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实验

统计实验

统计实验
统计实验

1、随机抽样的目的是

A、消除系统误差

B、消除测量误差

C、减少随机误差

D、减少样本的偏性

2、为了解某校锡克试验的阳性率,研究者从全校80个班中随机抽取8个班,然后调查这些班中的所有学生。问此种抽样方法属于

A、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3、观察儿童智力与家庭收入的关系,宜选择的图形为

A、直方图

B、直条图

C、团图

D、散点图

4、简单随机抽样研究2000年年底肺结核患病率时

A、不能用二项分布理论来计算总体肺结核患病率的可信区间

B、可以用二项分布理论分析样本率与总体率的差别

C、尽管是随机抽样 因为肺结核会传染 样本中患者数X也不会是二项分布

D、患病率是一种率 不是比例 所以不能用二项分布理论来作分析

5、某地某年的总和生育率反映该地

A、平均每千现有妇女的生育总数

B、育龄妇女实际的生育率水平

C、平均每千育龄妇女的已生育数

D、育龄妇女标化了的生育水平

6、婴儿死亡率作为一个地区居民健康状况重要指标的主要理由之一是

A、反映居民的健康水平和死亡率高低比较敏感

B、通过一次调查就可算得 比较方便

C、所获得的数据比较正确

D、抽样误差比较小

7、一个地区某病死因顺位提前则说明

A、该病死亡数增多

B、该病死亡率增高

C、该病死因构成比增大

D、以上都不对

8、寿命表中5岁尚存人数与人口死亡率有关。

A、5岁组

B、5岁以前各组

C、6岁以后各组

D、5岁以后各组24、

9、下面4个指标中最能反映某年、某病预防工作水平的是

A、发病率

B、患病率

C、死亡率

D、病死率

10、下面4个指标中最能反映某年某病对居民生命危害程度指标的是

A、死亡率

B、病死率

C、1年生存率

D、死亡年龄构成比

11、比较同一组儿童身高和体重两项指标的变异程度的大小,可选用的变异指标为

A、全距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四分位数间距

12、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分布资料,可用何指标描述其集中趋势

A、算术平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几何平均数

13、成年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

A、相对比

B、构成比

C、流行率

D、都不对

14、收集某医院的资料,计算各种疾病所占的比例,该指标为

A、发病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患病率

15、观察意外死亡在不同年份的变化趋势,宜选择的图形为

A、直条图

B、普通线图

C、圆图

D、半对数线图

16/调查某疫苗在儿童中接种后的预防效果,在某地全部1000名易感儿童中进行接种,经一定时间后从中随机抽取300名儿童做效果测定,得阳性人数228名。若要研究该疫苗在该地儿童中的接种效果,

A.该研究的样本是1000名易感儿童

B.该研究的样本是228名阳性儿童

C.该研究的总体是300名易感儿童

D.该研究的总体是1000名易感儿童

E.该研究的总体是228名阳性儿童

17. 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是__________.

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

B.总体中任一部分

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

D.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

E.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

18. 在下述抽样调查方法中,在样本量相同的前提下,抽样误差最小的是_____.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E.多阶段整群抽样

19. 调查某地居民1600 人,得蛔虫感染率为50%,则其总体率的95%可信区间为_____。

A.47.55~52.45%B.48.75~51.25%C.45~55%

D.49.68~50.32%E.据此资料不可推知

20. 以下不是χ2检验的用途。

A. 推断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率之间有无差别

B. 交叉分类资料两属性间有无相关关系

C. 检验频数分布与理论分布的拟合优度

D. 推断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构成比之间有无差别

E. 推断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均数之间有无差别

统计实验

实验3 数据排序、筛选、抽样、随机数、汇总 一、实验目的 掌握数据排序、筛选、抽样、随机数、汇总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将下列数据依次按照性别、家庭所在地区、平均月生活费(元)从小 编号性别家庭所在 地区 平均月生 活费(元) 月平均衣物支出 (元) 买衣物首选因素 1 男大型城市800 200 价格 2 女中小城市600 180 款式 3 男大型城市1000 300 品牌 4 男中小城市400 40 价格 5 女中小城市500 150 款式 6 女乡镇地区800 80 品牌 7 男中小城市600 180 品牌 8 女乡镇地区400 120 价格 9 男中小城市1000 300 款式 10 女大型城市600 180 款式 11 女中小城市500 150 价格 12 男乡镇地区300 30 价格 13 男乡镇地区500 50 价格 14 女中小城市300 35 价格 15 男中小城市1000 300 款式点击“数据/排序(S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如下设置

点击“确定” 2、对1题中的数据进行筛选。 (1)自动筛选,平均月生活费(元)等于400的人; (2)自定义筛选,选出平均月生活费(元)大于400小于800的人; (3)高级筛选,选出平均月生活费(元)大于400,月平均衣物支出(元)小于240的人。 实验过程: (1)自动筛选:选中数据表的标志行,点击工具栏中的【数据/筛选/自动筛选】,Excel会在第一行的所有标志上添加自动筛选下拉复选框。 用户可根据需要点击某一标志上的自动筛选下拉复选框,进行数据筛选。取消自动筛选只需要再次点击【数据/筛选/自动筛选】,或点击【数据/筛选/显示全部】即可。 (2)自定义筛选。先完成自动筛选的操作,然后选择平均月生活费(元)标志上的自动筛选下拉复选框中的“(自定义…)”来完成自定义筛选。 (3)高级筛选。首先设置筛选条件,方法是标志复制到某一空白单元行,在标志下一单元格格输入筛选的条件。其次选中数据区域中任意单元格,点击【数据/筛选/高级筛选】,在列表区域(L)添加被选择区域(包含标志与数据),在条件区域(C)添加筛选条件(包含标志与条件),确定。 结果

统计与统计分析实验指导书

统计与统计分析实验指导书 【试验目的】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验证并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在Excel和SPSS中的实现,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原理、基本条件、实现步骤、结果的内涵等问题。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任务和条件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初步的调查研究,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试验内容】 Excel和SPSS中的统计分析功能,包括: 1、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包括数据的排序与筛选、数据透视表与分类汇总、制作频数分布表和绘制各种统计图。计算描述统计量,选择适合的描述统计量反映统计数据的集中和离中趋势。 2、SPSS的参数检验,包括单样本的T检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及配对样本的T检验。 3、SPSS的方差分析。 4、相关与回归分析,包括Excel及SPSS中相关系数的计算、一元线性回归的基本方法、同时了解各种检验指标的给出、线性拟合图的制作等问题。 【实验要求】 1、按学校要求的试验报告格式打印。 2、用WORD文档输出,宋体,5号。 实验一、数据的整理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1.1 实验介绍 统计分析工作是以通过实验或调查收集到数据为起点的,有了统计数据之后,首先要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系统化、条理化地整理,以提取有用的信息。我们如何能知道其中所包含的信息它们有哪些特点呢,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就要

先粗略了解数据的基本特点,考虑到数据的代表值,数据的分散程度以及数据的分布形态就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并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呈现。方法之一就是统计分组,即根据被研究对象的特征和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所得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或分类。统计分组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编制数据次数分布,它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数据分组或分类;通常用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即次数分布表和次数分布图。面对数据可以通过基本的统计量来刻画数值结果,而通过次数分布表或次数分布图来直观地了解这些信息。 1.2 实验目的 分别掌握SPSS和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显示,并利用描述统计分析的功能,能计算给定数据集的平均数等集中趋势指标和方差等变异指标;并能绘制统计图表。 1.3 实验内容 1) 使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显示及进行描述统计分析 (1) 描述统计 (2) 频次分析 2) 使用SPSS进行描述统计 (1) 描述统计 (2) 频次分析 1.4 实验准备 电脑、SPSS 11.0 1数据分析工具。 实验1:

统计学实验

进行分组,编制分配数列,计算出频率。 可用fx统计函数FREQUENCY进行统计分组 Ctrl+shift+enter 也可用“工具”菜单“数据分析”下的“直方图”进行统计分组 出现这个是经常的,最好的方法是上限-1 之后就是修饰,好这个表格弄的好看些。合计的频率42. 这个功能非常好用,反正我觉得是的,高级筛选经常会忘,而且失败率略高。在选择你要的条件就好了,之

后要你要的结果复制到一边就完成筛选了。保留下这个样子,让老师明白你是怎么做出来会 比较好。 抽样的那个,就不说了。 在细讲下,直方图 编制分配数列,计算各组次数和频率,以及累计次数和频率。 全距最大数-最小数(=max()-min()) 组数1+3.3*log(N) 组距全距/组数 上限-1依然是主要的 单击直方图,看到数据点格式直方图不是条形图,各矩形之间不应有间隔,所以需要调整。在“选项”栏中将“分类间隔”的数据设为0 再改改,弄好看些。

其他的制作也差不多,没那么难。 描述统计 把数据排一列或一行。在点击工具里面的数据分析 四分位差q1:QUARTILE(A1:A40,1) q3: =QUARTILE(A1:A40,3) (q3-q1)/2即可的7.25 移动平均法 在工具的数据分析里找咯3年移动平均 折线图是原数据来做的。最后把函数给修改一下咯yt = 74.67Ln(t) + 370.73

长期趋势值是前列两数的平均值,新数列是这一行y/T 这下面的数据是从新数列来的。

平均数是一列的平均数。总平均数就是平均数的平均数。季节指数就是平均数除以总平均数。Average(。。。。) 计算相关系数 利用函数法(统计函数) r (=CORREL(X,Y) a(=intercept(Y,X) b (=slope(Y,X)) r^2 可容易得到 利用工具里的数据分析,相关系数 可以得到 利用散点图来找函数趋势线,就可以找到a和b R^2 求回归系数在工具数据分析里找回归

统计学实验指导

第二章统计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统计整理与分组 实验目的: 运用excel进行常见数据类型的统计整理,能熟练运用菜单和各类函数进行数据筛选、排序,运用数据透视表绘制统计频数分布表。 实验要求: 独立完成课堂各类习题和练习,按要求完成实验内容。 实验形式: 教师演示、指导 实验内容: 1、品质数据分组:利用数据透视表直接绘制,但是需要注意排序数据 2、数值数据分组:对数据排序后,能分析选择数值数据的分组形式。 能利用数据透视表编制单项式分组统计次数数列; 熟练应用统计函数编制组距式分组统计次数分布数列。 一、统计数据的预处理 1、数据筛选:参见指导P37—39 (1)自动筛选: 将鼠标定位于数据文件的变量标题行; 点击菜单“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后,则在标题行出现下拉箭头; 在需要筛选的变量下点击下拉箭头,自行选择筛选功能(前10个,自定义),后确定。 自动筛选结果会自动从原数据区域中被选择出来显示,不符合条件的被屏蔽。 自动筛选一次只能执行一次筛选条件。 取消筛选:将数据“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再点击一次,去掉自动筛选前的“√”。(2)高级筛选: 选择空白区域创立筛选条件区域:筛选变量、筛选条件值 菜单“数据”——筛选——高级筛选后,进入高级筛选对话框;

筛选方式:通常是筛选结果另行放置,防止与原数据混淆。 列表区域:整个数据库区域,一般系统会自动选择。 条件区域:高级筛选可同时执行多个条件的综合筛选结果,选出符合条件的数据区域。 如果同时多个条件筛选,条件区域中将多个条件变量取值同行放置,表示“与”。 若至少满足多个条件之一,条件区域中将多个条件变量取值换行放置,表示“或”。 筛选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或岗位为管理员的员工则如此设置: 应用1:利用自动筛选选择男性员工; 利用高级筛选选择当前工资在3万元以上的工人; 利用高级筛选选择年龄在40岁以下或大学本科及以上的职工。 2、数据排序:参见指导P41 将鼠标定位于待分析数据区域的任意位置; 点击菜单“数据”——排序后,进入排序对话框; 排序对话框中: 主要关键字:排序变量。 次要关键字:各总体单位排序变量取值相同时,若指定次要关键字,则按此排序,否则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 我的数据区域:选择参与排序的数据区域。有标题行,则数据区域第一行不参与排序,一般数据区域首行为变量名时如此选择。否则,无标题行,数据从第一行第一列开始排序。 选项:指定升降序排列形式:次序、方向、方法,用于字符型数据的排序设置。 应用2:对加工零件数按照一定大小进行排序; 对售后服务质量按照一定优劣进行排序。 二、统计分组 统计整理及分析结果的编写通常在word 文档中录入和编辑,只要能用excel 生成相 对规范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然后可以复制到word 中进行美化排版即可。 管理员

医学统计学学时的次实验要求及习题

实验一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定量资料统计描述的概念、公式、意义及应用条件。 (2)熟悉正态分布的概念和特点。 (3)了解:正态分布的应用及医学参考值的制定方法。 实验内容:《实验指导与练习》p6 4.某地120名12岁健康男孩身高(cm)资料如下表。计算x、S、CV及正常值范围。 表2-4某地12岁健康男孩身高数据 身高分组120~125~130~135~140~145~150~155 人数8 15 23 29 22 22 16 四、思考题 1.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应用条件是什么? 2.标准差、四分位数间距各自应用条件是什么? 3.简述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应用? 实验二t、u检验与方差分析 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均数t检验和u检验适用条件及计算方法,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2)熟悉:总体均数区间估计的概念、意义及计算方法。 (3)了解:方差齐性检验的概念。 实验内容:《实验指导与练习》p9-10 1.据下表问:中草药治疗后舒张压有否变化? 表3-1某医院用中草药治疗10名高血压病人的舒张压值 治疗前115 110 129 109 110 116 116 116 120 104 治疗后116 90 108 87 92 90 110 120 88 96 5.健康成年男子脉搏平均次数为72次/分。现调查25名某山区健康成年男子脉搏平均次数为74.2次/分,标准差为 6.5次/分。问:山区健康成年男子脉搏数与一般健康成年男子脉搏数有否不同? 10.调查18岁泰安市区及乡村男生各60名的身高数据(cm),市区平均身高170.6cm,标准差5.62cm;乡村的平均身高166.86cm,标准差为5.08cm, ①试比较泰安城乡之间男生身高有无显着差别? ②试估计泰安城区男生身高总体均数的95%及99%可信区间。 四、思考题 1.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区别主要有哪几点? 2.参考值范围与可信区间的区别是什么? 3.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统计学实验报告

统计学数学实验报告 单因素方差分析 姓名 专业 学号

单因素方差分析 摘要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它所提供的是一套有关数据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方法,统计研究的是来自各个领域的数据。单因素方差分析也是统计学分析的一种。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的是一个分类型自变量对一个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关键字单因素、方差、数据统计 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就是通过检验各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当方差分析中之涉及一个分类型自变量时称为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的是一个分类型自变量对一个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例如要检验汽车市场销售汽车时汽车颜色对销售数据的影响,这里只涉及汽车颜色一个因素,因而属于单因素方差分析。 为了更好的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下面举个例子来具体说明单因素方差所要解决的问题。从3个总体中各抽取容量不同的样本数据,结果如下表1所示。检验3个总体的均值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α=0.01)P29210.1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158 153 169 148 142 158 161 156 180 154 149 169 如果要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时,就需要得到一些相关的数据结构,从而对那些数据结构进行分析,如下表2所示: 分析步骤 1.提出假设 与通常的统计推断问题一样,方差分析的任务也是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原假设H0与备择假设H1,然后寻找适当的检验统计量进行假设检验。本节将借用上面的实例来讨论单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问题。

统计分析实验1-熟悉SPSS

实验一熟悉SPSS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SPSS的基本特征、结构、运行模式、主要窗口等,了解如何录入数据和建立数据文件,掌握基本的数据文件编辑与修改方法,对SPSS有一个浅层次的综合认识。 二、实验性质 必修,基础层次 三、主要仪器及试材 计算机及SPSS软件 四、实验内容 1.操作SPSS的基本方法(打开、保存、编辑数据文件) 2.问卷编码 3.录入数据 五、实验学时 2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时) 六、实验方法与步骤 1.开机 2.找到SPSS的快捷按纽或在程序中找到SPSS,打开SPSS 3.认识SPSS数据编辑窗、结果输出窗、帮助窗口、图表编辑窗、语 句编辑窗 4.对一份给出的问卷进行编码和变量定义 5.按要求录入数据 6.联系基本的数据修改编辑方法 7.保存数据文件 8.关闭SPSS,关机。 七、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中不轻易改动SPSS的参数设置,以免引起系统运行问题。 2.遇到各种难以处理的问题,请询问指导教师。 3.为保证计算机的安全,上机过程中非经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 同意,禁止使用移动存储器。 4.每次上机,个人应按规定要求使用同一计算机,如因故障需更换, 应报指导教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同意。 5.上机时间,禁止使用计算机从事与课程无关的工作。 八、上机作业 (1)、定义变量:试录入以下数据文件,并按要求进行变量定义。 1)变量名同表格名,以“()”内的内容作为变量标签。对性别(Sex)设值标签“男=0;女=1”。 2)正确设定变量类型。其中学号设为数值型;日期型统一用“mm/dd/yyyy“型号;生活费用货币型。

3)变量值宽统一为10,身高与体重、生活费的小数位2,其余为0。

概率统计实验报告(三)剖析

线性回归实验报告(三)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matlab和spss在非参数检验中的应用,学会用matlab和spss做非参数假设检验,主要包括单样本和多样本非参数假设检验。 实验内容: 1.单样本假设检验; 2.多样本假设检验. 实验结果与分析: 1.单样本K-S儿童身高 操作步骤: ⑴分析-非参数检验-旧对话框-1-样本KS; ⑵将“周岁儿童身高”变换到检验变量列表,由于样本量太少,点击精确按钮,选择精确检验方法; ⑶回到K-S检验对话框,点击选项按钮,设置输出参数,勾选描述性和四分位数; ⑷输出检验结果。 从图形特征上看,儿童身高的分布非常接近正态分布,但是仍需要用K-S来检验

诊断。 结论:K-S检验统计量Z值为0.936,显著性为0.344,大于显著性水平0.05,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认为周岁儿童的身高服从正态分布。 2.单样本游程——电缆 操作步骤: ⑴分析-非参数检验-旧对话框-游程; ⑵将“耐电压值”变换到检验变量列表; ⑶回到游程检验对话框,点击选项按钮,设置输出参数,勾选描述性和四分位数; ⑷输出检验结果。

结论:中位数渐进显著性为0.491,平均数和众数为1,大于显著性水平0.05,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所以该组电缆耐电压值是随机的。 3.多独立样本——儿童身高 操作步骤: ⑴分析-非参数检验-旧对话框-K个独立样本检验; ⑵将“周岁儿童身高”变换到检验变量列表;将“城市标志”变换到分组变量,设置分组变量范围; ⑶回到多独立样本检验对话框,点击选项按钮,设置输出参数,勾选描述性和四分位数; ⑷输出检验结果。

结论:多个样本的K-W检验,即秩和检验目的是看各总体的位置参数是否一样,渐近显著性值为0.003,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所以拒绝原假设,因而四个城市儿童身高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 4.多样本配对——促销方式 操作步骤: ⑴分析-非参数检验-旧对话框-K个相关样本检验; ⑵将“促销形式1”、“促销形式2”、“促销形式3”变换到检验变量列表; ⑶回到多个关联样本检验对话框,点击选项按钮,设置输出参数,勾选描述性和四分位数; ⑷输出检验结果。

统计学实验实习指导书(新版)

10 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10.1 用Excel搜集与整理数据 10.1.1 用Excel搜集数据 统计数据的收集是统计工作过程的基础性环节,方法有多种多样,其中以抽样调查最有代表性。在抽样调查中,为保证抽样的随机性,需要取得随机数字,所以我们在这里介绍一下如何用Excel生成随机数字并进行抽样的方法。需要提醒的是,在使用Excel进行实习前,电脑中的Excel需要完全安装,所以部分同学电脑中的office软件需要重新安装,否则实习无法正常进行。本书中例题全部用Excel2007完成。 使用Excel进行抽样,首先要对各个总体单位进行编号,编号可以按随机原则,也可以按有关标志或无关标志,具体可参见本书有关抽样的章节,编号后,将编号输入工作表。 【例10-1】我们假定统计总体有200个总体单位,总体单位的编号从1到200,输入工作表后如图10-1所示: 图10-1 总体各单位编号表 各总体单位的编号输入完成后,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第一步:选择数据分析选项(如果你使用的是Excel2003,单击工具菜单,若无数据分析选项,可在工具菜单下选择加载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分析工具库,便可出现数据分

析选项;如果你使用的是Excel2007,点击左上角Office标志图标,Excel选项,加载项,在下面的管理下拉列表中选择“Excel加载项”,转到,勾选“分析工具库”,确定。),打开数据分析对话框,从中选择抽样。如图10-2所示。 图10-2数据分析对话框 第二步:单击抽样选项,确定后弹出抽样对话框。如图10-3: 图10-3 抽样对话框 第三步:在输入区域框中输入总体单位编号所在的单元格区域,在本例是$A$1:$J$20,系统将从A列开始抽取样本,然后按顺序抽取B列至J列。如果输入区域的第一行或第一列为标志项(横行标题或纵列标题),可单击标志复选框。 第四步:选择“随机模式”,样本数为10。 在抽样方法项下,有周期和随机两种抽样模式。 “周期”模式即所谓的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采用这种抽样方法,需将总体单位数除以要抽取的样本单位数,求得取样的周期间隔。如我们要在200个总体单位中抽取10个,则在“间隔”框中输入20;如果在200个总体单位中抽取24个,则在“间隔”框中输入8

统计学实验作业

1、一家大型商业银行在多个地区设有分行,其业务主要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等项目的贷款。近年来,该银行的贷款额平稳增长,但不良贷款额也有较大比例的增长,这给银行业务的发展带来较大压力。为弄清楚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管理者希望利用银行业务的有关数据做些定量分析,以便找出控制不良贷款的办法。该银行所属的25家分行2002年的有关业务数据是“例11.6.xls”。 (1)试绘制散点图,并分析不良贷款与贷款余额、累计应收贷款、贷款项目个数、固定资产投资额之间的关系;

2计算不良贷款、贷款余额、累计应收贷款、贷款项目个数、固定资产投资额之间的相关系数 (2)求不良贷款对贷款余额的估计方程;

从表系数可以看出常量、应收贷款、项目个数、固定资产投资额,都接受原假设,只有贷款余额拒绝原假设,所以只有贷款余额对不良贷款起作用。 从共线性可以看出,第五个特征值对贷款余额解释87%,对应收账款解释度为12%、对贷款个数解释度为63%、对固定资产投资解释度为5%。 所以不是太共线。、 线性方程为Y=0.01X Y为不良贷款,X为贷款余额。

4 检验不良贷款与贷款余额之间线性关系的显著性(α=0.05);回归系数的显著性(α=0.05); 共线性诊断a 模型维数特征值条件索引 方差比例 (常量) 各项贷款余额 (亿元) 1 1 1.837 1.000 .08 .08 2 .16 3 3.35 4 .92 .92 a. 因变量: 不良贷款 (亿元) 通过对上表分析得出:贷款余额线性关系通过显著性检验,回归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 5绘制不良贷款与贷款余 额回归的残差图。

加工误差统计分析实验指导

加工误差统计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巩固已学过的统计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2、掌握运用统计分析法的步骤; 3、学习使用统计分析法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 电感测量仪、块规、千分尺、试件(滚动轴承滚柱)、计算机。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在机械加工中,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加工误差(或其他质量指标)进行分析,是进行过程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加工误差的统计特性,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作出分布图和点图,据此对加工误差的性质、工序能力及工艺稳定性等进行识别和判断,进而对加工误差作出综合分析。 1、直方图和分布曲线绘制 1)初选分组数k 2 找出样本数据的最大值X imax和最小值X imin,并按下式计算组距: 式中:k——分组数,按表选取; X max和X min——本组样本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选取与计算的d值相近的且为测量值尾数整倍数的数值为组距。 3)确定组界 各组组界为: min (i1)d 2 d X+-± (i=1,2,…,k),为避免样本数据落在组 界上,组界最好选在样本数据最后一位尾数的1/2处。 4)统计各组频数 频数,即落在各组组界范围内的样本个数。 频率=频数/样本容量 5)画直方图 以样本数据值(被测工件尺寸)为横坐标,标出各组组界;以各组频数为纵坐标,画出直方图。 6)计算总体平均值与标准差

平均值的计算公式为 1 1n i i X X n ==∑ 式中:X i ——第i 个样本的测量值; n ——样本容量。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 s =7)画分布曲线 若研究的质量指标是尺寸误差,且工艺过程稳定,则误差分布曲线接近正态分布曲线;若研究的资料指标是形位误差或其他误差,则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分布曲线。画出分布曲线,注意使分布曲线与直方图协调一致。 8)画公差带 按照与以上分布曲线相同的坐标原点,在横轴下方画出被测零件的公差带,以便与分布曲线相比较。 公差根据试件类型、规格查国标手册可得到。 2、X -R 图绘制 1)确定样组容量,对样本进行分组 样组容量一般取m=2~10件,通常取4或5,即对试件尺寸依次按每4~5个一组进行分组,将样本划分成若干个样组。 2)计算各样组的平均值和极差 对于第i 个样组,其平均值和极差计算公式为 1 1m i ij j X X m ==∑, max min i i i R X X =- 式中:i X ——第i 个样组的平均值; i R ——第i 个样组的标准差; ij X ——第i 个样组第j 个试样的测量值; max i X ——第i 个样组数据的最大值; min i X ——第i 个样组数据的最小值。 3)计算X -R 图的控制线 X -R 图的控制线为 样组平均值X 图的中线 1 1m k i i m X X k ==∑ 样组平均值R 图的中线

几则很有趣的医学统计学故事

几则很有趣的医学统计学故事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很奇妙的科学。要说它简单吧,其实也挺简单的,常见的统计方法也就十余种,在教科书上都能找到,只要熟练掌握了,虽不敢夸下海口说可以“以秋风扫落叶的气概横扫四海之内的杂志”,但足以轻车熟路地应付99%的科学研究。要说它复杂吧,也挺复杂的,毫不夸张地说,绝大部分国内期刊,甚至在很多低分SCI杂志上,乱用统计学的现象多如牛毛。 很多同行在学习医学统计学时,都在抱怨自己很难走出“一学就会,一会就用,一用就错,一错就懵”的怪圈。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同行学习医学统计学时都抱着一副“依葫芦画瓢”的态度,试图“套用统计学方法”来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而不去仔细思考统计学方法的来龙去脉。本文拟谈几则与医学统计学相关的故事,希望能帮助大家从宏观上正确认识医学统计学这门科学。 1、两个指标诊断疾病的问题 路人甲做了一个研究,旨在比较两个指标(A和B)对肝癌的诊断价值。路人甲以A和B 的参考范围上限作为诊断界值,得出了A和B在该界值下对应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A的诊断敏感性为0.80,特异性为0.90;B的诊断敏感性为0.85,特异性为0.87。路人甲很快撰写论文报道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指出B诊断肝癌的敏感性高于A,而特异性低于A。 路人乙是这篇文章的审稿人,当他看见这个结论后,脸色铁青,毫不犹豫地在审稿意见中写道:就敏感性而言,B高于A;就特异性而言,A高于B。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与所采用的界值密切相关,作者得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仅仅代表了一个诊断界点下面的诊断效能,无法从全局上反映A和B的诊断价值。文章的结论到底是想说明A优秀还是B优秀呢?Reject! 这个故事说明:统计指标选错了,统计出来的东西往往难以“自圆其说”。 稿件被退了,路人甲有些许郁闷。经过认真学习科研设计与统计学知识后,路人甲终于明白了一个问题:两个指标诊断性能的比较是不能比较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而应该比较ROC的曲线下面积,因为曲线下面积才是衡量整体诊断效率的最佳指标。路人甲很快绘制了ROC 曲线,统计结果表明,A的曲线下面积为0.80,B的曲线下面积为0.82。路人甲欣喜若狂,赶紧动笔写论文,并且理直气壮地给文章定了一个结论:B的诊断效率是优于A的,其理由就是因为B的曲线下面积大于A。 路人丙是这篇文章的审稿人,当他看见这个结论后,脸色铁青,毫不犹豫地在审稿意见中写道:从表面上看,B的曲线下面积高于A,但是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抽样误差,一种是试验效应,即B确实是高于A的。你怎么能确定这不是抽样误差呢?在统计学上,要确定0.82是否高于0.80,就一定要经过统计学检验的。Reject! 这个故事说明:在医学科研中,没有经过统计学检验的结论多半是不科学的。

汇编实验三:分类统计字符个数

一、实验目的 学习用汇编语言编写设计分支循环程序 二、实验要求 程序接收用户键入的一行字符(字符个数不超过80个,该字符串用回车符结束),并按字母、数字及其它字符分类计数,然后将结果存入以letter、digit 和other为名的存储单元中。 三、实验提示 (1)程序可0AH功能调用把键入字符直接送到缓冲区中,然后再逐个取出分类计数。也可01H功能调用在接收字符后先分类计数再存入缓冲区中。 (2)程序需要进入debug运行并查看计数结果。 四、实验程序 datarea segment stringdb 80 db ? db 80 dup(?);定义字符串string,长度为80 letterdb 0;定义存储单元letter digitdb 0;定义存储单元digit otherdb 0;定义存储单元other datarea ends case segment mainprocfar assume cs:

case, ds: datarea start: movax, datarea movds, ax leadx, string movah, 0ah int21h leadi, string + 2;输入一行字符,依次将每个字符存入字符串string中subch,ch movcl, string + 1 adddx, 2 check: ;将每个字符进行分类 moval, [di] cmpal, 0dh jeexit;字符串以回车符结束,若进行分类的字符是回车符,则跳转至exit,退出程序 cmpal, 30h;与ASCII码中的0,即30h比较 jbo;小于30h的,为其他类型字符,则跳转至o,在other块进行操作cmpal, 39h;与ASCII码中的9,即39h比较 jnad;不大于39h的,结合不小于30h的,则跳转至d,在digit块进行操作jaloro;剩下的为字母或者其他类型

统计与统计分析实验指导书

统计与统计分析A2实验指导书 【试验目的】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验证并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在Excel和SPSS中的实现,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原理、基本条件、实现步骤、结果的内涵等问题。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任务和条件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初步的调查研究,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试验内容】 Excel和SPSS中的统计分析功能,包括: 1、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包括数据的排序与筛选、数据透视表与分类汇总、制作频数分布表和绘制各种统计图。计算描述统计量,选择适合的描述统计量反映统计数据的集中和离中趋势。 2、SPSS的参数检验,包括单样本的T检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及配对样本的T检验。 3、SPSS的方差分析。 4、相关与回归分析,包括Excel及SPSS中相关系数的计算、一元线性回归的基本方法、同时了解各种检验指标的给出、残差图、线性拟合图的制作等问题。【实验要求】 1、按学校要求的试验报告格式打印。 2、用WORD文档输出,宋体,5号。 实验一SPSS统计数据整理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根据统计调查目的,应用SPSS11.0软件或12.0,生成SPSS文件,并学会运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及分析。 二、操作平台:SPSS11.0或12.0 三、统计分析内容: 1、搜集信管091-092班一门课的成绩(每位同学收集的课程尽量不一样),但需包括所有同学,分析两个班成绩的差异,并给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可用excel也可以用spss进行分析) 2、振兴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有三个附属学院,分别是商贸学院、生物学院和医学院。近期高校管理层为了了解社会对本校学生的满意程度,以此促进本校教学改革,其中进行了一项对本校的毕业生调查,随机抽取了48名毕业生组成样本,要求他们所在的工作单位对其工作表现、专业水平和外语水平三个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分,评分由0到10,分值越大表明

统计学实验心得体会分享

统计学实验心得体会分享 在两天的统计学实验学习中,加深了对统计数据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对Excel操作软件的应用,统计学实验心得体会。下面是我这次实验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统计学(statistics)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从定义中不难看出,统计学是一门针对数据而展开探求的科学。在实验中,对数据的筛选和处理就成为了比较重要的内容和要求了。同时对数据的分析也离不开相关软件的支持。因此,Eexcel软件的安装与运行则变成了首要任务。 实验过程中,对Excel软件的安装因要求具体而变的相对简单。虽然大多数计算机都已内存此软件,但在实验中通过具体的操作亦可以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接下来的重头戏就是对统计数据的输入与分析了。按Excel对输入数据的要求将数据正确输入的过程并不轻松,既要细心又要用心。不仅仅是仔细的输入一组数据就可以,还要考虑到整个数据模型的要求,合理而正确的分配和输入数据。因此,输入正确的数据也就成为了整个统计实验的基矗。 数据的输入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分析的数据则是一点意义都没有。因此,统计数据的描述与分析也就成了关键的关键。对统计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均值的描述可以让我们对其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大体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的概率分

析,抽样分析,方差分析,回归问题以及时间序列分析等则更具体和深刻的向我们揭示了统计数据的内在规律性。在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Excel软件的数据处理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工具栏中的工具和数据功能对数据的处理是问题解决起来是事半功倍。 通过实验过程的进行,对统计学的有关知识点的复习也与之同步。在将课本知识与实验过程相结合的过程中,实验步骤的操作也变的得心应手。也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在实验前应该先将所涉内容梳理一遍,带着问题和知识点去做实验可以让我们的实验过程不在那么枯燥无谓。同时在实验的同步中亦可以反馈自己的知识薄弱环节,实现自己的全面提高。 本次实验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经历,其收获和意义可见一斑。首先,我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理论和实际是不可分的,在实践中我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受到了锻炼;其次,本次实验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对统计在现实中的运作有所了解,也对统计也有了进一步的掌握。 在实验过程中还有些其它方面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知道统计工作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要出一流成果,就必须要有专业的统计人才和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在实践的校对工作中,知道一丝不苟的真正内涵。 通过本次实验,不仅仅是掌握操作步骤完成实验任务而

数理统计实验指导1报告

数理统计实验实验指导书一 理学院实验中心 数学专业实验室编写

实验一常见的概率分布以及分位数 【实验类型】综合性 【实验学时】4 【实验内容】 1、会利用 MATLAB 软件计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密度值, 以及产生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即分布律); 2、会利用 MATLAB 软件画出各种常见分布图形; 2、会利用 MATLAB 软件计算分布函数值, 或计算形如事件{X≤x}的概率; 3、给出概率p和分布函数, 会求上α分位点, 或求解概率表达式中的待定参数。 【实验前的预备知识】 1、掌握常见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及性质; 2、掌握常见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密度函数及性质; 3、理解上分位数的定义及求法 4、掌握基本的描绘函数的MATLAB编程法。 【实验方法或步骤】 1、通用MATLAB函数计算概率分布律及密度函数值 命令通用函数计算概率密度函数值 函数pdf 或者namepdf 格式:Y=pdf(‘name',K,A,B)或者:namepdf (K,A,B) 说明(1)上述函数表示返回在X=K处、参数为A、B、C的概率值或密度值,对于不同的分布,参数个数是不同;name为分布函数名,其取值如表1。 (2)第一个函数名加' ',第二个无需加。 表1 常见分布函数表

例1事件A在每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0.3, 计算在10次试验中A恰好发生6次的概率. 解: p=pdf('bino',6, 10, 0.3)或者p=binopdf(6, 10, 0.3) p = 0.0368 结果表明:参数是n=10,概率是p=0.3的二项分布在X=6处的概率为0.0368. 例2 事件A在每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0.3, 求在4次试验中A发生次数的概率分布. 解: p=pdf('bino',0:4,4,0.3) %0: 4产生步长为 1 的等差数列 0, 1, 2, 3, 4. 或者p=binopdf(0:4,4,0.3) p = 0.2401 0.4116 0.2646 0.0756 0.0081 计算的结果是: 参数是n=4, 概率是p=0.3的二项分布的分布律(当x=0,1,2,3,4 时). 例 3 设随机变量X服从参数是3的泊松分布, 求概率P{X=6}. 解: p=pdf('poiss',6,3) 或者p=poisspdf(6,3) p = 0.0504 结果表明:参数是λ=3 的泊松分布在x=6处的概率为0.0504. 例4 写出参数为 3 的泊松分布的前6项的概率分布. 解:p=pdf('poiss',0:5,3)或者p=poisspdf(0:5,3) % 0:5 产生步长为 1的等差数列0,1,2,3,4,5. p = 0.0498 0.1494 0.2240 0.2240 0.1680 0.1008 计算的结果是, 参数为λ=3的泊松分布的前6项的概率(当x=0,1,2,3,4,5时). 例5设随机变量X服从区间[2, 6]上的均匀分布, 求X=4 时的概率密度值. 解:y=unifpdf(4,2,6) 或y=pdf('unif',4,2,6) y = 0.2500 例6 计算正态分布N(0,1)的随机变量X在点0.6578的密度函数值。 解:在命令窗口中输入: pdf('norm',0.6578,0,1)或者normpdf(0.6578,0,1) ans = 0.3213 例7 自由度为8的卡方分布,在点2.18处的密度函数值。 解: pdf('chi2',2.18,8)或者chi2pdf(2.18,8) ans = 0.0363 2、常见分布的密度函数作图 函数:plot(x,y) 或plot(x,y) 以x 元素为横坐标值,y 元素为纵坐标值绘制曲线。 例:1、二项分布 x = 0:10; y = binopdf(x,10,0.5); plot(x,y,'+') 2、泊松分布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2.医学统计学:是以医学理论为指导,借助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现象中的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变量:是指观察个体的某个指标或特征,统计上习惯用大写拉丁字母表示 4.同质:是指事物的性质、影响条件或背景相同或相近。 5.变异:是指同质的个体之间的差异 6.总体:总体(population)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观察单位的全体,更确切的说,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变量值)的集合。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总体中的所有单位都能够标识者为有限总体,反之为无限总体。 7.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sample)。样本应具有代表性。所谓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得的样本。 8.参数:参数(paramater)是指总体的统计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多数情况下,总体参数是不易知道的,但可通过随机抽样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用算得的样本统计量估计未知的总体参数。 9.统计量:统计量(statistic)是指样本的统计指标,如样本均数、样本率等。样本统计量可用来估计总体参数。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是在总体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变量。

10.随机抽样:随机抽样(random sampling)是指按照随机化的原则(总体中每一个观察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入到样本中),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过程。随机抽样是样本具有代表性的保证。 11.变异:在自然状态下,个体间测量结果的差异称为变异(variation)。变异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严格的说,在自然状态下,任何两个患者或研究群体间都存在差异,其表现为各种生理测量值的参差不齐。 12.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亦称定量资料、测量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 13.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14.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 15.概率:概率(probability)又称几率,是度量某一随机事件A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值,记为P(A),P(A)越大,说明A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0﹤P(A)﹤1。频率:在相同的条件下,独立重复做n 次试验,事件A 出现了m 次,则比值m/n 称为随机事件A 在n 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freqency)。当试验重复很多次时P(A)= m/n。16随机误差: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又称偶然误差,是指排除了系统误差后尚存的差。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观察值不按方向性和系统性而随机的变

SPSS统计实验专题3概要

统计推断 实验1:单个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例1:为研究在黄金时段中,即每晚8:30-9:00 内,电视广告所占时间的多少。美国广告协会抽样调查了20个最佳电视时段中广告所占的时间(单位:分钟)。请给出每晚8:30 开始的半小时内广告所占时间区间估计,给定的置信度为95%。操作程序:?打开SPSS,建立数据文件:“电视节目市场调查.sav”。这里,研究变量为:time,即每天看电视的时间。 ?选择区间估计选项,方法如下:选择菜单【分析】—>【描述统计】—>【探索】”,打开图3.1Explore 对话框。 ?从源变量清单中将“time”变量移入Dependent List框中。 图3.1 Explore对话框 ?单击上图右方的“统计量”按钮打开“探索:统计量”对话框。在设置均值的置信水平,如键入95%,完成后单击“继续”按钮回到主窗口。

图3.2 探索统计量设置窗口 ?返回主窗口点击ok运行操作。 ?计算结果简单说明: 表3.1 描述统计量 Descriptives Statistic Std. Error time Mean 6.5350 .13480 95% Confidence Lower Bound 6.2529 Interval for Mean Upper Bound 6.8171 5% Trimmed Mean 6.5167 Median 6.4500 Variance .363 Std. Deviation .60287 Minimum 5.60 Maximum 7.80 Range 2.20 Interquartile Range .95 Skewness .295 .512 Kurtosis -.612 .992 ?如上表显示。从上表“95%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Mean ”中可以得出,每晚8:30 开始的半小时内广告所占时间区间估计(置信度为95%)为:(6.2529,6.8171),其中lower Bound 表示置信区间的下限,Upper Bound表示置信区间的上限。点估计是:6.5350。 2.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区间估计 例题:The Wall Street Journal(1994,7 )声称在制造业中,参加工会的妇女比未参加工会的妇女的报酬要多2.5 美元。想通过统计方法,对这个观点是否正确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