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与父母沟通》
- 格式:ppt
- 大小:559.00 KB
- 文档页数:5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逆反心理,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能力目标: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与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进行沟通,能以实际行动孝敬自己的父母与长辈,感动他们。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与父母沟通,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难点:让学生认识造成与父母沟通障碍的因素。
三、学情分析进入六年级的学生,受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多数表现出逆反心理,在和父母的交流沟通中普遍存在问题,这种状况常让父母和老师感到头疼,但处于这种状态中的他们也渴望被人理解,渴望着与父母之间有心灵的沟通。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精心备课,进行有效教学,同时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与父母交流沟通的现状。
学生准备:自己和父母现在交流的现状以及和以前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师:我们每个同学是唱着这首歌曲长大的,曾几何时妈妈在我们的心目中是最完美的形象,我们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我们每个同学都为拥有自己的父母而感到骄傲。
但是,当这首歌曲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我们也越来越感觉我们和父母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交流和沟通也越来越困难,这是为什么呢?有哪些原因造成的呢?我们该如何与我们的父母沟通交流呢?板书课题:学会与父母沟通2.共同探究:多媒体播放:学生小佳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突然觉得自己家的空间变小了,难道是我的个子长高了吗?才感觉家里的天花板给了我一种压抑感?我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自己像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没有自由。
父母不明白我的内心,也不知道我在想什么,我们根本无法交流,只会争吵。
我该怎么办呢?师:小佳为什么会苦恼?生:与父母的交流沟通出现了问题。
师:大家讨论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她们之间的沟通障碍。
总结:一是我们的年龄特点。
二是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心理差异。
3.说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师:从小事中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关爱,你是否想过父母也是凡人,他们支撑着家庭,承担着社会责任,他们也有烦恼,也需要得到理解和宽慰。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案第一章:理解父母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劳和付出。
2. 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3. 引导学生认识到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讲解父母为家庭和孩子所付出的努力。
2. 分享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
3. 分析学生与父母沟通时可能存在的问题。
教学活动:1. 观看孝敬父母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共鸣。
2. 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
3. 小组讨论:如何理解父母,如何与父母沟通。
作业:1. 写一篇关于“我理解的父母”的作文。
2. 制定一个与父母沟通的计划。
第二章:认识沟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沟通的基本概念。
3. 引导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教学内容:1. 讲解沟通的定义、类型和重要性。
2. 分享有效的沟通技巧。
3. 分析学生与父母沟通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2. 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沟通技巧与父母交流。
3. 观看沟通能力培训视频,学习沟通技巧。
作业:2. 学习并实践至少三种沟通技巧。
第三章:积极主动沟通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积极主动沟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主动与父母沟通的习惯。
3. 引导学生学会在发生矛盾时主动寻求解决办法。
教学内容:1. 讲解积极主动沟通的意义。
2. 分享积极主动沟通的案例。
3. 分析学生在与父母沟通中如何做到积极主动。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如何在家庭中积极主动地与父母沟通。
2. 角色扮演:模拟在发生矛盾时,如何主动寻求解决办法。
3. 分享成功沟通的经验,互相学习。
作业:1. 制定一个在发生矛盾时与父母沟通的计划。
2. 尝试在家庭中积极主动地与父母沟通,并记录沟通效果。
第四章:掌握沟通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2. 培养学生在与父母沟通时能够换位思考。
3.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提高沟通效果。
教学内容:1. 讲解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说服等。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设计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积极主动地与父母沟通。
2、能力:学会克服自己的逆反心理,提高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3、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技巧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收集整理自己与父母交往中成功的做法或遇到的问题,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2、教师准备:(1)了解学生在与父母交往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希望,以便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学习有关“逆反心理”、亲子关系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3)收集有关中学生与父母交往的典型事例,充实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师:有人说,“世上有中结难以解开,它叫心结;世上有扇门难以敞开,它叫心扉;世上有条沟难以逾越,它叫代沟。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体会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却不再像小孩子那样亲密无间。
可能许多同学都在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与父母的隔阂?又怎样来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与父母沟通。
(多媒体提供课题:学会与父母沟通)环节二:透视亲子矛盾师:我们来看下列生活场景第一幅:一名中学生正给自己的日记本加上一把锁第二幅:饭桌上父母询问孩子的在校情况,孩子冷淡的回答说,“什么也没发生”第三幅:一位母亲在偷听女儿的电话第四幅:一名中学生把父母买来的衣服仍在地上说:“真土气,我不穿”师:漫画中的场景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吗?你觉得这些事情反映出了什么问题?生:这些事情反映了子女与父母在交往中发生了冲突。
师:结合上述漫画反映的问题,下面大家分组讨论一下,是什么原因影响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呢?(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课堂内巡视,了解学生的主要观点并参与学生讨论)师: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下面我来总结一下:影响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们的年龄特点。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技巧。
3. 增强学生对家庭关系的认识,提高家庭和谐度。
二、教学内容:1. 了解与父母沟通的意义。
2. 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3. 学会理解父母的观点和需求。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家庭沟通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与父母沟通,分享心得。
4. 角色扮演法: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PPT。
2. 收集一些家庭沟通的案例。
3. 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家庭沟通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与父母沟通的思考。
2. 讲解与父母沟通的意义:阐述与父母沟通对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3. 讲解与父母沟通的技巧:介绍一些有效的沟通方法,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与父母沟通,分享自己的心得。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并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与父母沟通相关的实践作业,如回家后尝试运用所学技巧与父母沟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对与父母沟通技巧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角色扮演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运用沟通技巧的能力。
4. 作业反馈:收集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家庭访问:组织学生进行家庭访问,深入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观念。
2. 家长讲座:邀请家长参加讲座,分享与孩子沟通的经验和心得,增进家长对沟通技巧的认识。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2、能力: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3、知识:正确认识“逆反”心理,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让爱驻我家》中的第一课第二节,也是对上节课《家,温馨的港湾》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是在上一课时激发学生情感,体会家庭温馨和父母养育之恩后,进一步指导学生掌握与父母进行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主要分两个层次,一是“访谈: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二是“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前一个层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后一层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对沟通难的问题,讲清道理很容易,但现实生活中让学生真正做到却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刚进入青春期的学生,随着身体逐渐发育成熟,成人感增强,已开始产生了逆反心理;另外,有些学生因为父母经常外出打工,与父母缺少思想与情感上的交流,甚至对父母产生排斥心理,这也严重影响着子女与父母的沟通。
再加上初中学生阅历浅、处理问题的经验少,也给相互沟通带来一定的困难。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探究感悟中体会与父母沟通存在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田.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尊重父母,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化解沟通障碍,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家庭关系。
教学主要围绕“观察思考案例——探究沟通困难原因—-寻找与父母沟通方法--实现思想彻底转化"四个方面展开。
具体通过“情景导入,自主感悟——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回归生活,拓展升华——成果交流,积累收获”四环节实施课堂教学。
1.关于“观察思考案例”的教学,通过展示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杨家板乡周郑家庄一名16岁孩子因逆反心理杀死亲生父亲的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深观察,冷思考:造成家庭悲剧的原因,从而引发对这个年龄阶段的中学生心理变化方面的密切注意,导入课题“学会与父母沟通”。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技巧。
3. 引导学生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的关爱。
二、教学内容1. 沟通的重要性2. 与父母沟通的困难3. 沟通技巧的学习4. 尊重与理解5. 实践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沟通的重要性、与父母沟通的困难、沟通技巧等内容。
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与父母沟通的经验和困惑。
3.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实践所学技巧。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交流。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教学内容、案例、图片等。
2. 情景剧本:用于情景模拟环节。
3. 小组讨论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 录音设备:用于记录学生实践沟通的场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引发学生思考。
2. 讲授:讲解与父母沟通的困难、沟通技巧等内容。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与父母沟通的经验和困惑。
4.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实践所学沟通技巧。
5.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相互学习、交流。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总结与父母沟通的关键点。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父母沟通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沟通表现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沟通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彼此的沟通经验和改进建议。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七、教学拓展1. 家庭作业:布置一道与父母沟通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
2. 亲子活动: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学生与父母共同参与,增进感情。
3. 家长讲座:邀请家长参加讲座,了解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促进家校合作。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案《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案【课程标准】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一.教与学目标1.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积极主动地与父母沟通。
2. 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技巧.3. 学会克服自己的逆反心理,提高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二、教与学重点:搭建起与父母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三、教与学难点: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四、教法与学法设计:讨论交流法、情境材料分析法五、教与学过程:课堂序曲:时政播报1.学生或教师叙说本周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并作简要记录。
2.指导学生针对时政大事谈感受,或立足学科知识谈认识等。
3.适当情况下可以作为新课导入的材料使用。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教师出示下面的情境材料:一个妈妈的话:女儿是在我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中逐渐长大的。
可她初中后,与我的交谈逐渐减少了,问她学校的事,总是一句“你不知道”就打发了我。
平日里,你要她向东,她偏要向西;你认为美的,她嗤之以鼻;你认为丑的,她却津津乐道。
有一天,我发现女儿的抽屉上了锁,难道年仅14岁的女儿就有了隐私权?有一次,我趁她不在家砸开了抽屉,发现里面只有一本记着学校生活的日记,几张明星照片,一本琼瑶写的小说和一些小玩意儿,并没有什么“出格”的秘密。
可为此,女儿却与我大吵了一场。
望着抽屉上那无言的锁,那个善解人意的女儿似乎飘然离我远去。
我的心隐隐作痛……看了上面妈妈的心痛,请你思考:(1)你有类似的经历吗?(2)你知道为什么不再父母亲密无间了吗?(3)你有什么想做的吗?教师进行简要小结:有人说,“世上有中结难以解开,它叫心结;世上有扇门难以敞开,它叫心扉;世上有条沟难以逾越,它叫代沟。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体会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却不再像小孩子那样亲密无间。
可能许多同学都在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与父母的隔阂?又怎样来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与父母沟通(二)整体感知信息搜索1.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说出本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标划。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技巧。
3. 增强学生对家庭关系的认识,提高家庭和谐度。
二、教学内容:1. 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与父母沟通的意义和方法。
3. 亲子冲突的类型及处理方式。
4. 如何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的心意。
5. 增进亲子感情的途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亲子冲突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与父母沟通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亲子冲突的类型及处理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的心意。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与父母沟通的感悟,探讨如何增进亲子感情。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与父母沟通的意义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亲子冲突的类型及处理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的心意。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与父母沟通的感悟,探讨如何增进亲子感情。
五、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与父母沟通的感悟文章。
2. 制定一个与父母沟通的计划,实践并在下一节课分享成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与父母沟通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技巧情况。
3. 学生对亲子冲突处理方式的掌握。
4. 学生对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的心意的实践情况。
5. 学生增进亲子感情的实践成果。
七、教学资源:1. 亲子冲突案例库。
2. 与父母沟通技巧相关书籍和文章。
3. 亲子关系增进方法的相关资源。
八、教学要点:1. 强调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与父母沟通对个人成长和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2. 教授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理解、尊重父母,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沟通技巧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增进亲子感情。
九、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技巧。
3. 引导学生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的期望和关心。
二、教学内容:1. 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与父母沟通的意义和价值。
3. 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与父母沟通时保持尊重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父母沟通的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与父母沟通的经验和感悟。
4. 角色扮演法: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沟通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出与父母沟通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父母沟通的意义和价值。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并学会沟通技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彼此与父母沟通的经验和感悟,互相学习,提高沟通能力。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锻炼沟通技巧,并在实践中学会尊重和理解父母。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在与父母沟通时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沟通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对与父母沟通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沟通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实际沟通场景中运用所学技巧的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学会与父母沟通》教材或相关书籍。
2.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真实的与父母沟通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手机、笔记本等,用于模拟沟通场景。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父母沟通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父母沟通的意识。
2. 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体验与父母沟通的过程。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与父母沟通的经验。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吸取沟通的智慧。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情境道具:如角色扮演卡片、沟通技巧卡片等。
2. 准备典型案例:挑选一些与父母沟通相关的真实案例。
3. 准备小组讨论记录表:用于记录学生在讨论中的发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对与父母沟通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与父母沟通的必要性。
3. 情境体验: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情境中模拟与父母沟通的过程。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到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与父母沟通中的经验和感悟。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积极主动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父母沟通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尝试运用所学技巧。
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认识、沟通技巧的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实践情况等。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3. 评价指标:积极主动沟通、善于倾听、表达清晰、尊重理解等。
七、教学拓展1. 开展“与父母沟通心得”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实际沟通经验。
2. 组织亲子活动,增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提高沟通效果。
3. 邀请家长代表参与课堂教学,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家校沟通。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学会与父母沟通一、教学目标1.知道与父母的沟通可以帮助解决问题;2.了解有效沟通和不良沟通的差异;3.掌握与父母有效沟通的基本技巧;4.实践与父母有效沟通。
二、教学内容1. 沟通的概念•什么是沟通?•为什么要沟通?•沟通的重要性。
2. 有效沟通和不良沟通•什么是有效沟通?•什么是不良沟通?•有效沟通和不良沟通的差异。
3. 与父母的沟通•与父母的沟通难点;•与父母的有效沟通技巧;•如何处理与父母的不良沟通。
4. 练习•情景模拟练习;•家长的角色扮演。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知(5分钟):切入主题,和学生讨论什么是沟通,为什么要沟通,沟通的重要性。
2.教授知识(15分钟):介绍有效沟通和不良沟通的差异,并强调其影响。
3.解决难点(15分钟):与学生讨论和练习与父母的沟通难点,并介绍与父母的有效沟通技巧。
4.练习(30分钟):进行情景模拟练习,并让家长扮演角色,让学生切身体验与家长的沟通。
5.总结(5分钟):总结今天学习到的知识,强调与父母的沟通对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
四、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2.角色扮演;3.讨论交流;4.案例分析。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与父母的沟通技巧;2.有效沟通和不良沟通的差异;3.练习和体验与家长的沟通。
教学难点1.如何解决与父母的沟通难点;2.如何实践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技巧。
六、教学评价1.情景模拟练习的表现;2.与家长沟通的实践表现;3.课堂讨论的参与度。
七、教学资料1.教案;2.PowerPoint幻灯片;3.练习题。
八、教学后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体验和实践,在练习中引导他们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在实际情况中让他们感受父母的角色,理解父母的难处并与之沟通。
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能让学生知道父母的爱,亲子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培养健康的心理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