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唐诗宋词导学92004
- 格式:doc
- 大小:30.51 KB
- 文档页数:5
唐诗宋词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唐诗宋词的背景和特点;2. 学习唐诗宋词的鉴赏方法;3. 掌握几首经典的唐诗宋词。
导学内容:一、唐诗宋词的背景和特点唐诗是指盛唐时期(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流传下来的诗歌作品。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闻名于世。
唐代诗歌更分为四大家派,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纶和骆宾王,他们开创了唐代诗歌的鼎盛时期。
唐诗的特点有:崇尚自然、抒写情思、注重音韵、追求艺术形式上的完美等。
宋词是指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流传下来的一种诗体,它以曲调悠扬、抒写人情、表达个人情感为特点。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又一个巅峰期,宋词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宋词的特点有:缅怀古代、抒发个人情感、容易吟唱、融入音乐性等。
二、唐诗宋词的鉴赏方法1. 抓住主题:唐诗宋词多以自然、爱情、友情、壮志等为主题,通过抓住主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含义。
2. 注重词句的理解:注意理解诗中的比喻、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以及句子中的词义和句意。
3. 感受情感的抒发:唐诗宋词往往通过细腻的语言抒发情感,读者应该用心感受并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
4. 欣赏音韵的魅力:唐诗宋词注重音韵的和谐,通过韵脚的呼应和平仄的对立来增加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几首经典的唐诗宋词1. 《登鹳雀楼》杜甫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4. 《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综上所述,了解唐诗宋词的背景和特点,学习唐诗宋词的鉴赏方法,掌握几首经典的唐诗宋词,对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丰富个人文化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次导学案的学习,能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和喜爱唐诗宋词。
唐诗与宋词导学案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唐诗主要指盛唐时期的诗歌作品,包括了当时众多优秀诗人的作品,如李白、杜甫等;而宋词则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作,词作品以宋徽宗等为代表,风格细腻,感情真挚。
下面将从创作背景、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等方面来进行唐诗与宋词的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
1. 创作背景唐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是盛唐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政治和社会秩序相对稳定,人民生活富裕,这为诗人们提供了宽广的创作空间。
唐诗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有许多杰出的诗人留下了不朽的作品,唐诗以其豪迈、奔放的风格成为后世文人所推崇。
相比之下,宋词的创作背景是宋代,社会整体更加安定,文化氛围也更加优雅。
宋词作品对于感情的表达更加注重内心的真挚与细腻,多是以感情为主题,表达了词人的情感与情绪。
2. 表现手法唐诗的表现手法主要以写景、咏怀、抒情等为主,运用典故、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以及五言、七言等不同的格律形式,使得唐诗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多样化。
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慷慨豪迈,都是唐诗的典范代表。
宋词则注重于表达个人的内心感受与情感体验,用典、比、意来抒发词人的情感,多采用琼花、梨花、江南等意境的描写来塑造抒情情怀,宋徽宗、辛弃疾的词作品多为后人所传诵,感情真挚,触动人心。
3. 艺术特点唐诗以“豪放”、“奔放”闻名于世,其作品大多着力写景、抒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气势磅礴的特点,唐诗多以叙事和抒情为主。
唐诗人多是异士,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
宋词则表现出温文尔雅、细腻含蓄的特点,多以婉约之情、忧郁之思为主,宋代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所以宋词的题材更广泛,形式更丰富,表现力更为灵活。
综上所述,唐诗与宋词各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点,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唐诗以其豪放奔放、气吞万象的气势为人所推崇,宋词则以其细腻、优美的艺术表现更多地触动人心。
唐诗宋词赏析导学教案一、导言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代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顶峰。
通过赏析唐诗宋词,我们可以领略古代文化的瑰丽与深邃,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导学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并欣赏唐诗宋词,学习其中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目标1.了解唐诗宋词的背景和特点;2.学习唐诗宋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导学过程1. 导入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作品被广泛传播和赏析。
请大家思考一下,你们对唐诗宋词有何了解?你最喜欢的一首唐诗宋词是什么?请举手发言。
2. 唐诗宋词的背景和特点唐诗是指盛唐时期产生的诗歌作品,它以儿女情长、山水田园等为题材,表现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唐诗以诗人王之涣、杜牧、杜甫等为代表,具有豪迈宏伟的气势和婉约细腻的表达方式。
宋词是指宋代时期产生的较短篇幅的词作,它以婉约词意和婉约词曲著称,情感表达细腻而含蓄。
宋词以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苏轼等为代表,具有意境深远、含蓄隽永的特点。
3. 唐诗宋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1) 鉴赏诗词的意境: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象。
通过运用修辞手法、意象描写等方式,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融入到作品中,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2) 鉴赏诗词的音韵:音韵是指诗词的声音美和节奏感。
诗词的音韵能够给人一种韵律之美,传达出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3) 鉴赏诗词的字词:字词是诗词创作中的基本元素,通过选取合适的字词能够准确表达情感和意思。
(4) 鉴赏诗词的结构:诗词的结构包括诗句的组织和章法的布局等。
合理的结构使诗词表达更加完整和感人。
4. 唐诗宋词的欣赏体验(1) 阅读唐诗宋词:学生们可以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宋词,默读并理解其诗意和意境。
然后,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受和见解。
(2) 背诵唐诗宋词:学生们可以选择经典的唐诗宋词进行背诵,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诗词的美感和情感。
导学案设计思路一、构想。
《唐诗宋词》第一单元主要是截取了初盛唐时期诗坛上主要的诗人及其诗作。
在进行本单元的学案设计之前,结合教材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说明和自己对选修课教学目标的规划与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我决定从初盛唐诗歌的风格、流派,诗歌的意象与意境这几个方面入手,将教材内容加以整合,制作成这份学案。
我希望通过学案的引导,让学生在第一单元的学习结束以后,对诗作思想内容,诗作风格、流派特点有一种比较清晰而准确的把握,力求做到以点带面,让学生在学习中对初盛唐诗人、诗作形成一种立体、直观、准确的认识,藉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体系。
在本单元的学案导学设计中,我主要分了四个大的版块——盛唐浪漫主义诗作翘楚、盛唐现实主义诗作大师、古代诗歌之意象美与意境美、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流派。
每一个版块的学案我又设计为四个环节——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拓展研习,使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有不同的学习目标与内容。
在“课前预习”环节,我主要是让学生多诵读,多理解,在初读的基础上疏通字音,在深读的前提下理解诗意;在“课上学习”环节中我又安排了“阅读感知”和“鉴赏探究”这样两个层次,使学生的学习有一定梯度;在“课后复习”环节我主要给学生设计了与本节课所学内容相关的练习,使学生的课堂所学得到巩固;在“拓展研习”环节我主要安排了一些课堂内容的延伸学习,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能深入思考所学内容,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感悟。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第一单元气象恢宏的初盛唐诗歌单元导读从先秦到六朝,经历了漫长的积累和孕育,中国古典诗歌登上了一座空前的高峰。
虽然初唐诗歌的开端仍然弥漫着六朝的靡丽,但当张若虚以“春”“江”“花”“月”“夜”的题材,唱出永恒的宇宙人生主题时,在陈子昂、“初唐四杰”等诸多士人的努力下,“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创作倾向也终见强劲。
盛唐诗歌的帷幕开启,扑面而来的是山水田园诗的清音远韵,是边塞诗的奇丽雄健;是李白的逸兴遄飞,是杜甫的沉郁顿挫。
唐诗宋词教案唐诗宋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宋词的特点和背景。
2. 学习并欣赏经典的唐诗宋词作品。
3. 掌握鉴赏唐诗宋词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唐诗宋词的概念和特点。
唐诗是指唐朝时期创作的诗歌作品,特点是咏史抒怀、艳丽多姿、格调庄重。
宋词是指宋朝时期创作的诗词作品,特点是婉约含蓄、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2. 唐诗宋词的背景和影响。
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有着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和繁荣的文化氛围,唐诗成为古代文人风雅之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朝是中国古代文化创新的时期,宋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诗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经典唐诗宋词选读。
选取一些经典的唐诗宋词进行欣赏和探讨,如《登鹳雀楼》、《静夜思》、《江南春》等。
4. 唐诗宋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讨论,教授鉴赏唐诗宋词的方法和技巧,例如理解诗词的意境、把握格律韵律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通过观赏唐诗宋词的配图或音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唐诗宋词的特点。
2. 知识讲授:通过讲解唐诗宋词的背景和影响,介绍唐诗宋词的概念和特点。
3. 选读经典唐诗宋词:选择一些经典的唐诗宋词进行欣赏和解读,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诗词的意境和特色。
4. 针对唐诗宋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和演示,例如通过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描写手法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诗宋词。
5. 开展课堂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唐诗宋词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6. 结束活动: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和尝试写作唐诗宋词。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和讨论,能够对唐诗宋词的特点和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2. 学生能够欣赏和解读一些经典的唐诗宋词作品。
3. 学生能够运用鉴赏方法和技巧,对唐诗宋词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4.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
唐宋诗文导学案一、简介唐宋诗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高峰之一,被誉为“诗圣”、“文圣”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人们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歌和散文作品,开创了我国文学发展的新篇章。
本文将为您介绍唐宋诗文的基本概况,了解其重要特点与代表作家。
二、唐宋诗文的特点1. 唐诗的特点唐代的诗歌形式繁多,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唐诗的风格多样,既有咏物写景的山水诗,又有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还有政治抒发的颂扬功绩的诗等。
2. 宋词的特点宋词是一种短小精练的文学形式,它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要特点。
宋词追求音韵的和谐、意境的淡雅,表现方式更加细腻,读来更加抒情。
3. 文章的特点唐宋时期的散文作品主题广泛,体裁多样。
其中,唐代的散文以旅行笔记、游记等为主,追求形象生动、细腻描写。
宋代的散文则更多地关注日常生活、品味生活的细腻之处。
三、唐宋诗文的代表作家与作品1. 杜甫(712年-770年)杜甫是唐代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以其豪放的情感和激情澎湃的诗风而闻名。
代表作品有《登高》、《月夜忆舍弟》等。
2. 白居易(772年-846年)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写实、自然、朴素,反映了时代的社会、政治与人民生活。
代表作品有《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等。
3. 苏轼(1037年-1101年)苏轼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和散文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等。
4. 辛弃疾(1140年-1207年)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以豪放激昂、气势磅礴为特点,表现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关心。
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元夕》、《破幽梦·春情》等。
四、结语唐宋诗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传递了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民的真挚情感。
深入研究和欣赏唐宋诗文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还能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体验。
《唐诗宋词专题》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的英文名称:Issues of Tang’s Poetry and song’s Lyrics课程编号:2031202总学时:54 学分:3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二年制(脱产)专升本科先修课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一、课程的性质和要求唐诗宋词专题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的学科必修课,对于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门课程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是:(1)要使学生了解唐诗宋词的基本发展轮廓,掌握本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2)要使学生阅读古典诗词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唐诗宋词作品;(3)要使学生能够运用文艺理论,独立地分析、鉴赏和评述作家作品,把握其思想与艺术的基本特征;(4)要使学生熟读和记诵一定数量的唐诗宋词;(5)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素质,为毕业后承担中学语文诗词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唐诗与宋词两大部分。
上编唐诗部分:唐诗概说第一节唐诗发展概况唐诗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唐诗作品多、作家多;题材广泛;表现手法丰富多多采,风格多种多样;诗体完备。
唐诗的发展经历了4个时期:初唐时期(618-712)、盛唐时期(713-770)、中唐时期(771-835)、晚唐时期(836-907)。
第二节唐诗兴盛的原因一、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安定为造就诗人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思想文化政策相对地有利于文化学术的繁荣。
三、各种学术、艺术的繁荣对诗歌的繁荣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四、前代文学成就为唐代诗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讲初唐诗歌第一节初唐诗坛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体。
二、王绩与“四杰”。
三、杜审言与沈、宋及五律的定型。
第二节陈子昂与唐诗风骨一、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与失。
二、陈子昂诗歌的昂扬情调。
三、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
第四节张若虚与唐诗兴象一、张若虚、刘希夷所创造性的诗歌意境美。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唐诗宋词专题》2. 课时安排:本专题共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3. 授课对象:高中语文4.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诗宋词的背景、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品味唐诗宋词的经典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运用诗词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唐诗的兴起与发展》(1) 了解唐诗的背景: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 掌握唐诗的分类: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等。
(3) 学习唐诗的代表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
2. 第二课时:《唐诗的经典作品欣赏》(1) 欣赏李白的《将进酒》、《庐山谣》等作品,感受其豪放洒脱的个性。
(2) 欣赏杜甫的《春望》、《登高》等作品,体会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3) 欣赏王维的《相思》、《山居秋暝》等作品,领略其诗中有画的境界。
3. 第三课时:《宋词的兴起与发展》(1) 了解宋词的背景:宋代的社会文化特点。
(2) 掌握宋词的分类:婉约派、豪放派等。
(3) 学习宋词的代表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4. 第四课时:《宋词的经典作品欣赏》(1) 欣赏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作品,感受其豪放的个性。
(2) 欣赏李清照的《如梦令》、《声声慢》等作品,体会其婉约的风格。
(3) 欣赏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作品,领略其激昂的情感。
5. 第五课时:《诗词创作与表达》(1) 分析诗词的创作手法:寓意、象征、拟人等。
(2) 引导学生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3) 进行诗词创作练习,分享作品并进行评价。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诗宋词的背景、特点、分类和代表诗人、词人。
2.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经典诗词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实践法:进行诗词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唐诗宋词导学教案导学目标:1. 了解唐诗宋词的背景、特点及其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2. 掌握选读唐诗宋词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欣赏和理解唐诗宋词的能力。
导学内容:一、唐诗概述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唐诗以其精美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内涵成为华夏文明的瑰宝。
唐诗的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等。
1. 李白李白是唐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广泛流传。
他的诗歌清新自然,既有豪放的风格,又有细腻的描写,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2. 杜甫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情万种,既有对社会的批判,又有对生活的赞颂。
他的作品揭示了唐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百姓生活。
二、宋词概述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创作时期,宋代词人以婉约清新的风格塑造了许多优美的词作品,代表人物有苏轼、李清照等。
1. 苏轼苏轼是宋代文坛的瑰宝,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擅长词、散文、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
他的词作既有豪放洒脱的风貌,又有细腻温婉的情怀。
2. 李清照李清照是宋代最有才情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作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审美风格。
她的作品主题广泛,涉及爱情、家国、自然等方面,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三、选读唐诗宋词的方法和技巧1. 精选经典作品:从大量的唐诗宋词作品中,选读一些经典之作,通过深入研读了解其艺术特点和创作背景。
2. 领会意境与情感:欣赏唐诗宋词时要注意抓住诗人的意境和情感,倾听诗词中蕴含的思想和感触。
3. 学习运用修辞手法:唐诗宋词以其精妙的修辞手法脍炙人口,学习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能够提升阅读和创作的水平。
四、欣赏和理解唐诗宋词1. 情感共鸣:通过欣赏和理解唐诗宋词,我们可以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到诗词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和情感真谛。
2. 文化传承:唐诗宋词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欣赏和理解唐诗宋词,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导学方法:1. 阅读经典典籍:阅读相关的唐诗宋词典籍,了解唐诗宋词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第一章绪论一唐诗唐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1数量空前约五万首主要见于《全唐诗》 2诗人数量空前而且遍布社会各阶层约二千二百多位 3题材广流派多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政治诗讽喻诗咏史怀古诗闺怨宫怨诗友情送别诗咏物言志诗等 4体裁丰富众体皆备骚体诗歌行体乐府古风格律诗近体诗的各种形式等歌行体古代诗歌的一种行的乐曲的意思由于汉魏以前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而得名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乐府本指西汉建立的古代音乐官署后借代为古代诗体之一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及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古风诗体名即古诗古体诗与近体诗相对 5名篇多 6求新求变充满创造精神二初唐的诗歌成就初唐的诗歌成就唐诗繁荣的准备阶段风骨声律意境等方面的贡献 1初唐四杰指初唐时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由于更朝换代初唐时期的诗坛普遍弥漫着南朝齐梁时期的诗歌遗风即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纤巧绮靡的上官体他们反对南朝齐梁诗歌遗风倡导骨气刚健之诗他们的诗重视抒发自己的情怀呈现出一种壮大的气势具有建安文学那种慷慨激昂的艺术力量为因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代表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骆宾王写于狱中的《在狱咏蝉》等他们的诗歌创作成就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如杜甫便写诗给予评价难点对杜甫四杰赞诗的理解 2陈子昂更加彻底地否定齐梁遗风提倡把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结合起来风骨正式形成风骨诗歌内容与形式整体构造与感染效果的要求刘勰《文心雕龙》 3沈宋沈全期和宋之问继承和发展南朝沈约等人开创的永明体使诗歌在声律方面真正成熟标志着律体诗又称沈宋体真正形成沈宋体的特点一是四声二元化即把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简化为平仄两声二是奠定了诗律的问题 4张若虚与刘希夷等人的诗歌意境创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堪称压倒全唐之作三盛唐的诗歌成就盛唐的诗歌成就唐诗的颠峰时期盛唐气象 1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王维的诗歌特点空灵的禅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山居秋暝》和《鸟鸣涧》等孟浩然的诗歌特点风格清淡长于写景及隐逸生活如《宿建德江》和《过故人庄》等 2以高岑为代表的边塞诗其他边塞诗人王翰王之涣王昌龄等高适的《燕歌行》等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王翰的《凉洲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
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之涣的《凉洲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李白的诗唐代浪漫主义诗歌最高成就的代表四中唐的诗歌成就中唐的诗歌成就唐代诗风的转变唐代诗歌成就的另一高峰 1杜甫的诗唐代现实主义诗歌最高成就的代表难点拗体七律拗为诗律术语律诗中凡不符合平仄要求的字称为拗凡出现拗字时必须采用补救的方法称为拗救 2韦应物刘长卿及大历十才子的诗 3韩孟诗派韩愈孟郊李贺等瑰奇怪谲 4元白诗派新乐府运动及新乐府诗的创作白居易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5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成就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竹枝词》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柳宗元的《渔翁》《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衰笠翁独钓寒江雪等五晚唐的诗歌成就晚唐的诗歌成就唐诗风貌的又一次转变抑郁悲凉为主1以杜牧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咏史诗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等 2以杜牧为代表的写景抒情诗《山行》《清明〉〉等 3以温李为代表的情爱诗李商隐的《无题》等 4其他诗人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六唐代词的开端及初步发展时期 1民间词的开端敦煌曲子词 2文人词的开端相传盛唐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是最早的词作 3文人词的发展中唐张志和刘禹锡白居易等人的词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白居易的《忆江南》等词 4文人词的成熟晚唐温庭筠等人的词如温庭筠的《忆江南》梳妆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七北宋词的发展高峰四个时期1令词为主的时期宋初晏殊欧阳修等为代表词的体制与题材与温庭筠等的《花间集》相近清丽婉约闲雅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欧阳修的《踏莎行》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2柳永时期慢调雅俗共赏如《雨霖铃》寒蝉凄切等 3苏轼时期豪放词风苏门四
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等 4周邦彦时期婉约词风北宋时期还有一位值得一提的婉约女词人李清照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八南宋词发展的又一高峰
1辛弃疾的词爱国主义词作的杰出代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 2姜夔的词婉约派词的代表咏梅词《暗香》《疏影》等九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
1从诗词和音乐的关系上来看词与音乐的关系比诗与音乐的关系更密切诗从原始歌谣到《诗经》都是诗乐一体诗要配乐而歌而且诗的音乐生命高于文学生命屈原的《离骚》开始将配乐演唱的诗此种诗重在抒写群体心态演变成纯语言艺术的徒诗此种诗重在抒发个人情怀开始了个人独立歌唱的新时代汉末建安时期摆脱音乐而写诗逐渐成为诗歌创作的潮流诗的文学生命开始高于音乐生命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永明体更是转向用诗歌内在的语言的声韵不同语调的抑扬变化所产生的音律美代替从诗的外部配加上去的音乐美标志着纯语言之诗发展到了一个日臻完美的阶段词是在音乐的土壤萌芽和诞生的早期的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唐五代时被称为曲子或曲子词两宋词人词集的名称中有称乐章乐府歌词的均表明了词的音乐性质可以说词体文学是词与乐的较为完美的结合音乐对词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南宋后词已经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但音乐的烙印依然存在诗的合乐与词的合乐有所不同首先是配合的音乐体系不同诗所配合的是先秦的雅乐和六朝的清乐而词所配合的是隋唐时的燕宴乐其次是配乐的方式不同诗与乐的配合方式是以乐就诗词与乐的配合方式则是以词就乐倚声填词九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续 2从诗词外部的形式上看诗的句式整齐而词的句式长短不齐整齐美与错落美诗的句法比较固定单一词的句法灵活多样诗歌句子的内部结构四言诗一般是上二下二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五言诗一般是上二下三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七言诗一般是四三或二二三四三如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二二三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等词的句法依从乐句的节拍而调整变动不管是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还是七字句八字句九字句不同的词谱均有着不同的句法此外诗歌总的句数一般是偶句而且都是一句起句
一句对句很整齐而词的句数和句与句之间则整齐中有变化变化中见整齐九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续 2从诗词外部的形式上看诗的押韵比较固定词的押韵呈多样化诗歌两句一韵首句可押韵可不押韵偶句必须押韵必须押平声韵必须一韵到底不能重韵叠韵和句中韵重韵连续两句重复一韵叠韵连续两句或句中连续两字重复一韵词每种词调有着不同的押韵规则既可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也可三四句一韵等词韵可平可仄也可平仄通押一首词中可以换韵可以重韵叠韵和句中韵词的重韵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的五六句知否知否词的叠韵如白居易的《长<a name=baidusnap0></a>相思</B>》汴水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九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续 2从诗词外部的形式上看诗的对仗比较固定词的对仗多样对仗的基本要求诗一般要求某两句必须是起句与对句必须对仗而词比较灵活诗没有分片而词结构上一般分片两片为主三片及四片较少诗的体式较少词的体式丰富九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3从诗词的题材上看诗歌的题材特点从诗言志《尚书》观点到诗缘情而绮靡陆机《文赋》观点的理论主张的变化即从偏重政治主题到重视抒情诗歌言情的特点人类共有情感词的题材特点注重抒写恋情重点是描摹女性词言情的特点个人独有情感女性化纯情化及香艳化九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4从诗词的风格上看相同的题材诗与词呈现的风格不同如怀古题材的诗词同一作者所写的诗和词风格也往往有所不同如欧阳修的诗和词李清照的诗和词苏轼的诗和词等词的总体风格特征表达个体特殊情感情感的深度含蓄蕴籍与细腻婉曲九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 5从诗词的语言特色上看 1词的语言追求轻灵细巧如温庭筠柳永欧阳修李清照等人的词 2词的语言追求色彩鲜美第二章山水田园诗词论析
一唐代以前诗歌的山水描写及山水诗概况 1先秦时期自然山水作为诗歌中的背景描写即不是有意表现山水本身的美不是对登临山水的乐趣的有意刻画《诗经》与楚辞中山水描写的比较同样作为背景描写在作品中处于陪衬地位但《诗经》〉中的山水描写着重于写山岳的崇高河水的威力山冈及河岸的怡人景色等且大多采用比兴手法写法单纯而简略如《秦风蒹葭》等作品而楚辞中的山水描写比《诗经》中的描写更进一步关注山水在人们对大自然的审美过程中的精神价值利用山水描写间接抒发诗人的某些情感写作技巧也比《诗经》要高如《九章涉江》
《九歌湘夫人》《九歌山鬼》等第二章山水田园诗词论析
一唐代以前诗歌的山水描写及山水诗概况 2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诗的产生与山水诗流派的初步形成 1山水诗的产生我国第一首山水诗是《观沧海》这是建安时期三曹之一的曹操所写的最著名的一首诗从艺术上看它具有建安文学那种慷慨苍凉的风格和感人力量从题材上看它则可以算是一首山水诗只不过诗人不是为写山水而写山水而是借景抒情通过对山水的歌咏表达自己的壮阔胸怀和政治理想全诗的写法是由远到近由写实到想象描绘了大海的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