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证据及相关案例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3
审计程序中的审计证据的获取与分析技巧与案例分析在审计过程中,审计证据的获取与分析是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和有效性的关键一环。
准确获取和分析审计证据可以帮助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实体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评估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从中得出相应的审计结论。
本文将探讨审计程序中的审计证据的获取与分析技巧,并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说明其应用。
一、审计证据的获取技巧1.1 审计程序的设计审计人员在开始审计工作之前,应制定相应的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的设计包括确定审计目标、确定审计程序步骤、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和抽样技术等。
通过科学的审计程序设计,可以确保审计证据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1.2 关注重要性和风险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重要性较高和风险较大的事项,将其作为审核的重点。
例如,审计人员可以关注重要的会计科目、关键的会计政策和重大的会计估计等。
通过有针对性地获取与这些重点事项相关的审计证据,有助于审计人员准确评估被审计实体的财务状况,并发现潜在的审计风险。
1.3 多方面获取证据审计人员应该采用多种获取证据的方法,以确保审计证据的全面性。
常见的获取证据的方法包括查阅会计记录、进行询问和确认函、进行实地观察和检查资产等。
通过多方面获取证据,可以提高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审计证据的分析技巧2.1 数据分析审计人员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审计对象的财务数据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分析。
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发现异常情况和潜在的风险,并确定进一步的审计程序。
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比较分析、趋势分析、比率分析等。
2.2 对比与核对在审计证据的分析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进行对比与核对,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对比与核对可以包括对不同时间段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对期初和期末余额进行核对等。
通过对比与核对,可以发现财务数据的异常情况,并进一步采取相应的调查措施。
2.3 合理性评估在对审计证据进行分析时,审计人员应该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估。
合理性评估包括判断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及与其它相关信息的一致性。
审计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审计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背景:
本次审计案例分析报告针对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目的是为了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平性。
审计过程: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了详细的审计,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审计人员通过抽样检查、文件查阅、询问公司管理层等方式收集了相应的审计证据。
审计发现: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中存在大量的无法核实的应收款项,且未提供足够的相关证明文件。
其次,公司在利润表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成本计提,导致利润表的真实性受到了质疑。
再次,公司在现金流量表中存在一些现金流量的不一致性,需要进一步核实。
审计结论:
基于以上审计发现,审计人员认为公司的财务报表存在一定的真实性和公平性问题,需要公司进一步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和说明。
建议公司在未来的财务报表编制和披露过程中加强内部控
制,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平性。
结语:
本次审计案例分析报告旨在为公司的财务管理提供参考。
审计人员已经向公司的管理层提出了审计发现,并建议公司采取相关措施加以改进。
希望公司能够重视审计发现,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确保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平性。
审计证据分析案例
注册会计师张杰在对恒基公司2006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收集到以下6组证据:
1、收料单与购货发票;
2、销货发票副本与产品出库单;
3、领料单与材料成本计算表;
4、工资计算单与工资发放单;
5、存货盘点表与存货监盘记录;
6、银行询证函回函与银行对账单。
要求:请分别说明每组证据中哪些审计证据较为可靠,并简要说明理由。
案例提示:
1、购货发票比收料单可靠。
这是因为购货发票来自于公司以外的机构或人员,而收料单是公司自行编制的。
2、销货发票副本比产品出库单可靠。
这是因为销货发票是在外部流转的,并获得公司以外的机构或个人的承认,而产品出库单只是公司内部流转。
3、领料单比材料成本计算表可靠。
这是因为领料单预先被连续编号,
并且经过公司不同部门人员的审核,而材料成本表只在公司的会计部门内部流转。
4、工资发放单比工资计算可靠。
这是因为工资发放单需经会计部门以外的工资领取人签字确认,而工资计算单只是会计部门内部流转。
5、存货监盘记录比存货盘点表可靠。
这是因为存货监盘记录是注册会计师自行编制的,而存货盘点表是公司提供的。
6、银行询证函回函比银行对账单可靠。
这是因为银行询证函回函是注册会计师直接获取的,未经公司有关职员之手,而银行对账单经过公司有关职员之手,存在伪造、涂改的可能性。
第1篇一、案例背景XX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XX所”)是一家具有良好口碑和较高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主要从事企业审计、税务筹划、咨询服务等业务。
A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2016年,A公司聘请XX所对其2015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在审计过程中,XX所发现A公司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违规行为,如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
针对这些问题,XX所与A公司进行了多次沟通,要求A公司进行整改。
然而,A公司并未认真对待,反而对XX所提出了质疑,认为XX所的审计工作存在失误,导致其声誉受损。
二、案例经过1. 争议焦点A公司认为,XX所在审计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未发现其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违规行为;(2)审计报告中的部分结论与事实不符;(3)审计报告未充分揭示其财务风险。
XX所则认为,其审计工作严格按照审计准则执行,不存在失误。
对于A公司的质疑,XX所提出了以下辩解:(1)审计过程中,A公司未提供完整、真实的财务资料,导致审计工作难以深入;(2)审计报告中的结论均基于已获取的审计证据,不存在错误;(3)审计报告已充分揭示A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
2. 诉讼过程A公司认为XX所的审计工作存在重大失误,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XX所承担赔偿责任。
XX所则辩称其无过错,请求法院驳回A公司的诉讼请求。
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依法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对A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了重新审计。
经审计,发现A公司确实存在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违规行为。
然而,法院认为XX所的审计工作基本符合审计准则,不存在重大失误,故驳回A公司的诉讼请求。
三、案例评析1. 审计法律风险本案中,XX所面临的主要审计法律风险包括:(1)违反审计准则,导致审计报告存在错误;(2)未充分揭示审计对象的财务风险,导致审计报告存在重大遗漏;(3)因审计失误,导致审计对象遭受经济损失,引发诉讼风险。
近年来精选典型审计案例那我给您说几个近年来比较典型的审计案例哈。
一、獐子岛的“扇贝去哪儿”审计案例。
1. 事件经过。
獐子岛那可是搞水产养殖的企业,主要就是养扇贝。
可是它家扇贝老是出状况。
一会儿说扇贝大量死亡,一会儿又说扇贝神秘失踪了。
就好像扇贝是一群调皮捣蛋的小家伙,时不时玩个消失不见的戏码。
这可就苦了审计人员了。
审计师们要搞清楚扇贝到底怎么回事,这可不像数钱或者盘点普通货物那么简单。
扇贝在海底呢,看不见摸不着。
企业说扇贝没了,审计师还得去核实。
2. 审计问题。
审计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证据难以获取。
企业说扇贝没了,审计师怎么证明是真没了还是企业在搞鬼呢?他们只能通过一些间接的方法,像抽样调查啊,查看养殖数据之类的。
但是企业要是在数据上做手脚,审计师就很容易被误导。
而且在这个案例中,獐子岛的内部控制也被质疑。
正常情况下,一个好的企业对于养殖产品应该有完善的监测和管理体系,但是獐子岛老是出这种扇贝消失的怪事,这就说明它的内部控制可能是存在漏洞的。
比如说可能在养殖环境监测、扇贝数量盘点方面做得不到位,那审计师就要指出这些问题,可这难度就像在一团乱麻里找线头一样。
二、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审计案例。
1. 事件经过。
瑞幸咖啡可是曾经风光无限啊,到处开分店,号称要挑战星巴克在中国的地位。
可是后来被爆出财务造假。
它就像一个在舞台上表演得很夸张的演员,表面看起来很华丽,实际上背后全是问题。
它通过虚增收入来美化自己的财务报表。
比如说,它虚构了很多咖啡的销售订单,就好像凭空变出来很多杯咖啡被卖出去了一样。
这在审计的时候就露出了马脚,因为这种虚增的销售额和实际的运营数据是对不上的。
2. 审计问题。
对于审计师来说,瑞幸咖啡的造假手段有一定的隐蔽性。
它利用了很多复杂的关联交易和销售数据的操纵。
审计师要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这些造假的痕迹可不容易。
而且瑞幸咖啡发展速度非常快,在短时间内开了很多分店,这也给审计增加了难度。
就像你要在一个快速旋转的陀螺上找瑕疵一样,它转得太快了,你不容易看清。
5审计证据案例范文以下是一个关于审计证据的案例:电子科技公司是一家拥有悠久历史的企业,在通信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为了确保公司的财务报表准确无误,公司决定进行一次年度审计。
为了进一步调查这些问题,审计师决定进行现场勘查。
他们赶赴公司的销售部门,要求查看销售员的销售报告和销售计划。
在检查过程中,审计师发现了几份销售报告被虚构或篡改,以提高销售额。
这些销售员将产品库存数量和销售额抬高,以展示自己的销售成绩和获得更多的奖励。
在与销售部门的负责人和销售员进行会议后,审计师还发现了另一个问题。
有一些销售员与供应商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私下与供应商约定了返点,以获得额外的收入。
这些返点并未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体现,导致公司的利润被低估。
审计师进一步调查了与供应商相关的支出,包括采购文件、支付凭证等。
他们发现,一些采购凭证存在问题。
比如,一些支出明细不清晰,无法确认支出的合理性;还有一些付款凭证显示金额与采购合同不符,存在被修改的痕迹。
这些不一致表明公司的采购流程存在风险和内控缺陷。
综上所述,通过审计证据的搜集和分析,审计师发现了公司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
他们提出建议,包括增加销售和采购流程的内控措施,加强对销售报告的审查,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等,以确保公司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同时,审计师建议公司对违规行为进行纠正和惩罚,以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审计证据在揭示问题、识别风险、提供建议方面的重要性。
审计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检查账目,还需要通过搜集和分析审计证据来揭示公司潜在的风险和隐患,以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
经典审计案例分析【篇一:经典审计案例分析】我们的故事在一个家庭小作坊里肇始,而以主人公锒铛入狱十七年剧终。
在这两座人生的里程碑之间,逝者如斯,时光见证了意大利最大的奶制品公司以及它赞助的帕尔玛俱乐部的波折起伏: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帕玛拉特事件被称为欧洲版的安然事件。
帕玛拉特是欧洲大陆国家家族企业的典型。
帕玛拉特丑闻金额之大、时问之长都是非常罕见的。
帕玛拉特事件所暴露的问题牵涉到方方面面。
本案例从审计的角度剖析了帕玛拉特事件所暴露的问题。
鼎盛时期的帕玛拉特拥有遍布世界各地的超过3.6万名员工,占据着意大利本土超过50%的市场份额。
坦济及其家族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有朝一日能够富可敌国,被顶礼膜拜,奉为帕尔玛城的第一名门世家。
2003年岁末,有消息传出,帕玛拉特无力支付一笔1.5亿欧元的到期债券。
这让许多专家大惑不解,他们本应在美洲银行坐拥一笔高达39亿欧元的现金账户的。
最初,公司忙于救火,向大众保证毫无问题,问题将按照流程顺利解决。
然而事情不但毫无进展,反而急转直下。
当月晚些时候,公司承认所谓39亿现金子虚乌有。
帕玛拉特深陷泥沼。
作为针对坦济的调查案的一部分,审计人员抓住这个账号穷追猛打。
结果由此发现了欧洲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诈骗和伪造账户案。
39亿只是冰山一角,实际上帕玛拉特黑洞吞噬了令人触目惊心的143亿欧元,几乎是他最初承认数额的四倍。
帕玛拉特已经千疮百孔。
美国的债权人很快提出了一笔百亿欧元级别的一揽子行动方案。
危机愈演愈烈,到2003年12月27日,帕玛拉特向帕尔马地方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并得到批准。
帕玛拉特财务欺诈手法帕玛拉特危机是其管理当局进行财务欺诈导致的。
欺诈的目的不外乎两个:一为了弥补公司巨额财务亏空;一是把资金从帕玛拉特(其中坦齐家族占有51%的股份)转移到坦齐家族完全控股的其他公司。
1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和复杂的财务交易掩盖负债帕玛拉特一方面炮制复杂的财务报表,另一方面通过花旗集团(citigroup)、美林证券(merrilllynch)等投资银行进行操作,将借款化为投资,掩盖公司负债。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合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审计作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看门人”,其法律环境对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为例,分析审计法律环境在防范和查处财务造假中的作用。
二、案例概述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于2018年发布年报,年报显示公司业绩大幅增长,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然而,在2019年,A公司被曝出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包括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
这一事件震惊了资本市场,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审计法律环境分析1. 审计准则我国审计准则体系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
审计准则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报告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为审计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在A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中,审计人员未能严格遵守审计准则,未能发现公司存在的财务造假行为。
这反映出审计准则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2. 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出了明确要求,对违反证券法的行为进行了严厉处罚。
A公司财务造假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的相关规定,监管部门对其进行了处罚,包括罚款、暂停上市等。
3. 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进行了规范,对违反注册会计师法的行为进行了处罚。
在A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中,审计人员未能履行其职责,违反了注册会计师法的相关规定。
监管部门对相关注册会计师进行了处罚。
4. 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上市公司防范财务造假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发现和纠正财务造假行为。
A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未能有效防范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四、案例分析1. 审计程序执行不严格A公司审计人员未能严格按照审计准则执行审计程序,未能充分获取审计证据,导致未能发现公司存在的财务造假行为。
5审计证据案例范文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的重要部分,它是审计工作提供有关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可靠的依据。
下面是一个关于审计证据的案例范文,供参考。
案例背景:公司是一家IT服务提供商,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网络维护、数据分析等业务。
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该公司在过去的几年里不断进行扩张,业务规模逐渐扩大。
因此,公司决定进行一次全面的财务审计,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审计目标:1.确认财务报表中的收入和费用是否准确反映了公司的业务活动。
2.确认财务报表中的资产和负债是否准确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
3.确认公司是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财务记录和报告。
审计证据收集过程:1.了解公司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师首先与公司管理层和内部审计部门进行了会议,了解了公司的业务流程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情况。
2.样本测试:审计师选取了一部分经济交易进行了样本测试,包括收入、费用、资产和负债等方面的交易。
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并与相应的原始凭证和会计记录进行核对。
3.现场检查:审计师前往公司总部,对财务会计档案进行了现场检查。
检查的范围包括原始凭证、会计凭证、台账、报表等。
并与相关的业务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核实了一些特定交易的凭证和业务事实。
4.第三方确认:审计师通过第三方机构向公司的客户和供应商发送了确认函,确认了公司的客户账户和供应商账户的余额、借款和借记账户等方面的信息。
5.关联方交易调查:审计师通过查询公司的资金往来账户,核实了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是否真实可靠。
此外,审计师还调阅了部分与关联方有关的合同和协议,以确保合同的签署有效性和履行情况。
6.核实会计政策和估计:审计师对公司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了核实,并与公司的管理层进行了沟通,了解了对会计政策和估计进行制订和变更的依据和过程。
审计证据分析和结论:通过以上的审计证据收集工作,审计师获得了以下结论:1.公司的财务报表准确反映了公司的业务活动。
经典的审计案例分析【篇一:经典的审计案例分析】经典审计案例分析一、审计重要性(一)[资料]审计人员受委托对渝香食品有限公司20x2 年12 月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1.该公司会计报表显示,20x2 年全年实现利润800 万,资产总额4 0002.审计人员在审查和阅读该公司会计报表时,发现下列问题:(1)该公司10 月份虚报冒领工资1 820 元,被会计人员占为己有;(2)11 月15 日收到业务咨询费3 850 元,列入小金库;(3)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抵估16 万元,原因尚待查明。
上述问题尚未调整。
[要求](1)根据上述问题,做出重要性的初步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2)说明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阶段和报告应采取的对策。
(二)[资料]审计人员受委托对某公司会计报表审计时,初步判断的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按资产总额的1%计算为140 万,即资产账户可容忍的错误或漏报为140 万元。
并采用两种分配方案将这一重要性水平分给了各资产账户。
某公司资产构成及重要性水平分配方案见表重要性水平的分配单位:万元项目金额甲方案乙方案现金 700 2.8应收账款 10021 25.2 存货 20042 70 固定资产 00070 42 总计 14 000 140 140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说明哪一种方案较为合理,并简要说明理由。
(三)【资料】审计人员对渝香食品有限公司2005 年12 月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公司报表显示,2005 年全年实现净利润800 万元,资产总额4000 万元,审计人员在审查和阅读公司报表时发现: 1、公司10 月份虚报冒领工资1820 元,被出纳占为己有2、11 月15司收到业务咨询费3850元,列入小金库3、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低估16 万元,原因不明。
要求:1、根据上述问题做出重要性的初步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2、说明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应采取的对策二、审计程序、审计目标和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小李通过对a 公司存货项目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评价后,发现该公司存在下列五种状况:接近资产负债表日前入库的a产品可能已计入存货项目,但可能未进行相关的会计记录; y公司存放在a公司仓库的乙材料可能已计入a 公司的存货项目;本次审计为a公司成立以来的首次审计。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甲公司已成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甲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也日益广泛。
为了规范公司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甲公司聘请了乙会计师事务所对其201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乙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后,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对甲公司201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了审计。
审计过程中,乙会计师事务所发现甲公司存在以下问题:1. 甲公司营业收入存在虚增现象,虚增金额为1000万元。
2. 甲公司固定资产存在虚减现象,虚减金额为500万元。
3. 甲公司应付账款存在隐瞒现象,隐瞒金额为300万元。
4. 甲公司营业收入确认存在提前现象,提前确认金额为200万元。
二、案例分析(一)营业收入虚增问题1. 审计准则要求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审计师应当对营业收入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计。
2. 案例分析甲公司营业收入存在虚增现象,虚增金额为1000万元。
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1)销售虚构:甲公司可能虚构销售业务,将未发生的销售收入计入营业收入。
(2)关联方交易:甲公司可能与关联方进行虚假交易,将关联方收入计入营业收入。
(3)内部控制缺陷:甲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导致营业收入虚增。
3. 审计建议(1)乙会计师事务所应进一步调查甲公司营业收入虚增的原因,核实是否存在虚构销售、关联方交易等问题。
(2)乙会计师事务所应关注甲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提出改进建议,以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二)固定资产虚减问题1. 审计准则要求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审计师应当对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计。
2. 案例分析甲公司固定资产存在虚减现象,虚减金额为500万元。
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1)资产减值:甲公司可能低估了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导致固定资产虚减。
(2)会计政策变更:甲公司可能未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会计政策变更,导致固定资产虚减。
审计工作中的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在审计工作中,案例分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和工具,它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审计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审计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审计人员可以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审计水平和能力。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分析,总结审计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
一、案例一:公司财务报表不真实问题在一次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某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存在明显的不真实情况,其中包括虚增利润、隐瞒负债等违规行为。
经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审计人员发现该公司存在内部控制不健全、管理层失职等问题。
针对这一案例,审计人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和经验总结:1. 加强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应提醒公司管理层和负责人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防止潜在的违规行为发生。
2. 充分了解业务: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之前,应充分了解被审计对象的经营状况和业务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
3. 主动沟通:审计人员应积极与公司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公司运营情况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二、案例二:税务风险问题在另一个案例中,审计人员发现某家公司存在税务风险,包括逃税行为、虚开发票等问题。
根据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审计人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审计人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和经验总结:1. 关注税务合规: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公司的税务合规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
2. 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审计人员应建议公司建立健全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规范税务操作,避免出现风险和违规行为。
3. 提高风险意识:审计人员应提醒公司经营者和负责人加强税务合规意识,加强对税务风险的认识和防范。
三、案例三:内部腐败与贪污问题在另外一次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某家公司存在内部腐败和贪污问题,包括财务部门人员贪污公司资金、供应商与公司管理层勾结等违规行为。
审计人员根据案件线索和相关证据,深入调查了解情况,并向公司管理层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整改方案。
审计审计证据案例案例背景:公司为了满足资金需求,于2024年与银行签订了一份500万元的贷款合同,合同期限为三年,利率为5%。
公司应将贷款用于购买生产设备并扩大生产规模。
为了确保贷款的合规使用和支付,该公司决定委托专业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审计报告将作为向银行提供贷后管理的证据。
审计过程:1.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师与公司签订审计合同,明确双方的权责和义务。
审计师向公司了解相关的会计记录、出纳记录、财务报表等审计对象,以及公司的贷款合同、付款凭证等相关文件。
通过理解公司的内控制度和风险管控机制,制定审计计划和工作程序。
2.风险评估阶段:审计师与公司的管理层沟通交流,了解公司的贷款使用计划和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
审计师通过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估和测试,确定可能存在的重要内控缺陷,并据此调整审计程序。
3.证据收集阶段:审计师通过抽样检查公司的会计记录和出纳记录,以确定贷款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
审计师还应向与贷款有关的部门和人员了解情况,并核实贷款支付是否符合贷款合同的规定。
审计师还将通过内部控制测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评估公司的贷款使用是否合规。
4.证据评价和分析阶段:审计师将收集到的证据进行评价和分析,以确定审计结论。
审计师将判断公司的贷款使用是否符合贷款合同和相关规定,是否存在违规行为或资金流向不明等情况。
审计师还将评估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以确定公司的贷款风险。
5.信息报告阶段:审计师将审计结果向公司的管理层进行反馈,并用审计报告说明审计过程和结论。
审计报告将向银行提供审计证据,证明公司的贷款使用合规,为银行提供贷后管理提供依据。
若审计发现公司存在重大违规行为或其他风险,审计报告将提出相应的风险提示和建议。
案例分析:在对该公司的审计过程中1.贷款资金的流入证据:通过检验银行账户和贷款合同等文件,核实贷款资金是否按合同约定到位。
审计师还应通过查验银行的回单和银行流水账等证据,核实贷款资金的实际流入情况。