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的现状和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4.19 MB
- 文档页数:7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摘要:近年来,一直期待着解决引人注目的技术问题,例如快速滚动和快节奏的技术完成,测试技术和最终技术。
在搜索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技术,例如快速搜索,研究和管理艺术技术,设备的艺术艺术以及艺术系统和设计系统。
它允许增加和更多的工艺,支持国内外油气资源的研究开发。
但是,随着油气的深入,东部石油港到达了第一目的地,其黄铜场和高水平的救援,西部和南部处于建设和河流福祉的一边。
油气储量埋深,勘探开发越来越复杂,对石油的技术要求越来越大。
因此,需要不断解决关键问题,完善关键技术和辅助工程技术,不断提高支持石油技术勘探开发的能力。
因此,作者总结了中国石化石油技术的现状,并根据发展目标和技术要求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关键词: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现状;发展建议1石油工程技术新进展1.1钻井地质环境因素为了准确预测和描述地质钻探环境因素,降低钻探作业的风险,降低钻探的复杂性和破坏程度,为科学钻探与地质工程相结合奠定基础,采用技术、caras对深部碳酸盐层压力预测进行了研究这些因素正在以创新的方式发展,从而解决了非系统因素、间歇因素、低精度因素和钻井环境的长期描述问题。
与复杂的地震信息解释方法相比,实现了传统的循证解释方法的飞跃。
为解决传统山区车参数表征方法未能充分考虑水库环境变化的影响以及钻井过程中和钻井后水库交互关系的问题,采用复杂的山区车参数动态变化表征方法开发了环境。
1.2深井、复杂结构井此外,还以深井和超深井超高速钻井和钻具开发的形式研究了高施工风险等主要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的动态优化和钻井风险的防控是实时进行的。
这个油田使用了30多口井,复杂缺陷的时效同比下降了37.3%。
在增加安全密度窗口和减小壳层的基础上,构建了井眼结构优化方法。
北油气田探井和生产井的结构优化分别为6 ~5口井和6~4口井。
钻孔后,孔直径增大至143.9毫米,提高了孔的定向效率和对付复杂肿瘤的能力。
中国石化行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石化行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和促进经济增长。
以下是中国石化行业的发展现状:
1. 产量增长:中国石化行业的产量在过去几十年间快速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石化产品生产国之一。
2. 市场规模扩大:中国石化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汽车工业、建筑材料、塑料制品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
中国消费者对石化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了市场规模的扩大。
3. 技术创新:中国石化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从开采技术到炼油和化工工艺,中国企业不断进行研发和创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4. 环境保护压力:中国政府的环保政策对石化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中国石化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废气、废水和废弃物的排放,加大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5. 资源安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化产品消费国之一,但对于大部分原油和天然气依赖进口。
为了确保资源安全,中国石化企业必须加强对海外资源的开发和投资,提高对能源安全的控制力度。
总体而言,中国石化行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在需求的推动下,
中国石化行业将继续发展,但同时也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安全等问题。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的技术创新将是推动中国石化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石油化工业的发展及前景摘要:石油化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行业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行业发展现状,最后阐述了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石油化工发展现状发展趋势0 前言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指化学工业中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化学品的领域,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广义上也包括天然气化工。
石油化学工业是基础性产业,它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石油化工作为一个新兴工业,是20世纪20年代随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而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长起来的。
战后,石油化工的高速发展,使大量化学品的生产从传统的以煤及农林产品为原料,转移到以石油及天然气为原料的基础上来.伴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该产业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和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柱。
石油化工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稳步推进,我国石油石化市场将走向全面开放、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逐步形成.未来几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市场空间将进一步加大,石化行业将成为投资热点,以炼油和乙烯为龙头和核心的石化工业将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化肥行业优化结构,农用化工、精细化工前景广阔,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现状1.1 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已具备较强的发展实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石油石化工业规模实力也在不断地增强,已跻身于世界石化大国行列。
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工、化学矿山、化学肥料、无机化学品、纯碱、氯碱、基本有机原料、农药、染料、涂料、精细化学品、橡胶加工、新型材料等主要行业的石油和化学工业体系。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及竞争力分析蒲波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10)摘要:石油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有非常需求的一种能源。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越加明显,国内与国外在石油开采与利用上有了更多的交流与探讨。
这对中国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壮大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文章对石油化工产业在中国民生经济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进行了探讨分析,并对当前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成果与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提出了促进石油化工产业不断发展的一些建议,期望中国的石油化工产业能够拥有更强的生命力以及越来越强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石油化工;产业现状;竞争力;发展现状中图分类号:TE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800(2021)15-0011-02DOI:10.19900/ki.ISSN1008-4800.2021.15.006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Petrochemical Industry PU Bo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10, China)Abstract: Oil has always been a kind of energy which is in great demand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th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re are more exchanges and discussions on oil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has brought a blow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important role that petrochemical industry plays in our national economy, and probes into the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t present,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It is expected that China’s petrochemical industry will have stronger vitality and stronger market competitiveness. Keywords: petrochemical industry; industry status; competitiveness; development status0引言石油化工行业的主要原材料是石油以及天然气,其通过各种不同的加工方式将这两种原材料加工成为汽油、煤油、柴油等能源以及一些使用在工业生产中的有机材料。
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地域:国内信息类别:行业动态行业类别:钢铁作者:发布人:钢铁行业管理审核发布时间:2010-12-31 11:12:43.01、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历程从1955年到1988年,中国油气工业先后由石油部、燃料和化学工业部、石油和化学工业部以及石油工业部管理。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能源行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在上世纪80年代对我国的油气工业进行了一系列重大重组。
1982年,我国政府批准成立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从事中外合作开发中国海上油气资源。
1983年,我国政府批准在石油工业部的炼制和石化部门、化工部及纺织部管理的石化企业基础上组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从事成品油和石化产品的生产和分销业务。
1988年,我国政府撤销石油工业部,在石油工业部的基础上组成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从事中国陆上的油气勘探与生产业务。
然而,除业务管理职能外,上述三家石油公司均在各自的范围内保留多项行政管理职能。
1998年根据全国人大第九次会议的决议,国务院批准对我国油气工业进行全面重组的计划,成立两大集团公司,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这次重组的目的是提高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的效率和竞争力,并分离它们的行业管理职能与业务管理职能。
重组的主要目标是最终创立两大全国性的上下游一体化的油气公司,引入竞争以提高经营效率。
重组结束后,中国石油集团的资产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北部、东北部和西北部地区,而中国石化的资产则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部和南部地区。
目前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已形成以三大石油公司为主体经营的行业格局,并已打破了原有的地域界限。
中国石油集团发起设立的中国石油股份于2000年4月在美国和香港上市,在三大石油公司中第一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2007年11月中国石油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功回归国内A股市场。
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也先后成立了各自的股份制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股份”)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分别于2000年10月和2001年2月实现了海外上市,其中中国石化股份于2001年8月又完成了境内A股发行上市,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分析报告(杨婧刘璐胡馨月娄姚荣)第一节、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一、行业现状(一)行业概况1、国际石化产业运行情况近年来世界石油市场的主要特点:一是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与布伦特原油价格倒挂日渐频繁;二是轻质原油和重质原油价差缩小;三是石油的金融属性更加明显,投机商继续青睐石油期货市场;四是石油需求大幅下降,但降幅逐季收窄;五是欧佩克减产履约率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剩余产能大幅增加;六是石油库存居高不下。
通过对市场、贸易、油价、运输和劳动成本等方面的分析,鉴于欧美严格的环保要求,以及市场的成熟度,欧美等地区对基础化学品和大宗石化产品的需求已趋于饱和,这就迫使西方发达国家紧缩本国石化生产,全球化工行业发展的重心逐步向原料产地(中东)和产品市场(亚洲)转移。
中东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将是全球炼油和石化产能增长最快的地区,亚洲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石化市场。
同时,世界石化工业发展趋向大型化、基地化和炼化一体化,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
2009 年,排在前10位国家的炼油能力占世界总炼油能力的比例有所提高,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韩国4国,占世界10 大炼油国总能力的比例已上升到39.9%(见表1),炼油能力占全球的比例也上升到23.1%。
表1 各国炼油能力表2、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状况(1)炼油工业逆势上扬。
2009 年,中国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4 500万t,全国炼油能力增至4.83 亿t/a,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炼油国。
截至2009 年年底,全国千万吨级炼油厂已达到17家,全年全国原油加工量约为3.75 亿t,比上年增长7.9%。
(2)产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2009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46 万家,实现总产值6.63万亿元,同比增长0.3%,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2.13%,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实现销售产值6.35万亿元,增长0.15%。
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摘要】当前,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促进了中外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和互动。
本文先介绍了石油化工产业的在国民经济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接着又分析了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最后剖析了我国石化产业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
【关键词】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发展;挑战0.引言石油化工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同时,石油化工产业也为国防工业提供技术材料和战略物资。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全球的石油化工企业开始双向互动: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来中国投资,而中国的企业也开始逐步走向世界。
现如今,欧美等发达国家都开始进入后工业时代,全球的石化产业都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经历了2008年的经济危机和2009、2010两年的经济平稳回升后,近两年全球的经济环境都开始慢慢有所好转,但是,国际市场中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而且石油化工产业又属于资产密集型的企业,所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中国的石油化工企业要想“走出去”有所发展,更是要更加谨慎。
1.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石油产业经历了不寻常的变化,在后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石油的价格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然而,中国的石油化工企业缺是率先走出了经济低谷,石油消费达到了近几十年来的最高水平,炼油行业也是转亏为盈,使中国的石油化工行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格局中稳步发展。
1.1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石化产业生产能力已据世界前列,部分企业开始“走出去”。
直到2010年,我国的石化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8.88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1.6倍。
很多知名的跨国公司都已经来到我国开展业务,我国的公司也开始积极走出去,与世界石化产业进行了深度合作。
(2)石化产品贸易逆差扩大。
我国是石化产品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消费大国,经济危机后由于经济复苏,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使得对石化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增长,我国每年都需要进口才能满足我们对石化产品的需求。
本文由hyno168贡献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 产业政策一!布局和结构的现状 "一#产量居世界前列我国是世界上石化产品生产大国$ 产品产量与生产能力均居世界前列%础上$明显加快了国产化技术的研发和!""# 年 $ 我国炼油能力达到 !!$%& 万吨’年$占亚洲炼油能力的 !!(%) 和全球的 *(*) $居世界第 % 位&乙烯生产能力达到 *## 万吨$占亚洲的 &+) 和全球的 %($) $居世界第 % 位 &合成纤维生产能力 &!!+(*" 万吨 $ 居世界第 & 位 & 合成橡胶产量 &!+(!! 万吨 $居世界第 # 位 % !""% 年$我国加工原油量 !(+# 亿吨$比上年增长 &#+) & 生产乙烯 $!$(*, 万吨 $ 比上年增长 !(%) & 生产化学纤维&%!%(*% 万吨$比上年增长 !"(#) %"二#生产规模大型化目前$我国石化企业正在积极扩大生产装置规模% 中国石油已关闭 $ 套炼油装置$总能力为 *$" 万吨’年 $!""* 年计划再关闭低效炼油能力 &$"" 万吨’年% 中国石化在’十五(期间计划关闭炼油能力 &%," 万吨’年$已关闭小炼油厂和小炼油装置能力 $$" 万吨’年 % 在关闭小炼油装置的同时$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分别改造扩建已有的炼油厂% 大连炼厂 !兰州炼厂 !抚顺炼厂 !镇海炼厂 ! 大庆炼厂 !茂名炼厂!齐鲁炼厂!广州炼厂!金陵炼厂!高桥炼厂的炼油规模 $经扩建后生产能力均在 &""" 万吨’年以上% 在石化领域$扩大生产装置规模的技术改造正有序地进行% 燕山!上海!扬子! 齐鲁二轮乙烯改造项目先后完成$ 每套乙烯装置的规模提高到 +" ) +! 万吨’年 % 大庆石化公司将乙烯能力由 %* 万吨’年扩增到 $" 万吨’年$吉林石化将乙烯能力由 #, 万吨’年扩增到 $" 万吨’年% 上海石化计划将乙烯!聚丙烃和纤维原料能力分别提高到 &"" 万吨’年% "三#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从总体上看 $ 我国已形成上海!扬子!齐鲁 !燕山!兰州!大庆!茂名等一批大型石化基地%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塑料生产基地和涤纶长丝生产企业&南京是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烷基苯生产基地& 吉林石化是我国最大乳聚丁苯橡胶生产基地&巴陵石化是我国最大的锂系聚合物和环氧树脂生产基地&大庆石化是我国最大的聚丙烯生产基地% "四 #外商投资规模较大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我国石化工业布局和结构的应用步伐 % 一是以 /-0 型乙烯裂解炉为代表的国产化蒸汽裂解制乙烯技术已基本形成 $国产化裂解炉也已形成系列&国产化工艺和设备实现了部分进口替代% 二是国产化加氢催化剂技术发展现状 * 问题及对策与应用较快$ 已占领国内绝大部分市场% 三是初步具备乙烯分离成套设计的能力% 四是已可以生产 &*) &, 万吨’年和更大的新型裂解炉$改变了我国乙烯工业炉完全依靠进口的局面% 此外 $乙烯生产新技术取得一定进展% 石化生产工艺技术和装置的国产化$也为我国石化工业增效创收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一 #国内生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石化工业是我国高速发展的行业之一$ 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 以表观消费量计算 $&11" 年我国五大合成树脂自给率为+%) $进口依存度为文到 !""! 年底 $埃克森美孚 ! 壳牌 ! -. !道达尔菲纳埃尔夫 $ 杜邦和拜尔 $ 家公司 $ 在华投资已超过 &"" 亿美元$ 未来 * 年这 $ 家公司还将再投入 &!* 亿美元以上% 迄今为止$世界几乎所有著名和有实力的专业性化工企业都已在华投资% 民营经济在石化工业中的发展也相当迅速$尤其是在合成纤维及其原料 !石油化工下游的材料加工 !成品油销售 !润滑油 !石油沥青和燃气等领域$ 民营企业的市场地位逐步提高%!""! 年 $ 民营企业的生产能力已占聚酯行业的 #’% $润滑油市场的 #!) % 据统计$至 !""# 年底 $全国已有规模以上石化!化工民营企业 %,"" 多家 $占化工企业总数的 #&) % "五 #国产化技术应用有较大的进步近年来$我国石化行业在引进消化吸收! 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的基!史丹!$) & 到 !""! 年进口依存度已上升到 %,) % &11" 年我国合成纤维单体自给率为 $1) $进口依存度 #&) &到 !""! 年进口依存度已上升到 $%) % 目前$我国乙烯自给率只有 %#) $ 聚乙烯自给率 $$) $聚丙烯自给率为 +&) & 我国聚乙烯进口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 $聚丙烯进口量占世界的 %")% "二 #国外产品和技术在国内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目前$国外石油石化产品在我国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 $成品油 !润滑油 !液化气分别达到 !") !!*) 和 *") & 合成树脂和合成橡胶分别达到 *!) 和 %%) $ 合纤原料和化纤已达到了 *#) $欧美一些公司在橡胶!洗涤用品!涂料!生物制药等下游化工行业中$已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或开始形成垄断% 除了建厂生产石化产品外 $外国公司在我国有机化工 !高分子 !催化剂和润滑油等方面授权专利总数中$ 已占$") 左右% 我国石化行业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以及大型生产装置$仍未摆脱依靠国外的局面%中国经贸导刊 !""* 年第 &% 期&1!产业政策我国煤炭工业布局和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文! 张其仔一!现状及问题 "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煤炭满足了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到严峻挑战$而且其布局与经济发展的格局严重脱节& 我国的煤炭工业主要集中于北方 $尤其是山西 !陕西和内蒙古自治区$而煤炭的消费地则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东南部沿海地区 $工业布局与煤炭资源的错位$ 形成了北煤南运! 西煤东运的格局 $运力成了影响和制约煤炭供需平衡的重要因素& "二#大型煤矿供给能力不足$中小型煤矿与大型煤矿并存煤炭企业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和实现集中高效生产$是世界煤炭工业发展的趋势& 世界先进产煤国家矿井产量年均在 !"" 万吨左右 $美国前’家煤炭大企业集中度为’(%)& $ 澳大利亚前 * 家集中度为 )+%*& $南非前’家集中度为 (!%#& & 目前 $我国国家重点煤矿的矿井平均核定能力只有 $" 万吨 ! 年$地方煤矿的矿井平均生产能力是 +"%, 万吨 ! 年$ 乡镇和个体煤矿的矿井生产能力不足 + 万吨 ! 年$ 全国煤矿平均年产量只有 # 万吨& 从产业的集中度看$前 * 家煤炭企业的市场集中度约为 +*& $ 前 $ 家企业的市场集中度约为 !"& 左!"#% 煤炭产量大约占能源生产总量的 #"$近两年来$我国的煤炭需求快速增长 $煤炭供求形势严峻 %在强烈的需求增长拉动下$多数矿井超产能生产& 据统计 $!""# 年 $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为 $%# 亿吨 $超过其核定生产能力 !"& 以上$煤炭生产能力严重不足& 我国的煤炭不仅在总量供给上受"""""""""""""""""""""""""""""""""""""""""""""""三 #生产规模与国外仍有一定的差距世界上炼油能力超过 !""" 万吨年的大型炼厂已接近 !" 家$ 最大规模达到’)"" 万吨 - 年 $单系列原油加工达开工率就会受到影响 & 另一方面$我国石油加工装置不能完全适应进口的高硫油$需要进行技术改造& 再一方面$目前许多炼厂与乙烯厂正在扩建改造$但受资金的限制 $ 改造未同步进行 $资源的充分利用受到一定的影响& "五#资源耗费与运行成本较高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我国石化企业的资源耗费和运行成本较高& 如我国综合商品率!轻油收率分别为 ,!%!& 和 ((%)& $ 比亚洲平均水平低 # 个百分点和 +# 个百分点 & 国内企业平均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 +-#%新鲜水消耗高 +-! 以上 & 国内装置运行周期一般为 ! 年$ 而国外多数达’年以上& 三!对策建议 "一 #炼油工业应以结构调整为重点$ 优化原油资源配置和炼油厂布局$ 集中建设一批千万吨级炼油厂$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可优先考虑在珠三角! 长三洲 !环渤海经济区域$依托沿海沿江地区现有老企业 $按照大规模!单系列 !低投资模式 $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改扩建 $形成若干个布局合理 $规模经济的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特别是含硫原油加工基地& 并配套完善成品油运输系统 $提高国内成品油市场零售主渠道的占有率& "二 #为满足我国乙烯工业加速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大乙烯技术创新的力度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有的乙烯技术$形成包括裂解炉技术!分离技术以及净化催化技术在内的大型成套乙烯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 $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为我国石化工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 # 要继续鼓励外资与民营资本进入石化生产领域对新的投资项目$要提高市场准入的技术标准与规模标准$ 不允许能耗大!污染严重 !规模不经济的项目建设 & 对于现有的落后的生产装置$要加紧关停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 $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 万吨 - 年& !""! 年世界炼厂平均规模达到 *() 万吨 - 年 $美国 !西欧 !日本 ! 中东 !新加坡 !我国台湾等地的炼厂规模 $已远超过世界炼厂的平均规模 & 我国炼厂的平均规模为 !#$ 万吨 - 年 $ 大大低于世界平均规模 %我国吨油平均加工费比国外高’*& & !""+ 年世界乙烯平均规模就已达到’!%) 万吨 -年 $ 而我国平均规模为#"%"$ 万吨 - 年& "四 #石化行业上下游产业发展资源失衡油化一体化是世界石化工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目前也基本上采取了这种企业组织形式 $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是我国最大的上下游一体化的石化企业 & 但由于我国石油产量徘徊 $我国石化行业加工原油的比例逐步上升$如果进口原油不能按计划供给 $我国石化行业的!"中国经贸导刊 !""* 年第 +’期1。
中国石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在1984年之前,中国石化总公司成立之前,中国石化主要进行筹备和规划。
1984年之后,中国石化进入全面改革和发展的阶段,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目前,中国石化已经成为一家大型的石油化工企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生产能力。
同时,中国石化也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石化在发展历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已经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
摘要在金融危机寒流劲吹之下,石油对外开放度日益扩大、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中国石化行业是无法独善其身的。
企业是市场主体,其市场行为取决于特定的市场供求关系,也取决于经济运行总体状况和运行趋势。
关于宏观运行趋势的明确信号,是市场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基础性产业,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录前言 (1)第一章、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1.1国际石化产业运行情况 (2)第二章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状况 (3)2.1 炼油工业逆势上扬 (3)2.2产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3)2.3市场需求持续回升 (3)2.4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2.5 新型煤化工获得新发展 (4)2.6行业投资增速趋缓 (4)2.7 进出口贸易形势逐季好转 (4)第三章产业链及构成 (5)3.1石油石化产业链的构成 (5)3.2石油石化产业链 (5)第四章石油化工行业供给需求现状 (6)4.1供给方面 (6)4.1.1国内产量:呈双位数增长 (6)4.2进口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7)4.3需求方面 (8)4.3.1消费需求与塑料制品行业同步增长 (8)4.3.2出口 (9)第五章我国石化行业国际竞争力 (11)5.1 资源相对不足,石油生产、加工成本高 (11)5.2 总体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差。
(11)5.3 经营机制不活,生产效率低下 (11)5.4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差 (11)5.5跨国营销刚刚起步,国际化程度依然很低 (12)第六章石化发展趋势 (13)6.1中国石化的发展战略 (13)6.2化工生态园的建设 (13)6.3石化企业的公用设施 (14)6.4 热点石油化工产品 (14)第七章塑胶塑料行业三大宏观趋势 (16)7.1高科技材料成为发展重点,改性塑料将逐步满足国内需求 (16)7.2应用市场:塑料新产品不断涌现,应用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 (16)7.3承载空间:中国塑料工业有向集聚化、园区化发展的趋 (17)总结 (18)参考文献 (19)前言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石油化学工业是基础性产业,它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