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费用的计算和分配
- 格式:ppt
- 大小:427.50 KB
- 文档页数:31
一、实训背景为了提高学生对材料费用分配的认识和操作能力,我参加了本次材料费用分配实训。
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原则、分配对象、分配方法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材料费用分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下为实训报告。
二、实训内容1. 材料费用分配原则(1)直接计入原则: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对于不能直接计入产品的材料费用,应通过一定的分配方法计入成本。
(2)重要性原则: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的材料费用,应以单独的成本项目直接材料列示;对于比重较小的材料费用,为简化成本核算,可将其列入制造费用。
2. 材料费用分配对象(1)基本生产耗用的材料费用:由基本生产各产品负担。
(2)辅助生产消耗的材料费用:由辅助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承担。
(3)各生产车间及管理部门消耗的间接材料费用:分别由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等承担。
(4)自制材料耗用的材料费用:由自制材料成本承担。
(5)委托加工所耗用的材料费用:由委托加工材料成本承担。
3. 材料费用分配方法(1)定额耗用量比例法:根据各产品或部门的定额耗用量比例进行分配。
(2)系数比例法:根据各产品或部门的系数比例进行分配。
(3)产品产量比例法:根据各产品或部门的产量比例进行分配。
三、实训过程1. 收集材料费用相关数据: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费用。
2. 根据分配原则,确定分配对象。
3. 选择合适的分配方法,计算分配率。
4. 根据分配率,将材料费用分配到各产品或部门。
5. 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进行账务处理。
四、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我掌握了以下成果:1. 熟悉了材料费用分配的原则、分配对象和分配方法。
2.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配方法,计算分配率。
3. 能够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进行账务处理。
4. 提高了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能力。
五、实训体会1. 材料费用分配是成本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成本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成本会计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引言成本会计是一门重要的会计学科,它主要关注企业的各项成本支出情况,并通过归集和分配这些费用来帮助企业合理控制成本和决策。
本文将重点介绍成本会计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的相关内容。
成本会计要素成本会计要素是指构成成本的不可分割的成本要素。
在成本会计中,常见的成本会计要素包括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等。
这些成本会计要素的归集和分配是成本会计核算的基础。
直接材料费用归集和分配直接材料费用是指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材料费用,它是成本会计中最基本的成本要素之一。
在归集阶段,直接材料费用需要通过材料购买、入库等环节进行记录和核算,确保直接材料费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分配阶段,直接材料费用需要按照产品的成本构成进行分配,以便计算产品的成本和维持成本会计的连续性。
直接人工费用归集和分配直接人工费用是指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人工费用,它是成本会计中另一个重要的成本要素。
在归集阶段,直接人工费用需要通过员工薪资的核算和记录进行归集,确保直接人工费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分配阶段,直接人工费用需要按照产品的工时或产量进行分配,以便计算产品的成本和维持成本会计的连续性。
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是指除直接材料费用和直接人工费用以外的其他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它包括间接材料费用、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间接费用等。
在归集阶段,制造费用需要通过对各项费用的核算和记录进行归集,确保制造费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分配阶段,制造费用需要按照一定的分配基础进行分配,以便计算产品的成本和维持成本会计的连续性。
成本费用的归集方法成本费用的归集是指将相关的费用进行记录和核算的过程。
在成本会计中,常见的成本费用归集方法包括实际成本法和预算成本法。
实际成本法实际成本法是指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归集和核算的方法。
它要求将各项费用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进行记录和核算,以确保成本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实际成本法的优点是直观、简单,能够反映实际的成本情况。
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的方法一、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1.1 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1.材料费用分配率 = 材料实际总耗用量×材料单价÷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2.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 该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材料费用分配率1.2 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1.某产品材料定额成本 = 该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成本2.材料定额成本分配率 = 各种产品实际材料费用总额÷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成本之和3.某产品应分配材料费用= 材料费用料定额成本×材料定额成本分配率二、人工成本的归集与分配2.1 按实际生产工时分配1.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 = 各种产品生产工资总额÷各种产品生产工时之和2.某种产品应分配的生产工资 = 该种产品生产工时×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2.2 按单件定额工时分配1.某种产品耗用的定额工时 = 该种产品投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2.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 = 各种产品生产工资总额÷各种产品定额工时之和3.某种产品应分配的生产工资 = 该种产品定额工时×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三、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3.1 直接分配法直接分配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而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某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 = 直接发生的费用总额÷该辅助生产车间待分配的劳务数量3.2 交互分配法第一次交互分配法是指将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只限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根据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进行交互分配费用,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略;第二次是将辅助生产分配前的费用,加上分入费用,减去分出费用,计算出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费用后,再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给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各受益单位。
第一阶段的交互分配:1.某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 = 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产品总量2.某辅助生产车间分配去其他辅助辅助部门费用= 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耗用该辅助生产车间劳务量×该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3.交互分配后该辅助部门费用 = 交互分配前该辅助部门费用+交互分配后转入该辅助部门费用 - 交互分配后转出该辅助部门费用第二阶段对外直接分配:1.交互分配后该辅助车间实际单位成本 = 交互分配后该辅助车间费用总额÷该辅助车间为辅助车间以外部门提供劳务总量2.其他部门应分配的费用 = 其他部门耗用该辅助车间的劳务数量×交互分配后该辅助车间实际单位成本3.3 计划成本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是都按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采用简化计算方法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生产业务处理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借:生产成本(直接用于产品生产)
制造费用(间接费用)
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
贷:原材料
职工薪酬的归集与分配计提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
壬口笺
贷:应付职工薪酬
发放工资,支付现金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贷:库存现金
代扣款项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贷:其他应收款——职工房租一代垫医药费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A产品——基本生产成本——B产品
贷:制造费用
分配完工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与结转
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
按材料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的计算公式如下:某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材料费用分配率=几种产品共耗材料费用总额/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某种产品应分配负担的材料费用=该产品的材料定额耗用量×材料费用分配率【例1】某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耗原料2000千克,单价20元,原料费用合计40000元。
本月投产甲产品300件,乙产品200件。
甲产品单位消耗定额10千克,乙产品为25千克,其材料费用分配结果如下:材料费用分配率=40000 ÷(300×10+200×25)=5;甲产品应分配负担原料费用=3000×5=15000(元);乙产品应分配负担原料费用=5000×5=25000(元)。
在各种产品共同耗用原材料种类较多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简化分配计算工作,也可以按照各种材料的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实际材料费用,其分配计算公式如下:【例2】假设某企业生产丙、丁两种产品领用C、D两种材料,实际成本总计66480元。
本月投产丙产品200件、丁产品100件,丙产品的消耗定额为:C材料5千克,D材料8千克。
丁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是:C材料7千克,D材料9千克。
C、D两种材料的计划单价分别是12元和14元。
计算结果如下:工业会计常用公式速查1.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计算期生产的成品价值+计算期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自制半成品价值+ 计算期已完工的对外承做的工业性作业价值(大修理价值)-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结存量差额价值2.工业净产值生产法:工业净产值=工业总产值-物质资料消耗价值分配法:工业净产值=工资总额+职工福利基金+税金±利润(亏损)+利息+其他3.积累率积累率=积累基金/国民收入×100%4.固定资产需要量某项生产设备需要量=计划期生产量/单位设备生产能力用实物量计算,其计算公式为:某项生产设备需要量=计划年生产量/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数×单位设备产量定额单位设备产量定额=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间×单位时间的产量定额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间=(全年日历数-节假日-设备检修停工天数)×每天工作班次×每班工作小时用台时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某项生产设备需要量=全年计划生产任务需用设备定额总台时/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台时=∑(计划年产品产量×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定额改进系数)/全年单位设备有效工作台时(定额改进系数=计划年度小计新定额/单位允时定额×100%)5.固定资产原值计划年末固定资产原值=上年末固定资产原值+计划年度增加固定资产原值-计划年度减少固定资产原值6.应提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应提折旧固定资产全年平均总值=1~12月各月应计提折旧的各项固定资产原值的月初余额之和/12增减法,其计算公式为:计划年度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量=期初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平均总值+计划年内增加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计划年内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式中:年度内增加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某月增加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该月增加应计提固定资产的当年使用月数)/12年度内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某月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12-该月份减少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当年使用月数)/127.固定资产折旧率年折旧率=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季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4=固定资产季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季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4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8.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已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全年平均余额=1~12月各月月初、月末固定资产净值之和/249.固定资产结构固定资产的比重=某一类固定资产原值/全部固定资产原值×100%10.固定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本期增加的固定资产原值-本期减少的固定资产原值)/起初固定资产原值×100%11.固定资产更新率固定资产更新率=本期增加固定资产的原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12.固定资产退废率固定资产退废率=本期退废固定资产的原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13.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净值率=期末固定资产净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固定资产净值率/综合折旧率14.固定资产磨损率固定资产磨损率=期末固定资产折旧余额/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15.在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在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在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总产值×100% =全部固定资产占用率×(在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全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在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全部固定资产占用率=全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总产值16.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总产值×100% =全部固定资产占用率×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全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在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在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17.低值易耗品摊销额净值摊销法:低值易耗品摊销额=在用低值易耗品净值×摊销率在用低值易耗品净值=在用低值易耗品计划成本-已经摊销数分期摊销法:低值易耗品月平均消耗额=(低值易耗品价值-预计残值)/预计可使用数产品摊销法:低值易耗品月平均消耗额=(低值易耗品价值-预计残值)/预定使用期内的预计产量×计算期月产量五五摊销法:领用时耗销额=在用低值易摊品计划成本×50%报销时消耗额=在用低值易耗品计划成本×150%-残值18.材料需要量材料需要量=计划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计划产量×计划废品数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回收废料数量=[计划产量/(1-废品率)]×材料消耗定额-(1-回收废料率)19.辅助材料需要量辅助材料需要量=计划产量*单位产品消耗定额辅助材料需要量=上期单位产品产值(或工时)辅助材料消耗量×计划期产品产值(工时)×(1-压缩系数)20.工具需要量工具需要量=计划期工具消耗量+计划期末工具周转量-计划期初工具周转量某种工具消耗量=计划期某种产品的计划产量×该单位产品某种工具的消耗定额某种工具的消耗定额=制造一定数量的产品使用某种工具的时间/某种工具的寿命(分)21.材料供应量材料供应量=材料需要量+计划期末储备量-计划期初库存量-企业内部可利用资源22.材料储备量材料经常储备量=供应间隔天数×平均每日耗用量材料保险储备量=保险日数×平均每日耗用量材料最高储备量=(供应间隔日数+检验日数+使用准备日数+保险日数)×平均每日耗用量或=经常储备量+最低储备量材料最低储备量=(检验日数+使用准备日数+保险日数)×平均每日耗用量材料平均储备量=(最高储备量+最低储备量)/2材料季节性储备量=季节性储备日数×平均每日耗用量23.材料采购量材料订购量=(订购时间+订购间隔期)×平均每日需用量+保险储备量-实际库存量-订货余额订货点订购量=订货时间×平均每日需用量+保险储备量24.材料采购次数材料采购次数=材料年需用量/经济采购批量25.材料储备量对生产的保证率材料储备量对生产的保证率(天)=材料储备量/材料计划每日消耗量26.材料储备定额执行情况材料储备定额执行情况=(材料实际储备量/材料计划每日消耗量)×100%27.材料的平均单价移动加权平均法:材料平均单价=[(以前结余+本批收入)×材料实际成本]/(以前结余+本批收入)×材料的数量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材料平均单价=[(月初库存+本月收入)×材料实际成本]/(月初库存+本月收入)×材料数量28.材料价格差异率本月材料累计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本月材料价格差异率=[材料价格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价格+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价格)]×100% 材料价格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的价格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价格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实际价格-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价格)+(本月收入材料的实际价格-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价格)按当月发生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本月材料价格差异率=(本月收入材料价格差异额/本月发出材料计划价格)×100%本月收入材料的价格差异额=本月收入材料的实际价格-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价格按月初结存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本月材料价格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价格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价格)×100%按材料价格差异率和调整率的关系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本月材料价格差异率=本月材料价格调整率-1本月材料价格调整率=(月末结存材料实际价格/月末结存材料的计划价格)×100%或=[(月初结存材料实际价格+本月收入材料实际价格)/(月初结存材料计划价格+本月收入材料计划价格)]×100%发出材料应分配的价格差异额=发出材料计划价格×材料价格差异率29.材料年平均仓库保管费材料年平均仓库保管费=该种材料单价×材料保管费率材料保管费率=(材料年保管费/材料平均储备价值)×100%材料消耗总量:某种产品材料总消耗量=本期投料量+期初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库成品的折料量-期末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库成品的折料量本期投料量=本期领料量-退料量本期投料量=本期领料量+期初领而未用的余料量-期末领而未用的余料量期末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库成品的折料量=∑期末各种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库成品的结存量×材料消耗定额30.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材料消耗总量/产品产量31.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一种产品消耗一种材料,其计算公式为: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100%一种产品消耗多种材料,其计算公式为: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计划价格)/∑(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计划价格)]×100%多种产品消耗一种原材料,其计算公式为: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实际产量)]×100%32.原材料利用率原材料利用率=产品中所包含的原材料数量/生产该产品的原材料总消耗量×100%原材料利用率=产品产量/生产该产品的原材料消耗总量×100%33.原材料损耗率原材料损耗率=原材料的工艺性损耗重量/消耗的原材料重量×100%34.原材料综合利用率原材料综合利用率=不同规格零件净重之和/不同规格零件消耗原材料总重量×100%原材料综合利用率=(主产品重量+副产品重量)/原材料总消耗量×100%35.废料利用率废料利用率=(副产品重量/废料重量)×100%36.原材料利用定额完成情况原材料利用定额完成情况=实际利用率-定额(计划)利用率37.原材料消耗定额完成率原材料消耗定额完成率=(实际消耗/消耗定额)×100%38.原材料节约量原材料节约(或耗损)数量=(实际单耗-消耗定额)×报告期产量39.原材料代用节约额原材料代用而节约的材料数量=原用原材料单位产品消耗量×用代用品生产的产品产量原材料代用而节约材料金额=(原用原材料生产的单位产品原材料价值-代用品生产的单位产品原材料价值)×用代用品生产的产品产量40.材料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材料供应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其计算公式为:材料供应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材料实际购入量-材料计划购入量)/单位产品材料计划消耗量材料储备量对产量的影响额,其计算公式为:材料储备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材料实际储备量-材料计划储备量)/单位产品材料计划消耗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其计算公式为: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材料实际消耗量/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材料实际消耗量/单位产品材料计划消耗量)41.生产设备需要量生产设备需要量=(计划生产任务/单台设备的生产能力)×100%单台设备的生产能力=单台设备的工作时间×单位时间的产量定额42.设备的生产能力某设备的生产能力:某设备的生产能力=单项设备的生产能力×该类设备的数量×规定的全年开动时间单项设备的生产能力=设备的作业时间数×单位时间的产量定额同类设备的生产能力:同类设备的生产能力=同类设备台数×设备有效工作时间×每一台产量定额=(同类设备允数×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单位产品的台时定额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日历天数-节假日)×日制度工作时间-设备修理停歇时间设备组的生产能力:设备组的生产能力=(设备组的设备台数×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单位产品台时定额×改进压缩系数)设备组的生产能力=(设备组的设备台数×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单位代表产品台时定设备有效工作时间=(日历日数-节假日)×班次×每班工作小时数×(1-设备停修率)43.年末的设备生产能力年末的设备生产能力=年初生产能力+本年新增加的生产能力-本年减少的生产能力设备的年平均生产能力=年初生产能力+新增的年平均生产能力-减少的年平均生产能力新增的年平均生产能力=新增设备的年生产能力×(自投入生产到年底的日历日数)/365减少的年平均生产能力=减少设备的年生产能力44.锻锤生产能力锻锤生产能力=锻锤每小时锻件产量(吨/时)×全年有效工作小时化铁炉生产能力(吨/年)=化铁炉每小时产量(吨/小时)×全年有效工作小时×改改进系数=1-(自然损耗率+浇胃口残头等消耗率+废品率)45.电弧炼钢生产能力电弧炼钢生产能力(吨/年)=炼钢炉容量(吨)×(全年有效工作时间/炼钢周期)×改进系数46.生产面积生产能力生产面积生产能力=(现有生产面积×制度工作时间)/(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单位产品占用时间)47.生产面积负荷系数生产面积负荷系数=完成生产任务所需生产面积的平方米小时数/现有生产面积的平方米小时数设备的全年计划总台时数=日历台时数×(制度台时数/日历台时数)×(计划台时数/制度台时数)=日历台时数×日历台时数利用率×制度台时数利用率48.设备台时平均产量设备台时平均产量=按定额工时计算的产品产量/(设备平均数量×每台设备工作小时数)完成计划任务所需设备台时数完成计划任务所需设备台时数=各种产品计划产量×单位产品台时定额49.设备组的有效台时数设备组的有效台时数=设备组的设备数量×单位设备有效时间50.设备的时间潜力设备的时间潜力(台时)=使用设备台数×平均每台不必要的停台时间51.设备的能力潜力设备的能力潜力=设备设计能力的台时产量-设备的实际台时产量52.设备的时间增长潜力设备的时间增长潜力=设备时间潜力×实际平均台时产量53.设备能力增长潜力设备能力增长潜力=每台设备能力潜力×设备可能利用的台时数设备可能利用的台时数=设备实际运转台时数+设备时间潜力(台时)54.设备全部增长潜力设备全部增长潜力=设备时间增长潜力+设备能力增长潜力55.设备平均数报告期设备平均数=∑报告期每日拥有的设备数量/报告期日历日数=期初设备数量+(报告期增加设备台日数)/报告期日历日数-(报告期减少设备台日数/报告期日历日数)56.实用设备安装率实有设备安装率=已安装设备台数/实有设备台数×100%57.已安装设备完好率已安装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台数/已安装设备台数×100%58.已安装设备利用率已安装设备利用率=实际使用的设备台数/已安装设备台数×100%59.完好设备使用率完好设备使用率=实际使用设备台数×完好设备台数×100%60.设备时间利用率设备时间利用率=实际作业时间/最大可能利用时间×100%61.设备日厉台时利用率设备日历台时利用率=实际工作时间/日历时间×100% =实际使用台时/已安装设备或实际使用设备的日历台时数×100%平炉日历时间利用率=炼钢作业时间/(日历时间-冷炉大修理时间)×100%62.设备制度台时利用率设备制度台时利用率=实际使用台时数/制度工作台时数×100%制度工作台时数=已安装设备台时数(或实际使用设备)×制度工作日数×工作班次×每班次工作小时63.设备计划台时利用率设备计划台时利用率=(实际使用台数/计划使用台数)×100%计划使用台数=计划使用设备×设备计划使用的时间64.设备综合利用指标设备综合利用指标=设备时间利用指标×设备能力利用指标65.高炉综合利用率高炉综合利用率=生铁产量(吨)/[有效容积(立方米)×(日历昼夜数-大中修理昼夜数)]=[生铁产量(吨)/(有效容积×实际作业昼夜数)]×[实际作业昼夜数/(日历昼夜数-大中修理昼夜数)]=高炉生产效率×高炉时间利用率66.平炉综合利用率平炉综合利用率=合格平炉钢产量(吨)/[炉底面积(平方米)×(日历昼夜数-大修理昼夜数)]=平炉生产效率×平炉时间利用率平炉生产效率=合格平炉钢产量(吨)/(有效面积×实际作业昼夜数)平炉时间利用率=实际作业昼夜数/(日历昼夜数-大中修理昼夜数)67.设备现代化的费用节约额设备现代化的费用节约额=采用新设备后的单位产品成本降低额×计划产量+(单位产品出厂价格-采用新设备后的单位产品成本)×实际比计划增加的产量68.设备修理工作量设备修理工作量=设备的修理复杂系数×一个修理复杂系数的工时定额69.设备修理停歇时间设备修理停歇时间=设备修理工作量(工时)/(一个轮班参加修理的工人数×每个轮班工作时间×轮班次数)70.设备维修材料消耗定额设备维修材料消耗定额=用于设备大修理的材料实际消耗量/单台设备修理复杂系数71.设备平均在修日数设备平均在修日数=各台设备在修日数之和/修完设备的台数72.单位产品的设备维修费用单位产品的设备维修费用=设备维修费用/产品生产量73.设备维修费用效率设备维修费用效率=(产品生产量/设备维修费用)×100%74.设备维修计划完成率设备维修计划完成率=(报告期累计完成检修台数/本年计划检修台数)×100%75.设备修理质量平均等级设备修理质量平均等级=[∑(质量等级×修理完毕的各等级设备数)]/∑修理完毕的各等级设备数76.设备修理返修率设备修理返修率=(修理设备返修台数×/修理设备送检台数)×100%77.设备泄漏率设备泄漏率=(泄漏点总数/静密封点总数)×100%78.设备故障率设备故障率=(设备故障停歇时间/设备开动总台时)×100%79.设备事故率以设备事故次数与实际开动的设备台数对比,其计算公式为:设备事故率=报告期设备事故次数/报告期实际开动的设备台数以设备因事故停开台时与设备实际开动台时对比,以百分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设备事故率=(报告期设备事故停开台时/报告期设备实际开动台时)×100% 80.设备事故损失总金额设备事故损失总金额=设备事故的修理费总额+设备事故造成减产金额设备事故造成减产金额=各种设备事故减产数量×单位产品价格设备事故造成减产数=设备事故停开台时×每台时平均产量81.设备换班系数设备换班系数=设备工作的总台班数/实际使用的设备总台数82.工艺用燃料需要量工艺用燃料需要量=(单位产品标准燃料消耗定额×计划产量)/折算系数折算系数=实际使用的燃料每千克发热量(千焦)/700(千焦)标准燃料=非标准燃料×(每千克非标准燃料发热量(千焦)/700(千焦))83.铸造焦炭需要量铸造焦炭需要量=炉料总重量×熔炼每吨金属的焦炭消耗定额84.焦铁比焦铁比=化焦总量/焦炭消耗量85.标准煤量标准煤量=∑[煤炭数量×每千克煤炭发热量(千焦)]/700(千焦)86.单位产品耗煤量单位产品耗煤量=(全厂用煤总量-全厂非工业生产用煤量)/产品产量单位产品耗煤量=该种产品应分摊的煤消耗量/该种产品产量该种产品应分摊的煤消耗量=工业生产用的煤总消耗量×(该种产品定额消耗量/总的应耗煤量)工业生产用的煤总消耗量=全厂用煤总量-全厂非工业生产用煤量87.锅炉用煤需要量锅炉用煤需要量=锅炉计划开动日数×煤炭日耗定额或=计划产量(产值)×单位产品(产值)耗煤定额88.铸造加热炉熏油需要量铸造加热炉熏油需要量=计划铸件产量(产值)×单位产量(产值)耗油定额每万元产值耗煤量=标准耗煤量/总产值(万元)节约煤消耗的节约额=[上期单位产品耗煤量(千克)-本期单位产品耗煤量(千克)]×本期产品产量×每千克燃料计划价格89.单位产品耗电量单位产品耗电量=(收入电量-转供电量-非生产用电量)/本期产品产量90.每万元产值耗电量每万元产值耗电量=(收入电量-转供电量-非生产用电量)/本期产品产量91.电力消耗定额完成率电力消耗定额完成率=(单位产品耗电量/消耗定额)×100%92.节约电力消耗的节约额节约电力消耗的节约额=(上期单位产品耗电量(度)-本期单位产品耗电量(度))×本期产品产量×每度电费93.技改革新节约电力消耗的节约额技改革新节约电力消耗的节约额=(改进前耗电量(度)-改进后耗电量(度))×使用时间×推广台数×每度电费94.发电机的平均实际能力发电机的平均实际能力=报告期实际发电总量(千瓦时)/报告期实际作业时间总数(小时)发电机的年平均能力=一年发电总量(千瓦时)/8760(小时)95.发电机的平均利用小时数发电机的平均利用小时数=报告期发电总量/报告期被利用设备能力总和(千瓦)96.发电机时间利用率发电机时间利用率(粗放负荷单)=(报告期发电机的实际作业数/报告期日历时数)×100%。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文档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第二节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一、材料费用的组成材料费用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配件、燃料、动力、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的费用。
1. 原材料指作为主要劳动对象,经过加工以后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
如纺织行业耗用的棉纱,制鞋业耗用的皮革等。
2.辅助材料指在生产中有助于产品形成,或为创造正常劳动条件所耗用,或为劳动工具所消耗的各种辅助性材料。
如纺织行业的染料,化工行业的催化剂等,均是与原材料结合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又如为创造正常劳动条件耗用的日光灯、清洁用料以及为劳动工具所消耗的润滑油等。
3.外购半成品指为企业配套产品而耗用的外购件。
如空调耗用从外单位购入的压缩机,摩托车耗用从外单位购入的发动机等。
4.修理用备件配件指为修理本企业的机器设备、运输设备等所专用的零件、部件及配件。
其他修理用材料列入辅助材料。
5.燃料指用于生产燃烧发热的各种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如煤、汽油、天然气等6.动力动力是指生产经营耗用的电力、热力等。
7.包装物指生产经营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捅、箱、瓶、坛、袋等。
8.低值易耗品指生产经营中领用的各种价值低廉、容易损耗的各种物品。
如各种用具物品、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等。
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原材料费用的归集分为直接归集和分配归集。
1.直接归集(Direct Accumulating)⑴含义材料费用的直接归集是指可根据材料的用途具体确定原材料费用归集于哪一总账户及哪一明细账户。
⑵直接归集的基本程序根据审核后的各种领料凭证,定期编制领料凭证汇总表或按具体用途分类汇总编制“原材料费用汇总表”,然后根据“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并登记有关账户。
企业的各种领料凭证包括领料单或限额领料单、领料登记表及退料单。
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在项目管理中,材料费用分配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合理的费用分配可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预算的控制。
为了更好地管理材料费用,制定一份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是必要的。
一、材料费用分配的目的材料费用分配的主要目的是将项目所需的材料费用按照合理的比例分配给各个相关部门或环节,以确保项目的材料供应和费用的控制。
通过材料费用分配,可以明确每个部门或环节需要的材料数量和费用,并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和预算。
二、材料费用分配的内容材料费用分配的内容主要包括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和总价等信息。
在分配过程中,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每个部门或环节所需的材料数量和费用,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材料的质量、供应渠道和价格等因素,以确保材料的供应和质量的合理性。
三、材料费用分配的步骤1.确定项目的材料需求:根据项目计划和需求,确定每个部门或环节所需的材料种类、数量和质量要求。
2.评估材料费用:根据市场价格和供应渠道,评估每种材料的单价和总价,并将其列入材料费用分配表中。
3.确定费用分配比例: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每个部门或环节的材料费用分配比例,并在材料费用分配表中进行记录。
4.计算各部门或环节的材料费用:根据材料的数量和单价,计算每个部门或环节的材料费用,并将其列入材料费用分配表中。
5.汇总材料费用:将各部门或环节的材料费用进行汇总,并在材料费用分配表中记录总费用。
6.审查和调整:对材料费用分配表进行审查,确保费用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四、材料费用分配的注意事项1.准确记录材料信息:在材料费用分配表中,要准确记录每种材料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和总价等信息,以便后续的采购和费用核算。
2.合理确定费用分配比例:费用分配比例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合理确定,避免出现过多或过少的材料费用分配。
3.及时调整费用分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和变化,导致材料需求和费用发生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材料费用分配,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