包炎、卵黄吸收不全;有的发生脐炎,病雏肌肉松弛,腹部增大,体表湿润,脐口闭合不良(正常的出壳后72小时内愈合),肿胀发炎,全身衰弱,多在出壳后数天内死亡,病死率可高达25%-50%剖检卵黄吸收不良,质地水样,卵黄壁水肿,脐带兰紫色,幸存的体弱雏,往往生长发育不良。
2、急性败血症是本病常见的一个主型,各种日龄和品种的鸡可能发生,但以3-7周龄鸡为多见。
病鸡萎顿、呆立、挤堆,羽毛松乱,减食或废食,渴欲明显增加,排黄白色稀粪,污染肛周羽毛,病死亡率一般在5%-20%,严重的可高达50%以上。
剖检眼观病变主要是三炎:(1)、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混浊增厚,附有大量绒毛状脓样渗出物,有的与心肌粘连,心包积液,混浊;(2)、纤维素性肝周炎肝有不同程度肿大,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斑或坏死点,在肝周甚至整个肝包有一层黄白色纤维素性薄膜;(3)、纤维素性气管炎、腹膜炎腹膜混浊增厚,纤维素性渗出物充斥于胸腹腔其他部位,肠道和脏器间、肺的后缘常见有黄白色干酪样物,腹腔积有数量不等的腹水。
此处还可以见到脾肿大、质软、充血;肾不同程度肿大,肾小管和输尿管内有尿酸盐沉积;胆囊胀大;盲肠和小肠粘膜出血,内有大量粘液。
3、卵黄性腹膜炎(俗称蛋子瘟)是产蛋母鸡的一种重要疫病,表现为输卵管炎或输卵管—腹膜炎,多见于产蛋高峰期和寒冷季节。
病的发生主要与输卵管感染大肠杆菌而发炎,卵子不能排入输卵管而跌入腹腔以及与产蛋期的饲养管理粗放、免疫注射等多种应激、受惊使卵泡误掉入腹腔有关。
病鸡萎顿、食欲减退、行动迟缓或不愿行动。
外观腹部膨胀、重坠、腹部触诊有痛感。
排出物中含有蛋白状物或黄白色凝块,污染肛周羽毛。
由于广泛的腹膜炎,产生大量毒素,可导致病鸡死亡。
病程从几小时到8-9天不等,幸存的大多不再产蛋。
4、输卵管炎多发生于产蛋期母鸡。
一般由于右侧气囊感染大肠杆菌发炎时,往往可发生输卵管炎;大肠杆菌也可经由泄殖腔上行性感染输卵管或经由局部感染病菌进入血流而到达输卵管致病的。
输卵管发炎,导致产畸形蛋,砂壳蛋、带菌蛋,严重的产蛋困难,产蛋减少或停止。
5、大肠杆菌性肠炎大、中、小鸡都可发生。
病鸡羽毛粗乱,翼下垂。
腹泻,肛门周围羽毛污秽、潮湿。
在雏鸡由于腹泻糊肛易与鸡白痢混淆。
剖检病死鸡主要见上1/3-1/2肠道粘膜充血、出血、增厚,有时还出现溃疡。
严重的肌肉皮下、心、肝等处也可见出血性变化。
6、大肠杆菌性肉芽肿由粘液型大肠杆菌引起这种病型,主要发生于育成鸡和成鸡。
病鸡萎顿、减食、呆立、羽毛无光泽、冠发暗。
有的拉黄白色稀粪;有的没有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
大多数染有本病型的鸡都以死亡为转归。
剖检病死鸡特征性病变为小肠尤其十二指肠、盲肠、肠系膜、肝、脾等处有结节性肉芽肿,严重的肉芽肿病变还可以出现在心、肾、卵巢及皮肤甚至肺等脏器及组织。
肉芽肿的外观和结核结节及马立克氏病的肿瘤结节相似,大小不一,从米粒到鸡蛋大,黄白色。
切开小的肉芽肿切面多汁,有弹性,呈放射状纹理;大结节中心坚硬,有的中心坏死崩解,有的大结节内还包有许多小结节。
发生本病的鸡场若不在病鸡群全出后彻底消毒场地,总难杜绝本病。
7、大肠杆菌脑病本病型首先于1986年报于广东。
不同日龄、性别和品种的鸡都可以发生。
可以独立发病,也可混合或继发于MG、IC、或ILT。
发生没有季节性。
病鸡除萎顿、先饮食欲减退继而废绝和腹泻排黄绿色稀粪,、产蛋鸡产蛋显著下降、小鸡软脚外,主要症状是昏睡、歪头、斜颈观星、转圈、共济失调、抽搐等神经症状。
多数病鸡以死亡为特点。
病程5-7天或更长。
剖检病死鸡除呈不同程度败血症象、肝色淡质脆、心冠沟及腹部脂肪有出血点外,主要病变为脑膜发炎和充出血,从病死鸡脑组织内可检出大肠杆菌。
8、气囊炎病菌通过呼吸道或血流进入气囊引发急性气囊炎。
已感染MG和IB的鸡对本病型特别易感,当鸡接种IB和ND疫苗时,对本病的易感性同样增高,主要发生于5-12周龄的鸡,6-9周龄为发病的高峰期。
病鸡症状轻重不等,可以轻到不易察觉,也可重到呼吸促迫、罗音和咳嗽。
剖检病死鸡可见气囊增厚、混浊,囊内常附有淡黄色干酪样物质。
气囊炎常继发心包炎和肝周炎,那时可见有相应的病变。
9、大肠杆菌性关节炎和足垫肿幼雏、中雏多发,呈慢性经过。
病鸡的一个或多个腱鞘、关节肿胀、肥厚,跛行或俯卧。
剖检病关节见关节液混浊、脓样或干酪样,并有腱鞘炎,可以从病关节内检出致病性大肠杆菌。
10、全眼球炎多见于鸡舍空气污染大肠杆菌严重(3.5---5.7*104个/M3)原发感染所致,或是出现在大肠杆菌性败血症后期一个不常见症状。
眼球感染发生全眼球炎,多为一个侧性,少数两侧性,病眼,流泪、羞明、肿胀、封闭、蓄脓,内有多量眼液或干酪样物。
切开眼脸,可见眼球发炎,角膜混浊不透明,上有黄色小坏死灶,少数鸡内脏兼有肝、胆肿大及心包炎外,多数无明显变化。
11、肿头综合症最早报道于南非,近10多年来国内也时有发生。
主要发生于4-7周龄的肉仔鸡,有时也见于成年蛋鸡,病原尚有争议,有的认为是大肠杆菌和冠状病毒共同引起,有的则认为就是大肠杆菌引发的病。
病鸡腹泻,粪绿色恶臭。
结膜发炎,眼脸、眼周围及头部水肿;有的病鸡下颌、肉髯和颈上部发生水肿;有的有转圈斜颈等神经症状。
剖检病变主要为头、脸和喉头周围皮下水肿。
一般发病率1%-50%,死亡率10%-20%,病程10-20天。
诊断根据流行特点、特征性症状和剖检病变可以作出初步诊断或疑似诊断。
在现场诊断中要注意前述11个病型并不只是大肠杆菌能引起而也可以为诸如沙门氏杆菌(胚胎、幼雏死亡、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等)、葡萄球菌(脐炎、足垫肿等)、支原体(关节炎、气管炎、包心炎、肝周炎等)、真菌和结核杆菌(肝和肠的肉芽肿等)以及冠状病毒(肿头综合征)等病原微生物也可以引发上述某些类似大肠杆菌所致的病型。
因此在现场诊断做决定时要慎重,留有余地。
遇有可疑困惑时,立即采病科送有关实验室分离鉴定病原做出确诊(当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时要顺手做药敏实验,选出治疗的敏感药物)。
防治方法1、预防本病的发生主要措施是尽量减少向鸡群引入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通过常规防疫卫生、隔离、消毒制度、加强饲养管理以增强鸡群抗病力;减少与消除鸡群疫病特别是MG、IB、IBD和鸡痘等的发生;减少鸡舍飞尘和空气中大肠杆菌的浓度,减少与消除种蛋内外带菌(大肠杆菌)率(种蛋每2h收蛋1次,并及时消毒,孵前再消毒一次)以及重视灭鼠以清除鼠粪中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来源。
2、现疫情要分清大肠杆菌还是续发或并发,随手做药敏试验,选出最敏感的抗本病菌的药物,进行合适的拌料或混水再结合其他方式投药治疗,方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其具体做法:(1)、把鸡分为病鸡群和未见症状的可疑鸡群,隔离饲养;(2)、扑杀重病鸡尸体与病死鸡尸一道无害化处理;(3)、中、轻度病鸡用最敏感药物按治疗量搅拌或饮水,同时再用另一种敏感药注射以增强疗效,可疑鸡群最敏感药物用预防量拌料或饮水,如有眼疾除上述治疗措施外,还要用四环素眼药水滴眼,每天3-4次;(4)、5天换一次垫料(平养鸡),1天1次带鸡消毒(用0.4%过氧乙酸),直到最后一只病鸡死亡或痊愈后10天恢复原来的消毒制度;(5)加强饲养管理,治疗期间上述两种鸡群料中多维都增加1倍,做到防寒保暖(晚秋、冬、早春)或防暑降温(炎热季节),防湿、不使饥饿,尽量消除应激因素和不良条件,加强病鸡的护理工作,如发现有原发病或继发病要及时准确地进行针对性治疗。
3、大肠杆菌污染严重的鸡场最好分离病原并添加当地常见致病性血清型菌株,研制本场自家灭活菌苗,在好发日龄之前接种是根本解决鸡群大肠杆菌病问题的首选方法。
4、治疗方法:(1)、黄柏100克,黄连100克,大黄50克,加水1500毫升,微火煎至1000毫升,取药液,药渣如上法再煎一次,合并两次煎成的药液以1:10的比例稀释于饮水中,供1000羽自由饮服,每天一剂,连用三天。
(2)、白头翁、臭牡丹叶各40克,土黄连50克、龙胆草50克、地榆(醋炒)25克、白胡椒5克、百草霜25克、铁苋菜、乳汁草、叶下珠、金锦香各50克,共煎熬成浓汁,灌服或拌料,供100只鸡用。
(3)、苍术、山药、泽泻、白芍、穿心莲各35克,老鹪草、地榆、艾叶、白头翁、金锦香各40克,加水2000毫升,煎半小时,浓汁灌服或拌料供1000只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